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珠本来就承受了很大的精神压力,身体也没好全,这日因为身体不适,起得晚了一些,就被贾政一番痛骂,甚至还抽出一卷画轴,就劈头盖脸打了上去,贾珠支撑不住,又是晕了过去。

这下子,问题可就大发了,贾珠倒下去之后,高烧不退,牙关紧闭,几乎是水米不进,之前请来的大夫直接表示,这分明就是油尽灯枯,直接准备后事吧!

贾政瞧见王氏那阴恻恻的眼神,差点没连退了好几步,他这会儿也后悔了,只是,嘴上却是不肯认输,叫道:“就知道怠惰,不知读书上进,这样的儿子,死了又如何?”

王氏差点没伸出手指将贾政抓得满脸桃花开,你怎么好意思说儿子,你这样的废物,都没被自个爹打死,你怎么就有脸说贾珠!

王氏好歹保持了几分理智,只求了贾政会荣安侯府,求了老太太拿帖子请太医,贾政想着自个要回去面对史氏和贾赦,就是一阵不情愿,架不住王氏眼神实在让他有点害怕,他怀疑,他要是敢说一个不字,王氏就敢扑上来跟自个拼命,因此,只得硬着头皮叫人赶紧套车去荣安侯府。

这等生死大事,他居然还在那里叫人套车,等到他坐上马车去了荣安侯府,都已经是快两个时辰之后的事情了,史氏一听情况,看着贾政的眼神都不对了,她有的时候糊涂,但是在这种事情上头,却是压根不含糊,立马叫人拿了自个的帖子,骑了快马就要太医院找太医,还专门叫找最是擅长脉息的王太医,找到之后,立马将太医带到贾政家里给贾珠诊脉。

史氏乃是超品的诰命,贾赦在东宫又很有面子,因此,她的帖子还是很管用的,王太医正好当值,一听情况,立马带着药箱,连小童都不带了,出了太医院,就骑马往贾政那边去给贾珠诊脉。

等到给贾珠一摸脉,王太医就有些头大,贾珠这脉象,原本就损了心神,正该好生补养身体,结果又开始耗费心力,这就算了,还郁结于心,几乎是五劳七伤了,便是六七十岁的老人,脉象都要比贾珠这时候强劲。

王太医将脉象一说,王氏和李纨简直是眼前发黑,连忙恳求王太医开方。王太医叹了口气,说道:“令公子这般情况,想要好转很难,他损耗太过,心火炽盛,损了肝木,又肾水不调,以至于五脏俱损,为今之计,老夫只能先开一剂猛药,唤醒他的生机,然后徐徐调养,只是之后,就得安心静养,耗费心力之事,却是不能再做了!”

王氏听到这里,赶紧说道:“还请太医开方吧!”

王太医斟酌了一番,开了一个方子,然后说道:“先按照这个方子去抓药,五碗水煎成一碗水,他现在这个样子吃不下去,就等药温凉一些,撬开他的牙齿灌下去,人要是醒了,就好办了!等令公子醒后,一些不高兴的事情,就不要在他耳边说了,且须宽心才是!令公子如今还年轻,总算还能调养个七七八八,要是再过于伤神,那就是大罗神仙下凡,也是救不了了!”

王氏也顾不得别的了,只要儿子还活着,一切都好说,李纨也不想什么夫荣妻贵了,要是丈夫死了,那是一切皆休,她连个孩子都没有,如今只需要丈夫好好活着,当下婆媳二人都是连声答应不提。

王太医这边一走,那边就忙着抓药煎药,方子上药材不多,大半都是补药,贾家这边每年都会配制一些常用的如天王补心丹,资金活络丹,人参养荣丸之类的丹药吃着,因此,家中常备的药材还算是齐全,很快就将药配齐了,就在贾珠这边廊下煎了起来,等着药都要煎好了,贾政才灰头土脸回来了。

史氏瞧着贾政之前那副不靠谱的模样,实在是忍不住,她简直觉得自个是做了什么孽,生下这么个不通人情的儿子,自家儿子都快病死了,他居然还沉得住气,还在那里跟自己絮叨说贾珠不成器,史氏这会儿真希望贾代善还活着,有个人能将贾政有理有据地抽一顿,不像是自己,作为一个女流之辈,贾政被抽了,都当是忍辱负重孝顺自个了!

史氏训了贾政一顿,一看贾政的眼神就知道他就是应口不应心,敷衍自己,最后心中疲惫,只得挥挥手,叫贾政走了。

贾政一走,贾宝玉才从里间出来了,小心翼翼地问道:“老太太,孙儿瞧着父亲脸色不太好,可是出了什么事?”

贾宝玉其实没跟贾政打过几次交道,但是他天性灵敏,一看贾政就觉得畏惧,因此,但凡有半点办法,就绝不会跟贾政打照面,贾政来的时候,他正午睡,等醒过来之后,一听是贾政来了,干脆装死不出来了,贾政一时间也没想的起来自个还有个儿子,倒是叫贾宝玉逃过一劫!

