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桑田,多少沧海。津郡城廓,没版变迁。亿万生灵,等随鱼鳖。幕其间者,轮回已溺已饥之忧。开灵智者,可悟机变,然炎政错出,自取朝暮更迭茫惘。

我随清风来,立足轮回外,行走人间证丹溪半缕残神,修行至极失玄宫一轮明月。今见所谓圣物之残,恍然观我压袖金线,几不知颠倒衣裳。

玉门冰雹如碗,大雨滂沱旬日,尘构皆倾,为风雨所拔。阁下居天庭,仙界恐弱水三千,亦易泛滥,金仙府可化荆棘庭否。

近闻人间杜少陵广厦千间之句,笑凡人好作大言无裨世事,然仙家何以我庇焉。”

若给青帝这封信起个标题,应作《风雨赋》。信的最后居然提到了杜甫的诗,青帝曾在敬亭山对绿雪说过:“如今人世间诗风鼎盛,既在此山中,我也不妨以法眼观一番人间吟咏,作几篇诗文。”看来他以大神通捉风尾,听闻过不少人间吟咏。

这封信中,青帝既在感叹轮回中灵智开启众生的战乱,也在感叹天国圣物封印之眼、天使长加百列、他本人,还含蓄的提及了灵台推演所见的仙界大乱,在提醒梅振衣什么。

天庭仙界不似人间山河,是灵台开辟之功造化而成,这柄剑插在碧桑洞外围道场,除了“收信人”梅振衣之外,另外还有两人也自然“读”到了这封信,就是碧桑洞之主东华帝君与天庭之主玉皇大天尊。

除了这篇《风雨赋》,剑上依附的仙家神念还提及了一段往事,是在梅振衣未成仙之前,也在清风未成青帝之前,两人于敬亭山中的一番对话——

清风:“你如今所怀,是有为之愿,能告诉我是什么吗?”

梅振衣:“有修为得神通者,不能逼人供奉,更不能若不供奉就加害于人。此为得神通而忘法本,残害众生。这是我在彭泽所想。”

清风:“欺夺他人之信。”

梅振衣:“悟修行之徒,指引他人无可厚非,但不合强引此路,替他人之愿。更有甚者,仗道术以图淫邪,勒索黎民。不仅是勒索财物,更可怕的是勒索人心。”

清风:“妄拟天心为己心。”

梅振衣:“还记得何家村吗?那些村民临死前还在朝天跪拜,天上神灵是什么?比如你,我崇敬的是金仙境界,而不是在我面前喝茶的清风。…世上有人倚仗些许道术,矫众显灵自称神,祸乱乡里。此是误人亦自误之举,应戒之。”

清风:“在世显圣自称神。”

梅振衣问:“仙童,我的话与你的话,似乎有点对不上啊?”

清风答:“你是未成仙的修士,说的是人间修行;我是金仙,闻言想的是无边玄妙方广世界。…若说‘不可欺夺他人之信’,张三说阿罗诃是唯一的神,李四说摩诃末是唯一的神,然后争持相斗,算不算彼此欺夺呢?”

梅振衣边想边说道:“在我看来,这是世人自取的乱象而已,自古以来不免,他人也勉强不得。若是阿罗诃或摩诃末亲自现身插手,那才叫欺夺。”(注:详见本书219回。)

剑上依附的神念就是这番对话,没有一丝多余的妙语声闻。此刻突然忆起这段人间往事,却让梅振衣恍惚良久,灵台隐动似有愿心发端。

第331回、观通透置身事外,留清净万寿无波

除了一封信,一段对话,青帝还托梅振衣帮一个忙——修复那件天国圣物封印之眼。他可真是找对人了,如今论炼器之道天庭中也许还有不少高人,但能让青帝放心而且了解天国器物、擅长修复残器的第一人,当属梅振衣。

明月也许更高明,青帝自己也可以,但他偏偏就找梅振衣帮忙,并不强求,把剑送来由梅振衣自己决定修还是不修。

梅振衣却不好拒绝,毕竟青帝曾经帮他很多。修复这样一件天国圣物并不容易,也许时日不需太久,此器损毁的也不是很严重,但其境界已是仙家炼器之道的极致,差一丝火候都不行。炼器也是炼人,如果他成功了将大有收获,几乎可将天下一切法宝妙用变幻了然于心。

但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他要有一段时间闭关不问世事,以炼器之法修复这件圣物不能有一丝分心,不能受外来的打扰,暂时管不了任何“闲事”,东游谷也需有专人镇守。

