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银川的话听听就算了,陛下并未相信,你也不必放在心上。老夫虽是文臣,也知阵前拼杀都是真刀真枪的,这还能有假不成?”

萧元启闷闷地独饮了一杯,眉间带出些委屈和无奈,“多谢大人安慰。我自知根基浅薄,陛下的恩赏如此之重,难免被人议论。说是不在意吧,心里确实有些不舒服,但若想要辩解,偏偏又没有谁当面冲着我来。叔父大人主政多年,见识高远,请您指教晚辈,陛下若真的想要再托重责,我到底应该接还是不接?”

这句话问得极是恳切,毫无作伪之态,荀白水心头评判权衡的天平难免向他倾斜了少许,思忖了片刻,严肃地道:“于公的话就不说了,于私而言,你是荀家的女婿,既然真心求教,自当为你筹算。在老夫看来,若能收复淮东,功劳实在不小,错过了委实可惜。但东海水师确实强劲,你方才的顾虑也有道理。你看这样好不好,芡州那个参将是个人才,胸中大有方略。他眼下已升了四品,不妨再提拔他做你的副手,替你挑选麾下将领,操训兵士。阵前如果有所疑难,也大可与他商议。当然了,那日见驾时他的确有些言辞鲁莽,不要说你,老夫当时都很是不悦。不过为了朝廷大局,想来你也不会真的计较吧?”

萧元启努力稳住了自己的表情,露出凝神考虑的样子,“岳银川……倒还算是一员不错的战将,他呈上的东境方略我也看过了,确是栋梁之材。”

“你为主帅,他为副将,可谓强强相联,不仅于朝廷有益,对你自己也大有好处。若是没有别的异议,那老夫就按这个意思去跟陛下商量了?陛下明显很喜欢岳银川,说不定还愿意给他专折奏报之权,让你更无后顾之忧呢。”

他一边说,萧元启一边跟着点头,等他一说完,立即举起酒杯相敬,“果然还是叔父大人的思虑更为周全,元启愿意听从安排,不胜感激。”

如果就事论事,萧元启今日的表现可谓毫无破绽,完全是一副胸中坦荡的样子。而荀白水的言谈举止也很自然,仿佛他拉着莱阳王坐下来的主要目的,原本就是为了说服他以大局为重,接纳一个曾经无礼冒犯的副手。此刻花厅外艳阳普照,花厅内言笑晏晏,席间气氛和煦温馨,倒真的像是一家人小聚一般,不见丝毫阴霾。

随着荀飞盏的随后加入,这桌本为小酌的酒席,一直喝到了近晚时分。萧元启以荀安如需要早些休息为由提出告辞,亲自进后院给婶娘请了安,体贴小心地将她接了出来。

荀飞盏自始至终都以为这是一次普通的亲戚往来,心情最是轻松,待长辈到二门外送行之后,便自行回了独居的院落,全然不知内宅中的叔父,此刻已是面沉似水,正在暗暗下着决断。

他这边是不知,荀夫人则是不解,绕着夫君转了两圈,疑惑地问道:“莱阳王是做错什么得罪老爷了吗?你吩咐要问安儿的话,我全都仔细问过了,她也没说什么。咱们自家的姑爷,素日倒也礼数周全,哪怕有什么差池,只要不是什么太过要紧的事,老爷不妨大度一些吧。”

“滴水不漏,毫无破绽……他若真是心中坦荡,又何至于如此防备?”荀白水完全没有听她在说什么,喃喃自语了两句,突然扬声道,“来人!”

随侍在后的荀樾急步上前,“属下在,大人有什么吩咐?”

“去叫岳银川马上过来,老夫有话跟他说。”

荀樾跟随荀白水多年,对于指令的轻重缓急最为敏感,领命后径直奔向马厩提了坐骑,竟然亲自赶往岳银川的住处,不到半个时辰便将他带回府中,领进了书房。

岳银川被叫来得这般仓促,路上连一句话都不及多问,神色当然甚是迷茫,行过礼后还未开口,荀白水已先指了指对面,命他坐下,“老夫已经想好了,东海之事,必须要彻查清楚。将军是举发人,一旦开始便不能回头,你可明白?”

