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想到宝贝儿子,他哪能无功而返,于是去了御书房。不曾想,太监进去通报,便听御书房内皇帝大发脾气地吼了一句,“居然还有脸来见朕,让他滚。”

走了两处,两处都没得脸,六王爷很郁闷。他心说,不对啊,以前他儿子也时常调戏漂亮姑娘,也时常打那些看不顺眼的。若是闹的大了,参他的本子会递上御案,但有太后在,皇上也只能装聋作哑的不过问罢了。而太后娘娘,顶多会数落他两句没有管束好儿子,再无其他。

今天这是怎么了?他宝贝儿子都让人抓了(此时他还不知道他的宝贝儿子让人给打了,因为没人告诉他这一点),皇上和太后不骂周伯彥就算了,怎么还返过来对他发脾气?

他不敢再回太后娘娘那边寻晦气,而是向宫中当值的宫女、太监或护卫打听周伯彥是否在宫中。他们畏惧不讲理的六王爷,大多都是实话实说:今日没见到彥公子。在御书房行走的小太监却没有告诉他实说,其实周伯彥上午来过御书房,只是知道的人不多而已。

都说没见过。六王爷的火气蹭蹭往上涨,抬脚想踹人,但想到皇帝曾警告过他一次,警告他不能伤宫中当值者一根汗毛。他只得硬生生地忍住。

这时候,太监总管洪总管过来了。洪总管是来传话的。皇帝说了,普世子太不像话了,六王爷想领回儿子,那就坐下来和彥公子私下解决。再敢闹到宫里来,再敢去烦太后娘娘,绝不轻饶。

说句实在的,六王爷此人只怕一个人,那就是皇帝。以前有太后罩着他,他倒是敢对皇帝阳奉阴违。可今日太后摆明不理他,他可不敢忤逆了皇帝,于是憋着一肚子气灰溜溜地出宫了。

之后他派人四处打听周伯彥的去处。景阳公主府,没有;周府,没有。步府,没有。古大将军府,没有;如意酒楼和一品楼也去过了,都没有。有人说曾看到周伯彥出了东城门,他立刻派人去守着东城门。眼看天就黑了,人还是没找到,他急的不行。突然管家从旁提醒,或许景阳公主知道周伯彥的下落。

六王爷觉得有理,忙去见景阳公主,然后被景阳公主给骂到臭头。但好在,景阳公主告诉他,周伯彥今晚会留宿舒苑,并告诉他舒苑的位置。

于是,六王爷立刻找到了舒苑,二话不说让人砸门、撞门。今天他可是受了一肚子的鸟气,这是平生头一遭,他如何咽的下。说白了,他是不把周伯彥放在眼里。

自小,他就瞧不上长公主。虽是一母同胞,可父皇、母后都喜欢长公主,疼爱长公主胜过他们这些皇子们。他只占了母后是一国之母的好处,其他方面既赢不过其他皇子,也不得父皇、母后重视。他觉得,一切都是长公主的错,是长公主不要脸地耍尽手段夺走了属于他的那份宠爱。

后来,父皇薨,他的太子兄长登基为帝。母后照样重视长公主,新帝继父皇之后依然重视并宠爱着长公主。在世人眼中,长公主虽是女子之身,却是辅佐新帝的功臣。而他六王爷,只是个没用的草包王爷。他如何不怨!

没有人知道,长公主的死讯传来,他有多开心!可是,长公主死了,所有属于长公主的宠爱全部转嫁到了周伯彥身上。理所当然的,他的怨恨转移到了周伯彥身上。不管是出于真心还是何种目的,皇亲国戚个个想着巴结周伯彥。唯有他,唯有他对周伯彥嗤之以鼻。即便碰上,他也没给过周伯彥好脸色。

看着随从们用棍棒哐哐砸门,六王爷觉得解气,心里终于舒坦了一些。人人都说他纵着儿子,纵的无法无天。他才不管别人说什么。总之,他小时候没有的,他小时候想得到却始终没有得到的,他要通通补偿到儿子身上。他就是要纵着儿子怎么了?别人管的着吗?

