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琅随着他一路走过,直至御帐之前。琳琅虽不曾近得过御前,但瞧见大帐前巡守密织,岗警森严,那些御前侍卫,皆是二三品的红顶子,待得再往前走,御前侍卫已然不戴佩刀,她隐隐猜到是何境地,不禁心里略略不安。待望见大帐的明黄帷幕,心下一惊,只不明白福全是何意思。正踯蹰间,忽听福全道:“万岁爷摔伤了手臂,你去侍候敷药。” 

  琳琅轻声道:“奴才不是御前的人,只怕当不好这样紧要的差事。”福全微微一笑,说:“你心思灵巧,必然能当好。”琳琅心下愈发不安。太监已经打起帘子,她只得随着福全步入帐中。 

  御营行在自然是极为广阔,以数根巨木为柱,四面编以老藤,其上蒙以牛皮,皮上绘以金纹彩饰。帐中悉铺厚毡,踩上去绵软无声。琳琅垂首低眉随着福全转过屏风,皇帝坐在狼皮褥子之上,李德全正替他换下靴子,福全只请了个安,琳琅行了大礼,并未敢抬头。皇帝见是名宫女,亦没有留意。福全将药交给琳琅,李德全望了她一眼,便躬身替皇帝轻轻挽起袖子。 

  琳琅见匣中皆是浓黑的药膏,正犹豫间,只见李德全向她使着眼色,她顺他眼色瞧去,方见着小案上放着玉拨子,忙用拨子挑了药膏,皇帝坐的软榻极矮,她就势只得跪下去,她手势极轻柔,将药膏薄薄摊在伤处,皇帝突然之间觉到幽幽一缕暗香,虽不甚浓,却非兰非麝,竟将那药气遮掩下去,不禁回过头来望了她一眼。只见秀面半低,侧影极落落动人,正是那夜在河畔唱歌之人。 

  福全低声道:“臣告退。”见皇帝点一点头,又向李德全使个眼色,便退了出去。过了一会儿功夫,李德全果然也退出来,见了他只微笑道:“王爷,这么着可不合规矩。”福全笑了一声:“我闯了大祸,总得向皇上陪个不是。万岁爷说心里烦,那些太监们笨手笨脚不会侍候,越发惹得万岁爷心里烦,叫这个人来,总不致叫万岁爷觉着讨厌。” 

  琳琅敷好了药,取了小案上的素绢来细细裹好了伤处,便起身请了个安,默然退至一旁。皇帝沉吟问:“你叫什么名字?” 

  她轻声答:“琳琅。”回过神来才觉察这样答话是不合规矩的,好在皇帝并没有在意,只问:“是琳琅满目的琳琅?”她轻声答了个“是”。皇帝“哦”了一声,又问:“你也是御前的人,朕以前怎么没见着你当差?”琳琅低声道:“奴才不是御前的人。”终于略略抬起头来,帐中所用皆是通臂巨烛,亮如白昼,分明见着皇帝正是那晚河畔遇上的年轻男子,心下大惊,只觉得一颗心如急鼓一般乱跳。皇帝却转过脸去,叫:“李德全。” 

  李德全连忙进来,皇帝道:“伤了手,今儿的折子也看不成了,朕也乏了,叫他们都下去吧。”李德全便轻轻拍拍手,帐中诸人皆退出去,琳琅亦却行而退。忽听皇帝道:“你等一等。”连忙垂手侍立,心里怦怦直跳。皇帝却问:“朕的那件衣裳,是你织补的?” 

