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定和门外下了马,内官早早迎上来,见着他像是松了一口气:“王爷,皇上在东暖阁里。”

小太监打起帘子,暖流拂面,夹杂着仿佛有花香,暖阁里置着晚菊与早梅,都是香气宜人。因阁中暖和,皇帝只穿了一件夹袍,看上去仿佛清减了几分,那样子并没有生气,见他进来,还笑了一笑,说道:“老六倒还真有点本事。

折子上还有星星点点的黑斑,豫亲王接在手中,才瞧出来原来是血迹,早就干涸,紫色的凝血早就变成了黑色。字迹潦草零乱,可见具折上奏的李据最后所处情势危急——豫亲王一目十行的看完,然后又翻过来,重新仔仔细细一个字一个字读过,这才默不作声,将折子放回御案之上。

皇帝道:“乱军已经过了盘州,再往南,就是忞河了,定湛……”他冷笑数声:“嘿嘿,来得倒真快。”脸色阴郁:“老七,朕终究算错了一步,朕以为他不过与屺尔戊有所勾结,大不了私放胡虏入定兰关,但没算到他竟连祖宗都不要了,竟许诺割定北六郡给屺尔戊,以此借兵借粮作乱,他也不怕万世骂名!”

“臣弟请旨,”豫亲王道:“请皇上允定滦领兵迎敌,以平叛乱。”

皇帝眉头微皱,道:“京营我不放心交到别人手里,也只有你了。”

豫亲王道:“臣必竭尽所能。”

皇帝道:“京营只有十万,乱军数倍于此,此仗必然凶险。”他叹了口气,语气中颇有悔意:“是朕大意,此番引蛇出洞用得太过,方才被他将计就计。”

豫亲王只道:“皇上没有做错,他早存了反意,既引胡虏入关,那他就是我大虞的千古罪人。皇上伐之有道,必胜无疑。”

皇帝点点头,说道:“屺尔戊主帅总是戴着个面具,其中必有古怪。每回探子谍报回来,都没有一句实在话,朕觉得实实可虑,况且如今定湛与他勾结,须打起万分精神来应对。”

豫王道:“臣弟明白。”

因情势危急,所以礼部选了最近的吉日,拜了帅印,皇帝亲送三军出抚胜门,十万京营浩浩荡荡的开拔而去,京畿的驻防几乎空了大半,豫王恐京中有变,临行前再三婉转劝说,皇帝终于将同胞手足敬亲王召回来,命他统领御林军。

敬王自从上次的事后,倒变得老成了许多,奉诏回京后十分谨慎,规行矩步。更兼如今战事已起,京中人心浮动,他每日便亲自率了九城提辖巡城。这日已是腊月二十八,京里各衙门已经放了假,百姓们都忙着预备过年,这日清晨便开始下雪,街头践踏的雪水泥泞,敬亲王巡城回到公署中,一双靴子早就湿透了。方脱下来换了,忽见徐长治进来,一身青色油衣,冻得呵着气行礼:“王爷。”

“你怎么回来了?”敬亲王不由得问:“今日不是该你当值么?”

徐长治道:“皇上传王爷进宫去。”又道:“听说前头有军报来,怕不是什么好消息。”

敬亲王冲风冒雪的进了宫城,皇帝并不在正清宫暖阁里,而是在正清门外,敬亲王远远望见蒙蒙的雪花中,辂伞飘拂,十余步内仪仗伫立,持着礼器的内官们帽子上、肩头都已经落了薄薄一层雪花,也不知皇帝站在这里有多久了。于是走得近些,再行了礼,皇帝脸色倒还如常,说:“起来。”

语气温和,眼晴却望着正清门外一望无际的落雪,又过了片刻才对敬亲王道:“四十万乱军围了普兰。”

而豫王所率京营不过十万人,敬亲王只觉得脸上一凉,原来是片雪花,轻柔无声的落在他的脸颊,他伸手拂去那雪,说道:“豫亲王素擅用兵,虽然敌众我寡,但也未见得便落下风。”

第二十三章,玉殿无尘玉甃寒(2)

皇帝笑了一声:“难得听到你夸他。”

敬亲王道:“臣只是实话实说。”

皇帝忽然道:“陪朕走一走吧,这样好的雪。”

敬亲王只好领命,皇帝命赵有智等人皆留在原处,自己信步沿着天街往东,敬亲王亦步亦趋的跟在他身后,雪下得越来越大,不一会儿,远处的殿宇皆成了白茫茫一片琼楼玉宇。皇帝足上是一双鹿皮靴子,踩着积雪吱吱微响,走了好一阵子,一直走到双泰门前,皇帝这才住了脚,说道:“定泳,这些年来,你心中怨朕是不是?”