梅振衣收起封印之眼,对知焰道:“加百列冲入佛国,无回头之心,此去难免陨落。青帝给我写了一封信,托我修复此器。而这件神器只有在灵台世界中方可修复,我也只能留在天庭东游谷闭关一段时日,诸事都由你做主了。”

知焰摇了摇头:“我得为你护法。”

梅振衣:“可命刘海带着金蟾、玉环去无名山庄坐镇,至于东游谷…”

“不必担忧,为师这一段时间就在东游谷清修,你放心闭关吧,修复此物无论成与不成,也用不了几年时间。”钟离权的声音从远方传来,抬头看去,这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老金仙从碧桑洞仙府飘然而下。

几人赶紧上前给钟离权行礼,提溜转说道:“您老人家来的正是时候,我唯恐镇守东游谷有失。”

钟离权挥扇重重的敲了她一记,瞪眼喝道:“你是得好好悟一悟这‘有失’二字!”径自走入了东游谷。这一扇子敲的提溜转眉开眼笑,原因无他,钟离权的扇子岂是随便敲人的?跟在梅振衣与知焰后面飘进了东游谷。

钟离权坐镇东游谷,梅振衣闭关不出,而仙家风波未止。局面发展到如今,脱离了人间已平息的安史之乱,成为人间修士之间的争端,各门各派不知没于尘埃几许,进而牵连各仙家下界。

各仙家插手争端之后,动乱已经发生了性质上的变化,不再是单纯的人间乱象牵动仙界,演化为仙家争执波及人间,因为这些事,凡人是插不上手的。

自古以来,因为有天刑雷劫,超脱轮回的仙家一般极力避免业力纠缠,主动插手的直接争斗很少,趋避之道使然。可一旦乱局的性质发生改变,超过了一定的限度,情况就不同了。

有人明知业力难消也要动手,比如易水仙人。又有人使用种种手段躲避天刑业力,在幕后推波助澜浑水摸鱼,比如乔克力之流。再比如梅振衣,他很清醒明的,也明白做很多事将要面对的后果,但是,他能不斩独孤伸吗?这不能以简单的对错得失来衡量。

梅振衣尚且如此,更遑论许多仙家了。

梅振衣刚刚在东游谷中闭关,昆仑仙境就出了一件大事,惊动了正在东游谷附近清修的寒山仙人与做客的谢妖王。寒山与谢妖王下界,张妖王与徐妖王也跟着下界了,他们下界之后又汇合了龙空山的姚、宋、段三位妖王,并且得到了昆仑蛮荒中众多妖王以及广大道场中很多散修的响应,带着一大票人浩浩荡荡杀往妙法群山。

事件的导火索是杨天感斩了易水仙人。

易水仙人当初下界找到了妙节长老,责问他何故率众弟子灭碧山潭一派?易水要求与妙节之间以仙人的身份斗法了结,败者殒身入轮回。这一战的结果是妙节败了,被易水仙人直接打入轮回。

妙节是昆仑仙境妙法门天意掌门的师叔,杨天感的师父。当初那一战是他们之间的私斗,妙节长老自有过失,易水也有出手的理由,斗法的地点在昆仑仙境蛮荒深处,没有惊动其他人。他们之间有约定,争端到此为止,不论谁被打入轮回,都不要再追究。

妙节被斩后,秒法门没有追究,易水为避免麻烦,也隐身蛮荒没有回天庭。但是杨天感下界了,为报师仇遍寻蛮荒,终于在龙空山附近找到了易水。

易水与妙节斗法时仙身炉鼎受伤尚未完全恢复,不是杨天感的对手,被打落轮回。这一场斗法惊动了附近路过的姚妖王,他赶来看见了这一幕,十分气愤要将之留下,杨天感打伤了姚妖王不知去向。

这一下乱子可就大了,寒山、谢妖王、徐妖王、张妖王下界,仙境蛮荒中许多妖王也纷纷响应,原先与碧山潭一派有交往的散修与小门派也参与了。因一人之斩本不会闹这么大的动静,但今日大乱波及甚广,很多恩怨已经到了纠缠不清的地步,很多人都是借题发挥而已。

幸亏知焰在东游谷为梅振衣护法,钟离权坐镇,否则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一边是她出身的师门,另一边是结交多年的仙家道友,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