岳银川顿时大喜,急忙应道:“末将心志已定,绝无犹疑。”

“好。你回去之后,把东境战事中的所有疑点、人证的证词,还有夜探何宅的整个过程,尽快拟成文本,先给老夫看一看。”

“是。”

“你已惊动了何成,多少也算惊动了莱阳王。夜长梦多,老夫不打算等到开朝了。明日午时初,你到大理寺外等我。”

岳银川有些讶然,“大理寺?”

“东海通敌一案的所有卷宗都收存在大理寺,你算是一双新鲜的眼睛,老夫想带你重新将此案梳理一遍,说不定能发现什么指向萧元启的线索。在面见陛下之前,咱们手里实在的东西越多,当然越好。”

“可是末将听说,凡是牵涉进东海通敌案的人……已经全数处死了……”

荀白水被他戳中痛处,不由闭了闭眼睛,“是啊。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确实有些草率……”

他虽然改了主意,但上次所说的许多难处也并不是假的,岳银川的神色依旧有些不安,“如果……如果末将在旧案卷宗里找不到新的疑点呢?”

荀白水面色阴沉,眉间却有一抹傲色,“就算一无所获,只要老夫坚持深查……陛下最终还是愿意听从的。”

当朝首辅的这句许诺可谓是一个大大的定心丸,连番叩谢之后,岳银川激动地赶回了暂居的小院,开始为正式举发忙忙碌碌地做起了准备。佩儿心情平稳之后的陈述越来越有条理,记录整理她的证词只花了半个时辰;当初从兵部调来的军报已研究过数遍,将罗列于胸的疑点拟成文本更不是难事。乐观的前景让整个院落的人都十分高兴,连养伤的谭恒都不肯多睡,招呼亲卫们在油灯外又加点了好几支蜡烛,照得主屋明晃晃的,好方便将军“连夜写字”。

相比于这座皇城小院里的轻松与欢快,莱阳王府此时的气氛却紧绷得如同一张拉满的弓弦,似乎随时都可能断裂。萧元启并不知道今日的面谈因何而起,也没看出荀白水到底有何异样,但他知道自己心里压之不下的惊慌感就是直觉给他的警告,警告他不能忽视,警告他必须考虑最坏的情况将是怎样。

荀白水一旦起了疑心,必定是不达目的绝不罢休,曾是他盟友的萧元启对此再清楚不过。当年的萧平旌能够选择安然离开,那是因为长林王府根基深厚。自己不仅没有同样的幸运和同等的实力,面临的具体情况也差别甚大。确切一点说,摆在眼前的已经是一条必须走完的独木桥,既不能失足,也不能后退,若是最终无法达到彼岸,结局便只有粉身碎骨万劫不复。

外间的门扉轻响,被何成拉开半扇。一条人影轻烟般飘进,门板随后又重新关紧。

转过围屏的戚夫人满面笑意,行过礼后娇声恭维道:“承蒙王爷相召,我就知道,您是天命所归,一定能够想通的。”

其实目前的局面跟萧元启能否想通已经没有关系了,黑云压顶,危机已起,绝不可能再徐缓图之。不过面对戚夫人得意扬扬的样子,他还是要尽量让自己显得不那么急切。

“请夫人稍安,本王请你过来只为商议,至于最终应该如何决定,现在倒还说不好。”

“一旦除掉了荀白水,这金陵城里便再也没有人能挡得住王爷,”戚夫人解了披风,不待相邀便坐了下来,灯烛下眼波闪动,“您素来果敢,怎么到了如今这样的关口上,反倒犹豫起来了?”

萧元启叹息一声,语调阴冷,“并非本王优柔,夫人你亲自出手,固然大有胜算,但终究难保万全。我千辛万苦才走到今天这样的地位,怕的是万一……”

戚夫人听出了他的意思,毫不迟疑地提出承诺,“既然说好是一项交易,那这场刺杀无论成与不成,都由我东海出面担当。请王爷不必多虑,绝不会有一丝一缕牵连到您的身上。”

萧元启在阴诡机谋中翻滚了这些年,性情远比以前更加多疑。戚夫人说得越是好听,他的心头便越是不安,皱眉问道:“国主想在工部找的那份旧稿到底有多重要,值得夫人冒这么大的风险?”

“国主为何看重那份旧稿,我空口解释您也未必会信,反正我的人把它找到之后又不能立即飞出去,王爷到时亲自看看,不就什么都清楚了吗?”

她的话萧元启并未完全采信,但盘算利弊之后觉得还算可以接受,语调微见松缓,“要安排你的人进工部倒是不难,库房书办只是杂役人等,我明日就能让他进去当值,轮班数日混熟了脸,等到年后各衙开府,想干什么全看他自己的本事,夫人以为如何?”