史氏想着贾政不靠谱的模样,对贾宝玉对贾政畏之如虎也能理解,这会儿摸了摸贾宝玉的头,顿时觉得,贾宝玉启蒙的事情还是不要找贾政了,谁知道贾政会不会找来什么所谓的严师,回头如同贾政一般,一天按顿打儿子,就算是有几分灵性,也将儿子打没了。

不说史氏琢磨着找谁给自家宝贝孙子启蒙,那边贾政一回去,听说贾珠以后不能劳心劳力,只能安心静养,简直要气炸了肺,他在贾珠身上抱了多大的期望,结果如今告诉自己,这事算是完了,这个儿子以后就是废人一个了,他要是能心平气和,那才叫见鬼了。

贾政这些年经历的挫折实在是太多了,他心态其实早就扭曲了,如今知道了贾珠的情况之后,那真是越想越不甘心。王氏倒是知道贾政的性子,因此,只将贾珠移到了内院,自个和李纨轮流守着,不叫贾政入内,生怕回头贾政又是一个气不顺,教训贾珠一番,贾珠受不过,那就完了。

王氏果然了解贾政,这边贾珠静养了半个多月,看起来算是好多了,虽说依旧虚弱,但是,总算能起身走几步了,他倒是不知道自个的情况,王氏跟李纨怕他多心,也不敢告诉他,只说他之前用功太过,伤了身子,如今正是需要好好调养的时候。

贾珠早就习惯了每日里看书,只是,平常王氏和李纨盯得紧,但凡贾珠拿书看,两人立马将书收起来,这叫贾珠实在是有些不习惯,但是又得接受母亲和妻子的好意。

忍了快半个月,贾珠忍不住了,这日在花园里头散了一会儿步,就忍不住拐进了书房里头,随便取了一本书就翻看起来,然后贾政就过来了,贾政一瞧贾珠这模样,顿时就来气,阴阳怪气地说道:“快别装模作样了,你要是再昏过去,我又是里外不是人!横竖以后功名无望,你算起来也是个举人,养上几年,跟你舅兄一般,在吏部那边补个名字,找个地方做个教谕,这辈子也就混过去了!”

贾珠一听什么功名无望,顿时就两眼发直,贾政那边还在那里念叨什么就知道装病,读了几本书,被骂上几句就一副半死不活要升天的样子,吓唬谁呢之类的话,贾珠低头不吭声,等着贾政指桑骂槐一番离开之后,这才浑浑噩噩地回去了,结果当晚又发起了高烧,人事不省。

这个时候已经宵禁了,贾家如今又不是官宦人家,自然不能违反宵禁,随意在街道上头行走,叫五城兵马司巡查的人看到,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就会关牢里头。

王氏无奈之下,只得一边心焦地等着天亮,一边死马当作活马医,想要煎了王太医之前开的那方猛药给贾珠灌下,可是这一次,贾珠没有醒来。

第二天,王太医来的时候,贾珠已经是气若游丝,他气得直跳脚:“之前怎么说来着,他如今心神大损,正该清新静养的时候,怎地又受了刺激,伤了心神!老夫可不是神仙,你们自家人都不想让他活了,他还能怎么着!”说着,直接提起药箱就走,王氏和李纨扑通一声跪了下来,极力恳求。

王太医无奈地说道:“老夫已经说了,他这病,不仅是身上的病,还有心病,根本不能有半点劳神,之前那般,已经是老夫强求了,如今变成这个样子,老夫也是无可奈何,老夫治得了病,治不了命啊!实在不行,先准备起来,冲一冲吧!”说着,他叹了口气,然后拔腿就走!作为大夫,最怕的就是遇到这种病人,病人自个都没了求生的意志,这根本就是无药可救。

李纨当时就昏了过去,王太医走不了了,只得又给李纨把了脉,然后说道:“这是喜脉,你家大奶奶有孕三个多月了,不过这些日子劳心劳力,有些不稳,接下来还是先卧床休养一番吧,我开个安胎的方子,先吃上三幅再说!”

王氏一算时间,李纨这一胎应该就是贾珠会试前一个多月怀上的,一面确定这个儿媳妇在儿子需要用功的时候勾引儿子,一边又感慨于儿子总算是有后了,心里悲喜交加,还是叫人先扶着李纨回去,看着贾珠,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等到王太医走了,王氏想到王太医说的贾珠又受了什么刺激,当下叫来下人,逼问到底怎么回事,然后就有贾珠身边的小厮撑不住,说贾珠在花园里头散步,结果想要看书,进了书房,后来老爷进去了,说了一会儿话,然后大爷眼神就不对了云云。

王氏真是也要晕过去了,她怎么就嫁了这么个丈夫,自个没用也就算了,竟是连孩子都不放过,她看着人事不省,毫无血色的贾珠,几乎要放声大哭起来。

贾珠在病床上熬了两天,哪怕李纨强撑着在他病床前说自个有了身孕,求贾珠醒来,贾珠也没能再清醒,就这样在昏迷中停止了呼吸。

贾政对此几乎毫无悔意,贾赦虽说是长辈,贾珠死了,还是得过来看一下的,他早就听说了情况,一听贾政搞出来的事情之后,简直是无话可说,这天底下的父母真是多了去了,就没见过贾政这样的!贾代善还没嫌弃贾政是个废物呢,他这个废物点心倒是有勇气嫌弃儿子了!贾珠可比他出息太多了好不好!

