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争史上的各种战例中,步兵阵对抗大股骑兵的冲击,往往处于绝对的劣势,但也有例外的时候,比如唐代的很多战役,也包括这一场大战。突厥骑兵往往是在百步以内骑马射箭,三十步内收弓拔刀,冲击力非常惊人。但唐军战阵前的士兵此时个个站的笔直面不改色,似乎就像没有看见这些气势汹汹的敌人。

突厥骑兵冲下河谷,天空突然传来连成片的嗡嗡之声,抬头看去,下雨了——箭雨!唐军并没有在运动战中对射,而是按照多兵种操演的战术,距敌一百六十步,后排弩军齐射。强弩的射程比弓箭远了近一倍,但射出一箭后上弦较慢,连续射速有限,因此需要事先准备好,看旗语下令发动齐射。

弓箭与子弹不一样,正面射来是可以看见的,训练有素的士兵有很大概率能格挡或躲闪。但是裹挟在大军中,面对覆盖性的射击,中不中箭只能看运气了。强弩齐射,突厥骑兵倒下了一大片,其余的骑士仍然怪叫着向前冲锋。

一百步,弓手齐射!一般弓箭手能够射穿皮甲的有效射程大约是六十步,百步内张弦射出,到对方冲锋迎上,正好是六十步左右距离,突厥军人仰马翻倒了一片。在这么紧张的气氛下还能计算的如此精准,号令下达的如此沉稳,士兵一丝不差的齐射完成,要经过长期的操演。裴行俭治军之严是有名的,梅孝朗也受其余荫。

弩兵发出两轮齐射,弓箭手射出了六箭,河滩之上落箭如雨,密密麻麻到处插满了箭杆和倒下的人马,突厥付出数千骑的代价终于冲到了对岸。这是一段上坡,受到箭雨以及前方倒下人马的阻挡,冲锋的速度明显慢了下来。

距敌二十步,弓手撤弓加入战锋队,一片震天的鼓响,随即十几万人齐声大喝,就见刷的一下,唐军阵中突然伸出了一片整齐的獠牙,原来是所有的人一齐拔出了刀。这刀按唐代的度量衡有五尺长,笔直的刀身,刀尖是斜的,刀背两侧都开有血槽,刀柄很长,挥刀时可以贴到肘部,并用包模技术局部淬火,韧性和锋利程度都极佳。

冷兵器时代的绝唱——大唐陌刀!在世界冷兵器战争史上,用这种刀来大规模的装备战阵成为制式武器,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刀光如浪如雪,就像一堵刺眼的无边刀墙,唐军动了,不是冲锋,而是随着战鼓声整齐的向前推进,每一步落下都有山摇地动之感。

想当年吴王杜伏威在江淮军中善用刀阵,今日梅孝朗也用刀阵,规模和威力要比当初的江淮军强大多了。一堵锋利的刀墙迎上了冲在最前面的突厥骑兵,惨叫声、马嘶声、金铁碰撞声、利器切入骨肉的摩擦声在每一个人的耳边响起。

唐军的每一名战士都毫无惧色,目不斜视只看前方,随着战鼓声整齐的向前推进,甚至挥刀劈刺的动作都带着整齐的节奏,哪怕被对方的兵器刺中了身体,也一样的挥刀向前刺杀保持着阵形不乱。有人倒下了,后排士兵立刻补上,这堵刀墙始终毫无缝隙,以不可阻挡的气势压了过来。

人们谈到作战,都说士气很重要,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士气究竟是什么?尤其在冷兵器时代,它直接决定了一支军队的战斗力。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曾经有一个经常被流氓欺负的瘦弱小贩,有一天终于忍无可忍,挥舞着一把菜刀把十几个地痞赶出了好几条街,接连砍倒了七、八个拿匕首的壮小伙。这种爆发也可以形容为一种士气。

在战场上,士气就是一种舍生忘死,激发出全部潜能的精神力量,它有很强的感染力,类似一种群体无意识的催眠。在某种气氛下,哪怕一个平时胆小如鼠的人,也可能会变得杀人不眨眼。成功的将领都很善于调动属下的士气,大战前的心理战也非常重要,临阵斩杀突厥奸细,梅孝朗一箭之威,铁骑冲阵震动天地的气势,也引爆了唐军漫天的杀意。

刀光如雪,刀阵像一堵速度不快但又不可阻挡的海啸卷过,锋芒所向别说是人,连战马都没有活的。这种阵式的可怕或者说残忍之处,就是推过之后没有活口,有人想投降都来不及。通谷河滩被鲜血浸满,唐军已经过了河,左右斜对挤压向突厥军阵的中央。

骑兵做战,最大的优势就在于速度和冲击力,假如失去了速度和冲击空间,骑兵的优势也就失去了一大半。骑兵阵还有一个劣势,就是只能向前,在马上是无法转身做战的,冲破敌阵后,可以绕圈再来回绞杀起到最大的战果。如果冲不破敌阵,失去了速度,又被压缩在一个拥挤的空间内,对骑兵来说是非常危险的处境。突厥骑兵目前就面临这种处境。

很难用语言描述这么一大片战场,假如有人从高空向下俯视也许能看得更清楚。唐军呈剪刀口形的阵式排开,铁甲重骑插入突厥人的两翼,并不能取得决定性的战果,但却成功的压缩了战场空间。

突厥骑兵的反冲锋在河谷中受到了密集箭雨的阻挡,冲上高地时速度已经慢了下来,这时唐军的刀锋阵向下推进。突厥骑兵没有在第一时间冲开刀墙,唐军左右两堵刀墙斜对着压了过来,战场正面空间越来越小,突厥战马展不开冲锋,在河谷中拥挤成一堆。而刀锋阵的后面,弩手上弦,仍在按号令整齐的发出箭雨。