  她只答了个“是。”,皇帝便又说:“今儿一件衣裳又蹭坏了,一样儿交你吧。”她恭声道:“奴才遵旨。”见皇帝并无其它吩咐,便慢慢退出去。 

  李德全派人将衣裳送至,她只得赶了夜工织补起来,待得天明才算是完工。李德全见她交了衣裳来,却叫小太监:“叫芳景来。”又对她说:“御前侍候的规矩多,学问大,你从今儿起好生跟芳景学着。” 

  琳琅听闻他如是说,心绪纷乱,但他是乾清宫首领太监,只得应了声:“是。”不一会儿小太监便引了位年长的宫女来,倒是眉清目秀,极为和气。琳琅知是芳景,便叫了声:“姑姑。”李德全刚嘱咐了芳景两句,只听小太监在帐外叫道:“李谙达,万岁爷叫您呢。”连忙匆忙出去了。 

  芳景便将御前的一些规矩细细讲与琳琅听,琳琅性子聪敏,芳景见她一点即透,亦是欢喜。方说了片刻,李德全却差人来叫她去给皇帝换药。 

  时辰尚早,皇帝用了早膳,已经开始看折子。琳琅依旧将药敷上,细细包扎妥当,轻轻将衣袖一层层放下来。只见皇帝左手执笔,甚为吃力,只写得数字,便对李德全道:“传容若来。” 

  她的手微微一颤,不想那箭袖袖端绣花繁复,极是挺括,触到皇帝伤处,不禁微微一颤,她吓了一跳,忙道:“奴才失手。”皇帝道:“不妨事。”挥手示意她退下,她依礼请安之后却行而退,刚退至帐前,突然觉得呼吸一窒,纳兰已步入帐中,只不过相距三尺,却只能目不斜视陌然错过,至御前行礼如仪:“皇上万福金安。” 

  她慢慢退出去,眼里他的背影一分一分的远去,一尺一尺的远去,原来所谓的咫尺天涯,咫尺,便真是不可逾越的天涯。帘子放下来,视线里便只剩了那明黄上用垂锦福僖帘,朝阳照在那帘上,混淆着帐上所绘碧金纹饰,华彩如七宝琉璃,璀璨夺目,直刺入心。 

  第9章 药成碧海 

  容若见了驾,只听皇帝道:“你来替朕写一道给尚之信的上谕。”容若应了“是”,见案上皆是御笔朱砂,不敢僭越,只请李德全另取了笔墨来。皇帝起身在帐中踱了几步,沉吟道:“准尔前日所奏,命王国栋赴宜章。今广西战事吃紧,尚藩应以地利,精选藩下兵万人驰援桂中,另着尔筹军饷白银二十万两,解朝廷燃眉之急。” 

  容若依皇帝的意思,改用上谕书语一一写了,又呈给皇帝过目。皇帝看了,觉得他稿中措词甚妥,点一点头,又道:“再替朕拟一道给太皇太后的请安折子,只别提朕的手臂。”容若便略一沉吟,细细写了来。皇帝虽行围在外,但朝中诸项事务,每日等闲也是数十件,他手臂受伤,命容若代笔,直忙了两个多时辰。 

  福全来给皇帝请安,听闻皇帝叫了纳兰来代笔国是,不敢打扰,待纳兰退出来,方进去给皇帝请了安。皇帝见了他,倒想起一事来:“我叫你替容若留意,你办妥了没有?”福全想了想,道:“万岁爷是指哪一桩事?”皇帝笑道:“瞧你这记性,蓬山不远啊,难不成你竟忘了?”福全见含糊不过去,只得道:“容若脸皮薄,又说本朝素无成例,叫臣来替他向万岁爷呈情力辞呢。”皇帝没有多想,忆起当晚听那箫声,纳兰神色间情不自禁,仿佛颇为向往。他倒是一意想成全一段佳话,便道:“容若才华过人,朕破个例又如何?你将那宫女姓名报与内务府,择日着其父兄领出,叫容若风风光光的娶了过门,才是好事。” 

  福全见他如是说,便“嗻”了一声,又请个安:“臣替容若谢皇上恩典。”皇帝只微笑道:“你就叫容若好好谢你这个大媒吧。”福全站起来只是笑:“浑话说‘新人进了房,媒人丢过墙’,这做媒从来是吃力不讨好,不过这回臣口衔天诏,奉了圣旨,这个媒人委实做得风光八面,也算是沾了万岁爷的光。” 

  他出了御营,便去纳兰帐中。只见纳兰负手立在帐帷深处,凝视帐幕,倒似若有所思。书案上搁着一纸素笺,福全一时好奇取了来看,见题的是一阙《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桨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福全不由轻叹一声,道:“容若,你就是满纸涕泪,叫旁人也替你好生难过。” 

