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老夫人也不想节外生枝,吩咐吕嬷嬷:“你出去看看。若是人走远了,我们就启程往西湖去吧!到处都是人,照这样下去,我们黄昏时分能赶到西湖就不错了。”

周少瑾想为程池多争取一点时间,笑着喊了吕嬷嬷,道:“嬷嬷出去帮我把碧桃叫进来,我刚才让她去买梨却忘记给她钱了。”

吕嬷嬷笑着应“好”,出了耳房。

不一会,碧桃几个小丫鬟带着梨子走了进来。

周少瑾就让碧桃把梨子放到郭老夫人的轿子里,道:“没想到天气这么热,空气也不好。这梨子不知道好吃不好吃,却很好闻,您要是觉得胸闷,就闻闻这梨子。”

“还是你想得周到。”郭老夫人听了非常的高兴。

吕嬷嬷走了进来,笑道:“我围着大殿转了一圈,没发现那些闲帮,想必是已被官衙看管了。”

周少瑾放下心来。

郭老夫人满意地点了点头。道:“这才有父母官的样子嘛!”由周少瑾虚扶着出了耳房。往一旁的香云路去。

在不远的月亮门前,裕泰票号的轿子正等着她们下山。

王太太笑道:“一年捐他们几百两银子,若是这点方便都不行。以后谁还信他们家的香火啊!”

郭老夫人不置可否地笑了笑。

大家一起离开了灵隐寺。

游西湖的人也很多,等找到秦子平安排的画舫,果真已是夕阳西下时分。

王太太不停地奉承着郭老夫人:“还是您老人家有经历,虽是第一次到杭州府来。可一看这路上的情景心里猜了个七七八八,我痴长了四十几岁。也是做祖母的人了,却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有老夫人这样的眼神…”

郭老夫人呵呵地笑,不停将手中的梨子拿在鼻头闻几下,看得出来。对周少瑾这主意很满意。

秦子平和几个仆妇迎了郭老夫人上船。

郭老夫人见那几个仆妇都很面生,行事也粗俗,道:“这是几个人是哪里来的?”

秦子平笑道:“原是这船上服侍的。我怕人手不够,就是暂且先留下来帮着几位姑娘打个下手。”

郭老夫人点头。领着周少瑾在船舱中坐下。

和她们从金陵坐去镇江的画舫不同,这艘画舫更华丽。红漆漆的木地板,黄色绡纱的宫灯,猩猩红锦缎坐垫,粉彩的茶盅盖碗,掐丝珐琅的香炉…不像寻常人家用的。

秦子平笑着解释道:“这是江南首富宗大老爷家的画舫,听说老夫人过来,特意送过来的。”

郭老夫人的丈夫、儿子均官拜小九卿,这样的巴结奉承不知道见过多少。

她不以为意地坐在了罗汉床上。

船缓缓的开动。

刚开始周少瑾还没有注意到,以为是旁边的船离开了码头,等窗外的景象换成了清山绿水,她这才惊觉,道:“池舅舅还没有上船呢?我们不等池舅舅了吗?”

“四老爷会在雷锋塔那里上船。”秦子平笑道,“他吩咐我先陪着老夫人、二表小姐看西湖的景致。”接着解释道,“西湖四老爷不知道来过多少次了。”

言下之意是已经对西湖周围的景致厌倦了。

周少瑾却不怎么相信秦子平的话。

她觉得程池肯定是因为要陪朋友,没办法及时赶到西湖的码头和他们一起出游,所以选了在雷峰塔登船。

可见池舅舅的这些朋友也不怎么样!

如果是好朋友,今天是中秋节,就应该早点放池舅舅回来陪家里人才是。

周少瑾肯定不会去揭穿程池,她在心里腹诽着,生怕郭老夫人因此而心生愠意,笑语盈盈地在郭老夫人面前凑着趣。

郭老夫人好像并没有觉察到异样,和周少瑾笑眯眯地说着话。

三步一景,十步入画。

西湖的山水果然是名不虚传,可当周少瑾听王太太说这些都是人为的山水时,周少瑾顿时有些意兴阑珊,开始怀念起京城的雄伟与壮丽。

好不容易船行至雷锋塔,天色也暗了下来。

王太太问郭老夫人要不要上岸去“拿”几块砖带回金陵。

众人均是不解。

王太太笑道:“前朝有妇人久不生育,四处求佛都不能如愿。结果她有天到灵隐寺里求签,签上让她出寺遇见什么就供奉什么。谁知道那妇人出寺看到的居然是雷锋塔。可她家境贫寒,又怎有财力供奉一座塔?那妇人想了半天,抱了块砖回去供在了神龛上,日夜敬拜。结果没多久她就生下了一个儿子。这件事传开之后,就常有杭州城的妇人趁着夜色跑到雷锋塔抱几块砖回去供奉…据说求子是十分灵验的。”

第二百零四章 西湖

郭老夫人闻言呵呵地笑,道:“我儿子早已生子,孙子还没有娶妻,只能以后有机会再来雷峰塔求子了!”

