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试让我走上人生巅峰上一章:第 43 章
  • 考试让我走上人生巅峰下一章:第 45 章

上一次他们见面还是会试之前,不过那时候两人都忙着准备会试的事情,不过是略聊了一会儿就散了,后头赵九福一直在忙,倒是再没有去过孙家。

他中了会元之后,是让青竹专程去看过榜单的,上头并没有孙光宗的名字,赵九福还琢磨着是不是应该去安慰几句,但最后还是想着等一等,等孙光宗自己缓过来再去更好。

比起上一次见面孙光宗的身形轻减了几分,他看见赵九福也很高兴,笑着说道:“阿福,恭喜你高中状元,可算是给咱们戴河镇增光啦。”

赵九福见他似乎已经完全不在意的样子,心中也微微松了口气,笑着说道:“快进来,我们坐下来喝杯茶慢慢聊。”

孙光宗不但自己来了,身边还跟着两个书童,书童的手中还拿着礼物,后头还跟着马车和车夫,赵老四招待几人进来院子,幸好他们的院子不算太小,马车还能停的下。

赵九福见他带着许多礼物,顿时无奈说道:“咱俩什么关系,哪里还用这么客气。”

孙光宗却笑着说道:“就是因为咱俩关系好,我才愿意多送你一些,等之后你入朝为官就知道用钱的地方可不少,就说我大哥吧,当官都这么些年了,都是往家里头拿银子的时候少,往外头掏钱的时候多。”

赵九福对孙耀祖还有几分印象,依稀记得他现在就在京城做官,只是不知道具体的官职,便问道:“还没问过孙大哥现在哪里,到时候还要请他多多照应。”

其实在赵九福的记忆之中,对孙耀祖的印象一直停留在当年的那一面,那个年轻俊美的少年郎和煦如风,骨子里头又带着几分骄傲。

孙光宗见他并不客气的话语更加高兴,笑着说道:“他现在正是顺天府的通判,整日里忙得要死,我就是住在家中,时常也是见不着他人。”

所谓的顺天府其实就是京城,顺天府的府尹其实就是京城的父母官,但实际上京城是皇帝的地盘,上头大大小小的官员多如牛毛,虽说能在顺天府任命代表着皇帝的信任,但实际上事情多不说还容易得罪人,也难怪孙耀祖忙得脚不沾地了。

而通判已经是正六品的官员,当年孙耀祖是以进士的身份进入官场的,前三年还曾经在地方做过,这么快就能回到京城做官,其中他自己的能力不提,妻族的帮助肯定也不少。

孙光宗说完又问道:“阿福,此次朝考你定是要进翰林院的吧?”

赵九福毫不犹豫的点了点头,说道:“确实,惯例也是如此。”

孙光宗口中不免带上了几分羡慕,说道:“都说非翰林不入内阁,若是能进翰林院自然是最好,从这地方出来将来不管去哪儿都显得尊贵一些。”

赵九福知道他的意思,却说道:“对我而言能够考中状元,入朝为官,已经大大超乎当年的期望了,不管将来如何终归也够了。”

孙光宗却摇头说道:“阿福,你不知道人在官场哪里能够…罢了,这事儿我也没法说,等有空我请你吃饭,让我哥跟你说道说道吧。”

赵九福心知他这话是为了自己着想,也点头说道:“那我就先谢谢你那顿饭了,对了,此次科举之后,我之前准备的一些资料也无用了,不如你来看看需不需要,若是要的话一起带走吧,倒是也省了我搬来搬去。”

孙光宗听了这话却有些感动,这可是金科状元郎的备考资料,外头有的人哭着喊着想要,赵九福却直接送给了他,还怕伤了他的自尊心这般说。

孙光宗顿时笑着说道:“那我肯定是要的,别人求都求不来,走走走,快带我去看看。”

