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昭少不了要打趣江城,“阿令,同牢合卺之礼是怎么回事,你一定是精通的,给我讲讲好不好啊?”江城闻言笑着打了她一下,“坏阿璃。”她俩在这儿嘻笑打闹,阿倩小朋友却来了精神,坐直了小身子,响亮的道:“阿璃姐姐,这个我知道!同牢之礼,是说牢房里的犯人只能同吃一锅饭,行完此礼后,新郎新娘便成了一家人呀。”

“噗…”听了他这响亮的话语,江城和桓昭同时笑岔了气。

同牢原来是这个意思啊,不行不行,小阿倩,这会笑死人的。

王太后等人也被小阿倩的声音吸引过来了。

王太后、太子妃、寿康公主等人都笑的不行。

桓暶、陆氏和小阿倩不熟,好奇的看着他。

阿倩见江城和桓昭都笑,不好意思的眨眨眼睛,“阿姐,阿璃姐姐,我说错了么?”江城忍着笑,细细告诉他,“小阿倩,同牢之礼不是这么讲的。因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这类牺牲称为牢。同牢之礼,是新婚夫妇共食一牲的仪式,不是同住一个牢房啊。”

“这样啊。”小阿倩害羞了,很不好意思,“我弄错了…”

他偷眼看了看,见王太后、寿康公主等人都笑吟吟的看着他,更不好意思了,小脑袋埋到了江城怀里。

“不许笑,都不许笑,会羞到我们小阿倩的。”王太后一迭声的道。

“对,都不许笑。”寿康公主附和。

太子妃粲然,“阿倩现在还小,常常会说些很好笑的话语,令人喷饭。”

桓昭忙安慰他,“小阿倩年龄还很小,所以弄错事情是很正常的呀,不用害羞。”江城柔声道:“其实我们小阿倩已经很有学问了啊,听到牢字,便想到了牢房。牢这个字共有四层意思,本来是指养牲畜的圈,后来也指作祭品的牲畜,指囚禁犯人的地方,也就是牢房了,另外还有结实、坚固的意思。小阿倩原来知道这四层意思的一层,现在已经知道至少两层了,对不对?”

“四层。”阿倩抬起头,眼睛亮晶晶,“阿姐,四层意思我全记住了呀。”

“阿倩真聪明。”江城含笑夸奖。

“阿令真会教孩子。”王太后乐呵呵。

寿康公主赞成的点头,“阿令并不是一味的哄,也不是一味的娇惯,这真是极好了。”

太子妃含笑替江城谦虚了几句。

陆氏也觉得江城很会教孩子,不过,王太后和寿康公主都满眼怜爱的看着小阿倩,陆氏心不由的紧了紧。孩子,她成婚数年,还没有孩子,她知道王太后和寿康公主都已经等的很着急了,虽然她们嘴上不说…

桓暶露出感慨的神色。

桓昭笑盈盈走到他身边,“阿兄,如何?”桓暶道:“我现在有点明白十三郎为何会对江城公主情有独钟了。”桓昭得意,“那是自然,他是什么眼光啊。”桓暶有点遗憾,“唉,我实在猜不出来十三郎若是见到江城公主会是什么样子啊…”桓昭一乐,“这有何难?你今天会看到的。”桓暶怔了怔,随即便明白了,“阿璃你的意思是说十三郎也会来,是么?可是他今天有公务在身啊。”桓昭淘气的笑,“你等着看吧,他肯定会来的。”一边说着话,一边冲江城坐着的方向努了努嘴,她在,他会不赶着过来么?未婚夫妻啊,多难得的见面机会。

