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远行说道:“那也是你值得他们这样做。”换做别人,要是接受了米家的好处,王翰林这样的人说不定心里就鄙视了。

总之呢,不要小看翰林院的人,翰林院学士还是天子近臣呢,比那景王都能多见皇上的面。

对于这个事儿,杜榆不知道,不过米家从此以后没有再过来找他们的麻烦了,这是好事儿。

过年前的某一天,胡鑫和杜榆把他在翰林院的同年等人都请了一遍。

杜榆第一次单独操办这个事儿,倒也没有出什么错,在吃上面,她还是很精通的,所以虽然没有跟康太太一样请戏班子,但是也得到了大家的赞赏。

什么事儿都是慢慢熟悉的,万事开头难,杜榆办了一次这样的宴席,觉得以后再办下来,也不是什么问题了。

很快就过年了,她和大表哥虽然不是第一次在外面过年,可是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在自己的小家里过年。

虽然只有他们两个主子,可是也有八九个下人,赏了下人们两桌酒,男女各一桌,杜榆和大表哥在上面一桌,上完了菜,也没有让人伺候,大家都一起坐下来吃了,包括厨房里的姚婆子等人都是坐下来了。

有时候,下人少也有下人少的好处,等以后慢慢的人多了,这就要分班了,不可能全部都坐在一起。

吃完了酒席,大家都在一个屋子里守岁,今年这一年,过的还算顺遂,虽然后面有个这样的插曲,但是结果是好的。

如果不是人少,她肯定要和人打起来马吊了。

这马吊上次在康家都有人玩过,杜榆看了一圈,和现在的麻将的规矩差不多。也就是古代的麻将。

内宅妇人们闲的无聊了,打打马吊混混时间,也是一个不错的消遣。

有的人家是长辈们喜欢玩,还可以让丫鬟陪着玩,那就是完全是个乐和了。毕竟都成了老太太了,不用管家,就天天享受天伦之乐。

一直守到子时,外面鞭炮就不断的想起来,还有放烟花的人,把夜空都照亮了,据说端阳门那边也会放礼炮和烟花,京城就是和别处不同啊。

他们这边也跟着放起了鞭炮和烟花,杜榆和表哥坐在屋子里就能看清楚。

一会儿这空气里就弥漫着鞭炮味儿。

小丫早就出去看热闹了。

毕竟还小,也没有说这个时候想亲人。如今她家还真是分成了三处,一出跟着她爹那边,一处跟着她大哥那边,还有就是小丫自己,跟着到了京城。

因为胡鑫还没有正式授官,就是正式授官了,品级达不到,也没有资格正月初一去朝堂上给皇上恭贺新春。

所以他们正月初一的早上先去给胡鑫同在翰林院的庶吉士们拜年去了,然后还去了黄大奶奶处。

黄大奶奶的婆婆虽然有些不像话,可是黄大奶奶和黄大爷本人都不错。

两家的交情也比以前深厚。

到了那边,黄大奶奶还留了杜榆他们吃中午饭。

黄大奶奶和杜榆熟悉了,所以有很多话都跟杜榆说。

尤其是这正月初一,他们这黄家还要各族里给大房那边拜年。

黄家这不是因为没有了爵位了嘛,所以大家基本上情况差不多,只是,“唉,没有了爵位了,还想着过着和以前一样的日子,都怎么这么想不开呢?”黄大奶奶感慨。

从年三十一起守岁,就各种不如意,都和她婆婆一样,喜欢讲究排场。

可是这排场也得是用钱给堆起来的才是。

而且,最要命的是她那个婆婆,在吃年夜饭的时候,吃了那边大房做的海参,结果不知道是显摆还是什么的,黄大奶奶的婆婆直接说,这海参还比不上他们家的好。

就这一句话,跟捅了马蜂窝一样,黄大奶奶当时脸都绿了。

大房那边人也多,立刻就过来围着黄大奶奶的婆婆问东问西的。主要是,他们怎么得了那么好的海参的。

而捅了马蜂窝的楚姑太太,看着别人羡慕嫉妒的眼神,倒是很得意,别人要了,她竟然就答应下来了。

黄大奶奶给气的,虽然大过年的不好说这个,可是她这心里憋屈的。

“你一片好心送给我们的,谁知道竟然就这样没有了。都是我的不是,不让她看到就好了。”黄大奶奶说道。

杜榆听了忙道:“你不必自责,这和你有什么关系?再说,东西送过来了,就是你的了,你怎么处置,都是你自己的事儿,我那里还有一些,等回去了,我再让人给你送过来一包。”

黄大奶奶赶紧摆手说道:“可别,送多少,就会没有多少,你以后别送了,也辜负了你的一片心了。”她真的不敢保证,这送了什么后,又被自己的婆婆给显摆出去了,他们家现在的境况并不如意好不好?