肖妖王晓明当然也想下界,但是青牛金仙让他留下,而自己下界去了昆仑仙境,唯恐徐妖王等人闹出大乱子。青牛也不是一味劝阻,他同样要求妙法门交出杨天感,并且把话说得明明白白,就算杨天感逃回天庭瑶池圣境,他一样会要求西王母把人交出来。

金仙青牛下界,徐妖王等人士气大振,但也幸亏青牛的约束,这些人才没有乱来一气,只是堵在妙法群山道场的外面,要求天意掌门交人。可杨天感不知去了那里,天意掌门也交不出人,况且千年大派被一伙妖王堵门,姚妖王还天天迎门放屁搞得乌烟瘴气,门下弟子也几乎压不住火要动手。

天意掌门是仙家,明白一旦冲突展开对门下弟子以及门外那些人意味着什么,这不仅仅是拳头大小能解决的问题。只要那些人没有攻打妙法门中枢洞府,她严令门下弟子不得起冲突,但压服起来也很难。

天意飞升天庭向祖师爷西王母求教,而西王母的态度很耐人寻味,她告诉天意自己去处置,也可将掌门之位传给别人,自行到天庭来清修眼不见为净。超脱轮回后有仙界,其意义就在此,她只是传法祖师,不是欠债的事主,不会什么事情都替传人解决。

她所做的就是留下修行法诀与妙法群山福地,开辟一片金仙洞府接引成仙道的传人飞升,这就是她当年的发愿。除此之外,其他事情不要来求她,求也没用。

西王母不插手,天意掌门无奈回山,而此时围住妙法群山的修士们也不耐烦了,纷纷叫嚣要冲进妙法群山搜出杨天感。天意掌门说找不到杨天感,徐妖王等人也明白她没撒谎,但不是所有的人都理会这一套。

包围妙法群山的众修士是临时杂合,什么样的人与妖都有,其中不乏借机发泄私怨者、想闯进千年大派道场混水摸鱼、顺手牵羊者。平时没有这个可能,现在总算逮着机会了。徐妖王渐渐约束不住,已经发生过好几起擅闯道场的冲突。

天意掌门虽然严令弟子不要起冲突,但对冲进妙法群山中枢道场的修士也毫不客气,命众弟子发动守护法阵为依托,将擅闯之人尽数诛杀!——这是她身为掌门守护宗派的底线。

修行大派洞天道场岂是那么好闯的,否则梅振衣也不必凿建青漪三山了。死了一批人之后,众修士不敢乱闯了,纷纷要求领头的“主帅”徐妖王率领“大军”一齐攻打妙法群山。此时距杨天感斩易水已经过去快一年,昆仑仙境的乱象可想而知。

徐妖王也深为忧虑,他聚众前来只是想找杨天感算账并要妙法门给个说法,并没想造成这样的混乱局面,于是问青牛怎么办?

头上带角的青牛金仙长叹一声:“我下界前来,防的就是今日的局面,明日我将约见天意掌门,无论杨天感在与不在,总之有个处置的公论。然后你将能劝走的人全部劝走,我将你们带回天庭,左游仙也带走。”

张妖王沉吟道:“很多人不是我们叫来的,也不会被我们劝走。”

徐妖王一顿脚:“老牛说得对,那些借机生事之徒,等我们一走也不成气候,想继续生事自会被收拾。我们为杨天感而来,莫偏离本意,只了断这件事。”

青牛点头道:“理应如此,其实这批乌合之众攻不下妙法群山,但若真的大战,双方都将无谓损失惨重,有违修行真意。”

寒山仙人低头道:“多谢诸位,无言感激!但杨天感之事不交代明白,我不会走。”

青牛安慰道:“这一点你放心,杨天感之事未处置,连我都不会走,否则也不会下界。但仙家行不要节外生枝,莫受势乱所挟,你明白吗?”