遇到这样的事情,贾赦也懒得多说什么了,只能暗叹贾珠实在是上辈子造了孽,做了贾政这个只知道要求别人,不知道要求自己的货色的儿子,回去之后就是一阵唏嘘。

张氏叹了口气,说道:“二叔这样的人,宝玉养在老太太身边那就养在老太太身边吧,我真怕,回头二叔一味逼迫,叫宝玉生出什么不该有的心思来!”

贾赦一听,也打了个寒颤,要是贾宝玉因为贾政的逼迫,回头叛逆得想要搞事,那贾家可就要跟着完蛋了,当下,贾赦就非常庆幸,贾宝玉养在史氏身边了,不过他这会儿也有些头疼:“珠儿没了,老二要是想要把宝玉接回去,可怎么办?”

张氏摇了摇头,说道:“二叔就算是想把人接回去,老太太也不会肯的,才逼死了一个儿子,老太太可不得担心他把宝玉也逼死了!便是二弟妹那边,也是宁可宝玉留在老太太身边的!”

张氏一贯都是直接叫王氏的,这会儿叫起了二弟妹,也是对王氏遇上这样的事情感到非常同情了!女人嫁人就是第二次投胎,嫁的不好,那真是药丸!原本王氏还能指望儿子,但是好好的一个好孩子,年纪轻轻,就叫贾政这个不靠谱的逼死了,好在李纨已经有孕,希望怀的是个儿子吧,要不然,她以后日子也要不好过了!

果不其然,贾政回头就想要将贾宝玉接回去,直接叫史氏骂了回去,史氏直接表示,要是他嫌弃自个这个老婆子,她干脆直接带着宝玉回南边去,再不碍他的眼!

以前史氏都是这么威胁贾赦的,如今轮到贾政头上,贾政简直要不知所措了,最后狼狈不堪地回去了,却又把帐记在了贾宝玉身上。

史氏叫人在外头打听了一番,总算是给贾宝玉找了个启蒙的师傅,是个老秀才,倒不是才学不行,而是他赶考的时候,不慎摔了一跤,跌断了腿,又碰上了一个庸医,接骨没有接好,最后成了跛子,自然没法再科举了,因此一直给人做西席,他脾气好,教得也不错,因此,在京中风评还算是不错。

史氏可是费了不少心思,才将那个老秀才请了回来,专门教导贾宝玉,这个老秀才卖相还算不错,也不算古板,还算可以因材施教,因此,贾宝玉虽说有些厌学,但是启蒙进度还算是不慢,这便慢慢上了正轨。

贾家这边一时间风平浪静,而朝中,却是被圣上丢下来的一块石头差点没炸开了锅。

太孙册立还没有多久呢,圣上这天冷不丁忽然感叹起来,自个已经做了这么多年的皇帝,如今年纪大了,发疏齿摇,人也经常精神不济,对于朝政,很多时候也有些力不从心了,因此,想要直接传位给太子,自个做个太上皇颐养天年。

群臣看着坐在龙椅上,脸色红润,中气十足的圣上,满脸都是懵逼,力不从心?发疏齿摇?精神不济?这说得到底是谁啊!别开玩笑好了,以陛下你的身体,再干个十年二十年,都是等闲好吧!突然喊着要退位,怎么着都觉得不对劲,您老人家不会想要钓鱼执法,看到底谁想要迫不及待上马支持太子吧!

朝中的大臣都傻眼了,司徒毓自然也不例外,当即膝盖一软,扑通一声跪了下来,连声说道,自个年轻识浅,不堪重任,父皇你春秋鼎盛,还请收回成命云云!

群臣这下都反应过来了,也是一起跪了下来,一番恳求,总体意思就是,陛下你英明神武,万岁万岁万万岁,怎么能现在就退位呢,我们巴不得你能带领我们千年万载呢!所以啊,这等玩笑话还是不要说了,很要命啊!

圣上却没开玩笑的心思,直接吩咐钦天监选日子,礼部内务府准备传位大典,然后何善一声“退朝!”就施施然走人了。

下头一帮人面面相觑,都是一副呆滞的模样。

司徒毓简直是满心惶恐与不敢置信,他都做好了准备,再做个几十年的太子了,说不定自个当上皇帝没几天,就得给自家儿子腾位置了,哪知道,馅饼从天而降,哐当一声就砸自个头上了,唯一可虑的是,这馅饼的馅不会是铁的吧,回头砸的头破血流,可就完蛋了!

司徒毓这边只是不敢置信,甚至还带了一些窃喜,而其他人,可就是惊怒交加了,原本想着圣上春秋鼎盛,接下来还有时间想办法将太子太孙父子两个拉下去,但是如今,圣上居然毫无眷恋权势的意思,竟是连皇帝也不想当,要当太上皇了。

古往今来,太上皇可是不少,但是,这根本就是个吉祥物啊,好几个太上皇,完全是被逼退位的,比如说李渊,比如说李隆基,他们这一退位,几乎就是被幽闭在宫中,从一呼百应的皇帝,变成连个宫人都使唤不动的太上皇,这可是前车之鉴啊!圣人如今居然下了这个决心,就不怕被司徒毓架空了,落得李渊、李隆基那样的下场?

