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知心朋友头一个还数谭晓燕,其次就算谢娅了,虽然和谢娅不在同一个城市,好在网络时代真正实现了“天涯若比邻”,有空时他们常在网上聊天,谢娅两年前和欧阳浩突然分手又回到上海,分手的具体原因她没详说秦昭昭也不好细问,只是觉得挺费解,他俩原本感情很好的,怎么一下子说分手就分手呢?难道真如报纸上所说,在浮躁的社会里,现代人的爱情观太善变,感情基础也太薄弱,经不起时间的考量?

此外,秦昭昭还和乔穆一直保持着邮件联系,离开上海后,他们的关系倒比以前更亲近了几分,虽然很少通电话也很少在线聊天,但邮件却写得挺勤。因为他俩的性格都比较内向,直接的语言沟通双方都会感到不知说什么才好,将语言转换为文字就行云流水般顺畅了。

在乔穆写来的邮件中,可以知道他的生活基本还是老样子。音乐台编辑的工作比较清闲,他业余还在教学生弹琴,也依然带着外婆一起生活在那套租的两居室。那套房的租金已经涨了又涨,他舅舅劝他不如自己供套房子,他想也不想就摇头。他没有在上海买房的打算,上海的房价太高,供楼很吃力,他不想做房奴。何况他将来也不打算留在上海,外婆百年以后,他会按自己的理想去厦门生活。

她曾经回信建议他:“其实你可以现在就带外婆去厦门生活的。”

他回复道:“外婆在上海生活了一辈子,她的根在这座城市。我不能让她离开熟悉的环境,在异乡终老。”

乔穆对他外婆的细心体贴与爱护,令秦昭昭由衷地叹服。

2

二〇〇七年七月,深圳各大媒体的娱乐新闻几乎都在重点报道月底即将在深圳体育馆举办的歌神张学友的个人演唱会。

“张学友好久不见二〇〇七亚洲巡回演唱会”三月份在广州唱响第一站时,秦昭昭就想过要去看。但是当时因为工作原因走不开,加上媒体报道张学友在广东的演唱会还将在佛山与深圳增加两场,她便决定届时深圳这场演唱会无论如何不能错过。等到深圳演唱会的门票开始接受预定,她早早地就订好一张票。

有同事感到奇怪:“小秦你平时从来不追星,也一向很节俭,这回怎么会这么狂热地花上几百元去听一场演唱会?”

眼眸中浮起一抹悠远的回亿,秦昭昭声音轻柔又充满感情:“因为我很喜欢张学友的歌,喜欢了很多年。”

她永远不会忘记,是张学友的歌声陪伴她度过了一生中最纯净的年少时光。尤其他那首《还是觉得你最好》,每一个音符都浸透了她少女初萌的朦胧情愫。去听他的演唱会,不是追星而是追忆似水年华。

“张学友好久不见深圳演唱会”七月二十七日晚上在深圳体育馆如期上演。偌大的体育馆内座无虚席,张学友一登台亮相,几万名观众的欢呼声震耳欲聋。“歌神”宝刀未老,整场演唱会由他一人唱足三小时。他唱每一首歌全场观众都跟着大合唱,还有很多人齐声大喊“张学友,我爱你”!火暴异常的气氛与情景令人心潮澎湃到极点。

在演唱会上,张学友公开了他的真实年龄,说他今年四十六岁,唱歌已经唱了二十三年。

秦昭昭情不自禁有一种想要流泪的冲动。二十三年——那都是她的青春啊!她是听着他的歌渐渐成长的,那一曲又一曲熟悉的旋律响彻了她的青涩年华。

舞台上的张学友唱着一首首经典老歌,轻而易举地就勾起了秦昭昭对中学时代的种种回忆。

记得以前最喜欢他那首《还是觉得你最好》,现在她还把这首歌设为自己的手机铃声。记得曾经为了买他的专辑而百般省吃俭用;记得晚自习经常一边听他的歌一边温书;记得隔壁班有个男生曾经想要送她一盒他的专辑;还记得——还记得林森收集了他所有的专辑,是全班同学眼中最铁杆的张学友歌迷;还记得千禧年的元旦,林森唱过那首《每天爱你多一些》

很巧,当秦昭昭想起林森当年在元旦晚会唱过这首歌时,舞台上的张学友也开始演唱《每天爱你多一些》的粤语版。熟悉的旋律一响起,她满眶的泪水忍也忍不住地滑落,自己都不知道是为什么?

