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九妹以此可以肯定,这人就是阮三。之所以面容不一样,是因为戴上了人皮面具。

人皮面具。杜九妹心里几分雀跃,这可是武侠小说里才有的东东啊!

“这位姑娘好,小的是做毛皮生意的,您挡住在下的路有何贵干啊?”阮三的声音压低。在别人看不到的角度,塞了一封信厚厚的信给杜九妹。

杜九妹接过。连忙放进宽大的袖筒。

“原来是做毛皮生意的,若是你毛皮好,我自然会买一些,你的店铺在哪?”杜九妹问道。笑容满面。

“就在西市的第三道街,元记皮货,多谢姑娘照顾小的声音。”说完。阮三便离开了。

后面跟过来的杜七妹好奇问道:“那是谁啊,你认识?”

“不认识。”杜九妹回答。这阮三如此谨慎,想必不想让太多的人知道。

下午本来还要继续听书的,但杜九妹以身体累了为由,便回到王府别院,偷偷一个人关在屋子里,迫不及待要看阮灏君寄过来的信件了。

厚厚的一封信,上面记在了阮灏君到了恶人谷的所有事情。

有高兴的,有伤心的,不过总体来说,还是很好的,阮灏君再也不要东躲西藏了,可以光明正大地活着。

最为重要的是,阮灏君拜了好几个师傅,十年之后下山,定是一个武林高手。

杜九妹看了好几遍,终于放下心来,同时也为阮灏君高兴。

那么小的一个人,居然要承受那么多苦难。相比较阮灏君,她们一家的状况算是好的了,虽然继王妃于氏不会一直那么安分,但最起码美人爷爷会毫无保留的保护他们。

杜九妹看完信,平静下来之后,给阮灏君回信,担心这个救命恩人没钱花,杜九妹在信封里面一万两银票。这张银票是广陵王给的最大的一张银票,现在为了报恩,她要给阮灏君。

想到最近又做了几个手串,拿了两个放在信封里。

翌日一早,杜九妹要求去了城里,而且还是去西市逛街。只看不买,让杜七妹很好奇。

“小九儿,这么热的天,你光看不买,到底是为了什么啊?”杜七妹问道,脸上晒得红红的,身上流了很多汗。

杜九妹摇摇头道:“就是逛逛,花很少的钱,买好的东西。”

“一分钱一分货,你别打这样的主意了。”杜七妹现在也不是没见识的毛丫头了,来到广陵府之后,增长见识,虽然不浪费,但一般的货色看不上了。

“反季货物,现在天热,咱们就买毛皮。”杜九妹笑道,“越热越便宜。”

“小九儿,咱们不缺这些,王府的库房里多着呢。”杜七妹劝解,家里有,何必还要乱花钱呢!

杜九妹被七姐堵了一下,不过这难不过杜九妹,连忙辩解道:“府里的那都是爹娘,爷爷的,咱们要给娘亲做一件披风,给娘亲一个惊喜,自然就不能从府里那皮毛了。咱们要拿,娘亲立即知道了,还有什么惊喜啊!”

杜七妹想了想,点头道:“是哦,娘亲最怕冷,你买,我也买一些,咱们多做一些。”

“嗯。”杜九妹说服了七姐,正好到了,元记皮货,“七姐,这里有一家皮货店。”

姐妹两个相携进去,掌柜子正是阮三。

阮三看到杜七妹,杜九妹,心里暗暗惊叹,怪不得小主子对杜九妹念念不忘,果真是个念旧情的。

“两位姑娘,想要买点什么啊?”阮三连忙说道,屋里面放了好些硝好的毛皮。”

杜九妹脆声道:“有没有红狐狸皮?”