可是婆婆却喜欢处处显摆,打肿脸充胖子,让人恨得牙痒痒的,上次丈夫说不让她出来见客了,

可是大过年的总不能不让她去大房那边吃团年饭吧,谁知道,这一吃就吃出问题来了。

人家胡大奶奶送过来的东西,她问都没有问自己一下,还有什么用处,就这样送给人了。

也是她不该孝顺婆婆,想着这海参是个好东西,所以让厨房里给她做了,她就这样的记住了,还在那个场合显摆了。

真是要命!她怎么就摊上这么个婆婆呢?

197 求医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黄大奶奶碰上这样的婆婆,也是倒霉!

处处给自己拖后腿的婆婆啊,还是长辈,简直是很无力。

这样一比较起来,杜榆不幸福多了?

长辈们从来不给自己拖后腿,还全力支持自己。

那么这在京城的不如意,又算得了什么呢?

杜榆在这天没有见到楚姑太太,见到了,估计两个人也看着不对付。要是她知道她所说的那种好海参是自己送的,不知道她是什么表情?

初二没有娘家可回,他们就呆在家里。毕竟别人也都是要回娘家的,他们也不可能这个时候上门给人家拜年。

初三京城的习惯是去舅舅家,但是杜榆和胡鑫他们两个同样没有,所以这一比较起来,京城的年真的没有在乡下过着热闹了,不说别的,人都比他们多多了。

初四的时候,两个人才又开始去别处拜年,因为初一很多人大早上都去宫里去拜年了,所以这一天,胡鑫带着杜榆去了翰林院几位上官的家里拜年,像王翰林,张翰林等等。

这些人的家里,也是很简单,房子当然比他们家大了,不过摆设就很简朴。

王翰林的夫人王夫人也是陪着夫婿一路读书读下来的,王翰林家里并不怎么富裕,当时王翰林赶考,还是王夫人做针线赚得钱。

可以说,王翰林夫妻两个是一路扶持过来的。

如今王夫人也夫贵妻荣,能够被人成为夫人了。

对于自己的夫婿一直在翰林院,而没有去什么实权的衙门,王夫人倒是一点儿意见也没有。

总之,王夫人是个标准的贤妻良母。

她孙子都有了,而且也在读书了,见到杜榆这样的小媳妇,也很喜欢。

又知道杜榆和胡鑫的经历,对这种从底层爬上来的人,本身就有一种亲切感。

所以没有说了一会儿,王夫人就跟杜榆说起了乡下收稻谷的事儿。

王夫人怀念的说道:“那时候啊,家里就几亩地,还不能免税,在春天的时候,我就到外面挖野菜,想一想,那时候的日子过的多艰难,现在要是再让我回去,我指定就撑不住了。”

王夫人的儿媳妇看自己接不上话,就去准备午饭了,因为王夫人要留杜榆他们两口子吃饭。

知道杜榆以前也挖过野菜,就和杜榆说了好几种野菜的名字,还说道:“别小看了这些野菜,好多都是能治病的,你看我现在这个岁数了,一点儿毛病也没有,就是吃野菜吃的,可惜啊,现在我这些儿子孙子,都不喜欢吃,就是喜欢吃些大鱼大肉。”

杜榆笑道:“大鱼大肉也是能补身子,这说明夫人您家的日子越过越好了。”

王夫人倒不是真的要抱怨自己的儿子孙子,只不过是有人陪着她唠嗑,以前这些儿媳听自己说这些乡下的话,就是没有认真听,现在来了一个胡大奶奶,刚好能和自己说得到一块儿去,她心里高兴着呢。

所以吃完了饭,杜榆要告辞的时候,王夫人还叮嘱她以后有空就过来。

王大奶奶笑着说道:“终于有人陪着母亲说话了,这下子我们都轻松了。”

不是她们不想陪着婆婆说这些话,只是她们从来没有经历过那些事儿,根本就不知道从何说起。

所以听不懂,听不明白,婆婆看他们的情形,就没有了说下去的欲望了。

如今这位胡大奶奶别看人不大,还真是有耐性陪着婆婆说呢。

王大奶奶一点儿也不嫉妒杜榆,还觉得杜榆帮着自己的忙了呢,给自己空出了时间,所以她也希望这位胡大奶奶能经常过来,陪着自己的婆婆。

婆婆心情好了,他们这些当儿媳妇的才能过的好啊。

杜榆把今天陪着王夫人说话的事儿,告诉了胡鑫,她倒是一点儿也不介意陪着王夫人说话的,反而觉得王夫人挺可爱的。

而且王夫人的几个儿媳妇也很不错,不像是瞧不起人的样子。

有的人家家里就是这样,虽然公公婆婆是从最底层爬上来的,她本人也嫁到了这样的人家,可是却瞧不起这种人,而且是从骨子里瞧不起的。既然瞧不起,当初为什么要嫁过来呢?