  纳兰倒似微微吓了一跳,回头见是他,上前不卑不亢行了礼。福全微笑道:“皇上惦着你的事,已经给了旨意,叫我传旨给内务府,将颇尔盆的女儿指婚于你。”纳兰只觉得脑中嗡一声轻响,似乎天都暗下来一般。适才御营中虽目不斜视,只是眼角余光惊鸿一瞥,前尘往事已是心有千千结,百折不能解。谁知竟然永绝了生期,心下一片死寂,一颗心真如死灰一般了,只默默无语。 

  福全哪里知道他的心事,兴致勃勃的替他筹划,说:“等回到宫里,我就去对内务府总管传旨。”纳兰静默半晌,方问:“皇上打算什么时候回京?”福全道:“总得再过几日,皇上的手臂将养得差不多了,方才会回宫罢。皇上担心太皇太后与太后知道了担心,所以还瞒着京里呢。” 

  己酉日大驾才返回禁城,琳琅初进乾清宫,先收拾了下处,好在宫中执事,只卷了铺盖过来便铺陈妥当。御前行走的宫人,旁人都存了三分客气。兼之芳景在御前多年,办事老到,为人又厚道,看琳琅理好了铺盖,便说:“你初来乍到,先将就挤一下。李谙达说过几日再安排屋子。”琳琅道:“只是多了我,叫几位姑姑都添了不便。”芳景笑道:“有什么不便的,我们都巴不得多个伴呢。”又说:“李谙达问了,要看你学着侍候茶水呢,你再练一遍我瞧瞧。” 

  琳琅应了一声,道:“请姑姑指点。”便将茶盘捧了茶盏,先退到屋外去,再缓缓走进来,芳景见她步态轻盈,目不斜视,盘中的茶稳稳当当,先自点了点头。琳琅便将茶放在小桌之上,而后退至一旁,再却行退后。 

  芳景道:“这样子很好,茶放在御案上时,离侧案边一尺四寸许,离案边二尺许,万岁爷一举手就拿得到,放得远了不成,近了更不成,近了碍着万岁爷看折子写字。”又道:“要懂得看万岁爷的眼色,这个就要花心思揣磨了,万岁爷一抬眼,便能知道是不是想吃茶,御茶房预备的茶和奶子,都是滚烫的。像这天气,估摸着该叫茶了,便先端了来,万不能临时抓不着,叫皇上久等着。也不能搁凉了,那茶香逸过了,就不好喝了。晚上看折子,一般是预备奶子,奶子是用牛奶、奶油、盐、茶熬制的奶茶,更不能凉。” 

  她说着琳琅便认真听着,芳景一笑:“你也别怕,日子一久,万岁爷的眼神你就能看明白了,皇上日理万机,咱们做奴才的,事事妥当了叫他省些心,也算是本份了。” 

  又起身示范了一回叫琳琅瞧着学过,待得下午,李德全亲自瞧过了,见琳琅动作俐落,举止得体,方颔首道:“倒是学得很快。”对芳景笑道:“到底是名师出高徒。”芳景道:“谙达还拿我来取笑,这孩子悟性好,我不过提点一二,她就全知道了。”李德全道:“早些历练出来倒好,你明年就要放出去了,茶水上没个得力的人哪里成。我瞧这孩子也很妥当,今晚上就先当一回差事吧。” 

  琳琅应个“是。”李德全诸事冗杂,便起身去忙旁的事了。芳景安慰琳琅道:“不要怕,前几日你替皇上换药,也是日日见着万岁爷,当差也是一样的。” 

  因湖南的战事正到了要紧处,甘陕云贵各处亦正用兵,战报奏折直如雪片般飞来。皇帝事无巨细,事必躬亲,数年来却从这一场大仗里获益甚丰,自今年正月朝廷平判大军克复岳州之后,已知此仗必胜,比起当年初用兵时的如履薄冰,自不可同日而语。待得堆积如山的奏折去得大半,西洋自鸣钟已打过二十一下,李德全见他放下笔来,忙亲自绞了热手巾送上来,又向琳琅使个眼色。 