“有,有,这里有几张,可以做一个披风!”阮三连忙回答,在安乐镇,很多金盆洗手的武林高手以打猎为生,故而珍贵毛皮特别多。原本那些收皮货的价格非常低,而且还要到很远的地方卖,所以阮三在安乐镇开了收购站之后,价格比其他人高,得到很多人的欢迎。

安乐镇有好的毛皮,但却没有好酒。上次他们带过去的几百坛好酒,非常受欢迎,所以阮三便选中了这两样,从安乐镇贩毛皮,卖到广陵府,然后从广陵府买酒,卖到安乐镇。

第四百一十七章 杜五郎,李瑞被抓了

杜九妹趁着七姐选择皮毛的时候,把鼓鼓的信封,递给了阮三。希望这些可以给阮灏君一些帮助,让他日子好过些。

虽然杜九妹潜意识里也知道,阮灏君身边有那么多哥哥们,一定不会让阮灏君受苦的。她这么做,只是想通过报答阮灏君的救命之恩,让自己舒服一些。

在杜九妹来到异世,除了哥哥姐姐,以及未来姐夫,算是杜九妹好朋友的就只有阮灏君。

之后两个姐妹买了几块火红色的毛坯,纯白色的狐狸皮,一块完整的熊皮。

阮三拿了一个人情价,这么多上好的毛皮,九百两银子。

杜七妹眼睛一亮,很是高兴,道:“小九儿,这里的皮货很好,而且还便宜。”

“嗯,是的呢。这么多东西,按照以前价格,得一千五百两银子呢。”杜九妹回答,“走吧,回去之后,放好了,等到秋天不热了,咱们就开始给娘亲做。”

“嗯嗯。”杜九妹连连点头。

杜九妹知道了这个地点,以后若是有事儿,可以来这里让他们给传信。

阮三把东西收拾好,让人亲自送到晋县,和那里的兄弟汇合。那里的兄弟已经把他们储藏起来的美酒,拿了一千坛,准备一起带回安乐镇。

既然阮三没有认七姐,杜九妹便愈发肯定这些人不想跟大家相认,以求保密。

既然如此,杜九妹便也替阮灏君保密。毕竟现在阮灏君还被后母追杀,藏身地点约隐秘,他就越安全。

有了好铺子,杜七妹跟文淑梅说了。文淑梅翌日就带着娘亲文夫人去买,给阮三带去很多生意。当然了,她们的价钱比杜九妹等人贵一些。

暑假,一转眼过去了大半,到了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这段时间,杜九妹等人陪着杨氏躲在王府别院里面。每天带着小满儿在别远离探险,整个别院因为孩子们的笑声。多了几分喧闹。

日子过得飞快。到了夏末,还有几天书院就要开学了。

杨氏觉得在别院住了很长时间,现在儿子女儿要开学了。便准备回王府。然而安逸的日子过得长了,便会放下戒心,一场精心安排的阴谋笼罩在她们身边。

要开学了,杜九妹习惯性地想去街上买点学习用品。

姐妹两个约了文淑梅。去街上逛逛,亲自选了笔墨纸砚。还有一些好看的镇纸。不光有给自己的,也有送给哥哥姐姐的。

杜五郎,李瑞,连海平。赵阔等人则是去参加诗会,杜八郎跟着,纯粹是为了打酱油。长长见识。

可能是很长时间没逛街,三人整整逛了一天。

姐妹两个回家之后。发现五哥,八哥也没回来。本来以为他们只是忘了时辰,可到了吃晚膳,还没来。

就在广陵王准备派人去找的时候,杜八郎被人簇拥着进来。

杜八郎眼睛红红的,显然哭过,看到爷爷和爹爹,连忙说道:“爹,娘,爷爷,你们赶紧去救五哥,李瑞哥哥,他们被官府抓起来了。”

广陵王一愣,看向恒八。

恒八上前道:“王爷,今日下午,两位少爷参加诗会,喝多了,便被安排都厢房里休息。恒九在外面守着,期间有人假传属下的话,把恒九叫走了,只留下了一个普通侍卫守候。可等到恒九再次赶回去的时候,少爷和李瑞少爷的屋里多了两名衣衫不整的女子。就在恒九准备处置这两个女子的时候,这两个女子突然撞在柱子上自杀了,之后屋里面进来很多人,说少爷,李瑞少爷逼死了人。”

杜五郎,李瑞是什么秉性,没有比他们更了解,这绝对不是他们做的,这是有人要陷害这两人。

笨蛋,早就跟他们说了,在外面不要喝醉了!现在喝醉了,被人陷害,也不知道。

广陵王眯着眼睛,道:“是谁举办的诗会?”