青牛约见天意做个了断,恰好第二天又来一位和事佬,天庭东极妙岩宫太乙天尊派座下金仙九灵元圣下界调解争端,陪同九灵元圣赶来的还有昆仑仙境太乙门掌门风清,就是当年那位乾元山道场的药园童子。

太乙天尊派对人了,太乙门与仙境散修关系一向不错,九灵元圣又是龙空山诸妖王的故交,当年徐妖王第一次去天庭,就去东极妙岩宫拜访九灵元圣。而且这只九头狮子精本就是妖王成就金仙,神通广大法力高强,既有情面也有手段镇的住场面。

九灵元圣来了,总要给面子的,第二天双方就在妙法群山中枢道场门外“谈判”。妙法门众弟子都守护道场不出,山谷中只站了三个人——魁梧威猛的九灵元圣、容颜绰约的天意仙人、眉目俊朗的风清掌门,与对面黑压压一片修士相比,阵容显得很是单薄。

见对面只有三个人,这边也只过去三个人——青牛金仙、徐妖王、太道宗宗主左游仙。

无名山庄弟子没有参与这件事,左游仙却插手了,这位左至尊当年在人世间就擅长煽动叛乱,如今这个局面也正是聚集结交各路修士、壮大太道宗的好机会。

九灵元圣首先向青牛行礼道:“我奉太乙天尊法旨而来,昆仑仙境乃自古天成福地、各派仙家传人离世清修之所、成道妖王自洽之居,天尊不愿见此地崩乱,想必青牛金仙亦不愿见。”

青牛点头道:“不错,我与你家天尊是一个意思,今天你我镇场,莫让闲人生乱,此事如何善解,就让他们去谈吧。”两位金仙也不废话,随即一左一右站到了山谷中央的两旁,看样子就是看场子维持秩序的。

就在昆仑仙境妙法群山中开始“谈判”时,无边玄妙方广世界中的万寿山仙界,连绵的青山秀水脚下,有两位仙家飘然边走边谈,看架势是一位客人正要离去,而主人再送客一程。前来拜访的是玉皇大天尊,而送客的当然是镇元子。

不知两人刚才都谈了什么,此刻只听大天尊很感慨的说道:“大仙据灵台推演所见最坏的情况,作此打算,可称明智之举。你那六十年一度的闻醉山法会,也从此不再召集吗?”

镇元子:“不再召集,我本人将不再以镇元之名相在万寿山外牵连任何事端,不论天人之乱象如何、几多崩坏,无边玄妙方广世界中总可留一片清净无波仙界,在此造化洞府的真阳金仙也是此意。”

大天尊看着镇元子,眼神让人很难读懂,缓缓道:“就算以你我的修为,只有置身事外才能看的通透,我尚看不透梅振衣,大仙今日作此决定,应该能看透了。”

镇元子点了点头,语气微微有些惋惜:“今日之灵台推演,已由混沌归于清明,自然能看透,也知梅振衣将要做什么,但无法说出来,否则就不叫置身事外了。而我尚看不透你与青帝的去处,看来修为还是差了一线。”

“青帝!他也到了这一步吗?”大天尊微有些意外,一捻胡须又说道:“大仙是昆仑仙境中地仙之祖,既作此决定,应显镇元之名相最后一次下界交待,我能托你办一件事吗?”

镇元子一笑:“我知大天尊所托何事,这就去顺道办了。真是玄妙,你托我在这个时候去斩落一位仙人。”

第332回、乱治机缘皆善用,推演谋局若观棋

“徐妖王,我早已说过,杨天感不知去向,我派弟子也遍寻不得,你何苦聚众相逼呢?他为报师仇,私自下界斩杀易水仙人,此事虽不该,但也能理解为何。自古修士私斗不牵师门,实与我妙法群山无关。”妙法群山道场门前,天意掌门首先开口,表明了妙法门的态度。

“你说不在就不在吗?让我们进去搜一搜!”徐妖王还没说话,身后突然传来鼓噪之声,也不知是谁在起哄。

九灵元圣猛一扬头,发出一声狮子吼震动山川,站在近处的人没受什么影响,方才开口鼓噪者却一抱脑袋,身子一软纷纷晕倒在地。九灵元圣冷哼一声道:“既然是谈,就好好谈,想趁机哄事者,我不会客气!”

好厉害的九头狮子,徐妖王耸了耸肩上前拱手道:“我等皆知上师被斩对传人意味着什么,他要报私仇可以理解,但理解不等于认可。妙节的遭遇,在于他所行,并不因他是否为杨天感之师而有所变。说句不恭敬的话,若是天意掌门你犯下滔天孽业,那么整个妙法门都应为你助虐吗?非也,妙法门当斩你这位掌门!”

