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老太也就把她放下去了,叮嘱道:“别乱跑啊,小心磕着。”

许愿点点头,转了身奶声奶气地冲着后头的人说:“婶婶让一下。”

见到这乖娃儿,后头的人都笑了,让出一条小道来。

“援朝家这囡囡长得就像城里人,白嫩俊俏,福气大命好,一出生就有吃有喝了,这不才这么点大,就去做城里人了哟!”

人太多了,张招娣也都插不上嘴,刚想说什么就被人夺了话,坐在那小椅子上咯得屁股疼,许传根又不停地闹腾去玩。

“哎呦,你别挤了,本来就挤死了,老人家都要被你挤掉了!”

张招娣讪讪地挪了点屁股,把许传根放下了,还不忘叮嘱道:“根子啊,别乱跑啊,就在你三叔家玩玩。”

许传根早挤进人群里头,往外头跑。

“援朝媳妇,你进了那供销社,咱们是不是可以叫你帮忙带点东西啊?”

张招娣眼睛一亮,对啊,她进了供销社,她肯定就能拿很多东西了,扬声说道:“对啊,援朝媳妇,你在供销社可就方便多了,根子到现在还没穿过新衣服哩,还得靠你这个婶婶。”

“援朝媳妇啊,我家大壮要成亲了,你看你能不能帮我扯点军布啊!”

许老太笑容都有些僵硬,她最担心的就是别人一听援朝媳妇在供销社,就要她带这带那的,周围人多,也不好骂张招娣,憋着气。

陈双也为难呢,说:“我也还不知道去那边做什么活呢,主要这不还看上头咋地安排,还要开了年才过去呢。”

许老太:“还没摸清门路呢,这事儿也不好应下,要是真能帮,援朝媳妇肯定是会帮大家的。”

“那进了这供销社不就在供销社里头嘛,说一句话不就行了。”张招娣嘀咕。

陈双严肃着脸,瞥了一眼张招娣,道:“一句话就行,要真一句话就行,这国家不就乱了套,你去和上边说一句话看能不能给你一身新衣服。现在咱们是社会主义制度,也不是以前那什么旧社会,以前旧社会么徇私枉法,我们新社会讲究的是公平公正。买东西可不得要钱和票,若是你要买啥,我帮你留意一下,一有就来告诉你,大家也都省事儿不跑个空对吧。真要我徇私,被报上去,这问题可就大了。”

许老太太厉声呵斥道:“你咋就不盼着别人好呢!非要援朝媳妇丢了活你才开心是吧!”

许老太太这般不给张招娣面子,村里人也是来回得看,张招娣脸白了又青了,“娘,你怎么能这么说......”

许老太太没理会她,周围的老太太纷纷打圆场,说着好话,屋里头才又热闹了起来。

张招娣自讨没趣,也崩不住一张脸,钻了出去,

许愿跑自家院子里去,院子里头栽了一棵树苗,许援朝说能长出果子来,给裹了布条,怕它冻死,许愿每天都会给浇点水,非常懊恼的是,她现在没有空间,也没办法把这些植物带回星际去。

但她逐渐能够感受到植物的气息,能够感受他们的状态和健康状态,这是她在星际的时候花了很多年才觉醒的一点点异能,也许古地球的环境很不错,植物都非常活跃,不像在营养液里的有点半死不活。

她家的小树苗感觉还比较微弱,但还算健康。

像一些小草,她就没办法感受。

她希望能赶紧长大,这样就可以养更多的花草。

在没有去城里前,陈双还是在仓库里做活,许爱党也有些舍不得陈双这么个能干的,毕竟在找一个像一一样记录清楚的干事利落的,可就难了,只能在生产队里找了个会写字的小媳妇,让陈双带带。

马上就要过年了,其实也没什么活,陈双就教她平时怎么做,具体怎么样还是得靠她自己。

年前许援朝终于回来了,带着厂里发的奖品和二级工的证明回来的,厂里发了一袋精品粮,一袋淀粉还有一壶油,其他还有些杯子啊什么的,都是实用货。

生产队也发了粮食,过年大锅饭是不开的,都是各做各家的,都是按着人口分的,刚度过饥荒,今年算是个好年。

今年分家了,家里头也有余粮了,许援朝打算还一些给岳父家,岳父家孩子多,当年还能匀出点粮食给他们,许援朝就和陈双商量了一下,把村里发的半数粮食给岳父家送去,他们家不用这么多,陈双自然没什么意见。

一家子就年前选了个日子到隔壁永惠村去了一趟。

第13章

永惠村和许家港隔了一条河,平时来往也密切,两村通婚的也不少,但这几年饥荒,谁都没得吃,过年也不互请了,来往也就少了。

许援朝拎着一个蛇皮袋,牵着许传鸣,陈双抱着许愿。

一进村就被人认出来了,“这不是老陈家的小闺女嘛?”