敬亲王本来兀自出神,乍闻此言,只道:“臣弟不敢。”

皇帝叹了口气,说:“我大虞开朝三百余载,历经大小十余次内乱,每一次都是血流飘杵。兄弟阋墙,手足相残的例子太多了,你不明白。”

敬亲王默然不语。

皇帝道:“这些年来,我待你不冷不热的,甚至还不如对老七亲密,其实是想给你,也给朕自己,留条后路。”

敬亲王这才抬起头来,有些迷惘的望着皇帝。

皇帝微微一笑,指着双泰门外那一排水缸,道:“你还记不记得,你小的时候,我带你到这里来捉蟋蟀?”

那时敬亲王不过五岁,皇帝亦只有十二岁,每日皆要往景泰宫给母妃请安,定淳年长些,下午偶尔没有讲学,便带了定泳出双泰门外玩耍,那几乎是兄弟最亲密的一段时光了,后来年纪渐长,两人渐渐疏远,再不复从前。

此时立在双泰门前,雪花无声飘落,放眼望去,绵延的琉璃顶尽成白色,连水缸的铜环上都落上了薄薄一层雪花。风吹得两人襟袍下摆微微鼓起,西边半边天上,却是低低厚厚的黄云,雪意更深。

“黑云压城城欲摧,”皇帝终于呼出一口气,说:“要下大雪了,咱们喝酒去。”

皇帝于腊八赐亲贵避寒酒,原是有成例的,这日敬亲王却多喝了两杯,他本来就不胜酒力,更兼连日来辛苦,出宫回府之后便倒头大睡,方睡得香甜,忽被左右亲随唤醒,言道:“王爷,李将军遣人来,说有急事求见王爷。”

因为封了印,只有紧急军务才会这样处置,敬亲王心中一沉,只怕是普兰城来了什么坏消息,连忙传见。来使是两人,一色的石青斗篷,当先那人并未掀去风帽,而是躬身行礼:“请王爷摒退左右。”声音尖细,倒仿佛是内官。

敬亲王微一示意,身边的人尽皆退了出去,当先那人这才退了一步,而一言不发的另一人,此时方才揭去了风帽,但见一双明眸灿然流光,几乎如同窗外的雪色一般清冷生辉,而大氅掩不住身姿,明明是妙龄女子。

敬亲王不由得倒吸口凉气,好半晌才听见自己的声音发僵,只问:“你到底是何人?”

“我是何人并不要紧,”她盈然浅笑:“我知道王爷心中一直有桩疑惑,今日我便是来替王爷解惑的。”

敬亲王默然片刻,忽然将脸一抬:“不管你是谁,你快快离了这里,本王只当没见过你就是了。”

那女子嫣然一笑,便如春风乍起般动人心弦,声音更是温柔好听:“王爷难道真的不想知道,孝怡皇太后到底是怎么死的?”

敬亲王身子微微一震,连脸色都变了,喝道:“你好大的胆子,休得在这里妖言惑众,挑拨我们兄弟的手足之情。”

她笑道:“原来王爷也多少猜到了一点,并非完全没有疑心,不然,也不会知道我想说什么。”

敬亲王道:“不管你要说什么,反正不会是真的。”

她微哂:“王爷又何必自欺欺人。就算我全都是胡说八道,可有一样东西,是假不了的。”从袖底取出一卷黄帛,递至敬亲王面前,但见她纤指白腻,握着那帛书玉轴,手上肤色竟似与玉轴无二:“王爷,这样东西,你可以慢慢看,是真是假,你自己仔细辨认便是了。”

敬亲王脸色煞白,仿佛明明知道她手中握的是什么,只是不能伸手去接,过了好半晌,才咬一咬牙:“我不看!”

第二十三章,玉殿无尘玉甃寒(3)

她“哧”得一声终于笑出声来:“原来常常听人夸赞王爷,皆道王爷年少英雄,才干胆识皆不在豫亲王之下。可惜今日一见,也不过如此。”说到此处,语气已经几近讥诮:“竟然连先皇的遗诏都不敢看一眼,真真是枉为大虞皇氏的子孙。”

敬亲王脸色越发苍白:“这定是矫诏,先皇暴病而崩,根本没有遗诏。”

“这不是穆宗先皇帝的遗诏,这是兴宗先皇帝的遗诏。”她的双眸盈然如水晶般,注视着他,几乎一字一句:“当今皇帝不惜逼死亲生母亲孝怡皇太后,就是为了夺取这份遗诏,难道王爷你,如今连看一眼这诏书的勇气都没有?”