戚夫人合掌笑道:“王爷放心,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您行事如此爽快,我也不会让您失望。荀白水明天踏出府门拜客之际,便是他的末日。”

荀白水掌政多年,行事一向谨慎,他身边的防卫有多严密,萧元启比谁都清楚。无论戚夫人如何信誓旦旦,他都不敢全然相信,喝了两口茶后,还是忍不住想要询问细节安排。

“王爷如此担心,莫非已经亲自出手试探过了?您放心吧,国主既然主动提出交易,当然不可能是仓促行事。我的武功虽然不及王爷,但论起暗中刺杀,您可就大大比不上我了。东海在金陵已经暗伏了人手,如何探查,如何设伏,如何动手,我自然会安排得妥当,仔细算来,其实只有两件事需要王爷暗中相帮。”

“哪两件?”

“一是夜间有些动作,要请何将军的巡防营加以遮掩;这二嘛,还有个拿不准的人,必须得单独想办法应对。”

戚夫人忽隐忽现的诡异身手绝对称得上是一个顶尖的刺客,连她都说拿不准的人,萧元启不用多想也知道指的是谁。

“……荀飞盏?”

“只要他在城中,便是一个难以把控的变数。不知王爷有什么办法?”

萧元启眸色阴寒如冰,冷冷哼了一声,“我自小就认识他,知道他最在意什么。你不用管了,在你动手之前,我一定能把荀飞盏引出城去。”

第三十四章 是非已空

与金陵城大部分高门贵第一样,荀府下人们所居的偏院和边厢,也是整所宅院每个清晨最先开始苏醒的地方。五更鸡鸣,负责洒扫和供应热水的粗役最先起身开始劳作;卯初二刻,侍卫轮岗,边门角门开启,担当采买的家仆们陆陆续续往返出入;前院管家在辰初开始四处巡视,近身伺候的侍女小厮们也轻手轻脚地起身,先行洗漱以备召唤。这个时候的主子们当然还在安睡,只有习惯早起的荀飞盏走出了房门,在自己的院落里修习早课。

初九这日的清晨,边门刚刚打开,一名穿着莱阳府号衣的亲随匆匆骑马赶来,声称有急事求见荀家大爷。门房仆从不敢耽搁,赶紧领了进去。不多时,荀飞盏神色严肃地大步奔出,命人牵来坐骑,翻身上马,踏着一地碎金般的朝阳,径直奔向南越门而去。

劳碌终年的普通百姓们只在正月里才能休憩,清早的城门外人影稀疏,迷蒙白雾中只有萧元启带着数名亲卫,正不停地向城内仰首张望,一脸焦虑地等待着。

“你派人来捎信也不说清楚,平章的陵寝怎么了?”奔到近前的荀飞盏一勒马缰,未等停稳便急切地询问。

萧元启赶忙解释道:“守陵的人半夜赶来进不了城,我也是早上才从巡防营那里得到消息,只听说有盗贼闯了长林王陵,具体情形一概不知。所以才赶紧约你与我一同过去看看。你和平旌交往更多,也好帮我定个主意,看需不需要通知他。”

荀飞盏关心则乱,闻言不及多想,一夹马腹便冲了出去。

长林王陵距离京城南门原有快马半日的路程,这两人的速度当然更为迅疾,日未中天便已赶到,先飞快地粗略巡看了一圈,只见马道两边的虎甬石像倒翻了几个,冥宫外殿供奉的镀金香炉杯盏失窃少许,而陵寝本身未有伤损,这才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好在守陵的护卫警醒,盗贼未能潜入,总算没有惊动亡灵。”萧元启扶了虎甬一下,“这里我派人来收拾就行了,倒不用通知平旌,大哥觉得呢?”

荀飞盏点头赞同,“守陵护卫也归禁军统管,我去禁卫府招呼一声,让他们再加派些人手巡视。”

两人商议已定,一齐转头看向马道前方高耸的石坊,思及往事,神色都有些黯然,默默整肃衣冠,迈步而入。

萧平章的墓室远在长林王衣冠冢的侧后方,更是未受丝毫侵袭,坟前供果摆放整齐,白玉所镌的石碑也甚是洁净,可见守陵人的确算得上尽职尽责。

荀飞盏单膝跪在碑前,指尖抚过他描红的名字,低声道:“不久前我去看了策儿,他已经有这么高了……孩子很可爱,真可惜你没有能够亲眼见到他……”

王陵周边松柏森森,突有一群寒鸦惊飞,嘶哑的鸣叫声在林间回荡。萧元启抬头看了看,也单膝跪下,感叹道:“不知不觉,平章兄长竟然已经走了这么多年,也不知他是否泉下寂寞……若是大哥今日没有其他要务,我派人取些酒来,咱们就在这里陪他一天吧?”