只是,无论怎么砸,舒苑之中竟是一点动静都没有。怎么回事?六王爷的眉头皱的死紧。

六王爷的人足足砸了半个多时辰,舒苑厚的离谱的府门才被砸坏一角。众人刚想欢呼一声,却从砸坏的一角看到了里面的情景。竟然,里面竟然还有一道门。众人吞了吞口水,将此事告知了等的不耐烦的六王爷。

“什么?”六王爷眼睛瞪老大,一脸的不敢置信。只是,当亲自见到往里大概不过一米多远的地方竟然还有一道厚重的木门时,六王爷气的差点吐血。

正这时,有数十名御林军护着太后身边的得力嬷嬷与宫女出现。那嬷嬷四十来岁的年纪,向六王爷见过礼后,在火把的光亮中一下就看到了砸坏的舒苑府门。她立刻倒吸一口凉气,竟有些失态地急道,“王爷,六王爷,您这是闯祸了。”

六王爷眼睛瞪老大,“本王乃堂堂大安王朝的六王爷,不就砸了一个晚辈的府门吗?哪个敢说本王有罪?”

嬷嬷急挥着手中的帕子示意六王爷快别说了。

有了太后娘娘补偿心态的庇护,六王爷近几年来是越来越霸王、越来越不讲理了。他根本不把嬷嬷放在眼里,梗着脖子大喊,“别说一个别苑,就是长公主府的府门,本王也要砸。”

嬷嬷心里想着,这就是个看不清现实的混球,只是面上并不显,凑近了小声说道,“王爷,您万不能再这样说话了。此乃圣上御赐之门,岂是可以砸的?更遑论砸坏了。”

六王爷僵在当场,“什,什么?什么时候的事,本王为何不知?”皇权至上,他先是皇上的臣,而后才是皇上的六弟。皇权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他,干了什么?

嬷嬷知道六王爷终于明白轻重了,于是低声说道,“王爷,请赶快想办法补救,若是晚了,谁也保不住……”她不敢往下说了,告退,并急匆匆地回宫。能不急着回去吗?破坏御赐之物是死罪,六王爷这下不死也得脱层皮。她得快些回去禀报给太后娘娘知道。

因惹下了弥天大祸,六王爷如丧考妣地颓然倒下。若不是有机灵的及时扶住了他,指不定他会直挺挺地倒到地上去。

厚重而坚实的木门开启的声音传来,里边的那一道门缓缓打开。周伯彥背着手,由家丁和护卫簇拥着走了出来。

前边的家丁打开外边这道门的门闩,并四人合力,将砸坏的府门缓缓推开。

周伯彥立在内外双层门的门洞中,眸光明灭不定地看着六王爷,“本公子今日才知,六王爷的胆子竟是大过了天。”

一招便败下阵来的六王爷发不出声音来,更遑论讨要宝贝儿子了。直到此时此刻他才知道害怕,才隐隐的明白,为何皇族子弟没一个敢挑衅并得罪周伯彥了。周伯彥此人,要么不出手,一出手便要出狠招儿,还是要人命的狠招儿。

六王爷知道,此刻他应该低头,他应该向周伯彥低头。可是,他不甘心,很不甘心。他终于找回了自己的声音,“你,年纪轻轻的,为何要如此狠辣?本王可是你的王爷舅父!”

周伯彥脸上闪过讥讽之色,却是语气平淡地说道,“六王爷说笑了。本公子可是什么也没做,本公子劳累了一天,早早就安歇了。哪里会知道,有人竟胆敢趁天色黑透之时来恶意砸门,并硬生生地砸坏了门!御赐之物损毁,本公子还得担罪责。”他的话外音是,他是被连累的那一个。他没有守护好御赐之物,他的罪责虽没有毁坏者重,可也不轻,全看皇上的意思了。

六王爷惨白着脸,竟是被堵得无话可说。

周伯彥淡然说道,“请吧,六王爷。兹事体大,你、我二人须得抓紧时间进宫面圣,自行请罪。若是等到天亮,御史参你我的折子就递上去了。到那时,一切已成定局,再难有转圜的余地。即便圣上有心网开一面,饶恕你我,可满朝的文武百官都在看着,祖宗的礼法岂可废?”

六王爷脚下踉跄地走了几步,而后哭喊,“天要亡我!”

