刘七巧见绿柳脸上稍稍有些异样,听了这话也没笑开,便只问道:“怎么了?难道王府那边出了什么事情?”

绿柳只叹了一口气道:“正是呢,大少奶奶的孩子没保住,太太这会儿正伤心呢,世子爷也回了王府,老祖宗听了这消息,已经气的旧病复发了。”

刘七巧只撑了撑身子,从床上坐起来。原来她今儿一早才知道,昨夜恭王府派了人来请杜二老爷过去了,那时候刘七巧和杜若正睡觉,所以杜若就没跟着去。今儿一早,刘七巧便遣了绿柳去王府打探消息,谁知道竟然是这么一个结果。

“如今我身子不方便,也不能回去安慰太太和老祖宗,你有没有打听清楚,这大少奶奶的孩子是怎么没了的?”

“具体的我也不太清楚,之前就听说胎脉一直不稳当,大少奶奶原本身子就弱,怀了孩子之后就一直卧床休息,到昨儿下午的时候,听说是有点见红了,她胆小不肯跟人说,到了晚上的时候,睡在半夜的时候,忽然见就大出血了,把丫鬟婆子都吓得半死,落下一个成型的男胎来。”绿柳只说着,众丫鬟都觉得吓人的很,不由缩了缩脖子。

“可事情偏没那么简单,听秋彤说,杜太医说了,这次少奶奶损了身子,只怕以后都不能生养了,老王妃一听这个话,急得都晕了过去,太太也一个劲的落泪,说要去庙里做法事,看看是不是撞了什么,怎么世子爷的娃都留不住。”

刘七巧见绿柳这神神叨叨的样子,想起周珅那一张黑脸,莫不是他就是传说中的克妻命?不过作为现代来的刘七巧,她自然不能抱有这样的想法,只开口道:“太太也是病急乱投医,哪里有那么邪乎,不过就是巧合而已。”

“青梅姐姐也是这么劝太太的,太太还说,等过几日空了再来看你,这几日王府实在脱不开身。”

“只是我这出月子还要二十来天,一时半会儿也出不去,不然我倒是想去王府看看太太去。”

“太太说了,让奶奶你好好静养,不要担心她,太太心里的意思是,等过了这阵子,给世子爷再纳两个小妾,大少奶奶如今不能生养了,但世子爷不能无后,太太已经偷偷下令停了两位姨娘的避子汤了,只是如今大少奶奶还不太好,这事儿不能让她知道。”

刘七巧心里知道,王妃是再宽厚善良没有的人,可是如今遇上了这样的事情,她也实在没有办法,但如今最着急的人,只怕并不是恭王府的人,而是处心积虑把闺女嫁入了恭王府的诚国公家。

“行了,你跑了一早上也累了,去休息一会儿吧,这事情我还得好好想一想,怎么能让王妃宽宽心。”刘七巧说着,只靠上了引枕,略略闭上的眸子,想起事情来。

却说二太太那边原本打算了今儿去找刘七巧说满月酒的事情,谁知道还是刘七巧那边快了一步,先请了赵氏过去。杜二太太却是一个不死心的,只带着丫鬟,又往百草院去。

刘七巧这会儿真为恭王府的事情心烦,她也弄不清楚杜二太太找她到底为了什么事情,便只让紫苏去外头传话说:“我们奶奶今儿还跟二奶奶商量好了,韬哥儿的满月酒一切从简,让二奶奶尽心尽力只一心张罗好大姑娘的婚事,请二太太放心。”

杜二太太一听,这话还没开口呢,就已经被人堵上嘴了,只气的站起来,问道:“你们奶奶呢?我既然来了,就进去瞧瞧吧。”

紫苏自然知道刘七巧这会儿心情郁闷,只开口道:“奶奶刚躺下了,恭王府出了点事情,奶奶听了难受,这会儿正伤心呢。”恭王府的事情,杜二老爷回来肯定也不会瞒着,所以紫苏也就大大方方的说了,杜二太太想起昨天被窝中被请走的杜二老爷,也没话说了,只开口道:“既然这样,那让你们奶奶好好休息,别人家的家务事,就不要多想了,多想想自己的事是正经。”

杜二太太走后,紫苏才进门回了刘七巧。刘七巧也没心思去琢磨杜二太太的意思,只摇头道:“这二太太也不知道安了什么心,倒是让我摸不着头脑了。”

紫苏笑道:“反正不管她按了什么心,如今也都打发走了,奶奶你好好躺一会儿,别劳神了。”

果然到了中午时刻,跟着杜二老爷一起去恭王府的小厮回来了,杜家人都知道了恭王府的事情。杜太太听了之后,头一个就想到了刘七巧,才用过午膳就往刘七巧这边来了。

刘七巧刚刚睡醒,还没吃东西,显然心情不佳。杜太太只急忙上前安慰道:“七巧,王府的事情你也不用太担心了,王妃是经历过大事的人,能想明白,世子爷还年轻,以后有子嗣的时候多呢,要怪也只能怪那大少奶奶没福分。”

刘七巧其实担心的就是王妃,她比谁都清楚,王妃是多么盼望周珅能早日有个孩子。

“这些道理我都懂,可是一想到这好好的事情,怎么就成了这样,心里终究还是难受的,王妃的性子我清楚,这会儿还不知道有多伤心呢。况且,若是世子爷没有嫡子,以后王府的爵位传下去又是一件棘手的事情。”

杜太太见刘七巧这愁眉苦脸的样子,只笑着道:“你如今还坐月子呢,小心思虑伤身,等你身子好了,亲自去劝劝王妃,这事情还得从长计议。”杜太太说着,只压低了身子道:“我听说那诚国公府的姑娘从小身子骨就不好,如今又没了孩子,只怕…”

杜太太的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有多少身体健康的姑娘,最后都死在生孩子这件事情上,更何况这从小就病弱的姑娘,万一真的出了个好歹,也说不准。不过周珅这都是鳏夫再娶了,要是真的再死上一个,可不就真的坐实了克妻命了吗?