  琳琅便抽身出去,将茶捧进来,果然皇帝放下手巾,便接了茶来,只尝了一口,忽然抬头瞧了琳琅一眼。琳琅只怕初次当差出了岔子,心里不免忐忑。好在皇帝并没有说旁的话,搁下茶又继续看折子。 

  殿中静悄悄的,只听那西洋自鸣钟喳喳的走动,小太监蹑手蹑脚剪掉烛花,剔亮地下的纱灯。琳琅瞧着那茶凉透了,悄步上前正想撤下来另换过,正巧皇帝看得出神,眼睛还盯着折子上,却伸出手去端茶,琳琅缩避不及,手上一暖,皇帝缂金织锦的袍袖已拂过她的手腕。皇帝只觉得触手生温,柔滑腻人,一回过头来瞧见正按在琳琅手上,琳琅面红耳赤,低声道:“万岁爷,茶凉了,奴才去换一盏。” 

  恰巧此时李德全进来了,皇帝心思只在留意折子上的事,听她如是说,心不在焉点了点头。琳琅自去换了茶来奉上。待皇帝批完折子,已经是亥时三刻。皇帝安寝之后,琳琅方交卸了差事下值。 

  琳琅那屋里住着三个人,晚上都交卸了差事,自然松闲下来。芳景见锦秋半睡在炕上,手里拿了小菱花镜,笑道:“只有你发疯,这会子还不睡,只顾拿着镜子左照右照。”锦秋道:“我瞧这额头上长了个疹子。”芳景笑道:“一个疹子毁不了你的花容月貌。”锦秋啐道:“你少在这里和我强嘴,你以为你定然是要放出去了的?小心明儿公公来,将你背走。” 

  芳景便起身道:“我非撕了你的嘴不可,看你还敢胡说?”按住锦秋便胳肢,锦秋笑得连气也喘不过来,只得讨饶。芳景回头瞧见琳琅,笑着道:“再听到这样的话,可别轻饶了她。”琳琅微笑道:“姑姑们说的什么,我倒是不懂。” 

  锦秋嘴快,将眼睛一眯,说:“可是句好话呢。”芳景将她肩膀一拍:“别欺侮人家不知道。”琳琅这才猜到一分,不由略略脸红。果然锦秋道:“算了,告诉了你,也免得下回旁人讨你便宜。”只是掩着嘴笑:“背宫你知不知道?”琳琅轻轻摇了摇头。芳景道:“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没事拿这个来胡说。” 

  锦秋道:“这是太宗皇帝传下来的规矩,讲一讲有什么打紧?”芳景说:“你倒搬出太宗皇帝来了。”锦秋嘿了一声,道:“我倒是听前辈姑姑们讲,这规矩倒是孝端皇后立下来的。说是宸妃宠逾后宫,孝端皇后心中不忿,立了规矩,凡是召幸妃嫔,散发赤身,裹以斗篷,由公公背入背出,不许留宿御寝。” 

  芳景亦只是晕红了脸笑骂道:“可见你成日惦着什么。”锦秋便要跳下炕来和她理论,芳景忙道:“时辰可不早了,还不快睡,一会子叫掌事听到,可有得饥荒。”锦秋哪里肯依,芳景便“哧”一声吹灭了灯,屋子里暗下来。锦秋方窸窸窣窣睡下了。 

  第10章 未能无意 

  气晴朗,碧蓝的天上一丝云彩都没有。白晃晃的日头隔着帘子,四下里安静无声,皇帝歇了午觉,不当值的人退下去回自己屋子里,琳琅也坐下来绣一方帕子,芳景让李德全叫了去,不一会儿回屋里来,见琳琅坐在那里绣花,便走近来瞧,见那湖水色的帕子上,用莲青色的丝线绣了疏疏几枝垂柳,于是说:“好是好,就是太素净了些。” 

