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试让我走上人生巅峰上一章:第 80 章
  • 考试让我走上人生巅峰下一章:第 82 章

至于之前一直跟在其余几位皇子身后呐喊助威的那些大臣,这时候忽然就安静了下来,似乎一夜之间转性了,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原本就是大皇子这一脉的人。

其实也不怪他们的态度转变的这般厉害,皇帝册封太子倒也罢了,且看看他加封太子太傅太师太保的三人,哪一个不是朝中众臣,赵九福和吕靖且不说,就是萧甯那也是鼎鼎有名的大人物,盘踞翰林院多年,可以说是门生满天下。

若太子形单影只,其余的皇子未必没有机会,但有这三人保驾护航,想要再把太子拉下马,那难度就堪比现在起兵造反了。

除非大皇子被册封之后性情大变,直接把皇帝和这三位左膀右臂都得罪了,不然的话想要动他就得先把这三位先打压下去,这哪里是容易的事情。

虽说大周朝开始,太师太傅和太保其实已经是虚衔并无实权,但实际上谁都知道,这名义定下来之后,这三人就得为太子保驾护航。

再说了,这三人哪一个又是无名小辈,他们压根不缺那点实权,就看赵九福便知道了,当年为了让他成为尚书,皇帝可是直接把亲舅舅都挪了位置。

圣旨是赵九福亲手拟定的,在看见皇帝压上玉玺的印章之后,赵九福也忍不住松了一口气,随着皇帝的年纪越来越大,太子的位置确实是越早定下来越好,否则的话一拖再拖,若是皇帝出一个意外的话,很可能又是一场动乱。

皇帝现在的身体看着还好,但赵九福却是知道根本的,即使有星空石和灵泉的滋养,皇帝早年身体的亏本还是一直没能补回来。

就因为这个,皇帝想必是不会有先帝那般长寿的,这么一来现在立太子还真的不算早,赵九福固然也希望如今的皇帝能活得长久一些,但这事儿谁也说不准。

赵九福一度将长寿丹藏在苦茶之中递给皇帝,但皇帝服用后的效果远没有他家中父母来得好,赵九福思虑再三便猜到了原因,因为他的身体底子太差,以至于药效发挥不出来。

太子果然不出意料是大皇子,赵九福没想到的是自己居然还得到了一个太子太傅的虚衔,很快,他就明白过来了,大约是皇帝对大皇子不那么满意,所以才会让他们三个人上。

这对大皇子而言并不是好事情,赵九福心中这般想着。

当年皇帝下令让六部给皇子们上课之后,户部这边一直是李松仁出面,即使后头赵九福去了工部,出面的人也是下面的侍郎,所以一直以来他跟大皇子并未多大的交集。

在赵九福的印象之中,大皇子的容貌并不算特别出色,至少比起现在的皇帝来说差远了,也许是更像后宫那位平平无奇但因为好生养而进宫的皇后。

脾气倒是十分不错,看着有点当年皇帝还未登基之前的模样,不过那时候的大皇子是压抑了自己的控制欲和权欲,这位大皇子看着倒像是真的脾气好。

脾气好是优点,但要成为一国之君,脾气太好就是缺点了。

赵九福成为太子太傅之后第一次看见太子李翀,心中就是这般想的,李翀脸上有两个酒窝,这明显不是他们老李家的遗传,看着更像是一位养尊处优的世家子弟,而不是应该杀伐果断的太子爷,他对身边的太监宫女甚至都十分和气。

赵九福大约是知道皇帝为何犹豫了这么多年,才决定册封太子,虽说圣旨里头有乃父之风,朕之夕影的夸赞,但恐怕皇帝一直觉得,这个大儿子完全不像是自己生的。

和气的太子对自己的师傅自然也万分的和气,甚至为了以表尊重给他端了一杯茶,就像是平民拜师的礼仪一般,可以说态度十分礼贤下士了。

赵九福受了这杯茶,却很快还了一礼,笑着说道:“微臣虽是太傅,但太子却是君,既然已有了师徒之礼,那还得有君臣之礼。”

