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并没有驾临,口谕伏老将军和兵部尚书主持演练。

伏老将军三朝元老,两救先帝,荡北寇平南匪,征战一生威名赫赫。他已年逾六旬,仍旧硬朗,一柄湛金长刀虎虎生风,仍上朝入营,任大将军一职。

老将军一声吆喝,声如洪钟,演练开始。

先是全体演武,接着是分支平地战练。

京营三十万兵卒,被分为两支,战练每支先出一万人,毕竟校场虽然很大,但也有个限度,人太多施展不开。

东边腰系青巾的一支,领军是个九尺大将,名谭肃;而西边腰系红巾的领军大将则叫刘檀,体型略逊,但也同样威猛。

傅缙往东边瞥了一眼,无声收回视线。

先是诸将们之间的较量,谭肃刘檀一夹马肚,提刀奔向对方。

虽说是都是京营同袍,但也难免分些派系,尤其夺嫡之争持续数年,而新太子虽封,但其余蛰伏皇子依旧蠢蠢欲动。

这较量一开始,就充满了火。药味,谭肃大喝一声,横刀劈下,而刘檀沉着一挡,反手一刺。

你来我往,对战立即白热化,谭肃极其勇猛,刀兵相接间竟隐见火星飞溅,高台上众人啧啧惊叹:“看来,不出三十回合,谭肃必胜。”

伏老将军微微摇了摇头,捏须不语。

台上的,果然大多是不擅武艺军事的兵部文官。

他正这般想罢,忽听见赞叹谭肃的诸多议论中,有一年轻男声道:“谭肃必败,二十回合内。”

他一诧,立即回头看去,

却见一剑眉长目的青年男子,一身青底暗红上四品官服,端坐在第二排,他正眺望校场激战的二将,微微摇了摇头。

伏老将军认得此人,镇北侯世子傅缙,前吏部少年英才也,诸多奏议极其得用,下能安民,上能辅君,刚调来兵部,当时他还觉得非常可惜。

不过他从不涉及各种党派争斗,叹了两句便罢。

伏老将军挑眉:“何以见得?”

傅缙一看,拱了拱手,道:“谭肃大开大合,其势虽猛,然刘檀格挡躲避,却分毫未见乱。”

他十分笃定:“避其锋芒,伺机而动,刘檀沉且稳,二十回合必见分晓。”

二十回合耗时并不久,这话落下片刻,刘檀长矛忽暴起,一个刁钻的角度,直刺谭肃肋下一个乍露的破绽,一蓬鲜血溅起,“砰”一声重刀落地。

刘檀反胜,校场登时掌声雷动。

和傅缙所说的,分毫不差。

伏老将军面露欣赏,能看出个中关窍者,显然是个极善武艺之人,当个掌名册的郎官,忒浪费了些。

他遂笑:“既都是兵部的,何不下场试试?”

他萌生了给傅缙挪一挪位置的想法,不过,得先看看他有何本事?

傅缙抱拳,笑:“恭敬不如从命。”

他站起,大步往台下而去。

傅缙很快换了一身戎装出来。

宽袍广袖一落地,青黑铠甲一上身,温润世家公子模样一丝不见,双目炯炯,英姿勃发,金戈铁血的气势再掩不住。

这人,一看就是见过血的。

仍在场中侯战的刘檀一点不敢轻视,紧了紧双矛,凝神盯着对方。

寒风猎猎而过,二人一夹马肚,直直奔往对方。傅缙平平一记斜劈,刘檀举矛去挡,忽“砰”一声锐响,登时一股大力从上而来,震得他虎口一麻,长矛险些脱手而出。

刘檀大惊失色,这力道,竟不逊于方才的唐肃。

唐肃高壮魁梧,天生神力,为京营内外所闻名,这人怎么回事?竟然能与之相比拟?!

他忙聚精会神,全力应战。

然傅缙虽有唐肃臂力,却丝毫未见其粗拙,攻时如雷霆万钧,动时灵活如同脱兔,纵横开阖,来去自如。二人缠斗二十余回合,傅缙反手一记横扫千军,刘檀兵刃脱手,宣告落败。

傅缙闪电探手,接住刘檀长矛,双手递还,拱手道:“刘将军承让。”

刘檀赢得起,也输得下,胜败不过兵家常事,他放声大笑,一拍傅缙肩膀:“老弟啊,你在那吏部唧唧歪歪可浪费了许多时候,怎么不早来兵部?”

