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妃,你如何得知此事?”皇太后慢悠悠问道,她整日不出来,也没注意这些消息。

徐妃娘娘听了。面上哀婉,道:“回太后,昨日我大嫂来宫里请安,跟我说了这些。奈何不能出宫,只能干着急,帮不上忙!”

“哦!”皇太后应了一声,不漏声色。“静怡这孩子就是贴心。这是不想让我担忧啊!只是既然是流言,那自然不是真的,一个世家贵女。被人如此诽谤,可见其中必有蹊跷。流言止于智者,徐妃以后莫要说了。即使你是好意,但对杜九也是一种伤害!”

“太后说的是!”徐妃附和。当然有蹊跷,她不说。不代表别人不说,等不及看到皇后被太后和皇上唾弃了。

皇太后别有深意又看了徐妃一眼,在静怡公主的搀扶下,从徐妃娘娘让开的地方走了过去。

等到皇太后一行人走出老远。徐妃娘娘这才起来,拍拍胸脯,小声道:“嬷嬷。为什么跟太后说了,我这心里噗通噗通乱跳呢?”

胡嬷嬷也惧怕皇太后身上散发出来那种可以震慑人心的气场。安慰道:“太后纵横后宫六十年,以后咱们还是少在太后面前班门弄斧了。”

“嬷嬷说的是!”徐妃娘娘突然觉得自己今日上杆子告诉皇太后这件事,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感觉,担心会被太后怀疑!

徐妃想想进宫之前,曾经跟她说过一句话,在皇宫里没有笨人,当你也为别人蠢笨的时候,你在别人的眼里也是蠢笨不已,离出事儿不远了。

就在刚才她就有这样的感觉,觉得别人都很笨,唯有她很精明,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徐妃娘娘用力掐了自己一下,让自己清醒一些,不能得意忘形。回去之后,徐妃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开始礼佛,静心。

且说那皇太后带着静怡公主回到寝宫,一路无话。静怡公主以为皇太后生气了,其实不是,皇太后用她那睿智的大脑在思索推断是谁散播小九儿的流言。

小九儿只是一个涉世未深的小姑娘,初来京城,认识的人不多,接触的人也不多,所以这些流言表面上是针对杜九儿的,但实际上是针对广陵王府的。

皇太后坐在软榻上,背靠千金撒花大迎枕,还在思索,眉头紧皱。

静怡公主连忙跪在太后脚边,道:“皇祖母,您别生静怡的气了。静怡这次进宫,见您的气色没以前好,所以就没有跟您说,想等着待会去跟皇伯父说。家里的祖父和父亲,夫君,他们还没查到流言的根源,为了不让流言继续扩散,孙女自告奋勇进宫,想跟皇祖母和皇伯父说说的。都是静怡不孝,让皇祖母费心了…”

皇太后见静怡公主惭愧地要哭了,身上拍拍她的脑袋,道:“祖母没怪你,只是在想想为何会有人传杜九的流言。前段时间,皇后曾经下了一道懿旨要给杜九和窦慧荣赐婚,但被陛下申斥了,并且当面说明不准干涉杜九的婚配。没多久外面就有了流言,这事情蹊跷啊!”

静怡公主听了,点点头道:“祖父和父亲,夫君也是这么认为的,并不能看表面,正派人调查呢。只是那些流言太过不堪,静怡不想小九儿受到伤害,所以进宫想求祖母和皇伯父,想想办法制止这些流言。”

皇太后见静怡紧张的模样,很是欣慰,若是在王府过得不舒坦,静怡是绝对不会如此费心的。

“流言止于智者!但那些话如此难听,的确对杜九影响很大。好了,待会用完膳,你就回去,跟你公婆说说,不要担心,我跟陛下会给杜九做主,绝对不会让杜九清誉受损!”皇太后应下,难得静怡出言相求,她定要给办得妥妥的。

因为静怡公主的到来,陪着皇太后在御花园里散播,整个人精神很好,中午用膳的时候,多吃了半碗饭,等到皇太后午睡之后,静怡公主这才告辞离开。

静怡公主回宫,跟祖父,父亲和夫君,转达了太后的话。广陵王见太后插手了,这件事情一定可以圆满结束。相比较晋武帝,广陵王更相信这个睿智的太后!