“吴家。”恒九回答,“而且今日去的大多是青山书院的学子和夫子。”

“吴家?”广陵王微微皱眉,这吴家不可能有这样的胆子。

杜九妹一愣,想到吴碧莲做的各种手段,只是为了接近五哥,那次文淑梅的生辰宴,她还自演自导了落水记,想投怀送抱呢!按照吴碧莲的性格,根本就不会让丫鬟去污蔑杜五郎,更不会带上李瑞,那吴碧莲会直接进了五哥的房间,投怀送抱,这样五哥不娶她也得娶她。

这么好的机会,若是吴碧莲出手,绝对不会放过。

“是不是吴碧莲动手的?”杜七妹问道,吴碧莲做的那点事情,她和小妹经常讨论。

杜九妹摇摇头道:“绝对不是,吴家估计这次被人利用了…”

杜九妹把之前的猜测跟大家说了一边,众人听了,深以为然。那吴碧莲一心想嫁到广陵王府,有这样的机会,绝对会事必躬亲,达到目的,怎么会把这么好的机会拱手让人啊?

广陵王点点头,小九儿说的不错,吴家是绝对不敢这么做的,道:“那你们查到什么消息了?”

“撞死的那两个女子是良家女子,现在两家人把少爷和李瑞少爷告上公堂。”恒八低着头,“恒九正在调查两家的情况,排查芙蓉园里的所有人。”

“恒八,你也去调查吧,看看这里两个女子以及她的家人,这段时间都见过什么人,说过什么话,全部给查清楚。”广陵王交代说道,“恒五,你去县衙让文知州来见我,顺便去衙门里看看五郎和李瑞。”

在广陵府,自以为没人敢挑衅他的权威,但广陵王今日才发现,好像这么多年过了,很多人不记得他的厉害了。温言好语并不能唤起那些人的记忆,只有血液才能让他们唤起他们的记忆。

恒八刚出去,文知州换了便装,偷偷来到广陵王府求见。

杨氏听到这个消息,吓得站不住,是谁要陷害儿子和李瑞啊?

广陵王道:“你们姐妹两个好好照顾你娘亲和弟弟,这些事情,我和你爹会处理。”

“是,爷爷!”两姐妹连声说道,不管如何,她们都相信五哥和李瑞是清白的,爷爷和爹爹会还他们清白的。

第四百一十八章 漏洞百出但效果奇好

杨氏身体虽然经过调养好了很多,但就是不能受刺激,两姐妹陪在杨氏左右。

“娘亲,您吃点东西吧?”杜七妹端来一碗粥,要亲自喂娘亲。五哥和李瑞出事儿,娘亲可不能再出事!

杨氏摇摇头道:“这可如何是好啊?”她只是一个普通妇人,听说儿子进了衙门,心里特别害怕。

杜九妹见状,不仅摇头,劝解道:“娘亲,您千万别这样。即使平头百姓被定罪,也要人证物证的。现在五哥是广陵王府的人,那文大人定会尽快查到主谋的。再者,爷爷和父亲手下有那么多人,也不会让哥哥和李瑞出事的。”

杨氏忍不住流泪,道:“其实我不担心五郎和李瑞的性命,我只是担心他们的名声。”

就在两人说话的时候,外面郑嬷嬷传,戚氏过来了。

这么晚过来,想必也是为了李瑞。

杨氏赶紧让戚氏进来,道:“姐姐,赶快坐,别急,王爷和世子已经去处理了,不会让五郎和李瑞出事的。”

戚氏明白,她家李瑞估计是被连累了,道:“妹妹,我这着急,这么晚了,还来打扰你。听说你身体不适,我来看看。现在好些了吧?”