岁月流逝,很多往事已经斑驳在记忆深处,模糊难辨。一首首与往事密切相关的老歌却让它们在心底又重新清晰起来。

音乐是最具有还原记忆的能力。一首曾经扣动过我们心弦、伴随过我们成长的歌曲,如同一把永不生绣的钥匙,可以随时开启尘封的记忆之门,让我们想起曾经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懵懂青涩的感情。聆听老歌,如同聆听光阴的故事。

在张学友的个人演唱会上,秦昭昭仿佛隔着漫长的岁月与年少时的自己重逢。少年时代已经永远离她而去,然而老歌却像时光机,让时间与空间的距离陡然消失。熟悉的旋律把她带回从前,重温白衣飘飘的年代。

在歌声中追忆,在歌声中缅怀,在歌声中祭奠。

追忆似水年华,缅怀无暇岁月,祭奠被流逝的时光带走的纯真年代。那时风雨那时晴,那时春光明媚,那时夏雨清凉,那时秋叶金红,那时冬雪翩跹…那时的一切一切,都值得追比、缅怀与祭奠。

秦昭昭在泪光中听完了整场演出。演唱会非常成功,让她觉得遗憾的是,张学友没有唱那首她最喜欢的《还是觉得你最好》。她是多么想听他现场演唱这首一直流淌在她心弦里的歌,却没能实现心愿,如同她对乔穆多年来的爱一样。

他却演唱了《每天爱你多一些》,记忆中有个少年曾动情地唱过这首歌。事隔多年,她犹记得当时林森唱完后同学们起哄问他到底每天爱谁多一些?他不好意思地瞥了她一眼,眼眸亮晶晶的。

高中毕业后,秦昭昭一直没再见过林森。偶尔想起他,脑海里依然是他少年时的模样。可是屈指算来,他们分别已经整整七年。七年,足够让一个少年长成一个男人。流光果然容易把人抛,红樱桃绿芭蕉能年复一年的纷红乱绿,青春却在流逝的光阴中像小鸟一去不复返。不知不觉间,他们就长大了,都是成年人了。

秦昭昭已经很久没有林森的消息了。大学毕业后来到深圳,第一年她没有回家过年。因为公司需要安排人值班,新进职工不表现谁表现?她责无旁贷地留下值班。第二年稍稍站稳了脚跟,趁同租一室的同事回家过年,她也像当年小丹姐姐那样接父母来深圳过年,让一辈子没出过远门的父母也见识了一下大城市的繁华。连续两年没回家过年,和高中老同学们的联系就中断了。尤其是这几年手机普及到几乎人手一部后,她家的电话座机办理了停机。秦爸爸有手机,秦妈妈有小灵通,座机实在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曾经花几千块初装费安装的电话就这样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她家的电话号码已经失效,老同学们无法再用这个号码找到她了。

而秦昭昭也没有刻意去联系高中老同学。毕竟毕业已经很久,岁月拉开的距离也很长,在年轮的跑道上,他们注定只是某一段路程并肩飞奔的伙伴。遇见过,然后在时光里走散,再渐渐地遗忘,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但是,有的人,虽然已经在时光里走散,却永远不会被秦昭昭遗忘——譬如林森。这种牵挂与惦念与爱无关,是另一种清淡而绵长的情意。

最后一次得知林森的近况,秦昭昭记得还是大四那年的寒假。周明宇说他考上了军校,给了她一个他宿舍的电话号码。那号码她却从来没有拨打过。一年又一年过去,他早已从军校毕业,电话号码早已联系不到他了。有几次她清理手机电话薄中失效的电话号码时,看到这个注明“林森”的号码想过要删,但最终还是默默地继续保留。

她说不清自己为什么要继续保留,或许,是想借此保留渐行渐远的高中时代吧。林森——这个名字绝对是那一季时光里最闪亮的青春注脚。

不知道他现在怎么样?过得好不好?有没有喜欢的人?是不是已经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她衷心希望他能过得好,过得幸福。他值得拥有幸福的人生。

演唱会后不久,秦昭昭从乔穆的邮件中得知了凌明敏不会回国的消息。

大学毕业已经三年,秦昭昭一直记着乔穆当初单方面决定的等待。三年为期的等待已经到期,凌明敏到底会不会回来?写给乔穆的邮件中她含蓄地问及此事,他回复说凌明敏毕业后想留在法国工作,不打算回国了。

乔穆的等待落空了,秦昭昭替他难过的同时,心里却有簇小火花一闪一闪的。

凌明敏不回来,乔穆的感情世界依然荒芜一片。情不自禁地,秦昭昭的心湖又起涟漪。没有比她更熟悉乔穆的人了,也没有比她更了解乔穆的人了,也没有比她更爱乔穆的人了,只是乔穆还没有认清这一点。会不会有那么一天,他蓦然回首,发现灯火阑珊处的她才是最合适他的人呢?

或者,她也应该像乔穆等待凌明敏那样,给他几年世界去弄清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和爱人。她才二十五岁,还等得起吧?