只是那些人如此伤害小九儿,他绝对不会放过那些人,私下里让人继续查。

继王妃于氏,小于氏,杜元儿最近日子过得特别舒坦,讨厌的人有麻烦,她们就高兴。

杜九现在都躲到庄子上了,想必一定非常难过吧。

没有了名声,看以后杜九如何出门,如何相看人家,一辈子在家里做老姑娘吧。王府这么大,养活一个人不成问题。

第四百九十八章 自作自受

嘿嘿,这些人都猜错了,一家人最不紧张的就是杜九妹了。不就是流言了,见惯前世网络谩骂水军,这点流言根本不算什么!至于会影响她的婚事,哼,她才不在乎,前世被男人害死,心理阴影那么大,还没消失呢。这辈子不成亲才好呢,她有钱有势,照样可以美美过一辈子。

且说晋武帝从太后那里听说到有关杜九妹的流言,气得七窍生烟,他这才答应广陵王的要求,后脚就有人践踏杜九。这不仅是挑衅广陵王,更是不把他这个皇帝放在眼里。

有人想要把他和广陵王当棋子,胃口太大,也不怕撑死!

晋武帝再一次气冲冲来到皇后的寝宫,一巴掌扇在皇后的脸上,怒斥道:“你做的好事,你对朕不满,可以冲着朕来,为何要对一个小姑娘下手,污蔑人家的清誉?”

皇后原本因为皇帝再次来到她的寝宫,高兴不已,现在突然被甩了一巴掌,十分不解,赶紧跪在地上辩解:“还请皇上明鉴,臣妾真的不知道你说的什么啊。臣妾不敢对陛下不满,也从来没有污蔑别人的清誉啊!”

皇上气极,其实心里也知道事情很蹊跷,可他就是要出气,怒道:“外面疯传窦慧荣和杜九有私情,就是你要颁布他们赐婚懿旨之后,你说不是你散播的,是谁散播的?”

皇后一听,在皇宫里住了这么多年,就是不聪明,但耳濡目染也懂得很多事情,立刻反驳:“陛下明鉴,陛下申斥臣妾之后。一直闭门思过,连妃嫔和宫外的请安也推了,太子来请安,臣妾都没见,根本就不知道外面的事情。再者,陛下都已经告诫臣妾了,臣妾即使再笨。也不会做这样的事情。一定是有人趁机散播流言。污蔑臣妾,挑起陛下和广陵王的矛盾,坐收渔翁之利。陛下。您可要明鉴…臣妾是冤枉的…”

听到皇后如此说,晋武帝的怒火已经逐渐平复,这皇后虽然不聪明,有时候犯点蠢。但总的来说,还是很听话的。的确不会蠢得做这样的事情!

“哼,即使不是散播的流言,但杜九这件事情也是因你而起,若是没有私心。别人有怎么钻空子!事情到底如何,朕会调查,你就好好闭门思过吧。”晋武帝说完。气哼哼快步离开。

皇后失魂落魄坐在地上,陈嬷嬷见状。赶紧上前搀扶,总是坐在地上也是事儿啊!

“皇后,陛下走了,您赶紧起来吧,地上冷!”陈嬷嬷轻声道,搀扶着失魂落魄的皇后。

好一会儿,皇后缓过神来,看向陈嬷嬷道:“嬷嬷,外面出了这么大的事情,兄长怎么会不让人送消息出来呢?尤其这件事请还是因本宫而起。”

陈嬷嬷也很奇怪,突然一个可怕的念头冒出来,斟酌再三,小心翼翼说道:“娘娘,是不是咱们传递消息的人被人收买了?”

陈皇后听了,心中大骇,若是这样,那就大事不妙了,有很多事情都是通过那个人传递进来的,若是叛变了,定会掌握她们很多秘密。

“别人我信不过,嬷嬷,你亲自出去一趟,问问我兄长到底有没有往宫里送消息,同时我会派人去东宫,看看太子知道吗?”陈皇后交代说道,焦躁不安,相比较有人背叛,皇帝那点愤怒并不算什么!

