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直接把两个人的情况一说,见章元敬也皱了眉头,连忙解释道:“这丁家是地主,是你四奶奶娘家那边的人,说起来也是她侄子,真是傻子她能介绍过来,就是人有点憨。”

章元敬听了微微放心了一些,丁氏人精明,总不可能为了个八杆子打不着的侄子跟他们家交恶的,这个人至少应该不傻,不过都说憨傻憨傻,谁知道憨到什么程度呢,万一是个混不吝的,他姐姐嫁过去确实是会吃亏。

姜氏见他犹豫不定,又说了一句:“那读书人好也是好,但一来是小儿子,将来家业还不知道能分到多少,咱家人少,你姐姐也不知道能不能应付妯娌关系;再有一个,你看看隔壁孙家,他倒是也是秀才,家里头都过成什么日子了?”

这话一说,就是孙氏也有些犹豫了,毕竟孙秀才没啥本事还纳妾,虽然最后被按下去了,但家里头多了一个女人多了一个庶女,王氏估计也是憋着气,这些年眼看着就老了。

章元敬也有些拿捏不定,毕竟读书读得好前程不错,分不到家产也不算什么,但如果人品不好的话,那就是一个深坑了,说不定还不如嫁一个傻子。

章元敬叹了口气,忍不住问道:“奶奶,娘,就没有别的选择了吗?”

姜氏也跟着叹了口气,捏了捏脖子说道:“有倒是有,还不如这俩家合适,隔壁王氏也来过,那能嫁吗?要不然就是小地主,街上开铺子的,嫁过去就得从早忙到晚。”

不得不说,姜氏虽然有私心,但对孙女也是花了精力的,章家的日子是不富裕,但至少有几个下人在,章铃兰从小到大也没做过重活,总不能嫁出去之后反倒是受累吧。

说到底还是他们家底薄,真正的好人家看不上他们,偶有在章元敬中秀才之后露了口风的,家里头的孩子也不成器,要不然就是妾,为了孙子着想,姜氏是断然不肯让孙女为妾的,就是给再多的银子也不成,丢不起这个人。

孙氏也跟着叹了口气,忍不住说了一句:“跟铃兰年龄相仿的,大半都定了亲,哎,咱家还是迟了,合适的人家真不是那么好找的。”

姜氏翻了个白眼,说道:“现在你知道了吧,当初还说不急,现在好的都被人抢光了。”

章元敬也有些郁闷起来,觉得婚姻大事实在是麻烦,尤其是女人的,花期有限耽搁不起。

想了一会儿,他忽然问了一句:“奶,既然没办法决定,能不能先见一见这两人,见过了,咱们心里头也有底不是,姐也能偷偷看一眼,省的盲婚哑嫁。”

姜氏还未说话,孙氏已经皱眉说道:“这,这不大好吧,你姐还是黄花大闺女呢,那能去看他们,被人知道了还不得说闲话。”

章元敬连忙说道:“又不是直接去看,咱把人约出来,姐躲在暗处看一眼就是了。”

姜氏看了看孙子,又看了看跃跃欲试的孙女,一拍手说道:“行,就看一眼,咱不说谁也不知道,这事儿我去办,你们可别走漏了风声。”

孙氏一听,只得答应了,心中想到当年跟相公的那一眼,倒是没有再反对。

丁家离得比较远,章元敬首先见到的是杜松,就是那位读书人,也不知道姜氏怎么办到的,反正这一日杜家带着杜松来族长家登门拜访,巧遇了正在这边做客的章家人。

孙氏得回避,姜氏自认年纪大了,带着章元敬在前厅没走,笑盈盈的看着杜家人。

不得不说,杜仲的样貌还算出色,他长得高,眉目端正,穿着一袭青衫颇有几分读书人的文气和风雅,往那儿一站就是相貌堂堂。

章元敬笑着在旁边等着,等族长做了引荐,倒是先开口说道:“见过杜兄。”

杜仲摆了摆手,倒是也显得有几分风度:“章兄弟。”

族长笑着摸了摸胡子,忽然问了一句:“杜老板,听说令郎此次科举前大病了一场,错过了县试,实在是太可惜啦,否则以令郎的才学,咱青州县又有好事儿喽。”