谭晓燕恨铁不成钢:“难怪我们给你介绍对象你都不肯去看,原来还想着那个乔穆。你别傻了,他要喜欢你早就喜欢了,还用得着你痴痴地等上一年又一年。”

秦昭昭不承认自己傻:“我也的确是一直没有遇到有感觉的人,所以还是觉得他最好。”

“我们给你介绍的人你都不肯去见,怎么能遇上?如果你肯去见面,没准就能遇上一个你有感觉的人了。”

无论谭晓燕怎么说,秦昭昭还是觉得相亲太别扭。素不相识的一男一女,为着结婚的目的被撮合在一起,僵硬的微笑、握手、寒喧、再拼命搜肠刮肚找话题。她想一想那种尴尬场面就不由得退避三舍。

谭晓燕拿她没辙:“昭昭,你就守株待兔吧。看你能不能等到那只兔子。”

守株待兔,这的确是秦昭昭在感情方面的最好写照。一直以来她都在默默地坚守,会不会有“守得云开见月明”的那一天呢?

金秋十月,一个收获的季节,谭晓燕收获了她和成杰的爱情结晶。医生确认她已经怀孕六周。明年的二〇〇八年奥运年,她将会诞下一位奥运宝宝。

原本他们结婚后是不打算这么早要孩子的,想趁年轻好好干几年再说,但小宝宝既然钻空子来了,年轻的准父母也还是很欢迎。从医院出来,小两就赶紧分头向亲人朋友汇报好消息。

秦昭昭接到电话时由衷地替好朋友开心,满口道恭喜。她挂了电话后却有一丝感触浮上心头:谭晓燕要当妈妈了,岁月多像高明的魔术师,昔日稚气的小女孩即将被它变成一个年轻的小母亲。

怀孕后,谭晓燕和成杰商量好,她在工厂的这份工作干到春节前就不干了,辞职回家待产。婆家娘家究竟回哪个家坐月子,她想也不想就首选娘家。婆家她只去过一次,人生地不熟,语言不通,饮食方面的口味也不同,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都不如在娘家方便。成杰也没反对,他父母的年纪都六十好几了,身体也不算强健,确实没有太多精力照顾好怀孕的儿媳妇。相比之下岳父岳母才五十出头,回娘家由他们悉心照顾他也更放心。

秦昭昭可以想象谭晓燕回娘家待产她父母会何等高兴。他们原本最担心的就是她嫁了四川小伙后会难得再见一面,现在好了,她要回家生孩子坐月子,他们不但又可以天天看见女儿,还能看到未来的外孙出世,不高兴才怪呢。

三了月后,谭晓燕渐渐显怀了,肚皮隆出一个明显的半圆。她老公很疼她,尽可能让她吃得好。厂食堂的饭菜质量不敢恭维,就每周带她下两次馆子。鸡鸭鱼肉换着点,确保她营养跟得上。此外每天的水果不间断,新奇士橙、红提葡萄、猕猴桃等等,都是谭晓燕平时想吃却舍不得买的,因为这类水果虽然好吃却价格昂贵,现在她升级为孕妇了自然另当别论,总不能亏待了肚子里的小宝宝。

秦昭昭也隔三差五地就会跑去看谭晓燕,去时从不空手,不是拎上一保温桶自己下厨做的好菜,如糖醋排骨红烧鸡翅等,就是带上一袋营养丰富的新鲜水果,她笑嘻嘻地说要为孕妇的营养均衡做贡献。

谭晓燕也不跟她客气,送什么来都大吃特吃,不提一个谢字。她们俩之间那种不是姐妹胜似姐妹的感情,已经让彼此无需再假模假样地客气或道谢,她只是假装叹气:“不得了,吃了你这么多东西,将来你结婚时我不送份厚礼是还不清这个人情了!”

3

二〇〇八年元旦过后不久,秦昭昭开始着手打听火车票预订事宜。元月下旬她打算和谭晓燕成杰两口子一块回家过年,三张火车票自然是眼下最当务之急的事情。春运的火车票向来是“一票难求”,得早点下工夫做准备。经过一番周折,她终于成功地买到了一月三十日的三张火车卧铺票,兴冲冲地给谭晓燕打电话报喜:“车票已经搞定,我们月底可以回家过年了。”

那时秦昭昭不知道,她高兴得太早了。

往年春运是“一票难求”,只要买到票就能安心。但是二〇〇八年的春运,却是有票也走不了。一场罕见的雨雪冻灾天气让这一年的春运惊心动魄。

一月中旬以来,神州大地的东南方和西南方,尤其是湖南、湖北、江苏、江西、安徽等省份遭遇五十年一遇的大雪和冰冻。京广、京九、湘赣、湘黔等铁路干线大量列车延误或停驶。从一月二十五日开始,京广铁路因严重自然灾害导致电力火车不能正常运行,广州站根本没有几趟火车可以发车,致使大量旅客滞留在广州火车站广场内。而一月二十六日和二十七日两日内,来自珠三角地区以及广州市区或郊区的旅客依然源源不断地涌入广州火车站。足球场大小的火车站广场里黑压压地挤满了人,二十七日这一天媒体报道说火车站的旅客滞留人数超过十七万。

