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空庭春欲晚 作者:匪我思存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桨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纳兰容若《画堂春》

  第 1 章 

  己未年的正月十六,天色晦暗,铅云低垂。到了未正时分,终于下起了雪珠子,打在琉璃瓦上飒飒轻响,那雪声又密又急,不一会儿功夫,只见远处屋宇已经覆上薄薄一层轻白。近处院子里青砖地上,露出花白的青色,像是泼了面粉口袋,撒得满地不均。风刮着那雪霰子起来,打在脸上生疼生疼。玉箸连忙转身放下帘子,屋子中央一盆炭火哔剥有声,她走过去拿火钳拨火,不想火碰到钳炭灰堆里,却是乌沉沉的触不动,不由笑着说:“这必又是谁打下的埋伏,成日只知道嘴馋。” 

  话犹未落,却听门外有人问:“玉姑姑这又是在骂谁呢?”跟着帘子一挑,进来个人。穿一身青衣袍子,进了屋子先取了帽子,一面掸着缨子上的雪珠,一面笑着说:“大正月里,您老人家就甭教训她们了。” 

  玉箸见是四执库的小太监冯渭,便问:“小猴儿崽子,这时辰你怎么有闲逛到我们这里来?”冯渭一转脸看到火盆里埋着的芋头,拿火钳挟起来,笑嘻嘻的问:“这是哪位姐姐焐的好东西,我可先偏了啊。”说着便伸手去剥皮,那芋头刚从炭火里挟出来,烫得他直甩手叫哎哟。炕上坐着叠衣服的芸初这才哧的一笑,说:“活该!” 

  冯渭捧着那烫手山芋,咬了一口,烫得在舌尖上打个滚就胡乱吞下去,对玉箸说道:“玉姑姑,芸初姐姐是越发进宜了,赶明儿得了高枝,也提携咱们过两天体面日子啊。”芸初便啐他一口:“呸!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我没有那好命。”冯渭往手上呼呼吹着气:“你别说,这宫里头的事,还真说不准。就拿那端主子来说,还没有芸初姐姐你模样生的好,谁想得到她有今天?” 

  玉箸便伸指在他额上一戳:“又忘了教训不是?别拿主子来跟咱们奴才混比,没规矩,看我回头不告诉你师傅去。”冯渭吐了吐舌头,啃着那芋头说:“差点忘了正经差事,师傅叫我来看,那件鸦青起花团福羽缎熨妥了没有?眼见下着雪,怕回头要用。”玉箸向里面一扬脸,说:“琳琅在里屋熨着呢。”冯渭便掀起里屋的帘子,伸头往里面瞧。只见琳琅低着头执着熨斗,弯腰正熨着衣服。一抬头瞧见他,说:“瞧你那手上漆黑,回头看弄脏了衣服。”画珠回头见了,恨声道:“只有你们眼尖嘴馋,埋在炭灰里的也逃不过。” 

  冯渭三口两口吞下去,拍了拍手说:“别忙着和我计较这个,主子的衣裳要紧。”芸初正走进来,说:“少拿主子压咱们,这满屋子挂的、熨的都是主子的衣裳。”冯渭见芸初搭腔,不敢再装腔拿架子,只扯别的说:“琳琅,你这身新衣裳可真不错。”芸初说:“没上没下,琳琅也是你叫的,连声姐姐也不会称呼了?”冯渭只是笑嘻嘻的:“她和我是同年,咱们不分大小。”琳琅不愿和他胡扯,只问:“可是要那件鸦青羽缎?” 

  冯渭说:“原来你听见我在外头说的话了?”琳琅答:“我哪里听见了,不过外面下了雪,想必是要羽缎——皇上向来拣庄重颜色,我就猜是那件鸦青了。”冯渭笑起来:“你这话和师傅说的一样,琳琅,你可紧赶上御前侍候的人了。” 

  琳琅头也未抬,只是吹着那熨斗里的炭火:“别乱说,我不过是偶然蒙对罢了。”芸初取了青绫包袱来,将那件鸦青羽缎包上给冯渭。打发他出了门,才抱怨说:“一天到晚只会乱嚼舌根。”也取了熨斗来熨一件袍服,叹气说:“今儿可正月十六了,年也过完了,这一年一年说是难混,一眨眼也就过去了。” 

  琳琅低着头久了,脖子不由发酸,于是伸手揉着,听芸初这样说,不由微笑:“再熬几年,就可以放出去了。”芸初哧的一笑:“小妮子又思春了,我知道你早也盼晚也盼,盼着放出宫去好嫁个小女婿。”琳琅走过去给熨斗添炭,看画珠出去外间了,于是嘴里道:“我知道你也是早也盼晚也盼,盼有出头扬眉吐气的一日。”芸初将脸孔一板:“少胡说。”琳琅笑道:“这会子拿出姐姐的款来了,得啦,算是我的不是好不好?”她软语娇声,芸初也绷不住脸,到底一笑罢了。 