唐军的刀阵左右两面斜对着向里压,两翼是铁甲重骑的包夹,突厥军队也是朝左右两个方向,向外发起反冲锋,战场的最核心恰恰形成了一个真空地带。而此时在这个真空地带上也是打的昏天黑地飞沙走石,一群修行人以及萨满巫师在斗法。

知焰、积渊、积潭三个人飞在空中围住了左游仙。积渊祭出两仪钩,空中黑白二气盘旋呈现涌动的太极图案;积潭挥舞点金笔,一片星星点点的金光如云如幔;知焰在三人中修为最高,无形之器穿云梭出手时还带着动人心魄的杀伐琴音。

再看左游仙,已经化成三头六臂,一手持昆吾剑,剑芒四射抵住穿云梭;一手持混元幡,扫向点金笔发出的如幔金光;一手持子午盘,变幻阴阳打乱积渊祭出的黑白二气,以一敌三竟然丝毫不落下风。

梅振衣在哪里?梅振衣就在左游仙下方,一脸木然的坐在地上,周围是天昏地暗,方圆一丈之外连一块碎石头都找不着,一切都化为齑粉。而他竟然安然无恙,打斗中的四名飞天高手都非常小心,法力的余波都远在梅振衣的一丈开外。

第071回、万马军前犹入定,放声长哭泪为谁

骨笃禄身披白袍,挥舞一杆白骨法杖,法杖顶端是个拳头大小的骷髅,凌空离地三丈多高在那里手舞足蹈唱着怪异的歌,就如抽风一般。他脚下三十多名萨满巫师排成一个向前伸出的半圆阵式,一齐挥舞法杖在扭动身体。

高原上的阳光射了下来,似乎随着法杖的舞动产生奇异的扭曲,变得异常耀眼,一道道光芒接连不断的折射,向着对面四散飞出。同时前面地上的土石也一阵阵奇异的颤动卷起,几尺高的灰黑色漩涡不断涌现,向前方推出,所过之处仿佛能将一切卷入吞没。

对面的东华门护法积海,率领十二名弟子布成扇形剑阵,宝剑在空中如穿花般有规律的飞舞,像一张奇异的大网尽数挡住了耀眼光芒的散射。

妙法门掌门鸣琴也凌空站在离地三丈处,与骨笃禄遥遥相对,祭出的法器似乎是一道青烟,又像是一股青烟般的薄纱。其余七名妙法门弟子依托东华门剑阵的掩护,在鸣琴脚下挥动各色绸带,如天女齐舞煞是好看,无论什么攻击到了剑阵前一丈处全部被无形的力量瓦解的烟消云散。

这些修行高人不像战场上的军人那样冲撞厮杀,而是结阵斗法,积海与鸣琴等人率弟子并不拼命,只是纠缠住这一众萨满巫师,让另外三名飞天高手去斗左游仙。与战场上其它地方每一刻都在尸骨横飞全然不同,至少目前为止并无伤亡。

骨笃禄越来越急,在空中怪异的歌声变得越来越尖厉,身体扭动的也越来越像发神经。大战一打响,他就看得清楚,唐军两翼的铁甲重骑成功的包抄插入突厥军阵的两肋,而突厥骑兵发起的反冲锋没有冲开唐军正面的刀锋阵,弩箭如雨从唐阵后排射出,跟着刀阵就推了过来,这种形势对突厥大军很不利。

骨笃禄心里着急却没有办法,积海与鸣琴等人虽然只攻不守,但却成功的把萨满巫师们都缠住了,斗法一展开他们也无法抽身后退,否则对方法力的反击就会随之而来。而左游仙那边虽然占了上风,却并没有分出胜负结果。

几十万大军和几十名修行人都在作战,通谷河裸露的河床上喊杀震天,尸横遍野。战场最中心左游仙与三名飞天高手当空相斗,黑雾白气、金光剑芒、风雷琴音交错,令人目眩。

只有一个人仿佛置身事外,他在几十万人混战的最核心位置,哪怕周围已经天翻地覆,他似乎无动于衷,这人当然就是梅振衣。

梅孝朗那一箭震动两军,也深深震撼了梅振衣。跌落在地勉强保住一条性命,第一瞬间他心中五味杂陈,说不清是什么滋味。大战打响的时候,梅振衣听见漫天喊杀声,突然间又有一种万念俱灰的感觉,仿佛所有的精神都随着身上的气力被抽空了。

穿越前他没有父母,是个吃百家饭长大的孤儿,穿越后有了一个位高权重、文武双全的父亲,但是第一次见面连话都没来得及说,就给了他夺命一箭。旁观者完全能够理解梅孝朗为什么要那么做,聪明如梅振衣也能想得通,但并不代表事情发生在他本人身上,就能够欣然接受。

左游仙迎住知焰等人斗法,一丈外飞沙走石,虽然双方都很小心没有波及到梅振衣,但只要谁稍有失手,就能立时取了他的小命。梅振衣浑身无力的坐在地上,不能做任何事,仿佛几十万大军的厮杀与他毫无关系。这时他又觉得一片茫然,茫然中不由自己主的想到很多。

两军阵前梅孝朗被逼割舍父子之情,一箭射灭他多日来的殷殷期盼。这世上还有谁真正对他好,永远都会关心他、爱护他,在他感到茫然的时候能给予他内心最深处的指引?梅振衣一念之间想起了孙思邈!麻木的心灵有些苏醒,惊天动地的喊杀声仿佛渐渐远去,为什么不去问一问师父呢?

