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说我,要是我读书不成,也是要打理这些店铺的,总不能说我也是做生意吧,谁还会上赶着告你去?

真的要去告你的,那就是你真的要倒霉了,别人落井下石。现如今是你三弟要做这个事儿,你家老爷子还健在呢,家里的户主也是你家老爷子,你家老爷子也不是有功名的,他别的儿子开个作坊,谁能说个不字?

你就是太小心了,虽然你们没有分家,你别忘了,一家之主,你家里是你们老爷子呢。再说,这也不算是经商,只是一个小小的产业,真的要等做大了,再想办法找掌柜的,你弟弟就退居幕后,还不是照样?

不过真的要做大了,你弟弟也肯定不会亲力亲为了。说句不好听的,真的等你们家老爷子不在了,你们也就分家了,他就是真的要经商,也和你没有什么关系了。你就放心大胆的让你弟弟做吧。”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这方面确实是不怎么知晓。”杜有忠笑道。

“以后有什么不懂的,尽管问我。我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楚清流拍胸脯保证。

“总算能把亲家比下去了。”楚清流很得意的对邵氏说道。

邵氏也知道这个事儿,看丈夫得意洋洋的样子,就忍不住说道:“你真以为亲家不懂啊,还要你说?”

“怎么着,难道他懂?那他找我干什么?”楚清流问道。

“是你自己找他的吧,人家不过是为了谨慎起见,多问问有经验的人,毕竟也是第一次,你看你说的那叫啥话,好像就你能一样。”邵氏说道。

楚清流道:“那我也说到点子上了,反正亲家也谢我了。”楚清流才不在乎呢,反正他心里觉得乐和。

邵氏也不管他了,丈夫就是这个脾气,心里豁达,这伤心事儿就少了许多。

不知道杜有忠跟齐氏怎么说的,齐氏也同意了杜有贤开豆腐磨坊,只是要拿钱的时候齐氏心疼的要命,这开磨坊,好歹得找地儿盖房子吧,然后还要请人,最先开头都是不赚钱的,不过,大家也都说明了,这作坊以后是一家子的产业,杜有贤也只是管着,免得到时候大家心里不平衡,发生争执。

杜有忠没有让齐氏出钱,直接给了杜有贤五十两银子,让他自己去操办这个事儿,五十两银子也不是个小数目了,很是能办些事儿。

杜有贤的豆腐作坊就如火如荼的进行起来了。

有想法,有追求,齐氏也时常和大家说了,不能因为银钱的事儿,闹矛盾,最见不得是兄弟不和,妯娌闹矛盾,要是让她知道谁撺掇着兄弟不和,那么直接给滚回娘家去她们家也要不得这样的媳妇。她也不是娶不到儿媳妇的人!

如果是兄弟自己要闹不和,那么就给她净身出户。她见不得这样的人。就像老二杜有良一样,到现在齐氏都不待见他!

不管大家有什么想法,都要是为这个家好。

私心要不得的。

只是她不说,大家也会要一心一意的为这个大家努力的,毕竟这现在过的生活的前提,就是大哥那边是举人了,分家好不好?

分家之后,哪里能和跟着大哥一起过日子好?分家后,那他们兄弟就各自是户主了,到时候身上没有功名,都是要交税的!

就是杜有贤要开磨坊,初衷也是想为家里劲一份力的,那作坊的地契的名字都写的是杜老爷子的名字。

没有所谓的,辛辛苦苦的干活儿,最后都便宜了旁人的想法。

要是有这种想法,那就太不是东西了,毕竟杜有忠自己身上那么多的好处,都分享给了兄弟们,才让大家过上了如今的好日子。

当然,几个妯娌的小心思也有,但是那都没有什么妨碍的。想多攒私房钱的心思,人人都有。

齐氏也跟大家宣布了,老三弄这个豆腐作坊,到时候赚的钱,五成上交到她这里,剩下的五成,二成红利给老三,另外三成,老大家,老四家,和老五家各一成。

这样也避免了大家看着老三开豆腐坊赚钱了,这眼热,心里不平衡,另外,老三是最辛苦的,多给他一成,也是让老三这一房心里平衡。

虽然大家的心里都很淳朴,可是为了不必要的麻烦,让大家都有好处,这样才是最好的。

还能相互帮着呢,齐氏虽然能强压着,可是这不满埋在心里会越积越多的,于是她才会这样打算。

要依她以前的性子,直接就全部收入还是充公,“老大家的丫头,在外面长见识了,这法子看着还不错。”齐氏对杜老爷子说道。

各个方面都照顾到了,杜老爷子说道:“世人都是不患寡而患不平,这个道理不是很简单?”

