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丰道常在外面,而且年轻男子在这个年纪最为热血冲动,最喜家事国事都一一上心。

苏丰道低声说:“听说皇上前一阵子生病了,才连着休了两次朝会。”

苏青芷多少因为苏家老大人的事情,还是了解了一些朝会的事情。

皇上是不需要天天朝会大臣,而是一周两次大朝会,平时,则是有事时,则是通过内臣直接通报。

苏青葙听着苏丰道的话,她低声说:“你们两人在学堂里,别跟人讨论皇家的事情。”

苏丰道和苏青芷点头应承下来,这个年代,家事都不能随意在外讨论,更加别说是国事。

苏青芷默默的盘算了当今皇上登位日子,好象有三十多年,她的心里暗自惊了惊。

她又想到苏家老大人近来借病休假的事情,如他这样的官员,在这样的时期,只怕是每一步都要想了又想。

苏青芷暗自叹息不已,祖父祖母儿孙众多,瞧上去,他们夫妻是一样视之。

可是瞧得清楚一些,苏家老大人还是有所偏重,而苏家老夫人自然是要偏爱她所生的儿孙。

苏家,如今苏镇磊是撑不了大事,他现在奋起,也只不过是守成而已。

而旁的人,苏青芷就是不会识人,也从唐家人的反应里面,能感觉到叔叔们大约也只是自何的人。

唐家是对唐氏下一辈抱有希望,所有才会鼓励劝慰唐氏和苏镇磊和好,鼓励她再多生下孩子来,优中选优,总是能在娘家人的帮衬下,把外甥们拉扯着成才,免除唐氏晚年之忧。

因苏家老大人生病了,唐家的人,还前来看了好几次。

当中唐家大夫人和唐氏又私下里说了说话,两人从房里出来后,面上都有轻松的笑容。

而苏镇磊阴沉了好些日子的脸,过了几天之后,面上总算有几分阳光出现。

苏镇磊和唐氏再一次过了一道坎,夫妻关系进入新的台阶。

苏家老大人生病,粱家人来过,粱启明还接连着来过两三次,苏青葙每一次都见了人。

苏家的人,对粱启明这个未来女婿,因他的行事,都对他抱有好感。

苏青芷次次都陪伴着苏青葙见了粱启明,只是每一次在他们两人说话的时候,她都特意站在避风处,免得无意当中听见了什么。

小儿女之间的对话,那种趣味,大约只有当事人能够体会。

而旁听人,最多觉得这样无趣客套的对话,大约只有两人觉得回味无穷,那也是因为内中情意,他们自知。

有苏青芷的陪伴,苏青葙和粱启明难得的独处时光,才会不受干扰。

经过苏青芷那种一眼又一眼看的话之后,苏家的堂姐妹就是出于好奇心,想来瞧一瞧未来的大堂姐夫,只要瞧见风口处立着的苏青芷,她们一个个都自动转弯行路。

苏青芷是一句话成了亲朋之间的名人,而在小女子们当中,大家都认为还是不要随意轻惹她。

粱启明对苏青芷这个不多事的姨妹,反而觉得赞赏不已,他是喜欢苏青葙这种性情的女子,可是如果有那样一个妹妹,他觉得是一件幸事。

苏青葙和粱启明的对话,由先前互相问好,渐渐的提及家人,自然避不了苏青芷这个妹妹。

苏青葙很是诚恳的跟粱启明说:“我大妹妹为人憨厚老实,她平时胆子特别小,是那种风雨大一些,她都要先惊一惊的人,她就是行路,一般也不会跟人抢路,只会往静处走。”

粱启明立时觉得苏青葙护短护得也太过厉害,在那么多人的场合,能直接说那样话的小女子,本性里怎么会胆小如鼠?