杜老板笑了笑,看了眼儿子说道:“反正孩子还小,倒是也不急。”

倒是杜仲皱了皱眉头,抬头看向章元敬,笑着说了一句:“还没恭喜章弟喜得小三元,只是小三元虽是好事,若是因此敛财,可是丢了咱们读书人的风骨。”

这话一说,厅内一下子冷了下来,就是族长的脸色也不太好看,章元敬眯了眯眼睛,笑着说道:“这倒也是,不过寻常的人情往来还是有必要的,毕竟不能一考中了秀才,连个亲朋好友都不认了吧。”

这话说的人心里头舒心,族长松开了眉宇,笑着说道:“可不是吗,秀才难道就不能有亲朋好友了,若是一朝考中,连族亲也不认了,那还算什么读书人。”

杜仲挑了挑眉头,居然没有再说话,微微笑了起来,似乎刚才自己只是无心似的:“这是自然,章弟,为兄失言,我向来有些心直口快,还请别介意。”

章元敬笑了笑,似乎也没往心里头去:“我不介意。”

只是几句话,他对这个杜仲的印象就不大好,要说心直口快的话,反口也太快了,说他圆滑吧,刚才那些话就不该出口,就像他家大师兄那样的才是心直。

有了这么个插曲,杜家人说了几句话就告辞了,等人走了,姜氏老太太就忍不住说道:“你娘那是什么眼光,这年轻人从头至尾看都没看我一眼,真是个不知礼数的。”

想了想,姜氏又跟了一句:“你娘这辈子,也就是看中你爹的眼光是好的。”

就是族长,站在个人的立场上也忍不住为妻子的娘家人说了句公道话:“这杜家小子是不是英才我是不知道,只是眼看着,也不像是个聪明人。”

“丁聪虽然憨傻,但其实不是真傻,心眼里头看的明白。”

章元敬听了觉得哭笑不得,不过他倒是有些担心姐姐会不会看中了这小子的皮相,尤其是下午那位大地主独子出现之后,这种担忧更甚。

丁聪人不如其名,看着就是一副憨憨的模样,身材倒是也高,但身体宽度几乎是杜松的两倍,是个高胖子,一看见人就咧嘴嘿嘿嘿的笑,幸好皮肤倒是白,看着倒是也不丑。

作者有话要说:

这里跟大家解释一下

1、男主没有完全无视奶奶,奶奶同意了的哦,只是没说具体的数目,元敬就自己换算,跟人唠嗑的时候说了一声,这里确实是不够谨慎,应该花一些文字描写一下的;

2、古代女人嫁妆要不要保密这回事儿,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年代,其实嫁妆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从嫁妆和聘礼的多少,可以看出两家人对儿女亲事的态度;

3、嫁妆太多这回事,亲亲们回忆一下,真不多,这些嫁妆是人家送来的赔礼,压根不是章家固定财产哦,不然你们以为奶奶会轻易答应下来吗,男主也是知道这一点,才敢提的;

4......没想到,哈哈哈,早晨一打开全部都在争辩,自己回头看了下,感觉有些地方确实应该处理一下,么么么哒,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我会努力正正正的~~

第57章 定亲

看见丁聪的第一眼,章元敬内心是不太满意的, 毕竟在他的眼里头, 自家姐姐虽然不是国色天香吧, 至少也是清秀佳人吧, 从外表上来看,两个人确实是不太般配。

不过等丁聪坐了下来开始说话,倒是比那位杜松公子讨喜的多,虽然显得有些白胖,这位地主家的儿子却不显得气质猥琐,反倒是带着几分憨憨,见人先露出几分笑容来。

丁地主也长得胖乎乎的, 看的出来, 这种身材应该是他们家族遗传的, 父子俩脸上的神情倒是有几分相似,不过丁地主的眼睛里头带着几分精明,坐下来先是让儿子跟对面的祖孙俩道了好,这才客客气气的说道:“章伯, 老早就想来看看你, 就是没时间,这回您可得留我吃顿饭,咱们好好唠嗑唠嗑。”