敬亲王只觉得嘴角发抖,虽然想怒声相斥,却连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忽然间伸出手去,夺过诏书,定了定神,终于缓缓展开,只见熟悉的字迹一句一句出现在眼前,再熟悉不过的笔迹,因诸皇子幼时皆习书,兴宗皇帝曾亲自写过法贴,以便众皇子临摹,此时见那一笔一划骨肉均停,字迹光大饱满,却是再熟悉不过。

她的声音清凉如雪:“王爷仔细辨认,这可是矫诏?”

敬亲王只觉诏书上的字一个个浮动起来,扭曲起来,仿佛那不是字迹,而是一个巨大的漩涡,想要将一切都吸进去。他只觉头晕目眩,不由问:“你到底想要做什么?”

她道:“如今不是妾身想要做什么,而是王爷该当如何。奉诏还是不奉诏,难道王爷连先皇的遗命都打算抗旨了?”

敬亲王咬一咬牙,过了好一会子才说:“他是我兄长。”

她嗤得一笑:“六爷将这样东西交给我的时候,就曾说:‘我那十一弟虽然耿直,却是个最妇人心软的。’果然如此。”放缓了声音道:“王爷心软,可惜那个人派人毒死自己亲生母后的时候,可不曾心软过。”

敬亲王腮边肌肉微微跳动,双眼圆睁,那样子颇有几分骇人,最后声音却低沉冷静得有几分可怕:“你胡说。”

“侍候太后的内官、宫女已经全都殉葬,这事原也该天衣无缝。只有替太后配药的小赵,出事之前就得了伤寒,早早被挪到积余堂去等死。算他命大,竟然活了下来。”她回头招了招手,那内官便上前一步,躬身领命。

“王爷如若不信,细细问过小赵便知。”

那内官诚惶诚恐,低低叫了声“十一爷”,敬亲王只觉得胸中似涌动惊涛骇浪,烦闷难言。想起今日下午在正清门前,皇帝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分明是别有用意。莫非他真的负疚于心?还是有意拉拢,想欺瞒自己一世?他本来性子直率,今日当了这样的大事,只觉得思潮起伏,再难平复,而如今千钧一发,自己身不由己已经被卷入漩涡暗流,粉身碎骨亦不足惜,而这一切太突兀太可怖,手中紧紧攥着那遗诏,竟不知该如何自处。

天色渐渐暗淡下来,屋子里唯闻火盆里的银骨炭,哔剥微响,她仿佛不经意,掠了掠鬓发,道:“妾身也该走了,再迟宫门便该下钥了。”

敬亲王终于下了决心:“有桩事情我要问你——那日在城外,车里的人可是你么?”说罢紧紧盯着她,仿佛想从她脸上瞧出什么端倪。

她但笑不答,随手从几上花瓶中抽了枝梅花,遥遥掷向他,花落怀中,刹那间寒香满怀,而她嫣然一笑,不顾而去,室中唯余幽香脉脉,似有若无。炭火微曦的一点火光,映在十二扇泥金山水人物屏风上,屏上碧金山水螺钿花样流光溢彩,而风吹过窗纸扑扑轻响,他只觉得像作梦一般。

雪却是越下越大,待得天黑透得,只闻北风阵阵如吼,挟着雪打在窗纸上,沙沙作响。虽有地龙火炕,室中又生着好几个白铜火盆,所以屋子里暖洋洋的,逐霞只披了一件百莲如意织金的锦袍,斜倚在熏笼上端详针工局新进的花样,她近来形容总是懒懒的,无事喜静静歪着,脾气又愈见古怪,每每便无理发作,前几日连最亲信的内官都一件小事挨了杖刑,所以内官宫女们皆屏息静气,不敢扰她。

第二十三章,玉殿无尘玉甃寒(4)

皇帝本来穿了一双鹿皮靴子,他走路又轻,一直到近前来,才说道:“也不怕冻着。”

逐霞似被吓了一跳,身侧捧着茶盘的宫女早就跪下去了,她却懒怠动,只说:“这样大的雪,天又晚了,你到我这里来做什么,我这里人手不够,你一来,他们又够手忙脚乱的,哪里还顾得上我。”