然而苏青葙的认知里面,她的妹妹就是那种需要她伸开双手护持的人。

果然真正的亲人眼里,只看得到美化过后的真实。

粱启明笑而不语,他和她难得相见一次,有些事情,时日长了,大家再来坦诚相待。

他笑着提了提家里的人,也特意提了他双亲的一些爱好,又问了问长房各人的喜好。

两人都是有心的人,自然相处起来越发的融洽,到了最后要分开的时候,还是粱启明咬牙提出来要告辞而去。

第九十一章 交情

夏天到来的时候,林家族学里女子学堂这边比平时要提前放假。

在学堂里的学生和她们的家长,都不觉得意外。

每一次,学堂里有大事事发生,女子学堂都会面临提前放假的处置。

苏青芷算一算在学堂的日子,真是一日比一日少。

苏青芷这一期的成绩,还是保持着她的本色,稳站在中间的位置。

唐家亲戚表姐姐跟她提过,等到秋天,林家族学开学的时候,她是没有机会再来了。

她的年纪不小,在家里静一静心一年,家里就要给她安排亲事。

苏青芷有些舍不得她,难得遇见一位性子这般活跃的人,可惜熟了之后,又到了道别的时候。

两人相约日后在唐家相会。

放假的时候,杨欢杏一脸欢喜神情跟苏青芷说:“我母亲要带我去父亲的任上,我大约要明年春天再回来。”

苏青芷瞧着无忧无愁的她,她心里舍不得她,她的心里多少有感觉,杨欢杏去的容易,只怕是难得再回来。

她听杨欢杏提过,她年纪小时,她的身子很弱,祖母不放心她跟着父母走,把她留下来看护长大。

后来,她的身体好了,父亲和母亲舍不得,有心想要接她过去,可是祖母却不愿意放手。

直到去年过年的时候,她的父母回来,后来父亲走了,母亲留下来陪伴她。

如今她的父亲来了,听说会再续任,自然是要把她们母女顺道接过去。

苏青芷觉得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至少杨家父母的心里还是疼爱女儿,愿意接她过去同住。

杨欢杏握着苏青芷的手,说:“青芷,我们两人要通信啊。”

苏青芷轻轻点头,说:“好。”两个小女子的交往,现在是不会涉及太多的事情。

趁着青春年少无知的岁月,苏青芷想好好的珍惜这些光阴,和陪她走过这光阴里的人和事。

苏青芷夏天放假回来,唐氏跟苏家老夫人商量过后,已经把一些家事交给苏青葙去处置。

苏青葙则是有心带着苏青芷学着管事,至少一个家里那些枝枝节切的人脉关系,她希望苏青芷不用,至少也能记得住。

芷园里,两个大丫头如今越发的上心做事,而苏青芷跟唐氏提过,两个大丫头的年纪不小了。

她暗地里跟守门妇人提了提,要两个大丫头如果自已有想法,赶紧去寻机会与唐氏说出来。唐氏在一般的情况下,还是会成全下面人的心思。

守门妇人也觉得两个大丫头先前是有些小心思,可是她们后来还是在芷园待得安心,她也愿意成全人。

唐氏分配苏青葙管理家里厨房,她很仔细的交待她:“葙儿,一个家里面,衣食住行地,样样都不能差,常常是一通则百通。

你要打理得好厨房事务,将来有机会,你就能打理得好自家事务。”