“爹,父王,您怎么了?”普世子自舒苑跑了出来,一把扶住了六王爷。

六王爷见到宝贝儿子,却已经忘记了来此闹事的初衷,抱住儿子继续哭,“普儿,父王见不到明日的太阳了,父王再也不能照顾你。”

☆、No.286非卿不娶

皇宫。养心殿的外殿之中,周伯彥跪在左边,脸色灰败的六王爷带着普世子跪在右边。

养心殿中灯火通明。内殿之中,穿着明黄色龙袍的皇帝沉着脸坐在御案之后。而地上,散乱地躺着几本奏折。

无论殿中还是殿外,当值的太监、宫女个个噤若寒蝉地跪在地上。气氛沉肃而压抑,静的掉根针都能听到。

一阵脚步声由远而近。八名小宫女手提灯笼在前,八名太监抬着凤撵居中,八名大宫女在后,另有紧跟在凤撵一侧的太监、嬷嬷及一队配刀的禁军侍卫跟随。

小太监以尖细的嗓子报,“太后娘娘驾到!”

在众人接太后娘娘的大驾时,坐在内殿中的皇帝垂下眼,不让任何人看到眼底一闪而逝的厌恶之情。

雍荣华贵的太后步下凤撵,冷凝着一张脸迈入养心殿的外殿。

“母后,救救儿臣。”六王爷冲着太后磕头。

“皇奶奶,请救救父王。”普世子没了嚣张劲儿,跟着六王爷给太后磕头。

“臣周伯彥,见过太后娘娘。”周伯彥有御史的官职在身,因而自称臣。

太后停了一下,不过谁的话也没接,也没说让他们平身,而是冷着脸下令,“都退下。”又对跟随自己的太监宫女说,“你们也一样,全部退下。”而后迈步往内殿走。

周伯彥第一个起身退到了殿外。六王爷与儿子随后退下。在外殿伺候的养心殿的宫女、太监头垂的低低的自地上爬起来,并依序退出了养心殿。太后的人也撤了出去。这时候,洪总管亲自关上养心殿的门,立在门外守着。

皇帝没有像往日那样起身迎接太后,而是静静地垂眼坐在御案之后。

太后娘娘走进内殿之中。发现皇帝不但没有起身迎接,而且只顾低头看奏折,连个眼神都不给,她的眼中滑过一抹异色,微眯了眼看着皇帝。

这时候,皇帝慢吞吞地起身,立在御案之后,“母后请。”

瞬时,太后娘娘的心头略过好几种想法。不过,她面上并不显,走至御案左侧摆的贵妃骑上坐了。她低头看地上散落的奏折,“皇帝,你可知哀家因何而来?”

皇帝落坐,“母后的想法朕永远猜不透,便也不猜了。”这话说的语调平和,却是带了刺。

太后娘娘的手,在下头攥的死紧。“皇帝,你这是何意?”

皇帝揉了揉眉心,“朕累了。”

这话背后的意思太多了,全看听者如何理解。心思简单的人,往简单的方向去理解。心思复杂的人,自然会往复杂了去理解。太后娘娘面现怒色,“你当哀家愿意来你的养心殿?若不是为了老六之事,你请哀家,哀家都不来。”见皇帝不言语,她缓了脸色,“哀家知你疼爱彥儿,但你的疼爱不能太过。太过,不是在疼他,而是在害他。哀家也疼他,可也知道分寸,还要时不时地尽责提醒你不要太过。哀家的这番良苦用心,皇帝你可理解?”

皇帝心中窝火,但又不能冲着自己的母后发火。可是,他又觉得自己忍的够久了,便冷着脸说道,“母后说的是,母后疼爱晚辈的分寸拿捏的正正好。出了一个专横的六王爷。一个整日与酒为伍,一日有十个时辰都是醉醺醺的十三王爷。这还不算,如今又多了一个不学无术、专干欺男霸女之事的普世子。青天白日里,竟敢拦截女眷的车驾要抢人,还是抢的长公主府上的娇客,谁给他的胆子?”

太后娘娘一惊,“皇帝,你在指责哀家?”