闭门思过而已,她不在乎,反正她年纪这么大了,也不需要承宠,皇帝来不来无所谓!

陈嬷嬷收拾好东西,带上令牌,急急忙忙出宫。

见到平阳侯陈斌,陈嬷嬷还没来得及问话,平阳侯抢先问道:“那些流言是不是皇后让人放出来的?”

陈嬷嬷连连摇头道:“不是,真的不是皇后放出来的。皇后的懿旨被陛下申斥之后,就没有继续下去。侯爷,外面的流言,您是否派人送信?”

“送了,我送去了好几封,可都没有收到皇后的回信。”平阳侯恼怒道,“得不到皇后的回应,我以为是皇后使小性子。外面流言,污蔑了广陵王孙女的名声,可对我们来说并不是好事,本侯派人去阻止流言,可是流言越演越烈,拦都拦不了!”

“侯爷,坏事儿了。”陈嬷嬷大骇,那些流言先不说,关键是他们的人被收买了,“侯爷,皇后娘娘和老奴今日还是从皇上那里得知杜九和窦慧荣的流言,您派人送去的信,一封也没有到我们手中。由此可见,咱们的人被人收买了!”

平阳侯大骇,目瞪口呆:“不可能,不可能,那可都是家族里费尽心血培养的!”

“怎么不可能!”陈嬷嬷着急道,“那些信件根本就没到我们手中,皇上今日气势汹汹打了皇后一巴掌,才说了这件事请。好在皇上不是真的昏庸,听进去娘娘的申辩,现在正在调查。皇后娘娘怀疑咱们有人被收买了,所以才让老奴赶紧出宫,和王爷当面说清。”

平阳侯在大厅来回走了几步,权衡再三,想了想,道:“娘娘所虑甚是,本侯这就让人去调查到底是谁叛变。至于皇后那里,让她安心礼佛,不光是宫里,外面的人估计也有人收买了。在没有找到叛徒之时,绝对不能擅自行动。”

“是,侯爷!”陈嬷嬷应下,急冲冲赶回皇宫。

因为皇后在闭门思过,连太子都不能过来请安。这一日,收到母后的召唤,太子扔下怀里的美人儿,去看望母后。

皇帝不允许太子过来,所以太子不能进去,只能在宫门口给皇后请安。

陈皇后让身边的心腹大宫女跟太子说了有关杜九的事情,太子一愣,道:“让母后放心,孤会尽快查找奸细。”

太子回去之后,正好舅舅平阳侯来了,平阳侯跟太子一番讨论,现阶段先找叛徒,对于那些想要挑起太子和广陵王两边矛盾暂时只能放在一边。

可这边平阳侯刚准备离开,就听到内侍通传,窦慧荣的父亲,也就是窦家的家主窦玄德求见。现在过来,想必也是为了他二儿子和杜九之间的流言。

第四百九十九章 矛盾升级

窦玄德是文定公,,写得一手好文章,当年还是名动京城的探花郎,现在是朝廷上有名的文臣,是太子这边的口舌。

见窦玄德哭丧着脸,老泪纵横,太子萧逸和平阳侯陈斌都大吃一惊!

天哪,这边奸细还没找出来,广陵王那边还没有去安抚,另外一个当事人居然哭丧着脸找过来,定然不是什么好事儿!

“窦贤弟,你这是怎么了?”平阳侯问道,千万不要死他猜想的那样,之前出了那样的流言,他就让人送信文定公窦玄德,让他好好管家儿子,最近不要出门,沾花惹草。

那广陵王杀人不扎人,弄死窦慧荣,跟捏死一个蚂蚁一样容易,所以在事情还没调查清楚之前,还是老实点好。

窦玄得抹了一把老泪道:“太子,侯爷,我儿子现在被人打得半死,昏迷不醒!现在歹人跑了,微臣请太子侯爷给我们做主啊!”