陈双也是许久没来了,有些不大记得人了,只能笑笑说:“诶,是的叔,回来看看我爹娘。”

“孩子都这么大了,长得真俊!”

一路被这么问候过来,陈双脸上笑意不断,她长得像她娘,很容易就被认出来了,到了桥边,人就更多了,纷纷打量这一家子,也有人觉得眼熟。

“二妮,你看看这是不是你家小姑子,长得和你婆婆真像!”

马二妮抬起头来,定睛一看,忙把衣服扔进盆里,扬声喊道:“小双!援朝!”

陈双朝桥下望去,看到自家大嫂子,笑着挥手:“大嫂。”

一家人下了桥,马二妮也不洗服了端着盆子上去,“咋来也不提前说一声,援朝啊,你回来了啊,爹娘都念叨了好久了呢。”

许援朝笑着说:“好久没来看看岳父岳母了,趁着年前先来看看。”

上回三房般新房,陈家去了一趟的,马二妮擦了擦湿手,摸了摸许传鸣的头,又看了看许愿:“鸣鸣和囡囡又大了点。”

陈双跟着她一边走一边说:“小孩子长得快。”

“衣服还够不够,建丽的衣服我再回去找找。”

“够的够的,她骨架子比别的孩子小一点,上次给的有的还大。”

陈家的屋子就在桥边上,说着说着就到门口了,马二妮扬声喊道:“爹娘,小双援朝来了!”

陈家兄弟两个也已经分家了,但关系都不错,陈老头年轻时在当兵,一直在外头,陈老太一个人拖着四个孩子,陈家兄弟也就懂事早。

两家住的也近,紧挨着的,院子里就有一群小毛头,全是陈家的孩子。大房四个,二房三个。

都扑了过来:“娘!小姑小姑夫!”“大伯母!小姑小姑夫!”

许传鸣也不拘束,见着表兄们也开心得很,挣开了许援朝的手。

许愿是第一回来外婆家,见到这么多小毛孩也是有点吃惊的,原本许家这么多孩子她就挺惊讶了,感觉外婆家好像更能生。这个时代的女性真伟大,居然愿意生孩子,星际的女性们都不愿意生孩子的,帝国为了鼓励生育什么方法都用过。

小嘴长成了哦型。

马二妮把洗衣盆给放在院子里,陈老头和陈老太走出来了,陈老头一瘸一拐地拄着拐杖,陈老太因为年轻的时候太操劳,身子也不好,年纪大了背就驼了。

许援朝赶紧上前搀扶老丈人,陈双也过去扶着她娘。

“援朝啊!”陈老头紧紧地握着许援朝的手。

“岳父。”许援朝一手提着蛇皮袋,一手扶着他往屋里走。

小萝卜头们也进来了,马二妮端茶泡水,因为许愿是新客,拿了点白糖让她舔一舔,三岁的陈建丽看见了迈着也跑了过来:“娘~我也要!”

一勺里头还剩点,马二妮给她也舔了舔。

陈建丽满足地舔到了糖,仰着头冲许愿叫:“妹妹~”

许愿弯起眼睛,朝小萝卜头招了招手。

陈老头和陈老太是第二回见着小外孙女,陈双生了之后去看过一回,后来搬新屋,他们腿脚不便就没去,听去了的儿子儿媳妇说,生的可漂亮了,还乖得很。

陈老头刚坐定,手就养了:“小囡囡给我抱抱,让外公瞧瞧。”

陈双把许愿放地上,指了指陈老头:“到外公外婆那儿去。”

许愿迈着小步子,摇摇晃晃地走了过去,快走到的时候,一个踉跄,都惊呼了起来,扑在了陈老头膝盖上,软乎乎地说:“外公,外噗。”

陈老头赶紧把她给抱起来,坐他膝盖上,“乖囡囡,有没有磕疼?外公给呼呼。”

“不同不同。”许愿摇了摇头。

陈老太眯着眼睛,苍老的手握住许愿的小手,“可真俊,这眼睛长得好,又大又亮,以后肯定俊俏。”

小孩子们在一旁皮,许传鸣也兴奋得很,外家的孩子多就有趣。

马二妮朝他们喊道:“解放建军,去把你们爹和叔喊回来,告诉他们小姑小姑父来了。”

大一点的几个男孩子应了,一溜烟儿跑出去了,后头跟着几个小屁孩儿。

小一点的陈建丽见哥哥姐姐都跑了,眼睛眨了眨,想跟上去吧,她人小,跑不快,想想也就算了,目光又落在新来的小妹妹身上。

马二妮看到许援朝脚边的蛇皮袋:“诶,援朝,这是啥?”