初九并非祭扫之日,但荀飞盏进了陵区后就已经有些不愿离开,萧元启的这个建议正好提在他心坎上,当下便点头应诺,在石碑前半跪半坐了下来。

荀白水夫妇日常的起居习惯,萧元启早在新婚时就已经向安如打听得一清二楚。他掐准时辰将荀飞盏诱离出城后,何成立即在荀府周边的街巷内添加了巡视的人手,奉命时刻关注事件的每一步进展。而作为履约一方的东海,对这次新的交易显然也极为重视,戚夫人调动出安插在金陵城内的所有力量,连夜通宵地设置好了暗杀陷阱,就等着荀白水那辆御赐的华盖马车走出府门,一步一步踏向那道专属于他的鬼门关口。

不过此时的萧元启也好,戚夫人也罢,他们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计划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偏差,那就是荀白水原有的行程安排其实已经变了。

初九这日华真大长公主府上开年宴,所有朝阁重臣都已确认将要出席。勘查路线、计算时间、选择地点、安置人手……整个谋刺方案全都是基于这个消息设计而成的。至于昨天下午他突然决定不去赴宴而改往大理寺,莱阳王府根本一无所知。

情报陈旧迟滞,计划没赶上变数,往往是大部分行动最终失败的主要原因。

不过也只是大部分,而并非全部。

世间总有那么一些事情,是由运气和巧合来决定结果的,荀府到大理寺与荀府到公主府之间,竟有一大半路线完全相同,而戚夫人选择将要动手的地点,恰好便在这段重合的路线上。

也就是说,荀白水临时的行程变更,居然丝毫也没有影响到莱阳王府深夜商定的行动计划。

这是萧元启难得的好运,但从另一方面而言,也是荀白水最终的噩运。

辰正二刻,荀夫人看着日晷的针影轻声唤醒了夫君,带着侍女们伺候他起身洗漱。大概是因为已经下了决心,这位首辅大人昨夜睡得还不错,憔悴的面色有所缓解,神清气爽地坐在窗台前让夫人为他修面挽髻,同时指了顶轻便的绸帽佩戴。

“老爷今日赴宴,怎么不戴玉冠?”

“今日有些公事,不去大长公主府了。”荀白水起身穿上外袍,抬起手臂让她束系腰带,突然间又想起一事,急忙问道,“对了,侄女以前住的院子,可还留着?”

荀夫人一怔,“老爷问的什么话,当然还留着。”

荀白水眸中闪过一丝悲怜之色,叹了口气,“你记得派人时时打理,不要荒废了。咱们荀家的姑娘,怎么也得好生照顾着,至少不能让她受罪。”

荀夫人不明所以,却又本能地感觉心惊,正想追问,荀白水已经大步走出房间,在廊下吩咐道:“来人,去请大爷过来,陪我出一趟门。”

荀樾应声离开,片刻后皱着眉头回来禀报,“回大人,大爷一早就出去了。要派人追他回来吗?”

荀白水犹豫了一下,想了想又摇头,“不必了。你执我内阁钧令,到京兆尹府调派一百府兵,随行护卫。”

首辅车驾以往出行,常例是一百府内亲卫相随。荀白水虽未料到萧元启真的就敢刺杀,但由于不再信任巡防营,今天又特意加调了一百京兆府兵同行,这个程度的护卫能力除非起兵造反,否则谁也不可能轻易接近到他身前,行事已经算得上是极为谨慎。

除了护扈周密以外,荀白水乘坐的这辆御赐车驾也与寻常官员的马车不同。其四周围挡以梨木为骨,外罩由添捻金丝织就的厚缎裁制,在冬季还多了内层棉围,更加厚密,若非极为强力的硬弓,根本射不出能穿透它的利箭。再加上行进时不停移动,连侧方都有人体马匹相隔,若想以暗箭射杀的方法谋刺,成功的概率基本也可以预估为零。