丁地主客气,章族长自然也和善,两个人倒像是有说不完的话,丁聪显然是插不上话的, 这会儿抓了抓头发,嘿嘿一笑,主动开口说道:“章奶奶,章小秀才,你们有啥想问我的吗,尽管问,我肯定照实说,那什么,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丁地主刚跟这边套近乎呢,谁知道自家傻儿子一句话就把自己给套了进去,他有些恨铁不成钢的瞪了一眼儿子,又不能让章家人别问,只好提心吊胆的等着。

章元敬跟姜氏对视了一眼,姜氏慈祥的笑了笑,开口问道:“后生,你平日里喜欢做些什么,听你爹说,你也是读了几年书?”

丁聪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开口却说道:“我平日里就喜欢吃,没事儿干的时候还喜欢到田里头去走走,吹吹风,不过我爹说我改定亲了,也不让我老去,怕晒黑了让人瞧不上。倒是也读过几年书,不过我看见书就头疼,读也读不出来。”

丁地主在旁边听着脸色都黑了,真实恨不得扑过去替儿子说话。

丁聪瞄见他爹的眼神,大概是知道自己说错话了,连忙弥补了一句:“那啥,虽然我不爱读书,不过我特别佩服读书人,觉得他们都特别聪明,特别厉害。”

说完这话,丁聪还举起大拇指比了比,暗示自己对读书人的绝对尊敬。

章元敬听着忍不住噗嗤一笑,觉得这个丁聪倒是挺实在的,他要是说一些虚晃的话,自己反倒是看不上了:“那丁大哥平日喜欢吃些什么?”

丁聪听见这话眼睛就是一亮,也顾不得他爹的冷脸了,吧嗒吧嗒就开始说起来,比起刚才的拘谨,一提到吃,他倒是跟打了鸡血似得滔滔不绝,连怎么做菜都能说出二五六来,可见平时应该是没少偷摸着进厨房的。

章元敬虽然对吃并不十分感兴趣,但上辈子也是自己做过饭的,这会儿偶尔迎合几句,倒是都说到了点子上,弄到最后,丁聪几乎把他当成了平生知己,还说道:“哎,怪不得你能考中秀才的,这见识真不是一般人能比得上的,就说这吃,那可是人生大事儿啊,说什么君子远庖厨的,一个个难道既不用吃饭了,可见是伪君子。”

越是说到最后,丁聪越是满嘴跑火车,似乎眼睛里头除了吃什么都没有了,旁边丁地主使眼色使得眼睛都抽筋了他都没看见。

一直到最后,丁地主实在是忍受不了了,大声的咳嗽了一声,丁聪这才意犹未尽的收了嘴,摸了摸自己的后脑勺不说话了,只是咧嘴傻笑,看着真有几分地主家傻儿子的模样。

丁地主只觉得被他气的肝疼,暗暗瞪了他一眼,回头笑着说道:“这孩子,从小到大就喜欢吃,不过除了这点也算是好孩子了,不嫖不赌甚至都不爱出门,有空的时候就爱在田里头溜达,我说反正有庄头看着呢,他偏说自己看着更放心。”

大概是在丁地主的眼睛里,自家儿子读书读不出,人也不精明,也就是人品好这一点值得说道了,他看了看对面的章家人,又说了一句:“聪儿他娘去得早,这么多年了,我也不打算续弦了,到时候聪儿媳妇进了家门,还得辛苦辛苦管家。”

听见这话,章元敬还不觉得如何,姜氏的眼睛却在发光了,这可不就是说,她家铃兰要是嫁过去的话那就是管家娘子了!到时候想要怎么补贴娘家还不是自己说了算?

姜氏心动不已,连带着看丁聪也更顺眼了,还说道:“这后生长得真精神,壮实。”

后来丁地主到底是没有留下吃饭,带着儿子走出章家的大门,他就忍不住一个板栗子敲了上去,骂道:“出门前我是怎么教你的,说什么不爱读书,跟一个秀才公谈论吃喝,也就是你这个憨子,你还想不想要媳妇了?”