许援朝才想起蛇皮袋,忙递了上去:“一点点心意,给岳父岳母的,小双怀囡囡的时候多亏了岳父岳母,现在日子好了,一点点心意。”

马二妮一看袋子里的粮食,赶紧给二老看看。

陈老头摆手:“你这啥意思,不要,我们家也不缺,你们自己留着吧,我给自己女儿点怎么还求回报了,不要不要。”

陈双劝道:“您就收下吧,我们家也吃不掉的,援朝厂里也发了粮,我们家够得。再说了,开了年,我们家都要去城里了。”

陈老太一喜:“你们都要去城里了?援朝分好房子了?”

女儿女婿总是分隔两地她瞧着也不妥当,她最是明白女人家一个人带孩子的苦楚,自是不希望女儿过得和她一样累。

陈双笑着说:“援朝给我找了个供销社的活,年后就去上班了,房子还没分,已经造好了,估计年后就分。”

屋里人皆喜上眉头。

马二妮砸吧砸吧嘴巴:“我滴乖乖,供销社啊!援朝能耐啊!”

许援朝笑着摆手,说道:“也是小双自己争气,我们厂里要开供销社,只招员工家属,恰好小双前几天上了报纸,被市长夸了,我就跟厂长说了,给掌了掌眼,这不就成了嘛!”

陈老头也见过那报纸,眉飞色舞:“不愧是我闺女,这市长都夸过呢,哪能不成。”

陈敬党和陈敬业兄弟很快就赶来了,还有陈双的二嫂王培。

兄弟两生的特别像,身形高大,比许援朝还高小半个头,由于从小就干活,是村里头干农活的一把手。

舅胥几个纷纷招呼了起来,才说起刚才的事儿,皆惊叹。

王培生的很瘦,一张嘴却是巴拉巴拉最能说会道不过了,笑得时候有个酒窝,但她太瘦,脸颊都凹进去的,恭贺道:“小妹以后可就是城里人了,一家子都是工人,以后可别忘了提携我们。”

半开玩笑似的这般说着,陈双却是不敢应的,她这二嫂子最是会拐着弯儿说话,不如大嫂子来的爽利,所以两个嫂子间其实是不大和睦的,她也更喜欢说话爽利的大嫂子一些,道:“哪有二嫂说的这么夸张哈哈哈。”

王培笑盈盈的,说起好话来一茬一茬的。

许愿被轮流逗乐了一会儿,被放了下来自己去玩,陈建丽头一回见着比自己小的妹妹,高兴得很,拉着她走来走去。

一家人在陈家吃了个午饭,早点回去了,陈老头还是收下了那些粮食,但陈双给许愿脱衣服的时候发现,许愿的衣服里被塞了两块钱,眼眶又是酸涩。

老父亲年轻时不在,回来了又腿瘸,总是觉得对几个孩子亏欠,瘸着腿还硬要干活,党给他的补贴都留给几个孩子。

许援朝也对老丈人敬重得很,看着那两块钱苦笑:“算了,暂时先收着,以后有机会再还给岳父。”

陈双抹了把泪,点点头。

刚从饥荒中走出来的人们还是很珍惜粮食,没舍得多请亲戚,也就几个近亲请了一下,像许家那边共同的亲戚,许援朝把村里发的剩下的粮食给许卫国家,准备一道请,三房哪边也没请,也没拿粮食出来,吃了就走,气得许老太恨不得在亲戚面前骂他们。

过了年,一家人就准备收拾收拾东西去城里了,因为东西多,许爱党驾了牛车送他们过去,亲自送到厂门口,原本还要帮忙搬东西,许援朝哪里好意思,都送到门口了,赶紧让他回去。

厂里也是忙忙碌碌,都是像他们这样还没分配到房子的,许援朝一路打招呼过来,把东西放屋子里。房子还没分配好,夫妻两也只能暂时先睡这个小隔间。

许援朝先带陈双去办事处办了个入职手续,那人定定地盯着陈双的职务看了一会儿,又抬头看了看,笑着说:“援朝,这是你媳妇啊,在供销社哩!”

