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别人的主意就是那么好打的?

田嫂子觉得这事儿各种不靠谱,但是她一个下人的,怎么能随便就能指挥主子做事儿?

不过田嫂子还是找到了秦婆子住的地方,秦婆子是独身一人,无儿无女的,所以对小一辈的孩子们都特别好,本来以为这一辈子都是在米家过了,谁知道到了最后,被赶出来了。

“啥?你说大太太想要拉拢胡家的那位?”秦婆子问道。

“可不是呢,现在大太太的性子琢磨不定,和二房也斗得厉害,我看都是成了皇商闹的,钱越多,就越放不开,这次看云阳县有个举人过了会试,就让人送东西过去了,我看大太太的打算,是想把九小姐说给那胡举人呢。”

秦婆子好笑的摇了摇头,“人家胡举人早就娶亲了,她要把九小姐送过去当妾啊。”这根本不可能好不好。

“你别觉得不可能,大太太可不是就是这个意思?反正九小姐也不过是庶出,送出去,还能搭上一个进士老爷的线,她有什么舍不得的?我看那,说我们下人不之前,这些小姐们也不值钱,尤其是这些庶出的小姐。”

秦婆子冷笑道:“她自己乐意,别人那边未必乐意,我看是她一厢情愿,我现在是出来了,也不管这些事儿了,老太太那边我也操心不了,什么事儿,就顺其自然吧。”秦婆子很不看好米家,米家现在越来越乱了。

田嫂子说道:“我也是这样想的,到时候我也找个机会出去吧,现在虽然说大太太信任我,让我做事儿,可是稍不如意,就非打即骂的,脾气比以前坏多了。

对了,我去胡家的时候,胡家大奶奶还问我你的事儿,我只说你出来了,你自己也知道她住在哪里,要是想去找,就去找吧,至少找个地方,也算是养老的地方,你又有本事,到了她家也不是白吃饭的,帮一帮那胡家大奶奶把家理好,也不是什么难事儿。”

秦婆子说道:“我对胡大奶奶并没有什么恩情,这样去了,不像话。”

“我说婶子,你要是真的对人家有恩亲,那才不好呢,到时候是拿你当恩人看待,还是拿你当下人看待,所以这清清楚楚的是最好了,你不如自己去自荐一下,反正好不好的,总是个机会是吧。”

这话说的也是,秦婆子想了想,还是等那边忙完了再说吧。

而过了几天,胡鑫就去殿试去了,通过了殿试,然后果然是在二甲,还是第五十名,靠前了几位,这成绩已经很不错了。

虽然不如一甲前三名那么明显,但是也很不错的了,尤其是他是第一次参加这春闱。能取得这个成绩。

接着就是打马游街,琼林宴,然后就等着分派职位了,庶吉士上头规定的是,春闱前一百名可以参加,胡鑫也是够格的,所以现在是准备考庶吉士,如果考过了,那就是可以进翰林院了。

翰林院清贵,但是很多人都是想进去的,因为那边可是有储相之说。

基本上以后的丞相都是从翰林院出来的。

翰林院的人接触的史料和邸报都比别人多,而且还负责起草各种诰敕,和皇帝也接触的比较密切,所以这个翰林院虽然清贵,但是以后的前途不可限量。

当然,真正和皇帝接触的,那也是翰林学士,其他的都是机会少少,但是也比那些出入茅庐的人要多,所以对于这庶吉士的考试,大家都很积极。

说到这庶吉士,其实就是在翰林院的见习生或者实习生。

而科举进士一甲者授予翰林修撰、编修。并不需要考试。

这些庶吉士先到翰林院学习,然后再授各种官职,而且成为了庶吉士,就要在翰林院三年的学习时间,三年后散官,成绩优异者留任翰林,授编修或检讨,正式成为翰林,称“留馆”。其他则被派往六部任主事、御史;亦有派到各地方任官。

这些从庶吉士出来的官,到时候比直接派到地方上的升职也快一些。

年轻一些的,自然是想着在翰林院当庶吉士,三年的时间,说过去就过去了,然后这官职到手,那就跟金饭碗一样。

而年纪大一些的,就想着到地方上干些实缺,慢慢的往上爬。

胡鑫也听了自己岳父的话,先考上庶吉士,然后留在翰林院三年,等三年散馆后,再做打算。

只不过这庶吉士的考试也是皇上亲自考的。

因为已经有殿试的经历了,所以对考庶吉士,胡鑫并不紧张,考完了直接等结果。

结果出来了,对杜榆他们以后的生活就影响大了,如果真的留在京里,那么就不适合住在楚家的别院了,毕竟这里是别人的屋子,一住三年和不像话,他们的打算是在翰林院附近租个房子,买房子,看这情形,钱有些不够,京城的房价尤其的贵。