丁聪缩了缩脖子,十分无辜的说道:“我看章小秀才跟一般的秀才不一样,他也没看不起我,还能跟我聊得起来,爹,我喜欢他们家,我就娶他姐姐吧。”

丁地主冷笑道:“这会儿倒是想到娶媳妇了,你想要娶,他们家还不一定想要嫁呢。”

话虽如此,丁地主对于章元敬的表现也是极为满意的,其实丁氏回娘家提起这事儿的时候,他一开始他是没想着这回事儿的,毕竟他们家田地多,儿子虽然憨厚没出息,但其实并不愁娶妻,就是找不到太好的人家罢了。

后来一听章铃兰的弟弟是个小三元,家里头还愿意给她出五十亩地陪嫁,丁地主才动了心思,他倒是不贪图那五十亩地,而是看他们家一个态度,对这个姑娘是不是疼爱。

章元敬就是再出息,要是对这个姐姐的感情一般,将来的姐夫更是沾不上好处。

丁地主人多精明,他儿子不出息,妻子娘家就得得力一些,不然等他百年之后,小夫妻俩个还不得被人活吞了。那些大户人家看不上他们,章家看着倒是更合适。

或许该把聘礼再加厚一些,到时候漏一个口风,章家也得考虑考虑。不说别的,将来章元敬出息了,有这么一个小舅子在,他儿子至少能把家业守住。

丁聪可不知道他爹愁的头发都要掉了,心中只觉得跟章元敬挺投缘,于是对素未蒙面的章铃兰也多了一份期待,要是这个媳妇跟章小秀才似得不嫌弃他喜欢吃,吃得多,平时喜欢玩泥巴,那就再好不过了,他可不喜欢那些扭扭捏捏的女人。

另一头,回到家中的章家人也在谈论今天分别见过的两家人,先是孙氏开口了,她看了一眼老太太,说了一句:“那个杜松倒是相貌堂堂,将来若能考中的话,咱铃兰也能得个体面,只是,他看着有些傲气......”

可见孙氏也不是瞎子,看得出来杜松的不对劲,只是人是她自己选的,这会儿不能打了自己嘴儿,所以才勉强说了这么一句话。

姜氏却不给这个面子,冷笑道:“哪是傲气,说穿了就是瞧不起咱们家,哼,他还什么都不是呢,就能对着我和平安指手画脚,真等他得了功名,你女儿能享到这个福气?到时候怕是连隔壁王氏的日子都不如。”

孙氏听了有些讪讪,抬头看了眼脸颊红扑扑的女儿,有些欲言又止,在她心里头这会儿其实是暗怪自己多事的,女子爱俏,万一女儿只看上那副皮囊怎么办?

姜氏也不多话,直接问道:“铃兰,这是你自己的终身大事,你是怎么想的,有想法这会儿就说出来,没想法的话,奶奶就自己定了,到时候你也别怨我。”

章铃兰垂下眼眸,偷偷看了眼她娘,这才抬头坚定的说道:“奶,我觉得丁家挺好的。”

姜氏挑了挑眉头,似乎不意外她做出这个决定,只是问道:“怎么,不觉得丁家的长得丑,行为也粗俗,满身都是铜臭味?”

章铃兰笑了笑,声音却满是坚定,“长得好看也不能当饭吃,杜松又不如弟弟这么聪明,还不知道要读多少年呢,将来他爹娘老了,那还不得我供着,将来的事情谁说的清楚?再说了,丁聪长得白白胖胖也挺好的,显得有福气。”

不得不说,虽然姜氏与章铃兰的关系并不怎么亲近,但两人的审美空前一致,姜氏第一眼看见丁聪也觉得这孩子长得真好,有福气的很。

一听这话,姜氏果然高兴,拍着手说道:“我孙女就是有眼光,瘦得跟竹竿似得有啥好的,咱平安哪儿哪儿都好,就是人太瘦了一些,长成丁家子那样才好。”

章元敬抽了抽嘴角,就听见他姐姐继续说道:“再说了,如果嫁到丁家,那我就可以当家做主了,那多痛快,可比待在人家手底下当儿媳妇好多了。”

这话姜氏和孙氏都赞同,儿媳妇是那么好当的吗,遇到个脾气好的婆婆还好一些,遇到个恶婆婆的话,就算丈夫争气贴心也得脱层皮。

眼看女儿跟婆婆一条心,孙氏也死心了,只是闷声说道:“行了,你自己看得中就好,那咱是不是去跟婶子漏点口风?”