大孙子,小儿子,那是老头老太太的心头肉啊,次子文采好,写得一手好文章,窦玄德平日里就十分疼爱次子。

虽然次子顽劣,但那还不是年纪小嘛,大了,懂事了,就不会胡作非为了。

太子一听,捏捏眉心,最近没有一件事情是顺心的,不耐烦道:“不是让你儿子最近少出府,难道是在你家里打得?有刺客?”

窦玄德一怔,面色微僵,道:“不是在家里,是…是在春风楼!”

“春风楼?”太子讶然,若是平时,以太子的秉性。一定会调笑几句,只是今天窦玄德来诉苦的,太子就不能这样了,忍住笑。自家儿子不争气,碍着别人什么事儿啊!他这个太子怎么给窦慧荣做主啊!

平阳侯陈斌怒道:“让你儿子在家里避避风头,外面那么多留言,就算广陵王不出手。也有很多人混乱摸鱼。现在出事儿,你让我们给你做主,但现在在春风楼鱼龙混杂的地方。去哪找动手的人啊!你可是文定公啊,你不嫌丢人,我们还嫌丢人呢!”

窦玄德一听平阳侯这话,就猜到这平阳侯不同意给他做主。心里更加恼怒道:“这事情一定是广陵王做的,那些人武功高强。各个身手不凡。不是广陵王派来的,还有谁派来的。在京城这种地方,除了广陵王,谁还敢刀兵相向!”

太子见窦玄德一个劲儿地说是广陵王所为。他还想拉拢广陵王呢,这要是起了内讧,以后可不好收拢了。在事情没有查明之前。他绝对不会有所行动的。

“文定公,你说是广陵王所为。有证据吗?”太子问道,这件事请就算是广陵王做的,他都得给糊弄过去。

文定公窦玄德迟疑之后,摇摇头道:“没有,可是最近那些流言都是说我家慧荣和杜九的,那广陵王看不上我们家,可以直接说,干嘛要动手伤人呢!可怜我那儿子生死未卜…”

“当初母后想给你们两家牵线,但父皇却说广陵王已经跟父皇求了恩典,杜九的婚事由广陵王自己做主,故而母后就再也没有提这件事情。至于那些流言,根本就不是我们传出去的。你想想,那些流言既然不是我们传出去的,还能在外面传得那么厉害,一定是有人推波助澜,挑起我们和广陵王之间的矛盾!”太子耐心给文定公解释,现在情况非常危急,他要尽可能稳定身边的人,才能找出奸细,否则以后做什么,都会在被人的监控之下,功亏一篑。

“太子所言甚是,咱们现在被人挡枪使了。若是咱们不弄明白,稀里糊涂地就去找广陵王麻烦,跟广陵王对上,那些别有用心的人就达到了目的。慧荣那孩子出事,我们这些长辈也心疼,可小不忍则乱大谋,等事情查清楚了,太子定会给慧荣一个交代的。”平阳侯也跟着说道,希望可以安抚文定公窦玄德,别跟个无头苍蝇一样,跳进别人挖好的坑里。

要不然窦玄德这个倔老头,估计明日就会一封奏折上去,那事情就要闹大了。

文定公一听,事情的确很蹊跷,觉得十分有理,若是其他人,他自己就可以上门理论,可广陵王那里,他不敢啊,这才来太子这里寻求帮助的。现在听到太子和平阳侯如此说,也知道情况并不像他之前所想,点头道:“老臣也不是不分轻重之人,有太子和平阳侯的话,老臣就放心了。以静制动,是现在最好的法子。”

“文定公说的是,孤这就派最好的太医去你府上,一定会把慧荣治好的。”太子安慰说道,总算这个老小子没有气疯了,还有点理智。

文定公对太子的安排连连感谢,哎,说到底,也是他家二小子不争气,被人钻了空子。虽然这个事实,他不想承认,但也得认!