他们一想之后,然后有些泄气地发现,圣上还真的不用怕,圣上又不比李渊,一个是摊上了李世民这么个马上征战天下,大半个江山几乎都是他打下来的儿子,也不是李隆基,后半生搞得天下大乱,叫大唐几乎丢了半壁江山,从此一蹶不振,出了好几个能中兴的君主,都因为他留下来的祸患,导致只能苟延残喘!

圣上这么多年来,论起民心,那真是众望所归,他手里头心腹也多,司徒毓就算是当了皇帝,大概顶多也就能做一半的主,其他时候,还得捧着圣上这个太上皇,如此一来,又轻松,又还能够捏着权势,就算是退位又怎么样呢,只不过是换了一个名义而已。

但是对于司徒轩来说,这就很不幸了,可以说是直接打乱了他所有的计划,圣上都已经下了决心退位给司徒毓了,可见心意如何,之后,以圣上的性子,只怕不会出尔反尔,司徒毓原本就是名正言顺的太子,下头还有个册立好的太孙,东宫也有足够的班底,登基之后,就能快速理顺朝政,司徒轩就算是想要如何,也是翻不起什么风浪来,这么一想,司徒轩简直是有些惶恐起来。

他这些年做的出格的事情不少,对于外家做出来的一些事情,更是心知肚明,回头司徒毓登基,秋后算账,他作为皇子,或许能够逃过一劫,顶多也就是削爵,但是甄家,只怕是要完蛋!别以为圣上能庇护甄家多久,圣上感念的也就是奉圣夫人当年的情谊,然而,对于圣上来说,这份情谊能维持多久呢?反正奉圣夫人如今年纪也大了,身体可是已经不怎么好了!

不管司徒轩如何不甘,司徒煦却是松了口气,他跟自个的母妃被甄贵妃和司徒轩拿捏得紧紧的,哪怕他一直有意周旋,实际上依旧不得不帮着做一些违心之事,如今情况已定,自个终于能够松口气了,马上就能及时跟甄贵妃司徒轩母子划清界限,哪怕日后就是个闲散的郡王,他也认了。

至于司徒祺,他本来就是个谨慎的性子,一直踩在线上,稍微越出一点,但是并没有真正触及司徒毓的底线,因此,他倒是有信心,自个不会有什么问题,甚至为了安抚一帮兄弟和宗室,自个还能得到一点实权。

至于司徒瑾,他比大多数人都早知道这件事,因此是最淡定的一个。做皇帝不是什么好差事,但凡想要做一个明君,那么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那是基本操作,每日里劳心劳力,跟群臣勾心斗角,连枕边人都不能相信,跟自家的儿女都不能放心,这种日子,谁过谁知道!司徒瑾盘算了一下,圣上这般提前放下了权柄,好生修养,说不定能够成为历代皇帝里头难得的老寿星,那才叫祥瑞呢!

而谢皇后也很淡定,圣上作为皇帝,都能放手,她一个皇后,有什么值得拿捏着不放的!横竖圣上还在,太子就算是做了皇帝,对她这个继母嫡母也得孝顺着,何况,她也想好了,回头干脆就跟着司徒瑾过好了,司徒瑾一向是个孝顺的,定能让她过得舒舒服服的,可惜的是,司徒瑾不肯娶妻,要不然的话,含饴弄孙肯定更有滋味。

司徒瑾听了谢皇后的说法,顿时笑嘻嘻地说道:“母后你想要带孙子啊,没事,几个皇兄他们孩子多的是,你看准了哪个,儿子就求了父皇,给儿子过继哪个,母后你只管玩就是了!”

谢皇后听得哭笑不得:“什么叫做玩啊!又不是你亲生的,我闲着没事,来弄个孩子给我自找麻烦!唉,你小时候倒是个省心的,不怎么哭闹不休,我原本还以为小孩子都像你一样省心呢,后来才知道,这些小东西简直就是魔星,整日里哭嚎不休,没个消停的时候!所以啊,你就别指望了!”

司徒瑾琢磨着谢皇后大概是的确有些寂寞了,司徒瑾这个年纪,也做不出什么彩衣娱亲的事情,因此,隔了几天,就给谢皇后抱了一条漂亮的小狗过来。狗是司徒瑾在猫狗房专门挑的,又带回去专门训练了一番,还从论坛上头买了一粒可以增强宠物智力的丹药,当然,也就是增加到五六岁孩子的地步,再高就有些不好了,聪明一些的猫狗,经过训练,就可以达到差不多的程度,不会引起别人的主意。

谢皇后一看被洗得干干净净,眼神水汪汪的,看着很是纯净的雪白的长毛狗,难免有些喜欢,当下专门卸掉了护甲,就将狗抱了过去:“哎,这狗长得真好,看着也机灵,叫什么名字?”

司徒瑾笑道:“正要母后你起呢,毕竟,这要母后你自个养着的!”

谢皇后想了想,笑了起来:“那就叫有福吧,这一看就是个有福气的!”