皇帝伸手捏住她的下巴,烛台上滟滟明光映着,更显得肤若凝脂,他却拧了她一把:“你如今真是反了,这宫里人人都巴望着朕,只有你上赶着把我往外头撵。”

逐霞斜倚在熏笼上,似笑非笑:“你不过哄我罢了,今日慕娘可以去大佛寺还愿,我就没那福份,枯守在这深宫里头,哪里也去不得。”

皇帝亦是似笑非笑:“你要是想出去逛逛,等上元节的时候,咱们一块儿偷偷出宫去看灯。”

逐霞叹了一声,道:“偷偷摸摸的有什么意思,人家可以正大光明的去还愿,我却要偷偷摸摸才能去瞧热闹。”

皇帝见她攥着那花样子,却是越攥越紧,越攥越紧,几乎就要生生攥破了,瞧那样子倒真有几分像是在生气,于是道:“你这几日动辄这样子,倒是真的嫌弃我了?”

逐霞嫣然一笑:“我可不敢。”又说:“只是你随口哄我罢了,上元还早,就算等到了那一日,你又指不定有这样那样的事情,撇下我一个人。”

皇帝忽然兴起:“倒也不必等那一日了,今天晚上我们出去逛逛就是了。”

逐霞却怔了一下,皇帝催促道:“快换了大衣裳,外头冷,又在下雪,穿得暖和些才行。”

第二十四章,浮生只合尊前老(1)

虽没有宵禁,但入了夜,又下着雪,街头冷冷清清,已经没有几个行人,只听到车轮辚辚,碾得积雪吱吱作响。

皇帝却甚有兴致:“早就听说伴香阁的腊八粥好,咱们今天去尝尝。”

伴香阁在城东大斜巷口,转过大路,远远就见着楼前两盏大红灯笼,映得雪光里,满楼的灯火通明,喧哗声说笑声,遥遥可闻。听见车声,伙计老早抢出来迎了,牵了绺头,掇了凳子来侍候下车。而皇帝下车来,转过身来伸了手,逐霞倒不妨他这样体贴,怔了一会儿才将手交到他手中,小心翼翼的下了车。那伙计最是眼尖,老早见着这车子虽只是寻常油幕大车,而拉车的马通身毛皮漆黑发亮,唯四蹄皆白,极为神骏。更见皇帝一伸手之间,露出大氅底下锦袍袖口的大毛出锋,黑貂皮色油亮如缎,便知道这对男女非富即贵,满脸堆笑:“二位,可对不住了,楼上的雅座都满了。您二位要是有订座儿,先提一提牌子号。”

皇帝倒想不着有这一着,不由怔了一下,那伙计瞧见他这种神色,连忙又道:“二位要是先前没打发管家来订座儿,也不要紧,后头二楼上还留着一个齐楚阁儿,最是干净清静,而且对着后院的梅花,喝酒赏雪再好不过,就是价钱比寻常雅间贵一点儿,得五两银子。”

皇帝又怔了一下,道:“那就是那间吧。”

伙计满脸笑意,“哎”了一声,挑了灯笼在前头引路,并不进正楼,沿着青砖路一直往后,绕过假山障子,进了月洞门,方见着一座小楼,翘角飞檐,朱漆红栏,此时被大雪掩着,廊下悬了一溜四盏水晶灯,照得整座小楼更如琼楼玉宇一般。

伙计引到这里便垂手退下,另有人迎出来,引着他们上楼,早有茶房伙计挑起了帘子,那暖气往脸上一扑,夹杂着一缕若有若无的香气,原来窗外就是数株梅花,花正怒放,可惜在夜里,清冷的一点雪光朦胧映着,看不真切。

待得二人坐下来,流水介上了热手巾、干湿果碟,又沏上茶。皇帝随意点了几个菜,伙计道:“客官们稍等,菜一会儿就得。”退了出去,倒拽了门。

屋子里一下子静下来,只听到火盆里的炭,烧得哔哔剥剥。皇帝因见果碟里有风干栗子,随手拣了一个来剥。逐霞忽然觉得胃里难受,仿佛是饿了,可是又并不觉得饿,只是胃底有一种灼痛,而屋子里太暖和,叫人透不过来气。于是站起来走到窗前去,将窗子推开一些,风顿时吹进来,吹得桌子上的纱灯摇摇欲灭。满屋子的光影摇动,逐霞见灯光摇摇欲灭,本想关上窗子,谁知他却“噗”一声吹灭了灯,顿时满室清寒雪光,仿佛是月色,而天地间一片静谧无声,只有窗外雪声轻微,而满墙的疏影横斜,却是雪色映进来梅花的影子,枝桠花盏都历历分明,而寒香浸骨,仿佛满天满地都是梅花。