  申末时分雪下得大了,一片片一团团,直如扯絮一般绵绵不绝。风倒是息了,只见那雪下得越发紧了,四处已是白茫茫一片。连绵起伏金碧辉煌的殿宇银妆素裹,显得格外静谧。因天阴下雪,这时辰天已经擦黑了,玉箸进来叫人说:“画珠,雪下大了,你将那件紫貂端罩包了送去,只怕等他们临了手忙脚乱,打发人取时来不及。”画珠将辫子一甩,说道:“大雪黑天的送东西,姑姑就会挑剔我这样的好差事。”芸初便向画珠道:“瞧你懒得那样子,连姑姑都使不动你了。罢了,我去走一遭吧。”琳琅说:“还是我去罢,反正我在这屋里闷了一天,那炭火气熏得脑门子疼,况且今儿是十六,只当是去走百病。” 

  最后一句话说得玉箸笑起来:“提那羊角灯去,仔细脚下别摔着。” 

  琳琅答应着,抱了衣服包袱,点了灯往四执库去。刚刚走过翊坤宫,远远只见迤逦而来一对羊角风灯,引着一乘肩舆从夹道过来,连忙立于宫墙之下静侯回避。只听靴声橐橐,踏在积雪上吱吱轻响。抬着肩舆的太监步伐齐整,如出一人,琳琅低着头屏息静气,只觉一对一对的灯笼照过面前的雪地,忽听一个清婉的声音,唤着自己名字:“琳琅。”又叫太监:“停一停。”琳琅见是荣嫔,连忙请了一个双安:“奴才给荣主子请安。” 

  荣嫔点点头,琳琅又请安谢恩,方才站起来。见荣嫔穿着一件大红羽缎斗篷,映着灯光滟滟生色,她在舆上侧了身跟琳琅说话,露出里面一线宝蓝妆花百蝠缎袍,袖口出着三四寸的白狐风毛,轻轻软软拂在珐琅铜手炉上,只问她:“芸初还好么?” 

  琳琅道:“回荣主子话,芸初姑娘很好,只是常常惦记主子娘娘,又碍着规矩,不好经常去给主子请安。”荣嫔轻轻点了点头,说:“过几日我打发人去瞧她。”她是前去慈宁宫太皇太后那里定省,只怕误了时辰,所以只说了几句话,便示意太监起轿。琳琅依规矩避在一旁,待舆轿去的远了,方才转身。 

  她顺着宫墙夹道走到西暖阁之外,四执库当值的太监长庆见了她,不由眉开眼笑:“是玉姑打发你来的?”琳琅道:“玉姑姑看雪下大了,就怕这里的师傅们着急,所以叫我送了件端罩来。”长庆接过包袱去,说道:“这样冷的天,原该留你喝杯茶暖暖手,可是眼见天色晚了,我也就不留你了。”又说:“回去替我向玉姑道谢,难为她想得这样周全,特意打发姑娘送来。”琳琅微笑道:“公公太客气了,玉姑姑常念着师傅们的好处,说师傅们常常替咱们担戴。况且这是咱们份内的差事。”长庆见她如此说,心里欢喜,说:“好,好,回头只怕宫门要下匙了,你快回去吧。” 

  琳琅提着灯往回走,天已经黑透了。各处宫里正上灯,远远看见稀稀疏疏的灯光。那雪片子小了些,但仍旧细细密密,如筛盐,如飞絮,无声无息落着。隆福门的内庭宿卫正当换值,远远只听见那佩刀碰在腰带的银钉之上,叮当作响划破寂静。她深一脚浅一脚走着,踩着那雪浸湿了靴底,又冷又潮。 

  走回屋子里,迎面叫炭火的暖气一扑,半晌才缓过劲来。玉箸说:“正要去寻你呢,怕是要下匙了。”琳琅说:“外头真是冷,冻得脑子都要僵了似的。”芸初将自己的手炉递给她,又说:“给你留了饽饽。”琳琅于是说:“路上正巧遇上荣主子,说过几日打发人来瞧你呢。”芸初听了,果然高兴,问:“姐姐气色怎么样?” 

  琳琅说:“自然是好,而且穿着皇上新赏的衣裳,越发尊贵。”芸初问:“皇上新赏了姐姐衣裳么?她告诉你的?”琳琅微微一笑,说:“主子怎么会对我说这个,是我自个儿琢磨的。”芸初奇道:“你怎么琢磨出来?” 