桓暶砸舌,“我实在难以想像十三郎会急成这个样子…”话音没落,宦者便来禀报,“十三郎君到了。”桓昭得意,“我说什么来着?”桓暶睁大了眼睛,直视前方,眼睁睁的看着他的弟弟飘然而入,先向王太后、太子妃、寿康公主等人问过安,和桓暶等人也相见了,之后便含情脉脉的看着小阿倩,满目深情,“数日未见,阿兄甚是想念你。”。阿倩就在江城公主旁边呢,他这话到底是对阿倩说的,还是对江城说的?桓暶对自己的弟弟有了新的认识。

“他还真的来了啊。”桓暶和桓昭小声说着话。

一边说话,一边仔细观察他的弟弟,发现他弟弟平日里的冷静从容全不见了,眼里有星光,面上有桃花,嘴角有柔情蜜意,一幅纯情的、情窦初开的少男模样,吃惊得眼珠子差点掉出来。

“当然了,今天是舅母在啊,舅母人很好的,对他最宽容了。”桓昭小小声的告诉桓暶,“若是换了陛下,或是太子舅舅,那是不行的。会把阿令看的很紧。”

桓暶又觉惊奇,又觉新鲜,“敢情十三郎和江城公主之间是这样的啊。”

江城公主还是落落大方的,不过再大方的女郎面对情人也不会四平八稳毫无异色,现在的江城脸色白皙中透着淡淡粉晕,细腻灵动中又带着少女特有的娇羞,可爱极了。

阿倩冲桓广阳伸出两只小胳膊,桓广阳便把他抱起来了。

阿倩快活的跟桓广阳说着话,桓广阳含笑听着,时不时的回应他,温柔又有耐心。

“天呢,十三郎还会哄孩子了。”桓暶惊叹。

桓昭掩口笑。

桓广阳小声和阿倩说着什么,阿倩睁大眼睛听的很认真,“嗯,阿兄,我明白了,记住了。阿兄放我下来吧。”桓广阳脸微红,把阿倩放下地,阿倩蹬蹬蹬跑到江城面前,高兴的问道:“阿姐,结缨你喜欢什么颜色的啊?”问完之后大概唯恐江城误解,又喜滋滋的补充,“阿兄要我问你的。”江城红了脸。

缨也就是彩带了,女子许嫁时所系,用它来束发表示有了夫家,到了新婚当天由新郎亲手从她头发上解掉,谓之解缨之礼。现在王太后、寿康公主这么多人都在,十三郎竟然让小阿倩问她喜欢哪种颜色的结缨了…

众目睽睽之下,江城有些不好意思,硬着头皮说道:“浅紫色好么?礼服纯白,纯白配浅紫,会比较悦目。”阿倩是位很尽职尽责的传话人,歪着小脑袋仔听完江城的话,开心的点头,“阿姐,我记住了。”跑回到桓广阳面前,高兴的告诉他,“阿兄,阿姐喜欢浅紫色的结缨。”

“是,浅紫色。”桓广阳弯腰抱起阿倩,柔声答应。

他凝视江城,江城也回望他一眼,两人眼眸之中都是水波盈盈,星光灿烂,晶莹璀璨。

这一刻殿宇中明明有许多人,但他眼中只有她,她眼中也只有他,时光仿佛在这一刻静止,凝固不动了。

不久之后,在温泉宫里进行了江城公主的定婚礼,寿康公主亲自将一条美丽飘逸、仙气十足的浅紫色缨带系在江城发上。

“阿令,当十三郎亲手替你解下这结缨之时,你和他便成为夫妻了。”寿康公主眼中闪烁着泪花,柔声说道。

“是,姑母。”江城螓首微垂,又是欢喜,又是羞涩。

当他的手指滑入她的发间,替她解下这浅紫色的结缨之时,会是怎样的旖旎光景?