平阳侯送文定公回府,顺便去看看窦慧荣,那个臭小子真惨,被人揍得连亲娘都不认识了。

就在广陵王,晋武帝都派出很多人调查之后,皇后太子平阳侯等人也加紧审问经手信件的人,拔出萝卜带出泥,居然审问出事情的真相。

陈嬷嬷向皇后汇报的时候,正在礼佛的陈皇后猛地睁开眼睛,手中的一百零八颗檀木佛珠应声掉落在地上,咬牙切齿说道:“姓徐的贱人…”

所有怒气全部倾注在这一生怒骂中,这个女人心事越来越大,现在都想取而代之了。

陈嬷嬷见皇后如此气愤,安慰说道:“皇后,皇后,消消气…”

“徐贱人,徐贱人…”皇后愤怒不减,一连骂了十几声。

这边皇后得到了消息,晋武帝,广陵王也通过自己的渠道知道了事情的真相。

徐妃,出自徐家的妃子,二皇子的生母,进入众人的视线。

晋武帝更是惊讶地半天说不出话,在他的心里,徐妃美艳动人,温柔小意,从不在他面前争风吃醋,也从来不为娘家和儿子女儿谋算好处,所以晋武帝一直认为徐妃是个不争不抢之人,故而一直对徐家十分信任,委以重任。

第五百章 严惩,降位份

可现在证据确凿,那徐妃的的确确制造了这样的一场流言,差点让太子和广陵王打起来,京城的老勋贵窦家成了彻底的炮灰。

晋武帝知道广陵王的手段,只要是杜啸想知道的事情,没有查不到的。他能查到,皇后能查到,那广陵王早晚也能查到,为了给广陵王一个交代,晋武帝直接下了一道圣旨,怒斥徐妃冲撞圣颜,降为徐嫔。

原本皇后之下,位份最高的就是四妃。徐妃是四妃之首,备受皇帝宠爱,加上有子有女,娘家势力庞大,地位非常稳固。

当徐妃接到圣旨,把她降为徐嫔,一口气没上来,直接晕倒在地。徐妃晕倒也于事无补,晋武帝并不会因为徐妃晕倒就收回圣旨的。

这道圣旨传开,整个后宫哗然!纷纷猜测背诵宠爱的徐妃,怎么会触怒龙眼?

这件事请已经被晋武帝,除了太后,皇后等几个知情人之后,其他人都不明真相。不过这并不形象后宫嫔妃的兴奋之情,没了徐妃,她们就可以多一点宠爱。要是能够怀上龙种,那就一飞冲天了。

原本高高在上的徐妃现在成了徐嫔,皇后很是高兴,多吃了一碗饭,另外三个妃子长期受到徐妃的排挤和压榨,也是欣喜异常。以后徐妃,不,现在应该是徐嫔,见到她们可要给她们行礼了。

这样的美事儿,想想都觉得舒心。

等到徐妃醒来,一把抓住身边胡嬷嬷干枯的手,急切道:“嬷嬷,刚才我做了一个梦,梦到陛下大怒。把我降为徐嫔了。”

在心高气傲的徐妃心里,这是梦,不是真实的,现在还不相信。

胡嬷嬷见徐妃如此,心里非常心疼,不管如何,这徐妃都是自己奶大的。和自己的亲女儿一样。否则也不会离开家人,跟着徐妃进宫了。

“娘娘,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皇上只是一时气愤,等过段时间,皇上一定会升了娘娘的位份。”胡嬷嬷安慰说道,尽管娘娘不肯接受这件事情。但这是事实,不面对。它也是事实,改变不了,唯一能改变的就是她们的心态。

徐妃猛地坐起来,不敢置信道:“嬷嬷。你快告诉我,这是做梦,这是做梦。我还没醒,还没醒…”

胡嬷嬷见状。若是在不采取措施,娘娘要魔怔了,大声喝道:“娘娘,现在不是做梦,皇上降了您的位份。现在你不是一个人,你还有二皇子,公主,还有娘家徐家呢!有了这些,早晚可以翻身。可你若是不接受事实魔怔了,等到咱们的是有落秋宫那样的冷宫了。”

