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了。”他又回来,问:“你和前任分手花了多长时间?”

“几分钟。”事情说完就走,没有多余废话。

宁火笑了下,“我们拖了几天,待遇比他好多了。”

“…”这有什么可比的。

宁火在门口站了好一会儿才说:“单身协议我签了。”

“嗯。”黄一衍转身把豆腐切块,“有空去把离婚手续办了。”

“随你。”他哼了声,“你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是,我福薄。”

婚,越早离越好。黄一衍担心夜长梦多,定了第二天的行程。

她的户口在邬山镇。结婚时,宁火说有两个同学在民政局窗口,不方便。两人到邬山镇领了证。

其实,邬山镇小地方,熟人更多。

去年,正要进民政局,遇上了邻居大婶。

大婶大吃一惊,再看宁火,称赞说:“好靓仔啊!”

宁火的优点总是一眼即被看穿。

有大婶的宣传,邻居们、亲戚们都知道了,黄一衍嫁了一个帅哥老公。

当然,也传到了刘永岩家人的耳里。刘、黄两家早断了往来,是非隔绝于门外。

结婚那天艳阳高照,正如离婚今日。

夫妻俩起了个大早。

宁火穿着简单的T恤牛仔裤,干净清爽。他正好和黄一衍同时从房间出来。

自从她提出离婚,两人又分房了。他的被窝继续发凉。

宁火主动打招呼,“老婆早。”

她扫他一眼,“换称呼吧。”

“不是还没离嘛。”

刚刚那一眼似乎有什么不妥,她回头再看。

宁火湖水一样的眼睛藏着什么,像一只惺忪的狐狸,狡黠正在苏醒。

是错觉吧。

可是,狐狸也属于犬科。

作者有话要说:唰一下就到了前一章里的“明年”。

下章入V。明天能不能双更取决于我的码字速度。不行的话,两章分成明、后两天更。

初五开始就走七大姑八大姨家了。比较忙,大约隔日更。

过完年,争取日更。争取…

谢谢支持!

Ps:这对纵欲夫妇在晋江生存好惊险。

故事纯属虚构

宁火一眨眼, 遮住了所有的情绪, 表现得可乖了。“老婆,我给你做早餐。”

他和明望舒分手之后, 很少下厨。黄一衍没想到,离婚前还能尝到他的手艺。

不过,他煮来煮去就是粥粉面。其他菜系一概不通。

宁火起锅烧水, 转身拿起菜刀, 切了肉片,再把料酒、生抽搅拌。

黄一衍坐在沙发背,看着他有条不紊地做好了一碗汤河粉。“宁火。”

“嗯?”他端着两个大碗出来。

“房子归你, 车给我。”她说:“那辆车是你付的钱,就抵我给的房子首付,以及我还了一年的贷款。”两人生活费各管各的,共同财产只有车和房, 分割轻松。

“哦。”宁火简单应了一声,在餐桌放下河粉,“离了再慢慢算。老婆, 吃吧。”

他给黄一衍的那碗分量十足。肉丝由生粉腌制,再经大火翻炒, 色泽棕黄,香气浓郁。他做得最好的就是汤河粉, 因为明望舒喜欢。

黄一衍觉得,她和宁火的婚姻,一开始其实有四个人, 包括她和他的前任。

如今,刘永岩算个什么东西?

剩下的一个外人还有明望舒。

因此,夫妻睡得再默契,也还是陌生人。

黄一衍拿起筷子,低头吃河粉。第一口入嘴,清甜不腻,他的调料没有变,连咸淡都是记忆中的味道。

她抬头望宁火。

他的眼睛仍然暗藏狐色,勾人得很。

纵欲的滋味上了头,她越发觉得他风流又性感,宛如令人成瘾的罂粟。她不再看他。

两人吃完早餐出门。

黄一衍一边系鞋带,一边说:“你开个顺风车行程。”

宁火单手靠在玄关柜,“老婆,你不能直接问我要钱吗?”

她自顾自地说:“行程结束,你给我打个五星好评。”

他低头看她,“你脸冷成这样,我作为乘客很为难啊。”

穿好了小白鞋,她抬头向他扬了下嘴角。

这种笑容是什么呢?宁火联想到的是动物园的猴子,龇牙咧嘴地讨好游客。不过耍猴嘛,游客也高兴。他发了一个顺风车行程,备注里写:离婚往返。

黄一衍恢复成了冰山脸。她正要站起,却被他一手按在肩上,又坐了回去。“你——”

他另一手扣起她的下巴,弯腰亲了上去。

黄一衍的嘴巴似乎熟悉了眼前的男人,大脑拒绝的命令还没下达,已经被他撬开了牙关,高仰起头,被迫吞吐他贪婪的气息。

这个吻抽走了她肺部的空气。

宁火改为轻吻她的脸,“老婆,在离婚前,我还能行使丈夫权利吧?”

她推开他,“走了。”

“给我个肯定的回答。”

“能。”反正就要离了,再行使也只剩不到一天的时间了。他的吻技很好,就当是占个未来爱豆的便宜,她又不吃亏。

他低眼看她,“我真后悔昨晚没把你给上了。”

她站起来,“离了婚你再对我动手动脚,我就阉了你。”

“…”宁屈屈转身向外走。

这是宁火第二次到邬山镇。

他在小镇待过,对乡村民情习以为常。他感兴趣的是经过的一所学校。

简陋的四根立柱,托着“邬山中学”的牌匾,围墙就一排纯黑栏杆。“老婆,这是你的母校吧?”