名字虽然俗了点,但是给一条狗起名字,自然也不用太正式,因此,有福这个名字就定下来了。

就在有福将整个长宁宫跑遍了,做好了气味标记的时候,那边,圣上已经从钦天监算出来的日子里头选出了一个,准备那天就进行禅位仪式。

第61章 第 61 章

圣上还算是给了内务府还有礼部足够的时间, 别的不说, 光是给新帝制作龙袍就需要花费不短的时间了!哪怕有了全新的纺织机,但是龙袍依旧是用最传统的缂丝工艺, 而且上面的纹路都是用金丝银丝织出,因此,就算是再熟练的织工, 一年也织不出多少料子来, 加上后续的剪裁缝纫, 还要额外增加绣纹, 都是非常耗费时间和精力的。

外物也就算了, 还有礼制规格什么的, 都需要费不少力气, 算算时间, 没个几个月的时间根本弄不好, 就这样, 还是高估了他们的效率呢。

而在这段时间里, 圣上开始带着太子, 进一步手把手的教他如何处理朝中的诸多事物,原本这些事情是需要他自个去领悟的,毕竟, 皇帝这种职业, 从来不是靠着学习能学出来的, 那是要通过实践的, 不在这个位置上, 你很难纵观全局,往往会被局限住。

司徒煜做了这么多年的太子,却也仅仅只是太子而已,圣上既然有意传位,那一些关窍还是要点明了,也省得走弯路。

整个朝廷正在为了权力的平稳交接过渡全力运转,而扬州那边,贾敏却已经不行了。

贾敏这个年纪过世其实也算不上什么英年早逝了,毕竟这年头平均寿命在这里,贾敏都是三个孩子的母亲了,长子林恒早差不多是可以娶媳妇的时候了,耍不是为了专心科考,这会儿只怕孩子都有了。

唯一可虑的是小女儿,如今才五六岁光景,大概是因为贾敏怀孕的时候年纪也不小了,生下来之后就有些先天不足,以至于一直有些纤弱,时不时就要病一场,她生下来的时候又有些异象,虽说早就封了口,但是谁知道会不会有人联想到他们家身上呢!

贾敏原本身体很好,就在前两年,小女儿黛玉生了一场病,忽然有两个长得有点猥琐的和尚道士找上门要化了她出家,又说了些疯疯癫癫的话,说什么不能见外姓人,不能听哭声之类的,被林海直接叫人给撵走了,后来,黛玉病好了,贾敏就也跟着病了一场。这似乎就是个开始,贾敏从那次之后,身体就不好了,简直像是变成了纸片人一般,哪怕是稍微受点风,都会病上一场。

按照大夫的说法就是,贾敏身体上的亏空前些年的时候就有了,积累到如今,一并激发了出来,接下来只能慢慢养着。因为大夫这话,家里自然也没有因此迁怒黛玉,反而对这个小妹妹非常怜惜,黛玉还小,贾敏身体不好了,就很难照顾到她,黛玉却也懂事非常,更是叫林海还有两个兄长心疼不已。

贾敏一直缠绵病榻,偏偏娘家那边也不能叫她省心。之前的事情也就算了,明面上已经过去了。好不容易出了贾代善的孝期,贾赦被冷待了一阵之后,又继续跟着东宫做事了,但是紧接着,先是听说那边想要叫元春参加小选,她那时候就觉得不妥,大选也就罢了,圣上这副年纪,就算是想要留人,留的也都是没什么门第根基人家的女儿,甚至干脆直接就在宫女里头挑两个还算出挑的伺候着,实际上圣上上次大选就一个都没留。选中的再不济也是赐婚给宗室王爷做侧室的,就算是不成,也不影响婚嫁。

但是,小选就不一样了,除了小门小户,也就是那等破落户人家才会将女儿送到宫中伺候人,贾敏在贾家的时候算起来就是贾家鼎盛的时候了,就算是如今,贾家也是侯府,怎么就落到要将女儿送去参加小选了!结果这边还没来得及写信劝说,那边就来了消息,两个兄长撕破了脸,分家了。

贾敏当时其实是松了口气的,在家的时候,贾敏真没发现,贾政这个二哥是这么一个不靠谱的人,没能力也就算了,还看不清自己的本事,总觉得自己怀才不遇,这样也就算了,偏偏他还特能搞事,贾敏想到那些从家信中隐约透出来的信息,就忍不住头疼。倒是从小到大,经常被责骂的大哥贾赦,还算是比较靠谱,但是却已经被连累过好几次了。

贾政这边一意孤行,将女儿送进了宫,贾敏跟元春也就是见过两次,对于这个侄女自然也谈不上什么感情,但是想到日后元春的生活,也难免叹息一声,这完全是被送火坑里头了!宫里哪里是她这等娇生惯养的千金小姐能待得了的地方!

贾敏这边才好转了一些,已经可以带着黛玉去城外求神拜佛了,那边贾家又传来了消息,贾珠死了!

贾敏对贾珠还是有着很深的印象的,贾珠在江南考试的时候,还曾经到扬州来拜访过姑父姑母,贾珠要说样貌其实比不得贾瑚,但是却显得敦厚一些,另外,性子也很是温和,贾敏对这个侄子还是比较喜欢的,结果年纪轻轻就没了,这叫贾敏难免有些受不住,一下子又病了。

贾敏这一病,就绵延了好几个月,过年的时候都没能挣扎起来,扬州城内的大夫来了一个又一个,对贾敏的病情都是束手无策,耿直一点的,直接表示,夫人这是大限将至,最后这点时间让她开心点吧!