施法护身挡住那一箭,法术被破,神气接近衰竭,然而入定修行灵山心法却并无影响,此时此刻反而觉得更加空灵无碍,以“如神在”的心法,断绝了外缘的打扰,入定显现元神,灵台中又一次见到了孙思邈。

古往今来,曾在万马冲杀的战阵最中央定坐修行的,只此一人。

“谁要杀我,谁又救了我?若左游仙不掳我到军中,我父也不会射我一箭,但他若不教我护身之法,我这一命也难保。他说要点化我,难道就是要让我看破俗情随他去吗?”这是梅振衣问的第一句话。

孙思邈的形像总是那么慈祥和蔼,温言反问了一句:“你父亲杀了你吗?左游仙救了你吗?”

梅振衣心念动了动:“都没有,我安然无恙,左游仙并未出手。…但是那一箭,我宁愿是别人射来,这护身之法,我宁愿是他人所授。”

孙思邈:“这是你所选择不了的,你选择不了从何而来,你只能选择所做的事,选择自己向何而去。…你是他的儿子,而他射出了那一箭,但你再想一想,他麾下几十万健儿,谁人不是父母之子?…以真人之眼,外物无分别,以超然出神之眼,己身与万物亦无分别,若心境至此,你就不会有今日感叹。”

梅振衣:“师父,我离大成真人境界相去甚远,更别提出神入化了。”

孙思邈:“不远不远,距大成真人已相去不远,而那出神入化并非仅指神通大法,你将来也会明白的。…腾儿啊,你今日陷身军中,我今日即将辞去,你我师徒只能在灵台中相见了,希望你善自珍重,善渡眼前之劫。”

灵台中的孙思邈竟然说了这样一句话,梅振衣陷身两军阵前的这一天,也是远在关中的孙思邈辞世的日子。梅振衣穿越前就知道孙思邈的生平,也清楚他老人家离世就在这一段时间,但听孙思邈“亲口”说出,而且就在此时,也不禁像个孩子般的哭声道:“师父,我本想去见你的,尽管有人劝我不要离开芜州,但我也打算这个月赶到关中,不想却身陷在这里。”

孙思邈微笑道:“腾儿莫哭,你此时若哭,哭的不是师父我,而是你自己,遇事坦然心境莫乱,你我还可在灵台中相见。”

孙思邈叫他别哭,可梅振衣再也忍不住,放声嚎啕大哭,他这一哭定境就散了,眼前不见孙思邈,仍然是天翻地覆的战场。他在定境中放声大哭,出定之后,发现坐在地上的自己也同样在大哭,这是以前定坐时从未有过的情况。

刚才全身脱力的感觉已经消失了,这一哭也是中气十足,天上相斗的四个人都微微吃了一惊,随即也松了一口气。能哭的这么嗷嗷响,看来梅振衣没什么事。

这时唐军的刀锋阵已经推过了通谷河,嗖嗖的弩箭不断射入突厥的骑兵队伍中,马嘶声和拥挤的撞击声还有惊恐的哀嚎声响成一片,正面的战场空间被压缩的越来越小,左右刀锋阵很快就要合围,距离一群修行人打斗之处已经不远。

第一个离开战场的人,是修为最高的左游仙。

左游仙在空中以一敌三仍游刃有余,战场上的情形他看的最清楚,当唐军的重骑成功插入突厥军阵的两翼,对岸高坡上亮起刀锋阵的时候,左游仙就已经清楚这一战的结局。虽然胜负还没有最终见分晓,但是突厥人败局已定。

梅孝朗是有备而来,不仅号令严明,兵马操演娴熟,临阵士气旺盛,就连决战的时机、战场的地形、战阵的布置、配合的战术都选择的十分有利。突厥十万骑兵被压缩在一个扇面形不断收缩的区域中,人马挤撞在一起展开不了冲锋失去了最大的优势,兵力上又是半数于敌手,大局已定无力回天了。

左游仙也是经历过千军万马征杀的人,估计这场大战要想见分晓至少要到天黑前,就算放十万头猪在野地里,挨个去宰也要费一番手脚,何况是十万骑兵呢?

左游仙长啸一声,手中子午盘一挥、混元幡抖开,空气中白光刺眼紧接着陡然一黑,似乎把所有的光线能量瞬间爆发殆尽,随着暗幕升起,昆吾剑向外射出无数道凌厉的剑芒,就像一大群彩蝶从一朵黑云中盘旋飞出,将知焰等三人逼退了数丈远。

趁这个机会,他收起三头六臂身形化作一道紫气冲天而去,地上的梅振衣也不见了。一道红霞与两道青光也追着左游仙飞上天际,在高空一折向东南方向去了。知焰等人见左游仙逃跑本不欲穷追,转眼却发现他把梅振衣也带走了,也立刻御器飞天朝着左游仙的去向紧追不舍。

一见左游仙等人离开,前方主持剑阵的积海护法呼喝一声,众弟子十二柄飞剑同时插在了地上,地底传来一阵轰鸣炸裂开一道大缝,土石被掀起几丈高像出膛的炮弹般飞向萨满巫师的阵式。与此同时鸣琴在空中一声清啸,妙法门众女子彩绸齐展,空中传来一阵密集的如雨点般的伤人琴音。

这些修行高人一直只守不攻,一旦还手就是如此凌厉,骨笃禄身形在空中翻了几个跟头险些没摔下来,三十多名萨满巫师齐声高喝尽力挡住了这一击。等烟尘散去琴音寂静,东华门与妙法门众弟子已经脱离战场飞速后撤。

修行高人撤走的路线恰恰是在唐军左右两面刀锋阵中间,他们一退,左右刀锋阵已经合围连成一体,如雪片般的刀光推了过来。空中如雨的弩箭立刻射落,唐军后排的弩兵正好在此时发动了又一轮齐射,按旗语的号令都集中在突厥战阵的最前锋,也就是萨满巫师们列阵的地方。