“嗯。”黄一衍扫过去一眼,外观和几年前离开时差不多,但是冷清许多。

宁火拿起手机拍照,“你中学的时候,是什么样的?”

“和现在一样。”

“哦。”他恍然大悟,“孤僻,冷漠,不合群,负心人。”说到最后,自己又委屈上了。

黄一衍:“…”

车子飞快地驶过学校,到了民政局。

宁火戴上帽子,下车。

黄一衍停车,锁车。离了他几米远。

迎面有一位拎着青菜的老人见到了她,推推老花眼镜,停下脚步眯眼打量,想认又不确定。

黄一衍走向民政局的步子退了回来,主动上前打招呼,“肖老师。”

“真的是你啊,黄一衍!”半头灰发的肖老师声音仍然响亮。

“嗯,好久不见。”

这位是黄一衍的高三班主任,去年退休了。肖老师之所以对黄一衍印象深刻,是因为她酷爱逃课,屡教不改。和隔壁班一个叫刘永岩的混子走得很近。

两人成绩差,没考上大学,结伴去了大城市。

肖老师转头看看民政局的牌匾,“回来结婚吧?”

“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黄一衍索性应了。

肖老师看一眼她身后,没人。他又回头望,“对象呢?”

宁火刚才进了民政局,见到黄一衍遇上熟人,他又走了出来。距离近,肖老师声音又大,宁火听见了,想走过来。

黄一衍说:“他迟到了。”

于是,宁火停在了几步外的门口。

“哦,刘永岩怎么样了?”肖老师笑问。

“挺好的。”好或不好,都和她无关了。

肖老师这话倒是降了音量,“你俩还一块不?”

“不了。”

肖老师没有意外。“当年就劝过你。十七八岁的光阴,恋爱就像饥饿时的野果子,味道好不好是次要的,只管填肚子。你个性要强,他也好强,强强联手那是生意,过日子,两块石头谁捂谁,可是大问题。”

黄一衍心平气和听着肖老师的数落,不过,说到了石头谁捂谁,她看了一眼宁火。

他压着帽子,上半脸被遮挡了,只剩下一双薄唇。

和肖老师道别,黄一衍走进民政局。

结婚在一楼,离婚在二楼。楼梯就在进门右边角落。

挺好,互不干扰。

结婚就像过年贴春花的一映红妆。离婚则成了年末旧画,铺满了世俗的纸屑。

黄一衍上了楼。

宁火跟着上去,他走得慢吞吞的。到了二楼,他转眼看到墙上张贴的告示。他扯了下嘴角。

登记处的工作人员翻着二人的资料,看一眼半脸阴影的宁火,“把帽子摘了。”

宁火拿下帽子。他往上吹气,被帽子压过的刘海飘了飘,再落在额头。

真人比照片更帅。工作人员足足愣了三秒。接着,才例行问话:“离婚原因是?”

“夫妻感情破裂。”黄一衍冷淡地回答。

工作人员检查完资料,说:“好了,给你们登记完了。过一个月,如果双方同意,再来办离婚。”

黄一衍皱眉:“什么意思?”

工作人员向楼梯口努努嘴,“申请之日起一个月后,才能领离婚证。”

黄一衍:“…”

宁火把帽子戴了回去,全程不参与对话。

黄一衍缓和语气,“同志,我们一天都过不下去了。”

工作人员答:“同志,先忍忍,一个月。”

省内有几个离婚冷静期的试行区,都是三四线市县,邬山镇正在其中。镇上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出生的孩子也少,公共配套没了以前的热闹。自从实行了这项先登记再发证的规定,有四成左右的夫妇在这一个月里回心转意。

由此可见,婚姻就是头脑发热的冲动,无论聚还是散。

黄一衍白跑一趟了,这下轮到她灰败如速冻豆腐了。她差点找工作人员打一架。

宁火连忙拉走了她。

出了民政局,上了车,她想抽烟,却发现今天出门没有带烟。她重重地拍了下方向盘。

宁火在微信给她连发几个红包。

她表情没有回暖。

他说:“老婆,别生气。一年过来了,还怕一个月吗?我到时候再陪你过来离,你说离,必须离。”

她不说话。

一个月以后…恐怕她已经身处风暴中心了。

正想到这事呢,突然接到了易昊军的电话:“大黄。”

“易先生。”

宁火瞟她一眼。

易昊军说:“我安排好了。”

黄一衍说:“好的,谢谢。”

易昊军此时正坐在日日车的办公室。

他手上拿着一部MD。这是早年的机器了,已经停产。如今电子版权盛行,CD、MD近似夕阳产业。可他非常喜欢这样怀旧的听歌形式,甚至愿意花费昂贵的时间成本,一首一首刻录MD。刻录时刻的他,才真正忠于音乐。这是他仅存的信仰了。

回到商业性质,他依然要和买榜歌手合作。

易昊军听完了黄一衍的歌,表情和小肥仔的反应如出一辙——皱起眉头。

她的声线不适合这首歌,而将伴奏降调对她而言轻而易举。她这是为了坚持金黄组合的原版概念吗?

孩子就是孩子气。她一没证据,二没后台,和流量之中的蔡辛秋博弈,无疑是一场混战。

小金,你要不要回来助她一臂之力?

黄一衍接受了离婚失败的现实。

她转头看向旁边的宁火,眼神不善:“你是不是早知道邬山镇试点冷静期的事?”

“我不知道。”宁火摇头。他戴的棒球帽上面有一个手指,那个手指随着他的摇头晃动,像是伸出来,对她说:NO,NO,NO。

她瞪着那只手指。

宁火一动不动,满脸无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