苏青葙很是受教,她还有时间来磨杵自已的本事。

苏青芷是陪伴的人,她听着唐氏的话,只觉得她在内宅里实在是太有本事,那种识人知人的本事,就让人佩服不已。

当然她也瞧得明白,唐氏是不会耐烦来教她,她的心思大约全用在苏青葙的身上。

幸好苏青葙从来不介意苏青芷跟着她学习,她会把所学的东西全说给苏青芷知道。

苏青芷了解得越多,越发明白,在这样的时代里,有母亲的女子,方是幸福的女子。

一个厨房瞧着人手就这么多,可是内里的窍门却有无数多。

如果无人教,慢慢的摸索,一样能行,只是那样一来,则在最早的时候,就给人立不起来的感觉。

唐氏跟苏青葙提及那些内里的门道时候,苏青芷越听越觉得这是一门深厚的学问。

苏青芷先前的不在意,在听唐氏讲解之后,她只觉得惊出了一身的冷汗。

这样的学问,谁会写在书上,只会在内宅里口耳相传下去。

唐氏轻掀一下眼皮,瞧见苏青芷更加端正了的神态,她觉得她还是值得苏青葙教一教。

唐氏说了把厨房事务全盘交给苏青葙管理,她第二天就放手不管。

苏青葙战战兢兢开始独自管厨房短暂的生涯,苏青芷做的就是一个记录员的事情。

苏青葙早早起来,而苏青芷也只能咬牙天未亮就爬着起来。

她瞧着苏青葙一脸正色听着厨房管事的话,她问了问安排,然后一脸严肃神情:“我暂时管着大厨房,遇事,你们就来寻我,别的时候,就按旧例行事。”

厨房管事很是识趣的退下去,苏青葙又寻采买菜的妇人来问话,她只问不说话,而苏青芷只管一味记下各种菜的价码。

大厨房里的人,原本的担心,因为苏青葙轻淡提起放下,而跟着松下了心思。

苏青芷瞧着苏青葙的神情,分明是有志不得伸的神色。

她笑着说:“姐姐,如果你管事第一天,厨房里就有乱事出来,伤的只会是母亲的面子。”

苏青葙轻轻点头,说:“我们就熟悉一下流程,将来去了别人家,也不会给别人哄骗上当。”

苏青芷觉得唐氏的目的大约就是如此,只是想让她们了解内里的事务,只有亲力亲为,才能懂得内里言语表达不出来的东西。

而苏家的人,等着看好戏,却不料第一天就是这样平淡而过。

苏青葙院子里的丫头们,这一天,迎来许多交好的朋友。

芷园的两个大丫头,突然多了许多知心朋友。

就是芷园的守门妇人,也有许多不太来往的朋友,寻了机会来芷园跟她追忆旧日时光。

苏青芷这一日归来后,守门妇人几乎跟在她的身边,把这一天来的人,跟她说一遍。

结果苏青芷平时不太理会那些人,她对她所说的人,都是一脸不解的神情。

守门妇人无法,只能把各人来处说给苏青芷听,把当中重点人选各种牵扯的关系,更加仔细的解释给苏青芷听。

苏青芷听她一备番讲解之后,方发现原来守门妇人知道的道道真多。

守门妇人瞧着她的神色,她苦笑起来说:“九小姐,你别不说话,你总要给我们画出一条道道出来,别人来了,我们院子里,也不能再跟从前一样,谁都淡着不去理会。”

第九十二章 丢

苏青芷没有想过苏家的人,原来都是这般兴致勃勃的人,都喜欢瞧热闹。

她瞧着守门妇人说:“你们交情归你们的交情,我不管。只是各守本分。

反正我这里是没有任何的消息来源,有人来与你们亲近,你们欢喜就处一处,顺带也可以跟着问一问一些事。”

苏青芷很有些不怀好意的瞧着守门妇人,再提点说:“有些事情,你不是一直想知道是不是有那么一回事,如今有送上门来的机会,你问吧。”

苏家夫人们管家理事,都还是有些本事,一般的情况下,各自内院的事情,外面的人,只会稍稍的听到一些风声。

苏青芷走进房里,守门妇人想起来问:“小姐,常顺怎么没有跟着你?”

“我们来的路上,她遇见认识的人,我让她去和别人说话。”苏家的下人们,一般都知道苏青芷是好性子的人,所以当着她的面,也不太会去避讳一些事情。

苏青葙私下里提醒过苏青芷,说:“芷儿,你待常顺是不是太好了一些?”

苏青芷仔细想一想,她待常顺是不错,可是距离太好,还是远一些,她只是把常顺当成一个小孩子看待。

苏青葙瞧着她一脸懵懂神情,只觉得心塞不已,有这样一个心粗的妹子,而自已母亲又对她完全放养,她将来如何是好?