不仅有强弩射出的箭,其中还有不少箭划过弯曲的弧形就追着骨笃禄的身形,显然不是一般的弓箭手射出的。骨笃禄大吼一声向后飞退,手中骨杖连挥,一道道激风盘旋扫落了无数飞矢,但屁股上还是被插了两箭,带伤向后飞天逃走。

修行高人有一身神通法力,杀一个普通人往往像捏死一只蚂蚁那么轻松,但不要忘了,蚂蚁多了也可以啃死大象。如果是遇到热带丛林中凶残的军蚁,所过之处连身披鳞甲的巨蟒顷刻间都只剩下一副骨架,萨满巫师陷身这千刀万箭军阵前也是一样。

与这群巫师碰上,刀阵前锋损失了上百名战士,后排军士持刀立刻补上,刀阵的队形与推进速度丝毫不乱。

假如在开阔地带遭遇作战,几百名持刀战士还不够几十名巫师塞牙缝的,但在无数箭弩配合下、整齐的大军杀阵面前,巫师施法瞬间击倒三、五个人的同时,十几把刀与上百只箭也到了。刀锋阵推过之后,这群萨满巫师只有几个人来得及转身逃入乱军,其它大部分人不是被大卸八块就是被射成了刺猬。

车簿并不在战场中,他留在热海大营没有亲临前线,又不十分放心让元珍独自指挥大军,派骨笃禄为监军,骨笃禄手下一群萨满巫师本是督战队。现在监军第一个逃走了,元珍见势不妙也无心恋战,他不想把自己部落的精锐全部葬送在这里。

如果这些精壮男儿全部葬身战场,那么留在草原大漠突厥部落中的那些老弱妇孺,也很难在恶劣的条件下独自生存下去。元珍下令,集合本部精锐调转马头,趁着唐军还没有完全合围,全力向外突围。

主帅向后,突厥全军大乱,纷纷调转马头向后冲杀,只想杀出一条血路逃出这个修罗战场。突厥骑兵混乱中分别整顿成战列,各自向后逃窜。这时刀锋阵分开,一直没有加入战斗的大唐轻骑军如一股洪流冲杀而至,扑向突厥骑兵的背后,混战从这时开始,已经变成了一场屠杀。

十万突厥骑军,过半数被歼,元珍带着万余部下突围,却没有回热海大营,而是向东北方大漠深处去了,余下的仅有不到两万人逃了出来。假如不是另一支突厥部队从黑沙城方向赶来接应,估计没几个人能逃掉。

车簿本打算从黑沙城调咽面的军队侧翼接应,想一举击溃梅孝朗大军,不料梅孝朗突然挥兵疾进,大战提前。等咽面率三万人马赶到的时候,元珍大军已经溃败。一番遭遇战又在第二天早晨打响,咽面无法抵挡唐军,此时回黑沙城的道路又被截断,只有集合残军退守热海大营。

但梅孝朗并没有立刻挥军再战,通谷河一战,第二天又遭遇咽面骑军一战,虽然杀敌无数但唐军本身的伤亡也不小,人马皆已疲劳需要休整,同时调集后备军进行补充。于是分兵驻营,对车簿的热海军营形成了包围态势,只防突厥人逃走。

第三次战役在交战后的第七天打响,王方翼首先率重骑冲溃了热海军营。那位愣将军冲锋在最前,左臂中了一箭,竟然拔出佩剑斩断箭杆,仍然单手持槊杀向敌阵,梅孝朗随后掩军杀入,热海一带的突厥部队全军覆没,其中有两万多人投降成了俘虏。

咽面死于乱军之中,而车簿竟是被梅孝朗亲手射死!当时车簿在一队亲卫的拼死保护下,想沿热海北岸突围,正被梅孝朗率领的中军赶上,梅孝朗在奔马上飞身跃起,腾空射出了一箭,这一箭之威不亚于当日阵前射子,将车簿连人带马都射穿钉在了地上。

几十万大军的战争,一方主帅竟然直接死在另一方主帅之手,是非常罕见的,也在军中被传为佳话。这一战还留下了另一段佳话,当大获全胜之后,梅孝朗坦然公开那天被绑在突厥阵前的,确实是他的儿子梅振衣,于是这个“阵前射子”的故事被人津津乐道,闻者无不对梅孝朗敬仰万分、称赞不已。

听见这些称赞,心中的苦涩、伤痛与无奈,梅孝朗只能独自去咀嚼了。

不论梅振衣是死是活,梅孝朗当然要追索下落,听说梅振衣被左游仙带走,几位飞天高人也尾随追去,众人都宽慰他,应该能将小公子救回。据说还有人听见梅家少爷在战场上嚎啕大哭中气十足,居然是安然无恙。很多人想不通那样威势无比的一箭,竟没将梅公子射死,难道有神灵保佑不成?

第072回、从来不闻仙人泣,只缘未到落泪时

梅家公子大难不死,是菩萨显灵了吗?对,一定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观自在菩萨显灵!听说观自在菩萨曾在芜州的山上显灵,那座山就是梅家的,梅家还有一座庙专门供奉观自在,结果菩萨显灵在万马军中救了梅少爷!