刘七巧想到这里,不由又觉得有些好笑了,果然是在一个地方呆多了,连思考方式都会受到影响,从来都崇尚科学的自己,居然也有这么迷信的一面了。

“这事情,还要等二叔回来,亲自问问二叔才知道。”刘七巧叹了一口气,想起那日在访古斋偶遇的姑娘,心里倒是对她多了几分同情。

332

当日午后,杜若果真比往日回来的早一些,只先回了百草院看刘七巧,见刘七巧在房里睡着呢,便没去打扰,只在床边上稍微坐了一会儿。

刘七巧翻身醒来,见杜若回来了,忙就起身问道:“你问过二叔,王府大少奶奶的事情到底怎么样了吗?”

杜若见刘七巧心急,只忙开口道:“你别着急,当心起急了头晕。”杜若只将刘七巧扶了起来,小声道:“其实也没什么大事,大少奶奶原本就是有些不足之症的,在这方面是比不上一般女子,这一胎原本二叔也没看好,一直都留心保胎,说起来王府的人也是有心理准备的。”

刘七巧听杜若这么说,也稍微放了点心下来,又问:“那当时议亲的时候,就没问过这一点吗?”

“问是自然问过的,但是诚国公那边常请的太医是陈太医,二叔对这位大少奶奶的身子也不熟悉,当时恭王府问的就是陈太医,不过这事情既然是太后娘娘赐婚,其实问不问也没多少意思,再加上那时候恭王府一心想要给世子爷娶亲,所以也许是疏忽了,那也有可能。”

刘七巧听杜若这么一说,才意识到婚前体检的重要性,只拧眉道:“这也只能算是意外了,毕竟谁能预料到大少奶奶的身子这么弱。”

杜若只继续道:“不过她虽然身子弱,但之前也算是险中求稳,一直都算安逸,也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情,孩子忽然就没了,可惜二叔查了她平常的吃用,也并没有什么可疑之处,倒是前天她回了一次诚国公府,回来就流产了,这一点很是让人可疑。”

刘七巧这会儿还处在孕傻阶段,听杜若这么说,虽说有些可疑,但是他们的手再长也不可能伸到诚国公府去,也只能叹了一口气道:“算了,我们还是不想这些了,等我出了月子,回王府好好安慰王妃。”

杜若只连连点头,不过想起周珅那一张脸来,只急忙道:“你什么时候想回王府,跟我说一声,我陪你一起去。”

刘七巧只笑道:“怎么,不怕世子爷再灌你酒了?”

杜若脸一红,一本正经道:“为了夫人,就算喝死了,那也值得。”

刘七巧只靠到杜若的胸口,娇嗔的锤了他几下道:“傻子,别跟小夹子气的人一般见识了。”

又过了两日,便到了端午,刘七巧平常最爱吃李氏包的粽子,李氏一早就带着钱喜儿过来给刘七巧送粽子,顺带又看看她。

李氏见刘七巧保养得当,只笑着道:“终究是年轻恢复的快,瞧着你精气神好的很呢。”

这时候赵奶娘抱着韬过来让刘七巧喂奶,刘七巧如今也习惯了给韬哥儿打牙祭,只熟门熟路的抱了过来,搂着孩子一边喂奶一边和李氏说话。

李氏便问道:“如今奶可多一些了?”

对于这一点刘七巧也很汗颜,不过她本来就没打算走奶牛路线,所以平常并没有为了给哥儿喝奶而故意差多少汤水,所以奶水也仅够韬哥儿饱食一顿的。

“娘,我这两个奶娘呢,你着急啥呢,饿不到你的小外孙。对了,九妹可好?他小侄儿抢了她的奶娘,她哭了没有?”

“哭什么呢,前两天刚会走路,在院子里跌了一个跟头,倒是哭了一大场,额头上还多了一个包呢。”李氏说着,只笑道:“如今白天都是喜儿带着九妹,我都不操心什么。喜儿真是一个不错的孩子,白天带九妹,晚上还陪着八顺练字,八顺练到什么时候,她就在一旁陪到什么时候,我瞧着这两小无猜的,心里头高兴,也算对得起你钱婶子了。”

刘七巧只笑道:“我这儿也正有事跟你商量,我打算等我出了月子,房里事情忙的差不多了,把紫苏和春生的婚事给办一办。”紫苏今年十七岁,说起来丫鬟这个年纪倒是不着急的,可春生是和杜若同年的,都二十三了,好容易有了个喊上的媳妇,还一直只能看着,想想也怪可怜的。