“太傅不必多礼,孤资质驽钝,往后还要太傅多加教导,孤在此先谢过太傅了。”太子的礼仪倒是丝毫不差,更难得的是这份感谢显得十分真诚,并无多少作秀痕迹。

赵九福微微一笑,又说道:“教导储君乃是太傅之职,此事乃是微臣的本分,只希望殿下到时候不要嫌弃微臣多话才是。”

太子笑了起来,点头说道:“太傅尽管严厉就是,孤绝不会二话。”

一番交谈下来,赵九福倒是发现这位太子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虽然心慈手软外加性情多有几分优柔,却不是那种完全没有主意的人,他心中自有一番为人臣,为人子,为人君的准则,而这一份准则大约是皇帝花费了无数的心思,才给他刻在心中的。

皇帝做了最难做的一件事,以至于轮到赵九福的时候反倒是觉得轻松许多,心慈手软并不算是坏事,毕竟一个君王太过于心狠手辣的话,在他手底下干活还得担惊受怕,赵九福并不是一个人,他有内眷,有家族,自然不会希望君王是一个狠心人。

只要太子能掐住这一份心慈手软的底线,那就不是大问题。

让赵九福有些头疼的是,这位太子因为性情的缘故有几分耳根子软,这个特点充分的表现在他在听从赵九福教导的时候,很快就会被他的观点带过去。

这明面上看来是好事,但赵九福担心的是以后,若是皇帝谁在吹耳旁风都乐意听的话,心思一天变个七八样子,恐怕就是麻烦事情了。

他虽然是太子太傅,但总不可能一天十二个时辰都陪在太子的身边,而太子的身边还有许多人,后宫还有许多的女人,他们说的话太子恐怕也会入耳。

摸透了太子的性格之后,赵九福很快调整了自己的教导方式,国事家事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树立自己在太子心中的地位和形象。

他可不想自己好不容易培养出一个皇帝来,临了却毁在后宫女人的耳旁风之中,要知道历史上阴沟里头翻船的可实在是不少。

一个人对另一个的印象是很重要的,若是你主观觉得某一人高风亮节,那么即使有人说他的坏话,第一反应也是此人善妒,而不是立刻怀疑。

赵九福深知心理学的玩法,在教导太子的时候便潜移默化的将自己想要的形象输入进去,这并不是他想要掌控太子,而是为自己的将来留下一条退路。

在皇帝的面前,赵九福几乎是不用掩饰的,因为他们想要的大周未来几乎是相同的,赵九福本人也没有多高的权利欲望,所以他们才能君臣相得。

但是太子却不同,他们没有同甘共苦的历史经历,也没有相同的志向,他可以明确的感觉到,这位太子是绝对没有如今皇帝那种野望的。

若不是其余的皇子也都不符合皇帝的喜好,恐怕这位嫡长子即使出身尊贵,也不一定能登上太子的宝座,这一点在赵九福与其余几位皇子打过交道之后感触愈深。

不仅仅是他,太师吕靖,太保萧甯,这两人与赵九福的私交不错,私底下说话的时候不难发现,他们二人对太子的期待值也在慢慢降低。

让赵九福感到庆幸的是,这位太子虽然有诸多的缺点,当学生的时候却十分听话,可以说教导起来十分省心省力,是个十分能学习的人。

而在皇帝将太子带在身边教导之后,太子身上那种软弱的气息也在日益的减少,即使只是在皇帝的训导下藏了起来,却也难得可贵。

而让赵九福更加高兴的是,皇帝一直将他视作肱股之臣,大约是在太子的面前也多有夸赞,一段时间下来,太子看着他的眼中更多了几分重视和敬佩。

这自然是一件好事,能够大大的增加赵九福留下的好印象,为将来的君臣相处打下坚实的基础,天时地利人和,倒是让赵九福对未来皇朝变更的忧虑减少了几分。

第249章 年月

加封太子太傅之后的赵九福更加忙碌了,工部的一个个项目需要他的推进,毕竟这些都是他一力支持的,若是修路修桥这种常规项目还好,交给下头信任的人便是,若是那种往前走的,若他不时时盯着的话,谁知道会走多少冤枉路。