身为一名顶级的女刺客,戚夫人从一开初就没有考虑过硬闯与远程。她的暗杀计划之所以能够得到萧元启的认可,最关键的部分仍然在于“接近”二字。

车轮辘辘,驶过了又一个十字街口。少量行人和摊贩们主动避让,自觉地与开道府兵们隔开了一段距离。

前方渐渐接近官衙集中的重要街区,主街的街面变得更加平整,皆由长方的青石板拼铺而成。府兵护卫踏步而过,有两人在踩上某些石板时感觉到了异样,不禁低头多跺了一脚。但由于队列快速行进,这两人还未及细想,便被后方的同袍裹带着随队前行了。

三十名开道府兵之后,紧跟着便是二十人的荀府卫队。华盖朱轮的御赐马车位居中央,由两侧共计八名骑兵护卫陪同。不紧不慢的车轮沿着前方五十人的脚步印迹,碾过了一块又一块的青石长板。

一道尖锐的鸣哨突然吹响,避让在街旁的十来个路人和摊贩应声暴起,亮出兵刃猛冲上前。这点攻击当然不足以冲破护卫的厚度,但却成功地让整个队伍暂时停了下来。

随行在车厢边的荀樾拍马向前,观察了两眼战况,正要派出荀府卫队相助剿杀的时候,车轮前方的那段路面突然爆开,四条人影飞速跃出。

连夜移开原有的青石,在下方挖出空间,隐藏刺客,再铺上涂画成石材颜色的木板遮盖,这项工程的动静其实并不小,若没有巡防营的全力配合,不要说戚夫人这样的异国谍探,就算是金陵城里的实权人物,只怕也很难做到悄无声息。

木板迸裂,暗器飞出,现场局势瞬间大变。这个计划最可怕的地方并不在于繁复,而在于精确。让自己藏身的“青石板”恰好位于护卫与马车之间那短短的一段空隙中,便是戚夫人赖以得手的最大关键。

猝不及防之下,马车两侧仅有的数名骑兵须臾间便被暗器射翻。戚夫人踏着另三名刺客搭出的剑梯,跃身而起,手中长剑疾如闪电般刺入车厢。

荀白水是个警觉的人,外间嘈杂方起,他便已经俯身贴在了车板上。戚夫人一剑未中,顺势挥劈,挑飞车帘的同时,也砍裂了前方辕木,厢体随即前倾,他一个老人哪里能稳住身体,立时扑跌而出,翻滚了数圈,顶上绸帽脱落,花白的鬓发披散而下。

距离最近的几名亲卫拼命冲上前来,皆被其他刺客中途拦截,戚夫人毫不分心,一个纵身便追至目标身前,冷笑一声,刻意将声调提得极高,“东海国主,问候首辅大人。”

随着这一句嗓音清亮的宣告,她手中利剑举起,毫不犹豫地刺入了荀白水的前胸,又回腕拔抽,带出一连串血珠。

从她最初现身到刺杀完毕,整个行动流畅如水,疾若闪电。荀樾不过是拍马向前多奔了几步,等到再转身时,留给他的就只有飞扬的尘土、漫流的鲜血和一双不甘心就此闭上的眼睛。

“大人!大人——”

在荀樾的嘶吼声中,掩护戚夫人逃脱的刺客们被一个个砍倒,前方街口马蹄声响,岳银川也在此时冲了过来。

由于心情激动,这位年轻的东境将领天还没亮就醒了过来,早早便赶到大理寺的官衙门外,静立等候。随着约定的时辰越来越近,他频频踮足朝向长街末端极力远眺,心头渐渐有些发慌。

若按常理思考,他其实并没有任何理由着急。内阁首辅高高在上,自然是想迟到多久就能迟到多久,更何况算起时辰来,荀白水此刻也还没有迟到。

可不知为了什么,这种发慌的感觉一直莫名地持续着,就好像战场上突然滚过背脊的寒栗一样,根本解释不清缘故,却又让人不敢轻视,更不能忽略。

岳银川解下了拴马石边的坐骑,沿途向荀府方向迎了过去。由于首辅车驾由四马牵拉,只能在大道上通行,他不必在意分岔口,一路顺着最宽的街道奔行,不多时便听到了前方隐隐的呼喝之声,心头顿时一紧。