李氏听刘七巧这么说,只笑道:“这事情你张罗就是了,不过有一点我提一下,到时候花轿得从我们刘家出去,紫苏是没有卖身契的丫鬟,她得体体面面的嫁人。”

“娘你放心,这个自然,我不会亏待紫苏的。”

母女俩又闲话了一番,才说到王府的事情上头。李氏自从搬出了王府,去王府走动的也少了,倒是这回王府出了这么大的事情,刘老三非让她进去劝劝王妃,李氏这才进去了一趟。

“王妃这几天身子倒是好了一些了,就是心里头难免还是有些伤心,好好的一个男胎没有了,说起来世子爷也真是命硬。”李氏只叹息道。

刘七巧也是服了李氏这种主观判断性了,要说命硬,能有钱喜儿命硬吗?她一出生先死了爹,后又死了娘,妥妥一个灾星啊。不过这话还真不能对李氏说,李氏目前是没想到这一点,要是刘七巧这一提点,李氏钻入了这个圈子,只怕还真的这么认为了。

“娘,你就别操心了,世子爷命再硬,也就是死了两儿子而已,以后老王妃再赏几个姨娘侍妾给他,儿子刷刷的就来了。”

“那可说不准了。”李氏见刘七巧这么说,只小声凑过去道:“我听说世子爷说了,不纳妾了,除了房里原来的两个通房,他不想要别人了。这还是我去那天,老太太房里的人跟我说的,不像是假的。”

“不纳妾了?”刘七巧只有些不可置信的问道。

“我也不信,这不就说给你当笑话听一听,要是世子妃能生孩子出来,不纳妾那也说的过去,可如今若是不纳妾,岂不是要让老祖宗急死了。”

不过周珅的脾气,从来都没有人能摸得清,刘七巧对他也是摸不透的,只开口道:“他要是真有这心思不纳妾,光房里两个通房,孩子也是能生出来的,这又不是七老八十的,我到不担心他,我只是担心王妃心里难受而已。”

李氏只叹息道:“等你好了,回去瞧瞧王妃吧,她最近有清减了不少,劳心劳力的,为儿女操不完的心。”刘七巧只点头应了。

李氏从百草院出去,又到了福寿堂和如意居跟杜老太太和杜太太都打了招呼,这才回了刘家。

第二日一早,一家人又按例去福寿堂给杜老太太请安。赵氏也将韬哥儿满月酒的请帖呈给杜老太太看了。

杜老太太只看了一眼,便开口道:“这人请的有些少了吧?怎么才几户人家?”

赵氏正要解释,那边杜若已经开口道:“是我和七巧商量好的,下个月初六就是大妹妹出阁的日子,这一个月内办两件大事,只怕家里的下人们忙不过来,所以我们就想着满月酒先从简,等百岁宴的时候再补上也是一样的。”

杜老太太见杜若亲自这么说,也表示理解,年轻时候她也当家理事,知道办大事时候的忙乱,如今赵氏已经算是个能干的了,才能担得起这些事情来,于是就开口道:“那就依你们的意思吧。”杜老太太把请帖递给了赵氏,只开口道:“人少一些没关系,但是酒宴还是要像样一点的,这才不失礼。”

赵氏忙不迭就应了道:“孙媳也是这么想的。”

众人又闲聊了片刻,也扯出了恭王府的事情来。杜老太太虽然对恭王府少奶奶小产这件事情也觉得很可惜,可她只要一想起来周珅那时候灌杜若的那碗酒,就恨恨道:“看吧,不做积德的事情,就报应到了孩子身上了。”

杜若只笑着道:“老太太,这事儿都过去那么久了,您老人家怎么还记得呢!”

杜老太太只拧眉道:“对我大孙儿不好的事情,我能记得一辈子呢,不过话又说回来,如今那少奶奶是个什么情况?”

杜二老爷只开口道:“情况不是太好,身子很弱,如今只能调理,我瞧着很难有什么起色,这话我也已经对王妃说了,能熬几年,就要看造化了。”

杜老太太只点了点头,又道:“那年在梁府,诚国公家的老太君还说要把这五姑娘许配给大郎,我当时就回绝了,这样的姑娘就应该在家里自己养着,少拿出来祸害人。”

杜若见杜老太太说话直接,也微微有些汗颜,只开口道:“其实再受孕之前,少奶奶的身子已经好的差不多了,这次只是出了点意外而已。”

杜老太太想了想,又高兴道:“如今想想,还是七巧好,虽然是个村里姑娘,好歹身子骨好,没有病病歪歪,我前儿去看她,已经恢复的差不多了,我以前是老眼光,总觉得七巧出身不好,如今想一想,真是不应该了。”

杜若听见杜老太太这么说,只笑着道:“是是,老太太现在想通也不晚,如今家里头谁不知道老太太疼七巧。”

杜老太太只挑眉笑了笑道:“如今我哪个都不疼,我就疼我这些个曾孙、曾孙女,你们都靠边去吧,等三个丫头都出阁了,我就天天跟小的玩。”

三位姑娘听杜老太太这么说,只都撒娇说不肯嫁,杜芊只上前拉住杜老太太的袖子道:“老太太您偏心,我们不嫁了,就天天陪着老太太。”

