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凤仪则是第二日早早起床,顺便把儿子打扮的油光水滑的,然后,便扛着儿子进宫看凤凰鸟去了。秦凤仪一向有些孩子性情,不然,他不能好奇凤凰鸟好奇这么些时候,到了京城还要借儿子的嘴进宫看一看凤凰鸟到底啥样。虽然桂安抚使说了,不是腾云驾雾的凤凰样,但秦凤仪还想过,如今特别好看,说什么他也要去云南弄两只自己养。结果,一进珍禽园就见到了景安帝,秦凤仪那叫一个扫兴哟,景安帝笑,“过来,给你看看朕的凤凰鸟。”

秦凤仪主要是太好奇了,凤凰鸟啥样哩。他只当景安帝不存在,过去看向养在园中的两只…五彩鸡…秦凤仪忍不住嘲笑了景安帝一回,道,“什么凤凰鸟啊,这叫五彩鸡,南夷也有的。我在南夷巡视时还吃过呢。”

大阳立刻问,“爹,好吃不?”

“吊出的汤鲜极了。”秦凤仪道。

景安帝笑着吩咐,“那就拿这两只吊了汤给大阳喝吧。”

秦凤仪还以为景安帝必要羞恼呢,景安帝道,“原本云南土司进上时也没说这是凤凰,朕猜着便该是山中野味儿,只是不晓得能不能吃,况长得不错,便养起来了。说来,很不比你那一百匹马实惠。”

“都是矮脚马,不过,聊胜于无。”珍禽园里不少稀罕的鸟类,大阳爱跟景安帝在一处,他有许多不认得,便叽叽喳喳的问起祖父,这是什么鸟,那是什么鸟来。秦凤仪则去珍禽园旁边的园子里看了一回大白,大白养在御园里,越发的油光水滑了,那大肥屁股,跑起来一颤一颤的。

秦凤仪笑着招呼大白过来,大白似乎还记得秦凤仪身上的气味,还拿头拱了拱秦凤仪,秦凤仪拿干草喂他,拍拍他的脖子,大白便低头优雅的吃起草来。

作者有话要说:

小剧场1:

问:大白,难道你不恨这个人类么?若不是他,你还在山林中悠游自在的生活哪!

大白:我干嘛恨啊,这是我的恩人哪。自从遇到了恩人,我从此便不愁吃不愁喝,过上了一天十二个时辰有人服侍大爷生活啊~

小剧场2:

凤凰鸟:死不瞑目!

第375章 来日再见

大阳回家跟他娘显摆, “娘,我今天喝了凤凰汤。”

他娘看他爹一眼,心说, 不知道的你把你爹炖了呢。李镜问, “不是去看凤凰鸟了么。”

想到景安帝竟然眼瘸的把两只五彩鸡养在珍禽园这么久, 秦凤仪一脸兴灾乐祸, 抖着腿,摆摆手道,“什么凤凰鸟啊, 就是咱们南夷的五彩鸡, 那鸡生在山里,尾羽拖的老长,还五彩斑斓的, 其实, 还不如孔雀好看。不过, 吊汤极鲜的。我巡视南夷时吃过, 今天大阳也尝了尝。”

大阳点头,“香!”

秦凤仪摸摸儿子的大头,道,“赶明儿咱们回南夷,爹还叫人做给你吃。”

大阳问,“娘,我妹呢?”大阳时常进宫跟景安帝玩儿,还会到裴太后那里去, 大美则多是跟她娘在一处。李镜道,“去你外祖家玩儿了。”

大阳登时坐不住了,道,“那我也去外祖家找阿寿哥玩儿。”

“去吧。”秦凤仪召来心腹侍卫,送大阳过去。

秦凤仪与妻子商量回南夷的事,李镜道,“我算着,咱们也该回了。只是,走之前你再辞一辞方阁老去。”

“我晓得。”秦凤仪道,“亲戚朋友的,都要说一声。”