第154章

定婚礼之后,桓广阳向皇帝和太子请期。因为他第一次见到江城的日子是三月二十六,所以他希望把这一天定为新婚大喜的吉日。皇帝命钦天监卜算了,钦天监称这天确是吉日,宜嫁娶,皇帝和太子便应允了桓广阳的要求。

“阿姐就要出嫁了呀。”小阿倩又是欢喜又是惆怅的叹息。

他知道阿姐的婚礼是喜事、好事,不过他也知道阿姐要离开皇宫到宫外生活,以后就和他分开了,会和阿兄在一起。两个他喜欢的人要在一起生活了,当然是很圆满的,可是他以后就不能天天见到阿姐了啊。

“没多大不同的。”江城笑着告诉他。

太子妃也笑,“对啊,没多大不同,只不过以前你叫十三郎阿兄,以后要叫姐夫了。”

“姐夫。”小阿倩听着这个称呼觉得新鲜又有趣,拍起手掌嘻嘻笑。

江城脸蛋粉扑扑的。

小阿倩真是个好记性的孩子,自从太子妃这么说过他便记住十三郎是姐夫了,再提起十三郎时便是“我姐夫如何如何”。他对十三郎是很认可的,可是皇帝和太子听到这一声都不大高兴,皇帝太宠爱他了,没舍得说什么,太子却是皱皱眉头,提醒他道:“阿倩,现在还阿姐和他还没成为夫妻,婚礼之后再改称呼不迟。”阿倩歪歪头,“可是,离婚礼没几天了呀,差几天也不行么?”太子黑了脸,“不行。”语气虽然平淡,却让人无端觉得其中透着咬牙切齿的气息。

太子妃不由的掩口偷笑。

江城又觉好笑,又觉感动。

其实,她所处的这个时代虽然是男权社会,但因为她有着公主的身份,所以她出嫁和一般的少女出嫁是不同的。一般的少女就算出身世家大族,身份高贵,结婚之后也要由娘家嫁到夫家,换一个完全陌生的生活环境。她是公主,有自己的公主府,公主府里的一切是由她和桓广阳两个人当家作主的,不必依赖于桓家。她觉得自己的婚事和现代社会有些相像:男方不是娶,女方也不是嫁,男方和女方共同出资筹建一个新的小家庭,在这个小家庭里双方地位是平等的,不存在谁依附谁的情况。这是很理想的状况了,也应该是让她的翁翁、阿父阿母很放心的状况了。可是她的父亲还是不大开心的,因为女儿要成亲了,要离开父母家人了,他实在舍不得。

“阿父。”江城牵牵太子的衣襟。

太子眸色柔和了,“阿令,阿父真舍不得你。”

江城声音软糯甜蜜,“阿父,他会对我很好的啊。”

“你是公主,他敢对你不好么?”太子语气霸道。

江城嘻嘻一笑。

当然历代的公主在驸马面前都是有特权的,也有公主会凭借皇权凌驾于驸马之上,不过江城肯定是不会这样的。一方面她内心之中始终有“人人平等”这样的思想,另一方面,十三郎爱她,她也爱十三郎,相爱的人之间为什么要一个人压着另一个人啊?互敬互爱不是更好么?

“十三郎若是敢对你不好,回来告诉阿父,阿父替你收拾他!”儒雅的太子这一刻变得凶狠了,杀气腾腾的。

“阿父,姐夫不会对阿姐不好的。”还没等江城答话,阿倩便一脸认真的说道。

“瞧瞧,咱们小阿倩这是早就被姐夫给收买了啊,无时无刻不替姐夫说话。”太子妃嫣然。

阿倩不乐意的扭着小身子,“不是收买呀,真的不是。”

阿倩扭捏不好意思的可爱模样,令得皇帝、太子、太子妃和江城都开心的笑了。皇帝一迭声的道:“好好好,不是收买,不是收买。我们小阿倩这么聪明,哪会轻易被人收买呢?不可能的。”太子妃笑着打趣,“小阿倩,不是收买那是什么啊?你总是替你姐夫说话的啊。”阿倩眼珠机灵的转了好几转,很快想到了答案,眨眨大眼睛,说道:“我不是被姐夫收买的,是被姐夫用真情打动的呀。”