她本穿了一件月白银狐里子的大氅,满墙的梅花有几枝映在她的衣裙上,仿佛是白色底子上的暗花,她手指无意识的抚着银狐那长而软的毛皮,一点暖意在指端,但总也滑不留手,握不到。

皇帝坐在那里,亦仿佛出了神,并不作声。天地间万籁俱寂,只有风声雪声,萧萧如泣。

仿佛是过了半生之久,才听到脚步声,原来是送菜的伙计回来了:“哟,灯怎么被风吹灭了?”回身去取了火来,重新点上灯。屋中顿时光亮如昔,菜一样样送上来,各色羹肴摆了一桌子,与宫中素日饮食大有不同。其中一味脆腌新鲜小黄瓜,粗仅指许,仅妇人簪子一般长短。伙计道:“这是本楼的招牌菜,黄金簪,别瞧这黄瓜小,每根就值这么粗一根黄金簪子的价,大雪天的,拿火窑培了几个月才培出来的,九城里独一份儿,连皇上他老人家在宫里也吃不着这味菜。”

皇帝笑了一笑,对逐霞道:“听见没有,连皇帝都吃不到。”

逐霞挟了一尝,酸甜脆鲜可口,不由得多吃了两块,见伙计送上乌银壶温的黄酒,便自斟了一杯来饮。一口喝进去,只觉得又辛又辣,禁不住别过脸咳嗽了几声。皇帝道:“你别喝急酒,对身子不好。”

第二十四章,浮生只合尊前老(2)

她不知为何,只觉得气往上冲,脱口道:“你这是心疼我呢,还是心疼旁的?”

这句话一出口,自己也仿佛呆住了,见皇帝只是慢慢的笑了一笑,那样子倒真的了然于胸似的,她终于心中一酸,撂下了筷子。

皇帝岔开话问那伙计:“你们郭师傅不在么?这菜做得有点走味。”

那伙计陪笑道:“原来客官是老熟客,知道这黄金簪是老郭师傅的拿手菜——老郭师傅病了有一年多了,如今厨房里是他侄子小郭师傅掌勺呢。”说着又替皇帝斟上一杯酒,皇帝便不再多问,挥手命他退去,自己慢慢的将杯中的酒饮干了。

二人对着一大桌子菜,都只是默默饮酒,喝到最后,皇帝只觉得酒酣耳热,忽然道:“没想到你竟然也会喝酒。”

逐霞心中难过,笑了笑:“这世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不会,只有什么事情是不能。”

皇帝静默片刻,说道:“说得好,这世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不会,只有什么事情是不能。”又喝了一杯酒,自己拿过壶来,没想到壶却空了,于是叫道:“小二,添酒!”

叫了半晌,不知为何并没有人应,他一时兴起,拿筷子击着碟子,和着那窗外的风雪之声:“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仰面大笑,一双眸子炯炯,灯光下似乎未央的夜,黑得深不可测,流动着碎的光,仿佛是什么东西破碎了。

逐霞的手在微微发抖,却终于微笑:“皇上,你喝醉了。”

他颓然道:“是醉了。”

她的手指轻而暖,轻轻的按在他的脸上,他捉住了她的手,带着颓然的醉意:“有了孩子,为什么不告诉朕?”

她慢慢的说:“我不敢。”

他并没有问为什么,她心中忽然生了一种绝望:“她连自己的孩子都忍心算计,我不知道她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来。”

皇帝眼中一闪而过,那神色她看不清楚,只道:“皇上,慕娘真的留不得了——”

他忽然扬手就给了她一掌,清清脆脆,直打得她怔住。而他道:“我带你到这里来,你竟然敢说出这样的话。”

她抚着自己的脸颊,半跪半坐在地毯上,仿佛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皇帝双眼微红,怒意正盛,忽然帘栊声响,已经听见熟悉的声音:“我的爷,真叫奴婢好找。”进来的人满头满身的雪都没有掸,正是赵有智,他一张白胖的脸冻得发青,连行礼都不利索了,哆嗦着道:“万岁爷,出大事了,豫王中伏了。”