梅振衣人还没找回来,这一股“谣言”却已在西北军中传开了。梅毅等人隐约能猜到梅振衣为何未死,但也不好解释什么,于是传言越来越盛,最后远在神都洛阳的朝堂上都听说了。

梅孝朗率大军七天七夜连战三番,大获全胜亲手斩杀车簿,这些都是后来的事了。在交战的第一天,大难不死的梅振衣就被左游仙带离了战场。

梅振衣被人摄去在天上飞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先有钟离权,后有左游仙,但这一次他才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御器飞天。修行人若有法器的妙用相助,一飞冲天可能会更加容易,但御器飞天所谓的“器”,指的并不是“法器”,而是以自身为器,就算借助御器之能,法器也是与身心一体的。

比如左游仙此时飞遁,并没有祭出任何法器。那么高人飞天时祭出法器是做什么用的呢,其一是修为有所不足时借助法器妙用的帮助,其二是用来防身护身的。

是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被修行高人带着飞天呢?理论上来讲,只要有出神入化境界,都可以化身之力带着别人飞天,但是落地之后那人是死是活就说不定了。以前梅振衣被钟离权或左游仙都曾带到天上,现在才明白那算不得真正的御器飞天,只是用一股法力托着他在半空飘行而已。

这一次有三名飞天高手的追击,左游仙顾不得其它,只能施展真正的御器飞天术,被他带走的梅振衣可就惨了,感觉非常、非常、非常的难受。

眼前光影扭曲什么也看不清,耳边只能听见尖锐的鸣叫声,不知从何处传出,想说话张不开嘴,连呼吸都十分艰难。头晕、恶心、全身酸胀刺痛等等感觉还算轻的,更严重的是一种无形之力的不断压缩与撕扯,来自身体内外,几乎要把他揉碎。

怎么形容呢,假如有人从一架高空飞机上不带伞包跳下去,往往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因为落地之前就不省人事了。梅振衣早有五气朝元的境界,拥有健康状态最完美的身体,修炼“省身之术”后已在易筋洗髓之中,他尚且有如此感觉,平常人就更别说了。

两军阵前中的那一箭,身体上的难受是来自法术被破那一瞬间的冲击而已,更主要的还是精神上的那种无助感。万马军中定坐修炼灵山心法,嚎啕大哭出定,哭声中气十足,他的神气法力已经恢复的差不多了,这也是从未有过的经历。

现在倒好,万分难受的感觉一直在持续,不知何时才能结束。当他实在忍受不了,觉得自己就要被撕碎的时候,不由自主的运转法力,手臂上的护腕一紧,有一种延伸而出的力量护住了全身。

这种力量与两军阵前施展的护身之法不一样,不是笼罩在周身三尺之外,就在他的身体中,不仅仅是体表,而是奇异的渗透入肌肉筋骨五脏六腑,弥漫全身无处不在。并不是刻意朝着哪个方向的力量,而就是对抗外加的各种撕扯与挤压,保护身体炉鼎维持在正常的状态不受伤害。

此护腕还有这种妙用,能在御器飞天时护身,这是梅振衣在特殊情况下误打误撞发现的。此护身之法一发动,好是好,但梅振衣发现自己也无法呼吸了,不由自主断绝了外息。修行人收敛神气可以闭息很长时间,或者将呼吸心跳保持在很绵长细微的状态下,而此时并不是呼吸绵长,而是根本无法外息。

梅振衣是被动的进入了这一状态,他不知道自己能闭息多久,就算比普通人时间长得多,也总有个极限。这时他并没有慌神,而是尽量收敛神气保持心境不乱,进入一种特殊的清醒的入静状态,他也算是很有经验了,只有这样他才能坚持更长时间。

在这种状态下,梅振衣突然有了一种奇异的感觉,他能清晰的体会到五脏六腑与周身经脉产生了一种微妙的潮汐般的波动,就和平常的呼吸相似,却不是正常状态下的气血运行方式。

他随即反应过来,之所以能产生这种感觉,是因为自己坚持修炼的“省身之术”根基已足,在这一刻由于处境特殊机缘巧合,境界更进一层。他一醒悟,立刻以元神内息外感,炉鼎神气运行一时毫无凝滞,就如施展平常法术一样轻松,只要法力不尽,内息就不绝。

这时神识中就听见左游仙传来的声音:“修行初入门时,断绝外缘纷扰,呈现清明元神。元神出现无碍之后,内景清明中复感外缘,又是一番眼界。…这便是内息之法,无论真正的缩地神行,还是后来的御器飞天,内息之法都是根基,各家所传巧妙不同,其理相通。”

梅振衣此时无法开口说话,更无法开口骂人,只有一心一意去体会这刚刚领悟的内息之法,干脆不搭理左游仙。

又不知过了多久,梅振衣又一次觉得越来越疲惫,虽然这内息之法运转无碍,但不要忘了人都是会累的。正常人都会走路,就像修行人都会施展各种法术一样,走久了也会走不动的。梅振衣再一次有坚持不住的感觉,“省身之术”中的“内息法”刚刚领悟第一次施展,就已经运用到接近极限。

就在此时感觉身体一轻,种种不适感消失了。原来是左游仙收了法术,不再像刚才那样尽全力御器飞天,而是像以前那样以一股法力托着他在半空飘行。周围仍然是一片光影扭曲茫然无所见,看来是左游仙施展了另一种法术,隐蔽身形在空中飘飞。

“终于把追兵甩脱了,只要我们不露行迹,他们已经找不到了。”没等梅振衣说话,左游仙首先开口了,看不见他的身形,但话音却在身边不远处传来。

看来知焰等人终究没有追上左游仙,让他带着梅振衣逃出了几人神识所及的范围之外。左游仙不再御器疾飞,飘然收敛神气隐蔽身形,再想找他就难了。

等了半天,梅振衣也没吱声,左游仙忍不住又一次说话了:“小子,还在心中感慨吗?阵前相斗之时,我可是听见你嚎啕大哭,我等修行人会哭鼻子的可真少见。”

梅振衣冷冷答道:“用不着扯什么修行,我自从懂事之后就很少哭,哪怕心酸也不弹泪,但这并不代表我不会哭。今天是第一次大哭,是人就会哭,不论仙人还是俗人!你没资格笑我,虽有出神入化大神通,你也一样会哭,只是未到落泪时。”

左游仙的声音带着笑意:“不错,说的真不错,高人有种种神通,难道还不会哭吗?昨日你在万人之中放声长哭,梅孝朗那一箭与你这一哭,已相还父子之情,不枉我万里迢迢点化于你,趁此正可斩断尘缘,拜我为师修行大道罢。”他说的是昨日,意味着现在已经到第二天了。

梅振衣反问道:“真的是我父亲要杀我吗?真的是你救了我吗?左至尊,你自称至尊,不会连这么简单的事都不明白吧?”