“好,好一个是被真情打动的。”皇帝第一个为他的宝贝孙子喝彩。

太子和太子妃也同时笑了,“小阿倩口才不错啊。”对他的说法非常满意。

“我们阿倩越来越聪明,越来越机灵了。”皇帝乐呵呵亲了亲小阿倩。

小阿倩在翁翁怀里嘻嘻笑。

阿倩这句话却让江城眼眶发热。是啊,阿倩说的没错,他确实是被十三郎用真情打动的。其实这个家里又有谁不是被十三郎用真情打动的呢?她的阿母和阿弟不用说了,早就认可十三郎了,她的翁翁和阿父又何尝不是呢?如果不是被十三郎的真情打动,怎么可能答应这桩婚事。

十三郎对他可不是一般的好。为了她,他情愿放弃桓家的野心,捧陵江王登上皇位,让她成为大梁尊贵的江城公主。他对她的爱是这么的纯净、无私、深沉,她怎么可能不被他感动,她的翁翁、父母又怎么可能不被他感动呢?他对她的爱简直到了“不爱江山爱美人”的地步,以至于江城每每想到这一点,会感动,也会自恋,油然生出“红颜祸水”“倾国倾城”之感…

如果这世上没有她,如果她没有穿越到这个时空,现在陵江王府应该和桓家依旧是仇敌,或许老皇帝还在世的时候两家便已经斗得你死我活不亦乐乎了吧?那么,大梁不会有现在的和平局面。

“因为我的出现,南朝的政局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改变了…”江城飘飘然。

江城的想法或许有些自恋,但是并不只她一个人有这样的想法。遥远的北国,大魏盛京紫禁城内,一位身穿帝王衮服、不怒自威的男子伏案沉思,叹道:“朕早有扫除混一宇内之雄心壮志,所有强敌之中,最为顾忌的便是南朝大梁。大梁虽为华夏正统,可内部有陵江王和桓家这两一对仇敌,迟早有一天内乱陡起,战火频仍,到时朕自然可以趁虚而入,挥师南下,马踏江南,天下一统。可惜啊,可惜,陵江王和桓家这一对仇敌竟然会和解了!陵江王登上皇位,桓家甘心辅助,这样的南朝,这样的大梁,无懈可击无隙可乘,令朕痛心啊。”

这人就是北魏皇帝元斌了,年号为明德。

元斌是位野心勃勃的帝王,不只立志要做位明君,而且有意统一天下成为天下共主,做一位古往今来人人敬仰、万古流芳的明德大帝。

他已经是北魏皇帝了,但是皇帝从古至今人数多了,数不胜数,真正能称大帝的却是寥寥无几。

他的志向,便是成为明德大帝。

一封来自南朝的国书呈现在他面前。这国书来自南朝新帝天佑皇帝,天佑皇帝以骄傲喜悦的口吻知会道:他的孙女江城公主和五官中郎将桓暾既然完婚,欢迎明德皇帝到建康喝杯喜酒。明德皇帝如果大驾光临,大梁一定会盛情款待的,宾至如归,不醉不休。

魏帝嘿然。

请喝喜酒?呵呵,真有闲情逸致。

他仔细看过这封国书,心中未免有些纳闷、好奇,“难道桓家之所以会和陵江王化解仇怨,会和这位江城公主有关么?”只这么想了片刻,他便微微笑了笑,“怎么可能?陵江王府和桓家结怨已久,怎么可能因为一位女郎便化解了?没可能的事。”

魏帝思虑过后,召来了他的十五皇子元维。

元维今年十六岁,一双眼眸明亮纯净,清隽飘逸,让人看了眼前一亮。

魏帝看到他,威严的面容上也露出淡淡笑意。

“十五郎,你不是一直想要到南朝求学么?”魏帝微笑道:“朕便如了你的心愿吧。南朝江城公主出降,你做为使臣前去道贺,之后便在建康留下来,做一名太学生。”

元维又惊又喜,深深一揖,朗声道:“是,陛下!”