开心个鬼啊!正赶上圣上要禅位的时候,林海作为一方主官,不光要准备贺礼,说不得还得进京一趟,因此,想要多陪贾敏一点时间都是不能,因此,这事自然是压在了长子林恒身上,便是次子林哲,也得帮着跑腿,至于黛玉这个小姑娘,读书之余,也就只能陪着贾敏说说话,寄希望于贾敏还能好起来了。黛玉天生聪慧,但是这个年纪,对于死亡依旧没有任何概念,只是从家人的紧张忧虑中被感染,也总是如同受惊的小兔子一般,心中常常生出一些惶恐之意。

禅位大典放在了年后,正好各地的主官也到了进京述职的时候,等到参加过了禅位大典之后,再返回地方任职,林海虽说对家中贾敏很不放心,入了腊月,还是急急忙忙乘船进京,倒不是不想快一点,而是要带上给圣上和将来新帝的贺礼,都得装在船上,如果从官道上走,可就要拖慢速度了。好在即便是北边,运河也没有结冰,一路上还算是比较顺利。

林海进京的时候,却正好与从皇庄上返回宫中的司徒瑾打了个照面,林海连忙下车行礼,他对司徒瑾是非常感激的,要不是当日司徒瑾点出了林家的危机,林家如今哪有如今的模样,说不得真是要断子绝孙了。

林海此次进京,除了述职和参加禅位大典之外,还想要看看能不能给自家儿子林恒结一门合适的亲事,贾敏如今身子不好,都有大夫暗示要林家早点准备后事了,林海倒不是想要娶个儿媳妇回来冲喜,而是想要娶一个合适的儿媳妇,完婚之后,好帮着照料黛玉。所谓丧妇长女不娶,贾敏若是去了,林海也没有什么另娶的心思,但是总得有个人得将林家这个家当起来,因此,需要有个合适的宗妇。

林海如今算是后悔了,之前想着让儿子考了功名之后再结亲,到时候也能娶到更好的,就像是林海自己,要是他仅仅是个举人,哪里能娶到国公府的千金。

谁能知道,贾敏的身体居然一下子就到了这个程度呢?而这个时候结亲,能够选择的余地就比较小了。当然,江南那边,愿意与林家结亲的人家还是有的,只是,林海这一支算是林家单独的一支了,因此,实际上,林家需要的是一个能够承担宗妇职责的儿媳,想要有这样的素质,可就不多见了。

而林恒读书上头虽说比林海当年差了一些,但是也没差到哪里去,将来一个进士应该是不成问题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林恒的妻子,自然出身也不能低了,要不然,将来林恒进入官场,就很难给林恒多少助力,让他没有后顾之忧。像是林海,娶了贾敏之后,不光得了贾家的助力,贾敏管家理事,待人接物,内眷往来,样样拿的出手,林恒的妻子就算不如贾敏,也不能差多少才行。

只是,林海这些年一直在外任职,对于京中的情况并不了解,能求助的也只有岳家了。

这会儿瞧见了司徒瑾,想着当年的事情,林海不由有些唏嘘起来。司徒瑾上下打量了林海一番,林海虽说已经是不惑之年了,这会儿穿着一身常服,依旧身量修长,并不像是官场上许多人一样,人到中年,这腰围都要赶得上身高了,他的身材倒是保持得很好,他如今留了几缕长须,看起来却并不显老态,反而更是有一种岁月带来的成熟通透的意味,眉眼清癯,显得风姿不减当年。

司徒瑾想到当年看到的林海的面相,如今又看了看,不由挑了挑眉,林海眉眼间带着一点郁色,再看看他的气数,司徒瑾试探着问道:“林大人家中可是有病人?”

林海一愣,继而反应过来,这位王爷也是高人啊,这会儿赶紧说道:“殿下慧眼如炬,实在是内人这两年缠绵病榻,如今更是病势日益沉重!”

司徒瑾没见过贾敏,不知道,但是琢磨了一番之后,还是觉得这是有些蹊跷,干脆提醒道:“我道行低微,看不出什么来,不过,林大人还是请张真人他们再帮忙看看才好!”

林海悚然一惊,虽说当年出了那样的事情,但是,对于贾敏的病情,林海还真没往其他地方想,如今一想,这事也实在是蹊跷,几个大夫信誓旦旦,说是贾敏以前就亏空了身子,可是林家因为一直以来,人丁单薄的缘故,一想惜福养身,对于身体格外注意,隔个一段时间就会请大夫上门请平安脉,怎么之前一直就没查出什么问题来,这就一下子爆发出来了?

林海再一想那两个莫名其妙上门的僧道,顿时皱起了眉头,当下先是对着司徒瑾行了一礼:“多谢殿下提醒,臣回头就去请张真人出手!”

司徒瑾点明了之后,便不再在这个话题上多说,他摆了摆手:“你心中有数便好,我也要进宫了,林大人自便便是!”说着,上了马车,径自离去。

而林海这边,贾家之前就得了消息,这些日子一直派了人在城门口等候,这会儿瞧见了人,连忙迎了过来。

来迎接的是如今的大管家林之孝,林之孝带着一众仆役上前,赶紧先行了礼:“拜见姑老爷,我家老爷知道姑老爷这几日过来,一直派我在这里等着呢!老爷原本想要亲自过来接人,只是这些日子老爷一直在东宫那边办差,却是分不得身,还请姑老爷见谅则个!”