左游仙:“难为你此时还能保持心境不乱,但你父亲救了你吗?我杀了你吗?这一路之上,是谁教会了你护身之术、内息之法?你口中不愿拜我为师,其实我已是你的传法上师,想赖是赖不掉的。”

梅振衣岔开话题道:“左至尊,你就是这么教徒弟的吗?难怪你那些徒弟都不成器,没给你玩死就算走运了!”

左游仙又笑:“弟子不成器,是因为自己没那个根器。你不同,你有这个根器,所以我才会如此点拨你,将昨日的恩怨爱恨都放下吧,它已经过去。此时此刻,你应当拜我为师了。”

梅振衣又问:“左至尊,那护身之术与内息之法,如何才能到知常境界?”

“你此刻助借那双护腕方能施展,往后也可借助那双护腕修炼,等到你摘下护腕也一样能够施展之时,便是如常境界了。…小子,你终于开口向我问道了,这便是师徒之缘,打算什么时候正式拜师呀?”左游仙的声音中有几分得意,说话俨然已是修行上师的口吻。

梅振衣却笑了,笑的不冷不热:“我之所以能有今日所悟,是因我师父孙思邈真人传我的灵山心法与省身之术,并非左至尊所传。方才问你,只是修行道友之间的切磋,其实,我也经常到厨房问我家的厨师怎么做菜。”

左游仙也不生气,反问道:“若不是我,你能精进如此神速吗?”

梅振衣点点头,模仿左游仙方才的语气道:“不错,说的真不错,孙思邈是我的师父,传我修行,而遇到你是我的劫数与磨难,也是机缘。…战场上的恩怨爱恨已经过去,我不想指责你什么,说了你也不会听,但我也不想谢你什么,尽管和你这一路我学会了很多。…想起我师父孙思邈,你真不如他。”

左游仙的语气有些飘渺,听不清他是喜是怒,淡淡道:“你夸孙思邈,我无话可说。我有不如孙思邈之处,但也另有大道玄妙,没关系,既然机缘已有我可以等,迟早要收服你入左道门下。…小子,我只问你一句,你现在要去哪里?回家吗,回哪个家?”

两人的谈话刚到这里突然被打断,不知何处一片激扬的清风卷来,竟然将周围朦胧的光影全部吹开了,脚下出现一片清清朗朗的青翠世界,左游仙的身形也在前方不远处凌空出现。

这里是一处绵延的崇山峻岭上空,前方正对着一座山峰,左游仙施法在谷地中飘行,突然间不知何人在山中施展神通法术将他截住了,不仅如此,一出手就破了他隐藏行迹之术,让他们在空中现出了身形。

左游仙吃了一惊,虽然是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被人偷袭,但那人的修为也够惊人的。他一展身形,梅振衣就被送到了身后几丈之外,同时在空中挥动大袖,一片紫气带着光芒激射向前方,欲冲开那阻挡他前行的风。

左游仙出手斗法,一切都突然间安静了下来,满山飞鸟不鸣草叶不动,四面八方都似有风逼来,却是压向左游仙的“不动之风”。连远处的梅振衣无形中都有一种无法挣扎的感觉,前面对抗法术的左游仙压力当然极大。

左游仙在空中双袖翻飞,披散的长发也飘浮而起,可是除了他,周围没有一样能动的东西,空气中连一丝风都激不起,玄妙的是,与左游仙相斗的恰恰是四面八方威压而来的不动之风。这番斗法的时间不长,左游仙无法冲开面前的压力,空中不好借力,长啸一声带着梅振衣一起落地,从天上被逼了下来。

左游仙一落地,立刻向前抱拳朗声道:“何方高人,无故拦我去路?若是无意中冲撞了道友的修行之所,我这便绕道而行,你我两不相扰。”

“不是有谁冲撞了我,我就是在这里等你的。”前方传来一个稍显稚嫩的男子声音,对面山坡上出现了两个人。

前面是一位童子,年纪看上去只有十三、四岁,身形还比梅振衣稍微矮些,浓眉星目模样十分俊秀,他的表情很淡然,身穿一件丝光鹤氅。童子身后还站着一位小女娃,只有七、八岁的模样,长的是粉雕玉琢,小脸粉里透红煞是可爱,正在那男孩身后探着脑袋,瞪着一双大眼睛好奇的看向这边。

“等我?请问你我以前认识吗?”左游仙见对方现身,暗自戒备开口问道。

那童子摇了摇头:“不认识,我就是在这里等,请问你是梅振衣吗?”