南朝的太学是最负盛名的太学了,拥有许多大儒、学者,能到那里求学,对于酷爱诗书的元维来说,是求之不得的美差。

魏帝招手命他近前,吩咐道:“你明着是到建康求学,其实是要做两件事…”小声交待了几句。

元维露出惆怅的神色,“是,陛下的吩咐,臣记下了。七兄虽然失踪多年,阿母想到他还是会伤心落泪呢,若能寻找到他,那便太圆满了。”

元维也是李贵妃所生,和失踪的七皇子同母。

魏帝神色淡然,“另外一件事,也不许忘记了。”

元维神色一凛,恭敬的道:“是,臣不敢忘。”

告辞魏帝出来,元维便回府收拾行装。收拾好行装之后进宫和他生母李贵妃告别,动身去了南朝。

李贵妃很舍不得十五皇子离开她,但也知道魏帝向来是说一不二的,只好含泪送元维离开。

元维到达建康的时候,是三月二十五。

第二天就是江城公主和桓广阳的好日子了。

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婚姻,自周代以来,神圣典雅、宁静端庄为婚礼的基本风貌。婚礼,也就是昏礼,于黄昏时分举行,取阳往阴来之意。元维才到建康,对这里的一切都很好奇,尽过使臣的义务之后,特地命人在茶楼重金包下一间临窗的雅间,以便观看桓家的迎亲车队和江城公主的送嫁车队。

他倒是很想到江城公主府观礼,无奈因时下的婚礼无论南北都是奢侈成风,危害性极大,以至于朝廷下令禁止铺张浪费,浮丽奢华,提倡婚礼俭朴。江城公主做为大梁皇帝的嫡亲孙女,身体力行这一倡议,婚事办得隆重却又简约,不举乐,不宴客,不大肆铺张,被邀请参加婚礼的只有皇室至亲、桓家至亲,外人想要观礼就不可能了。若真的想看,只能在江城公主仪仗通过的路上看几眼罢了。

吉时还没到,元维在雅间里等的有些闷,便踱了出来,听茶室中的文人雅士们闲谈议论。

厅中坐无虚席,全是衣冠人物,这会儿议论得正热烈着呢,差不多全是关于江城公主和桓十三郎的。

“算算时辰,现在五官中郎将应该出了寿康公主府,准备到宫中亲迎了吧?”一位中年男子笑着说道。

第155章

“应该是了。”他旁边一位老者捋着胡须微笑,“五官中郎将从寿康公主府出来,到宫里迎了新妇,回到寿康公主府隔壁的江城公主府。唉,这事听起来就觉得喜气洋洋的啊。”

“可不是么?母亲是公主,新妇也是公主,五官中郎将好福气。”那一桌坐的人不少,都笑着附和。

隔壁那桌上有位肤色微黑的中年人听到,不乐意了,扬声说道:“明明是江城公主有福气才对!十三郎君可是建康第一位佳公子,满京都再也没人比得上他了!因为他要和江城公主成婚,你们知道建康城中有多少妙龄女郎碎了芳心么?”

这桌老者的身边有位青年人便不服气,皱眉问道:“你怎知有人碎了芳心?道听途说的吧?”

那中年人愤愤不平,“我怎地不知?我家中几个侄女这些天不知流了多少眼泪,哭的我烦都烦死了!邻居家的也是!我骂了她们几句,她们还振振有辞,说不只她们在伤心,许多贵族家的小娘子也是一样,黯然神伤芳心碎!”