看到报纸上的报道,再上网查看相关新闻,秦昭昭心里开始打鼓。不止是广州火车站发不了车,雨雪冰冻天气还造成广州白云机场众多航班被取消或延误,广东各地的车站、机场和高速公路上,到处都是滞留的返乡旅客。她知道照这形势发展下去,三十号他们一行也上不了火车回不了家,却还抱以侥幸心理,希望届时火年站的运行能恢复正常。但是冰冻雪封哪能那么决解冻解封,二十九日的新闻极道,广州火车站滞留的旅客已经超过五十万。

明天就是三十号了,到底还要不要去广州火车站?秦昭昭左右为难。好不容易才订到的卧铺票,她不甘心就这么退掉,加上又很想回家过年,便琢磨着要不先过去看看情况再说。

乔穆在邮件中建议她不要去。他说火车站那么一个弹丸之地居然挤了几十万人,密度实在太恐怖了。这么多人挤在一起很容易出事故,虽然广州政府已经出动了几十名警察去维持秩序疏通拥挤局面,但相对密集的人群而言根本起不了多大作用。

“昭昭,你最好是别去,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万一要是真出了什么事,就不好办了。”

公司的同事也都七嘴八舌地劝她不要去。

“你看看新闻吧,都已经困了五十万人了,你还跑去不是添乱嘛!”

“是啊!如果你不知道形势如此之糟去火车站还情有可原,明明知道这个样子还跑去那可真是自讨苦吃了。到时候上不了车还要被困在车站里出不来,有你好受的。”

“就算是能上得了火车,谁能保证火车就能准时到站。暴风雪天气已经不知堵了多少火车汽车在路上,困在冰天雪地里更惨。”

“对,那些上了车却堵在半路上的人最惨。今年这个天气状况还是别回家过年了,真出发上路反倒会让家人担心,晚几天回去也比让他们担惊受怕要强啊。现在晚上都不知有多少人在发帖寻亲。”

“那你去看看吧,这两天的天涯论坛和百度贴吧到处都是寻找被围在火车上或公路上的亲人的帖子,看得人都难受。这么冷的大冬天被困上几天几夜还没有吃的喝的,实在太惨了!大人还好一点,那些老人和孩子怎么吃得消啊!”

同事们当中也有原本打算回家过年的,不过都陆续退票或打消此念了。一位来自安徽的同事小刘前几天有位同乡乘长途客车回合肥,结果安徽境内全线高速公路因大雪都封闭了,无数车辆想出的出不去想进的进不来,就这样全困在路上,长长的公路成了停车场。一车又一车饥寒交迫的旅客们再怎么骂娘也没用,天知道几时才可以重新发车。而且恶劣天气还让手机失去信号,他的家人现在都联络不到他,那叫一个提心吊胆。

有此前车之鉴,大家都恐步其后尘。安全第一,回家过年的事还是暂且搁下吧。

秦昭昭的父母也打来电话让她退票,千万别赶在这个节骨眼上挤火车;还说小城今年的天气糟透了,一月份几乎没晴过,尤其是后半个月每天不是下雪砂就是下冻雨,又湿又冷。

秦妈妈说,她活了几十年还是头一回听说冻雨这个词、见到冻雨这种现象。这种雨很特别,落下来是水却凝结成冰。落在哪儿哪儿就结了一层薄冰。打把伞出去走一趟,进屋一收伞,伞上没有水,全是一层白花花的冰。伞上的冰抖一抖就掉了,可是室外如树木、电缆、水管、地面上结的冰却没法抖。冻雨天天下,冰越结越厚。到后来,路面的冰厚得简直可以当天然溜冰场。时有树木都因为枝叶上凝结了厚厚的冰块而一簇簇被压弯甚至压断。粗粗的电缆也被积冰压断了,甚至电线杆子都压倒了。水管也被积冰冻裂了。现在长机地区已经全面停电停水,也不知道几时可以恢复正常。因为水电供应中断的不只是长机地区,几乎整座城市的水电设施都在严寒冰冻的天气面前败下阵来。水电部门二十四小时出动人马抢修都应付不过来。市里还有不少小区是停电停水停煤气,因为煤气管道也扛不住这种冻法。小区居民连饭都没法做,日常生活可想而知受到多大影响。

“我活到五十几岁还是头一回遇上这么冷的冬天。现在长机停电停水都三天了,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来水来电。所以昭昭你不回来也好,回来想洗个热水澡都洗不了。夜里还黑灯瞎火的,你就留在深圳过年吧。”

秦昭昭找谭晓燕成杰两口商量,他们也被家人反复告诫不要冒险挤火车回家。尤其谭妈妈千叮咛万嘱咐女儿:“你现在是大肚子了,可不能跑去广州火车站挤。我看新闻了,那火车站里头密密麻麻挤了几十万人。你千万别去冒这个险,等过几天情况好了再回来也一样,不一定非要年前赶到家的。”