戚氏比杨氏想得开,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他们两个是被陷害的。现在她要做的事,就是让杨氏放心,李瑞绝对不是心狠手辣,风流成性的人。

杨氏点头道:“好些了,只是可怜了李瑞和五郎,这些是非…”

戚氏拍片杨氏的手,轻声道:“妹妹,咱们心里都有数。这是怎么回事儿了,可外面不知道。这次即使文大人判定没事儿,五郎和李瑞的名声都会大受影响,真是黄泥掉到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了。”

戚氏本就是乡下地主婆,平时还挺文明的,可一着急。这脏话就出来了。

不过杨氏等人都是长在乡间。话糙理不糙,并不觉得突兀,反而觉得很解气。道:“是啊,这次是着了人家的道了。这次派了这么多人,还能被人钻空子。等到查到主谋,定要让那些人付出代价。”

“哎。咱们两家来到广陵府,发迹太快。被人嫉妒了。”戚氏感慨说道,现在听书茶阁在广陵府的两个。吴师傅除了在最早开的那家铺子说故事,其他时间全部用来培训的徒弟,等到过段时间。他们家就可以到其他地方开听书茶阁了。

每日算不上日进斗金,但一天好几百两的进账,一个月两万块的收益。惹得好些人眼红。

杨氏点点头道:“是啊,都是咱们根基太差了。”

戚氏附和道:“是啊。所以这次过来,我也要多买点一些仆人,侍卫,好好调教,排场要摆起来。”

有了戚氏跟杨氏一起聊天,杨氏的状况好了一些。

且说文大人接到有人击鼓鸣冤,文大人不得不受理。可一听两家人的控诉,文大人差点没晕倒。

你们两家想死,一头栽进护城河,一死百了,别连累本官啊!

状告广陵王家的少爷和广陵王未来的孙女婿,嫌命太长了是不是啊?再说了,杜五郎,李瑞,文大人都见过,不是放荡风流之人,有钱有权,想要什么美女不成,否要强迫良家女子?

既然出了人命,而且苦主状告了,文大人只能硬着头皮,把当事人抓过来。

事情还未明了,文大人不敢怠慢杜五郎,李瑞,并没有把他们关进牢房,而是关在衙门的一处小院里。

文大人派了捕快调查,顿时傻眼了,这是有人陷害杜五郎和李瑞啊。这事情他经手,不管怎么做,都是错。

还杜五郎,李瑞清白,则会被人说攀附权贵;若是没有能力还杜五郎,李瑞的清白,官位不保是小,全家老少,小命不保这才是最要命的。

“现在查到什么了?”广陵王问道,看向站在前面的文大人。

文大人小心翼翼,沉声说道:“回王爷,那两家人都被我收监起来,就怕主谋杀人灭口,栽赃陷害。”

“嗯,一定不要让那两家人出事。”广陵王点头,这文知州做的还算不错,若是这两个原告死了,那外界绝对会以为是他杀人灭口。

“是,王爷,小的派人看着呢。”文大人连忙回答,“按大晋律例,出了人命,相关人等要监管起来。”

文大人没敢说收监,那是对犯人的词汇。

“嗯,这是应该的,但我的人也会过去。”广陵王沉声说道,“务必公正审理。”

“是,属下定会好好审理,还五少爷和李公子清白。”文大人连忙保证,不是文大人趋炎附势,李瑞先不说,就杜五郎,广陵王府想要什么样的美女没有,偏偏看上两个农家女。再者,两个半大小子喝醉了,就算想干什么,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还有啊,人家门口还有守卫呢,守卫却比打晕了!这已经明明白白显示被陷害了!

