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纠缠了片刻,刘川川忽然大叫了起来,宿舍的窗户里探出了好几个脑袋,连宿舍管理员都走出来了。

蒋方啸悻悻地说了几句离开了。

刘川川呆呆地看着他的背影,用手擦了擦眼角,刚想进宿舍楼,韩千重叫住了她。

两个人坐在校外的咖啡店里,各怀心事,一时之间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韩千重率先打破了沉默:“到底是怎么回事?你怎么认识蒋方啸的?”

刘川川的眼圈一红:“他追我的。”

韩千重顿时心里透亮了起来:一个富家公子和一个穷学生,一个风流浪子和一个单纯女,简直没有悬念。

刘川川趴在桌子上哭了起来:“我没脸见应许姐了…”

韩千重看见女人哭就心烦,他天生不会安慰人,只好坐在那里板着脸,惹得旁边的人都谴责地看过来。

“我还稀里糊涂地和他说了很多应许姐的事情…我不知道…我看到杂志的时候都惊呆了…这才明白…”刘川川哭得涕泪交加,“我去质问他,可他不承认,还说我疑神疑鬼…我睡不着…韩大哥我没脸见应许姐…”

“韩大哥…我想帮应许姐…可我不知道该怎么帮…我好后悔…我害了应许姐…”

韩千重的脑子里晕乎乎的,好半天才问:“那我爸的病,还有那笔钱的数目,是你告诉蒋方啸的吗?”

刘川川的哭声渐渐止住了,愕然抬起了眼:“我怎么可能知道这些!我就和蒋方啸说了一些家里的事情,别的那些乱七八糟的都不是我说的!你相信我!”

到了这个时候,韩千重心里已经雪亮,这事肯定是蒋方啸捣鼓出来的,刘川川提供了一些素材,还有一个人提供了另一些关于他和应许的素材,被蒋方啸揉在一起,真假掺半,上了头条。

一想到蒋方啸在江寄白家看向应许那阴毒的眼神,韩千重不寒而栗。

他到底是为什么这么恨应许?他又会使出些什么后续的招数对付应许?

韩千重猜不到。

当务之急,是要提醒应许小心蒋方啸,还要消除应许和应家为了这份报道引发的舆论危机。

只是这种报道,最好的办法就是冷处理,不然越描越黑,能有什么办法消除?

韩千重盯着刘川川,心中一动。

第21章

韩千重联系了J省的负责科技馆重建的建交委,很快,双方达成了初步意向。

以往韩千重很反感和政府部门打交道,行事拖沓,潜规则无数,这次一接触,有种焕然一新的感觉。

科技馆的科技含量高,J省政府对此报以厚望,希望能引领、带动J省的文教科技,更给国内外的投资商看到J省发展的新方向,因此对设计方面,务求韩千重精益求精。

韩千重都一一答应,只提了一个要求,他想做这个项目,只是因为对J省有特殊的感情,希望能在项目签约仪式上开一个记者招待会,第一了个心愿,第二,也为科技馆造势。

建交委几近协商,同意了韩千重的要求,签约仪式兼招待会定在两个星期后。

两个星期的时间有点紧,有好多事情要准备,不过韩千重等不及了。

他恨不得现在就能召开记者招待会,把那些乌七八糟的新闻都驳斥一遍。

更何况,这个时间点正好,应许那时候应该把J省矿务处理得差不多了,韩千重希望,能借这次的招待会,把应家的负面新闻都清除。

忙碌的间隙,韩千重抽空去逛了一次街。

以前他都埋首工作,外出的次数不多,更别提逛街了。

站在繁华的商业中心,四处都是五光十色的广告,他一时不知道该往哪里去。

应许喜欢什么,讨厌什么,他的脑子里几乎一片空白。

他不知道该买什么生日礼物。

首饰?衣服?还是皮包?

首饰璀璨,衣服时尚,皮包奢华,韩千重逛了一家又一家,却总觉得那些东西总是少了点什么。

逛了将近两个小时,仍然一无所获,他忍不住颓然靠在柱子上,默默地看着四周的路人,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灵感。

商场的边门旁有一丛丛绿色,一个女孩穿着围兜拿着水壶在绿色中浇水。

韩千重怔怔地看了一会儿,忽然大步走了过去。

精巧的木架上摆着一盆盆的多肉植物,旁边是各种花卉,看起来绿意葱茏,争妍斗艳。

“先生,带一盆回家吧,”女孩笑容可掬地看着他,“很好养又漂亮,只要一周浇一次水就可以了。”

韩千重一盆盆看了过去,可惜,没找到和从前那盆一模一样的。

也是,那是香格酒店的一个情人节DIY活动,除非去找解磊和那个聂天然,不然不可能有一模一样的。

韩千重有点失望。

“先生你看,这盆蟹爪兰很热闹,还有这盆虹之玉,很饱满…”女孩殷勤地介绍着。

“有没有…宝…宝石花?”韩千重想了好一会儿记起了名字。

“这个就是!”女孩指了指货架顶上的一排,韩千重一看,怪不得他没认出来,那花瓣一重一重的,饱满而发亮,上面还开着小花,和从前应许养的那盆营养不良的,简直不是一个种族了。