  琳琅微笑道:“姑姑别笑话,我自己绣了顽呢。”芳景咳了一声,对她道:“我早起身上就不太好,挣扎了这半日,实在图不得了,已经回了李谙达。李谙达说你这几日当差很妥当,这会子万岁爷歇午觉,你先去当值,听着叫茶水。” 

  琳琅听她如是说,忙放了针线上殿中去。皇帝在东暖阁里歇着,深沉沉的大殿中寂静无声,只地下两只鎏金大鼎里焚着安息香,那淡白的烟丝丝缕缕,似乎连空气都是安静的。当值的首领太监正是李德全,见了她来,向她使个眼色。她便蹑步走进暖阁,李德全轻手轻脚的走过来,压低了声音对她道:“万岁爷有差事交我,我出去就回来,你好生听着。” 

  琳琅听说要她独个儿留在这里,心里不免忐忑。李德全道:“他们全在暖阁外头,万岁爷醒了,你知道怎么叫人?” 

  她知道暗号,于是轻轻点点头。李德全不敢多说,只怕惊醒了皇帝,蹑手蹑脚便退了出去。琳琅只觉得殿中静到了极点,仿佛连自己的心跳声也能听见。她只是屏息静气,留意着那明黄罗帐之后的动静。虽隔得远,但暖阁之中太安静,依稀连皇帝呼吸声亦能听见,极是均停平缓。殿外的阳光经了雕花长窗上糊着的绡纱,投射进来只是淡白的灰影,那窗格的影子,一格一格映在平滑如镜的金砖上。 

  她想起幼时在家里的时候,这也正是歇午觉的时辰。三明一暗的屋子,向南的窗下大株芭蕉与梨花。阳光明媚的午后,院中飞过柳絮,无声无息,轻淡得连影子也不会有。雪白弹墨的帐里莲青枕衾,老太太也有回说:“太素净了,小姑娘家,偏她不爱那些花儿粉儿。” 

  那日自己方睡下了,丫头却在外面轻声道:“大爷来了,姑娘刚睡了呢。” 

  那熟悉的声音便道:“那我先回去,回头再来。” 

  隐隐绰绰便听见门帘似是轻轻一响,忍不住掣开软绫帐子,叫一声:“冬郎。” 

  忽听窸窸窣窣被衾有声,心下一惊,猛然回过神来,却是帐内的皇帝翻了个身,四下里依旧是沉沉的寂静。春日的午后,人本就易生倦意,她立得久了,这样的安静,仿佛要天长地久永远这样下去一样,她只恍惚的想,李谙达怎么还不回来? 

  窗外像是起了微风,吹在那窗纱上,极薄半透的窗纱微微的鼓起,像是小孩子用嘴在那里呵着气。她看那日影渐渐移近帐前,再过一会儿功夫,就要映在帐上了。便轻轻走至窗前,将那窗子要放下来。 

  忽听身后一个醇厚的声音道:“不要放下来。”她一惊回过头来,原来皇帝不知什么时候已经醒了,一手撩了帐子,便欲下床来。她忙上前跪下去替他穿上鞋,慌乱里却忘记去招呼外面的人进来。皇帝犹有一分睡意,神色不似平日那样警敏锐捷,倒是很难得像寻常人一样有三分慵懒:“什么时辰了?” 

  她便欲去瞧铜漏,他却向案上一指,那案上放着一块核桃大的镀金珐琅西洋怀表,她忙打开瞧了,方答:“回万岁爷,未时三刻了。” 

  帝问:“你瞧得懂这个?” 

  她事起仓促,未及多想,此时皇帝一问,又不知道该怎么答,只好道:“以前有人教过奴才,所以奴才才会瞧。” 

  皇帝“嗯”了一声,道:“你瞧着这西洋钟点就说出了咱们的时辰,心思换算的很快。”  她不知该怎么答话,可是姑姑再三告诫过的规矩,与皇帝说话,是不能不作声的,只得轻轻应了声:“是。” 

  殿中又静下来,过了片刻,皇帝才道:“叫人进来吧。”她竦然一惊,这才想起来自己犯了大错,忙道:“奴才这就去。”走至暖阁门侧,向外递了暗号。司衾尚衣的太监鱼贯而入,替皇帝更衣梳洗,她正待退出,皇帝却叫住了她,问:“李德全呢?” 