赵九福的资料还真的不少,不提顾行之帮他准备的,还有更多是他自己不断学习总结的,甚至还有许许多多策论的备试题目。

孙光宗一直觉得自己也算是寒窗苦读,在亲哥哥的监督下从来也没有放松过,连续两次会试都没有及第,孙光宗心中不是不失落的,尤其是这一次自己的好友一次就高中状元。

但是此时此刻看着满满当当的书房,孙光宗却开始反省起自己的骄傲自大来,哥哥说的没错,赵九福比他有天分,平日里还比他刻苦,他落第才属正常。

就说面前满满当当的题目,孙光宗一看就知道赵九福几乎每一天都得写一篇策论,这样的事情有几个人能做到,光是那一手好字就不是随随便便能练出来的。

翻阅着一张张卷子,孙光宗忽然想到一件事,那还是他们在显学的时候,曾有一次他们一块儿在孙家喝酒时间晚了,孙光宗就想让他们都住在孙家算了。

赵炳生不乐意说要回去孙光宗不意外,但让他意外的是赵九福也不乐意,后来他追着问,才知道赵九福当日的功课还未做完,得回去补上。

那些功课可不是县学里头先生布置的,而是赵九福自己给自己定下来的,当时的孙光宗只是觉得他辛苦,现在的孙光宗却看到了这些辛苦的回报。

孙光宗两眼发亮,忽然看着赵九福说道:“阿福,你放心,我回去之后定当刻苦学习,绝不会辜负你的希望,等将来咱们定能守望相助。”

第133章 朝考

传胪后三日便是朝考,朝考也是在保和殿进行的,不同于会试和殿试的是,此次参加的人都是新科进士,这一场考试是专门为了选拨庶吉士而举行的。

朝考的成绩连同之前殿试,殿试之前复试的成绩,综合考虑之下才是最后的名次,而这个名次会决定这一批的进士即将就职什么官职。

比起殿试来,朝考的火药味其实更淡一些,虽说还未决出最后的名次,但谁都知道不出意外的话前几名几乎就是那几个人了。

赵九福进场的时候受到了其他人的欢迎,探花郎和传胪两人纷纷走过来与他打招呼,尤其是探花郎谢云坤似乎对他好感颇丰,笑着说道:“多日不见赵兄,倒是有几分思念。”

赵九福只以为他是表面客气,也说道:“以后大家都是同僚,倒是不愁见不着,到时候谢兄不要嫌弃赵某人碍眼就好。”

谢云坤一听,眼中更是露出几分欢喜来,下意识的伸手握住赵九福的手,笑着说道:“怎么会嫌弃,若是能日日见着赵兄这般风神俊美人物,我欢喜还来不及。”

赵九福原以为他只是面子热情,谁知道一上来还上手了,他心中有些不自在,不过这年头男人与男人之间抵足而眠也是时兴的事儿,他倒是也没往心里头去。

正想着如何放开这位的手,旁边的苏二虎笑哈哈的说道:“你们俩看着倒是投缘,到时候可别忘了我,要喝酒吃肉都记得叫上我。”

赵九福连忙假装要拍苏二虎的肩头收回了自己的手,笑着说道:“自然不会忘了苏兄。”

谢云坤见状露出几分失落的神色,不过很快其他人也围了过来,你一言我一句的说的越发的热闹,说到底他们都是同一届的考生,若是能打好关系将来也是一条人脉。

白静轩进来的时候便看见赵九福站在人群中心之处,时隔几日他看着愈发的丰神俊朗,往那儿一站比他更像是世家金尊玉贵教养出来的才俊。

只是一眼,白静轩只觉得有无数只嫉妒的小虫子在他心肺之中噬咬,腰部的阵阵酸痛传来,更是让白静轩心中暴躁,若不是进宫之前被说教了一番,他几乎要忍不住发作。

大约是白静轩的脸色太难看了,以至于原本还打算过来跟他套近乎的几个人对视一眼,纷纷走远了一些,他们可不想没抓着鱼倒是惹了一身腥。

赵九福自然也看见白静轩的作态,他只是略微挑眉不说什么,反倒是谢云坤有些愤愤不平的说道:“这个榜眼郎心眼儿也太小了一些。”