秦凤仪这里想着回南夷的事,户部程尚书却是对开采金银矿的事很上心,哪怕景安帝说了,那几处矿藏,怕不是什么富矿。程尚书道,“蚊子再小也是肉啊。”

这种民间俚语都出来了,可见程尚书对此事之热衷,程尚书道,“何况,这金银矿的位置,山蛮们怕是已知晓,倘朝廷不开采,若有些不守规矩的山蛮偷偷开采,岂不养大了他们的心。”

景安帝道,“镇南王那里人手不够,他还想哪里迁些人过去呢。如何能腾出人手来开采金银矿。”若是别个地盘儿,不过景安帝一句话的事,但秦凤仪不同,他要是拒不合作,景安帝也实在拿他没办法。

程尚书道,“事在人为。”

景安帝便道,“那这事,朕便交给爱卿了。”

程尚书:…

程尚书找了个时间过去拜访镇南王,秦凤仪一听说程尚书到了,立刻跟媳妇说,“就说我不在啊。”

李镜拍他一记,“少来这套,程大人说不得有要紧事。”

“能有什么要紧事啊,我与你说,程尚书就是个钱串子,肯定是为银子的事来的。”秦凤仪道,“去岁见他一次,叫我损失上百万。我可不见他了。”

李镜好笑,“你不见,那就没事了。别掩耳盗铃了,去看看,到底程尚书有什么事?”

“金银矿的事,我不用去也知道。”秦凤仪换了个躺姿,改趴着了,“给我捏捏肩,捶捶腰。”李镜给他屁股一下子,问他,“金银矿什么事?”

“就是先时山蛮占的金银矿。”秦凤仪道,“我去瞧过了,要开采可不容易。”

李镜道,“莫不是陛下有开采的意思。”

“我早说了,朝廷爱采就采呗,反正,咱们南夷没那多余的闲人。”秦凤仪道,“不是我说,有采金矿费的那事,还不如多做几趟生意来钱快呢。”

李镜问,“是不是户部不大宽裕?”

“户部何时宽裕过。”秦凤仪道。

外头侍女又来问了一回,李镜拍拍丈夫的腰,道,“程尚书都主动过来了,你就去见见呗。”

“不见不见。”秦凤仪道,“这做人哪,不能忒好说话。”

李镜实在拿秦凤仪没法,秦凤仪要是拿定主意,那是神人都劝不过来的。于是,第一次上门,程尚书无功而返,人都没见着。

京城素来没有秘密,故而,一时间就传开了,都晓得户部程尚书在镇南王这里吃了闭门羹。据说,还有一回,明明俩人走了个对头,结果,镇南王一看前头是程尚书的轿子,立刻打马调头,跑的远远的,根本不见程尚书。

程尚书也非凡人哪,他再去愉王府直接就不走了。

李镜见不得秦凤仪这藏头缩尾的窝囊相,道,“你是藩王,他是尚书,有事说事,怕他什么啊!看这样儿!”把秦凤仪撵去见程尚书。

秦凤仪也觉着,程尚书如此契而不舍,他不能再躲着了。不然,传出去,不知底理的还得以为他做了什么心虚的事了。于是,秦凤仪打扮一番就去见了程尚书。秦凤仪到时,程尚书正闭目养神,听到响动,程尚书缓缓睁开双眸,见是秦凤仪终肯露面,起身见了一礼。秦凤仪摆摆手,“不必多礼,我真是愁的没法啊。”

程尚书笑道,“臣就是来为殿下解忧的。”

“你别说这话,我见你就肉疼。”秦凤仪道,“金银矿的事我早跟陛下说了,朝廷爱采就采,但我们南夷没有采矿民夫的。我们那里,山高林密,人口稀少,我说让陛下帮我迁些百姓过去,他都不肯,哪里有人能采矿啊。”

程尚书听了秦凤仪这一通抱怨,不好对天家父子之事多言,何况,他深知秦凤仪的性情,倘是他偏着陛下说,秦凤仪必然翻脸,这开矿的事就不必再提了。倘是偏着秦凤仪说,程尚书觉着,也不大好。于是,程尚书只说开矿的事,程尚书道,“不让殿下白出力,殿下得三,朝廷得七,如何?”