皇帝身边绝对不会留有魔怔的妃子,娘娘现在的状况,若是再不清醒,估计这辈子也就这样了。不能帮衬徐家和二皇子,反而会拖累徐家和二皇子。

徐妃听到胡嬷嬷的话,呆愣愣的,好一会儿,才缓缓说道:“这…这不是梦,我不要去落秋宫,那不是人住的地方。”徐妃曾经斗败了很多妃嫔,把她们送入落秋宫,那里没有任何生机,只有一群疯疯癫癫的女人。

正好下面的大宫女端来安神汤,胡嬷嬷服侍徐妃喝了下去,让她好好睡一觉,补充体力,等醒来之后,就可以平静下来了。

喝了安神汤之后,徐妃睡了过去。等到呼吸平稳之后,胡嬷嬷便让人赶紧送信到徐府,让徐老爷子拿主意。

徐阁老看到送来的信,气得心肝疼,弄了半天,那些流言是徐妃传出来的。

虽然他们家和广陵王府之间,不可能联盟,但只要不打破两家的平衡,广陵王也不会把矛头指向徐家,只会盯着于家。可现在倒好,徐妃这一手,原本想着一石二鸟,想让太子这边和广陵王斗起来。可也不想想,后宫和京城,最不缺的就是聪明人,但更不缺自以为是,自作聪明的人。

徐妃作为家族里培养出来的嫡女,学了各种本领,为何会犯下这样的错误?现在不光没有挑起两方的矛盾,反而把自己赔了进去,降了位份。

要不是有二皇子和徐家在,这徐妃就不是降位份了,而是直接被打入冷宫。

这些话一言半语说不清楚,徐阁老只得仔细跟妻子说,让她明日进宫,好好安抚徐妃,让她不要急,安安分分的,等风头过了,在给她谋划升位份的事情。

谁知翌日一早,徐老夫人递牌子想要进宫,直接被拒绝了,说徐妃身体不适,等身体养好了,再让徐老夫人进宫探望。

徐老夫人一张脸憋得紫红,气得挪不动步,还是在丫鬟婆子的搀扶之下上了马车才慢慢恢复。

回府之后,徐老夫人直接躺在了床上,哼哼唧唧,一面觉得几天丢了面子,另一方面觉得徐嫔在宫里处境艰难,心里焦急。

徐老夫人只有生气的份儿,拿不定主意,让人给徐阁老送信,得到消息的徐阁老,没有立即回府,而是直接去了皇子府,商量对策。

二皇子萧楠,今年三十岁,正是年富力强之年。因为母妃被降了位份,他今天召集了幕僚商量该怎么办?

听说外公亲自来了,二皇子赶紧带人出来迎接。徐阁老的到来,让大家找到了主心骨。

“外公,母妃因为流言的事情,被降了位份,现在该怎么办?”二皇子萧楠问道,有个妃位的母亲和一个嫔位的母妃,是绝对不一样的。

徐阁老沉吟一声,抬头道:“这次是你母妃行事仓促,事情败落,你母妃已经受到了惩罚,相当于给了广陵王一个交代。陛下和广陵王心照不宣,咱们什么都不要做!以静制动!”

二皇子着急,问道:“母妃心高气傲,现在被降了位份,气晕过去了,昨天我去见母妃,还被人拦了下来。”

“没事,陛下不会对你母妃痛下杀手的,毕竟你母妃有你和九皇子,以及徐家做靠山。这次的事情的确是你母妃行事不妥,受到惩罚也是应当。”徐阁老在路上已经想明白了事情始末,自然对皇帝的脾气也摸透了,若是出了这么大的事情,皇上没有处罚,那他更会惶惶不安。

第五百零一章 最后得益者

听了外祖父的话,二皇子略有不解,有个位份高的娘亲总比位份低好啊。

“外祖父,这是何意?”二皇子问道,想听外祖父仔细讲解。

“若是陛下不对你母妃有所处罚,那才大事不妙了。你想想,陛下能查出来的,皇后那边也不会放过这次机会。再者,皇后和平阳侯都能查到事情的真相,难道广陵王就查不到吗?与其让广陵王动手,后果难以预见,还不如陛下亲自动手。一方面保全徐妃,另一方面是不让广陵王对上你。”