这番话很不客气,说的天意脸色发白,一旁的风清掌门皱眉道:“妖王请就杨论杨,莫恶语设人。”

披发紫袍的左游仙不阴不阳的说道:“那就以杨天感而论,自古战阵不记私仇,修士私斗不牵师门,杨天感也应该明白这个道理。他私自寻无有之仇斩了易水,就应明白后果,身为仙家行止理应担责,而非逃遁了事牵连整个妙法群山。…以妙法门而论,杨天感出身于此、受戒于此、得神通于此,他的私事虽无牵师门,但以传法护戒论,妙法门也应有责。”

天意掌门:“事已至此,若杨天感在妙法群山,我自不会袒护,但此刻我交不出他来,你们围住道场,我更无法派人去寻,他也不可能回来。请问诸位围山袭扰,究竟又想要个什么结果?妙法门因杨天感之事有愧于易水,并不是怕了乌合之众!”

徐妖王摇了摇头:“你怕不怕我无所谓,我也知道急切之间抓不住杨天感,今日只求一个公论,若此人现身,当如何处置?”

天意掌门深吸一口气,闭上眼睛道:“斩,当斩,他若现身,妙法门先斩之!”

左游仙:“这不是一句空话吗?”

风清:“左掌门怎能如此说?每人只能约己所行,妙法门愿斩杨天感,立言在此,还能怎样?”

左游仙:“我只知碧山潭已灭,妙节与易水以仙家之规斗法了断。但杨天感却事后纠缠杀了易水,易水已死,杨天感还好好的。我们围住妙法群山尚且找不到他,还怎么指望他现身?”

风清:“那依你说,又当如何?”

左游仙:“徐妖王,你主意多,拿个办法。”

徐妖王想了想,突然问道:“妙节长老已死,我听说他有一件神器盘节九连环,如今何在?”

天意:“应落入易水之手,杨天感斩易水后,应被杨天感夺回。”

徐妖王突然笑了,这笑容很冷:“杨天感手中也有一件神器寒雾针,有形无形之间,神通强大妙用多端,我曾与他动手斗过法,亲身领教过。”

天意的眼神似在收缩,寒声问道:“你什么意思?”

徐妖王:“妙法门欲斩杨天感,我也无话可说,但这件事不靠谱啊。我想起了多年前梅振衣真人在人间丹霞峰约定无伤戒,有共诛威慑之议,想借鉴于此。今日公论,无论谁都可以斩杨天感,若是被外人所斩,这两件神器就落入他手,妙法门不得追究。”

话音未落,就听妙法群山中有人喝道:“大胆妖王,竟无礼至此!”那两件神器可是妙法门非常厉害的法宝,有弟子还等着继承呢,徐妖王一句话就拿出去做悬赏了。

徐妖王冷笑不说话,青牛金仙回头发出一声如龙吟般的牛吼,声音不大却带着奇异的震颤直入妙法群山,刚才开口说话之人再无了声息,想必被神念击晕了。九灵元圣露了一手,青牛也不甘示弱。

“可赐之器,等同私遗,易水有一神器碧山石,应落入杨天感之手,何人斩之,何人得之。”后面的寒山仙人突然说了一句话,全场的人都听见了。

什么叫“可赐之器”?修行人的法宝除了宗门信物之外,属于自己的法宝都叫可赐之器。所谓宗门信物比如应愿所用的金丝拂尘或沙利叶手中的封印之眼,虽是自己用所但却不可随便传人,必须是一种宗门的象征。

但除此之外的法宝,不论是自己所炼还是上师所赐,都是属于自己的,可以随意处置或赠送他人。假如此人死后没有传人,那么就相当于人世间的一种遗产,一般由宗门弟子继承。那么对于杨天感这种情况,若被人所斩,那两件神器就是他的私遗。

寒山已经表态了,所有的人都看着天意,这位掌门沉吟良久,终于说道:“今日公论,杨天感当斩,我妙法门亦当斩之。但不论何人斩之,此人之私遗,包括法器、灵丹等,皆为斩之者所得,妙法门不追究。”

徐妖王点了点头:“犯共诛之行,当从此例始!既共论已出,我等就不再骚扰。”

后面的群妖和一众散修有些乱了,大家都在议论,徐妖王这一计太绝了,杨天感死定了!不论他躲在哪里,除非永远不现身就当不存在,否则迟早是被斩的下场。还有人很不满意,纷纷呼喝道:“徐妖王,何必这么麻烦,冲进妙法群山灭了妙法门,想要什么没有?”