姜氏却道:“哪有女方主动的,等着吧,丁家要有意思的话,也就这几天就上门了。”

不出所料,不到三天,丁家请的媒婆就上门来了,不但带来了丁家求娶的好消息,还偷摸着说了一点聘礼的事情,可把姜氏和孙氏都乐开了花。

虽然在孙子的劝说下,姜氏已经不打算扣留聘礼了,但东西多不妨碍她高兴啊。

第58章 买人

“瞧瞧,就这些东西, 要是当初定了杜家那能有吗, 杜家的人可是出了名的抠门儿, 说不得还是听了咱们铃兰的陪嫁, 指望着用媳妇的嫁妆去填儿子的科举路呢。”姜氏一边看着单子,一边有些得意的对着孙氏说道。

要说嫁妆代表着娘家人对闺女的看重,那么聘礼就是夫家人对女子的重视,要是给的少了,如果不是真的困难,那铁定就是没把这姑娘当一回事儿。

虽然市侩了一些,但道理就是如此, 你要是真重视人家, 这会儿都不拿出东西表态来, 难不成还能指望将来对你多尊重多好?

孙氏也是看花了眼,要知道当年她出嫁的时候,章家给的聘礼也就是一般罢了,从中不难看出当年姜氏是有多么看不上她了。

这会儿女儿被看重, 孙氏心中也是高兴的, 如果这个女婿是她挑的那就更好了,不过她柔顺惯了,只是说道:“可不是吗,咱铃兰是个有福气的。”

姜氏一听,冷哼了一声说道:“可不是吗,亲弟弟把她当宝儿看, 哼,还说要买什么丫鬟,哼,恨不得把家当都给她陪嫁了去。”

孙氏讨好的笑了笑,说道:“娘,平安也就是随口一说,又不是什么大户人家,咱不买丫头就是了,到时候让翠儿跟着去不就成了。”

姜氏却道:“翠儿更不成,这都使唤了多少年了,没了她谁来做事儿?再说了,她年纪还比铃兰大几岁,跟过去之后用不了多久就得嫁人,不稳当。”

姜氏有一句话没说,那就是翠儿小时候看着寒碜,谁知道后来长开了居然模样不错,万一跟过去被孙女婿看中的话,那孙女是给还是不给。

“罢了,大头都出了,也就不省那几个银子了。”一想到那五十亩地,姜氏就没了说笑的心思,看着丁家送来的礼也不高兴了,反正都不是他们家的。

相比于五十亩地,买个丫头可就便宜多了,前些年年成不好的时候,一两银子就能买一个大丫头,就是小子也就二两,这两年涨了一些,但也不多。

姜氏早早的找了相熟的人牙子,就是隔了一条街的麻婆子,麻婆子的婆妈就是做这门生意的,在青州县城也是个老牙子来,向来有信誉,手里头的人也干净。

姜氏想了想,觉得总不能都便宜了孙女,反倒是苦了乖孙子,打算顺便再买一个小厮回来,他们家平安已经是秀才公了,如今身边还没有书童呢。

于是等章元敬回来的时候,就看见院子里头站着两排人,一排小姑娘一排小男孩,大约都是十一二岁的年纪,有些稍微大一些,也有看着稚气的。

姜氏招了招手,笑着说道:“平安,你可算回来了,奶打算给你买个书童,也不知道你喜欢什么样的,要不你自己过来瞧一瞧?”