韩千重在那里折腾了大半个小时,挑了两朵稍稍单薄一点的重新种在一起,忍受了那女孩从殷勤到嫌弃的表情,终于搞定了一盆。

挑完了包装,亲手在装花盆的透明盒子上打了一个歪歪扭扭的蝴蝶结,韩千重捧着它到了香格大酒店。

他终于理解了,为什么这么多恋人都那么期盼礼物,不管是送还是收。

小小的一份东西,满含着的是心中满满的情意。

幻想着爱人收到礼物时那粲然一笑的表情。

而在期间的等待是多么美妙,带着甜蜜,带着希冀,那种小心翼翼却又略带雀跃的感觉。

可是,越往里走,韩千重的脚步越是沉重。

他满怀的甜蜜和期待,一点一点地凉了下来。

他想起家里那满抽屉的礼物,每一件,都可以看到应许曾经的甜蜜和期待。

最后却被他残忍击碎,一地灰烬。

那一抽屉礼物,都是他收了以后随手丢进去的,再也没有见天日的机会。

他现在,就凭这么一盆小小的石莲花,就想取得谅解吗?

他在电梯前,一动不动地站了很久。

旁边的服务生一直盯着他,显然在怀疑他别有所图。

韩千重只好在大堂里坐了下来,给应许发了一条短信:

生日快乐。我在大堂,一起吃晚饭好吗?

短信发出后,手机好像一块石头,一动不动。

韩千重在大堂里如坐针毡,等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忍不住准备上去敲门。

应许从电梯里走了出来。

她穿着一件宽大的白色毛衣,纤长瘦削的身材看起来不盈一握。

韩千重几近贪婪地看着她,直到她匆匆走过这才惊醒过来,追了过去。

“应许,”他急促地叫着她的名字,“你去哪里?”

应许停下了脚步,淡淡地回答:“出去吃饭,寄白和石头在等我。”

“我…能一起去吗?”韩千重觉得有些羞耻,却还是硬着头皮问出口来。

应许侧身看着他,好半晌才轻叹了一声:“不能,你不要再来打扰我,就是对我最好的生日祝福。”

韩千重呆在原地,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应许的身影飘然远去,不见踪影。

好半晌,他才重新振作了起来,把手里的盒子放在前台,留下了应许的房间号和手机,最后给应许发了一条短信。

对不起,希望以后能陪你过每个生日。

礼物放在前台,希望你能喜欢。

一如既往,短信石沉大海。

消沉退缩,从来都不是韩千重的个性。

他还有弥补过错的机会。

韩千重坚定地这样认为。

以前从来不看财经和娱乐新闻的韩千重,破天荒地开始每天关注起这些新闻来。

关于应许和应家的新闻几乎没有消停过,往往就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解磊因为应许悔婚的假消息被解家压得差不多了以后,又有报刊大肆报道了应家在H市投资的项目撤资,G市的一个商业地产烂尾被供应商追债,股票已经封盘两个月,最严重的是J省矿难导致的事故因为群龙无首,赔偿一直没有进展。

可以想象,应许既要维持整个公司的日常运作,又要收拾以前父亲留下来的烂摊子,不知道有多焦头烂额。

把事务所的杂务处理得差不多了,韩千重带着刘川川直飞J省。

刘川川去了和J省临界的老家,而韩千重到了省府和那里的建交委接洽。

建交委主任姓田,是上半年从外地调过来的,J省一二把手相继落马后,当地的官员也有了一次大调动。

田主任对应家的事情也有所耳闻,言谈间也不胜唏嘘。

“其实应…应伟杰真的挺冤枉的,那两人在这里上任时,应家的矿业已经收缩,应伟杰也就是协助调查,怎么就被吓得失踪了?”

韩千重心里一定,看起来高层的动荡和应家牵扯不大。

“应伟杰那女儿真厉害,这两天在这里处理矿难,”田主任赞叹说,“怎么就让一个女孩子出来挑这种大梁,他家的男人都没了?”

韩千重的脸上顿时烫了起来,这话好像一根鞭子狠狠地抽在他脸上。

这一顿晚饭,韩千重如坐针毡,好不容易敲定了第二天记者招待会的一些相关事宜,他就告辞回酒店了。

助理小张回来了,打听到了应许一行人的行踪,也带来了一些关于应许的消息。

据说前阵子相关的矿场都关了,准备破产清算,按照法律程序,冻结账户赔偿,不过这样家属拿不到几个钱,都在保障局门口堵着闹。

原本应许没必要来,矿场虽然是应家的产业,但都是独立核算的,破产清算从法理上说都是站得住脚的,但应许还是赶来和家属协商,按照法律规定进行赔偿,听说已经谈妥了两家。

韩千重把矿场的地址都问清楚了,准备明天开完招待会就赶过去。

记者招待会举行的挺隆重,J省各大纸媒、网媒都来了。

田主任简要介绍了科技馆项目,展望了一下J省的科教未来。

副主任介绍了一下设计师韩千重,重点介绍了他设计的地标建筑和他获得国际奖项。

接下来,话筒便交给了韩千重。

其实,韩千重一夜没睡,身体很疲惫,精神却很亢奋。

他想了很多。

从他和应许的初相识想起,一直想到了他刚成为事务所合伙人的那一刻。

这六年来,他一叶障目,沉浸在被金钱羞辱的臆想中,放任自己无谓的自尊伤害着应许。

可现在想想,如果没有应许,怎么可能会有他的今天?