徐妖王转身大喝一声:“谁在说话呢,谁要灭妙法门现在就去!我为易水而来,现已有交代,当然该走了。”

“姓徐的,你也忒不厚道了,我们帮你攻打妙法群山,师兄弟死了好几个,你居然说走就走!”前些日子私闯道场殒命那些人的同门,群情激愤,还想借机煽动一场乱子。

“可是我等请诸位来?可是我等要诸位擅闯道场?屡屡劝阻不听,以至有前日之事,若想泄私怨的话尽管去泄,莫聚众裹挟于人!”左游仙背手回身,凛然喝道。

“龙空山的妖王,老子死了好几个同门,你们不给个交待,别想就这么走!”、“真是没出息的蠢材,聚了这么多人,围了妙法群山这么长时间,两句话就走了吗?”、“我看是你们已私下斩了杨天感,好处已经拿着了,才会说这些便宜话的。”山谷外一片喧哗之声,说什么话的都有,有人已经趁机亮出法器跃跃欲试。

妙法群山中众弟子也有人激愤的呼喊道:“掌门怎可如此自辱,将杨师叔推入绝路,连妙法门神器都不收回吗?”、“让人围山一年我们忍了,竟然是这样屈辱的结果?”

天意回声喝道:“杨天感之路,非我所推,而是他自己走的,尔等还想如何,继行无谓之恶业吗?欲不让妙法门神器外落,你们就出山斩了杨天感,这才是正事!”

“掌门太容易上当了,我看杨天感已被龙空山的妖王所斩,最后一个见到杨天感的就是姚妖王,他们上门不过是来谈现成的好处。”山中又有晚辈弟子呼喊道。

姚妖王挥着一根大尾巴幡蹦了出来,指着山中喝骂道:“什么人,给我站出来!杨天感打伤我的帐还没算呢,你这人说话怎么比我放屁还臭?”

一见这个场面,青牛与九灵元圣对望一眼,眼中皆有怒色,正要动手弹压,忽听天上传来一声长啸,盖住了所有人的声音,似有一只无形大袖将整个妙法群山笼住,众人灵台中都感受到了一种震撼,修为越高的人震撼越强烈,来者好大的神通!

“犯共诛之行,当从此例始!徐妖王这话说的好啊,那本大仙就立首例吧,依方才共论,这三件神器岂非归我所有?”天空有人朗声说道。众人抬头望去,只见一人头戴九阳巾,身披百结垂绦大袖袍,三缕长髯手持拂尘一柄,正是镇元大仙。

在他的身形周围,凌空飘浮着三件法宝,一根九节连环梭,一片似有似无的寒星,一枚碧绿如水的石印,分别是妙节、杨天感、易水三人的神器。看见这个场景,大多数人都明白过来,杨天感已被镇元大仙所斩。

镇元大仙不是一个人来的,山谷外又来了黑压压一大群人,为首的正是闻醉山万寿宗掌门乔散人,奉祖师爷镇元大仙之命,万寿宗门弟子也全部到妙法群山外聚集。

这位大仙一现身,没人说话了,镇元子号称地仙之祖,在昆仑仙境每隔六十年招开闻醉山法会已历时千年,他的地位与影响在昆仑仙境无人能及。

镇元大仙在云端又说道:“我自不会贪图这三件法器,但仍会收下它,否则无以立公论,为后来人借鉴。此事已了,愿散的人就散去,还要继续生事者,那就自生事端。…众闻醉山弟子听令,昆仑仙境诸道友同证,众人尊我为地仙之祖,开辟万寿山仙界千余年。如今天人大乱之局已成,各界仙家纷争难止,我欲为仙界留一片清静之地。此去之后,本人将不再以镇元之名相插手外业,诸仙家不欲卷入乱象者,欢迎飞升至万寿山驻足,但须立不卷尘业之愿。”

镇元子在云端突然说了这么一番话,又冲乔散人道:“万寿宗详尽道法已传,《万流归宗诀》亦在人间,六十年一度法会我不再召集,众弟子善守护之,自珍重!”说完这番宣言,镇元子带着三件神器消失于云端,没有再理会妙法群山内外众位修士。

他最后一次下界现身宣告了一件事:仙家大乱难免,万寿山仙界置身事外,凡是无意卷入这个乱局、不想再牵连事端的散修仙人、清静金仙,欢迎到万寿山仙界驻足清修开辟洞府。

众闻醉山弟子朝天跪拜,礼毕之后乔散人起身对掌门大弟子道:“林中魔,我亦随镇元大仙去,将掌门之位传于你,这支群芳点颜笔也留下。记住祖师爷的话,万寿宗传人善自珍重。”