而他现在有太子太傅的名头,自然是要多在太子身上下功夫的,不然省了这一时的麻烦,怕是会有一辈子的麻烦。

熟悉了一段时间之后,赵九福便开始提议皇帝让太子出宫历练,这个历练并不是让他自己开府,而是进入六部最底层的地方去看一看。

这主意倒是得到了皇帝的赞同,他估摸也觉得自己这位皇儿从未吃过苦头,以至于颇有几分不知世间疾苦的意思,这作为一个皇子无伤大雅,作为一个皇帝可不大好。

只是他也有自己的担心,太子贵为储君,认识他的人数不胜数,即使隐姓埋名的进入各部,恐怕也看不到真正的大周。

这时候赵九福却给他出了一个主意,笑着说道:“说是让太子熟悉六部,但太子身份贵重,总不可能真的如同小吏小官一般从头开始,京城认识太子的人确实是多,但外地却不同,也不需多远的地方,只要瞒着众人,让太子见一见真实的大周即可。”

皇帝一下子就明白了,赵九福的意思是让太子作为六部外派到地方的官员,通过这种方式去熟悉大周,这个方案其实是有很大风险的,毕竟太子是储君,万一出了什么意外的话,恐怕大周也会跟着震荡起来。

但是最后皇帝还是一口答应下来,担心儿子的安危,他完全可以派人暗中保护,但若不能在自己死前将太子锤炼成材,恐怕他死了也不能瞑目。

于是此事君臣两人只告诉了太师和太保,其余就算是六部的尚书也无从得知,还以为太子依旧在宫中苦学这三位师傅的教导。

六部每年要派往地方的人不少,皇帝想要动手脚极为容易,也不需要让各部知道,直接半路截住那外出的人选,替换成太子就是。

不过太子往外走的时候,身边总不能没有人辅佐,而三位老师之中赵九福显然是最合适的人选,一来是他在工部多年,年年都喜欢往外跑捣鼓奇怪的东西,就算是离开一时半刻也不会被人怀疑,吕靖和萧甯可不同,他们俩鲜少出远门。

赵九福自己提出来的法子,自然得接着这个差事,出门在外的时候他能不说话就不说话,能不伸手就不伸手,凡是都让太子自己来处理。

这一路走过来,他们也是吃了不少苦头的,毕竟六部外放的人虽然尊贵,但遇上了当地的地头蛇也有玩不开的时候。

没有什么比亲自经历更加直观和有用,曾经赵九福教导的事情,太子听是听了,但犹如水中月镜中花虚无缥缈,但现在却一点点落到了实处。

与人为善待人和气的太子爷,在外也忍不住生出一些火气来,甚至好几次因为地方官员的玩忽职守而动怒,这就是赵九福想要的结果。

整整六年的时间,就花费在太子爷到处游历之上,若不是后头太子外访的事情暴露,各地的官府都做好了准备,恐怕这事儿还会持续下去。

既然这事儿瞒不住人了,皇帝倒是也不坚持,直接将太子带在身边教导,而让其余的儿子全部出宫开府,这一下子便把太子和诸位皇子区分开来,彻底断了他们的念头。

几年的陪伴,足以让赵九福与太子感情深厚,尤其是好几次他们都出生入死,可以说是用鲜血和汗水打造锤炼出来的君臣之情。

赵九福不再担心太子的软耳根,而是开始担心皇帝的身体,年轻时候受到的损伤年纪大了便更加明显,早些年太医还能压制,这些年皇帝的身体眼看着就衰败了。

比起太子,赵九福与皇帝的感情更好,他自然是不希望皇帝现在驾崩的,虽说太子已经长成,但如今的皇帝才是他想要的明君。

不管是出于公事还是出于私心,赵九福都想要多留皇帝几年,甚至忍不住几次出手系统丹药,但也抑制不住皇帝身体的恶化。

因为此事,赵九福难得练字的时候都不能凝神,看了看写坏了的字忍不住叹了口气,索性放下毛笔不再写了,伸手揉了揉自己的额头。

这时候赵顺灏走了进来,他如今已经娶妻生子,又早早的入朝为官,脸上却还带着几分少年活泼的气质,看见父亲有些烦恼的模样,便开口说道:“爹,孩儿帮您磨墨?”

赵九福平时最喜欢使唤儿子磨墨,但这一次却摇了摇头,让赵顺灏在位置上坐下,才问道:“你可还怪爹不许你外放?”