原本谭晓燕和秦昭昭一样,既舍不得好不容易买到的卧铺票,又归心似箭,也想明日先去广州火车站看看情况再说。成杰坚决反对,再加上亲人朋友同事们异口同声的劝告,她终是打消了这个念头。三人一致决定退票。

晚上聊天时,谢娅也和秦昭昭谈到过年回不了家的事。她家在湖南,湖南可谓这次雪灾中的重灾区。从上海回湖南的火车票飞机票全都买不到。她很担心长沙的父母,几乎每天都给他们打电话。

长沙的低温天气开始于一月中旬,到二十四号后情况渐渐不妙。先是自来水管的水结冰冻住,没有水用。接着发生停电现象,一开始还只是白天停电晚上来电,随着雪灾冰冻现象的越来越严重,停电停水的现象也越来越频繁。有些小区干脆就零供水零供电了。

谢娅家的那个小区已经连续停电三四天了,她爸妈在家连取暖器都用不了,只能抱着热水袋取暖。恶劣的雪灾天气还造成物价飞涨,原来两毛钱一根的小蜡烛涨成五元一根;原本六元一桶的桶装矿泉水涨到二十五元一桶;去超市买东西的人比往日多了好几倍,大家都像不要钱似的抢购食物和水。五十年不遇的冰雪灾害让日常生活受到了如此巨大的影响,人们本能地开始囤积生活用品。

谢娅的父母也跑去超市买东西——或者说,抢东西。抢了两桶食用油、三袋大米、十斤挂面等,不抢购怕有个万一没东西吃。超市蔬菜区的蔬菜全部涨价了,两块九毛一斤的青菜还都是特价。去菜市场一瞅也便宜不了多少,大白菜两块五一斤,白萝卜六块一斤,青辣椒七块一斤,葱十块钱一斤,大蒜十五块一斤…可把她爸妈气坏了:“可恶,这是在发国难财呀!”

他们更生气的事还在后头呢。因为停水让人没法在家洗澡,只能去附近的澡堂洗澡,简陋的澡堂居然要价五十块,五十块洗个澡真是天价呀!

可是老板自有他的道理:“现在全城都在停水,我得派车去乡下井里买水拖回来,拖回来了还得烧热才能给你们洗澡,我的水钱油钱煤炭钱也不便宜呀!五十块钱不算贵了!”

这么一说,大家倒也比较心服一点,所以还是有不少人在排队等着洗澡。但谢氏夫妇舍不得,还是决定不洗了,五十块不如留着买米买面。

家里的情况谢娅每天都要了解。她回不去,父母也过不来只能通过手机保持热线联系。如果仅仅只是冰雪天气都罢了,可关键是还没水没电,冰雪封路。她看报纸说南方这场雪灾造成骨折病人增加,都是因为路面结冰导致摔跤的缘故,就交代父母没事别出门,小心路滑摔跤。

可是越怕什么越来什么,三十一号那天谢娅的妈妈还是摔了一跤,就摔在居民楼前的小马路上。那路面跟镜子一样滑,她走了不到十米远就脚下一滑,一屁股坐在地上了,当时左手下意识地撑了一把,就那一把,手腕就骨折了。

谢爸爸赶紧带妻子去医院看骨科。骨科门口已经有不少满脸痛苦之色的老头老太太在排队等待看病,都是让结冰的路面害得摔跤断了手或脚,可把医生给忙坏了。

谢妈妈摔断手的事原本不想告诉女儿,但他们在医院排队等候看病时,她正好打了电话过来。谢爸爸的手机是女儿给他买的品牌货,传音效果太好。她在电话里听到了一旁护士的叫号声:“XXX,你可以进诊室了。”

谢娅一听自然就明白父母这会儿是在医院。在她的一再追问下,谢爸爸瞒不住,就告诉她她妈不小心滑倒摔断了手,她很担心:“左手骨折了?严不严重?其他地方有没有受伤?你不要骗我哦。”

妈妈摔得骨折,谢娅恨不能插上翅膀飞回家,却无论如何回不去,飞机火车汽车全部开不到湖南。湖南这一年的雪大得呀!真正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和秦昭昭聊起这些事时,谢娅都还很不放心:“我妈五十多岁了摔断手,老年人的骨质原本就疏松,痊愈效果不会像年轻人那么好。我担心以后一到阴雨天气她会手疼。”

秦昭昭安慰她:“现在医疗水平先进,骨质疏松不是问题,可以多吃一些钙片,帮助断骨尽决愈合。你放心吧,阿姨一定会恢复得很好的。”

和谢娅聊过后,秦昭昭马上打电话回家,交代父母尽量避免在冰雪天气外出,就是在家门口走动也要小心再小心。

二〇〇八年二月一日,这个距农历春节只剩五天的日子,人山人海的广州火车站终是发生了一起踩死人的悲剧事件。来自湖北农村的一位打工妹被拥挤汹涌的人群踩在脚下,结束了年仅十七岁的生命。

广州火车站踩死人的消息很快上了网页新闻,办公室同事小邹第一个看到,马上把新闻网址发在公司的同事群里。同事们纷纷发言:

“一个年轻轻的小姑娘就这样死了,真可惜呀!”