绝大多数刺客这个时候已被砍杀在地,现场极为混乱,唯独中央那小小一圈犹如风眼一般,宁寂如死。岳银川甩缰跳马,猛地冲到了荀白水的身边,俯身察看伤情。跪在另一边的荀樾满面是泪,双手按压着伤者胸前,心头还抱有万一的希望。

在战场上见过太多的外伤,岳银川不须多看也知无救,只能扶住荀白水的头颅微微抬起,想让他的肺血回流,走得不要太过痛苦。

荀白水仿佛对他的到来有所感觉,半掩的双眸突然睁开,手指痉挛般地抓住了他的小臂,猛地向下一拉,其力度之大,俨然就是濒死之人最后的爆发。

“……陛、陛下……长……长林王……”

岳银川完全不明白这些残碎零落的话语是什么意思,可也根本没有机会再多追问。自喉间挤出这模模糊糊的几个字后,荀白水的语音戛然消失,紧绷的身体在下一个瞬间极速松弛,眼帘未垂,视线已经凝住不动。

天子脚下,年节未完,内阁首辅被当街刺杀。

这个如同炸雷般的消息渐次传播开后,整个金陵城都被震动了起来,很快就变成一个充满各种嘈杂声波和混乱异响的巨大旋涡。

最先赶到现场的巡防营未敢近前,环绕于外围守护。不过统领何成的反应还算迅速,立即下令给各个城门领,在事发后的半个时辰内便牢牢地禁闭了四门,要求等待进一步的上峰指令。

廷尉府太尉、刑部尚书和京兆府尹三个人因职责相关,亲自赶来现场察看了尸首,命荀府的人小心装裹,先抬回府中停灵。其他阁臣们都在前殿值房里守着,等他们三人过来之后,关上门足足商议了一个多时辰,这才决定由中书令赖杰与刑部吕尚书入宫,去向皇帝陛下禀报这个噩耗。

就在朝臣们想方设法商量善后的同时,荀飞盏和萧元启也终于辞别了长林王陵,一路快马赶回京城南越门外。

此时日头虽已西斜,但光线依旧明亮耀眼,显然还未到黄昏下闩的时辰。荀飞盏看着面前紧紧关闭的两扇城门,眸中不由浮起了疑惑之色,用力捶击呼喝了好几声,厚重的门板方才被缓缓地拉开了一线,等他们几个人纵马奔入之后,又立即再次合拢。

荀飞盏和萧元启都是极有身份的人,负责值守的校尉显然认得他们,迎上前行礼时目光闪躲,不敢抬头。

“到底出什么事了,怎么突然这么个阵仗?”

即便再怎么不敢回答,也不能真的不答,这位校尉的整个身体弯成虾米一样,颤声道:“您、您还不知道吧?……城里出了大事,首辅大人在紫书街上……遇刺归天了……”

突如其来的噩耗仿若晴天霹雳,震得荀飞盏一连倒退了两步。悲痛、惊讶、愤怒和疑问同时涌上心头,最后翻搅成了一片茫然,令他瞪着那校尉一时说不出话来。

萧元启用力抿住想要上翘的唇角,也露出又惊又怒的表情,“大哥先别急,咱们赶紧回府里查证一下,也有可能是传错话了呢?”

荀飞盏回过神,知道从守城门的小官嘴里问不出什么,立即翻身上马,扬鞭重重挥下。跨下坐骑被他激得连声惊嘶,如同离弦之箭般冲了出去。萧元启在后头紧追慢赶,还是被拉下了好大一截。等他好不容易追进荀府的时候,荀飞盏已经披了麻衣,正红着眼睛站在叔父的棺木之前,听荀樾跪在一旁讲述事情的经过。

用以停灵的前厅早就悬满素幡黑纱,香烛火盆烟气萦绕。摆放在正中央的乌木棺椁并未加盖,逝者周身衣冠已换,不见半点血污,仿若他这一生的是是非非都已被洗去,唯一空留于世间的,就只有临终前那抹凝于眉间的痛苦与牵挂。

萧元启悄步走进前厅,安静地听荀樾讲完,插言问道:“你确认动手的是个女刺客?她提了东海的名号吗?”

荀樾咬牙点头,“是。这女人显然是个首领,现场的刺客皆为死士,拼命护了她一人逃走……”

“那眼下是谁在负责追捕?”