当初赵顺灏高中状元进入翰林院,也是赵家的大喜事,只是三年之前赵顺灏原本想要外放去做一些政绩出来,但赵九福却硬是压着他在翰林院蹉跎了又三年。

赵顺灏笑了笑,说道:“孩儿知道爹的意思,还不是觉得我性子太过于跳跃,不在您眼皮子底下容易闹出事情来,这才压了儿子几年,不过如今孩儿已经娶妻生子,脾气也比当年沉稳多啦,我想今年爹肯定不会阻止了。”

赵九福抬头看了他一眼,淡淡说道:“你知道就好,自小你的脾气就不如晖儿沉得住气,容易被人激将,这些年来好不容易压了一些下来,你自己能认得清就好。”

赵顺灏似乎有些不好意思,又说道:“爹,如今灏儿也在翰林院,他那个性子最喜欢修书,上头的大人也喜欢他,我估计用不了多久,他的官职都要超过我这个大哥啦。”

都说术业有专攻,让赵顺灏待在翰林院是满身不自在,赵顺晖进入之后倒是如鱼得水,赵顺晖的阴阳五行拳练得极好,一度赵九福还以为这个儿子要去从军考一个武状元呢。

“你们兄弟守望相助,岂不是更好?”赵九福笑话了一句,又说道,“你的打算不错,只怕今年朝中会有变动。”

赵顺灏眼神微微一变,低声问道:“爹,开始陛下的身体?”

赵九福点了点头,也没有多说,但赵顺灏也在朝为官,自然知道这些年皇帝的身体一日日的不好,两年前的时候还曾经大病一场,太子监国了小半年,幸亏最后熬了过来。

赵九福是皇帝的亲信,但也是太子太傅,其实皇帝病逝太子继位的话对他的影响不大,不过赵顺灏是知道自家父亲与皇帝的感情极深的。

这话一提,赵顺灏也不敢多说什么,只是说道:“也不知道会不会影响到科考,小弟前头一次科考落第心中不悦,这次可是铆着劲儿的。”

赵九福还要再说什么,忽然有人急急忙忙的扣门,大声禀告:“启禀大人,宫中派人有请,说是陛下急召,有要事相商。”

赵九福猛地起身,前一日他见皇帝的时候,他的气色似乎还好了一些,怎么忽然有事,他出去打量了一番那位传旨太监的脸色,见他似乎有些焦急,但眼中并无多少的悲恸。

赵九福心思微微一动,转身嘱咐了赵顺灏一句,很快就骑马跟着进宫了,因为皇帝重病,宫中似乎也显得是沉郁不少,宫人们不敢谈笑,连带着宫墙似乎都黯淡了不少。

赵九福一路通畅的进入大殿,一路下来他观察宫人和侍卫们的反应,心中倒是安定下来,至少皇帝重病之后,宫中守卫虽然森严,却绝无先帝时期的乱象。

“明鹿来了?”皇帝这一次居然不是躺在床上,而是坐在榻上,不过因为他身体虚弱的缘故,身后垫着好几个厚厚的垫子,以免他坐着不舒服。

赵九福连忙行礼,皇帝却指了指对面的位置让他坐下,笑着说道:“这些年来,朕不知道喝了多少明鹿泡的茶,今日不如让朕来泡一杯让明鹿尝尝看?”

赵九福自然不会拒绝,皇帝虽然不常做这样的事情,动作倒是也熟练的很,很快一杯茶放到了赵九福面前,赵九福喝了一口,忍不住眼中酸意说道:“陛下的手艺十分不错。”

皇帝笑了一声,自己也喝了一口才说道:“可算是圆了朕多年的心愿。”

说完这句话,皇帝又开始咳嗽起来,当年拿到星空石之后,皇帝身体好转,已经许多年没有经历这种撕心裂肺的咳嗽。

赵九福连忙走到皇帝身后帮他顺气,又走过去倒了一杯茶,偷偷将丹药融入再端到了皇帝的面前:“陛下,喝杯茶润润喉咙。”

谁知道皇帝却并未接过,反倒是将那杯茶放到了桌上,忽然笑着说一句:“明鹿,不需要了,朕的身体自己知道,已经是油尽灯枯之兆,何必再浪费良药。”

赵九福心中咯噔一下,一下子明白过来皇帝的意思,连忙说道:“陛下…微臣该死。”