而如果没有考上,那么就要找地方外任了,到时候就不说别的了。

而且,结果出来了,他们还要回乡祭祖,然后再做安排。

十天后,庶吉士考试出来了,胡鑫榜上有名,他以后就是翰林院的一名见习生了。以后就有翰林内经验丰富者为教习,授以各种知识了。

不过在这之前,他们先要打包回去一趟云阳县,祭祖什么的,都得准备呢,因为胡鑫已经是庶吉士了,礼部派来的人也很客气,告别了楚家别院的人,一路顺着官道,还是官府的马车,很快就回到了云阳县,云阳县现在的县太爷也已经换了人了,不过对胡鑫这个庶吉士也是态度很好,要知道,这庶吉士以后说不定就是留在京里了,不管是留在翰林院还是六部,都是一个很好的人脉呢,所以对胡鑫很是客气,连带的跟着胡鑫一起回到了胡家棚。

胡家棚这边早就得了消息,胡大舅和季氏眼眶都红了,见到胡鑫,是话都说不出来,虽然胡鑫不是他们的亲生儿子,可是这感情和亲生儿子一样。

接下来不必絮叨,祭祖,因为胡鑫现在只是翰林院的见习生,所以并没有品级,季氏和杜榆都还没有诰命,但是俗话说的好,好饭不怕晚,等三年过去,说不定就有了。

季氏自然是高兴的不得了,他们胡家的祖坟都修的比别人好,胡姥娘更不用说,她孙子出息了,连带的胡家的祖宗们都能沾光呢。

只是胡姥娘想着,这榆儿也要十六了,可以安排圆房了,最好是在家里,她和季氏这么一说,季氏也表示是该这样,然后就趁着一个机会,把这事儿给说了。

实际上杜榆的生日也快到了。她是六月份的生日,这可不就到了,一下子出去去京城,都半年了。

对于家长的安排,胡鑫是没有意见的。

杜榆呢,想着都已经嫁人了,早晚的事儿,所以也没有什么逃避的,她经过这大半年的时间,和表哥的感情又近了一步,觉得和表哥圆房,也没有什么尴尬的了。

之前他们还去了一趟杨柳村,齐氏见孙女和孙女婿这样衣锦还乡,自然是特别的高兴,不过也想着这个时候是不是该给这两个小的圆房了?

那边大人不说,他们这边女方也该说说啊,不然这么好的孙女婿。

所以齐氏还亲自去了一趟胡家棚,对于这个事儿和胡姥娘还有季氏好好的商量了商量,决定就在杜榆过生日的那天晚上,把房给圆了。

这事儿,长辈们只是通知两个当事人一声,所以等杜榆过生日的时候,竟然把房间打扮的给新房一样。

弄得真的跟新婚洞房一样。

杜榆看着这个,有些感慨啊,她今天就要和表哥圆房了,以后就真正的成为了妇人了。

白天的时候,大舅母亲自给杜榆做了一碗长寿面,杜榆吃着的时候,不觉得会想什么,但是吃完了,怎么突然就想到了断头饭?

不过,呸呸,这圆房的事儿,那可是天经地义的事儿,怎么就想到了断头饭呢,真是太不恰当的比喻了。

到了夜色降临的时候,杜榆和胡鑫都洗了个澡,两个人回了房间,看着这个跟新房一样的房间,不知道为什么,两个人都笑了,这一笑,大家都轻松了不少,之后就很水到渠成了。

杜榆除了最开始觉得很疼以外,之后就好了许多,天气热,运动了,出了汗了,大表哥自己出去准备了水,给杜榆洗了个澡,他自己随后也洗了澡,床上也不知道谁都已经给换了新的被单。

胡鑫搂着杜榆又很快的睡着了。

两个人已经有过最亲密的接触,成为了世界上最亲密的人,这种感觉,杜榆怎么觉得挺好?