“长公主府的车驾都敢拦、敢抢,京中那些姿容不俗的夫人、小姐哪个还敢出府?朝中众臣本就心里憋着一股气,一直以来对普世子的为所敢怒不敢言的。现在好了,他们找到机会了。母后不妨明日与朕上早朝,看看朝臣递上来的折子到底是参谁的。”说话间,皇帝一拍桌上的一摞奏折,“这是散了早朝,御史听闻富贵巷中发生的事情后递上来的折子。只有一本折子是痛斥打世子的小姐的。其它的,全是参六王爷和普世子的。”

太后娘娘大惊,却也怀疑皇帝话中的真假。她以为,皇帝是不想让她插手此事而在编造借口。

“此事还没压下,竟敢胆大包天地又捅了个篓子。母后,不知母后可有好法子堵住悠悠众口?损毁御赐之物无罪,母后可敢开这个先例?”

太后娘娘被问的哑口无言。她本想借着此次机会解决了古青舒,顺便让周伯彥认清现实的。哪曾想,她久居后宫、远离政事的时间长了,竟是忘记了御史死缠烂打的本事与人心所向。哪家年轻貌美的女儿被人调戏了,当爹娘的不会暗恨在心!

如今因长公主府的介入,那些怀恨在心的人自然要闻风而动。已经撞到枪口上了,她的老六却不自知,竟还砸了皇帝特命人给周伯彥做的府门。御案上现在的奏折是不是参老六父子的她不确定,但她相信,明日早朝时定有参老六父子的折子递上来。为数,一定不少。

皇帝看都不看太后难看的脸色,问道,“母后可有良策?”

“母后要你保住老六的性命。”太后娘娘漠然说罢,挺直了脊梁,以雍荣华贵的姿态坐在那里,“哀家回了。皇帝保重龙体,早些安歇。”

皇帝起身,“恭送母后。”

太后这才站起来,往外走。

皇帝跟到外殿,“来人,送太后。”

门开,伺候太后的宫女、太监入内,扶着太后离去。

皇帝走入内殿,对上前伺候的小太监说道,“宣六王爷。”

六王爷领命入内,半个时辰后红着眼眶出来了。他一脸感激之色地看着周伯彥,“舅父先回了。”拿手一指等在一旁的普世子,“这个混帐东西,舅父会好好教导、严加管束,再不让他犯浑了。”

周伯彥蹙眉回视他,“这话对我说没用,得对皇上说。”

普世子不解,张嘴要说什么。六王爷一巴掌拍在他的肩膀上,“闭嘴。”而后冲着周伯彥继续感激地笑,“这个情,舅父领了。”说罢,他扯了儿子就走。

这时候,小太监宣周伯彥进去面圣。半个时辰后,周伯彥恭敬地退出了养心殿,而后一脸隐忍模样地冷着脸离宫。

太后的眼线扯住送周伯彥出来的小太监问怎么回事。小太监先是不肯说,对方先后塞给他三次银子后,他躲躲闪闪地走到了无人之处说了出来。皇上要给彥公子重做府门,先前坏的那个彥公子要一口咬定是自己找人做的。如此一来,六王爷毁坏御赐之物的罪名就没了。

对方得了这消息,再联系起周伯彥离开时的脸色,急急去传讯。

太后得信儿,心里终于舒服了一些。心想:皇帝先前虽然对她无礼,可到底还是保住了老六的脑袋,到底还是听她话的,这就足够了。既如此,周伯彥包庇古青舒的事,她就不追究了。

回去的路上,周伯彥一直沉着脸。就连话多的没边儿的顾石头都不敢吱声,只是默默地赶路。

火把照亮了前路,在哒哒的马蹄声中,他们回到舒苑。

立在舒苑外边的周管家见到主子平安回来了,回头让家丁大开苑门。

周伯彥下马,缰绳交给了锦衣护卫,绷着脸往里急走。

周管家跟在他身侧,“公子,小姐担心您,一直没睡。”

周伯彥脚下的动作一顿,“少爷们可是安歇了?”

周管家一脸喜色地回道,“是。两位少爷起先不肯睡,吵着要等您回来。还是小姐有办法,三言两语的就哄的少爷们上床安歇了。”

长公主府的主子除了常年在外的周伯彥,还有一个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不着家的安荣舟,府里冷冷清清的。如今来了青舒姐弟三人,周管家觉得他们长公主府总算是热闹起来了,于是高兴的不得了。再加上青舒是主子看上的小姐,是未来的当家主母,周管家便带着人直接称呼青舒为小姐,称呼青阳和青灏为少爷,连姓都不带。

周伯彥颔首,有心去看青舒,可又担心这么晚过去会有不利于青舒的传言流出。于是他踌躇了一下,吩咐道,“派人往秋院报个平安。”意思是他就不过去了。舒苑中有人安插了眼线,在没有全部揪出来前,他们的言行举止都要处处小心。

周管家答应一声,又说道,“公子,老奴自作主张地将您的东西搬去了夏院。如今一切都安置妥当了,床铺也已铺好,公子过去便可安歇。”

周伯彥听了,哼了一声,脚下的步子不停,“知道是自作主张,你还做?”