秦凤仪道,“我是真的兴趣不大,朝廷还缺那几两银子不成?”

程尚书叹道,“每年进项是不少,只是,花银子的地方也多呢。千头万绪的,哪年每年多增一百两银子,也能多干一百两银子的事呢。殿下就当为百姓,操劳一回吧。何况,金矿摆在那里,殿下自然看不上那几两银子,但倘有心人知道,倘是偷偷开采,岂不是要再生事端。”

秦凤仪道,“那你说说,哪里来的人手?”

程尚书道,“论理,百姓们每年都有四十天徭役。”

“这你甭想,我修桥铺路都鲜少征调民伕。”秦凤仪立刻摆手,“难道我不晓得征调民伕省钱?只是,百姓们够苦的了,就少打他们的主意吧。”

程尚书微微欠身,感慨道,“殿下慈悲心肠,臣多有不如。”

“行了,咱们之间就别说这些漂亮话了。你也知道我们南夷,地方瞧着大,其实山地多,平整的地方少,广种薄收,难哪。”秦凤仪道。

程尚书道,“我听闻殿下军中皆是健卒。”

“干嘛,让将士去开矿!”

“殿下听我说,在西北,本地百姓也是人口不多,朝廷便想了个兵屯的法子,将士们忙耕种,闲时戍边,两不耽搁。”

秦凤仪摆手,“这你甭想,就是现在我麾下将士每日训练,我都说他们尚欠火侯,倘是像你说的,抽了健卒去开矿,以后打仗用谁去。这是万万不能的。”

在别的地方的常法到秦凤仪这里都不好用,便是程尚书也得说,镇南王委实不大好说话。秦凤仪无法,道,“我听闻,殿下城中若有些修路之事,必招百姓为工,付予工钱。不若,就仿此法,殿下看可否?”

秦凤仪一双狐狸眼微微眯着,把一张如花似玉的脸凑过去,与程尚书道,“这还算有些诚意。”然后,秦凤仪道,“明天等我合约吧。我先说好,这银子是给招工的百姓的,我一分都不会截留。你们户部要开矿,总不能白使唤我南夷的面姓,是不是?他们日子过得难啊,全靠天吃饭。我那里也难,自从去岁被你敲了一笔,我现在都要喝东南风了。程尚书啊,你也得体谅我的,是不是?”

“是,是,体谅体谅。”程尚书笑,“殿下是真的一心一意为民做主的。”其实,程尚书与秦凤仪都非贪鄙之人,不过是各司其位罢了。程尚书自然想用最小的代价来开矿,秦凤仪却是不肯叫治下百姓吃亏,难不成白出力气,不叫百姓们得些个银钱。秦凤仪断不是那样的人,程尚书也不会因此就对秦凤仪有什么意见,相反,程尚书反是敬佩秦凤仪为人,非如此为民着想,不能收复土人下人哪。何况,南夷还有刚驯服的山蛮。

如今,二人先把事情定下来,待秦凤仪打发人送条款去户部,再令各自属下进行细致的进一步的商议。

程尚书把此事定下,神清气爽。

秦凤仪也多了三成的金银矿收入,虽则勉勉强强吧,不过,聊胜于无了。

秦凤仪去方家辞行时,方阁老与秦凤仪道,“大仗基本上都打完了,剩下的,就是治理藩地了。治理地方,是个长期的活计,要有耐心,沉得住性子。”

秦凤仪点点头,“今年得是一年太平日子,待送夏粮时,我让阿悦带着囡囡一道回京一趟。”

方阁老还道,“回不回来,有甚要紧。”

“您老就嘴硬吧,还没见过大捷吧,长得可严肃了,我跟您说,时常板着个小脸,我一见他,就跟见着骆先生似的。”秦凤仪给方悦家儿子取的小名儿——大捷。因秦凤仪正打了胜仗,见着方悦家长子,一高兴,给孩子取了个小名儿大捷。