左游仙回头看了梅振衣一眼,朝那童子摇头道:“我不是,我叫左游仙。”

童子淡淡道:“那就没你什么事了,我等的是东华先生的弟子梅振衣。”他口气可不小,一句话就没左游仙什么事了。

梅振衣咳嗽一声,指着自己的鼻子道:“我就是梅振衣,请问二位仙童,找我何事呀?”一边说话一边就想绕过左游仙往那边走。

他也看出来方才出手之人修为不在左游仙之下,突然开口说等的是自己,又叫出东华先生之名,应该是友非敌,这是个脱身的好机会。他说话也乖巧,当即把“仙童”的高帽子送了过去。

“站住!你小子什么时候成了东华先生的弟子?我还从未听说过啊。”左游仙低喝了一声开口问道。梅振衣刚刚迈步身形就被定住了,人还站在原地,但似乎与周围的空间隔绝开了,这是一种形容不出的感觉,是左游仙以化身之力将他裹挟。

梅振衣眼珠子一转答道:“这位仙童说的是实话,我除了拜过孙真人之外,也是东华上仙钟离权的弟子。左至尊,你虽然神通广大,但论修为也不及我钟离师父,我怕伤你自尊,所以一直都没说。”

这话说的,左游仙一时之间也愣住了,噎在那里说不出话来。这时那位小女娃脆声道:“清风哥哥,他就是你要等的梅振衣哎!他被这个人抓住了走不了。”这小女孩心念单纯,开口说的是实情,却像看小孩过家家一样没把这当什么大事。

清风点了点头,一指梅振衣道:“我有事求他,一直在这里等。左游仙,我不想为难你,放了他,你自己走吧。”

左游仙生性孤傲眼高于顶,哪能受得了这种语气,沉声道:“你说放了他,我就放了他吗?你找他有事我也找他有事,我和他的事与你无关。…这位道友,你也叫清风,难道自以为是闻醉山清风吗?”

左游仙提到了一个人,就是“闻醉山清风”,闻醉山在昆仑仙境中,清风曾是闻醉山的药园童子。不论是昆仑仙境还是人间各处道场,以清风为号的道童很多,就算没有一千少说也有八百,但只有这一位清风最有名,连左游仙都曾听说过。

第073回、修行至此神通尽,人间无非化身行

左游仙的修为已达出神入化境界,但他并不追求飞升仙界,而是在人世间各处帮人造大唐李家的反。可他也要修行啊,五十三年前左游仙曾经飞越瑶池结界,来到传说中的昆仑仙境,打算择一处闭关修炼之所。结果一入昆仑仙境,就接连遇到好几伙修行高人路过,各持法器匆匆忙忙的样子。

左游仙不知道怎么回事上前询问,结果没等他开口,有人就招呼道:“这位道友要小心点,闻醉山清风所过之处乱成一团,整个昆仑仙境动荡不小啊,真没想到一个药园童子,能闹出这么大的动静来。”

左游仙先后遇到了几十个人,个个都有飞天之能,匆匆忙忙经过据说都是因为“闻醉山清风”到了附近,有人是特意赶来围堵的,有人是慌忙远避的。左游仙没想到这传说中的天成洞天福地,却是这样一副乱糟糟的样子,地方虽好却不是清静修行之所,于是干脆没有深入昆仑仙境,又回到了人世间。

“清风”这个很常见的法号,给左游仙留下了深刻的印像,今日见山中拦路的童子也叫清风,语气不善目中无人,于是开口以此讽刺。

不料那童子面不改色,依旧淡淡答道:“不错,我就是闻醉山清风,从昆仑仙境来到俗世间,已经有几十年了。”

左游仙闻言变色,不禁退后半步,而那名小女娃却天真烂漫毫不理会这紧张气氛,在清风身后探着脑袋也指着自己道:“清风哥哥就是闻醉山清风,我就是明月!”梅振衣看了她的样子不禁莞尔,也没人问她呀。

左游仙面色凝重,一伸手不知在何处取出了昆吾剑,缓缓道:“这里也是人世间,我不管你叫什么名字,从何而来,但请你不要插手我的事情。…不论你修为有多高,哪怕是金仙成就,也应该清楚,在人世间也只有出神入化神通,我用不着怕你。”

左游仙说了一句话是梅振衣以前从未听过的,那就是不管有多高的修为,哪怕已经飞升成仙,但在人世间,也只有出神入化的神通。修行高人常说出神入化境界是世间法的尽头,这句话有两个含义。

第一是世间的各种修行,达到出神入化已是最高境界,除非你飞升成仙超脱人世,否则就是到此为止。第二个含义是指不论你修为境界有多高,真仙也好,金仙也好,菩萨也好,在人世间现身,包括所谓的昆仑仙境,也只有出神入化神通。

因此有很多仙佛的法身是不入人间的,在人间结缘或了断什么事,大多以化身行走,反正世间神通无非出神入化。当然了,同样是出神入化的境界,也有修为深浅的差异、法力高下的分别、法宝妙用的不同,可能彼此的差别很大,但从神通境界上来讲都是一致的。

仙界和人世间的区别,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此,在真正的仙界不必刻意施展出神入化,人间修行时所得种种神通自然俱足,宛如平凡之常在。所谓飞升仙界能得大自在,也有这一层含义。

具体的原因是什么?梅振衣境界不到还理解不了,这不仅是因为“地方”的不同,而是与修行最终要突破的境界有关。左游仙开口说出那样一句话,梅振衣也有些意外,站在那里直眨眼,难道说只要左游仙抓住自己不放,不论什么人也拿他没办法吗?

然而清风却似没有听见,自顾自朝梅振衣道:“梅振衣,我想和你商量一件事,我与明月来到人间,想寻找一处适合我们的修行福地,一片灵枢汇聚的清静道场。我把你从此人手中救出来,再护送你回家,你能不能帮我这个忙?”

梅振衣愣了愣,突然想起了齐云观以前的那位吕观主,就曾经想赚他梅家的青漪三山,使了种种手段。而这位清风说话倒也直接,开口就要一片灵枢汇聚的清静道场,并答应先救他并护送他回家,虽然是同一个目的,但行事的手段完全不同。

梅振衣很干脆的答道:“二位仙童放心,我家在芜州有九座山,都是不错的地方。”

清风:“我只要其中一座,只在山中修行并不相扰,但是地方由我亲自挑选,你若现在答应就不可反悔。”

梅振衣:“好的,一言为定!”他当即答应下来,不就是找个地方清修吗,那么大的山哪里不行,反正有的是地方,何乐而不为呢?