不过也就是一句罢了,这样的场合谁都知道眼掩饰一二,没有人敢在保和殿大声喧哗,就算是方才进士们联络感情也都是压低这声音的。

很快朝考就要开始了,此次朝考的题目定为诏,论、奏议各一篇,不管是内容还是题目都是规规矩矩,倒是没有了殿试和琼林宴的幺蛾子。

对于这些内容赵九福自然是信手拈来,不只是他,保和殿内大部分进士都是如此,也唯有几个同进士有些紧张,这紧张的成分大部分也不是因为不会,而是担心自己之前的名次不好,到时候不知道会被安排在哪里。

朝考的结果很快就出来了,不出预料赵九福顺利的进入了翰林院,职位是翰林院修撰,这是一个并无定员的职位,原本只是从六品,但赵九福是状元郎,所以他入职之后就是正六品的品级,这职位也相当于现代中央办公厅副厅级的秘书岗位。

让赵九福觉得意料之外的是,此次除了他之外竟然无一人再进翰林院,榜眼直接去了吏部作为主事,虽说品级还是正七品,但谁都知道这职位比翰林院实在。

探花郎谢云坤却是直接去了顺天府作为推事,这一下子倒是成了孙耀祖的同僚,赵九福暗暗想着到时候倒是可以联络一下感情。

而传胪苏二虎却成了知县,不过他去的地方距离山东不算远,也还是比较富裕的地方,相比起其他人还算是十分不错。

这一届新晋进士之中最后留在京城的人少之又少,留下来的人也被打散分落到各个地方,这么一来赵九福这个翰林院修撰倒是十分显眼。

众人皆知赵九福这状元的名头从何而来,不管面子上如何,心中都觉得皇帝对这位会角力的状元郎多有几分偏爱。

修撰虽然常常是状元郎的岗位,看似不起来,但其实这位置主要的职责是掌修国史、掌修实录、记载皇帝言行、进讲经史,以及草拟有关典礼的文稿。

换一句话来说,那就是时时刻刻可能会被皇帝传召,能够活跃在皇帝眼皮子底下的工作,只是这一点就足够让人心生羡慕了。

在赵九福看来,整个翰林院就像是皇帝的秘书处,官职虽然不高但是能伴随君架,都说非翰林不入内阁,但实际上从状元做到宰相的人少之又少。

这是为什么,自然是因为伴君如伴虎,翰林院是朝中所有部分里头,升官大概最快的部门,但是同样的,这其中的风险也不言而喻。

而另一头,在确定了弟弟会留京之后,赵老四就忙不迭的开始找房子,这房子却不是那么好寻到的,一来是东边的房子原本就少,会售卖的更加少之又少,二来是他们的银钱有限,想要找合适的地方更加难上加难。