“又说啥文绉绉的,得了,我又不是缺他那两个钱,就由着老三折腾吧。老大都不计较,我计较干啥?”

钱也是老大出的,老大都不在乎只要一成的红利,老四和老五更不能说了,他们可是白白的得了这一成的红利的,要是还觉得不公平,那齐氏直接把人给赶出去得了。她的儿子可不能这么眼皮子浅。

事实上齐氏是多虑了,杜有德和杜有全对自己平白的得了一成红利,还有些觉得受之有愧了,只是他娘已经宣布了,他们也不敢找自家娘说说。就想着,以后的日子多去三哥那边帮忙,让三哥不那么累的。

都是自家的产业,杜有贤也没有觉得这作坊就成了自己个的了,而高氏呢,知道自己这一房还能多得一层的红利,干劲儿就十足了。

赵氏是她丈夫说什么就是什么的,对这个没有意见。

陈氏呢,虽然有主见,可是事情都已经到这个份上了,他们不干活儿就能白白得钱,肯定是绝对乐意的。

所以大家都一心盼着这豆腐作坊是越办越好,越来越赚钱。

杜榆也不知道为啥奶奶会让自己想这个事儿,但是已经问了,不说个结果也不成,所以就劝着奶奶这样分红,毕竟人都是有感情的,谁白白的做工多多少少心里也会不平衡,几个叔叔或许还好,但是几个婶婶呢,他们不是一开始就在杜家生活的,当然会有小家庭意识,就是自家娘也都有这个想法。况且三叔和四叔都有子女了,也得为子女着想。

所以干活儿最多的三叔得了二成红利,其他的分一成,这样四婶和五婶也就没有什么意见了,反而还会更加的想着这个作坊。

把大家的利益都捆绑在一起,才不会相互拆台,至于他们家那一成红利,给不给都没有关系,按照自家爹的想法,那就是专门补贴自己的弟弟的,要不然也不会拿出那五十两银子了。

可是给了也要,让大家心里都安,不然他们这边不要,四婶和五婶那边也不好意思要了。

有时候呢,这当人媳妇的性子尤其重要,如果自家娘是那种斤斤计较的,自家爹绝对不会这么爽快的就拿出银子来,而且说不定早就闹着要分出去了,所以呢,这包容性也是很重要的。

自家奶奶这么厉害的,要不是娘有个包容的心,这婆媳关系早八辈子都闹翻了,凡事儿看得开,才能把日子过的好。

杜榆心里还是希望自家的产业是越来越多的,毕竟谁不希望多发展?家庭的和睦也很重要。

138 做妾?

杜大郎中了秀才后,就开始和楚家商量起婚事来了,毕竟以前只是口头约定,真正的要成,一定要有书面婚书,还得过六礼。

两家结亲,是需要合八字的,当然,如果是真的要结亲,谁也不会在八字上做文章,说什么八字不合,那样的就是不想说亲事而找的一个托辞。

杜家这边,为了表示对这门亲事的尊重,请了官媒过去提的亲,合完八字,婚书就写下来了,婚事确定,从礼法上来说,楚家二小姐已经是他们杜家的人了。

商量的婚期是明年秋天,因为春天的时候,杜有忠要在京城里参加会试。

不过,要是杜有忠真的中了进士,这要么是留在京里,要么是外派当官,照样回不来,这倒是个问题了。

不过到时候还有胡氏这当娘的,还有杜大郎的祖父祖母,和叔叔等都在,也不算是失礼了。

听说很多大家子弟,父亲在外面当官的,也不见得就不能成婚了。但是能父母都在,那还是最好不过。

只是这时候,胡氏却得到一个消息,杜柳本来是春天就要成亲的,他们虽然和杜有良是关系差了,可是这礼还是在走的,结果一直没有人通知他们婚期。

胡氏可不想自己失礼了,虽然也不喜欢杜柳,但是该还的礼还是要还的,于是就在回去的时候,跟几个妯娌打听了一下,结果他们也不知道。

这走礼的事儿,一般都是齐氏管的,他们嫁过来的时候,二房都分出去了,齐氏又不准他们和杜有良家里走动。

胡氏就让李嫂子去打听一下,结果才从盘水镇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儿。

“你说啥?杜家和那个袁家退亲了?”胡氏不敢相信的问道。

当初过年前,可是杜有良和刘氏亲自过来说,这开春就要成婚的,怎么突然就退亲了?