  琳琅放下了手炉,在盘子里拣了饽饽来吃,说道:“江宁织造府年前新贡的云锦,除了太皇太后、太后那里,并没有分赏给各宫主子。今天瞧见荣主子穿着,自是皇上新近赏的。”两句话倒说得芸初笑起来:“琳琅,明儿改叫你女诸葛才是。”琳琅微笑着说:“我不过是凭空猜测,哪里经得你这样说。” 

  那雪绵绵下了半夜,到下半夜却晴了。一轮斜月低低挂在西墙之上,照着雪光清冷,映得那窗纸透亮发白。琳琅睡得迷迷糊糊,睡眼惺松的翻个身,还以为是天亮了,怕误了时辰,坐起来听,远远打过了四更,复又躺下。芸初也醒了,却慢慢牵过枕巾拭一拭眼角。琳琅问:“又梦见你额娘了?” 

  芸初不作声,过了许久,方才轻轻“嗯”了一声。琳琅幽幽叹了口气,说:“别想了,如今荣主子在,你又是这样的人才,将来必是少不了的尊荣富贵。就算不留在这宫里,出去必也是指个好人家。” 

  芸初问:“你都知道,若不是姐姐,我那额娘还不知苦到哪一步。”琳琅隔着被子轻轻拍了拍她:“睡吧,再过一会儿,又要起来了。” 

  辰正时分衣服就送到浣衣房里来了,玉箸分派了人工,琳琅芸初所属一班十个人,向例专事熨烫。琳琅向来做事细致,所以不用玉箸嘱咐,首先将那件玄色纳绣团章龙纹的袍子铺在板上,拿水喷了,一回身去取熨斗,不由问:“谁又拿了我的熨斗去了?”画珠隔着衣裳架子向她伸一伸头,说:“好妹妹,我赶功夫,先借我用一用。”琳琅犹未答话,芸初已经抬头说:“画珠,你终归有一日要懒出毛病来。”画珠在花花绿绿的衣裳间向她扮个鬼脸,琳琅另外拿熨斗挟了炭烧着,一面俯下身子细看那衣裳:“这样子马虎,连这滚边开线也不说一声,回头交上去,又有的饥荒。” 

  玉箸走过来细细看着,琳琅已经取了针线篮子来,将那黧色的线取出来比一比。玉箸说:“这个要玄色的线才好——”一句未了,自己觉察失言,笑道:“真是老背晦了,冲口竟忘了避讳。”画珠嗔道:“姑姑成日总说自己老,其实瞧姑姑模样,也不过和我们差不多罢了。”琳琅哧的一笑,说:“画珠懒归懒,嘴上倒从来不懒。”芸初说:“要不姑姑疼她呢,只苦了我们笨嘴拙舌的。” 

  画珠踮脚将衣服搭上架子去,嘴里说:“你们笨嘴拙舌?你们是笨嘴拙舌里头挑出来的。” 

  第 2 章 

  却听门外有人道:“这屋里好热闹。”玉箸忙不迭迎上去,笑逐颜开请了个安:“赵总管,今儿是什么风,将您老人家吹来了?”来人正是总管太监赵有忠,扯着公鸭嗓子满脸堆笑:“是给芸初姑娘的好信——芸初,打今儿起,你就交了这边的差事,去端主子那里当差了。” 

  玉箸笑吟吟的道:“这事打发人来说一声,叫芸初过去不就完了,还劳您亲自跑一趟?”又对芸初说恭喜。画珠这才回过神来,连声嚷:“芸初,你真是好。”琳琅握了芸初的手,轻轻使一使力,悄声说:“还不去谢谢赵总管。”芸初笑容满面,给赵有忠请了个双安。赵有忠说:“侍候主子娘娘,这中间门道就大了,不过芸初姑娘聪明伶俐,必有造化。” 

  芸初交卸了差事,又回屋里收拾东西。琳琅替她理着衣物铺盖,芸初这时候倒红了眼圈:“琳琅,你可要去看我。”琳琅微笑说:“芸初,你这是得了好的去处,我得空便去瞧你就是了。”芸初倒似有满腹的话要说,最后却只轻轻叹了一声,说:“琳琅,我从来是心比天高,可是遇上你,只怕是我命里的福气。” 

  琳琅不由笑道:“你才是有福的人,我还指望将来沾光呢。”低一低声,却说:“在主子面前,不比我们姐妹私下,端主子虽然人和气,又和荣主子交好,但到底是主子娘娘,你凡事还是要谨慎。” 

  芸初点一点头,握着琳琅的手,却说不出话来。 

  芸初随着赵有忠去端嫔所住居咸福宫,咸福宫位于所谓“西六所”,芸初入宫时间不长,从来没有往这一带走动,只跟着赵有忠沿着宫墙夹道走了许久,又拐进另一条夹道,最后转过弯方见迎面宫殿之前,悬着匾额,正是“咸福宫”。赵有忠引着她从侧门进去,院子里一个头脸整齐的宫女,正拿了一碟子小鱼拌饭喂猫,见了他们,忙搁下碟子向赵有忠请了个安。眼光便向芸初脸上身上打量一番。赵有忠笑问:“这是新来的芸初,若主子眼下有空,我带她上去磕头。” 