赵九福倒是不着急,他一边准备入职翰林院的事情,买不到房子大不了租房也成,反正三年之后他还不知道会到哪里任职。

另一边赵九福却忙着准备稀释长寿丹,他打算在赵老四回乡之前琢磨出来,这般一来他就能带着丹药回去给父母服用。

一开始赵九福是打算用书中稀释药液的方法,但等弄到了老蜜却发现不对,长寿丹为什么会有效,那是因为炼制所用的药材都带着几分灵气,并不是当前世界的普通药材可比的。

蜂蜜虽然性温,但若是掺和进去的话恐怕还是会产生一定影响,只是浪费一丝一毫也足够让赵九福心疼了。

左思右想,赵九福倒是真的想出来一个法子,他只想着把一颗长寿丹变成许多颗,但实际上不管是丹药还是药汤,效果是一样的。

他没有其他的药材可以稀释药液,但是他有灵泉在手,灵泉既然有中度洗经伐髓的作用,自然也能起到一定保持药性的效果。

赵九福越想越是可行,要知道白玉灵潭虽然越来越高级,但实际上潭水的效果十分温和,至少他直接喝下去一瓶子也就是精神抖擞一些,出一身黑泥罢了。

万亨可从未提醒过他灵泉喝多了会爆体而亡,虽说其中有一定原因是他常年服用,身体对灵泉产生了免疫力,但同样也证明灵泉的滋润作用是温和的。

这般想着,赵九福索性将买到的老蜜放到一边,暗道实在不行再用这个。

伸手将长寿丹取出系统之后,赵九福小心翼翼的要把他放进药炉之中,但放进去的前一刻动作又停了下来,他想了想没有直接使用药炉,而是取出一只白玉童来。

白玉童的瓶子赵九福留有许多,那是他时长用来装潭水的,毕竟这种小瓶子喝起来方便,看似体积小但里头装着的潭水却一点也不少。

白玉童的瓶子具有一定防止灵力流失的作用,那么他能不能防止药性的流失,赵九福觉得很有可能,想了想将长寿丹放进其中一个瓶子。

第二步,他深深吸了口气将灵潭水慢慢往瓶子里头倒入,因为白玉潭在他系统之中的缘故,他控制潭水得心应手,完全没有溢出的风险。

让人惊讶的是,随着潭水慢慢进入白玉童,那长寿丹竟是入水即化,原本黑棕色的丸子一点一点化开,竟是将灵潭水变成了一种接近巧克力的颜色。

赵九福不停的往白玉童里头加水,这种小瓶子其实可以收集许许多多的水,赵九福曾经做过一个尝试,往里头倒水一直到快满一公升的时候才停下来。

而这一次,赵九福先往里头注入了大概五百毫升的水才停了下来,他拿着白玉童放到鼻尖闻了闻,果然里头的药水都带上了长寿丹的味道。

“万亨,我现在喝一口药水的话会不会有爆体的危险?”赵九福开口问道,长寿丹这东西太珍贵了,再说喝下去还有一定的危险性,赵九福是怎么都不可能让别人来试药的。

万亨很快回答:“即使是一整颗长寿丹,阿福你直接吞服的话爆体可能性也不大,现在喝一口绝对不会有事的。”

于是赵九福就信了,放心大胆的喝了一口下去,这一口下去他只感受到一股子药力还未进入喉咙就开始被身体吸收,下一刻就觉得大脑前额都有些微微发热。

“这叫绝对不会有事!”赵九福有些出离愤怒,一口长寿丹药液下去只觉得身体都要沸腾起来,他第一次感受到灵力这码事,却是灵力在他身体之中畅行。

赵九福一瞬间有一种热血上涌的欢愉感觉,他一度要控制不住呐喊出声,一直到一个时辰之后这种感觉才慢慢散去,取而代之的是充满了力量的身体。

万亨这时候还贱贱说道:“这不是绝对没事吗,不过我没想到修真界的药性对于当前世界还是强烈了一些,给其他人使用的话建议再稀释十倍以上。”

第134章 翰林院

这是赵九福去衙门的第一天,早晨起来之后在院子里头活动了一下筋骨,不知道是不是长寿丹带来的效果,他原本瘦削的身体似乎在几日之内变得充盈起来。

赵九福摸了摸自己的腰腹,原本他太瘦了以至于没有腹肌,但现在却能摸出一个大致的轮廓来,可想而知将来这里能有多少。

对于这个效果赵九福是满意的,如今他的身高已经足够了,若是能多一些肌肉的话就更好了,毕竟作为男人他还是不希望自己看起来太瘦弱了。

洗漱完毕之后,赵九福没让赵老四忙活,只让青竹送他去翰林院,那地方青竹已经去踩过点,很快就驾着马车顺顺当当的把人送到了。

赵九福身上穿着朝服,其实不是上朝的日子一般不用穿得这么正式,不过这是他第一日过来入职,自然是要正经一些的。

门口的侍卫一看他的模样就知道来着是谁,毕竟今年考进了翰林院的只有赵九福一个人,其他不管是榜眼还是探花都去了其他地方。

如今的翰林院学士还是朱大学士,在他之下又有两位侍读侍讲学士,其中侍读学士名为萧甯,顾行之曾经评价过这个人才高八斗铁面无私,是个不近人情又难啃的硬骨头。

相比起来侍讲学士冷淮川却跟自己的姓氏不同,平日里待人十分和气,在翰林院里头的人员是出了名的好,据说朱大学士告老还乡之后,也是属意冷淮川来接任翰林院学士一职。

接待赵九福的是翰林院里头的一位孔目,所谓孔目其实不算是正经的翰林院官职,这官职是不入流的,做的职位也是管理书籍之类的事情。

与正经科举进来的进士不同,孔目在翰林院等于是半个侍卫的存在,这位孔目名叫邹兆龙,说话做事倒是仔细妥帖:“赵大人,您之后就是在此处办公,办公用具属下也已经都领回来了,您看看若是还缺了什么,尽管跟属下提。”