再者,若是好人家的女子,见到房间里有两个男子熟睡,第一反应是赶紧悄悄离开,那就是什么事儿都没有。可这两人倒好,拖得光不溜秋的,在众人来了之后,居然撞死了。

整件事情,漏洞百出,但效果却是出奇的好。主谋之人并不是想要杜五郎和李瑞的命,而是用两个良家女子的命,让杜五郎和李瑞名声扫地。

这才是文大人最为头疼的,还清白,这事好弄,可这两人的名誉…

哎,倒霉,真特么倒霉!

忙里忙外,到时候也没个好。

文大人跟广陵王各有分工,文大人负责表面的调查审理工作,尽可能挽回杜五郎,李瑞的声誉。广陵王则是负责内里的调查,这些调查不能公布于众。

指望文大人调查事情的真相,速度有点慢。广陵王派出去上百个人,陆陆续续传来消息,这两家人果真不一般。那两个撞死的女子,的确是良家女子,但却不是他们的女儿,而是从外地买过来的。死无对证,这个证据没用。

第四百一十九章 广陵王的报复

这两家人的组成,都是临时拼凑的,根本就不是真正的两家人。恒八带人严刑拷打,终于到了一些有用的消息,和闫家有关。

在一个月之前,闫家的人频繁和这两家人接触。

广陵王冷笑,这闫家人如此狂暴,想必因为闫太妃的死,四王爷半身不遂。

是的,这些是广陵王派人动手的。

自从知道闫家曾经暗害他的妻子风灵儿,广陵王就已经决定下手了。这闫家只是爪牙,广陵王不屑对付闫家,直接找到主谋,弄死了闫太妃。不过没人察觉闫太妃被人害死的,而是年迈自然老死的。

夜里睡得安详,翌日早上,面带微笑,再也醒不了。没有中毒迹象,没有打斗,故而被太医化为寿终正寝。

这种毒根本就查不出来,名叫美人笑,临死的时候,和常人无异,面带笑容,神态安详!

闫太妃死了,四王爷在封地的猎场打猎,掉入山崖,摔得生死不明。后来救回一条命,但身受重伤,五脏六腑移位,需要卧床休息调养两三年,才能下床。

之所以四王爷还没截肢,还是用了杜家产的上好药酒,才没有化脓,无形中避免了四王爷成为残废下场。

广陵王得知,十分郁闷,但为了不暴漏,暂时不能对四王爷继续动手了。

两件事情,都很偶然,没有人猜到是广陵王干的。

可闫家太爷却不这么看,尤其是在得知负责照顾杨氏的吴嬷嬷被处死之后,便猜到当年他们做的事情败露。闫太妃的死,和四王爷重伤,估计是广陵王的报复。

闫家太爷暗恨不已。他的妹妹虽然是太妃,但因为有四王爷在,在皇宫里有几分颜面。晋武帝为了有仁孝的名声,从不会为难闫太妃。

有闫太妃在,闫家的女子到了京城,嫁给皇子的可能性就很大。只要押中了,闫家的女儿就可以成为皇后。闫家就可以再次成为外戚。有闫太妃和四王爷的帮衬。闫家更上一层楼,指日可待。

可一切都随着闫太妃的去世,四王爷的重伤。全部打乱。

闫家太爷当年能出谋划策弄死风灵了,这次当然也不会咽下这口气。只是闫家太爷还是用老眼光看待广陵王,也不想想,当年他们动手的时候。广陵王并不是王府。可现在一直都在,闭门不出。私下里更有不计其数的高手。

一切事情,水落石出。

广陵王查到真想那日,当天晚上就让人弄死了闫家太爷。

至于明面上,经过文大人的周旋。当场拆穿了这两个女子不是他们女儿的事实,而且还找到了当日做这些事情的所有人。那些人耐不住严刑拷打,全部招了。

杜五郎。李瑞被判是冤枉的,还了清白。各自回家。这两家人污蔑权贵,被流放三千里。

虽然有青山书院的夫子,以及赵阔,连海平等人奔走宣传,但还是有很多不明真相的人以为官府袒护杜五郎,李瑞。

不知内情的世人,大多同情弱者!