众人哄堂大笑。

那老者好脾气的笑道:“依老夫看,这一对新人都有福气。五官中郎将是青年俊彦,江城公主是人中龙凤,这两位正是天造的一对,地设的一对。”那老者的同桌纷纷表示赞同,“钟翁说的有道理,这一对新人都是出色的。十三郎君年纪轻轻已是丞相的副手,江城公主也很了不得呢,当年智退北魏三皇子的不就是她么?为我大梁赢得了林城和山城。”

元维眼角抽了抽。

林城和山城,呵呵,这位江城公主可真是不简单啊。

“都有福气,都有福气。”茶室中的闲人们经过一番热烈的讨论,最后在这一点上总算达成了一致意见。

“算算时辰,十三郎君现在应该路过这里了啊。”有人看了看沙漏,纳闷的说道。

他话音才落,便有茶室伙计一脸激动的跑进来,“诸位,诸位!十三郎君的迎亲队伍已经到了巷口,就要经过这里了!诸位要观看的请尽量到窗边去,莫争莫抢,莫要喧哗…”

“哗”茶室中的人潮水般向窗边涌去。

元维抽身回了雅间,站在窗前,向外观望。

街道上有兵士在前面清着道路,之后缓缓走过来了一个青色方队。这青色方队中的每一个人都在二十岁上下,身量一般高,眉清目秀,身着青衣,仪容整洁,精神奕奕。青色方队过去之后是一个深青色方队,再之后是玄色方队,再之后是蓝色方队,每一队人都和第一个的情形差不多。

元维看在眼中,又觉惊奇,又是骇异。

以桓家的权势,迎亲时要找来这么多人不难,可是每个人身量相同、仪容相似,这可就非同小可了。

“桓家的实力,恐怕比我想像的还要雄厚一些。”元维心中冒出了这个念头,“陛下交给我的那件事,恐怕不好完成啊。”

四个方队过去之后,接下来的便是骑兵了。

这一队骑兵也是方方正正的,骑的马同样高大,马上的骑士同样英气勃勃。但最为引人注目的,还是正中间那位身着白色大礼服、骑在一匹白色宝马上的青年公子。这位公子容貌生的实在太好了,如美玉雕成的一般,洁白细腻,神圣端凝,光可映人。

“这样的郎君,确实会让无数少女碎掉芳心。”元维看到桓十三郎的风采,心中感慨。

桓十三郎越来越近了,像从天庭被贬下凡的谪仙一般,飘然而来。

离的近了,元维才发觉桓十三郎生着双美丽的眼睛,颜色很浅,如稀世琉璃般澄澈明净。

“大梁皇族果然有我燕代血统。”元维不禁微微一笑。

骑兵过去之后,又是青色方队、深青色方队等,和前面的一模一样。

这样的迎亲队伍看着既整齐又壮观,既盛大又庄重,真称得上别开生面了。

迎亲队伍过去之后,元维才发觉对面窗前也是有人的,珠光宝气,浑身锦绣,看发髻装扮应是未出阁的女郎。这些女郎一边拿帕子拭着泪一边默默望着桓十三郎远去的方向,看样子很伤心。

“她们爱慕的郎君今天做了新郎,新妇是江城公主,怪不得她们会这样。”元维不禁一笑。

看来桓十三郎和江城公主的这桩婚事确实让无数少女碎了芳心啊。

新郎的迎亲队伍过去之后,要过一阵子才会从宫中折返,元维在雅间坐着无聊,便又踱了出来,听外面的闲人们说闲话。

这会儿外面炸开了,人们一个比一个激动兴奋,“哎,看到没有?桓家多神气多威风啊,除了十三郎君,还有谁娶亲时能有这样的场面?”“对,别的不说,单说这些个年青人,年龄相近,身量相同,连面容也都是清俊的,这可真是在不容易凑到一起了。难得,难得。”“十三郎君是真的爱慕江城公主,你们听说了没有?柔然被北魏打败了,想隔过北魏和咱们大梁联姻,结果柔然请求和亲的国书才念完,十三郎君便请尚江城公主了!他这是唯恐江城公主被抢走了啊。”“哈哈哈,这么老成持重的贵介公子也有幼稚冲动的时候,稀奇啊,稀奇。”