王太太见马屁拍在了马腿上,笑道:“这也不过是一说罢了,老夫人是有福气的人,子孙兴旺,瓜瓞绵绵,哪里就要去雷峰塔求子呢!”

周少瑾想去。

她想给姐姐抱块砖回去。

可见郭老夫人毫无兴趣,她一个未出阁的姑娘家,也不好开口。

船在雷峰塔附近堤边停下。

四周还停着几艘和他们一样的画舫,船角挂着明灯,透着朦朦胧胧的莹光,映着两岸枝条垂着水面的柳树,黑绰绰一片。

周少瑾不由朝岸上眺望。

身边的画舫有的笑声连连传出男子吟诗高论之声,有些则娇声莺语丝竹不断于耳,也有像他们这样只是来游湖的,却多是听到那不雅之色就立刻避开了。

只是她们要等程池,只好停船靠堤。

周少瑾不由得面红耳赤。

有小船向他们驶来。

周少瑾定睛一看,竟然是程池和怀山。

不是说在雷峰塔等的吗?

怎么又是从别处来的。

周少瑾来不及细想,程池已身轻如燕地跳到了画舫上。

她不由眨了眨眼睛。

那小舟离画舫怎么看都有三尺来宽…这么容易就能跳过来吗?

周少瑾睁大了眼睛。

怀山却驾舟而去。

这是什么情景?

周少瑾满脸茫然。

然后看见一根手指在她面前晃来晃去的。

周少瑾退后几步。

程池正嘴角含笑地站在她面前。

“看什么呢?”他温和地道,“人都傻了!”

“没,没看什么。”周少瑾有好多话要问程池,却又不知道从何问起。

程池却像什么也没有发生似的,道:“你不在船舱里陪着老夫人。跑到船舷边做什么?这边的水很深的,小心掉下去。”

他的语气温和而亲切,仿佛刚从隔壁的船舱走出来般,让周少瑾有种错觉,好像他们还在沙船上,而他不过是刚才在屋里打了个转而已。

她磕磕巴巴地道:“老夫人正牵挂着您怎么还没有来,我出来看看…既然您已经到了。我们就快回船舱吧!老夫人今天买了很多月饼。说要等了池舅舅过来一起吃呢!”

程池微笑着和她进了船舱。

郭老夫人见了儿子十分的高兴,道:“快过来坐。就等你一个人!”

程池温文地笑,坐在郭老夫人身边。

郭老夫人慈爱地问他用过晚膳没有?午膳在哪里吃的?都吃了些什么?见到朋友没?怎么没有约了朋友一起过来坐坐云云。

程池一一应答:“午膳和晚膳都在富源楼用的。也就是些寻常的菜,或者是因为今天是中秋节,富源头给每位去吃饭的客人都上了碟月饼。原本是想请他们过来聚一聚的,后来一想今天是中秋节。把人约了来只怕不好,用过晚膳之后我们就各自散了。”

郭老夫人笑着点头。吩咐碧玉服侍程池更衣。

不知道为什么,周少瑾却觉得程池没有说实话。

程池更了衣重新回来坐下,画舫已驶出了雷峰塔。

他笑道:“今天是八月十五,月亮最亮最圆的时候。我们正好可以去看最著名的三潭映月。”

王太太在旁连声说好,道:“这三潭映月可不是什么时候都能看得到的。官衙一般会在每年端午节、中元节、八月十五等日子才会在塔中点燃灯光,洞口糊上薄纸。让洞形印入湖面,形成三潭映月的景象。不知道有多少人来过好几次杭州府都没有机会看到这三潭映月的奇景。老夫人一到就看到了。我们也跟老夫人沾光了。”

郭老夫人微微地笑,扶着周少瑾的手出了船舱。

此时天色已完全暗了下来,画舫的灯把湖面照得通明,岸边又有人放烟火,引了孩童看热闹,嘻笑之声时隐时现地飘荡在湖面。

程池请了王太太给郭老夫人讲三潭映月,自己却退后几步,站到了她们的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