傅缙也笑:“现在来,也未迟。”

青年将军,面如冠玉,横刀立马,威势凛凛,刘檀大笑:“极是,极是。”

武将的情谊,有时候比文官来得快,且真很多。

高台上,伏老将军捋了捋花白长须,露出一丝满意之色。

接下来,傅缙跻身青红对抗,三战三胜,漂亮利落。最后校场列阵而战,他率左翼一起奠定了胜局。

下午,是山野对战。

三十万大军乌泱泱而出,开往崎岭太华山一带山脉进行实战演练。

傅缙照旧在青方,青方为守方。

他一指行军布阵图,却道:“攻即是守,守即是攻,战况瞬息万变,久守易失。”

不应该把这当成演练,该当成一场真的实战。

以往思维总被局限的刘檀等将,眼前一亮,对啊,以前他们都是按照规则攻防,现在想想,却是画地为牢了。

刘檀一击掌:“傅兄弟说得没错!”

众将立即聚拢,商议反攻占领战策。

傅缙仔细看过了地形图,“此处有一凹地,易攻难守,敌军很可能从此处攻之。”

“我以为,当在此处佯败,作饵伏之。”

他手一点,随后一绕:“而后包抄而上,辅以扇阵,必能大败敌军。”

见解十分精辟,又快又准,有诈有伏有阵有攻,战阵运兵娴熟于心,指挥若定。

刘檀真大为惊诧:“傅兄弟,你为何去那吏部?”

此策确实精妙,接着又商议了几个布阵方式,俱不如前者。于是不管真心赞叹佩服的,还是微妙侧目者,诸将一致拍板。

傅缙自荐先锋。

鏖战一夜,青方大胜!

傅缙勇猛善战,指挥若定,率兵士来去自如,气势如虹,毫无疑问是这次演练最夺目的第一人。

伏老将军大步上前,蒲扇般的大手拍了拍傅缙肩膀,哈哈大笑:“好一个傅小子,果然不坠你祖父威名!”

他惜才又爱才,当即对驾临京营的皇帝道:“陛下,承渊有项籍之勇武,韩重言之韬略,可堪明威将军一职,统左领军卫,为陛下分忧!”

京营共十二卫,每卫各统二至五万精兵不等,这可是真真正正掌了实际兵权的军职,属京营上层战将,品阶看着差不多,然内里天差地别。

因靖王案的风波,十二卫主将空出两个,伏老将军遂大力推荐他看好的傅缙。

伏老将军三朝元老,是皇帝少数心存敬重的老臣之一,另外他对傅缙印象本来不错,于是捋须笑。

“承渊允文允武,果然少年英才,大善。”

圣谕当场颁下,擢傅缙为明威将军,入京营,统左领军卫。

傅缙眼睑微微一垂,复抬起,利落行了一个军礼,“臣领旨,谢恩!”

……

傅缙一个漂亮转身,成功跻身京营,达成他归京数年的第一大目标。

楚玥刚听闻这事的时候,是在凝晖堂。楚姒得了几盆上品红梅,要分她一盆已示亲厚,她微笑应了,一脸惊喜。

刚开口要表示自己的喜欢,谁知这时,忽见楚姒乳母梁氏“蹬蹬”快步进门,附在楚姒耳边快速说了一句。

楚玥坐得很近,也听得颇清晰。

“……京营演武,他力克四位将军,拨得头筹,又在入山阵演大放异彩,伏老国公荐,陛下擢他为明威将军,领左领军卫。”

她清晰看见楚姒的眼皮子猛跳了几下,后者倏地转头:“你说什么?!”

梁嬷嬷肃着脸轻点了点头,“那边刚传信过来的。”

这说的正是襄城伯。

否则没有这么快,傅缙入京营也就两个时辰前的事罢了。彭尚一得讯,就知不好,只得赶紧将消息传过来。

“京营,明威将军,统左领军卫。”

楚姒面无表情重复了一次,她缓缓侧回头,楚玥抬了抬眼睑,立即“啊”地掩唇轻呼,露出一脸惊慌之色。

“姑母,这是不是他又入了陛下的眼?他……”

何止?这哪里是入了眼的事。

楚玥的表情很到位,楚姒也没有心思理会她,掠了她一眼,“无碍,你先回罢。”

这模样,可不是无碍,楚玥有些欲言又止,但想了想,她最终还是微微蹙眉离开了凝晖堂。

上了软轿,她诸般表情一收,微吁了一口气,楚姒傅缙这对继母子直接过招,她佯作什么不知就是。

还要谨慎些,以免被波及。

只不过,这皇帝的旨意,还有伏老将军保驾护航,任凭楚姒手段再多,怕也无力回天了吧?

……

“他竟是这般擅武艺军事?”滴水不漏,事前竟无人得知。

“怎会这样?怎会这样?”