赵九福点了点头,略一看便觉得古代官员办公室条件艰苦,不说别的,这房间很小,仅有一个小小的窗子,但凡是日光斜一点就得暗沉下来。

不过他初来乍到自然不会横挑竖捡,反倒是客客气气的说道:“多谢邹大人想得周到,倒是麻烦大人专程跑了一趟。”

一听这话邹兆龙就忍不住笑了,他这样的地位在翰林院里头当不得大人称呼,这位新来的状元郎愿意这么叫,也是给他十分脸面了:“赵大人不必客气。”

赵九福略看了一下,便又问道:“不知朱大人,箫大人,冷大人可在,本官初来乍到,原是应该先去几位大人那边拜见的。”

邹兆龙这才低声解释道:“朱大人身体不适,已经有几日没有来翰林院了,箫大人和冷大人倒是应该在,不如属下现在领大人您过去?”

赵九福点了点头,两人一路走了出去,没一会儿就到了这两位大人的房间门口,翰林院的占地面积并不大,所以大家的办公室小,院子也小,相互之间也就是几个步子的距离。

萧甯果然如顾行之所言不近人情,看见赵九福之后也不寒暄,只是淡淡说道:“既然已经进了翰林院,那就拿出你寒窗苦读数十年的本事来,这里可不是用来角力的地方。”

看来这位对他这位通过角力才夺得状元名头的翰林修撰有些不满,赵九福心中这般想着,口中只是乖巧的应答下来:“属下明白,定不会让大人失望。”

等到了冷淮川那边,赵九福就感受到了与冰川完全不同的温暖,冷淮川看着四十出头的样子,不过胡子只留了下巴上一点点,看着十分儒雅。

他看起来是个惯来爱笑之人,看见赵九福进来就露出一个笑容来,没等赵九福作揖就把他扶了起来,笑着说道:“这是新科状元赵大人吧,果然是年少才俊,看的老夫都心生欢喜。”

赵九福看着他笑眯眯的样子,心中不知为何反倒是觉得不自在,总觉得还不如萧甯那种冷淡好相处一些,不过他也不会傻的透露出来,只是笑着说道:“大人说笑了。”

冷淮川哈哈一笑,又说道:“在翰林院这一亩三分地,本官还是熟悉的,之后你若是遇到什么事情尽管来找我就是,总不能让他们欺负了新人去。”

这话倒是有几分意思,赵九福挑了挑眉表示了感谢,冷淮川又拉着他聊了一会儿才让他们离开。赵九福索性一一去拜访了翰林院的其余人等,倒是也认了一个眼熟。

赵九福是新科状元,还是皇帝露出几分喜欢意思的新科状元,这会儿也没有人直勾勾地方为难,不过不难看出这些人对他的态度有几分冷淡。

赵九福并不觉得意外,文人相轻的事情自古有之,翰林院这地方更是重中之重,即使是大学士都不一定能让所有人信服,更别提他了。

除了不在翰林院的人,赵九福都去拜访了一遍,其中有一人对他的态度最为冷漠,那人不是萧甯而是一位编修。

等回到自己的房中,赵九福才若有所思的问道:“邹大人,请问方才那位杜大人可否就是前一届的状元郎?”

邹兆龙微微笑了笑,低声说道:“可不就是那位杜大人,赵大人,您若是没有其他事情的话,属下就先去忙去了。”