章元敬愣了一下,穿到古代之后,虽然家里头有李婶翠儿哑婆子,但章家的规矩不大,平日里跟下人也会说笑,逢年过节甚至会一桌吃喝,上下之分并不森严。

乍然听见说要买人,章元敬一时还有些反应不过来,不过他很快想起自己提过陪嫁丫头的事情,看了眼院子里头的人,他只是点了点头说道:“奶,只要是老实本分的就成了。”

不过他眼睛扫了一眼,猜测着哪一个是将来姐姐的陪嫁,一排小姑娘里头,站在最左边的颜色最好,眉清目秀带着几分灵动,越往右边就越是不出色,最右边的几乎是丢在人群都找不出来的那种,看着骨架还特别大。

麻婆子见他打量着丫头们,眼神微微一动,笑着问道:“老太太,这丫头不再挑一个吗,人家大呼人家的少爷,那身边哪一个不是跟着好几个丫头伺候,只有书童怎么行?”

“您家这都是秀才公啦,书童要,丫头也得要才是。”麻婆子笑呵呵的说道,似乎自己已经看穿了这位秀才公的心思,男人吗,不管是几岁都是爱俏的。

被她这么一说,姜氏还真有些心动起来,章元敬连忙说道:“奶,我还得考试呢,弄一个丫头在屋子里头算怎么回事儿?”

麻婆子还以为他是不好意思,又说道:“哎呦喂,读书人不都讲究一个红袖添香吗!”

章元敬被她看得头大,连忙说道:“奶,老师都说了,不许师兄身边有丫头伺候,就怕移了性子,将来不能专心读书。”

李老先生的话显然比他的有用多了,听了这话,姜氏立刻说道:“行啦,就最右边的丫头留下,其他就不要了,我们家也养不起那么多人。”

麻婆子见状也不再多说,说实话,如果不是听说章元敬是个什么小三元,据说十分了不得,她还舍不得把有姿色的丫头带出来的,卖到富贵人家可赚得多。

章元敬看了一眼最右头的姑娘,心知他奶奶肯定是贪了便宜了,不过想想陪嫁丫鬟的用处,章元敬又觉得选这样的才好。

比起给孙女的丫鬟,在选择给孙子的书童的时候,姜氏可用心多了,她从头至尾看了好几遍,心中还是有些拿捏不定,便低声在孙子耳边问道:“平安,你可有瞧中哪一个?奶看着最左边的倒是还成,看着是个机灵的,而且还识字,第二个也还成,个头高,能顶事儿。”

感情给孙子挑的时候,姜氏就是挑着贵的来了,这会儿她不嫌贵了。

到底是以后要朝夕相处的人,章元敬也用了些心思,打量了一番那一排小子,麻婆子显然是特意给他们收拾过的,身上都穿着一样的土色布衣,一个个显得倒是还算精神。

章元敬想了想,忽然问了一句:“若有一日,祖母嘱咐了不许我半夜看书,我却偏要看,你们会如何做?从左边开始以此回答吧。”

第一个确实是机灵,立刻说道:“晚上看书伤眼睛,老夫人也是为了少爷好,我必定也是要规劝的,什么都比不过少爷的身体重要。”

大概是他说的太好了,后头的人有些紧张起来,不是说的含含糊糊就是跟他差不多,嫌少有能跳出来的,一直到了最右头的小子。

这小子是一群人中个头最大的,显得有些虎背熊腰的,姜氏买下那姑娘跟他一比那就是娇小玲珑了,只听见他闷头闷脑的说道:“也劝,但我还是得听少爷的。”

章元敬一听,顿时笑了起来,觉得这个人挺合心意,转身就道:“奶,就要他吧。”

姜氏还有些犹豫,主要是这个小子看着不像是书童,倒像是走镖的,不过孙子喜欢,她还是开口问道:“你多大了,叫什么名字?家在哪儿,家里头还有人吗?”

男孩儿还没回话,麻婆子已经说道:“叫狗蛋子,十三岁,这孩子是我乡下一亲戚的孙子,早年家里头太难,他们家都死绝了,我看着可怜就收了回来。是个实诚孩子,要不是我家孩子多,我都想自己养着了。”

姜氏一听家里头死绝了就有些不喜欢,虽然他们家这样的情况,但她心里头还是有些嫌弃那些孤寡命的,觉得会让自家运道不好。

“这是不是命太硬了一些?平安,要不咱们再看看别的人吧?”