许援朝说道:“是啊,小双,这是徐大姐,以后啊,有什么不懂的可以来问徐大姐,她懂得多。”

徐大姐笑意更浓了,看了看旁边的许传鸣和许援朝怀里的许愿,笑眯眯地盖了章:“你们一家子都是好样貌,援朝好福气哩。”

相互恭贺了几下,许援朝就带陈双去找安太太了,供销社已经造好了,安太太最近也要准备着开了,如今货物还都在路上,她就带陈双过去认门,供销社的大门对着厂外的,从厂里面一个小门可以进去,已经分了区块,这边卖什么那边卖什么,都有一个窗口对着外面。

安太太道:“我看你做事稳妥,又做过记录,你就负责收银和记账。这个屋子专门就是给你的。”

专门收钱的屋子在这一排的最外面,里头有一根线,应该就是把单子给传过来的,开了个小窗口,要买啥得先排队和柜台说了,然后再过来付钱再回去拿。

陈双只觉得哪哪都好,想想以后自己就在这里工作,也激动,“谢谢王姐,我一定会好好做的。”

安太太满意,和她聊了几句家常,询问她住宿怎么样,听闻她住在那小单间里头,道:“别急,马上就要分房子了,你和小许都是双职工,分到的房子不会小的。”

安太太想起这一遭也是累,正是因为在分房子这一当口,不少员工家属都来拦她的,可名额就那么几个,能咋办呢,有些家属她不大喜欢,她开这供销社,一来也是为了给自己找事儿,二来也是安顿一些员工家属,但也不想惹得一身臊。

陈双笑着说:“托您的福。我想问一下,就是我要是工作了,这孩子该怎么办?我家囡囡还比较小,没办法送学校。”

安太太说道:“咱们厂里有专门看顾小孩儿的地方,也都是员工家属做的。你偶尔带她到这里来也可以,不要影响工作就行。”

那当然是再好不过了,陈双感谢了一番。

陈双初来乍到,也知道要找个庇护,安太太就再合适不过了,她就勤快点,每天跟着安太太到供销社这边打扫筹备,安太太见她话语不多,做事又勤快,也是很满意,也乐意带着她。

陈双一来,厂里头终于知道了那缺的一个收钱的是谁了,年前闹得满厂风起云涌的,闹僵了的人可不少,没能抢到这职位的心理哪里能平衡,许援朝不过刚经常几年,凭啥他媳妇不声不响就能进供销社了,会修点机器也不能这样啊!

迅速的,这般想法得到了一众未能进供销社的女人的认可,纷纷跑去安厂长的办公室要去讨要说法!

第14章

“为啥许援朝媳妇可以进供销社?你们不行?”安厂长重复道,看着面前一众愤慨的女人们。

为首的女人桌子一拍:“对啊!凭啥?我家男人为厂里辛辛苦苦做了十年了,他许援朝才来了四年!”

“就是啊,凭啥的!”

安厂长似笑非笑:“你们上过报纸没?”

一群女人面面相觑,不知道安厂长葫芦里藏的什么药。

“被市长夸过没?”

“厂长,这又啥关系?”

安厂长猛地一拍桌子:“关系大了!咋没关系,人家媳妇上过报纸,被市长夸过,你们没有啊,我们择优入取择优,什么叫择优懂不懂?公平公正,和你家男人干几年没关系!”

想起年前被这群蛮妇围堵的经历,安厂长就一肚子的气,语气也愈发严厉:“厂里办供销社是为了给你们谋福利的,谁知道你们吵吵嚷嚷就为了几个名额挣破了头脑!供销社是党和国家负责,你们以为随随便便就能进了!聚众闹事,你们知不知道后果!”

这群大字不识的女人们也慌了,纷纷找了个借口开溜了,为首的女人一看后面的全溜了,也慌忙地跑了。

安厂长冷哼一声,总算出了口恶气。

厂里新开年,还没有开始做业,首先是要把分配新房的事情给解决了,安厂长召开全体职工大会,商量怎么分配,第一批先分配的肯定是还没有房子但已经结婚了的,也是按照工级来分,一等工肯定是有优先选择的权利,双职工家庭可以要一套大一点的。

所以在年前不少工人都找好了对象,首先肯定就是工厂里的女职工,其次再是外头的。

许援朝和陈双也是走运,供销社一上来可就是二级工人,许援朝去年年底也升了二级工,两个人可是扎眼的很,毕竟大多数二级工都是进厂很多年了,也都分配好房了,妻子有些也是工人有些不是,可以前造的房总归旧了。

便有不少一级工人不满了,一级工基本上都是刚建厂就进来的一些员工,干活熟练现在基本上都是师傅啊车间主任什么的,分配房子早,现在孩子都大了,觉得不够住了。

“我是一级工人,接下来我孙子都要大了,那房子不够住啊,你说小年轻的,孩子还小,哪像我四世同堂了,上头老母亲下头小孙子的,不够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