“才十七岁,花一样的年龄,真是悲哀!”

“可怜啊,都还没成年就跑出来打工,结果还回不去了。”

“愿她一路走好,天堂里没有拥挤的春运。”

“希望这种悲剧永远不会再发生。”

看完报道,秦昭昭眼睛里噙着泪珠,心情既难过又沉重。

一个才十七岁的女孩子,离开家乡和父母跑来异乡来打工已经很可怜了。这个年龄她本该在学校接受教育,却跑出来打工,可想而知是因为家境困难的缘故。在一年的辛勤劳动后,她揣上所得不多的劳动报酬热切地准备回家和亲人们过一个团圆年。当她挤进广州火车站时,是否以为等待她的是一趟幸福之旅?殊不知却是一趟死亡之旅。年轻的生命就那样仓促地在人潮汹涌的广州火车站画上了句号,这对她以及她的亲人,都是莫大的悲哀与不幸。

为她难过的同时,秦昭昭也为自己庆幸、为谭晓燕庆幸。如果当初她们也去了广州火车站,真是难保不会有这样的遭遇。因为彼时那种人潮汹涌的场面,只要一个不留神,摔倒了就可能再也站不起来了。

4

二〇〇八年的春节,秦昭昭又没有回家,和谭晓燕成杰小两口一起留在深圳过了年。

春节过后,火车站已经基本恢复正常发车,谭晓燕打算买车票回家了。成杰原想亲自把她送回娘家,但工厂春节只放七天假,假期已经将近尾声了。他想请假根本请不到,工厂的订单多人手紧张;加上春节前因为冰雪灾害导致厂里很多外来务工人员没法回家过年,现在都想趁着年后回一趟,批了一个人就很难不批其他人。所以主管干脆一个都不批:“谁请假都不批,批了一个就得批两个三个四个…那活谁来干啊?”

秦昭昭让成杰放心,由她请假陪谭晓燕回家。他自是感激不尽:“那我可就把我老婆儿子托付给你了。”

她笑着训他:“嗬,你就是那么肯定谭晓燕肚子里装着的是儿子呀?我警告你,不许重男轻女,是女儿你也要喜欢。”

在深圳三年,秦昭昭大学毕业后从上海来深圳,是他陪着谭晓燕来火车站接站,他和谭晓燕一样热情地欢迎她。

因为他们工人宿舍不准外人借住,他们特意为她在厂附近的民房租了一间小屋,每天下午下了班谭晓燕就来出租屋陪她,怕她一个人住会害怕。成杰也每晚都到出租屋来,来时从不空手,不是拎着两个菠萝就是拎几截甘蔗。虽然不是什么贵重的水果,但昭昭心满意足。他每次来都不会逗留太久,基本上是小坐一会儿,削好水果让她们吃完了他就走:“你们休息吧。”

走之前,他会认真地检查门窗是否关好,然后掏出打火机替她们点好蚊香,再细心地把蚊香摆在离床头较远的地方。之所以这么做他解释是为避免床单不小心滑落后覆盖在蚊香上引起火灾。秦昭昭当时颇为吃惊于一个男人这般的细致小心。

而她在深圳找工作的日子里,成杰是她的活地图。深圳很大,路线很复杂,有时候出去面试可能要转三四趟车。每次接到面试通知时,她都不知道要怎么走,这时成杰就拿出一张地图详细地对她讲解并写明路线图。几乎每一次去面试,她的口袋里都揣着成杰写给她的路线指南。她最终成功地找到一份还算不错的工作,成杰功不可没。

她在深圳的第一年并不太顺,先后找了两份工作都没干得长久。

第一家的台湾某企业的深圳办事处。办事处不大,不过十来个人,但经理和同事都很好,大家相处得非常和睦愉快。可惜好景不长,她只干了不到三个月办事处就改朝换代了。原来经理被召回台湾,另外委派了一名新经理上任。有道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新经理带着他自己的几个心腹人马到任后,办公室最要紧的几个职务全换成了他的自己人。秦昭昭经理秘书的位置不保,还要被发配去守仓库,也就是变相地撵人。她没法再继续待下去,只能主动辞职走人。

她辞职的消息打电话告诉谭晓燕,她马上派成杰过来接她,因为知道她一个人拿不了那么多行李。成杰请了半天假,风尘仆仆得从关外赶到关内,把她、还有她那两大包行李都接回去了。