好在舅母和姥娘都没有打趣杜榆,而且看他们圆房成功了,都挺高兴的。

早上杜榆还吃到了红糖荷包蛋,说是补身子的,这个嘛,确实是补,但是杜榆的脸还是忍不住红了。

不过,以后就她和大表哥两个人在京城里,就不会这样了是吧,不然怎么感觉大家都知道你们昨晚上干了什么事儿的感觉,真是不自在啊。大表哥脸皮厚,还没有什么,杜榆觉得有些小害羞,不过随后想了,反正我和大表哥是合法夫妻,干得也是天经地义的事儿,有啥可害羞的?这脸皮就该厚一些!

188 继续规划

胡鑫考上了庶吉士,以后就肯定是住在京里的,对于在京里到底该如何住,那也是个问题。

大家都在商量这个事儿,借住到别人家,肯定是不成的了,毕竟是三年的时间。

买宅子,据说翰林院附近的房子都不卖的,而且价格特别的贵。

“不如就买远一点的,平时用马车送也是可以的。”胡大舅说道。

他之所以说买,是因为之后胡鑫和杜榆说不定就要长住京城了,还不如买个房子呢。

胡鑫道:“最开始还是先租着住吧,等过段时间了,我们在京城也熟悉了,再找牙行去中找房子也不算晚。”

胡大舅说道:“也对,免得被人给哄抬了价格。”

这时候的价格肯定会高,毕竟也有人跟胡鑫一样,需要房子的,过段时间,说不定就冷下来了。

而带去京城的人,大家商量好了,至少要带一个做杂活的,做饭的,这七七八八算下来,也能添上个四五个人。

王总管那边都安排好了,杜榆想着,等真的是在京城里呆着了,就把舅舅他们都带到京城去就好了,一家子在一起还是好一些。

不然老是不能尽孝。屋里就大舅,舅母,姥娘和胡惢,胡惢还小呢,总不能让他照顾一大家子吧。

“这事儿等你们稳定下来再说,我们在乡下呆着还自在一些,真的进了京,估计住着就要生病了,你姥娘那边更是不行,她年纪大了,去京城的路又远,一趟下来,也是折腾。你们两个在京城里相互扶持就成,真要是发展好了,不用你们说,我们也会去的。”

京城啥东西不贵啊,他们这么多的人去了,那是给添麻烦,再说,现在鑫儿还不是做官呢,每个月就那么几两的俸禄,哪里够养活一大家子?

还有家里的这些田产啥的,都走了,谁照顾?所以胡大舅是不赞成现在就去京城的,怎么着也得鑫儿他们在京里立稳了脚跟,才能说这个事儿吧。

杜榆还去杜家告别,齐氏说道:“走吧,走吧,你记住了,你现在是胡家的媳妇,一切以胡家为主,你丈夫好了,你才能好呢,另外。”齐氏看了看周围,说道:“胡鑫这眼看着就要发达了,你可要把他看好了,可不能让别的女人把果子给摘走了,那样我会不认你是我孙女的!”

齐氏可不想自己的孙女被一个外四路的女人给打败了,反正要孙女发挥跟她一样彪悍的性子,真的要是胡鑫找别的女人,那就不客气,把他的脸给抓破都成,反正脸面算什么?

保住自己的男人才最重要!

“你爹还是县太爷呢,你还有你爹给你当靠山,可不是什么啥人都没有的孤女,记住了,你平时表现的强硬一些,别人才不敢欺负你,你看看你那春儿堂姑,当时要不是她软成那样那杨旺福怎么会那样欺负她?最后还闹和离,被一个寡妇给占了窝,我告诉你啊,你要是真的和你春儿堂姑一样,我绝对饶不了你,回来了就给你两鞭子!”

杜榆忙说道:“奶,他是我亲表哥,就是不给我面子,难道不给我爹娘面子吗?再说大表哥不是那样的人。”

“这话现在看着还是那样,但是男人家,说不定啥时候就变了,尤其他还年轻,经历的诱惑还不够多,京城是个花花世界,人家一看他年轻,二看他有前途,还不跟苍蝇盯着蛋一样,都盯着不放了,你放机灵点,你娘不在,也就是我能跟你说说这话,到了京城,别惦记我们,我们日子过的好着呢。

不好了,也会跟你们诉苦的,你爹和你女婿算是读出来了,以后,你大哥和你二哥读出来,我这一辈子算是没有啥心愿了,就是到了地下,跟公公婆婆说起话来,我也没有对不起他们的了。”

“奶,你看看你,说着说着,咋就说到地下去了?您老长命百岁,以后我老了,您都还好好的活着呢。”