杜老太太捏了捏杜芊的脸颊,笑道:“你那两个姐姐嫁不嫁倒是不打紧,你若是不肯嫁,那我可是一百个愿意的,你这开心果,就多留在我身边陪我几年吧。”

杜芊一听,顿时傻眼了,只愣了半刻,杜老太太只笑着拍了一下她的脑袋道:“瞧你这小样,还真是女大不中留了。”众人见状,都哈哈大笑了起来。

333

杜若把杜芊的事情回去跟刘七巧一说,连刘七巧都笑的肚子疼了起来,只开口道:“果真是女大不中留的。”刘七巧只顿了顿,又继续问道:“大妹妹的日子定了,也不知道二妹妹那边汤家是怎么说的,按着顺序来,三妹妹倒还当真不着急了。”

杜若只开口道:“汤家已经派人来议过时间了,说十月底汤大人会回京城,估摸着也就年底之前的事情了,三妹妹的事情,只怕是要到年后了。”

刘七巧只叹了口气,笑着道:“其实迟一点出嫁也不是坏事,姑娘家在家中是娇客,出阁了就不一样了,事事都要自己抄心,三妹妹还好,没有公婆要侍奉,二妹妹那边,只怕是最难的,不过汤家的家风一向不错,二妹妹又是这样的人品,应该能应付的来。”

“所以说为什么说生女儿是亏本的买卖,自家辛辛苦苦的养大,最后还是成了别人家的人,想想也真是舍不得。”杜若虽然没有亲妹妹,但对杜二老爷家的这几个妹子都是相当好的,想起他们出阁,还真有些舍不得。

“你占了别人家养大的女儿,还说这种风凉话?”刘七巧只嗔怪了杜若一句,又道:“前几天我娘来了,说太太的身子不是太好,你要是有空去恭王府走一趟,替我去看看太太。”

杜若只开口道:“前几天跟着二叔去给大少奶奶复诊的时候,倒是瞧见过王妃,看着有些憔悴,我也劝慰了她几句,面上倒也没看出什么大问题,就是劳累了些,看着有些老态了。”

刘七巧听杜若这么说,就能想象出王妃如今的近况了。她自生了瑞哥儿之后,身子就一直在调养中,总算过了这一年多,眼看着调养好了,又出了这样的事情,如何不让她揪心。

“明儿你过去瞧瞧,好好诊断诊断,开几副温补的药吃一下,我实在是担心的很。”说起来若不是王妃,刘七巧和杜若是再不可能在一起的,这世上除了家人之外,王妃算是刘七巧最在乎的人了。

杜若只点头道:“那我明天过去瞧一瞧,正好二叔前天去恭王府给老太太看过脉,我顺便问问药吃的怎么样了。”

刘七巧见杜若这么说,稍微放下了些心思,两人又闲聊片刻,才一起睡下了。半夜韬哥儿又是闹钟一样准时的哭了。杜若如今已有了规律,到了那个时候,准时也能醒过来,赶着奶娘喂完韬哥儿的时候,抱着自己的儿子瞧上半天。可怜的老爹白天要当值,只能晚上抽空抱抱儿子了。

第二天一早,杜若先去了太医院应卯,而后跟杜二老爷打了招呼,去了恭王府。恭王府处于一片低气压之下,平常这个时节正是花红柳绿的,杜若还能会想起当初在王府遇到刘七巧时候的光景,可如今的王府虽然风景依旧,但是丫鬟奴才们个个都沉着一张脸,不像以前叽叽喳喳的模样。

王妃这几天确实瘦了不少,眉梢已经有了浅浅的皱纹,见杜若前来,只忙让人去迎了进来。杜若进了青莲院,只恭恭敬敬的给王妃行过礼数,才在一旁落座。

王妃瞧见杜若,其实心中还有些愧疚,当初周珅灌酒把杜若弄病了的事情,杜家虽然没有追究,可到底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虽然最后周珅应老王妃的要求前去赔罪了,可王妃总觉得这面子上有些过意不去,瞧见杜若也比之前尴尬了一些。

“七巧还在坐月子,但心里头想着王妃,让晚辈过来瞧瞧王妃。”

王妃只微微一笑,想了想道:“杜太医,如今你是七巧的相公,也算是王府的半个姑爷,你随七巧喊我一声干娘就好了,不然反倒显得生分了。”

杜若微微脸红,想了想才开口喊了一声干娘。

王妃一时只觉得安慰的很,只笑道:“这才对,上回世子爷的事情,我已经说过他了,你别往心里去。”

杜若见王妃提起那件事来,脸越发更红了,只继续道:“事情已经过去了,干娘就不用再提了,今天我过来,是想看看干娘这几日的身子,七巧担忧的很,特意嘱咐我过来瞧瞧。”

王妃只点了点头,抽了袖子放在茶几上,杜若上前为王妃诊脉,丫鬟们侍立两旁,一时间厅内静悄悄的。过了片刻,杜若才开口道:“干娘只怕要休息一阵子,脉象有些虚弱,干娘是否晚上睡的不安稳?从脉象来看,有阴虚之症。”

青梅闻言,只在一旁开口道:“正是呢,太太这几日每晚都要喝了安神茶才能入睡,早上又醒的特别早。”