她轻声提醒说:“芷儿,当心主子太过心慈,奴婢也会容易上脸。”

苏青芷了解的点头,糖水里泡出来的情意,总是经不住几分考验。

苏青芷低声说:“姐姐,常顺还是挺本分,当着我的面,背着我的面,她都是一样的行事。”

苏青葙仔细的想一想,苏青芷大约也只是待常顺亲近几分,待旁的人,她一向是轻淡相待。

她轻轻点头说:“你院子里的两个大丫头,我瞧着如今还有些成事,你要是有心,就多留她们几年。”

苏青芷忙摇头不已,这两个丫头不会跟着她出嫁,她还是不要误了别人的姻缘。

她悄悄跟苏青葙说:“姐姐,等她们走了,你帮我挑选两个懂事的丫头去芷园。”

苏青芷用顺手两个大丫头之后,她很快感受到手上有人的种种好处。

苏青葙先前一直不知道为何苏青芷这般排斥身边有人,如今见到她总算有想法,她立时笑了起来。

如今唐氏会分一些事情交给她处置,而挑选丫头的事情,唐氏也教过她。

苏青葙想一想,说:“夏天的时候,你跟在我的身边学一学,到时候,那两个丫头打发出去之后,你自个挑选身边的大丫头。”

苏青芷想了想轻轻点头,有些事情,她还是不要显得太过别致一些,顺着潮流路易行。

这个夏天会很热闹,只是苏青芷没有想过,芷园的热闹,是这么的伤了一些有心人的眼睛。

东园里,唐氏瞧着妯娌们团团坐在她的面前,她立时觉得热火得受不住起来。

她的房里,平时是轻易不会放置冰。

如今妯娌们几乎全来了,她只能吩咐下人们,去端两冰盘来散热。

苏家几房的人,都知道长房的冰盘一般只供应给苏镇磊一个用,旁的人,是不许随意使用。

唐氏跟她们说得明白,苏青葙姐妹是女子,她们不能受寒,房里可以放置井水散热,绝对不许用冰盘。

而苏丰道兄弟年纪太小,早早用冰盘易伤筋骨,一样只许房里用井水。

唐氏是这样要求儿女,而她自已也是这样的执行。

苏家的妯娌们,有心想跟唐氏学一学,可是抵不了夏天太热,有冰盘在房里的引诱。

至于儿女方面,她们是这样执行,只不过她们的儿女,在夏天的时候,格外跟她们亲近不已,时常都会守在她们的房里。

苏家人,在夏天,各房还是会提前定下冰砖。这一笔支出,早几年前,苏家老夫人就说了,由各房自行支出。

苏家老大人夫妻夏天里会用冰盘,只是用得少一些,一个冰盘分成两份用,只借一些微微凉意。

房里清凉起来,女人们反而散坐开去,瞧得唐氏暗自好笑起来,这是逼着自已要用冰盘啊。

唐氏明知道她们寻上门来,是有事要说,她还是笑着认为她们只是来互相亲近。

她笑着说:“天气热,父亲和母亲慈爱,叮嘱我们不必天天请安,这样一来,我们反而同在一处住着,见面反而少了起来。

今天你们能来我这里,我啊,心里高兴,我娘家前些日子送来的水果,分一些给你们,如今我这里还有一些,我已经让人去洗水果上来。”

唐氏招待妯娌们,她从来不会小气。唐氏的娘家待她厚道,妯娌们心里都是羡慕妒忌不已,然而她们的娘家兄弟姐妹多,不来向她们要求什么,她们也知足了。

来之前,大家商量过,要好好与唐氏说一说事情,然而来了之后,互相看了又看,谁都不想做那个抢先开口的人。

唐氏瞧着妯娌们的神色,她笑着提了话题:“前不久,我听说有人家的孩子丢了。我当天听说之后,就跟大爷打听消息,大爷说也有这么一回事。

孩子年纪不大,只有三四岁的样子,是在街上给人迷了之后,就这样抱走的。那时候,大人们正在专注为孩子挑选衣裳,就这么一眨眼功夫,就把人丢了。”

唐氏这个话题打开得合适,大家都提及从身边人那里听来的消息。

苏家二夫人是一脸惊怕的神情,说:“原本我还答应孩子们,由着他们自行去街上走一走。出了那事之后,我就跟他们说了,让他们安分一些日子。”