他可能会因为韩培云的病情辍学。

可能韩培云不治身亡,他成为孤儿孑然一身。

可能会找一份足以裹腹的工作,碌碌一生。

可能会无人赏识,郁郁不得志。

“科 技馆的重建,是一项社会责任,”他的脸色肃然,语声沉稳,“有个人曾经用她的亲身行动告诉我,每个人都有责任去回馈社会,是她对我的资助和提携,我才有了 今天,我很愿意为J省的科教出一份绵薄之力,这项设计,我将免收设计费,回馈我曾经的捐助人,回馈社会。并且,我邀请到美术界的新秀、李云齐新人奖的获得 者刘川川小姐,为科技馆免费制作一幅大型壁画。她也是由此人资助和提携,从贫困的大山中走出来成才。”

说着,他朝下面一伸手,刘川川从下面走到了台上,向媒体鞠躬示意。

一群孩子在下面欢呼了起来,那是刘川川从老家带出来的。

那时候应许把捐助的善款交给一个基金会打理,在刘川川的老家两省交界处造了许多小学。

媒体的目光落在那几个孩子身上。

旁边还有几个成年人,冲着韩千重挥了挥手。

那是应许在边远山区捐助的医疗机构负责人,还有各个在自然灾害中受捐的慈善机构负责人和其他捐助的受益人。

韩千重很庆幸,他和应许在一起的这六年,只要他愿意,应许什么事情都不会瞒他。

可能因为他自幼出身贫寒,所以对应许做慈善下意识比较关注。

他知道这六年来,应许捐了很多善款,而且,和很多有钱人沽名钓誉不一样,她捐助的都是一些实在的事情,不是巨款却很多都身体力行,亲自过问,就好像刘川川。

应许还有个怪癖,很多富人都是用公司的名义捐款,善款可以抵扣税金,而应许的捐款却从来没有通过公司,全部都是私人的名义。

他在家里找到了一部分应许募捐的收据,甚至在其中发现应许还曾经捐助过一个因火重建的寺庙古迹。

令人高兴的是,当他联系到他们时,他们中间没有一个拒绝为应许出力的。

“我和他们,都是受益于一个人,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人回馈社会,造福社会,也感谢田主任能让我和他们一起了了这桩心愿。”

田主任很高兴,握着韩千重的手:“谢谢,谢谢,还要请问那个人是谁?令人敬佩啊,我们也要感谢他。”

下面的媒体也开始追问这个问题,场面热闹和谐,有几个还把话筒对准了那几个小孩,小孩倒也不怕生,凑在话筒前,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旁边的几个大人不时插上几句。

“思必得集团的应许应小姐,”韩千重深吸了一口气,“我和我的朋友,都为前段时间有人对应许小姐的抹黑十分愤怒,今天借此机会,我要郑重澄清几点…”

田主任傻了。

第22章

韩千重开着车一路飞驰。

招待会结束了,他想去见见应许。

田主任的脸色很精彩,不过,到了最后,他没有翻脸,媒体新闻照实发送。

他不允许也没用,这么一条爆炸性的新闻,而且是上一条被传包养的当事人,亲口一点点地驳斥了上一条新闻的当事人亲口承认,而且可以实名发布,相比上一条新闻的化名来说,有更强的真实性。

数字媒体不同于纸媒,现场就发新闻了,大逆转的剧情是最受欢迎的,就算他打电话强压新闻,该看的人也都看了。

就像昨天他说的那样,思必得既然和高层没什么牵扯,也在妥善处理矿难的事情,他可以完全当不知道这回事,管好他的科技馆重建就好。

只是临别时,他意味深长地对韩千重说了一句:“韩老师,看不出来啊,你城府颇深。”

韩千重对他歉然一颔首:“田主任放心,科技馆的设计,我一定会让你刮目相看。”

“拿个什么大奖给我。”田主任板着脸说。

“尽力而为。”韩千重认真承诺。

这是他平生第一次做这样耍心机的事情,不过,为了应许,他愿意。

应家的煤矿离省城约两个小时的车程,J省并不富裕,离省城越远,路边的建筑就越陈旧。

在导航的指引下,韩千重很快就到了矿场。

大门口两张封条被人撕开了,门敞着没人管,韩千重停好了车,往里走去。

里面空荡荡的,零零星星地摆放着几台生锈设备,好的可能都被拉走抵债了。

往里走去,地上零零散散地洒落着一点煤渣,看起来很久没人清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