杜若点了点头,从药箱中拿起了笔写下药方,只想了想道:“其实心病还需心药医,太太这是郁结攻心,疏肝理气是第一,其次还是要放宽心,有句老话说,儿孙自有儿孙福,世子爷如今正当盛年,太太又何必过于担心。我听说诚国公当初也是三十岁之后才生出第一个儿子来的,就是如今少奶奶娘家的世子兄长。”

王妃只点点,稍稍叹了一口气,诚国公家的事情她也知道,但人家是怀不上,可周珅这两次,都是怀上了又小产了,等于是一场空欢喜,自然在感情上更加让人难以接受了。

“你说的也对,只是想起如今你们都有儿有女的,只有珅哥儿连个子嗣都没有,心里头就忍不住着急上火了。如今他媳妇又这样了,我这个时候若是给他纳妾,纳等于是要逼死他媳妇,可若是不给他纳妾,我又舍不得他跟着一个病歪歪的媳妇过日子。”王妃只揉了揉脑仁,心里头越发后悔起来,当初她要是真那么一狠心,把刘七巧给了周珅,这会儿周珅儿子也有了。

“太太快别伤心了,世子爷阵前杀敌、历经腥风血雨的,这些道理自然是懂的,太太不如等过一些时日,再劝劝他。”

其实这一点也是王妃最担心的,武将之家没有儿子,想想都觉得可怕。万一战事打起来,周珅要是出个什么差错,那恭王府也就完了。不过幸好这两年边关倒是没听说有什么大的变故,这倒是也让王妃放心不少。

“罢了,我再操心,这也是他房里的事情,一会儿你再过去瞧瞧老王妃和世子妃吧。”王妃显然精神不济,才没说几句话,就已经没了什么精气神。杜若见状,也只好起身告辞,又命丫鬟好生照料,按时服药。

刘七巧听杜若回来说了王府里头的事情,还是有些担忧,不过她现在连出个房门的权利也没有,也只能坐着干着急了。

绿柳见刘七巧唉声叹气的样子,只劝慰道:“奶奶快别唉声叹气了,赶紧吃饱了睡,睡饱了吃,再睡上十来天,就可以出门了。”

刘七巧掐着指头算了算,果真和绿柳说的一样,便只摇着头继续上床躺着了。

韬哥儿虽然还没出月子,却已食量大增,每天吃奶的次数多达十次。原本算不上很胖的小娃娃,才二十天的时间,就大了一圈,手臂跟藕节一样,挥舞起来别提有多带劲了。

刘七巧抱着孩子走了两圈,就觉得有些累了,奶娘只接了过去道:“奶奶还在月子里,抱孩子这些事情还是让我们来,要是落下了病根可就不好了。”刘七巧是个很重视个人卫生的人,但是为了度过这三十天,刘七巧愣是没泡澡,只是每天还是坚持要擦洗身子。古代条件差,不能淋浴,泡澡又是打开毛孔的,按照杜若的说法,毛孔打开,风寒就容易入内,想泡澡是绝对不可以的。便是头发,也是紫苏她们几个人端着盆子,只把发稍不到发根的地方洗了洗,也不敢洗头皮。

不过关于房内的通风,大家最后倒是没有再坚持,但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天气渐热,要是真的关上了门窗,这一天下来味道就太酸爽了。倒是杜老太太那边经常派了丫鬟来抽查,看看刘七巧有没有又做什么破格的事情。

这样战战兢兢,小心翼翼的又过了十来天,刘七巧终于迎来了解放的日子。这时候的刘七巧,身材已经差不多恢复到了生之前的样子了,除了小腹上的肉还有些松软之外,从外观上看,比起原本没生之前,多了几分成熟的风韵,少了原先的几分青涩。但是认识刘七巧的人都知道,她只不过就是模样长的嫩一点,说话行止半点都不像是十几岁的小姑娘。如今生过了孩子,连原先的几分青涩也都没有了,越发显得气质出众了起来。

连翘正站着为刘七巧梳头,杜太太从外头进来,见刘七巧身子挺拔的坐在梳妆台前头,头上挽着高髻,脸上微微带笑,有着成熟女子的气韵,仿佛在一夕之间,这个媳妇又成长了很多。

刘七巧自己也发现了这种改变,原本她对自己这张带着点稚气的脸还有些不满,但如今从镜中看了眼,倒是和自己前世成熟的模样有那么些接近了,也许是穿越来的时间长了,连自己的长相也越看越顺眼了。

334

刘七巧低头找了找,从妆奁里拿了及笄时杜若送她的那个玉簪,递给连翘道:“就带这个吧。”

连翘只接过了簪子,瞧了一眼道:“奶奶,今儿亲家太太,还有姜姨奶奶、舅太太家都要来人,你这样会不会太素净了些?”