林海笑道:“原来是林管家,大舅兄这话可真是折煞我了,我这是进京述职,哪里就要大舅兄亲自来接了!”

林之孝又言道已经收拾出了院子,请林海跟着进府,林海连忙婉拒了,他这是回京述职,进京之后,头一件事就该去户部那边,运气好的话,说不得还能得了圣上召见,哪能现在就去拜访岳家呢!

林之孝也是明白这一点,又带着一众下人,张罗着将林海带来的各种行李贺礼年礼之类的东西先搬到荣安侯府,林海带来的下人大部分也要跟着一块走,而林海自个就带了几个亲随,先往驿馆那边去了。

到了驿馆,抽着梳洗更衣的时间,林海赶紧写了书信和帖子,书信叫人给扬州那边送过去,而帖子要递到清虚观那边,明儿个他就要上门拜访,这腊月里头就要人家张真人去扬州帮忙解决问题,那么礼数上头自然要更加隆重一些。

司徒瑾这边直接进了宫,依旧是直接先往长宁宫那边去了。

自从圣上说了要退位的事情之后,谢皇后也自在了不少,她开始将宫务什么的逐渐转交给太子妃。太子妃又不是她正经的儿媳妇,因此,谢皇后也懒得跟她多说什么,说多了,太子妃还要以为谢皇后抓着宫权不放,想要拿捏自己呢!

谢皇后跟太子妃真的不怎么熟,太子妃虽说也照常到长宁宫请安,但是表现得一向非常标准,从没有过多的情绪外露,总是一副沉稳有度的模样。

也难怪司徒毓跟太子妃之间一直客气有余,亲密不足,太子妃如果在东宫也是这副端着的模样,司徒毓自个在外头端着就已经很难受了,回了自个宫里,对着自个媳妇,也得端着,那就很没意思了。何况,太子妃这副架势,总是让人难免生出一些她时刻都在准备着的模样,难免叫人觉得有些不舒服。

不过,如今太孙都册立了,又是太子妃嫡亲的儿子,日后没有意外的话,将来的下下一任皇帝就是太损了,太子妃看起来矜持端庄一些,也是难免的事情。

谢皇后并不想理会东宫妻妾的事情,太子妃一手的好牌,该怎么打得看她自个的,谢皇后跟她非亲非故的,没必要给她出什么主意,没准别人还以为她有什么想法呢!

司徒瑾回来的时候,太子妃刚走,谢皇后斜靠着软枕,掩口打了个呵欠,另一只手摸着有福的耳朵,看到司徒瑾进来,不由抱怨道:“你那个二嫂啊,总是一副端正的模样,弄得本宫都有点紧绷起来了,好在许多事情都快交接完了,回头过了年,再将凤印和中宫笺表给她,也就没问题了!”有的话,谢皇后也不想说,主要是太子妃如今都表现出一副理所当然女主人的模样,这叫谢皇后觉得自个还没过气呢,就有人急着赶自己走的感觉,难免有些腻味。

好在谢皇后是个心宽的,她要是什么都计较,早就计较不过来了。如果谢皇后性子跟甄贵妃一般,如今还不被怄死啊!甄贵妃自从圣上宣布了禅位之后,就变得有些不可理喻起来,谢皇后可以肯定,以圣上的性格,就算是被冲昏了头,也不可能在任何情况下,给甄贵妃什么不切实际的许诺,也不知道甄贵妃到底是哪来的自信!如今傻眼了吧,圣上对甄贵妃再宠爱,也是有底线的,甄贵妃再如何美貌多情,难道还比得上元后不成?

偏偏甄贵妃看不清楚现实,之前似乎还跟圣上闹了一次,将圣上惹恼了,虽说没有对甄贵妃如何,但是回头,就将甄家一党几乎挨个削了一遍,顿时,甄家那边消停下来了。

其实,圣上也是为了甄家好,甄家是他的心腹,跟太子别说是旧情了,有的只有旧怨,要是甄家不老实点,回头新君发作起来,总不能叫圣上跳出来跟自个儿子对着干,这种有损新君权威的事情,圣上是不想干的,真要是那样的话,他干什么要退位呢?圣上其实是想要给甄家一个缓冲的余地,让太子看看,甄家老实了,以后看在这么一重关系上头,就算是将来下手也会轻一些!奈何圣上这般,甄家那边其实不怎么领情,他们做出来的事情远比圣上想象中要夸张,因此,他们并不敢保证,太子登基之后,会不会秋后算账,因此,虽说是明面上安静了下来,暗地里头,却是打着一些小算盘。

第62章 第 62 章

圣上要退位, 自然不能还住在大明宫,宫里头原本可没有留太上皇要住的地方, 圣上自个说要去宫外住着, 真要是这样, 那真是要把新帝的脸打肿了,因此, 宫里头准备出一个合适的宫殿给退位后的太上皇居住, 自然是势在必行之举。

太上皇回头要迁宫,太上皇后也不能例外, 那些太妃太嫔们可以随便找两个宫室塞进去,太上皇后也是一宫之主,也是得有个单独的宫殿的,因此,这些日子以来, 不管是太子,还是内务府, 都急得抓耳挠腮。