真不容易呀!一卷被窝铺盖,一通脸盆口杯毛巾衣架,还有一行李箱的衣服。要是没有个男人来帮忙,秦昭昭只有哭的份。

第二次找到工作后,又是成杰负责把她和她的行李一起送去新单位的宿含。那是一家新加坡独资企业,所有经理级别的职员都是由新加坡总公司委派过来的。她一开始在这家公司的人事部做文员。工作半年后,公司销售部新来了一位刘经理,他想招聘一位能干的主管。可是人事部门左招一个他不满意,右招一个他还是不满意。人事经理干脆让他一块去人才市场选,但他自己选回来的人也是试用了没多久就以表现不佳炒了人家,然后继续朝人事部门要人。

人事部门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最后终于找到一个各方面条件都很突出的主管人选。刘经理一开始也认同,可是一个月试用期眼看都快到了,他老人家不知哪根筋不对,又说不行,还得让人家走人。

秦昭昭想不通销售部的主管怎么就这么难招呢?那天她在茶水间正好碰到销售部的文员阿珠,顺口就说起这件事:“怎么这个新主管又不要了?究竟是刘经理脾气不好,还是他能力不行?”

她话没说完,就看到阿珠赶紧竖起食指在嘴边,示意她不要说话。她拾眼一看,刘经理的身影在茶水间门前一晃,进了斜对面的男厕所。啪——那一下关门声特别刺耳,震得她心头一惊。

“秦昭昭,刘经理就跟在我后面出来的,你居然说他脾气不好能力不行。完了完了,他肯定听见了,你这下要惨了。”

她急得直跺脚:“我刚才不是说刘经理能力不行。我的意思是,是刘经理脾气不好,还是那位新主管能力不行。”

可是再怎么解释也没有用,她到底是把刘经理给得罪了。没多久,刘经理以销售部人手不够为理由,把秦昭昭要到他的部门去了。在他的手底下干活还能有她的好吗?她老是被他刁难斥责,这位经理心眼真小。

秦昭昭忍气吞声地挨了一个月,趁着这个月的时间骑驴找马,一找到更合适的地方马上就辞职走人。刘经理也批得格外利落,立即签字让她去财务部结算工资。

成杰又一次从关外跑来替她扛行李送她去新公司报到。他做这些毫无怨言,女朋友的好朋友,他也一并当成责无旁贷的事。秦昭昭很感谢他,在深圳多亏有他呀!要不然按她这种丢工作的速度,来来回回搬行李就要搬得累死了。

很多原本交情亲密的一对密友,在其中一方结婚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后,关系往往会变得疏远甚至生分。但秦昭昭和谭晓燕的友情却没有变,而且她和成杰也逐渐相熟。她和他相处也像和谭晓燕相处一样,不用客套,不必顾忌,一种类似兄弟姐妹般的关系与感情。

请了一星期的假,秦昭昭陪谭晓燕坐火车回家乡,火车抵达小城的车站,一下车听到熟悉的乡音,亲切感顿时油然而生。

谭晓燕的父母特意叫了出租车来接她,秦昭昭因为和他们不同路,独自另外打一辆车回家。一年多没回来,小城又多了很多变化。街头很多漂亮的建筑是去年归来时所没有的,这真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

长机却还是老样子,她小时候就是那些房子那些树,那些街道那些人。如今依然是那些房子那些树,那些街道——只是人事已改。小时候她叫爷爷奶奶的那些长者多半已经不在世了,而马路上很多新鲜稚嫩更多孩子面孔,她基本都不认识。最熟悉的是那些中年的伯伯婶婶叔叔阿姨们,他们见了她大都热情地过来打招呼:“昭昭回来了。”

秦昭昭回家的头两天,就有一个父母昔日的同事上门来要替她介绍对象。秦妈妈很希望女儿去见一见面,她就是不愿意:“妈,我回来休假你就让我好好清静几天吧,你再逼我我提前回深圳了。”

秦爸爸护着女儿:“好了好了,她自己的事让她自己拿主意吧。”

小时候,都是秦妈妈护着女儿,大了却倒过来,变成秦爸爸护着女儿了。

秦昭昭打算上街去买回广州的火车票时,秦爸爸问她准备买几号的?她知道他是舍不得她那么快就走,就笑:“爸,您说买几号我就买几号的,您拿主意。”

秦爸爸脱口而出:“你不买票不走最好。”

话说出口他才反应过来,赶紧掩饰地打哈哈:“呵呵,爸只是随口说说,你快去买票吧。”

秦昭昭也没在意,进城买了票回来,远远就听到爸爸在家门口跟一位熟人聊天。她认得那人是爸爸以前车间的老同事何伯伯。何伯伯的独生女儿何清大她七岁,从小到大学习成绩都特别好,学士硕士博士一路读上去,在美国读完博士后就留在美国工作了。现在已经嫁了一个美国人并拿了绿卡。

在长机,何伯伯有一个这么优秀的女儿备受人羡慕,但是此刻秦昭昭听他和她爸爸聊天,却并不开心。因为女儿在美国几年才回来过一次,现在小外孙都快两岁了,他们夫妇俩还没见过,提起来就伤心:“老秦啊,有时候我倒希望女儿不要那么有出息,就是一个普普通通学习一般的女孩子。大学毕业后回家乡找了稳定的工作,留在我和她妈身边,我们想几时见她就能几时见到她,比什么出息都要强。现在跑到隔山隔海的美国去了,几年都不能见上一面。过年时,家家户户都团聚,我家却总是只有我们老两口,那个冷清啊!唉!”