周管家搓着手笑。心说:公子,老奴这么做还不是为了您!

舒苑很大,苑门到春、夏、秋、冬四院的路可不短。因这,青舒他们姐弟三人进出时才给备了软轿。周伯彥自己却是不坐软轿的。他步子大不说,走的速度又快,不多时便到了夏院。

听说青舒还没睡,他特意往秋院和冬院所在的方向看了一眼。秋院和冬院的院门紧闭,门上的灯笼亮着,但院中似乎是黑的,没有光亮的样子。他不解地看向周管家。

周管家脸上没有任何异色,“公子,小姐大概是熬不住,已经歇下了。”

周伯彥没说话,迈入夏院。却听身后的院门一下就被人给关住了。他回头,隔着紧闭的门问话,“管家,你又在玩儿什么花样?”

门外的周管家嘘了一声,小声说道,“公子,老奴和石头就在外头,您放心。”

周伯彥觉得莫名其妙,可又突然觉出不对,转过脸往东墙上看。

墙的这一头儿是夏院,那一头儿是秋院。而隔开两院的一人多高的墙头上,正坐着一个披了黑色披风的女子。女子笑的眉眼弯弯的,长长的头发简单编了个麻花辫子垂在身前,悬空的双脚正悠闲地一晃一晃的。

周伯彥的眼底略过愕然的神色,接着是难以言喻的喜悦之情。他走至墙下,抬头看着胆大妄为的女子,“怎么上去的?”他忆起两年前的夏天,在步大将军府中。他为了躲清净,藏身在花草树木遮掩的墙根下。他听到墙的那边有女子的窃窃私语声。

他正在考虑要不要走开时,她便爬上了墙头。然后,她发现了他。她似乎吓的不轻,于是从墙上掉了下来,正落在了他的怀里。他可以不接住她的,他完全可以躲开。只是,他鬼使神差地并没有躲开,伸手接住了她。

事后,他被此事困扰了好几天。他想不明白,从不给女子近身机会的自己为何会如此?然后,他给自己找到了合理的答案。因为掉下来的人是古将军的女儿,所以他必须接住。于是他释然。而释然的结果是,他放松了警惕,不知不觉间便把她放进了心里。当他发现自己的异样时,他苦恼了许久,却不知自己是怎么了。等他想明白时,为时已晚。她已经住进了他的心里。

他排斥过这份情愫,恼自己,也恼她。懊恼也罢,生闷气也罢,一切已于事无补。可他死撑着,就是不肯承认自己的心意。直到那日,他无意间听到顾城与宋翰林的对话,他才停止了无谓的挣扎,做出了选择。

他进宫,跪在皇上面前说:此生非忠武将军古云虎之女古青舒不娶,望皇上能成全。

听到他的请求,皇上哈哈大笑着说,“难得你有了娶亲之意,准了。”

当时顾城也在御书房,只是手中的折子没来得及递出去而已。看到顾城变脸,并把折子藏进袖子里时,他知道自己做对了。

那时的他,其实没有非古青舒不娶的决心。他会这么做,只是不想毁了古青舒的后半辈子而已。事后,再见到青舒时,看到她明媚的眼,看到她张牙舞爪的模样,他便知道,他心意以决:此生非古青舒不娶。

想到这些,他的眉眼间全是笑意,嘴里低声念了一句“非卿不娶”,伸了手臂出来,“下来。”

☆、No.287自己讨

周伯彥伸了双臂出来,要坐在墙头上的青舒下来。

青舒却把玩着着麻花辫的发稍儿,拉长了音说道,“不要。”

周伯彥眼中盛满笑意,“快点下来。”

青舒惬意地晃动着双脚,“不要,你上来。”