“你赶紧跟我说说,到底是咋回事儿。”胡氏急忙说道,

这要是杜柳做了什么不体面的事情,名声不好了,说不定要牵连到自己的女儿,这个惹事儿精。

李大嫂打听的还挺清楚,说是女方这边推的亲,当时两家人还闹腾了一番,街坊四邻的都来看热闹。

最后杜有良那边扯出自己的亲哥是举人老爷,要是不退亲到时候就让袁家难看的话,不过当时也有人知道杜有良和自己爹娘的关系,就笑话他,说他和自己兄弟关系很不好,早早的就分出去了,现在也和爹娘关系都僵着呢,还拿什么举人大哥说事儿。

把杜有良说的是脸一阵红一阵白的,不过袁家的人一听说这杜有良和他举人大哥关系不好,本来不同意退婚的,立马就同意退了。

开玩笑,和这样的人结亲家,那以后还有什么好?

所以这婚事就退了,但是这退婚后,杜有良和刘氏立刻找到了孙牙婆,“说是知府老爷要纳个良妾,孙牙婆这边有门路,就跟着去州府了,现在也不知道情况如何。”

胡氏听得是火气直冒,杜有良一家子,不出来恶心人就过不下去了是不是?

好好的正经人家的老婆不当,非要去给人家当小老婆,丢人那!

传出去像什么话!

虽然他们早就分家了,可是说起来杜柳还是他男人的亲侄女儿,这亲侄女儿给人当小老婆,多好听那!

胡氏恨不得上前去抽那刘氏等人几巴掌。李嫂子忙劝道:“太太,他们不一定能如愿,知府家的二房也不是那么好当的。”

“你不知道啊,这癞蛤蟆上脚面,不咬人它膈应人!怎么这么没脸没皮的!能当知府的,都比她爹年纪还要大了,上赶着给人当小老婆,还觉得是好事儿,真是龌蹉!”

“太太和他们早已经分家了,不是一户人,关系也不大。”

胡氏摆摆手,说道:“算了,这事儿就这么滴吧,我现在就是想管也管不了,不是我的女儿,人家爹娘都乐意的很,就看她以后有个啥‘好前程’!”

也不知道他爹知道这事儿没有,真是太丢人了!

反正从小杜柳这丫头就不安分,喜欢走捷径,一点儿也不在乎名声,只想着往高处爬。她也是没有门路,要是有门路,绝对会想着当皇帝的小老婆的,哪怕皇帝都七老八十了。

没过多久,连杜榆也知道杜柳做的这个恶心的事儿了,心高气傲!

“她不会想着当了知府老爷的二房,就能惩治我们了吧。”杜榆说道,“她要是这样想,那真是,”杜榆摇摇头,就算他是知府老爷的小老婆,知府老爷也不会为了她,来惩罚他治下的一个举人的,何况,这也站不住脚,就像不管怎么说,杜柳是自家爹的亲侄女儿一样,这杜家是杜柳

和杜有良的根,她真要对付自己这一家子,那么就是忘本和忘根。

而且云阳县所属的州府可不是省城,根本管不到这乡试和院试,人家这两个考试可都是在省会府,这云阳县所属的州府只能管秀才考的府试。

她大哥府试早就过去了,何况,她一个小妾,怎么能插手这科考事宜?简直是不要命了吧,而且别忘了,她真的成了知府老爷的小妾,前面还有正房娘子呢,知府夫人可不是吃素的,能让她乇鹗蹦达?

她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都要斗智斗勇的,更不用说,在外面了。

她一个新来的,适应了后院的日子,都得很长时间,然后把手伸到外面去?怕不是得有个三年不少的时间吧。

三年后,谁知道这知府是不是还在这里任职?

如果杜柳这得打着要给他们好看的心思,那她也就白费心思了,完全挨不着边的。

退一万步来说,就算是她能伸手给杜榆家添麻烦了,杜榆他们就完全束手无策了吗?起码他们现在的人脉也不是那么的单薄了,自己的爹,有许多同年,这些同年未尝没有各种关系网,还有大哥和大表哥,加上楚院长他们,她还真不信,一个知府为了一个小妾为难一个有着这些关系的举人。

真要是为杜柳这样做了,那这知府老爷也坐不稳自己的位置了。

杜柳该不会是认为自己是倾国倾城貌,谁都该为自己倾倒吧,如果真是这种想法,那这也太玛丽苏了。

不过随后杜榆这边也得了消息,杜柳还真成了那位知府老爷的小妾,至于是不是二房,她不清楚,她二叔回来后,这消息就传开了,说知府老爷对他们杜柳多好多好,什么知府老爷一见到自己的女儿,那就是看上眼了。

如果有可能,杜榆真相把自己那位耳熟的嘴巴给奉缝上,他真的以为这是荣耀吗?简直是丢脸死了!人家有规矩的人家,就是找二房,找小老婆,也是当家夫人给找的,你这什么知府老爷一见钟情什么的,明显说的你女儿多么的不堪吧,还自以为是多么多么的荣耀,值得你这样都说开了?