皇帝却摇了摇头,靠在软垫上说道:“明鹿何罪之有,朕虽不知底细,但也知道这些良药肯定是珍贵之物,于朕,明鹿便是恩人。”

赵九福心中却更加的没底,其实他是知道的,一旦给皇帝使用丹药就容易露馅,但多年以来的君臣感情之下,他还是选择了冒险。

皇帝抬头看着赵九福,觉得岁月对眼前的人分外的宽容,这些年过去,他已经垂垂老矣,但明鹿看着还依旧正值壮年,甚至因为时间带来的底蕴,显得越发的出色了。

若是可以,他也希望多活几年,他还有许多的事情没有做完,但少年时期的苦难,终于还是让皇帝放下了这份执着,他不愿意剩下的日子,让自己变得面目可憎。

就像是现在,他知道赵明鹿身上肯定有秘密,却已经没有追根究底的意思了,就如当年他没有询问过星空石的来源,现在也不想再问丹药的出所。

最后,皇帝吃力的将星空石取出来,这是他随身携带了近三十年的配饰,如今看来十分不舍,皇帝却还是坚定的将它放到了赵九福的手中:“阿福,你要帮朕看好这片江山。”

第250章 丧

回到家中,赵九福的心情是沉郁的,这些年因为修养到家的缘故,即使是发生不顺心的事情,他也极少会有这种藏不住的抑郁和烦闷的时候。

一到家中赵九福就钻进了书房内,低沉的脸色看得赵顺灏的妻子杨氏有些怯怯,原本想带着孩儿去跟公公行礼,这会儿也不敢了。

严玉华安抚的拍了拍儿媳的手背,低声说道:“你带着昀儿先回房去吧。”

杨氏乖巧的点了点头,心中猜测是不是宫中出了什么变故,毕竟自家公公来去匆匆,看起来脸色可不大好,再想到皇帝这些年身体不好的传言,心中也有几分揣测。

严玉华并未直接进去打搅,反倒只是让人送了一壶清茶进去。

她不进去是对的,赵九福这会儿独自坐在桌前,一只手抵着自己的额头,另一只手忍不住去揉自己脑门上的穴道,实在是无心去跟旁人再解释什么。

“万亨,若是我想要救陛下的话,系统中可有能用的丹药?”赵九福忍不住问道。

这些年赵九福在户部工部轮流做事,从大面子上来说是利国利民,从小面子上说也是功劳不少,但这些显然对万亨毫无用处,一年年的下来积分有减无增。

但好歹是宿主,万亨还是回答道:“阿福是知道的,想要救回一个必死之人,系统内确实是有不少的丹药,但这些丹药凡人能不能用尚未可知。”

“若是阿福自己的话,万亨倒是可以给你推荐几样,但若是别人,即使是跟你一起修炼阴阳五行拳的赵家子弟,恐怕也扛不住系统内大部分丹药的药性。”

赵九福是宿主,有系统的加持,所以当年他才能有惊无险的使用筑基丹,若是换一个人的话恐怕早就爆体而亡了。

系统内不那么逆天的丹药,太医院那边估计都能研制出来,逆天的那些,却不是普通的凡人可以使用的,其中长寿丹已经是少之又少的通用灵丹。

但长寿丹赵九福早就给皇帝服用过,效果并不好,不然的话如今皇帝也不会一副气息奄奄的模样,灵泉和长寿丹已经无法留住这位帝王的性命了。

赵九福心中忍不住有些难受,他拿出皇帝还给他的那颗星空石,大约是这些年来一直被皇帝贴身佩戴,星空石上带着包浆的温润,比当年他送出去的时候更光泽了。

赵九福曾经以为他与皇帝的关系只是远景和志向相投的君臣,但现在看来,他付出的情感,反倒是不如皇帝的十分之一。

在临死之前将星空石送还给他,何尝不是皇帝最后的一丝善意呢,他愿意为赵九福守护那个秘密,即使打开这个秘密有可能让自己活下去。

赵九福一直是个聪明人,而聪明人的通病就是想得多,他现在越是发散的想,越是对皇帝心怀愧疚,许多年后赵九福回头再看,也会想这一切是不是也在皇帝的布局之内。

“大人,大人!”忽然有人急促的开始敲门,赵九福心中有几分不耐,低声吼道,“不是说了,不许任何人打扰!”