  那宫女说:“赵总管稍等,我去告诉栖霞姐姐。”进去了不一会儿,马上出来,回身打起帘子:“赵总管,主子叫进去。” 

  芸初随了赵有忠走进去,正室里头陈设也不及细看,那宫女引了赵有忠与芸初径往东耳室里去,又赶在头里打起洒花帘子,芸初只觉暖气夹着细细的幽香往脸上一扑,踏进去只见临窗大炕上端坐一人,穿着莲青绣百子缎袍,头上是点翠满钿,累丝凤的金珠颤颤垂到鬓旁。芸初连忙跪下去磕头,赵有忠却只打个千儿:“给端主子请安,这就是芸初。” 

  芸初只听她说:“都起来吧。”两个人都谢了恩才站起来。那端嫔细细打量了芸初,说:“果然模样周正,以后你就跟着栖霞,有什么事你只问她。”芸初这才留意到端嫔身畔立着穿着湖蓝袄袍的女子,眉目和善,料想她必是栖霞,只恭声应了一声“是”。 

  栖霞引了芸初出来,给她安排下处,又将一应规矩忌讳讲给她听。芸初人本就生得伶俐,又一意的小心,那端嫔与荣嫔历来交好,待她自然不薄,芸初也就渐渐安下心来。 

  二月初二是所谓“龙抬头”,这天天气极是晴朗,阳光照在赤墙金瓦之上,一片耀眼的反光闪烁。此日宫中旧俗忌针线,有贪玩爱闹的,便学着民间百姓撒灰“引龙”。此时距孝昭皇后崩逝未满一年,宫中亦不动宴乐。芸初听说端嫔受了荣嫔、通贵人的邀,要去御花园里逛逛。那端嫔说:“在屋里是怪闷的,去走走也罢。”她因只是出去散散,便只扶了栖霞,回头见了芸初,向她道:“你也跟着去吧。”芸初心里正巴不得,连忙应了声“是”,便取了端嫔的一件翠色洒金大氅拿在手上,又拿了一个鹅羽软垫,栖霞抿嘴笑道:“芸初做事倒是很上心。”芸初笑着说:“我不过跟着姐姐学罢。” 

  那御花园里,树木山石犹带残冬萧瑟,但阳光极暖,便叫人生了融融春意。因山石下向南的太阳好,三位妃嫔便坐下来负暄闲话。正说话间,远远瞧见数人簇拥着一乘舆轿从假山那头过去了。通贵人纳喇氏心直口快,脱口说:“那不是佟贵妃的舆轿?”端嫔便淡淡一笑:“没看真切,好像是罢。”中宫犹虚,后宫之中以贵妃佟佳氏名号为尊。她是当朝重臣佟国维之女,孝康章皇后的亲侄女,众人心底明白,只怕那中宫之位,迟早要落在佟贵妃手里。 

  通贵人叹了口气,说:“皇后薨逝快一年了,只不知道皇上心里,是个什么打算。”荣嫔便说:“咱们在一块儿,别提这样的话,看回头又生是非。”端嫔便说:“难道人家想得,我们就说不得?”荣嫔笑道:“妹妹心性爽朗,不像咱们蝎蝎虎虎的。”伸手牵了端嫔的手,“咦”了一声说:“你这一对镯子翠色倒好,如今少见这样通透的翠了。”端嫔不由满面春风,说:“是前儿太后新赏的呢。”荣嫔连声说:“怪不得。”又将自己腕上伸出来:“瞧这一比,我这镯子颜色就显得浮了。”通贵人插言道:“上回内务府递单子上来,旁的倒不少,只这好翠不多。”莺莺沥沥的说起珠玉翡翠来,自然是极长的话。 

  初春日短,不过片刻日已西斜。端嫔笑道:“坐了这半日,凉渗渗的,我怕回头腰疼,可要先回去了。”通贵人便说:“那我也回去了,姐姐们若是有空,改日咱们再出来逛。”荣嫔也道:“等暖和起来,逛厌烦的日子都有呢。”端嫔走了两步,突然想起来,回头对芸初说:“倒是我疏漏了,你多日不见荣主子,去和她说几句话罢,我和栖霞先回去就是了。”芸初连忙说:“奴才不敢。”荣嫔也说:“不过几天没见,况且在妹妹那里,就和在我宫里一样,难道还能有什么体己话说。”端嫔说道:“我是没有妹子,所以这芸初在我心里,也只当自己妹妹一样。姐妹之间几天不见,说两句体己话是人之常情,姐姐这样说,倒似我与姐姐显得生分了。”一番话说得荣嫔笑道:“这倒叫我却之不恭了。”端嫔回头嫣然一笑,扶了栖霞先去了。 