齐氏道:“我自然要活的好好的,我要是不在了,你爹就要守孝,然后就做不成官了,就为了这个,我也得好好的活着,还有你爷爷,他也得给我好好的活着。”

奶奶连这个都打听了啊,真是了不得了,想当年,她可是最反对爹他们读书的,如今为了爹能顺顺利利的当官,真是啥都打听啊。

杜榆从娘家受了一顿教导,几个婶子也是给了杜榆一些东西,让她在京城里好好过日子,还表示,赶紧把孩子给生了,有了孩子了,这才稳定下来。

五婶陈氏的肚子还是没有动静,这话她也说了的,现在他们家里的条件越来越好,就有人看她不能生,想着把闺女或者侄女儿送过来,给五叔当小老婆呢,但是五叔是坚决不要,而奶奶齐氏也说了,他们老杜家就没有这样的规矩,谁要是想要娶小老婆,可以,直接从家里滚蛋,她也不会认这个人的。

因为这个,尽管平时齐氏对陈氏很凶,但是陈氏一样对这个婆婆敬重。

三婶和四婶各自添了一个女儿和儿子,都是儿女双全的人了。

杜榆倒是知道三郎那边也已经成亲了,三郎成亲后,还带着媳妇过来拜见爷爷和奶奶。

爷爷和奶奶对三郎的印象还是不错的,所以并没有赶他们走,而且还都给了见面礼。

听三婶高氏说,三郎媳妇是三郎自己看中的,最开始他爹娘并不同意,但是三郎却觉得自己看中的不错,还拿了当初二叔和二婶的婚事说事儿,把二叔和二婶气得够呛,最后也不知道怎么的,就同意了。

三婶说三郎媳妇人也不错,不过杜榆没有看到过,不能下结论。

大姑和二姑那边就来不及告别了,因为他们的假期不多了,要赶着去京城报道去。

所以在一众亲人的送别下,杜榆和胡鑫带着七八个下人朝京城出发了。

这次他们打算是租个院子的,不然这人都安排不下来,因为有专门做饭的,还有干粗使活的,另外赶车的,看门的,加上还有他们两个的小厮和丫鬟,总共八九个下人呢。

“到了京城,咱们先到客栈住一住,然后找到房子了,立刻搬过去。”胡鑫说道。

楚家别院愿意他们住进去,可是他们不能不自觉,而且楚家别院离翰林院的距离也有些远,杜榆不想大表哥每天都天还没有亮就起来,跟上朝的人一样,那不是亏死了?

像他们这样的,只需要上午辰时中(也就是八点)去翰林院就成。不算太早,也不算晚。但是如果住的远,那就需要花的时间多,可能需要卯时中(上午六点)就要出发了。起床那就更早了,虽然说这个时候的人普遍都睡的早,但是也不带这样的,能多睡一会儿就多睡一会儿。

下午申时初(下午三点)就可以下班了,这个时候一般下衙都挺早的,很多人下衙了,还能安排各种活动,不过杜榆这样算了算,也是八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呢。

看来这个时候的人也知道科学的安排工作时间呢。那可不是吹的。

杜榆点头,既然大表哥说他安排,那么她就直接享受就成了,依靠自己的丈夫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儿。

回京的路程也快,当然在回京前,他们也去县城拜访楚院长他们了,表示对他们的借宿的感谢,毕竟如果没有他们的别院,他们也不可能住的那么安心,一点儿也没有为住宿担心过。

而大哥和大嫂那边,也是对杜榆叮嘱了又叮嘱,虽然胡鑫比杜大郎大一岁,可是杜大郎还是以大舅哥的身份,让胡鑫好好照顾他妹子,不能欺负她。

完了,临走的时候,杜榆大嫂还送了杜榆五十两银子的仪程,说道:“你们在京城,什么都要花钱,我送这个你们拿着,等以后你大哥考中了举人,也要到京城叨扰你们呢,这次就是提前的花销,可要收着,不然就是没有把我们当成是一家人。”