只是有明白人,也有糊涂人,有些人也是听到这杜有良的女儿做了人家知府老爷的小老婆,知府老爷是多大的官啊,他们大部分人一辈子都没有见过,所以对杜有良也多有巴结,杜有良自然是高兴,他们回来的时候,知府那边也给了他们一车东西带回来了,别人都看到了,更是不得了了。

刘氏更不用说,她娘家的嫂子和弟妹又过来奉承她了,说她有个知府老爷的女婿。反正是什么话好听说什么,这中间,也肯定把杜家这边给拉出来骂了一圈。

只不过他们听不到,也就随便他们了。

“真是丢人那!”杜老爷子知道了,骂都没有力气了,他孙女给人当小老婆,这让他这个读书人接受不了。

齐氏却道:“他们不是早就想给人当小老婆吗?以前你也不是不知道,干啥这样跟死了爹娘一样?你管他们做啥?早就分出去的,和咱们有啥关系?为这样的人,你生的是哪门子的气?该咋滴咋滴?你这样,她就不是人家的小老婆了?德行!”

齐氏是根本没有把那个二儿子放在心上了,随便他怎么折腾。爱咋咋地。

不像杜老爷子这样,觉得丢了气节什么的,反正你也管不住,人家做出了啥事儿,也不奇怪了。

只要不影响她另外几个儿子就成。

而且,她也打听了,这样的事儿,对她家老大考试一点儿影响也没有,所以她怕个啥?

真的要影响了自己儿子的科举考试,她会跟他们拼命去!

所以,齐氏丝毫不理解杜老爷子的伤心和难过,以及愤怒,日子还是照常过。

杜有忠知道这事儿后,只是摇了摇头,在外面,也没有谁,会这么不识眼色的把这个事儿提出来问他,不过是内宅小事儿,谁和一个大男人提?

那不是说明此人就会关注点内宅小事儿吗?谁也不想跟别人这样说。

有说难听话的,但是这年头,谁人不被人背后说个几句,像那些不明真相的人,还说杜有忠为了攀附权贵,把侄女儿送给了知府老爷当妾呢。这话你要怎么说?还能跟他理论理论?

而真正知道情况的人,谁都知道是咋回事儿。再说,以后他是去京城参加会试的,这位知府老爷根本就管不着,唯一需要这位知府老爷管辖的,也就是二郎以后的县试和府试,但是那也是好几年后的事儿了,他总不能一直在这里呆着吧。

何况,要想别人不敢说你,得你手里的筹码够重,让别人仰视你。

 

139 金太太

云阳县这边住着,以前杜有忠的学生也过来拜访了的,恒生首饰行的少东家金山也过来了,这位金山现在已经不在锦溪书院读书了,而是跟着他老爹在学生意。

因为他读书也不成,他爹看着学的也差不多了,年龄也到了可以做生意的年纪了,就让他回了家,跟着他身后学经验来了。

金山作为学生来拜访后,金山的娘也带着礼品上门了,金太太一看就是个精明人,手上带的首饰也不是凡品,见到杜榆,就要把自己的一个翡翠戒指给杜榆,杜榆赶忙推辞了,无功不受禄,这东西一看就值不少钱了,她可不能收。

就是胡氏也不让收,金太太这才罢了,对胡氏说道:“我自己没有女儿,一看杜姑娘就心生喜欢。杜太太可别笑话我。”

胡氏忙道:“您太客气了,她不过是个傻丫头。有时候也让人头疼呢。”

“您这是谦虚,我要是有这样一个闺女,我肯定是别无所求了。”

因为这两人要说大人的话,胡氏让杜榆先离开了,金太太就一直看着杜榆离开了,才转过眼睛,又开始和胡氏说着家长里短。

胡氏好奇这位金太太的态度,第一次见面,也太热络了,虽然她家男人是金山的先生,可是也不过只教了一年多一点儿,金山也并没有读出来,这态度也太奇怪了,胡氏感觉有些不舒服。

“她该不会是想要榆儿当她儿媳妇吧。”胡氏对杜有忠说道。

胡氏这次还真是猜对了,金太太还真有这个打算,她家钱一点儿也不缺,开首饰行的,能缺钱吗?