  芸初便搀了荣嫔的手肘,两人顺着青石小径漫步往前走。荣嫔的贴身宫女知道她们姐妹二人有话说,所以只是远远跟着。荣嫔便低声对芸初道:“端主子虽然正得宠,可是性子不好,嘴又坏,得罪的人早不在少数了,你得为自己长远有个打算。我进宫这么些年,什么人什么事没有经过?她现在年轻,皇上图新鲜有三分眷念,不过等这新鲜劲儿一过,迟早是撂到一旁去。” 

  芸初默默听着,隔了片刻才说:“琳琅送我走时,也对我说过呢。”荣嫔点点头,说:“琳琅真是妥当的人。”又说:“你自己一切小心,这就快回去吧。再耽搁久一些,只怕那一位真要疑心了。”芸初答应了一声,便立住了脚。 

  进了三月天气,日子便一天一天暖和起来。这日中午端嫔歇了午觉,众人便散了,芸初回了自己屋里,正在炕上描花样子,忽见小宫女进来说:“芸姐姐,外面浣衣房的人来送主子衣裳,又打听你在不在呢。”芸初忙不迭丢下笔出来,远远只见是琳琅。满面笑容的迎上去,问:“你怎么来啦”。琳琅说:“我向玉姑姑说了一声,送端主子的衣裳来,正好来瞧瞧你。”握了她的手,上下打量她,见她穿着松花色丝棉袍子,映得那粉白脸上透出红晕,于是说:“你气色真好,可见这一阵子过得顺心。”芸初笑着说:“我如今只管端主子梳头,旁的事都不用上心,所以长胖了呢。” 

  芸初引了琳琅去自己屋里坐。两个人细细说了大半个时辰的话,琳琅怕耽搁差事,便要回去了。芸初忙开了炕头的箱子,取了小小一贴东西给她:“这个是端主子赏我的,说是朝鲜贡来的参膏,擦了不皴不冻呢。”琳琅说:“主子赏你的,你留着用就是了。”芸初说:“我还有,况且你拿了,比我自己用了我还要高兴呢。”琳琅听她这样说,只得接了。 

  她从咸福宫出来,贪近从御花园侧的小路穿过去,顺着岔路走到夹道,正巧遇上冯渭抱着衣裳包袱,见了她眉开眼笑:“这真叫巧了,万岁爷换下来的,你正好带回去吧。”琳琅说:“我可不敢接,又没个交割,回头若是短了什么,叫我怎么说得清白。”冯渭说:“里头就是一件灰色江绸箭袖。”琳琅道:“又在信口开河,在宫里头,又不打猎行围,怎么换下箭袖来。” 

  冯渭打开包袱:“你瞧,不是箭袖是什么?”眉飞色舞的说道:“今儿皇上有兴致,和几位大人下了采头,在花园里比试射鹄子,那个叫精彩啊。”琳琅问:“你亲眼瞧见了?”冯渭不由吃瘪:“我哪里有那好福气,可以到御前侍候去?我是听师傅说的——” 

  第 3 章 

  冯渭将双手一比划:“皇上自不用说了,箭箭中的,箭无虚发。难得是侍卫纳兰大人夺了头采,竟射了个一箭双雕。”话音未毕,只听他身后“唧”的一声,琳琅抬头看时,却原来是一只灰色的雀儿,扑着翅飞过山石那头去了。她目光顺着那鸟,举头看了看天色,西斜日影里,碧空湛蓝,一丝云彩也没有,远远仰望,仿佛一汪深潭静水,像是叫人要溺毙其中一样。不过极快的功夫,她就低头说:“瞧这时辰不早了,我可不能再听你闲磕牙了。”冯渭将包袱往她手中一塞:“那这衣裳交给你了啊。”不待她说什么,一溜烟就跑了。 

  琳琅只得抱了衣裳回浣衣房去,从钟粹宫的角门旁过,只见四个人簇拥着一位贵妇出来,看那服饰,倒似是进宫来请安的朝廷命妇,连忙避在一旁。却不想四人中先有一人讶然道:“这不是琳姑娘?”琳琅不由抬起头来,那贵妇也正转过脸来。见了琳琅,神色也是又惊又喜:“真是琳姑娘。”琳琅已经跪下去,只叫了一声:“四太太。” 