周伯彥不厌其烦地又说一次,“下来。”顿了顿,见青舒仍然没有下来的意思,于是又说道,“我会接住你,像两年前那样,比两年前更稳。”然后坏笑着又加了一句,“我喜欢你掉进我怀里的感觉。”

他都说的这么白了,青舒自然忆起了当年发生在步大将军府的那件事。只见她脸色红了红,但立马又一脸神气地哼了一声,说道,“看在你这么有诚意的份儿上,本小姐下去就是了。”说罢,她一点都不害怕地从墙上往下跳。

伸了手臂等着的周伯彥把人抱了个满怀,并笑的一脸无奈地说道,“没见过比你更淘气的姑娘。”

享受了一会儿公主抱,青舒心满意足地要求,“放我下来。”

他却抱上了瘾,根本不撒手,抱着她往屋里走。

她踢了两个脚,“听见没有,放我下来。”

“嘘,别忘了管家在外边,石头也在。”

她这才想起这茬,忙噤声,并感觉脸上烧的厉害。她这绝对是乐晕了头,也不知道外头的人有没有听到他们两个说话。

他立在屋门前,却空不出手去开门,于是对抱在怀里的青舒小声说,“开门。”

在院子里说话,的确不方便。她便无异议地伸手推开了门。

他抱着人迈步进门,却一点松手的意思都没有。

“抱够了没有?”她小声问罢,忍不住往他的腰上掐了一把。

他一痛,但没有立刻松手,而是上前几步,把她放进了桌前的椅子里。

四盏油灯摆在屋中的四个地方,照的屋子里的很明亮。他走过去关了门,转过身来却看到青舒正立在屋中靠西边摆下的软榻前,低头不知道在看什么。他走过来,挨着她站定,“在看什么?”

“我屋中怎么没有?我也要一个。”

他想也不想,满口答应,“好,明早就安排。”

她似乎很满意,一脸笑意地转过身,坐到了软榻上,感觉了一下,“唔,不错,白日里拿了本书躺在这上头看书,一定很舒服。”

他挨着她坐了,并抓过她的一只手放在自己的掌心里,“还痛吗?”

“不怎么痛了。对了,你舅舅有没有发脾气?有没有罚你?”

“没有。别担心了,这事过去了。”

“过去了?过去了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六王爷安生了,后日要请我们过府赴宴。”

她一呆,“怎么回事?”这事不对啊,“不会是鸿门宴吧?”

“不是。道歉的话,六王爷身为长辈说不出口,便想到了一个折衷的办法。那就是宴请我们。”

她一脸的不信,看着他,“怎么可能?你做了什么?对了,砸门的事,到底怎么处理的?”

“困不困?困的话,这就回去歇着,有话我们明日再说。若是不困,这就慢慢讲给你听。”

“白日睡的多了,一点都不困。你说吧,我听着。”

他挑眉,“大晚上的,你我孤男寡女地呆在一处,不怕别人说闲话?”

她往他的胸口上给了一拐子,嘴里咕哝了一句,“得了便宜还卖乖”,然后告诉他,“周管家可是对你忠心的很。他告诉我说,苑舒之中有别人安插的眼线,因而我拜访步府的消息才会透出去,并给了有心人可乘之机。他知我担心你的安危,竟在不知不觉间做了手脚,把我院中伺候的小游和小蝶迷昏了。小阳他们院中伺候的,怕也是遭了周管家的暗算,这会儿睡的正香。”人都被迷昏,所谓的眼线自然起不了作用,她和他夜会便没了后顾之忧。

“你在担心我?”

她嘴里咕哝,“废话,不担心你,本姑娘会冒着浸猪笼的危险夜里见你?”而且还是主动爬墙见的他。说到爬墙这事,她就觉得奇怪,为什么秋院里靠墙的位置摆了个梯子?没有那现成的梯子,即便小娟说“彥色子好像回来了”,她也不会不管不顾地爬上去墙头坐等他。

听了这话,他心里美滋滋的,这才把事情的前后经过讲给她听。

原来,周伯彥送青舒回来后就秘密进宫了。他见了皇帝,简单把事情的经过讲了一遍,然后说再不能这样纵着普世子了。他谏言,应借此机会好好给六王爷和普世子一个教训,也好让他们父子收敛一些。一来,这么做也算是给京中那些受过他们父子的窝囊气的臣子们一个交待,给京中百姓一个交待,以此挽回皇家声誉。二来,若是惩罚恰当、教育得当,或许还能掰正普世子这棵长歪的树。不指望普世子能成材,只希望普世子别再四处惹事,坏了皇家的名声、丢了皇家的脸面。