赵九福自然不会阻止,不过知道那位杜大人就是前一届的状元杜志书之后,他倒是有些了解这位杜大人的冷漠和嫉恨了。

毕竟同样是状元郎出生,赵九福一进来就是正六品的修撰,而他过了三年还留在翰林院当一个小小的编修,心中自然是会心生不满。

赵九福对此并不在意,他一坐下来才发现虽然入朝为官了,但实际上他闲得很,毕竟修撰的职责是掌修国史、掌修实录、记载皇帝言行、进讲经史,以及草拟有关典礼的文稿。

但是实际上记载皇帝言行的起居注有专人管理,讲解经史这事儿是人人争抢的肥肉,轮不到他一个新来的人,草拟典礼之类的,礼部那边早就忙活好了。

这么一看,其实只有掌修国史是他能做的,但实际上国史并不是时时都需要修撰的,赵九福初来乍到别说修撰了,连碰都碰不到。

也怪道修撰无定员,这工作压根就是万金油,人家乐意让你干的时候能让你忙死,不乐意让你干的时候恐怕就得闲得长毛。

第一日进入翰林院,赵九福心中并不着急,只是从书库里头拿出几本自己有兴趣的书看起来,一天功夫就这么打发过去了。

期间赵九福还翻了翻系统,看到朝考成功获得的奖励。

“叮咚,恭喜阿福,贺喜阿福,朝考勇夺第一名,获得积分奖励10000积分,通过朝考成功获得翰林院修撰称号,获得积分奖励10000积分,请宿主再接再厉,共创辉煌。”

看来他的猜测不错,进入官场之后的考试又是从头开始,第一次朝考就跟童生试的时候一样,也就是说他想要再大量获得积分就得靠官职提升了。

等到晚上回家的时候,赵九福忽然叫住青竹,“绕个路,咱们去市集那边买一只幼犬。”

青竹心中有些惊讶,但还是顺着他的话调转了方向,等到了地方却说道:“少爷,还是我进去买吧,这里乱哄哄脏兮兮的,可别脏了你的鞋子。”

赵九福也没反对,只是嘱咐道:“买一只健壮点的犬,到时候也能看家护院。”

青竹表示知道了,很快就从畜生集市里头抱出来一条黑狗,说是黑狗其实四只脚有些发黄,这条狗就是那种十分常见的土狗,长大之后身上的黑色估计也会变成黄色。

赵九福想要接过去,青竹却说道:“少爷,这小狗身上还不知道有没有跳蚤呢,不如还是等回去洗了澡,您再逗着玩儿吧。”

赵九福见那小狗活奔乱跳有几分机灵的样子就觉得喜欢,倒是也没有坚持这会儿抱着,等他们俩回去一说,赵老四倒是十分赞同,还说道:“有一条狗好,这好狗能看家,等我走了也能放心一些,这些天我来训一训,这狗从小就得好好教才得用。”

于是赵老四就接过了照顾小狗的责任,但不知道为何家里头三个人,那小狗似乎知道谁才是真正做主的那个,甭管赵老四喂它多少顿饭,在赵九福面前它才是最听话的。

青竹觉得奇怪,赵老四反倒是高兴,还说:“这狗机灵,知道认主的狗才是好狗。”

赵九福蹲下来摸了摸小狗的脑袋,后者立刻伸出舌头舔他的手指,倒是让赵九福有些心虚起来。他突发奇想买了一只狗回来,那可绝对不是因为喜欢。

这些日子他已经将长寿丹稀释了,为了安全原本的一颗丸子稀释成了差不多一千份左右,每一份就是一口药液,赵九福后来自己又尝试喝了几口,但发现长寿丹对他已经失效了。

长寿丹的效果虽然不算刺激,但赵九福也不敢直接拿赵老四或者青竹做实验,当时便想着买一条宠物做实验,真要是出了问题也不会很大。

现在看着小狗一心依赖的样子,赵九福又有些下不了手了,他犹豫了一番先给小狗喂了一段时间的灵泉,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被起名为大黄的小狗越发的黏他。

等大黄似乎适应了灵泉水之后,赵九福才给他服用了一份长寿丹稀释后的药液,这一日他把大黄挪到了自己的房中仔细观察。

幸好大黄只是美美的睡了一觉,一觉醒来精神抖擞,看着似乎眼睛都明亮了许多,但像是赵九福那时候那种热血沸腾却没有出现,可见长寿丹还是有用,但效果确实是减弱了。

第135章 四哥回乡

赵老四站在船头的位置,恨不得垫着脚尖往前头看,算算时间距离他离开戴河镇已经有五个月有余,原本在京城陪着弟弟的时候还不觉得,这会儿越是靠近家乡,心中就越是想念,恨不得插上一双翅膀飞到家里头。