刘七巧只摆了摆手道:“我这不刚出月子,觉得身子骨没什么精神,要是带上那么重的首饰,只怕脖子也抬不起来。”

连翘闻言,只急忙问道:“奶奶这是没恢复好,今儿只稍微出去走走,就回来歇着吧。”

杜太太见刘七巧这么说,只急忙上前道:“你们奶奶说带哪个就带哪个,那些头面是挺重的,这是在自己家里,又不是去别人家做客,简单些就简单些吧,她才刚出月子,可不是不能累着的。”

连翘见杜太太也这么说,也只乖乖的把发簪给刘七巧带上了,刘七巧起身,向杜太太行了一个大礼,这才开口道:“原本想着先去老太太那边给老太太请安,再去太太那边的,倒是让太太先过来了。”

杜太太只开口道:“你今天第一天出月子,我怕丫鬟们服侍不周,就过来瞧一瞧了,这会儿还早,我们一起去福寿堂给老太太请安。”

杜若从净房里头出来,见杜太太在,也只上前行礼。杜若见刘七巧脸色红润,精神饱满,自然也放心很多,几人一行往福寿堂去。

因为今日的满月酒一切从简,所以几桌酒席就设在杜老太太的福寿堂里头,老太太爱热闹,用过了酒席一群晚辈陪着聊天说话,心里头也高兴。刘七巧进去的时候,就瞧见丫鬟们正在外头打扫,见了刘七巧只往里头通报道:“回老太太,大少奶奶出月子了,正往这边来呢!”

杜老太太这会儿也刚梳妆整齐,打着哈欠往大厅里头,见刘七巧来了,只笑着道:“一大早的,你怎么就来了呢,虽说今天是你出月子,可身子骨还不结实,还要养着呢!”

刘七巧上前,规规矩矩的给杜老太太行了一个礼道:“回老太太,我的身子早好了,一个月时间没出门,感觉自己都要发霉了。”

杜老太太只笑道:“坐月子就是这样的,这点苦吃不了,那还当什么娘呢,不过你们年纪轻,在房里呆不住也是有的,不过现在总算也熬过去了,你也可以出来透透气了。”

杜老太太只招待一行人坐了,丫鬟们上了茶,二房的人也陆续到了,见了刘七巧也是相互招呼,难得杜蘅这几天也在家,毕竟亲妹妹要出阁了,他这个当哥哥的最近也有事情忙。嫁妆的事情要一样样的看过,庄子上也要去安排,赵氏虽然管家,可那些庄上的事情,她一个年轻媳妇也管不好,少不得还是要男人出马。

杜蘅原本就油嘴滑舌的,见了刘七巧只开口道:“嫂嫂怎么生了个侄儿,比以前更美艳了。”

刘七巧长听杜若提起杜蘅小时候的事情,知道杜蘅和杜若简直就是两个世界的人,一个是安静的书生,一个就是混世魔王,说话做事都特别淘气。但是杜蘅从小就护着杜若,如今连喝酒也都护着,所以刘七巧对这个小叔子还是很有好感的。

“少贫嘴了,就我这样可算不上美艳,也就跟你大哥配个对吧,要美艳的,还得看你身边那个。”赵氏生了俩胎,虽然身材越来越丰满,但她容貌秀丽,倒是当得起美艳两个字的。

杜蘅看了一眼自己老婆,勾唇笑了笑,倒是弄的赵氏不好意思起来了,只略略红了脸,低头不说话了。

杜老太太只笑道:“你这混球,你大嫂子的玩笑也敢开,这回搬石头砸自己的脚了吧?”

杜蘅见老太太发话,只笑着道:“那也不尽然,大嫂子说的也有道理,我瞧着娘子确实是个美艳的。”

赵氏原本还能绷得住,结果被杜蘅这一句话一说,脸上险些花容失色,只郁闷的瞪了杜蘅一眼,要是发火却也发不出来,便咬着唇,低声埋怨了一句:“无赖。”

谁知杜蘅偏偏就是喜欢这样的小情调,只觉得赵氏从来没这样可爱过,心里越发心花怒放了起来。刘七巧见杜蘅那样,也只摇头笑了笑。

一时间杜老爷和杜二老爷也来了,因为这次从简,所以并没有请两位老爷的朋友,今日两人也特地给自己放了假,只当是亲戚朋友之间吃一场团圆饭的。

杜老太太见两个儿子都来了,只感叹道:“如今你们两个,也都是有孙子的人了,当了祖父,就要有祖父的样子。”杜老太太瞧了杜二老爷一眼,只继续道:“我实话实说,儿子我从小就偏疼老二,老大小时候太老实,做什么都没老二机灵,再加上是兄长,吃亏也是有的。可到了孙子辈,我偏疼的还是大郎,大郎从小身子不好,是大房的独苗,小时候多少人都说是养不活的,我真是没少为他操心,如今看着大郎也成了婚,有了儿子,我这一颗心,也总算放下了。”

杜老太太一边说,一边拿帕子擦了擦眼泪道:“这几日我一直在想,万一有一天我走了,你们兄弟两个会怎么样呢?是不是也跟南边老二家一样,闹得兄弟反目呢?我一想到这事情,就愁得晚上睡不着觉,如今当着你们的面,我也把该说的话说一说。”

两位老爷谁也没料到杜老太太今天会说出这么一番话来,顿时都神色严肃。杜老爷只急忙开口道:“老太太身子硬朗,这会儿说这些做什么呢?今天是韬哥儿的满月酒,我们就说这满月酒的事情。”

杜二老爷急忙附和道:“是是是,就讨论满月酒的事情。”

杜老太太只摆摆手道:“趁着身子硬朗,把话说明白,省得病起来的时候,和你们二叔一样,差点连一句话没留下就走了。”

杜老爷还想劝说,倒是杜太太开口道:“既然老太太想说,那我们当晚辈的就听着。”