秦凤仪一向说话风趣,方阁老笑,“男孩子,就得稳重才好。”

“绝对稳重,胎里带的稳重。”秦凤仪又与方阁老说了些对云南的一些策略方向性的问题,方阁老多年的老狐狸,眼下秦凤仪势力越发的好,又是师徒二人私下说话,方阁老不藏私的很是指点了秦凤仪一回,“天竺的事暂不要急,你现下首要是先稳住南夷,这是你的根基。稳住南夷后,再收服云贵,我与你说,这两地皆是土司主政,若不将他们收服,与吐蕃的交易你是休想。不说别个,过路费都能割肉割的你心肝儿疼。所以,这彼此间,必有一番较量,你要做好准备,莫因靖平的南夷便懈怠。”

秦凤仪点头,“师父的话,我记下了。”

“你现在身边能人不少,我便是不说,你以后跟云贵那些土司打交道,也能想得到。只是人老了,难免啰嗦几句罢了。”方阁老道。

“那哪儿能啊,您老人家就是我的指路明灯。”秦凤仪道。

方阁老一乐,“这些奉承话就算了,你在南夷安安稳稳的,我便放心了。”

不得不说,老狐狸们的看法有着惊人的一致性,秦凤仪去岳家时,景川侯也是这话,“把藩地治理好,这是你的基业。”

让秦凤仪意外的是,景安帝的话竟也是大同小异,景安帝道,“危时见捷才,你初到南夷时,南夷境内不大平稳,这短短四年,便能靖平南夷,这是你的本事。以后治理藩地,虽未有如今的轰轰烈烈,更见才干。”

倒是三皇子六皇子听说秦凤仪要回南夷有些舍不得,他们几人原就关系不错,自从知晓秦凤仪是皇子后,与他越发亲近。自从知道秦凤仪要回南夷,三皇子与六皇子到景安帝那里道,“一年才回来这一遭,该多住些日子才好,我们兄弟子侄还没亲近够呢。”

景安帝道,“朕何尝不想一家人在一处,只是,凤仪有藩地责任所在。索性回来也便宜,南夷没他在,朕还真不大放心。”

三皇子便道,“我们必要亲自相送他一程。”

景安帝一笑,“这是你们兄弟间的情分,自然由你们。”

三皇子与六皇子高高兴兴应了,他们完全想的是他们与秦凤仪的情分,倒是叫大皇子知晓后难免又气了一回,道,“真是攀得好高枝儿。”

小郡主劝他道,“现下说这个还有什么用,如何就叫他们独做了这好人,殿下不妨一道去。”

真是气闷啊!

一想到秦凤仪回京就是他带着远接近送,如今秦凤仪要滚球,还要他亲自去不成?大皇子一想到秦凤仪便闹心,委实是咽不下这口气。

小郡主道,“殿下想一想,这客人要走,主人相送,原是主人的本分,是不是?”

大皇子冷峻的脸上此方绽出一抹笑意,拍拍妻子的手,“你说的不错。”大皇子直接到御前把秦凤仪离京时的差使讨了来,他话也说的好听,“镇南王于国有大功,又是我们的兄弟,他在南夷这些年颇是不易,如今要离京,必要体体面面的才好,我想着,叫上几位弟弟,我们一道送一送。”

景安帝果然十分高兴,笑道,“这很好嘛。”又道,“你与镇南王总不大亲近,朕原还担心你们心里别扭着呢。”

大皇子倒没说那些个兄弟一心,花团锦簇的话,而是面儿上微微带了些小尴尬,看向父亲的眼神中带了一丝孺慕之情,道,“虽则有些别扭,也是骨肉兄弟。况,兄弟们一年大似一年,如今我们都是做父亲的人了,慢慢的,总会好的。”

景安帝叹,“你能这样想,很好。”