元维听着闲人们热烈的议论,不由的羡慕起这一对新人。

桓十三郎的风采他已经亲眼看到了,那位能令得桓十三郎痴心爱慕的江城公主也一定很出色。这是一对金童玉女。

不过,想起魏帝交待给他的差使,又想叹气。唉,桓家越强大,桓十三郎和江城公主愈恩爱,魏帝交给他的差使就越难办啊。

元维思绪有些烦乱,回了雅间。

他倚在窗前慢慢饮茶,就等着桓十三郎从宫里迎亲回来,一对新人的车队再次经过这里了。

桓广阳的迎亲队伍进入东宫之时,引起一阵轰动,“太整齐太隆重了,听说婚事俭办,我以为怎么个俭法呢,原来是这样啊。”“新郎太神气了,这样的仪式来迎接咱们江城公主,方才配得上啊。”

宫室之中,盛装的江城一一拜别新帝、太子、太子妃、王太后等人,又和小阿倩作别。

大梁尚白,江城身着纯白色的大礼服,美丽又纯洁,飘飘欲仙。

鬓发边那浅紫色的结缨映着一片雪白更显得清艳妍眉,柔美悦目。

新帝依礼醮戒过,不舍的道:“其实翁翁舍不得你这么早便出嫁,还想多留你两年…”江城甜甜笑,“翁翁,我成了婚还是公主,还是您的孙女,没有变化的啊。翁翁,只要您龙体安康,我便高枕无忧了,所以您一定要保重自己,不许太劳累了,知道么?”新帝见江城大喜的日子还忘不了提醒他这个,非常感动,“阿令,翁翁记住了。你放心,翁翁会长命百岁的,让你一直高枕无忧。”江城嫣然,“翁翁,您对我真是太好了。”

太子和太子妃也是舍不得她,江城安慰的道:“江城公主府的大门向阿父阿母是敞开着的。阿父阿母若不放心,请随时光临寒舍,来检查我过得是不是顺心。”太子妃不由的笑了,太子也露出笑颜,“好,说定了,阿父阿母真的会不请而至,检查你过的好不好。”说的众人也觉好笑。

唉,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王太后笑咪咪的道:“阿令,阿婆就不多交待你什么了。阿婆已经嘱咐你的舅姑要对你好,嘱咐十三郎要让着你疼爱你,好孩子,你就等着享福吧。”江城柔声向她道谢:“阿婆,多谢您。”望着老人家慈祥的笑容,江城心中感动。她知道,她的婚后生活会像蜜一样甜的,有这样的外祖母,她怎么会不幸福呢?

长辈们都好好的,唯独到小阿倩这里出了问题。

小阿倩不肯和江城告别,固执的要求,“我跟着阿姐。”不管别人怎么劝他,反正他就是要跟着江城一起去。

“也好,小阿倩去送亲吧。”新帝这个溺爱孙子的祖父很快做了决定。

他是皇帝他说了算,有他这句话,江城公主便多了位送嫁的弟弟。

“十三郎君来迎接公主殿下了。”宦者一脸喜气的进来禀报。

新帝和太子、太子妃又是欢喜,又觉不舍,太子妃眼中闪烁着泪花。

“姐夫来了呀。”阿倩小朋友开心的笑起来。

姐夫要来迎娶姐姐了,他也要跟着去,这件事他觉得挺好玩、挺有意思的。

穿着大礼服的桓广阳缓步而入,雍容华贵,隽逸无匹,别人倒还罢了,王太后看到她的好外孙,泪水登时模糊了眼眶。十三郎要娶妻了,要把和阿令成为夫妻,多么美满,多么幸福,多么顺心如意啊。

能红手中执着把漂亮的折扇,遮住了江城清丽难言的面容。

桓广阳看到了他小娇妻亭亭玉立、窈窕多姿的身影,看不到她花朵般娇美的容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