外头的声音却并未停止,很快严玉华的声音响起:“夫君,是陈家村那边来了人。”

赵九福心中咯噔一下,这些年陈家村出息的子弟越来越多,赵九福不吝赐教,有他的扶持在,如今赵顺安已经是一地父母官,而其余也有考中举人的,想必几年之后又有新的官员会出现,但因为他每年都会回去,除非要事,陈家村那边是不会有人贸贸然过来的。

赵九福连忙过去打开书房大门,却见严玉华眼睛发红,看见她便开口说道:“夫君,是大房顺义侄儿亲自过来,道爹娘已经去了。”

“什么!”赵九福听见这消息只觉得脑中一片空白,明明半年之前他回家的时候,老赵头和老陈氏的精神头还十分不错,怎么才短短半年的功夫,老俩口就一道儿去了。

等见到风尘仆仆的赵顺义,赵九福才知道其实在他离开之后老赵头就开始生病,后头老陈氏也病了,他们原本想要把消息送到京城,但老俩口硬是不肯,说谁要是敢送信的话就是不孝,要把他逐出赵家大门。

因为老俩口的身体一直不错,是村里头难得的长寿老人,赵家几个兄弟也带着几分侥幸的心思,想着老俩口一定能扛过来。

谁知道随着天气慢慢热了,老俩口看着精神明明好了一些,就是大夫也说他们估计能熬过去,偏偏半个月前两人突发疾病,竟是不到三日就去了。

老赵家的兄弟们这才知道不好,连夜派人上京报丧,可现在赵九福就算是赶回去也是见不着最后一面了,怎么能让他不心中悲痛。

赵顺义一向有些畏惧这位比他年纪还小一些的小叔叔,但这会儿见他脸色惨白脚步虚浮,也忍着伤心说道:“村里人都说爷爷奶奶去的痛快,没遭罪,这么大年纪了能算喜丧,他们临走之前还惦记着小叔,只说不能耽误了小叔的前程,又说这辈子生养了小叔,也算是光宗耀祖,到了地下也有颜面,让小叔不需要为他们伤心难过。”

“是我不孝,让爹娘临死还要为我操心。”赵九福悲痛欲绝,又让人赶紧备车出发,转身对严玉华嘱咐道,“我先行一步去送爹娘,你收拾好了带着几个孩儿一道儿过来。”

这事儿有些不妥,毕竟现在还是皇帝病重的时候,但严玉华深知赵九福对公婆的孝顺,这会儿也不敢劝阻,只是说道,“夫君放心,这边我会打点妥当。”

“走吧。”赵九福竟是一刻也不想等,现在就带着人出发前往陈家村。

赵顺义擦了擦眼泪就跟上,心中却有些没主意,其实若不是家中大哥是嫡长子得守灵,这会儿还轮不到他来报信,他向来是赵家最不起眼的一个。

赵九福驾车急急忙忙的往外走,甚至连行礼都未准备,谁料到他们刚到城门口要出城,却见一队兵马朝着这边敢来,看衣着打扮正是禁军,而带头的是皇帝身边的大太监。

“赵大人请留步!”那大太监也是满头大汗一脸焦急,拦住了赵九福的车才松了口气,下马喊道,“赵大人,陛下有旨,请接旨。”

赵九福原本的悲恸被藏了起来,他大约已经猜到皇帝的旨意是什么了,但赵九福还是微微躬身行礼,等到圣旨的颁发。

“今闻赵氏遗老温良敦厚,教子有方,特加殊荣,乃授荣安伯爵位,其子嗣可降等袭爵;温陈氏贤良淑德,追风为荣安伯夫人,二老可以伯爵品级入葬。”

“奈何今乃朝廷变动之时,明鹿为国之栋梁不可或缺,以此夺情,可以不着公服,素服治事,不预庆贺,祭祀、宴会等由佐贰代理。”

“赵大人,请接旨。”大太监开口提醒道,自古以来夺情之事频繁,赵九福是太子太傅,更是皇帝的亲信,现在皇帝病重,自然不会让自家的左膀右臂丁忧离开,要知道这一走就是二十七个月,恐怕到时候局势都已经截然不同了。