“巡防营和京兆府。”

萧元启皱眉略加思索,对荀飞盏道:“巡防营的何成是我的旧属,等我先回府看过安如,就去跟他会合,必定逐户严查。至于大哥你……最好还是留在府中陪伴婶娘吧……”

荀飞盏的手掌按在棺木的边缘,冷冷道:“叔父在天有知,当然也更想让我去追拿凶手,而不是在府中掉泪。你去照顾安儿吧,接下来的搜捕……谁都休想让我袖手旁观。”

萧元启知道这个时候的一言一行都必须特别小心,立时不敢接话更不敢多劝,语音模糊地答应了一声,低头退出灵堂,在庭院的阴影处默默站了一会儿,先让自己定下神来。

回到莱阳王府后天色已经黑透,他并没有直接前往自己的寝院,而是将心腹亲卫留在折廊下看守,静悄悄来到了久无人迹的太夫人旧院。

月影凄清,野草过膝,庭院中四方黑沉,唯有主屋内一灯如豆。本应正在城中搜查的何成站在阶前,向他躬身行礼。

萧元启独自一人推门而入,戚夫人在微黄的油灯下转过身来,嫣然一笑,“恭喜王爷,这化龙之路,又朝前多走了一步。”

这个房间显然已被简单地收拾整理过,清走了满地狼藉,蛛网沉灰,也搬走了原来的所有家具,另换上不同样式的桌椅,除了水磨石缝隙里还留有少许暗红殷色之外,那一日的痕迹已被尽力抹去。

“夫人进来的时候,确认没有人看见你吗?”

“我做事有多干净,您当然是知道的。”戚夫人自信地笑了笑,又细细觑看他的脸色,“王爷今日除掉了心头大患,我还以为您会更高兴一些呢?”

萧元启没有理会这句话,来到桌边坐下,“接下来城中必会大肆搜捕,局面相当敏感。我只能确保夫人在此处安全,至于其他人,我绝对不会沾手。”

戚夫人淡淡笑道:“东海在金陵的人手,每一个都甘愿为国主粉身碎骨。既然跟王爷您做了这个交易,那这些代价总是应该付的。王爷放心,你我的交易只在你我之间,我的人奉命行事,多余的枝节根本就不知道,即便失了手被人拷问,也问不出几句有用的话来。只不过为了等待国主想要的工部旧档,我这一躲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无论如何都会有些痕迹。王爷如今封了郡王,娶了王妃,府上的人越来越多,和那两年可大不一样了,不会觉得有什么麻烦吧?”

“人多确实眼杂,连我都不敢说这府里头会不会有人察觉。”萧元启将视线缓缓转向门外,冷笑了一声,“但我敢肯定的是,即便真有人发现了些什么,他也绝没这个胆子到外头去乱嚼舌头。”

“王爷的行事,还是像以前那般靠得住。”戚夫人适时恭维了一句,提壶斟茶,向对面递了一杯,笑生双颊,“可惜此处无酒,只能以清茶一盏,庆贺你我今日功成。”

萧元启抬手接了茶盅,与她轻轻相碰,仰首饮下,“不过我还有一句话,想要请夫人带给国主。”

戚夫人颇感意外,急忙还杯于桌,欠身道:“王爷请讲。”

“此次各履承诺,日后……再不相约。”

这句话出唇的音调甚是冷冽森寒,戚夫人虽面色未改,心中到底不悦,正想要再说什么,外间紧闭的门板上突然响起叩击之声,何成在廊下急切地叫道:“回禀王爷,荀府嬷嬷来了,消息瞒不住,王妃她……她……”

荀安如正在孕期,萧元启又深知她对叔父婶娘的感情,临走时曾下令向内院封闭消息。但他却忘了荀氏这样的门第,府中运转自有体系,并不是桩桩件件都需要主人直接安排。虽然荀夫人悲伤过度不能理事,但大管家和嬷嬷们仍然能够按部就班分派人手,一面料理后事,一面向亲朋报丧。萧元启早上的指令再怎么严厉,总不可能提前说荀白水死了都不许通报这样的话,内院的人一听这么大一个丧讯,谁也不敢硬拦,只能急匆匆派人向管家通报,管家再转报何成,兜了一圈下来,等萧元启闻讯赶过去时,其实已经有些晚了。

刚刚迈进寝院的外门,里头便传来乱糟糟的惊呼声,荀安如一身薄衣,满面是泪地冲了出来,被他一把抓住,搂进怀里。

“安如,安如你听我说,先别着急,小心身子。叔父虽然不幸……但刺客是肯定能抓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