楚姒坐立不安,眼皮子不停急跳。

她直觉有什么脱离了自己掌控,再不做些什么,就要永远够不上了。

来回踱步,楚姒最终牙关一咬,返身从妆台上拿起她的香膏盒子。

圆溜溜的瓷制香膏盒,不知她在哪个地方用力按了一下,用巧劲一旋一分,底部竟“咯”一声脱落,露出一个小且扁平的薄薄油纸包。

梁嬷嬷大惊:“这,万一……”

这东西就剩一剂了,万一失手?

楚姒那妆容精致的艳丽面庞上,一丝笑意也不见,她捻起那个小小的油纸包,微微摩挲。

这是个好物,无色无味,就连太医也验不出毒性。人服下,初不见端倪,数月内逐渐衰弱,直至夭亡,看着即如染病故去一般无二。

她能顺利坐上镇北侯夫人之位,此物居功至伟。

可惜量太少,她昔年与人机缘巧合得之,各分一半,她那一帖早用了,而手上这贴,是她持着旧日恩情及多年情谊讨回来的。

不会再有第三贴。

就是因为不可再得,所以格外谨慎,觉得把握不大从不敢轻易动手。

但现在,楚姒眉目间有说不出的阴冷,“嬷嬷,我有种感觉,再不用就来不及了。”

楚姒直觉素来准确,她笃信,梁嬷嬷牙关一咬,“老奴听主子的!”

但药是好药了,可该怎么进傅缙的口呢?

“从凝晖堂出去自不可能,遍观整个镇北侯府,唯有一个地儿,可行。”

福寿堂。

唯有那个老太婆给的,才有可能进那兔崽子的口。

“我在她那埋了这么多年的钉子,今日终于要派上用场了。”

楚姒冷冷说罢,梁嬷嬷却犹豫:“可是,可是她只怕进不去前院。”

那钉子位置不够。

毕竟这药,只能用在吃食上。

而张太夫人极其谨慎,很少给前院父子四人送东西不说,就算偶尔表达一下关怀,也是指定身边心腹二三人,并特地命人和守二门的护卫说明白了,除了她指定的人,余者俱不可放行。

前院都进不去,更甭提东路外书房了。

否则,早些年尽可以用了,何须等到如今?

梁嬷嬷担忧的问题非常实际,只楚姒闻言却冷冷一笑:“嬷嬷,你怕是忘了,眼下和往日却是有些不同的。”

“有处漏洞,正在东路。”

作者有话要说:宝宝们中午好,么么啾!我们明天见了嘿嘿 (*^▽^*)

还要感谢昨天投雷的宝宝哒!笔芯!

嚴嚴嚴嚴嚴大人扔了1个地雷

嚴嚴嚴嚴嚴大人扔了1个地雷

嚴嚴嚴嚴嚴大人扔了1个地雷

第20章

梁嬷嬷恍然:“禧和居?!”

楚姒眉目冰凉,禧和居与东路外书房紧密相连,两者之间仅相隔了一条内巷。

她当初费尽心思,将侄女聘进了继子房里,可不是为了当这么一个无关紧要的眼线的。

梁嬷嬷有些担忧:“可,这少夫人她……”

此事太重要了,楚玥曾不驯过,哪怕最终被降伏,她的聪敏总让人生出了一丝隐忧。

楚姒淡淡道:“无妨,她并不知晓福寿堂往前院送物事的关窍。”

这并不是一件多光彩的事情,而有所猜测的仆妇都有点脑子,没人敢在这上面嚼舌根。若是楚玥待久了,她大约会自己观察出来,但现在她不过是个进门三月的新妇罢了。

这般想来,其实今日这变故还是好事,若非傅缙突如其来了这么一出,楚姒还始终下不定决心要动手。

“那此事,可要吩咐少夫人?”

“不可!”

楚姒眉目冷厉,不管楚玥是否已真心驯服,她都从不欲告知对方。

一者非心腹;二者,知情人越少越好。

附耳仔细吩咐一番,她将药包交到梁嬷嬷手里,紧紧按住,低声道:“嬷嬷,小心些,你莫亲自去交药。”

和从前一样找个面生的去联系即可,切切不可暴露身份,“你告诉她,如了我的意,我保证她男人孩子一辈子富贵平安。否则……”

“最好能赶在侯爷归京前办妥。”

……

日子忽忽而过,转眼踏入腊月。

大雪初霁,一出凝晖堂稍间的隔扇门,久违的夕阳撒在廊道上,楚玥深吸了一口沁冷却新鲜的空气,心情很不错。

“我们走着去吧。”