何伯伯的话结束在长长的叹息声中。秦昭昭听到她爸爸说:“老何,我能理解你。我女儿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深圳工作,我们一年也只有过年时才能见她一次。今年过年因为雪灾她回不来,家里也只有我和她妈两个,年夜饭吃得没滋没味。好在她现在又请假回来住几天,我跟你说,我都含不得她走。”

最后那句,秦爸爸把声音压低了,似乎怕被不能理解的闲人听见了会笑话他。

拐角处,秦昭昭的眼圈一下就红透了。

古人云:“父母在,不远游。”如果可以选择,秦昭昭也很愿意留在父母身边陪伴他们。他们只有她一个独生女儿,含辛茹苦地养她那么大,她理应尽孝膝前。但是她所生活的这个年代,儿女远游已经成一种大趋势。

早在上个世纪的八九十年代,打工潮就兴起于神州大地。在很多经济不发达的内陆城镇,无数人为了生存、或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而背井离乡前往沿海城市打工。时间的脚步迈入二十一世纪后,打工潮依然长盛不衰。以往的打工者以农民居多,但大学扩招、大学生不再由国家分配工作后,昔日的天之骄子也不得不迈入打工的队伍,捧着一摞证书四处找工作。大学生们找工作基本上都首选大城市,希望能在大城市得到最多的机会,实现最高的理想,过上最好的生活。

孩子既能趁着年轻想去外面的世界闯荡一番,父母再怎么舍不得,为着他们的前途着想,也只能把他们送上人生的征途。羽翼丰满的小鸟,终是要开始自己的单飞之旅。

秦昭昭大学毕业后去了深圳工作,和大多数人的憧憬一样,她希望自己在深圳能有好的机遇、好的发展,因为机遇好发展好收入也会同样好。很久以前她曾许下心愿,将来参加工作后一定努力赚钱努力存钱,买套又大又漂亮的新房给爸妈住。操劳了一辈子的父母还从来没有住过新房子,她想让他们享享女儿的福。

几十年了,她父母还一直住着厂家属区的老式平房。房子在她高二那年翻新装修了一下,一转眼也已是近十年前的事了,曾经翻新的老房子又在时光中渐渐变得陈旧破败,屋顶又开始漏雨了。一到雨季,屋子里就四处摆放着大桶小桶脸盆,接瓦缝里淅沥漏下的雨水,活像住在水帘洞。她每趟回家遇上雨天,想要买新房给父母住的愿望就特别强烈。

主观愿望很美好,客观现实却很难堪。在深圳工作三年多,她的存钱速度远远跟不上房价飞涨的速度。哪怕是在深圳关外买套小户型的房子,以她目前的薪水也得起码不吃不喝几十年才行。她知道深圳的房子她是买不起了,遂也和谭晓燕一样,打算趁年轻在深圳多干几年多赚点钱,再落叶归根回家乡小城去买套新房和父母一起住,他们一定很高兴。只是小城的房价如今也不便宜,也涨到均价两千多一平方米,若买个九十平方米以内的经济小户型,她算一算连普通装修带家具家电至少也得要三十万左右。而她的存折上才三万块,只有十分之一,她还得继续努力赚钱努力存钱,希望上帝保佑她存钱的这几年内,,小城的房价不要也跟和深圳一样疯涨得不像话。

想要赚钱买房,秦昭昭就没办法留在小城、留在父母身边。小城的房价物价和大城市接轨得特别快,但工资收入却远远比不上大城市。在小城一份月薪两千的工作已经算是高薪了,而秦昭昭在深圳至少也得拿四五千,最高一次连底薪带奖金提成她拿过七千多。所以虽然父母舍不得她她亦舍不得父母,但还是要回深圳去。为了将来,不得不牺牲现在。

5

秦昭昭在家住了一星期。除了陪谭晓燕去逛过一次街买未来小宝宝的小衣服小鞋子外,基本上都留在家里陪父母,一年到头她也就是这么一点时间陪他们。

一天上午,她在厨房给妈妈择青菜,听到“中南海”方向传来一阵断断续续的电子琴音。曲子不连贯,但那几个音符却异常熟悉,是那首家喻户晓的《世上只有妈妈好》。

秦妈妈叹气:“圆圆又在弹这首歌,一定是又想她妈了。”

秦昭昭这才知道圆圆的爸爸方正平去年十一国庆节和一个年纪相当的离异女子结了婚。圆圆十分抵触父亲的再婚,跟继母的关系很不好,这支断断续续不成调的《世上只有妈妈好》就是她的心声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