如此一来,闫家太爷的目的达到了,杜五郎,李瑞的名声受到很大影响。

民间的那些捕风捉影的话,过一段时间就没人提了,因为会有新的话题替代这个留言,然而在书院里,杜五郎和李瑞明显被一些人排斥了。

冷水寒中间回家一趟,给娘亲送去了厚厚的故事,娘亲很高兴,私下里给了他五千两银子,够他下半年的生活费了。

等到冷水寒回来,听到这样的事情,非常诧异,私下里派人去调查了一遍。只得感慨一句,这杜五郎,李瑞两小子倒霉,被人陷害了。

李瑞在青山书院,而且还是坐在最后一个座位。以前跟李瑞还算熟络的同窗,纷纷跟李瑞保持距离,仿佛跟李瑞走得远,也会成为玷污清白人家的姑娘逼死人的禽兽一样。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这几天李瑞用这些话鼓励自己,可亲身感受到同窗们的孤立,心里很不舒服。

其实孤立李瑞的人里面,其实很少一部人是因为这件事请,更多的则是李瑞是广陵王未来孙女婿。

因为这件事请,李瑞的身份大起底,这李瑞家里连个都算不上,就是一个乡下的土财主,就是因为在广陵王世子未被找到之前,就和广陵王的孙女订了亲,这才一步登天。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再加上听书茶阁这么赚钱,眼红李瑞的人太多了。

冷水寒来了之后,看到李瑞可怜兮兮的一个人上课,一个人吃饭,觉得同窗们也太恶心了。

“兄弟,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我相信你是清白的,你也别放在心上。那些人不是讨厌你,更多的则是嫉妒你。”冷水寒一语中的,“他们嫉妒你可以成为广陵王的孙女婿,即使不用读书,也可以荣华富贵一生的。”

一听这话,李瑞更加生气了,恼怒道:“居然如此,那我就更要好好读书了。不能让人觉得我配不上七妹!”

“有志气,好好读书,到时候金榜题名,看谁还说你和七姑娘不般配。话说,那七姑娘真的很好,你可不能因为别人几句话,就对七姑娘埋怨。”冷水寒提醒说道,因为之前几次一起去听书,见过那个温婉的姑娘,真的是好姑娘,可比那个小吃货,胖丫头好多了。

李瑞点点头道:“那是自然,我和七妹两小无猜,我怎么会怨恨她!我要努力得到更好的,让她为我骄傲。”

经过冷水寒三言两语的开导,李瑞就像打了鸡血一样,非常亢奋,也非常努力,进步神速,夫子都很惊讶。

李瑞就这样,从一个只想着做个小地主,没有进取心的人,变成了一个有远大抱负的少年!

人的潜能很大,在李瑞身上得到很好印证。

且说杜五郎那边就连海平,赵阔,这两人都了解杜五郎的为人,酿酒的学生夫子加起来就四个人,连夫子又是洒脱之人,故而杜五郎的日子好过很多。

第四百二十章 杜五郎被嫌弃了

在广陵府这件事请算是过去了,可在有心人的运作之下,传到了京城。一番推波助澜之下,居然还真就有人相信杜五郎是个色胚子,不是好东西。原本那些打算跟广陵王府结亲的一些人家,纷纷打退堂鼓。那杜五郎即使是广陵王的孙子也不行,不能让女儿送过去受罪。

这样的人家大多是守规矩的,不愿意女儿受委屈,但更多人则是心里窃喜,想着送家族里的美貌的庶女,巴结广陵王府。

皇太后和晋武帝纷纷派了内侍过来询问,很是担心。

广陵王写了一封亲笔信交给内侍,交代了事情的始末。当然了,这些和文知州的那边的判决一致。

那文知州见有内侍过来,连夜写了折子,交给内侍。

皇太后,晋武帝看了之后,觉得此事还有隐情,只是广陵王不愿意说,他们也不好再继续问。

不过因为这件事请,让皇太后,晋武帝的眼神盯在了杜五郎身上。杜五郎十五岁了,还没有定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