乔散人亦飞升而去消失于天际,青牛金仙一招手:“寒山、小谢,我们该走了。小宋、小段,你们带着属下群妖回龙空山,左游仙也率众弟子回太道宗。”

龙空山的几位妖王以及跟随他们来的一伙人都走了,左游仙率太道宗弟子以及跟随他们来的一伙散修也离去,妙法群山外还聚集了不少人,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该怎么办。

这时天意掌门高声喝道:“前日擅闯妙法群山道场之事,既往不咎,若再有人因此滋扰,妙法门众弟子绝不会客气!…我要率众弟子清理外围道场,请无关修士退避!”一声令下,妙法群山中众弟子各持法器列阵而出。

九灵元圣的声音如滚滚低雷,非常清晰的说了一句:“天意掌门,你要清理外围道场吗?这花花草草、山山水水都被折腾的不成样子,是该好好修整一番,我帮你劝客。”此话一出,只见妙法群山外的众妖与散修,或奔或飞,呼啦一下全走光了。

妙法群山之围已解,此事总算告一段落,但余波并未平息,在这次事件中结仇的修士对妙法门以及龙空山、太道宗都颇为不满,时常有各种争执继续发生,这些后话就不必多提了。

只说青牛等人,并没有直接回天庭,而且飞天来到了碧山潭遗址,陪寒山与谢妖王祭易水仙人。寒山叹道:“当初在东海边我就劝易水莫要下界,今日诸事已了,诸缘断尽,听镇元大仙之言,连我也动心想去万寿山。”

谢妖王:“你想去就去吧,但若灵台清静,在哪里不是一样?我还是要留在天庭。”

寒山:“虽说灵台清静与身外无碍,但恐天庭不得清静,如今的形势你我也能窥探一二,就谈昨日妙法群山之围,自你我修行以来,昆仑仙境中可曾出过这种争端?仙界可曾受过这种牵连?连你我下界都不由自主越卷越深。”

徐妖王一拍大腿:“这个镇元老祖,真的是好算计!仙界越乱,万寿山能招聚的仙家就越多,造化开辟之功就越广,他所获也越多。借着一场大乱,却能造就万寿山前所未有气象,若真是乱象至极末法来临,万寿山足已另成一方天庭,这不正是他多年谋愿吗?”

“擅推演者,擅用一切机缘,镇元子这是大算计、大心机、大私谋,也不得不说是大功德,宛如手谈对弈死劫中的活眼。众仙家中,他素有‘推演第一’之名。”张妖王叹道。

“推演第一?当年昆仑仙境以推演之精而论,不应首推那位小仙童清风吗?”徐妖王反问道。

青牛金仙摇了摇头:“当年在五观庄,玄奘师徒路过,镇元子布下妙局,算了清风、明月,因此成就明月的金仙修为,让人赞叹无言。而清风身在局中,论推演确实不如镇元,也无以怨镇元。但清风却不领此情,带着明月脱局而出搅乱棋盘,所悟亦有精进,至于今日之青帝,则不好论高下了。”

徐妖王眯着眼睛思索道:“如今镇元置身事外,而青帝若仍在局中,还应是镇元看的通透。这天人大乱之局,又被镇元所用,用的却让人只能感佩,无以相责。”

青牛:“话也不能这么说,镇元只有置身事外,才能看得明白,但这一局棋已与他无关,无论他看到了什么结果,也只能观棋不语。”

徐妖王:“观棋不语未必能明察秋毫,我看镇元未必能尽然通透,只是做变数推演的权衡所择,这是他的明智之处也是失算之处,就如清风当年的也曾意外搅局。如今局中变数未成定数,像大天尊这等仙家,修为并不在镇元之下,怎能看不透镇元的心思,明了他的选择?”