苏家四夫人在一旁深有感触的点头,说:“前年的时候,我娘家嫂子亲戚家就走丢了一个孩子,直到现在还没有找到。

如今孩子们要出去,我是一定要请四爷许可,还要安排人守着,才敢让他们出去一趟。”

苏家四房孩子们出去一趟,的确是动静很大,几乎房里用得上的下人们,都给四夫人安排跟随同行出去。

苏家的人,在前年就听她提过亲戚亲戚家的事情,一个个也觉得她这般小心谨慎是正常的行事。

第九十三章 应付

唐氏笑意盈盈听着妯娌们的话,原来大家在一起,随意之间,可以分享这么多的事情。

唐氏心情大好起来,有好些年,她迷恋着苏家内宅管家的权利,这对她是一种明面上的肯定和认同。

直到今年年头里,她想明白一些事情,反而能够放下一些事情。

她先前对妯娌们是防御,如今觉得她为何要一人辛苦,成全她们人人的悠闲生活?

苏家这样的家底,她又不想从公中得到什么大的好处,何必牢守着让妯娌们对她都心生顾忌。

苏家二夫人无意当中侧头瞧见唐氏面上的笑容,她突然记起来来的目的。

她对苏家内宅管事权利无任何兴趣,反正费尽心思,最后也是为长房图谋了好处。

然而她不能让她的女儿,将来出嫁后,在夫家不懂如何管家理事。

借着苏青葙如今管着厨房事务,她还捎上了苏青芷这个不足十岁的妹妹在身边学习,为何她的女儿,不能借着这股春风学一学管家的事务。

她是如此想,原本想悄悄来跟唐氏商量,却不料别的妯娌先行寻到她。

苏家二夫人想着,既然大家都有同心,那就不如同时来寻唐氏说话,也许能为女儿夺得更加多的机会。

如今她瞧着唐氏面上的笑容,只觉得她们的来意如何,已经早被她看穿。

苏家二夫人听着大家还在清算历年来,那些走失孩子们事情的妯娌,她只能笑着如唐氏一样的旁听下去。

唐氏侧目瞧一瞧她,这位弟妹日子过得可比她滋润许多。

唐氏管着这样一个家,不管二房内宅如何的风都吹不进去,可是有人进出,就会有风声由内传出来。

苏镇平早年身边有两个通房,是他自小相伴长大的丫头。

苏家二夫人嫁进来之后,她很是贤良温厚,主动要提拔两个通房为妾室。

反而是苏镇平本人有些迟疑起来,担心这样一来,失了刚嫁进来的苏家二夫人嫡妻的面子。

他主动推迟出去,而他与苏家二夫人在相处当中,也越发觉得与嫡妻有话可说,他慢慢的冷淡了两个通房。

这个时期,苏家二夫人接连生下来两个三个女儿,她本人越发在苏镇平面前温良体贴起来。

苏镇平这个时候,也在外面相中一个小商户的女子,苏家二夫人做主为他纳了进来。

唐氏从前有些想不明白的问题,如今她经事之后,她反而想得明白过来。

苏家二夫人待苏镇平并没有她面上表现出来的深情,一个人待另一个深情之后,如何容得下他的身边还能有旁人。

唐氏私心里佩服苏家二夫人,这些年,她不动声色就把苏镇平的心握在手心里面。

二房里,还是有妾室有通房,然而她们怀过胎,却无一人平顺生下来,反而在暗地里争斗里损了身子。

苏家老夫人曾经暗地里查过,事后,她跟唐氏说:“老二家的,为人太过温良,妾室和通房相争成这般情形,她都手软得放过她们。”