  那四人中先前叫出她名字的,正是侍候四太太的大丫头,见四太太示意,连忙双手搀起琳琅,四太太说:“姑娘快别多礼了,咱们是一家人,再说这又是在宫里头。”牵了琳琅的手,欣然道:“这么些年不见,姑娘越发出挑了,老太太前儿还惦记,说不知什么时侯才能见上姑娘一面呢。”琳琅听她这样说,眼圈不由一红,说:“今儿能见着太太,就是琳琅天大的福气了。”一语未了,语中已带一丝呜咽之声,连忙极力克制,强笑道:“太太回去,就说琳琅给老太太请安。”宫禁之地,哪里敢再多说,只又跪下来磕了个头,四太太也知不便多说,只说:“好孩子,你自己保重。”琳琅静立宫墙之下,遥遥目送她远去,只见连绵起伏的宫殿尽头,天际幻起一缕一缕的晚霞,像是水面涟漪,细细碎碎浮漾起来。半空便似散开了五色绸缎,光彩流离,四面却渐渐渗起黑,仿佛墨汁滴到水盂里,慢慢洇开了来。 

  出了宫门,天已经擦黑了,待回到府中,已经是掌灯时分。小厮们上来挽了马,又取了凳子来,丫头先下了车,二门里三四个家人媳妇已经迎上来:“四太太回来了。”四太太下了车,先至上房去,大太太二太太陪了老太太在上房摸骨牌,见四太太进来,老太太忙撂了牌问:“见着姑奶奶了?” 

  四太太先请了安,方笑吟吟的说:“回老太太的话,见着惠主子了。主子气色极好,和媳妇说了好半晌的话呢,又赏了东西叫媳妇带回来。”丫头忙奉与四太太递上前去,是一尊赤金菩萨,并沉香拐、西洋金表、贡缎等物。老太太看了,笑着连连点头,说:“好,好。”回头叫丫头:“怎么不搀你们太太坐下歇歇?” 

  四太太谢了座,又说:“今儿还有一桩奇遇。”大太太便笑道:“什么奇遇,倒说来听听,难道你竟见着圣驾了不成?”四太太不由笑道:“老太太面前,大太太还这样取笑,天底下哪里有命妇见圣驾的理——我是遇上琳姑娘了。” 

  老太太听了,果然忙问:“竟是见着琳琅了?她好不好?定然又长高了。”四太太便道:“老太太放心,琳姑娘很好,人长高了,容貌也越发出挑了,还叫我替她向您请安。”老太太叹息了一声,说:“这孩子,不枉我疼她一场。只可惜她没造化……”顿了一顿,说:“回头冬郎回来,别在他面前提琳琅这话。” 

  四太太笑道:“我理会得。”又说:“惠主子惦着您老人家的身子,问上回赏的参吃完了没有,我回说还没呢。惠主子还说,隔几日要打发大阿哥来瞧老太太。”老太太连声说:“这可万万使不得,大阿哥是天潢贵胄,金枝玉叶,惠主子这样说,别折煞我这把老骨头了。”大太太二太太自然凑趣,皆说:“惠主子如今虽是主子娘娘,待老太太的一片孝心,那是没得比,不枉老太太素日里疼她。”老太太道:“我这些个女儿里头,也算她是有造化的了,又争气,难得大阿哥也替她挣脸。” 

  正说话间,丫头来说:“大爷回来了。”老太太一听,眉花眼笑只说:“快快叫他进来。”丫头打起帘子,一位朝服公子已翩然而至。四太太抿嘴笑道:“冬郎穿了这朝服,才叫英气好看。”容若已经叫了一声:“老太太。”给祖母请了安,又给几位伯母叔母请安。老太太拉了他的手,命他在自己榻前坐下,问:“今儿皇上叫了你去,公事都妥当吗?”容若答:“老太太放心。”说:“今儿还得了采头呢。”将一枝短铳双手奉上与老太太看:“这是皇上赏的。”老太太接在手里掂了一掂,笑道:“这是什么劳什子,乌沉沉的。”容若道:“这是西洋火枪,今天在园子里比试射鹄子,皇上一高兴,就赏给我这个。” 

  四太太在一旁笑道:“我还没出宫门就听说了——说是冬郎今天得了头采,一箭双雕,将几位贝子、贝勒和侍卫们一股脑都比了下去,皇上也很是高兴呢。”老太太笑得只点头,又说:“去见你娘,教她也欢喜欢喜。”容若便应了声“是”,起身去后堂见纳兰夫人。 

  纳兰夫人听他说了,果然亦有喜色,说道:“你父亲成日的说嘴,他也不过是恨铁不成钢。其实皇上一直待你很好,你别辜负了圣望才是。”容若应了“是”,纳兰夫人倒似想起一事来:“官媒拿了庚贴来,你回头看看。你媳妇没了快两年了,这事也该上心了。”见他低头不语,便道:“我知道你心里仍旧不好受,但夫妻伦常,情份上头你也尽心尽力了。”容若道:“此事但凭母亲做主就是了。” 

  纳兰夫人半晌才道:“填房虽不比元配,到底也是终身大事,你心里有什么意思,也不妨直说。”容若说:“母亲这样说,岂不是叫儿子无地自容。汉人的礼法,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咱们满人纳雁通媒,也是听父母亲大人的意思才是规矩。” 

  纳兰夫人道:“既然你这么说,我也只去禀过老太太,再和你父亲商量罢。” 

  容若照例陪母亲侍候老太太吃毕晚饭,又去给父亲明珠定省请安,方出来回自己房里去。丫头提了灯在前头,他一路迤逦穿厅过院,不知不觉走到月洞门外,远远望见那回廊角落枝桠掩映,朦胧星辉之下,恍惚似是雪白一树玉蕊琼花,不由怔怔住了脚,脱口问:“是梨花开了么?” 