普兰一役极为艰难,豫亲王以少敌多,苦战了十余日,一直等到颜州的华凛、平州的乐世荣率部赶至,方才迂回合围,却不想华凛突然临阵倒戈,与屺尔戊大军反过来倒围了王师,乐世荣诸部猝不防及,立时便被歼击殆尽,而豫王的中军且战且退,在岷河边遭了埋伏,如今情势未明。

情形变得很坏,屺尔戊不日便可渡过岷河,而睿王亲率的三万轻骑已经绕道中川,直扑京城而来。开朝三百余年来,除了承乾八年的四府之乱,京城再不曾受过这样的威胁。

皇帝还非常沉得住气,连发数道急诏,调遣抚州与晋州的驻军北上,但此二地驻军不过万余人,且计算时日已然是万万来不及了。京中诸臣力劝皇帝“西狩”,结果皇帝断然拒绝。

“就算只剩了一兵一卒,朕也不会将京城拱手让给定湛。”

首辅程溥老泪纵横,伏在地上只是磕头:“主忧臣辱,主辱臣死。臣等无能,始有今日之大祸。”

“起来!”皇帝略略有些不耐,仰面望着鎏金宝顶,带着一种莫名的轻蔑与狂热:“朕还没死,你们哭什么?”冷笑一声:“他以为他赢定了么?早着呢,朕就在这里等着,等着看他有没有那个命踏进正清门半步!”

那年冬天很冷,因为军情紧急,宫中连新年都过得潦草,一连数日,大雪时下时停,正清殿檐下挂着尺许长的冰柱,程远督着小太监拿铁钎去敲碎,忽听得身后有人道:“别敲。”程远转身一看,原来正是昭仪吴氏。

第二十四章,浮生只合尊前老(3)

一尺来长的冰凌,在晦暗的冬日晨光里折射着奇异的光芒,映在逐霞雪白的面孔上,她穿着玄狐斗篷,墨黑的狐皮毛领围着她的脸,越发显得苍白几乎无血色,她微微眯起眼,仿佛觉得雪光刺目。宫中红墙碧瓦尽皆掩在白茫茫的大雪之下,素白如一座雪城,更寂静如同一座空城。

而她静静的伫立在那里,仿佛雪中的一点墨玉。

“就让它们挂着好了。”

听见皇帝的声音,程远忙率着人躬下了身子,近侍们日常见驾都不必行大礼,皇帝又素来不耐这种繁文缛节,程远低着头,已经看见皇帝石青绣回纹如意的靴子从金砖地上走过去。

“过几日便要立春了,还下这样的雪。”

逐霞并没有作声,皇帝凝视着一片素白的殿宇。她被冷风呛在喉咙里,不禁咳嗽了两声,皇帝道:“你别站在这风口上。”

逐霞并不答话,过了好一会儿,才说:“真安静。”

皇帝望着密密的雪帘,淡淡的道:“安静不了几日了。”

雪仍在绵绵下着,听得见漱漱的雪声。而睿王的三万轻骑已逼近百里之外的畿州府,近得几乎已经可以隐约听见铁蹄铮铮。

那一日是庚申日,后世便称为“庚申之变”。

变故初起的时候是半夜,逐霞本已经睡着了,忽然隐约听见风中远远挟着几声呼喝。她自从有身孕,睡得就浅了,一下子就惊醒了,坐起来抱膝静静听着,那如吼的北风声中,不仅有短促的叫喊声,偶尔还有叮铛作响,明明是兵器相交的声音。她心一沉,立时披上外衣,外间的宫女也已经醒了,仓促进来侍候她穿上衣裳。逐霞的手指微微发抖,她知道这一天终究会到来,可是没想到来得这样快。

她住的地方离毓清宫不远,来不及传步辇,宫女挑着羊角灯,她自己打着伞,雪下得密密实实,如一道帘幕,将眼前的一切都隔在了帘外,而宫女手中一盏灯,朦胧的一团光,只照见脚下,雪积得已经深了,一脚陷下去极深,她心下一片茫然,自己亦不知道自己在想些什么,只是深一脚浅一脚往前走着。

半道上远远看见一点光,她心里想,如若乱军已经进了后宫,这样迎面遇上,终免不了一死。宫女的手已经抖得厉害,几乎连那灯都要执不住了。她接过那盏灯去,问:“是谁?”

“奴婢程远。”

程远见着她,亦仿佛松了一口气:“万岁爷打发奴婢正要去接娘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