皇上觉得有理,便要他拿出个章程出来。于是他建议,想吓住六王爷不容易,想震住一直袒护六王爷的太后娘娘也不容易。因此,唯有发狠招儿才成。至于这个狠招儿是什么,他只说会见机行事,并让皇帝身边得力的小太监传出话去,他舒苑的大门是皇帝特意给他做的。

皇帝这边点了头,他又急匆匆地秘密出宫,并躲起来不让六王爷找到。果然,六王爷入了宫却是无功而返,而他躲起来的行为彻底激怒了六王爷,让六王爷在找到他下落的当下便闹上门来。

他的原计划是,六王爷的人叫门时舒苑不应门。六王爷不耐烦了,肯定会砸门。六王爷一砸门,无论伤没伤到门半分,他都可以站出来告六王爷故意损坏御赐之物。这可是死罪,他们一下就抓住了六王爷的命门,六王爷不想妥协都难。

接下来,就是进宫请罪的大头戏。皇帝负责把太后娘娘堵回去,并单独宣了六王爷恳谈,要想办法把六王爷从太后的阵营中指拉过来。周伯彥则要配合皇帝演戏,皇帝念及兄弟情谊,要保住六王爷的命,还承诺若是六王爷和普世子能够悔过自新,皇帝便会给他们官职,让他们为皇家出力。对于头草包王爷的六王爷及草包世子的普世子而言,这个提议的诱惑力太大了。

谁愿意被人说成是草包?谁不想成为被人重视的人?他们父子按皇帝的意思改好了,皇帝就会给他们官职,他们父子表现的好还会更受重视。自小就想得到别人关注与重视,却一直不能如愿的六王爷感动坏了。既感激皇上为救他的命而要周伯彥说谎的行为,又感激周伯彥抓他儿子的行为。皇帝告诉他了,周伯彥会抓走他的儿子,既有做给他人看的意思,又教训一次让他的儿子改好。

脑袋保住了,改好还能受重视得官职。六王爷喜出望外,所以才会从养心殿出来时对周伯彥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变。

周伯彥离宫时表现出的愤怒,那是装的,是做给他人看的,尤其是太后。

这么一来,六王爷感激皇帝,感激周伯彥,至少在一段时间内会远离太后,亲近皇帝。同时,再不追究宝贝儿子被打一事。

同样的,经历了六儿子差点被砍头之事的太后娘娘,当得知六儿子没事时,安心之余,自然不再揪着青舒打世子的事情不放。

此次事件中的关键人物都搞定了,剩下的事情那就好办了。这事,就算是过去了,解决了。

青舒听他讲完,不由感慨一句,“你倒是主意多,算计了人还得了个好。”

周伯彥但笑不语,只是把玩着青舒的手指。

她捅的篓子他已经圆满解决,她和他都安全了,真好。她安心地笑了,“时辰不早了,我回去了。累了一天,你早些休息。”

他恋恋不舍的不愿意放人,“再陪我坐会儿。步大将军府和古大将军府我们暂时不去了,等你的伤好了再说。”

推迟拜访步、古两府的时间,她倒是没意见。至于再陪他坐会儿的事,好吧,她也没意见。只是,安心了,她的困意就上来了,竟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小小的哈欠。

留人的他叹了口气,“既是困了,我这就送你回去。不过,送你回去前,你得给我个解乏的谢礼。”

她不解地看他,“嗯?解乏的谢礼了?”

“我跑了一天了,很累很乏。你不心疼吗?”

他是为她的事情跑累的,她是该谢他。她没有多想,随口问道,“你想要什么谢礼?”只是解乏是什么意思?

他原本只是在把玩她的手指,这会儿却是弃了她的手指,大手移开,抓住了她的手腕。那样子,似是怕她跑了一样。

她挑眉看他。

他一手抓着她的手腕,一手抬起来,用食指点了一下脸颊,“我要这个谢礼。”

她一呆。

“快点,还完谢礼了就可以回去歇着了。”

明白过来的她一扭头,偏过脸去不看他,“想的美。”

“你若是不还,我可要自己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