  丫头笑道:“大爷说笑话罢,这节气连玉兰都还没有开呢,何况梨花?”容若默然不语,过了半晌,却举足往回廊上走去,丫头连忙跟上去。夜沉如水,那盏灯笼暖暖一团晕黄的光,照着脚下的青石方砖。一块一块三尺见方的大青砖,拼贴无缝,光洁如镜。一砖一柱,一花一木,皆是昔日她的衣角悉邃拂过,夜风凛冽,吹着那窗扇微微动摇。 

  他仰起脸来,只见苍茫夜空中一天璀璨的星子,东一颗西一簇,仿佛天公顺手撒下的一把银钉。伸手抚过廊下的朱色廊柱,想起当年与她赌词默韵,她一时文思偶滞,便只是抚着廊柱出神,或望芭蕉,或拂梨花。不过片刻,便喜盈盈转过身来,面上梨涡浅笑,宛若春风。 

  他心中不由默然无声的低吟:“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如今晴天朗星,心里却只是苦雨凄风,万般愁绪不能言说。 

  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 

  琳琅仰面凝望宫墙一角,衬着碧紫深黑的天。红墙四合,天像是一口深深的井,她便在那井底下,只能凝伫,如同永远没有重见天日的时刻。那春寒犹冽的晚风,刀子一样割在脸上也并不觉得。自从别后,她连在梦里也没有见过他……梦也何曾到谢桥…… 

  画珠出来见着,方“哎哟”了一声,说道:“你不要命了,这样的天气里,站在这风头上吹着?”琳琅这才觉得背心里寒嗖嗖的,手足早已冻得冰凉,只说道:“我见一天的好星光,一时就看住了。”画珠说:“星星有什么好看,再站一会儿,看不冻破你的皮。” 

  琳琅也觉着是冻着了,跟画珠回到屋里,坐在炭火旁暖了好一阵子,方觉得缓过来。画珠先自睡了,她向来是无思无绪,不一会儿琳琅便听她呼吸均停,显是睡得熟了。火盆里的炭火燃着,一芒一芒的红星渐渐褪成灰烬。灯里的油不多了,光焰跳了一跳,琳琅拔下发间的簪子拨了拨灯芯,听窗外风声凄冷,那风是越刮越大了。她睡得不沉稳,半梦半醒之间,那风声犹如在耳畔,呜咽了一夜。 

  第 4 章 穹庐此声 

  那春寒料峭的晚风,最是透寒刺骨。琳琅第二天起来,便有些气滞神饧,强打精神做了大半个时辰的差事。画珠就问:“你别不是受了风寒吧,昨天下半宿只听见你在炕上翻来覆去。”琳琅说:“哪里有那样娇贵,过会子喝碗姜汤,发散发散就好了。”不想到了下半晌,却发起热来。玉箸见她脸上红彤彤的,走过来握一握她的手,哎哟了一声,说:“我瞧你那脸色就不对。怎么这样烫人?快去躺着渥一渥。”琳琅犹自强撑着说:“不必。”画珠已经走过来,连推带攘将她搀到炕上去了,说:“你就歇一歇罢,左右也没剩下几件差事了。” 

  琳琅只觉乏到了极处,不一会儿就昏昏沉沉睡着了。她人发着热,恍恍惚惚却像是听见在下雨,人渐渐醒来,才知道是外间嘈嘈切切的讲话声。那声音极低,她躺在炕上心里安静,隔了许久也才听见一句半句,像是玉箸在和谁说着话。她出了一身汗,人却觉得松快些了。睁眼看时,原来已经差不多是酉时光景了。 

  她坐起来穿了大衣裳,又拢了拢头发,只不知道是什么人在外头,踌蹰了一下方挑起帘子。只见外面炕上上首坐着一位嬷嬷,年纪在四十上下,穿石青色缎织暗花梅竹灵芝袍,头上除了赤金镶珠扁方,只插带通花。拿了枝熟铜拨子正拨手炉里的炭火,那左手指上两支三寸来长的玳瑁嵌米珠团寿护甲,碰在手炉上叮然作响,穿戴并不逊于主子。玉箸见琳琅掀帘出来,忙点手叫她:“这是太后跟前的英嬷嬷。” 

  琳琅忙请安,英嬷嬷却十分客气,伸了手虚扶了一扶。待她抬起脸来,那英嬷嬷却怔了一怔,方牵着她手,细细打量一番,问:“叫什么名字?”又问:“进宫多长时间了?” 