苏家老夫人年纪越大,她的心肠越发软和起来。

她嫁给苏家老大人这么些年来,她就不曾损苏家老大人的妾室和庶子女。

而苏家老大人或许别的方面不是好夫婿,在护持嫡妻和嫡子女的事情上面,他还是立场坚定不已。

而唐氏却从来不敢小瞧自已这个妯娌,这样的心眼和手腕,实在比她的行事还来得周全。

苏家二夫人在第四胎的时候,总算得了一子,随后隔三年后,他们又再得一子。

这时期,二房夫妻的关系越发的融洽起来。

渐渐的,二房里那妾室和通房都是名存实亡的存在。

唐氏在这当中经过了情伤,先前是无心理会别房的事情,一心一意只想着握紧住苏家内宅的管事权利。

苏家老大人夫妻对唐氏的管家本事都非常满意,唐氏从来不是积极进取的人,她一样是守成保本的性子。

然而唐氏如今对苏家的现状,还是暗忧不已。

苏家老大人病一场,公中支出就差点超过了。

家大了,内里空了。

唐氏和苏镇磊提过家境的事情,他一样无多的方法。

经商,苏家已经没有这方面的人才。

苏镇磊只能跟唐氏说:“玉儿,守本就行。我们这样的人家,是不能做了太出风头的事情。

就是父亲退下来,我听父亲的意思,只怕我们家也要守三年低调的日子。”

唐氏轻轻点头,苏家老大人在朝上是得罪不少的人,可是他也不会没有在暗地里结交下一人。

唐氏如今想得明白,苏家老大人得罪的人,都是在明面上。

那些人将来就是有心想清算旧帐,只怕也无法对苏家的人出手寻事。

唐氏只觉得公公实在是智慧的人,瞧着是断了儿子辈的前程,可是他把孙子辈前程的路给开拓出来。

苏镇磊还年青,其实他有本事,在仕途上面还能奔一奔。

可是唐氏早跟娘家人说了,她只希望苏镇磊能安分当差就好。

唐氏把心思放在儿女的身上之后,她反而对苏镇磊不再有那种时不时就压抑不住的憎恨心思。

她感恩苏镇磊给予的儿女,她待苏镇磊又从冷淡走向温良感恩来。

从年头到夏天,苏镇磊仿佛洗了三温暖一样,瞧着妻子待他冷淡无情,再瞧着妻子待他渐渐的有情有意。

苏镇磊不敢去问唐氏这当中发生了什么,他有些惊怕要面对的真相。

其实唐家人跟苏镇磊的心情差不了多少,他们见到唐氏想得通达起来,也跟着安心起来。

唐家的人,都知道唐氏是那种爱恨极其分明的人,她后来愿意将就着与苏镇磊在一块继续生活。

唐家的人,心里都吊着一块石头。

年头的时候,那块石头落地,唐家人心里的滋味可想而知。

他们自然是不愿意唐氏日后就这般清淡度日,她还年青,身边怎能空落落。

唐家老夫人对唐氏劝说:“世间大部分的夫妻之间,有情有意的不多,而完全无情无意的也不多。

玉儿,你们先前有情有意,如今走不下去了。你也要挑中间路走,为何一定执意要挑选另一端路去走。

玉儿,你这不是自寻绝路吗?他纵然再有错,他现在也回头了。

你既然在心里面放下了他,我觉得是好事,无爱无伤。

那就能把他当成交情好的人一样温情相待与他。你内里对他还有没有情意,你不必跟他交待,也不必跟旁人交待。”

第九十四章 逗

苏家的妯娌们把话题总算绕了回来,她们一脸心甘情愿为女儿未来驱使的神情,让唐氏心有同感。

然而这样的事情,最终还是要苏家老夫人首肯,唐氏表明是乐见苏家小女子们个个能在娘家习得一身理家的好本事。

主院的庭院里,苏家老夫人在树荫处,正听着苏家二小姐和三小姐两人念着戏文,她一脸享受的神情。

她见到儿媳妇们团团圆圆的行了过来,她笑着示意下人们赶紧搬凳子,又吩咐给冰盘里再添冰。

苏家二小姐和苏家三小姐放下手里的书册子,她们立在苏家老夫人的身手,拿着绣花扇子轻轻的冲着苏家老夫人摇啊摇。

苏家二夫人和三夫人交换一下眼神,两人的眼里都有喜意,只觉得自家女儿太太孝顺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