杜老太太只点点头道:“老大媳妇是聪明人,又懂谦让,是个好的,老二媳妇是个直爽人,做事虽然有些急躁,可她也没有坏心眼,我也明白。如今的两个孙媳妇更是没的说,大郎媳妇聪明懂事,蘅哥儿媳妇又是一个这么能干的,杜家也算是越来越兴旺了。”

大家被杜老太太点名赞扬活着批评到的众人,各自都略略笑了笑,只有杜二太太稍显尴尬。只听杜老太太接着道:“我是这样想的,宝善堂有规矩,这招牌是要留给大房的,我这边也是没意见的。二房那边,老二你最近回去思量思量,是想和你二叔那样出去开了门头单干呢?还是继续让蘅哥儿跟着他大伯干?当初你爹和你们二叔家分家的时候,你爹接了宝善堂,现银都分给了你二叔,还有别的庄子,土地,都是平分的。说起来其实两房的东西是差不多的,可最后也正是因为如此,你们二叔不肯跟着回京城,因为店开在一个地方,难免不打架。”

杜二老爷听杜老太太这么说,只略略点了点头,如今两房人都在京城住着,出去自立门户,虽说简单,可最后原本的兄弟成了竞争对手,无端就是自己给自己制造了压力。

“老太太,这事情我还要回去跟蘅哥儿商量商量。”虽然杜二老爷不谙庶务,让他去经营药铺只怕是亏本的多,可奈何杜蘅是这块材料,他虽然是老子,却不好就这样做了儿子的主。

杜蘅这时候也一改方才的油腔滑调,脸色顿时正经了几分,见杜二老爷这么说,也只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杜老太太只点点头,想了想道:“我这儿倒是有个办法,也是前几天我和几个老姐妹聊天时候听说的,说是有一家兄弟,也是只传嫡长子的生意,可惜他家的嫡长子身子骨不好,生意从来都是老二管的,后来那老娘没办法,就让老二做生意,赚了的钱兄弟两平分,听起来似乎老二很亏本,可我仔细想一想,老二若是出去了,也保不准能赚更多的钱,但这样一来,就保住了家里的招牌了。”

杜老太太这话说的很明白,不论聪明的还是笨的,大概都已经知道了其中的含义。刘七巧其实心里也是有自己的想法的,可是眼下几位长辈都还没表态,她肯定也不能先开口。

杜老爷听了杜老太太的话,只开口道:“老太太您放心,宝善堂的招牌倒不了,这几百年传承下来,宝善堂最穷的时候只剩下一个招牌,最后还不是都回来了吗?只要杜家的子孙在,宝善堂就绝对会一直传承下去。”

刘七巧第一次觉得这个话题略显沉重,至少在她生活的那个年代,真正能传承几百年的东西少之又少,而大多数的技能、文化、甚至传统,只能随着社会的变迁而消失在了历史的洪流中。

335

杜老太太见众人都神色严肃不发话,只开口道:“好了好了,该说的事情我也已经说了,这件事老大老二回去慢慢想,大郎和蘅哥儿也回去好好想一想,今儿是韬哥儿的满月酒,你们各自回去好好准备准备,只怕客人一会儿也就来了。”

众人闻言,都起身告退,杜老太太按老例留了三个姑娘在福寿堂用早膳,其他人各自都回了自己去去处。刘七巧和杜若跟着杜太太杜老爷去了如意居,一路上大家也都没开口说话。杜老爷双手负背,走在最前面,拧着眉头不说话。

刘七巧则拉着杜若的手,两人跟在杜太太的身后,刘七巧小声道:“老太太怎么今儿忽然想起来说这事情了,倒是让我吓了一跳。”

杜若只伸手摸了摸刘七巧的手背,小声道:“没事,有我呢,老太太其实也是着急,未雨绸缪,多少大户人家就毁在这分家上头,她享了一辈子福,不想等老的说不动话的时候,还要为我们操心这些事情。”

刘七巧只点点头,也越发将杜若的手掌握紧,靠在他身侧两人并排往前去。

西跨院二房,这会儿倒是不像如意居里头那么安静,赵氏跟着杜蘅一起进了杜二老爷的正厅,看神色也是各有心事。

杜二太太只遣退了众丫鬟,气呼呼的坐下椅子道:“老太太那话,明摆着话中有话,按她的意思,就是不想老爷你以后跟大伯分家了在出去另立门户。”

杜二老爷这会儿也是陷入沉思,这个问题从他出生懂事他就知道一直存在,关于宝善堂最后分家的问题,杜二老爷爷知道,这金字招牌是不会到自己的手上的,可他也确实没想过,有一天自己离开宝善堂庇佑的时候,能做什么?

“二郎,这事情你回去好好考虑考虑,你爹我并不是做生意的料子,如果你有什么心思,尽管提出来,不过今儿是个好日子,老太太虽然提了这事情,也没让我们马上就给答复,你回去想几天,过几日再来告诉我。”

“这还想什么想?你没听出来老太太的意思,就是想让二郎给大郎打长工呢?凭什么他身子不好他就要歇着,我家二郎做生意难道就不辛苦?”杜二太太这会儿已经憋了一肚子火,正不知道往哪儿冒呢。

其实赵氏这会儿心里头也有火,可赵氏比杜二太太沉得住气,她是不会这样当众撒泼的。

“你懂什么?”杜二老爷一甩袖子,转身道:“以后我年纪大了,这太医院院判的位置也不可能做一辈子,你以为宝善堂要是没了太医院这条关系,生意会那么好做吗?大郎再没本事,他也继承了老太爷的衣钵,做了太医。二郎要也是一个能通医术的,我会让他去学生意?”