接着,大皇子又讨了赏赐镇南王的差使,这也是朝廷惯例,但凡亲王要离京时,总会有应有的赏赐。何况,景安帝待秦凤仪一向不同,只有赏赐更丰的。大皇子讨这差使,亲自到愉王府惺惺做了回态,亏得秦凤仪如今颇具城府,不然,还真有些忍不住这恶心。大皇子见秦凤仪不悦,心下越发痛快起来,更是拉着秦凤仪,一口一个“阿弟”,亲热的了不得。

倘不是愉亲王在旁忖度着岔开大皇子的“兄弟情深”,秦凤仪没准儿得直接爆发。

秦凤仪私下道,“这哪里是送赏,分明是来送恶心。”

李镜眼神亦是有些幽深,道,“咱们这就要回南夷了,你勿必沉住气。这个时候闹出来,都得说咱们没理。”

秦凤仪冷哼,“我能叫他恶心了!”

哪怕秦凤仪死不承认,却也着实叫大皇子这一套兄友弟恭闹得心中大是不悦。好在,他如此亦颇有城府,还不至于发作出来。

但,就这样,仍就令秦凤仪减了几分心情。好在,离别在即,秦凤仪自己也忙,没时间多想大皇子带来的这一通恶心,便到了回南夷的日子。

秦凤仪携妻子儿女以及大舅子一家,如同来时的八面威风,秦凤仪走时,朝廷亦是诸多赏赐,诸皇子一直送至永宁门外,秦凤仪辞别诸人,带着大部队回了南夷。

大阳还在车里朝叔伯们亲热的挥手,“叔叔伯伯们回去吧,我们明年还来哪。”

一句话,把过来送别作秀的大皇子给恶心了个跟头。

眼尾扫到大皇子肠胃不适的模样,秦凤仪哈哈一笑,深觉一口恶气叫儿子给出了,心下好不痛快!秦凤仪在马上微一拱手,对诸人道,“青山不改,绿水长流,来日再见了。”

作者有话要说:

小剧场:

大皇子:送瘟神啊送瘟神~

大阳:我们明年还来啊~~表太想我~~

大皇子:这谁家小崽子!

第376章 开窍

大阳很实在的恶心了大皇子一回, 算是给他爹出了口恶气,以至他爹也不介意肥儿子一来京城就有叛变危险啥啥的了,秦凤仪把肥儿子拎出来与自己一道骑马, 父子俩骑马上, 秦凤仪就一手搂着肥儿子, 一面给儿子说路两畔是什么树, 田里种的是稻是麦,其实,后面这个还是秦凤仪到南夷后接触民生后才了解的, 他小时候做大少爷的也不晓得, 故而要把自己渊博的知识传授给儿子。秦凤仪兴致上来,还会伸手掐一段柳枝,摘掉枝上柳叶, 截去或太粗或太细的两端, 轻轻抚弄, 之后, 做个柳笛出来,一长一短的吹调子给儿子听。

大阳也要学,秦凤仪把柳笛给儿子,听着儿子鼓起双颊吹的起劲儿,秦凤仪亦是心情大好。大阳这笛子吹的,寿哥儿都不肯在车里坐着了,也要出来骑马,李钊只好也把儿子带出来骑马。寿哥儿也想吹柳笛, 李钊甭看传胪出身,侯府嫡长,啥好东西没见过啊,这柳笛儿他就没玩儿过。李钊道,“等一会儿爹教你吹笛子吧。”

大阳就说了,“舅,笛子不如这个好。”说着还一长一短的又吹了两声,伸出小胳膊,把自己的柳笛递给阿寿哥,大阳道,“阿寿哥,你吹我这个,我看,舅肯定不会做,我再叫我爹做一个就是了。”