正在这个时候,船家走了过来,笑盈盈的说道:“赵老爷,船头风大,您在船舱里头坐着就是,等到了地方我再让人帮你搬行李下去。”

赵老四心知肚明这船家这般的客气,不过是看在他有一个当官的弟弟份上,不过他倒是也领了这份好意,客气说道:“谢谢船家了,不过连日里坐船也觉得憋闷,还不如在船头痛快,你放心吧,我自己能照顾好自己。”

船家听了这话才略安心一些,口中又说道:“不是小老儿照顾不周就好,赵老爷若是有个一二,可不得让远在京城的赵大人担心吗。”

提起赵九福,这船家的话越发多了,接着说道:“哎,咱们新亭府也是鸿运当头,要不怎么就除了赵大人这么一位文曲星状元郎,要我说赵大人那就是......”

船家这一开始夸赞就听不起来,那千花百样的夸奖听的赵老四都耳朵发热,虽然他也觉得弟弟十分出色,但在船家的口中弟弟那就不是凡人,是神仙了。

一开始上船的时候,赵老四还挺喜欢跟船家聊天的,谁不喜欢被人奉承呢,尤其是被夸奖的人还是他最喜欢的弟弟,但现在赵老四却开始觉得有些腻味和无奈。

幸亏新亭府很快就要到了,到了这儿赵老四就会下船走陆路,到时候就用不着跟船家应酬,不得不说这么长时间来每天被变着花样儿夸,赵老四都有些受不了了。

等到了地方,船家果然十分殷勤的派人送赵老四下船,虽说是给了船资的,对于这一点赵老四倒是也心中感激,毕竟他带着的东西可不少。

之前他们三人一块儿上京赶考,三个人的东西也就装了一辆马车,如今回程他一个人带着的东西一辆车几乎都要塞不下了。

这里头有赵九福专程在京城买的东西,说是要运回去给爹娘哥嫂,也有一路上他看着觉得新奇的,决定带回去给家里头尝尝鲜。

而最最重要的东西,赵老四是绝对不肯放在马车里头的,他身上有一个藏在衣服里头的内兜,那是出门之前温柔特意给他缝制的。

如今这个内兜里头除了盘缠之外,还放着几个白玉做成的瓶子,不说里头的东西,光是那白玉就不是凡品,赵老四一路上是小心又小心的保护着。

从新亭府到戴河镇就不远了,赵老四虽然归心似箭,倒是也不能没日没夜的赶路,毕竟他还带着许多东西呢,虽说这边的治安不错,但走夜路总是容易遇到鬼。

再有一个,赵老四知道自己在京城耽误了一段时间,这会儿捷报估计早就送到陈家村了,他也不急着回家报喜,反倒是比一开始的时候从容了一些。

赵老四没打算在戴河镇停留,直接从城外就绕路往陈家村走,谁知道没走多久就看见赵老大正驾着车往这边来,看见他就高兴的叫了起来:“老四,你可算是回来了。”

赵老四一瞧见来人也高兴,两兄弟互相拍了拍肩膀,赵老四才问道:“大哥,这时候你怎么往这边走,是家里头有啥事儿吗?”

这时候都快要下午了,村里人赶集一般都是起大清早,下午没事不会出远门,所以赵老四才会这般来问。

赵老大却笑着说道:“嗨,这不是想着你也该回来了,爹娘一直不放心,我琢磨着反正事情也不多,每天就出来走一趟看看,这不就接上了。”

几个兄弟里头,赵老大不是最出色的,但他这个大哥当的十分诚恳,兄弟里头但凡是有事儿他都会搭把手,对爹娘也孝顺的很,这话倒是真像是他会说的。

赵老四哈哈一笑,说道:“大哥来的正好,我车上东西多,走路也分外的慢,要不放一些在你车上吧,这样咱们俩一会儿就会到家了。”

兄弟俩说干就干,赵老大还说赵老四一路累着了,一开始都不想让他动手,两人分好了东西往陈家村走,赵老大又说道:“阿福高中状元的事情衙门早就有人送了捷报回来,当时可把爹娘高兴的,当天就开了祠堂祭了祖先,十里八乡的人都过来庆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