杜二太太被杜二老爷吼了一句,只吓得退后了两步,不敢发话。一直端坐在一旁的杜蘅只开口道:“爹,这个事情我会好好想清楚,老太太其实也是为了我们好,分家是大事情,杜家在一起这么多年,为了这事情散了,老太太是最不想看到的,她这个时候提出来,也是想趁着自己身子硬朗,好把事情都解决了。”

杜蘅看着平常嬉皮笑脸,但毕竟在外头走动多了,大道理还是知道不少,这一席话杜二老爷倒是听得觉得很有道理,只开口道:“你说的有道理,不急在一时,今儿都高高兴兴的。”

赵氏心里含着小九九,但是听杜二老爷这么说,也只好点头应了。

一时间用过了早膳,赵氏去议事厅里头把事情都安排好了,回自己房里小憩一会儿,见杜蘅也在房里,便亲自上前斟了茶水,送上去道:“相公,这几年你在宝善堂里头,忙里忙外的,可到头来听老太太的意思,这宝善堂还是要给大房的。依我看,相公倒不如早些出来,另立门户,为我们的孩子打算打算,留下一点基业。”

杜蘅这会儿心里正有事,听见赵氏这么说,也细细的思量了一番,但是宝善堂能到今天确实不容易,祖上多少分家出去的门户,如今还在经营的,已经所剩不多了,唯独宝善堂长盛不衰,其实也跟杜家常年在太医院当差有关。

杜蘅想了想,只开口道:“这种事情,你一个妇道人家就不用管了,你如今管家也辛苦,在房里的时候还是少费费脑子。”杜蘅说着,只伸手牵了赵氏的手,将她揽入怀中,凑到她耳边道:“什么时候你也给我生个闺女?”

赵氏闻言,顿时脸就红成了一片,只羞怯道:“你都有闺女了,还要闺女做什么,闺女就是亏本的买卖,养大了还不是成了别人家的人。”

赵氏的话还没说完,整个人已经被杜蘅给抱了起来,赵氏惊呼了一声,外头丫鬟们见状,只都自觉的关上了门窗,退出门外。赵氏红着脸道:“这大白天的,你发什么情!”

杜蘅却不依不饶的,只抱着赵氏亲了下去,含住了耳垂道:“就喜欢你这红脸的模样,平常那一本正经的样子给谁看?你如今管家了,越发严肃了起来,在我跟前也这样,我可不喜欢了。”

杜蘅向来是喜欢蛮干耍赖的,赵氏如何是他的对手,只推搡了两下就已经被杜蘅给制住了,只能低声迎合。赵氏其实最近对杜蘅没啥心思,一来她管家事情忙,分不开身;而来她如今刚刚在家里建立了自己的人际关系网,要是这时候怀上孩子什么的,就全功尽弃了。所以此时的赵氏,还真的是痛并快乐着。

杜若和刘七巧在如意居用过早膳,两人回百草院的时候,就遇上丫鬟过来通报道:“亲家太太来了,正在厅里头等着奶奶和大爷呢。”

刘七巧急忙和杜若一起迎了过去,见李氏今儿把钱喜儿和刘八顺都给带来了。李氏见了刘七巧,只开口道:“前两天你父亲随王爷出门了,家里头没人,我也就没来告诉你,若是你父亲在家,他是万万不准八顺落下功课的。”

刘七巧只上前抱了抱刘八顺,笑道:“我的小童生,你长高了呀。”

刘八顺现在已经有了些小大人的模样,被刘七巧一抱,只张牙列嘴的,皱眉道:“姐,我都已经是童生了,你怎么还这么抱我呢!”

刘七巧笑着道:“切…就算以后你考上了状元,姐还是想怎么抱你,就怎么抱你。对了,瞧见你小侄儿了没有?”

“瞧见了,长的跟姐夫一样,真好看。”

“怎么说话呢你?长的跟姐夫一样就好看了,难道长的你姐我一样就不好看了?”

“没没,我不是这个意思,我的意思是说,小侄儿他不就长的跟姐夫一样吗?大不了姐下回再生个侄女,长得跟你一样,我也夸她!”刘八顺着急道。

一旁钱喜儿捂着嘴笑起来,拉着刘八顺道:“八顺,我们去我姐那边吃点心吧,让大娘和七巧姐好好说话。”

刘八顺只摆摆手道:“要吃点心你去吧,我可不去,春生哥说姐夫家有很多书,我今儿过来是借书来的。”

杜若听刘八顺这么说,只急忙喊了一个小丫鬟道:“你陪着八顺少爷去我的外书房找书去,他要什么书就给他什么书,知道不?”

那小丫鬟应了,只领着八顺出去,李氏急忙开口道:“八顺,别把你姐夫的书房弄乱了。”

刘七巧只笑着道:“没事儿,外书房平常他不过去,那边有专门的丫鬟看着,乱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