寿哥儿道,“你吹吧,我爹肯定会做的。是不是,爹?”说着,寿哥儿一幅很有信心的瞧向自己爹。

结果,李钊真是给这什么柳笛儿难住了。

秦凤仪嘿嘿怪笑,跟寿哥儿道,“这柳笛,只有探花会做,你爹是传胪,所以,他是不会滴。”秦凤仪得瑟地在马上再折了枝柳枝,给寿哥儿做了个柳笛,寿哥儿高兴的接了,“谢谢姑丈。”然后,他也学着大阳一长一短的吹了起来。

一时间,外头都是大阳与寿哥儿的柳笛声。

大美在车里板着小脸儿,时不时的伸着小肉脖子往车窗外瞅一眼,一会儿就哼一声,一会儿再哼一声,然后,越哼越气愤,忽然,大美爆发了,大叫一声,“我,吹!”

大美那大嗓门儿,秦凤仪一瞧,闺女俩眼盯着哥哥们手里的柳笛儿要喷火了,就知道闺女是听着哥哥们吹笛不乐意了,她也要吹。秦凤仪忙又做了一个柳笛儿给闺女,大美这才不生气了,然后,一直吹了一路,哥哥们吹累了,她还吹呢。一直吹到晚上睡觉,秦凤仪劝闺女,“闺女你歇歇吧,明儿早再吹。”

大美哼唧一声,“我,吹,好。”意思是她吹的最好。

秦凤仪点头,“那一定啊,我家大美最会吹柳笛儿了。”

大美便晃晃脑袋,露出个得意又高兴的模样,这才把柳笛儿交给她爹,躺床上准备睡觉了。

孩子们入睡向来很快,秦凤仪摸摸儿子的胖脸,再摸摸闺女的小圆脸儿,道,“咱大美真好强诶。”

李镜笑,“大美今天可羡慕大阳能在外头跟你一道骑马了,可她还太小,又不能坐马背,今天可是郁闷了一天。”

秦凤仪笑,“明天你骑马带着大阳,我带着大美,短短的坐一会儿无妨的。”

“太麻烦了。”

“这可怎么了,不麻烦。明天中午就能上船了,骑马也没多少功夫。”秦凤仪一向很宠溺孩子,既然闺女这么想骑马,那一定要满足的。

李镜便应了。

果然第二天,秦凤仪带着闺女坐马上,大美很是高兴,半日都是欢欢喜喜的,上船后还亲了她爹两口,就坐在舱里,一长一短的捏着柳笛儿吹了起来。

然后,寿哥儿大阳也过来一起吹,还有大胜,说来,大胜这孩子,比大美还要大好几个月呢。结果,走路说话都不如大美伶俐,连吹柳笛儿都比不上,崔氏都说,“大胜怎么学的这么慢啊。”

李镜道,“男孩子是要慢一些的。大阳小时候也是这样,大妞只比大阳大俩月,大妞说话伶俐干脆的时候,大阳还单字往外嘣呢。”

崔氏道,“看着真着急。”又说,“寿哥儿小时候可不这样。”

“要不就是天生的慢性子。”李镜看内侄儿们都是很顺眼的,道,“孩子不用急,现在看着慢,以后不见得慢。”

俩人说着话,实在是叫孩子们这柳笛儿吵的不行了,李镜道,“大阳寿哥儿,你们带着弟弟妹妹,找你们爹去玩儿。”

孩子们忽啦啦的去了,就是秦凤仪这最宠爱孩子们的,也受不了四人联吹。李钊干脆道,“你们都大了,很该念几句书了。”干脆教孩子们念书。

别看秦凤仪自小是个不爱学习的,大阳不一样,李钊一教千字文,大阳叽哩呱啦就背出来了,李钊赞道,“不错,先时教的还没忘。”

大阳臭显摆道,“舅,我还会背子曰哪。”他呱啦呱啦又背了一通。

秦凤仪大惊,“儿砸你咋会背这许多啊?”相对于他少时,他儿子就是个天才啊。

“祖父检查阿永哥背书,我学会的。”大阳道,“我还学会了好几首诗。”说着,大阳就扯着小嫩嗓背给他爹听了,其中一首还是他爹的小酸诗,他舅连忙道,“最后一首就不用背了。”