  琳琅一一答了,玉箸才问她:“好些了么?怎么起来了?”琳琅道:“难为姑姑惦记,不过是吹了风受了些凉寒,这会子已经好多了。”玉箸就叫她:“去吃饭吧,画珠她们都去了呢。” 

  待她走后,玉箸方笑着向英嬷嬷道:“嬷嬷可是瞧上这孩子了么?”英嬷嬷笑了一声,说道:“这孩子骨子清秀,虽算不得十分人才,也是难得。只是可惜——你我也不是外人,说句僭越没有上下的话,我瞧她的样子,竟有三分像是老主子爷的端敬皇后那品格。”玉箸听了这一句,果然半晌作不得声,最后方道:“我们这名下女孩子里,数这孩子最温和周全,针线上也来得,做事又老道,只可惜她没福。”英嬷嬷说道:“太后想挑个妥当人放在身边伏侍,也不是一日两日了,只不过后宫虽大,宫人众多,皆不知道禀性底细,不过叫我们慢慢谋着。”忽然想起一事来,问:“你刚才说到画珠,是个什么人,名字这样有趣。” 

  玉箸笑道:“这孩子的名字,倒也有个来历,说是她额娘怀着她的时候,梦见仙人送来一轴画,打开那画看时,却是画得极大一颗东珠。因此上就给她改了小名儿叫画珠。”英嬷嬷哎呀了一声,说:“这孩子只怕有些来历,你叫来我瞧瞧罢。”玉箸于是叫了小宫女,说:“去叫画珠来。” 

  不一会儿画珠来了,玉箸叫她给英嬷嬷请了安,英嬷嬷方看时,只见粉扑扑一张脸,团团皎若明月,眉清目秀。英嬷嬷问:“多大年纪啦。”画珠答:“今年十六了。”一笑露出一口碎玉似的牙齿,娇憨动人,英嬷嬷心里已有了三分喜欢。又问:“老姓儿是哪一家?”画珠道:“富察氏。”英嬷嬷道:“哎呀,弄了半天原来是一家子。” 

  玉箸便笑道:“怨不得这孩子与嬷嬷投缘,人说富察氏出美人,果然不假。嬷嬷年轻时候就是美人,画珠这孩子也是十分齐整。”英嬷嬷放下手炉,牵了画珠的手向玉箸笑道:“你不过取笑我这老货罢了,我算什么美人,正经的没人罢了。”画珠早禁不住笑了,英嬷嬷又问了画珠许多话,画珠本就是爱热闹的人,问一句倒要答上三句,逗得英嬷嬷十分高兴。说:“老成持重固然好,可是宫里都是老成持重的人,成年累月的叫人生闷。这孩子爱说爱笑,只怕太后也会喜欢呢。” 

  玉箸忙对画珠道:“英嬷嬷这样抬举你,你还不快给嬷嬷磕头。”画珠连忙磕下头去,英嬷嬷忙伸手扶起,说:“事情还得禀过太后,请她老人家定夺呢,你慌着磕什么头?等明儿得了准信儿,再谢我也不迟。” 

  玉箸在一旁笑道:“嬷嬷是太后跟前最得力的人,嬷嬷既能看得上,必也能投太后的缘。” 

  英嬷嬷果然十分欢喜,说:“也不过是跟着主子久了,摸到主子一点脾气罢了,咱们做奴才的,哪里能替太后主子当家。”起身说:“可迟了,要回去了,预备侍候太后安置呢。”玉箸忙起身相送,又叫画珠:“天晚了,提灯送嬷嬷。” 

  画珠答应着点了灯来,英嬷嬷扶着她去了。琳琅吃过饭回屋子里,玉箸独个坐在那里检点衣裳,琳琅上前去帮忙。玉箸不由幽幽叹了一声,说:“你既病着,就先去歇着吧。”琳琅道:“躺了半日了,这会子做点事也好。”玉箸说:“各人有各人的缘法,那也是强求不来的。”琳琅微笑道:“姑姑怎么这样说。”玉箸疑望她片刻,她既生着病,未免神色之间带着几分憔悴,乌亮的头发衬着那雪白的脸,一双眸子温润动人。玉箸缓缓点一点头,说:“你啊生得好,可惜生得好错了。”琳琅道:“姑姑今天是怎么了,尽说些叫我摸不着头脑的话。”玉箸道:“添上炭就去睡罢,天怪冷的,唉,立了春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