青牛:“天庭、佛国、天国与万寿山都不一样,自古以来洞天连片仙家已驻,牵连其中不能自脱,而万寿山是新辟仙界规模尚小,只要镇元与真阳商定,立下新规与再来者约守则可,柔弱之道,镇元运用的很好。”

张妖王一声叹:“我们说这些,似也说不明白,就算以老牛的修为,也未能看透,还是一切随缘,尽己修行罢。”

青牛也随声附叹:“其实我能窥到一点,乱局中枢恐与梅振衣有关,但昆仑仙境大乱之时,梅真人却在东游谷毫无动静,不知出山之后又有何事?多言无益,寒山自去万寿山,我们回天庭罢。”

寒山辞别众仙家去了万寿山仙界,青牛带着三位妖王回到了天庭,梅振衣犹在东游谷中闭关炼器,各界仙家之间的乱象并未因妙法群山解围而解,仍愈演愈烈。而在芜州的敬亭山上,一身淡黄袍的大天尊与身着银丝羽衣的青帝正在下棋,绿雪在一旁煮茶侍立。

第333回、天地山河拈棋指,落子尽处半成局

两人没有开口,只以灵台互感交谈,这番谈话仙界人间再无第三人能听闻。青帝落子淡然说道:“镇元自以为下了一步好棋,却退到了棋局之外,这局棋与他无关了。”

大天尊淡淡一笑:“你我还在棋局中,变数未定,身在局中可以继续,总能改变些什么。”

青帝看着大天尊,眼神很怪,就似他脑门上开了一朵花,似笑非笑道:“看似你我在这里对弈,然而我们都还没看清对手是谁。”

大天尊抬头瞄了一眼天际:“若能看清的话,就不是此时的你我了。还是谈镇元子吧,我本有些意外,置身局外的人应该是你才对。”

青帝:“哦,此话怎讲?”

大天尊:“你若不从五观庄出走与镇元分道扬镳,今日也是万寿山之祖,只要已开辟金仙洞府,你不愿置身事外,镇元未必能退出棋局。…你似早知有今日,故此不想牵连镇元,让他此时能做此决择。”

青帝:“今日说这些已不必,大天尊为何说置身事外之人本应是我呢?”

大天尊:“正因你从五观庄出走,一路打出昆仑仙境,与闻醉山已无牵连。而你在无边玄妙方广世界未造转金仙洞府,在人间也未立宗门传承。我看这敬亭山的神木林,也不过是以天地灵根道法凿建的福地洞天,与你的灵台世界没什么关系。如今明月已去,你身边只有这么一位侍者绿雪,差一点就是孤家寡人了。”

青帝看了一眼正在低头煮茶的绿雪:“绿雪是敬亭山的绿雪,不是我的绿雪,青帝乃人皇之祖,我自称寡人又有何不可?”

大天尊面无表情,但眼神似乎在笑:“的确,你是真正的寡人,你若不是,何人敢是?无论仙界人间,将缘法断的这么彻底的,你是第一人。”

青帝也面无表情,但眼神却有愠意:“你是在夸我吗?天上人间,缘法牵连千丝万缕无穷无尽者,你也是第一人,你我是两种极致。”

大天尊点了点头,眼神变得有些感慨:“你说的没错,我是开辟天庭的玉皇大天尊,又不似无量光与太上那等修为,缘法牵连自然无穷无尽。…还是说你吧,缘法断的如此彻底,最终却没有置身事外,我倒有些奇怪了,既然如此,当初为何出走五观庄?”

青帝:“我若不从五观庄出走,那就清风不是清风,青帝不是青帝,也不会有今日成就。”

大天尊:“成就?孤家寡人成就吗?你今日既是清风也是青帝,修为已至有神有形之极,到了这一步才能明白,你我的修行对于绝大多数仙家而言,不论几世几劫,也是永不可求的境界。你不像我受仙缘所牵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此刻又在想些什么?”

青帝一指山下:“大乱也好,末法也罢,此事了后,我坐于敬亭山中不为所动。”

大天尊连连点头:“以你的修为,完全可以做的到,然而你真是这么想的吗,会改变主意吗?”

青帝又落一子:“修为如你我,怎样才能改变呢?”

大天尊:“对呀,你我这种人,真想不出怎样才能改变?”

青帝反问:“是想不出吗?应是法无可证了吧?”

两人隔棋对视,就这么看着,似乎彼此的眼眸都显得无限深远,看着看着,他们突然又笑了,而且笑出了声,惊动了一旁的绿雪。

“仙童、随先生,茶已煮好,请用!…下棋下的好好的,何故发笑?”绿雪在棋案旁放下两杯茶,柔声细语的问道。

随先生答非所问,一指棋盘道:“俗话说观棋不语,而山神站在一旁,却没有看这盘棋。”

绿雪答道:“我只看了一眼,就觉得天地山河于灵台中运转,棋不是棋局不是局,于是不敢再看。”

青帝也问:“莫看棋盘中玄妙所见,只说这局棋,你能记下这张谱吗?”

绿雪摇头:“无谱可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