杜榆只好收了,大嫂还真是大方,虽然她的陪嫁的田也挺多,每年出息也不少。

杜榆的陪嫁的庄子一年也能有两三百两的收入,想着攒几年,真的在京城买一栋房子,也算是在京城置办产业了。

只是到了京城,也不能所有的开销都是吃老本,那样只能越来越穷,看来,到了京城,还得想一想门路啊。

大表哥当庶吉士,一个月的俸禄,也就是三两银子。

三两银子哪里够养活这么多人?完全是不够,京城的物价又高,难怪有些人宁愿选择外放,也不愿留在京里,因为到了外面,天高皇帝远,捞银子也是捞的快。

不说别人,就说杜榆他爹,在彭泽县就比在京城要弄的钱多的多。

到了地方上,水至清则无鱼,她娘就还和人合伙弄了海鲜店呢,虽然她只占干股,经营上她没有插一点儿手。可是也能收钱,一年也不少于几百两呢。

到了京城,她也不是鸡头,根本就没有人想着跟你一个翰林院庶吉士的老婆合伙做什么生意,毕竟你的权势比起别人来,那就是小指甲盖都没有的。

这么一想,还挺愁人的,钱真是个好东西,也是让人郁闷的东西。

人家别的人家,就是有族人在做生意 ,然后做生意的钱用来供这族里当官的上下打点,官越做越好,人家的生意才能越来越大,但是胡家没有这样有本事的生意人那,不提这个也罢。

 

189 租房

到了京城,他们先找了个客栈住下来,然后胡鑫就带着仆从去找人雇房子去了。

京城里的牙行也多,而且这个时候找人雇房子的也多,要在翰林院附近租房子,还真是有些贵。

那牙行给胡鑫看了房源,说道:“一个是四合院,离翰林院就是只有一条街。共有正房四间,东西厢房各两间,另外还有厨房一间,这一个需要一个月八百文钱的租金。”

这么小,就需要八百文钱,看来京城的租房真的是贵。

胡鑫觉得有些小了,不说别的,就是下人都住不下,更不用说有客人来了,根本就没有地方招待。

那中人继续说道:“这边有个大一点的,虽然也是一进,但是正房后面还有六间倒座房,正房是三间,东西厢房也是三间,也有一间厨房,还有个杂物间,另外还有专门放牲口的牲口棚,这个房子需要租金是一个月一两二钱。”

“另外都是两进和三进的房子,两进的房子起价都是二两一个月,三进的房子起家是五两银子一个月,我想贵客您初来乍到,应该不需要这么大的房子。”

那些两进和三进的房子,往往是京城有钱有势的人家,给其亲戚或者是亲戚的亲戚租的,或者更有甚者,是给外室租的。

有的租着租着就买了下来了,但是看这位客人的样子,不像是啊。

胡鑫说道:“还请带我去看看前面说的那两个房子。”

胡鑫倒是比较中意第二个房子,房子够大,他们也有牲口带过来,后面的倒座房也能给下人们住,前面的厢房,一个做书房,一个就可以待客了。

只是先要看看是什么样子,如果太破旧,要了也没有用。

一两二钱,这在乡下够一个人家吃一年了,但是在京城,却只是一月的房子租金。

果然是寸土寸金那。

那中人看这人确实是有买的意思,就拿了房门的钥匙,带着胡鑫去看房去了。

胡鑫看了房,当场就把第二个房子给定下来了,一下子交了半年的租金,和牙行写了租房文书,拿了钥匙,先让添福和砚台留在了那房子那边,就过来客栈找杜榆。

杜榆听说房子都已经租下来了,也很是高兴,这效率,真是快啊,只是这一个月就一两二钱的月租,真是贵,

“大表哥,你问没有问过,这边卖房子多少钱?”杜榆问道。

反正早晚就要买房子,不如慢慢的打听打听。

“像我们今天这样租的房子,就需要五百两。”

五百两!这也太贵了吧,大表哥还说只是一个一进的房子呢,跟四合院差不多,就五百两,真是贵!

以前他们二百两都能在青阳县买一个庄子了。就是云阳县他们的院子,也才一百多两呢,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京城啥啥都贵。

把东西收拾完了,从客栈退了房,他们坐着马车去了租的房子,是在翰林院附近,也就是五六百米的距离,这样表哥以后去当差,就不怕迟到了。

只是这房子也有些年头了,这大门上的红漆都掉光了。

进去一看,有一条通往正房的用碎青砖铺成的小路,这倒是不错。左右的东西厢房各三间,正房也是三间,从正方的左右朝后面走去,就是那六间倒座房了,这倒是可以给下人们住了。

厨房在大门西边,不大不小的,而牲口房是在最靠近后面的一个角落里,也是很小,能放两匹马都不错了。

这个院子连一棵树也没有,不过地上是有杂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