章元敬看着,倒是觉得麻婆子可着劲想把这个男孩卖出去,眼中藏着的紧张是骗不过人的,他看了看那个男孩,没觉得哪里有问题,就又问道:“狗蛋子?你几岁了?”

狗蛋子有些紧张的看了看麻婆子,不知道该不该回答,毕竟他已经被退货好几次了,再来一次的话,他家表婶还不知道能不能留着他吃白饭。

麻婆子的笑容有点儿僵硬,暗地里瞪了一眼狗蛋子,继续说道:“其实是十二岁,不过他生日大,算足岁也快十二啦,你看这块头,骗不了人。”

这一点姜氏倒是不怀疑,毕竟块头在那儿摆着呢,她就是有些担心其他的。

麻婆子哪儿不知道他们的担心,连忙又说道:“老太太,你也看见了,我们家养了他几年,如今人不也都好好的吗,所以说啊,命硬这回事儿都是骗人的。”

她心中还在嘀咕,就这章秀才家里头两个寡妇,哪一个不是命硬的,难道还怕别人了?

章元敬笑了笑,又看向那个男孩:“狗蛋儿,你愿意来我们家吗?麻婆婆,您收收口,这次就让他自己个儿回答吧。”

麻婆子一听只好收了话,只是紧紧盯着那孩子,狗蛋儿被她看的后背发麻,抓了抓头发说道:“只要能让我吃饱饭,我就挺乐意的。”

章元敬笑了笑,觉得这话挺实诚,转头就对姜氏说道:“奶,我就看他挺顺眼的,要不就他吧,身体壮实也好,将来还能当护卫呢。”

这时候他笑的轻松,用不了多久章元敬就为自己的轻率付出了代价,后悔莫及且不说。

姜氏一听觉的倒也是,别的不说,她乖孙以后肯定是要上京赶考的,到时候一个弱弱小小但是机灵的书童,说不定真没有这个傻大个儿派得上用场。

买人到底是给孙子的,自然要他自己喜欢,姜氏心里头念叨了两句,到底是答应了下来。

第59章 饭桶

翠儿又端着一碗饭进来,上头的米饭压得严严实实的冒出个小山尖, 看见她的身影, 狗蛋儿的眼睛都在发光, 似乎饿了多少天似得。

章元敬看了看桌上已经空了的几个饭碗, 总算是知道麻婆子为啥想要赶紧脱手了,实在是半大小子吃穷老子,这个家伙更是饭桶里头的饭桶:“行了,给他吧。”

就是后悔也迟了,钱货两清,麻婆子迫不及待的就把狗蛋儿的行礼送了过来,里头就两件衣服, 但意思也明白的很, 这人她是绝对不会收回去了。

看着狗蛋儿大口大口的吃着米饭, 姜氏只觉得心更痛了,捂着额头说道:“亏了亏了,我就说她怎么这么热情,原来这娃是个饭桶啊, 吃都要给他吃穷了。”

大概是听到了这话, 狗蛋儿吃饭的速度慢了下来,带着几分小心翼翼偷偷看着他们,吃了一半就放下了碗筷,闷声说道:“我,我吃饱了。”

姜氏噎了一下,没好气的说道:“吃都吃了, 剩下半碗饭给谁,早先你怎么不说自己这么能吃啊?早知道真不能要你。”

不怪姜氏觉得憋气,这年头的粮食可不便宜,这小子的卖身银子倒是不贵,但问题是他吃得多啊,看起来又是笨笨的,这笔生意实在是亏大了。

章元敬见这孩子脸都涨红了,连忙说道:“我奶奶说气话呢,你已经是我们家的人了,怎么会不要你,放心吧,把剩下的都吃了吧,要是不够的话再让翠儿打一晚。”

听了这话,狗蛋儿才放心了一些,他偷偷看了看章元敬,又看了看气呼呼的姜氏,见她并没有反驳就安心了,看来这家里头当家做主的是小少爷,他一边捧着饭碗吃饭,一边暗暗下定决心,果然以后还得听小少爷的才对。

章元敬无心的一句话为自己收了个忠仆,等狗蛋儿终于吃饱了站起来,他还问道:“够了吗,别客气,以后日子还长着呢,饿坏了可不顶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