太子自个的妻妾也很是不少,这里头有好些个都有自个单独住一个宫的,这么一扒拉之下, 原本很大的皇城都显得有点不够用了, 尤其一些宫室多年无人居住,修缮起来, 花钱就不说了, 圣上有的是钱, 但是这时间上头,真的很紧张,内务府如今事情很多,就算是连轴转,也得忙得过来才行。

不过,委屈了谁,也不能委屈了圣上一家子,总不能圣上这边还没退位,内务府就不把圣上当回事了吧!真要是如此,圣上非让他们知道,什么叫做天子一怒,血流漂杵不可!何况,司徒毓想要掌握朝政,那真的是绕不开自个老爹,圣上亲政多年,朝堂上下,哪个大臣他不知道,算起来都是他在任的时候提拔起来的,这些老臣可不是司徒毓的班底,因此,哪怕是为了自个的利益,也会更加倾向于太上皇,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司徒毓登基之后,总得给自个身边的人分好处,而原本的那些老臣不腾位置,这些好处又该如何兑现呢?

所谓你父皇还是你父皇,就是这个道理了!给你的,你才能要,不给你的,你就得等着,要不然,就叫你知道利害!

司徒瑾就在那里看着谢皇后一边逗狗,一边絮絮叨叨:“其实我对住在哪个宫真的是没什么想法,后宫就这么大点地方,闭着眼睛我都知道各个宫里头是个什么格局,头一抬,都是四四方方一片天,实在是没多大意思!也不知道你父皇到底是个什么想头,我倒是真想出宫住着,就算是住在行宫里头,也比住在宫里自在啊!”

司徒瑾笑嘻嘻地说道:“要不母后你去我王府里头住着就是了,我王府论起大小,也不比皇宫小到哪里去,光是里头的园子,走上一天都走不完的,母后过去,也能帮着我打理府里的事情啊!”

谢皇后点了点司徒瑾的额头:“说什么傻话呢,母后偶尔去你那里看看那是没事的,真要是住过去,朝堂上头就要翻天了!”可不是嘛,太上皇后自然就该住在宫里,或者是跟太上皇一块住,司徒瑾身份再超然,也就是个王爷,哪有叫王爷奉养太上皇后的道理,这不是说圣上不孝嘛,回头司徒瑾也要被弹劾的!

皇家的身份,既是一种荣耀,也是一种束缚,而且,就算是寻常人家,若是家里的老太太不跟着继承家业的嫡长子,而是跟着喜欢的小儿子住的话,外头也是要嘀咕的,何况是规矩最大的皇家。

固然皇家不讲规矩的时候也多,但是,在这种事情上,大家都是不肯退让的。

司徒瑾想了想,有些异想天开地说道:“要不,回头我跟父皇说,将我那王府直接当做是皇家园林便是了,回头,我再另外找个地方住好了!”

“胡扯!”圣上不知道什么时候到的,这会儿直接训斥了一声,“这天底下哪有这样的道理,你这么一来,回头其他人会怎么想?”

司徒瑾自然知道圣上刚才已经到了外面了,刚刚那句话其实就是在试探圣上,见得圣上这般说话,顿时知道这事是没戏了。

谢皇后从贵妃榻上起身迎上了圣上,嗔道:“圣人怎地总是这样,我与小七说点娘俩之间的私房话,结果每次都叫圣人你赶上了!”

圣上笑道:“亏得赶上了,要是回头小七真的上折子,说要将自个王府献上来,算作奉养你这个母后的,回头朕可怎么接?难道要叫天下人知道,皇家窘迫到,连给太上皇后住的地方都没有了?”

司徒瑾无奈地说道:“父皇,我哪有这个意思!而且,父皇,你不觉得天天住在宫里头其实很无聊啊,千篇一律的景色,而且皇宫看着很大,实际上去掉前朝,后宫也就没多大了,还有这么多人住着,能住得舒服才怪了!我那里别的不说,地方够大啊,要是规制不够,稍微改造一下不就行了?”

圣上抽出扇袋里头的扇子,敲了敲司徒瑾的头,笑道:“朕再为难,也少不了你母后住的地方,何况,京里头又不是没有其他皇家园林了!等将皇位给了你二哥,回头啊,朕就能清闲下来了,爱住宫里就住宫里,爱住园子里就住园子里,想要走远一些,去行宫也没问题,前些年的时候,朕手里有钱,将行宫园子都重修了一遍,回头啊,愿意住哪儿就住哪儿!”

谢皇后听得顿时两眼也有些闪闪发光起来:“圣人真是大手笔,臣妾算是服了,回头臣妾也能沾点光,到处走走!想想臣妾这么多年,走过最远的地方,还就是南郊那边的行宫呢!”

圣上看着谢皇后的模样,顿时有些歉疚起来,想想看,这么多年来,圣上出行,还真是只有这几年去南郊猎场行猎的时候,带上了谢皇后,早些年的时候,圣上南巡,带的都是当时的宠妃,就算是到了江南,也有人献美,甄贵妃就是在金陵的时候,甄家献上来的,而那个时候,圣上跟谢皇后的关系,可远远没有如今和谐,不过就是普通而已。

因此,圣上不由说道:“梓童若是喜欢的话,回头咱们就可以下江南,烟花三月下扬州,咱们正可以去看看扬州的琼花,在江南也可以多住一阵子,秋天的时候,还能去钱塘看看大潮,潮水涌起的时候,还有人在其中弄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