家里的东西,随随便便拿出来一件,都好几十两银子。

但是有钱不算什么,大家老是拿他们是商户人家说事儿,他们是商户又怎么了?

照样比你们过的好,比你们过的自在。你们一个二个穷哈哈的,还自命清高的很。

既然你们这样瞧不起商户,那她偏偏要给儿子说个读书人家的姑娘。金太太是这样想的,现在金山长大了,也可以慢慢的挑了,云阳县城读书人家不少,可是真正能和他们结亲的,要么就是那种破落户,上等着他们的银钱救急呢,这样的人家,她还看不上呢。

但是像楚家这样的,人家有钱有铺子,自然不会因为钱财就把女儿许配过来了。

金太太是左看右看,都没有看到好人家,这不,刚好知道楚家和杜家结亲了,杜家这一打听,好嘛,不过是乡下出来的读书人,根基肯定也浅,又知道了,那位杜举人还是自己儿子的先生,这还和楚家有姻亲关系,还刚好有个合适的女儿,这不是天作之合吗?

所以她按捺不住,就自己去杜家拜访了,反正自己儿子是杜举人的学生,这也不算失礼。

到了杜家,见人家在这边还有个院子,杜家人穿戴也不寒碜,而且还有丫鬟仆人伺候,就知道,这杜家并不是什么破落户,这一点就让金太太放心了。

然后见到杜家的那个小姑娘,长得还不错,也配得上自己的儿子,这心思就更强烈了。

等金老爷回家来,就迫不及待的把自己的打算告诉了金老爷。

金老爷却摇头,“杜举人明年开春就要进京赶考,我们虽然有两个钱,可是却是实打实的商户之家,他们这样的读书人,是不会和商户做亲家的。”

金太太道:“正是因为他要进京赶考,这各方面都得打点不是?不然就不容易考上,就是考上了,这要找个差事,做上官,那更不得打点?不然直接给你弄到西北那苦寒之地,让你十几年都回不来,这就好了?仕途上哪里不用打点?我们别的不缺,就不缺钱,他就嫁一个女儿,这钱就有了,这么划算的买卖,谁不去做啊。”

不愧是家里做生意的,这就算上了买卖了。

金老爷被说的有点心动,金太太见状,立刻加了一把火,“再说,我们金山是杜举人的学生,这也算是知根知底的,他有啥不放心的?金山性子也好,对他女儿肯定会很好的,我呢,也不是什么恶婆婆,嫁过来舒心又富贵,完全是一举多得嘛。”

正当金老爷被说动的时候,金山不知道听了多少,就出来说道:“爹娘,这事儿不成,你们以后也别打这个主意了,我不同意,我家先生也不会同意的。”

金太太立刻说道:“你这孩子,说的是啥话,我们还不是为了你好?怎么着,难道我们商户人家的孩子就不能娶个读书人家的姑娘了?”

金山道:“先生不是那种为了钱财,就能卖了女儿的人,娘,您不用多想,您本身想用钱财打动人的做法就错了,我也不会同意的。这件事,你也别和我先生那边提了,不然我这个学生没有脸见先生了!”

金太太对金老爷说道:“你听听你这好儿子说的话,怎么就成了这样了?爱财也不是什么坏事儿,这明明是对大家都好的事儿,你一边去,本来就是父母之命的,你说你不同意,我要你同意干啥?只要我们说定了,你给我乖乖的成亲就好,别的话,你甭给我说。”

金山道:“你要说别人,我肯定不会管,但是那是我先生,我不想以后连叫一声先生的权利都没有了。你们要真的为了考虑,就别说这个事儿。不然这铺子我也不去了,我啥事儿也不管了!”

“哟,你还威胁到你爹娘了,你真有本事啊你,你信不信我揍你啊,臭小子!”金太太卷起袖子要打人了。

金老爷劝道:“算了,牛不吃水强按头?到时候成了冤家就不好了,对熟人,咱们还是不要下手得了。”本来自己儿子都是杜举人的学生,就这个身份,也够用了,现在儿子不同意那事儿,何必强求呢?

到时候真的把事情给弄糟糕了,以后和杜举人那边也不好联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