但此事对于赵九福而言,是荣宠还是苛责就不一定了,夺情对官员的名声注定还是有影响的,但这都是其次,更重要的是赵九福对爹娘的感情极深,每年都不辞辛苦千里迢迢的赶回去尽孝,现在却连送父母入葬都不行,可见他心中必定是伤心不已的。

但是伤心过后,赵九福的理智回归就知道皇帝为何如此,他正是对皇帝愧疚的时候,这会儿倒是并无迁怒,只是对自己多一份责怪而已。

“微臣接旨,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赵九福还是接过了旨意。

那大太监心中稍安,继续说道:“赵大人,荣安伯和荣安伯夫人的朝服,礼部那边今日便能制成,不如到时候让人捎带回去,也好随二老荣安伯安葬,您意下如何。”

老赵头活着的时候没被加封,一度十分羡慕妻子的诰命,没想到等死了倒是等来了追封,赵九福自然不会拒绝这份容易,点头说道:“理当如此。”

大太监颁旨完毕就离开了,倒是赵顺义不知何去何从,他方才只听了一个大概,似乎听到的内容是他家爷爷被封了一个荣安伯,要知道伯爵可是超品三等爵,还是能够世袭的,即使是降等也是十分荣耀的事情,只是小叔似乎是不能回陈家村了。

果然,赵九福虽然心中恨不得飞到陈家村,但在皇帝的夺情之下,也不得不让人掉转马车回到赵家。

这边严玉华匆匆忙忙的在收拾行囊,老赵头夫妇一同去世,她作为嫡亲的媳妇自然是要回去的,不只是他,就连几个孩子都是要一道儿回去的。

这会儿一看赵九福转头回来顿时吃惊,等听说了发生了什么事情又是无奈。

赵九福微微叹了口气,只是嘱咐:“你继续收拾,明日你带着儿子媳妇和孙儿一块儿回去陈家村,守孝结束再回京城。”

这是应有之意,但严玉华还是有些担心的问道:“夫君,那你呢?”

赵九福只是说道:“我会在院中结庐而居,虽然不能回陈家村送爹娘最后一层,但为人子的最后一份孝心也应该做到。”

严玉华知道赵九福所说的结庐而居绝不是做做样子,一想到夫君会风餐露宿她心中就担心,却也知道此事绝对是劝不住的,只得将心腹的几人都留下来,以免夫君身边连个贴心伺候的人都没有,要知道她这一走可得近三年的时间。

从成亲至今,这还是夫妻俩即将分离最长的时候,严玉华心中担忧不已,只能布置的更多一些,想到一年之后儿子就能回来,倒是略微安心了一些。

谁知道赵九福又说了一句:“让灏儿,晖儿,晗儿陪你守孝三年,到时候你们再一起回阿里,玉华,这次要辛苦你了。”

严玉华还要再说什么,却见急急忙忙回到家中的赵顺灏点头说道:“爹,你放心,孩儿会照顾好母亲,也会看好两位弟弟,一心一意为爷爷奶奶守孝绝不会给爹添麻烦。”

赵九福这才点了点头,将此事定了下来,隔天一早一队人马就从赵家走了出去。

第251章 遗言

送走了妻子儿子,赵九福果然亲手在院子里头搭建了一个茅庐,从这一日起他不再饮酒,不再剃头,不再食婚,更衣从简,为父母守孝。

青竹有心劝道几句,却被赵九福的冷脸挡了回去,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让赵九福吃住的好一些,至少那个茅草屋能多用一些茅草,不至于四处漏风不是。

赵家彻底的沉寂下来,主人沉浸在丧父丧母之痛中,下人们也不敢谈笑,虽说这里大部分下人都从未见过赵家老俩口,却也能察觉主人对亲爹亲娘的重视。

如今皇帝宁愿用荣安伯的封爵,也要对赵九福夺情,他势必是无法回到陈家村守孝,如今在院中结庐而居,也不过是自己求一个心安罢了。

赵家上上下下,如今唯一还活泼的竟是当年御赐的大猩猩小黑子,如今它怕是不能用小来形容了,这家伙也不知道是不是吃多了灵泉水和蓝晶果,如今站起身来足足有两米高,远超过大猩猩的身高上限,那强壮的身躯让人望而生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