可能她要说,不是我要嫁过来的,是我父母要我嫁过来的。

那么你父母都没有看不起人家,你一个靠父母养活的人凭什么瞧不起人呢?

之后几天,也是拜年,空闲了,杜榆和大表哥就写写字,大表哥还给杜榆画了好多花样子,然后杜榆见识到了表哥画画的功力,真是很不错。

“我这画的是一般,和别人比起来,就差远了。”他没有专门学绘画,只不过是读书的时候,有先生教过,但是也没有系统的教,他们这些学子不像是大户人家专门请人教这方面的,所有的一切,只能自己去琢磨。

“我看着却是很好。”杜榆说道,真的很不错,难怪大表哥能够捡漏呢,要是再细细的下功夫,说不定自己的大表哥能够成为一个艺术家呢。

胡鑫听了笑了,这还真是自家人夸自家人,他的绘画水平就一般,有时候能看画,并不代表就能画画,鉴赏画需要多看书,他自幼读的书多,画方面也研究过,有一段时间,对那些名画家的画也很痴迷,所以就更深入的了解了的。

在游历的时候,去了很多书院,那些书院别的不多,书是尤其的多,所以他很是看了个精细。

不过,在自家人眼里,自己一切都是好的,这感觉怎么那么好呢?

正月十五一过,各个衙门就开始运作,胡鑫也去翰林院报道了。

这次因为他们翰林院要把前几朝的史料都给整理出来,所以就特别的忙,有时候还要加班加点,杜榆这个时候,就会让人给大表哥送中午饭,也算是补充营养。

正月底的时候,爹娘那边来信了,杜榆二嫂有喜了,这真是好事儿!

杜榆正忙着给自己的侄儿或者侄女儿准备东西,云阳县大哥也来信了,原来杜榆的大嫂又有了。

这还是赶趟了,真是喜上加喜,杜榆欢喜的不成,这下子爹娘肯定更高兴了,孙子辈一下子就要多出两个了。

而她娘让二嫂给自己写的信里也问了杜榆,要是有喜了,就要告诉她,不能瞒着,不然她就要生气了。

杜榆心道,她现在还没有动静呢,也不是她不想要平时和大表哥也挺勤快的,但是目前就是还没有动静。

不过她也不着急,今年她才十七岁呢,再大一点生孩子,也是对自己身体有好处。

而眼看着孙子辈都出来了,陈氏着急了,她现在也已经看了好多大夫,也吃了不少药,但是都没有用,虽然婆家人不计较,但是她总觉得对不起杜榆五叔。

所以也来了信,让杜榆在京城找找,有没有好一点的大夫,不管花多少钱,她都要把病给治好,也好给杜榆五叔留个后。

这事儿杜榆也觉得着急,五婶没有孩子,这也是一个遗憾,现在他们在京城了,京城里的大夫可以说是最好的,能不能找一个这方面的能手呢,说不定就把五婶的病给看好了。

到时候五叔也有个孩子。

杜榆为了这个事儿,也跟黄大奶奶打听过,黄大奶奶倒是知道有这方面的能手,以前他们家还是有爵位的时候,能请牌子看太医,太医院的人中间,就有妇科能手,治疗不孕不育的也很拿手。

“只是我们现在也没有了爵位,是请不动这些太医的。不过,我可以帮忙问问。我手头上也还有些人脉。”

杜榆感激的说道:“太谢谢嫂子了!我这是两眼一抹黑,真不知道到哪里找。”

她丈夫不过是一个翰林院的庶吉士,哪里有资格用上太医呢?

黄大奶奶说道:“你先别谢我,因为人情冷暖,我也不知道现在还能请的动请不动。毕竟,我家的情况,你也知道,这人脉啊,要是自己家末落了,那么就很少有人跟你主动走动起来,慢慢的就没有了。”

加上她家有个这样的婆婆,那更是人人避之不及。

“没事儿,我这样就已经很麻烦你了,要是找到合适的大夫,我们这边想办法。”

人情不能欠大发了,她还是和大表哥想想折吧。

不过大表哥一个大男人真不好打听这方面的事儿。

在一次去王夫人那里的时候,杜榆跟王大奶奶打听这方面的事儿,王大奶奶说道:“你啊,算是问对了人,我真知道有这么一个大夫,看这个毛病很准的。”

杜榆一听,忙问道:“大嫂子,是谁?您帮我问问,能给我五婶看看不?”