  她恭声道:“李谙达去办万岁爷吩咐的差事了。” 

  皇帝微有讶异之色:“朕吩咐的什么差事?”正在此时,李德全却进来了,向皇帝请了安,皇帝待内官一向规矩森严,身边近侍之人,更是不假以词色,问:“你当值却擅离职守,往哪里去了?” 

  李德全又请了个安,道:“万岁爷息怒,主子刚歇下,太后那里就打发人来,叫个服侍万岁爷的人去一趟。我想着不知太后有什么吩咐,怕旁人抓不着首尾,所以奴才自己往太后那里去了一趟。没跟万岁爷告假,请皇上责罚。” 

  皇帝事母至孝,听闻是太后叫了去,便不再追究,只问:“太后有什么吩咐?” 

  李德全道:“太后问了这几日皇上的起居饮食,说时气不好,吩咐奴才们小心侍候。”稍稍一顿,又道:“太后说昨日做的一个梦不好,今早起来只是心惊肉跳,所以再三的嘱咐奴才要小心侍候着万岁爷。” 

  皇帝不禁微微一笑,道:“太后总是惦记着我,所以才会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老人家总肯信着些梦兆罢了。” 

  李德全道:“奴才也是这样回的太后,奴才说,万岁爷万乘之尊,自有万神呵护,那些妖魔邪障,都是不相干的。只是太后总有些不放心的样子,再四的叮嘱着奴才,叫万岁爷近日千万不能出宫去。” 

  皇帝却微微突然变了神色:“朕打算往天坛去祈雨的事,是谁多嘴,已经告诉了太后?” 

  李德全深知瞒不过皇帝,所以连忙跪下磕了个头:“奴才实实不知道是谁回了太后,皇上明鉴。”皇帝轻轻的咬一咬牙:“朕就不明白,为什么朕的一举一动,总叫人觊觎着。连在乾清宫里说句话,不过一天功夫,就能传到太后那里去。”李德全只是连连磕头:“万岁爷明鉴,奴才是万万不敢的,连奴才手下这些个人,奴才也敢打包票。” 

  皇帝的嘴角不易觉察的微微扬起,但那丝冷笑立刻又消弥于无形,只淡淡道:“你替他们打包票,好得很啊。”李德全听他语气严峻,不敢答话,只是磕头。皇帝却说:“朕瞧你糊涂透顶,几时掉了脑袋都未必知道。 

  直吓得李德全连声音都瑟瑟发抖,只叫了声:“主子……” 

  皇帝道:“日后若是再出这种事,朕第一个要你这乾清宫总管太监的脑袋。看着你这无用的东西就叫朕生气,滚吧。” 

  李德全汗得背心里的衣裳都湿透了,听到皇帝如是说,知道已经饶过这一遭,忙谢了恩退出去。 

  殿中安静无声,所有的人大气也不敢出,只伏侍皇帝盥洗。平日都是李德全亲自替皇帝梳头,今天皇帝叫他“滚”了,盥洗的太监方将毛巾围在皇帝襟前,皇帝便略皱一皱眉,殿中的大太监李四保是个极乖觉的人,见皇帝神色不豫,便道:“叫李谙达先进来侍候万岁爷吧。”皇帝的怒气却并没有平息,口气淡然:“少了那奴才,朕还披散着头发不成?”举头瞧见只有一名宫女侍立地下,便道:“你来。” 

  琳琅只得应声近前,接了那犀角八宝梳子在手里,先轻轻解开了那辫端的明黄色长穗,再细细梳了辫子,方结好了穗子,司盥洗的太监捧了镜子来,皇帝也并没有往镜中瞧一眼,只道:“起驾,朕去给太后请安。” 

  李四保便至殿门前,唱道:“万岁爷起驾啦——” 