二皇子以及幕僚听了,纷纷附和,的确是这样。广陵王一出手,谁都不知道会怎么样!他们害怕,陛下想必也十分担心,所以必须要处罚徐妃,以此来平息京城的风云涌动。

“正如外公您所说的,咱们宜静不宜动。现在父皇处罚了母妃,太子那边不敢妄动,咱们不敢妄动,广陵王自然也不敢大动干戈!”二皇子仔细琢磨一番,算是明白了这些事情背后的真相,京城的各方势力再一次处于某种平衡,大家都不敢动,正中父皇的下怀!

在整个事情中,皇后被申斥,被冤枉,太子一党不敢妄动,广陵王的孙女闺女丢了清誉,母妃位份被降,他也不敢妄动。如此算来,最大得利者居然是父皇!

二皇子想到这,浑身都是冷汗。原本以为父皇上了年纪,老眼昏花,正是他们扩展势力的时候,等到父皇身体不行了,立即顶替太子登上那个宝座。

可现在看来,他和太子大哥。都只是父皇手里的棋子。至于广陵王这颗棋子,或许只有父皇可以下得起,其他人根本就不能撼动。母妃现在的下场,就是最好的明证。

再受宠的妃子,在威胁到朝堂稳定的时候,都会成为牺牲品。好在事情不是坏到不可挽回,只是又得浪费一些功夫部署了。

经过这件事请之后。太子。二皇子,以及宫里的皇后,徐嫔都安分下来。

等到静怡在进宫的时候。皇太后拉着静怡公主的手道:“静怡啊,你是皇家公主,心里要向着皇家的同时,也要顾着婆家。是非曲直,做到心里有数。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静怡公主点头道:“皇祖母,孙女知道。现在事情落寞了,祖父,父亲都去庄子上看望婆婆和舅姥爷。弟弟妹妹了。”

“呀?”皇太后讶然,“你和五郎怎么不跟着去?”

“皇祖母年龄大了,五郎让我经常进宫陪陪皇祖母。”静怡公主笑道。心里却非常难过,看着皇祖母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只想着多陪陪皇祖母。至于婆家的人,以后来日方长,会有很多时间相处的。

皇太后伸手摸摸静怡公主白里透红的脸蛋,欣慰道:“哎,你这孩子,一家人出游,你和五郎不能落下,去吧,我这老婆子一天两天死不了!”

“皇祖母!”静怡公主见皇太后把死字挂在嘴边,“您好好保重身体,不要为我操心了。”

有孙女陪伴,皇太后当然高兴。从这天气,静怡公主隔一天进一次宫,伺候皇太后,每次都是等到太后用过午膳午睡过后才出宫。杜五郎早早在宫门口等着,然后小夫妻两个去逛逛,看到好吃的,好玩的都买一些回家。

“夫君,你真好!”今日两人在外面逛了好长时间,买了首饰和吃食,到了马车里,静怡公主趴在杜五郎的怀里称赞说道。

不是杜五郎买的东西有多好,而是一颗真诚有耐心的心,让静怡公主感动。

杜五郎捏捏静怡公主的鼻子说道:“静怡也很好,你喜欢逛逛,以后我就京城陪你逛逛。上午,母亲送信过来,感谢你之前进宫为小九儿说话。现在外面流言慢慢少了,估计再过半个月祖父,他们就回来了。”

“夫君,我们没出去踏青,你是不是很失望?”静怡公主放不下皇太后,所以一直没有出去玩,之前他们可是说好的。

杜五郎不在意道:“咱们还年轻,以后时间长着呢,太后上了年纪,身体欠安,你在身边伺候,应该的,为夫也不是不通情理之人。别想这么多,好好陪陪太后,多多吃饭,保重身体,为夫就十分高兴了。”