因为关系亲近了,杜榆直接叫王大奶奶嫂子。

198 来京

“你忘了?我外祖家就是学医的,你算是问到点子上了。”王大奶奶笑着说道。

“不是,大嫂子,您外祖家不是治那个跌打损伤的吗?”反正就是这些外伤的,其中王大奶奶的祖父还做成了太医,虽然现在她祖父已经不在了。

王大奶奶好笑的说道:“我们王家又不是只有我祖父会看病,还有人是看这个的呢,就是我三叔。你啊,真不识货,我三叔看病,那可是京城的夫人们都求不到的,你跟我说了,那就是你走运了!”

杜榆忙去拍马屁,“大嫂子,你最好了!要是我五婶能生个孩子,我到时候你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

“得了,别说这么好听的话,到时候我让你伺候我,你乐意?”王大奶奶开玩笑的说道。

“那有什么不成的,我把你当我祖宗伺候都成。”

“噗!”王大奶奶笑得把刚喝进口的茶水都给喷了出来,这个丫头,还真是说话笑人那,不过这份为了自己亲人的心,王大奶奶还是很感慨的。

当初祖父把自己许配到王家,不就是看王家这样的人重感情吗?

不像这京里的大门大户,凡事以利益为主,一家子为了利益,恨不得你捅我一刀,我捅你一刀的,要是见到别人生不出孩子,那肯定是面上劝着,背地里不知道怎么幸灾乐祸呢。

“好了好了,我可没有那么大的脸,你只管把你五婶叫过来,我回去跟我三叔说说,只不过,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有的人确实是不行,你到时候可不要怪啊。”

“大嫂子说的我明白,我五婶过来了,好不好的,那就是命了。”

和这边说定了,杜榆心里松了一口气,这些年,因为五婶的事儿,家里总觉得有遗憾,就是奶奶齐氏,别看她日子过的越来越好,可是对五叔还是担心,这没有个后,对一个男人来说,那就是天大的事儿。

眼看着五叔和五婶年纪都大了,再不生孩子的话,以后机会就渺茫了,说不定到时候奶奶会让五叔过继。

但是这过继,过继谁的孩子好?都是自己的孩子,也没有谁乐意把自己的孩子过继给别人的。

虽然他们家的兄弟关系都不错,可是这孩子是儿媳妇生的,到时候真的弄得不好,那就好事成坏事了。

所以最好是把五婶的病治好了,然后给五叔生一个,这样什么矛盾都没有了。

杜榆把事情搞定,把这事儿跟大表哥说了。

大表哥这段时间忙着翰林院的事儿呢,杜榆不想他为这个事儿操心,本来差事都够累人的,不能因为别的事儿,还要找人。

再说,她自己能办的事儿,自己就办了。

“大表哥,你别说我,我已经办成了,总不能什么事儿都要让你去办,那样会显得我很没有用的。”怕大表哥要说自己,杜榆赶忙说道。

胡鑫好笑的看着杜榆,说道:“好了,我又没有说什么,我的意思是,既然五叔和五婶要过来,那就早早的给他们准备地方,到时候住的也舒服,需要什么,我下了差,就给买回来了。”

“那等我想起来了,你再买,现在我想不起来。”杜榆说道。

“好,你说五叔和五婶急着要孩子,咱们是不是也该要个孩子了?”胡鑫笑着说道:“你看我都这么大岁数了,人家像我这么大的时候,早就当爹了。”

杜榆听了觉得好笑,说道:“大表哥你这是跟我撒娇吗?你还叫这么大岁数了,你才二十几岁,也叫大啊。”

“二十三了,也是不小了,你看大郎他,这都要当两个孩子的爹了,我还比他大一岁那。二郎更不用说,比我小那么多,也要当爹了。”

“大表哥,你忘了一个事儿了吧,”杜榆说道:“我是我们家最小的,而且我们成亲也是最晚的,所以这个情况很正常。”

唉,看看,杜榆舅母都没有操心孩子的事儿呢,大表哥这个大男人竟然开始操心孩子的事儿了。

胡鑫搂着杜榆说道:“也是,不过,看来,是我不够努力,那么从今儿起,我就要加倍努力了,不然不能早点当爹啊。”

大表哥说话越来越不正经了,不过想着大表哥也都二十三了,在这个时候,二十三,孩子有好几个的比比皆是。

如果大表哥正常成亲,比如十六岁,或者十七岁,那么现在孩子也都四五岁了吧。

如果不是定了自己这个未婚妻,年纪又小,他肯定都当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