她舍弃了软轿,直接步行,往福寿堂而去。

楚姒却没有去,两人不是一个请安日子。

老太太吩咐每十日一请,楚玥自然不敢怠慢,不过这日子却是不和楚姒重合的,张太夫人也没有调整归拢的意思,于是二人便各有各请。

说起楚姒,上次请安她却没去,病了。

想来是傅缙的漂亮转身对她震撼极大,足足病了好几日才见好,怕是焦躁极了。楚玥一直小心应对的,楚姒眉目隐带阴霾,反复询问她傅缙的细节,又令她以关怀挂心形式,多多去傅缙外书房走动。

楚玥不敢怠慢,一切言行举止俱按照傅缙的指示去做,回来就汇报当日所说,这么一折腾,连商号都少去了不少时候。

她揉了揉眉心,真是神仙打架,凡人遭殃。

沿着大花园的边缘,一路散心很快到了福寿堂,还未进门,就听见傅茂的声音响起:“这个我做了,先生都说不错的,说是明年就可下场试试了。”

“……那在你兄长跟前,你怎么就答不好了?”

少年声音清澈,带了些许苦恼,老妇含笑问他,他支支吾吾,说不出来。

楚玥不禁一笑。

傅茂很崇敬兄长,被哥哥考据学问一紧张就回答不好,于是就被出了好几个题目,让回去加强巩固。

“嫂嫂来了!”

傅茂一见楚玥,如蒙大赦,赶紧从榻上跳下来,深施一礼,“阿茂请嫂嫂安。”

楚玥忙叫起,微笑回了一礼,又转身给老太太福身问安。

“起罢。”

张太夫人寡淡的面庞残余些许笑意,看着没平时般清冷。她叫起楚玥后,太婆媳二人说了两句,她吩咐:“承渊入营常常与人较量,怕身上难免有些淤伤,你好生伺候,日常膳食多备些驱寒汤羹。”

老太太很少说这么长的一句话,偶尔说了,也是嘱咐照顾傅缙的。楚玥并不好说傅缙从未在她房中用过饭,日常也不怎么劳动她照顾,只得唯唯诺诺应了。

说罢这一段,后续的就不咸不淡又与平常无异,傅茂不好久留已退了下去,不过楚玥照例也没待多久,小半个时辰,张太夫人就让她回去了。

楚玥忙站起,福身:“孙媳告退。”

出了福寿堂,她微微吁了一口气。

其实也不是说老太太不好,在张太夫人身上,楚玥并没有感受到恶意,老太太也未为难人,是一个很省心的长辈。不过吧,她对这种清清冷冷的功课式相处,实在不怎么热衷。

不热衷又得提劲,有点折磨人。

“好了,我们回去吧。”

楚玥眺望远处白雪皑皑,暖阳处处,心情重新畅快,环视一圈,走走停停折返禧和居。

刚转过廊道,忽听到后面有脚步声跟上,回头一看,一中年嬷嬷提了个食盒,领着两个小丫头急急赶上。

“请少夫人安。”

这嬷嬷楚玥认得,是福寿堂一管事嬷嬷,仿佛姓陈。

其实她也不怎么熟悉福寿堂的仆役们,主要十天一回,每回小半时辰,接触太少了。而张太夫人喜静,每每堂内也就留一两仆妇。

不过到底出入多次,有些头脸的媳妇婆子,她都脸熟能把人认出来。

陈嬷嬷福了福身:“太夫人命老奴给世子爷送驱寒羹汤。”

楚玥并不觉得有异,毕竟老太太刚刚才嘱咐过她,而这嬷嬷确是福寿堂的人如假包换,福寿堂篱笆历来扎得严谨的。

楚玥闻言,也未打算吩咐孙嬷嬷接过,她和傅缙怎么回事自己清楚,这汤羹经了她手,他绝对不会再喝。

“嗯。”

她点点头,率先转身往东。

陈嬷嬷三人紧随其后。

福寿堂的人,历来极有其主的风范,嘴巴蚌壳一般紧,非必要的话从来不说,不拘言笑,颇清冷。

如意等人被这一带,也挺背肃容,不再嬉笑。

楚玥赏雪的兴头大减,索性加快脚步,很快回了禧和居。

沿着廊道拐进去后,左手边是回二进正房的路,而往右边望过去,已能看见通往前院内巷的月洞门。

陈嬷嬷停下,福身:“婢子告退。”

楚玥点点头。

双方分道扬镳,楚玥一行返回二进正房,而陈嬷嬷三人落后一步,也转身往月洞门而去。

这一切,看着都十分平常,然而楚玥走到廊道拐角时,无意一瞥,脚步却顿了顿。

“少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