秦凤仪顿时不满,“大舅兄你啥意思啊,我的诗多好啊。”摸摸儿子大头,“乖儿子,明儿爹还教你背诗。”

秦凤仪道,“寿哥儿会不会背姑丈的诗。”

寿哥儿道,“不会,我会背李太白的诗。”

“来,背给姑丈听听。”

寿哥儿由于守着个传胪爹,而且,他爹是那种很注重儿女教育的人,故而,甭看小小年纪,早便开蒙了,秦凤仪这才发现,人家寿哥儿已是一肚皮的学问啦。秦凤仪怪心疼寿哥儿的,私下还问寿哥儿,“累不累啊,学了这许多书。”

寿哥儿道,“不累,都是偶尔学的。”

秦凤仪怪心疼的,私下还跟媳妇说,“寿哥儿这孩子可真懂事,读书多累啊,难为他小小年纪就读了一肚子的学问。”

“世上的事,有哪样是不累的?做纨绔也累呢。”李镜笑着掖揄一句,给秦凤仪倒了盏温茶,“孩子爱学习,再好不过。”

秦凤仪道,“我是说,孩子小时候没必要这么累。”

李镜道,“又不是成天拘在家里念书,偶尔学一点罢了。蒙学有什么累的,难不成,都像你小时候似的,不老实上学。你可别把那一套教给大阳啊,我看咱大阳很喜欢念书。”

“哎,大阳这一点看来像大舅兄。”

“外甥像舅么,总要有一点像的。”李镜道,“咱大阳念书灵光吧?”

“比我当年还灵光。”秦凤仪道,“教一遍就会。”说着,还有些窃喜,“我觉着,比寿哥儿记性要更好些。”

李镜很会调理侄子,没几天就把寿哥儿调理的大变样,原本寿哥儿念书也不慢,只是不比大阳这过耳基本不忘的。李镜大约是自己聪明,于是,对自家孩子们要求便高,教导寿哥儿,“把这些念会了,就出去玩儿。”果然寿哥儿念书效率大增。

姑嫂说话时,崔氏都说,“你大哥还说呢,你比他更会教。”

李镜笑道,“念书跟做事一个理,得给孩子们个奔头儿,告诉他们,念会这些就能去玩儿了,自然精力集中,何况,寿哥儿原就是个乖巧孩子。”

一路坐船南下,多是孩子间的事。

倒是行至第三日,远远的自京城过来一艘快船,上面是景安帝的亲卫,过来给秦凤仪送了两筐樱桃。秦凤仪谢过赏赐,心下觉着奇怪,“好端端的,怎么给我送两筐樱桃啊?”

李钊道,“你素来爱这一口。想是因此,陛下着人送了些给你吃。”

秦凤仪道,“他可不是这样的人。你哪回见他给我送吃的了?”

李钊一时也参祥不透,“可这樱桃,也就是个吃食啊。”而且,秦凤仪现下势头正好,景安帝是亲爹,总不可能弄个水果谜叫秦凤仪来猜吧。在李钊看来,景安帝如今更倾向于与秦凤仪修补父子关系。所以,这樱桃也就是个吃食罢了。

秦凤仪对于景安帝的了解却是更深,景安帝可不是这种人都走了,他又大老远的过来送樱桃的性子。景安帝根本不是这样肉麻的人,此人别看面儿上和煦,性子颇是冷酷,更不屑于惺惺作态之事。不然,这样的手段,如果景安帝愿意用,早前几年就用了,断然等不到这会儿。

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人的性情,是不可能突然改变的。

秦凤仪与大舅兄商量片刻,也没商量出个一二三来,秦凤仪就去找媳妇商量了,李镜沉默半晌,道,“说出来,只怕你生气。”

“只管说就是,不就是两筐樱桃么。”

李镜道,“若我没有猜错,该是大殿下的主意。”

秦凤仪险没飙出句赃话,瞪眼道,“他这是吃错药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