  皇帝日常在宫中只乘肩舆,宫女太监捧了各色器物跟在后头,一列人逶逦往太后那里去。皇帝素来敬重太后,过了垂花门便下了肩舆,李四保待要唱报御驾,也让他止住了,只带了随身两名太监进了宫门。的109a0ca3bc 保护版权!尊重作者!反对盗版!@ Copyright of 晋江原创网 @ 

  方转过影壁,只听院中言笑晏晏,却是侍候太后的宫女们,在殿前踢键子作耍。暮春时节,院中花木郁郁郁葱葱,廊前所摆的大盆芍药,那花一朵朵开得有银盘大,姹紫嫣红在绿叶掩映下格外娇艳。原来这日太后颇有兴致,命人搬了软榻坐在廊前赏花,许了宫女们可以热闹玩耍,她们都是韶华年纪,哪个不贪玩?况且在太后面前,一个个争先恐后,踢出偌多的花样。 

  皇帝走了进去,众人都没有留意,只见背对着影壁的一个宫女身手最为伶俐,由着单、拐、踱、倒势、巴、盖、顺、连、扳托、偷、跳、笃、环、岔、簸、掼、撕挤、蹴……踢出里外帘、耸膝、拖枪、突肚、剪刀抛、佛顶珠等各色名目来。惹得众人都拍手叫好,她亦越踢越利落,连廊下的太后亦微笑点头。侍立太后身畔的英嬷嬷一抬头见了皇帝,脱口叫了声:“万岁爷!” 

  众人这才忽啦啦都跪下去接驾,那踢键子的宫女一惊,脚上的力道失了准头,键子却直直向皇帝飞去,她失声惊呼,皇帝举手一掠,眼疾手快却接在了手中。那宫女诚惶诚恐的跪下去,因着时气暖和,又踢了这半日的键子,一张脸上红彤彤的,额际汗珠晶莹,极是娇憨动人。 

  太后笑道:“画珠,瞧你这毛手毛脚的,差点冲撞了御驾。”那画珠只道:“奴才该死。”忍不住偷偷一瞥皇帝,不想正对上皇帝的线视,忙低下头去,不觉那乌黑明亮的眼珠子一转,如宝石一样熠熠生辉。 

  第11章 十分天与 

  帝对太后身边的人,向来很客气。便说:“都起来吧。”随手将键子交给身后的张三德,自己先给太后请了安。太后忙叫英嬷嬷:“还不拿椅子来,让你们万岁爷坐。” 

  早有人送过椅子来,太后道:“今儿日头好,花开得也好,咱们娘俩儿就在这儿说话罢。”皇帝应了一声,便伴太后坐下来。英嬷嬷早就命那些宫女都散了去,只留了数人侍候。太后因见皇帝只穿着藏青色缂丝团龙夹袍,便道:“现在时气暖和,早晚却还很有些凉,怎么这早晚就换上夹的了?” 

  皇帝道:“因歇了午觉起来,便换了夹衣。儿子这一回去,自会再加衣裳。”太后点一点头,道:“四执库的那些人,都是着三不着四的,李德全虽然尽心,也是有限。说到这上头,还是女孩子心细,乾清宫的宫女,有三四个到年纪该放出去了吧?”回头便瞧了英嬷嬷一眼,英嬷嬷忙道:“回太后的话,上回佟贵妃来回过您,说各宫里宫女放出去的事,乾清宫是有四个人到年纪了。” 

  太后便点一点头:“要早早的叫那些小女孩子们好生学着,免得老人放了出去,新的还当不了差事。”向侍立身旁的画珠一指:“这个丫头虽然淘气,针线上倒是不错,做事也还妥当,打今儿起就叫她过去乾清宫,学着侍候衣裳上的事吧。” 

  皇帝答:“太后总是替儿子想着,儿子不能常常承欢膝下,这是太后身边得力的人,替儿子侍候着太后,儿子心里反倒舒畅些。” 

  太后微笑道:“正因瞧着这孩子不错,才叫她去乾清宫,你身边老成些的人都要放出去了,这一个年纪小,叫她好生学着,还能伏侍你几年。” 

  皇帝听她如是说,只得应了个“是。”英嬷嬷忙叫画珠上前来谢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