听到丈夫的话,静怡公主很是高兴,心安理得每天都进宫陪皇太后。

晋武帝知道太后喜欢静怡这丫头,静怡公主每天进来陪陪她老人家,非常贴心,经常赏赐晋武帝。

然,静怡公主和杜五郎妇唱夫随恩爱的场面,更是让很多人世家贵女红了眼。

哪个驸马都没有杜五郎这么贴心,成亲两个月,从来没脸红过一次。

杜五郎和静怡公主虽然不能去郊外庄子上踏青,但王府里和公主府里都有几棵桃花树,他们夫妻二人亲自采了桃花做了桃花酿,放到酒窖里,半月之后,拿出来喝了,特别美味。

可能是自己做的,味道特别好,带了一些给太后尝尝,得到太后的赏赐。

京城里的流言虽然平息了,大家也知道那些流言是无中生有,可是众人只要想起杜九,就会想起那些流言。那些流言仿佛粘在了杜九妹的身上,永远去不掉一样。

这也是为什么不管是世族大家,还是平民百姓,都这么重视清誉的原因。

以往去广陵王提亲的人络绎不绝,现在一个也没有了。一来是受到哪些流言的影响,不愿意有这样的儿媳妇;二来,有些人是想攀附广陵王,可一想到这杜九已经进入太子和二皇子的势力漩涡中,他们不敢去提亲,担心碍了那些贵人的眼。

以前有人来提亲,杨氏发愁;可现在没人来提亲,杨氏更加发愁,每次看到小九儿,都唉声叹气的。

反倒是杜九,跟个没事人是的,平日里酿酿酒,学学萧,日子过得美着呢!

“咱们小九儿整日笑嘻嘻的是个没心没肺的,以后就知道哭了。”杨氏叹息说道,接过杜大山递过来的一小块点心。

杜九妹的事情,让杨氏吃不好睡不好,整个人都有点魔怔了。

第五百零二章 一语点醒魔怔人

杜大山见妻子总是这样,也有点心烦,不是为小九儿愁,是为了杨氏愁道:“你啊,就瞎操心。这有什么啊,天底下三条腿的蛤蟆不少找,两条腿的男人还找不到啊!咱们小九儿那么好,绝对会找到如意郎君的。你整日见到小九儿就唉声叹气的,小九儿都不知道如何跟你相处了。你看看,以前一天来你这好几遍,现在倒好,一天就早上露个面,早饭不吃就走了。”

杨氏一愣,想想也是,小九儿跟其他人有说有笑的,可每次看到她,没说几句就跑走了。可能是她的唠叨,让小九儿厌烦了。

“夫君,我是不是很烦人啊?”杨氏知道小九儿一向跟她亲,这么一向,觉得自己貌似做错了。

“我看了都觉得烦,更别说小九儿。那些流言本就是污蔑,不是我们小九儿的错。你不安慰她就算了,还整日在边上说小九儿可怜啊,以后找不到婆家啊…谁听了不烦!”杜大山无奈道,“好了,今天我也跟你打开天窗说亮话,这样的话,以后你绝对不能再说了,就当什么事情也没有。外面的人的嘴巴咱们管不了,自家人的嘴巴难道还管不了啊!”

杨氏整日唉声叹气,广陵王,风清扬早就看不下去了,只不过看在几个孩子的份上,没有跟她计较。再者,想到杨氏本没什么见识,所以才任由她说。

杨氏想想也是,点头道:“好了,我不说了,就当什么也不知道。反正咱们王府有钱,小九儿一辈子不出家。她有两个哥哥,有咱们分给她的家产,照样可以过得好,一辈子衣食无忧。”

“对,就应该这么想!”杜大山高兴道,“心胸开阔一些,你整日都说好人有好报。咱们小九儿这么好。将来也能会很好的。”

“夫君说得对。”杨氏附和,想通了之后,压在心里的大石头好像搬走了一样。浑身轻松。

杜大山,心胸宽阔,跟个没事人似的,整日带着孩子们漫山遍野地游玩。当然了,少不了他们都很喜欢的酿酒。

今年的桃花酿。整整一千坛,够他们一家喝得了。在杜大山的带领下,他们还用一起奇奇怪怪的东西酿酒,算是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