这时左游仙不高兴了,清风说话根本就当他是空气,人还没救走呢,先商量起回芜州的事情了。他重重的冷哼一声道:“这位道友,你也未免太目中无人了,就算你的修为在我之上,但梅家小子还在我的手中,我若不放人,你是救不走的。”

清风这时才转脸看向左游仙,淡然道:“你刚才说的话我听见了,不错,人世间神通不过出神入化,但仙家玄妙不同,你没有到那个境界是不会理解的,毕竟还差了许多火候。当然了,你也不必怕我,我的修行,不伤天下有灵众生,自然也不会伤你。”

“不伤天下有灵众生?好大的口气!那你又如何与我相斗?”左游仙冷冷问道。

清风:“这样吧,你用最得意的法宝,全力向我一击,我绝不闪避也不还手,你的法力只要能够击中我,我就立刻退去,但一击如果不中,你就放了梅振衣自行离去。…你看这样可不可以,事情是因你而起,需要你点头?”一开始是在对左游仙说话,最后一句却是在问梅振衣。

梅振衣见清风竟然问自己,一时之间也不好回答,清风用的方式太托大也太冒险了。他说不还手不闪避,更玄的是不仅仅是不被左游仙的法力击败,而是不被“击中”,这其中的差别是很大的。这种斗法就相当于梅振衣当初遇到左游仙,拜神鞭根本就击不中左游仙。

梅振衣的修为与左游仙相比有天壤之别,可左游仙已有出神入化境界,既然人间神通不过出神入化,就算这仙童清风手段更高,也不会有那么大的差距吧?这小童子是不是不太了解人间事,说话做事太自以为是了?他如果败了弄不好会受伤,而且根据约定也无法再救人了。

梅振衣犹豫间还未答话,身后的远处空中有人说道:“梅公子,答应他吧,就让左游仙一试!”回头看去,知焰、积渊、积潭三位飞天高手已经赶到,在空中成品字形站立将左游仙的退路截断,梅振衣不认识另外两位道长,知焰可是熟人。

本来他们三人让左游仙给逃脱了,再难找到踪迹,可是左游仙在终南山中遭遇清风拦路,斗法暴露了身形,也被搜寻到附近的三人察觉,此时正好赶到。说话的正是知焰,她这话一出口,身边的积渊、积潭也露出惊讶之色。

难道这位清风童子如此厉害,知焰也认识他?再看知焰说话时的神色,不是看着梅振衣,而是望向清风,眼中竟有惊惧之意。什么人竟然能让知焰仙子目露惊惧,看清风的样子就是个眉清目秀的小童子,一点也不可怕呀?

知焰说话了,而且神色这么古怪,梅振衣心里就有底了,笑道:“我当然答应了,清风仙童啊,你小心点不要受伤。…但是不知这位左至尊答不答应了?”

左游仙此时已经脸色铁青,青的都发紫,清风从头到尾每一句话都是轻描淡写的口吻,但听在他耳中却是有生以来从未有的蔑视与羞辱,他如果不答应,那就不是狂放孤傲的左至尊了。左游仙咬牙道:“我当然答应,你可不要后悔!”

说完话立刻就动手了,以前见他使用昆吾剑,都是握在手中祭出剑芒飞斩,这一次却直接脱手飞出。昆吾剑射出之后,左游仙大喝一声如霹雳震天,只见那把短剑突然在空中炸裂,爆发出无数耀眼的光芒。

仔细看不是剑身炸开了,而是随着短剑的飞射,剑身上不断射出一道道短剑状的光芒,形成一片耀眼的剑雨飞向清风,剑雨还带着呼啸之声,这声音就似冬天关上窗户听见远处的狂风吹过山林树梢。

清风站的有多远?不到五丈!以剑雨的速度射到,瞬间而已!清风站在那里没动,也没闪避,只是伸出了一只手,竖起一根食指指向前方。奇异的是,凌厉而发的昆吾剑始终飞不到他身前。

如果只看空中的剑雨,会发现它们在急速的飞行,几乎比流星还快,后方拖曳着耀眼光芒留下的残影。但是再看左游仙、昆吾剑、清风这三者,位置都不变,剑雨就在两人之间呼啸飞行,好像又始终没有前进,仿佛这不到五丈距离被无限延伸。这是一幕相当怪异的情景,不是亲眼看见很难形容。

左游仙再度大喝一声,衣袍鼓荡而起,双臂张开如飞翔状,披散的头发飘扬,脸色显得有些狰狞。这时清风的衣袂轻轻一荡,似有微风吹过,头发丝也飘起来几根,他点了点头道:“不错,你的修为不错,在这人世间已是屈指可数!”

清风话一出口,左游仙长啸一声,似将身中鼓荡的真气全部通过这一声长啸疏散而出,空中的昆吾剑光华尽失,向后缓缓的飞回到他手中。他全力一击果然没有击中对面的清风,祭出法器已经延伸到极限,继续施法催动就飞出他的身心感应之外了,不得不收回昆吾剑。

左游仙败了,也就是两声大喝加一声长啸的时间,他站在那里,眯着眼睛直视着清风半天没说话。梅振衣觉得周身一轻,无形的束缚消失了,原来是左游仙已经放开了他。

清风又说话了:“你的修行,尚未到达世间法巅峰,化身皆有执念,这执念就如你方才祭出的那一剑,看似只差一线,却终究是无谓之功。此念不斩,出神入化不得圆融无碍境界,终究无法超脱。”

长啸之后,左游仙已经恢复了往日傲然的神色,朝清风施了一礼道:“多谢指点!但你所说我早已清楚,宁愿如此。…我败了就是败了,告辞!”

说完话飞身而起就欲远去,梅振衣喊了一声道:“慢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