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过分”的这个人,可不止是康王。还有这一次吩咐康王来安国侯府的人。傅氏不便诉之于口,说的含糊了一些。

萧晋当然一听就懂,笑着安慰傅氏:“母亲,你犯不着为了这点小事生气。康王来了又能怎么样,有些事,不是他想不认账就能不认的。现在暂且不去管他,日后我会让他连本带利的还回来。”

傅氏面色稍微缓和了一些,转念一想,又担忧不已的低语道:“你可别冲动乱来。皇上已经把态度表示的这么明显了,我们要是再对付康王,只怕会惹来皇上不高兴…”

“你放心,我不会傻的跳出来对付他的。”萧晋意味深长的笑了笑。

因为有人比他更想对付康王。他只要在关键的时候推波助澜一把就行了。

过了几天,太子私下设了酒宴,除了武濬和萧晋之外,还有两三个幕僚。年龄最大的就是太子本人,其他的都是二十多岁的青年男子。其中当然属萧晋最年轻,过了年才十七岁。

其中一个幕僚笑着打趣萧晋:“世子打算什么时候成亲?可别忘了请我们喝喜酒。”

萧晋最乐意听到这个话题,咧嘴笑了起来:“放心,肯定少不了你们的喜酒。要是嫌一顿不够,连着喝几天都没问题。”

众人凑趣的笑了起来。

太子眸光微闪,也笑道:“喝酒的时候可别忘了叫上我。”

萧晋爽快的应下了。两人的目光在空中遇上。没有了之前似有若无的争锋相对,俱都显得十分平静。

对现在的太子来说,儿女情长早已不是最重要的事情。

萧晋和夏云锦的名分已定。他这个姐夫若是惦记小舅子的未婚妻,说出去也实在不像话。所以,太子竭力将那抹身影抛到脑后。

而且,没有萧晋这一计,他也不会这么顺利的就做上太子。就冲着这一点,他之前和萧晋生过的那些嫌隙隔阂。也都不算什么了。

太子态度的微妙变化,萧晋心知肚明。眼下有共同的敌人要对付,他和太子确实得诚心合作,携手对付康王。

太子手中端着酒杯,若有所思的说道:“初二那天,康王去了侯府探望你。我听说。此事是出自父皇的授意。”

萧晋点了点头:“这是康王亲口说的,应该不会有错。”

“看来,皇上对康王殿下还是很眷顾的。”一个姓孙的幕僚低声说道:“不然也不会特意让康王殿下去侯府。明着是探望,实则是赔礼。这么一来,日后世子也不好再纠缠着刺杀的事情不放了。”

这个道理不用细说,在场的人谁能不懂?

太子笑容淡了下来,面色沉凝,却什么也没说。

父皇虽然一直对自己偏爱有加,可对康王这个长子也是十分器重的。之前一直迟迟没立太子,就是在他和康王之间摇摆不定。他的优势很明显,可是康王的优势也是他不及的。后宫里有把持宫务的江贵妃,宫外还有平王。反观自己,却只有一个嫡亲的胞妹。除了在父皇面前撒娇之外。基本什么忙也帮不上。

他真正能倚仗的力量,是岳家安国侯府和姻亲平西侯府。

现在他做了太子,已经比康王稳胜一筹。不过也不能因此小觑了康王的野心和力量。更令人担忧的,是父皇对康王的态度。那一天父皇说的那些话,分明就是在敲打他。如果他有什么异动,只怕第一个惹怒的就是父皇…

武濬想了想低声说道:“堂兄。要想对付康王,还得从长计议。康王被禁足三个月,皇上的怒气已经彻底消了。现在又摆明了态度,若是仓促动手,只怕会惹得皇上不快。那就真的得不偿失了。”

太子嗯了一声,下意识的看了萧晋一眼。

萧晋毫不犹豫的张口附和:“郡王说的有理。我也觉得此事不能操之过急。”

在座的只有萧晋和康王结的仇最深,要说对付康王,萧晋绝对是当仁不让一马当先。现在既然连萧晋都能按捺得住,众人自然不会反对。

太子神色一松,点头应道:“阿濬和六郎说的都很有道理,我也是这么想的。对付康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得先稳住了阵脚再说。”

太子这个位置可不是那么好做的。既要做出点事情来让百官信服建立属于自己的威信,又得谨慎小心,免得操之过急惹得皇上不快。其中的分寸拿捏,足够人殚精竭虑。

在座的几个人都是太子身边的中坚力量,此时俱都动起了脑筋,低声商量起对策来。

酒宴一直到子时才散席。众人才酒意醺然的起身告辞。

太子亲自送了几人出府,特地喊住了萧晋:“六郎,你稍候片刻,我有话要和你说。”

萧晋停住了脚步,随着太子去了书房说话。

太子沉吟片刻,才低声说道:“康王命人对你行刺一事,父皇避而不提。看父皇的意思,只怕是想就这么稀里糊涂的放过去。我知道你心里肯定不痛快,不过,现在这样的情况,我们最好是稳扎稳打,不能轻易出手。所以只能暂时委屈你了。”

没等萧晋说话,太子又立刻说了下去:“你放心,这笔账我迟早是要和他算的。绝不会让你白白受伤。”

“原来殿下特地留我说话,是要说这些,”萧晋的声音十分平静,没有半丝怒意:“殿下多虑了,我真的没有介怀也没有生气。就算是要报仇,也不急在这一时。皇上刚立了殿下做太子,殿下就迫不及待的出手对付自己的手足兄弟,不仅会让皇上不快,也会让其他的皇子都寒心。所以,殿下千万不能冲动。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什么也不做。因为殿下已经有了太子的名分,是大周朝的储君未来的天子。只要安分守己不犯大错,皇上绝不会轻言废立的事。在这一点上,殿下基本立于不败之地。真正着急的人是康王才对。”

太子动容了。

萧晋这番话算是说到了他的心坎里。而且,萧晋此时完全是站在他的立场考虑问题,并没有因为私人恩怨冲昏了头脑。能全心全意的为他着想,并且坚定不移的站在他这一边。这么给力的小舅子,必须得信任重用啊!

“你能这么想,我很高兴。”太子的目光也多了几分诚恳:“客气话我也不多说了。日后我继承皇位,一定会保你一世位极人臣荣华富贵。”

这是未来天子的承诺,份量当然极重。

萧晋一脸感激感动的应道:“多谢殿下。日后只要殿下吩咐一声,就算要赴汤蹈火,我也在所不辞。”自己都被这番肉麻的说辞恶心到了。

不过,太子显然很高兴听到这样的话,笑着拍了拍萧晋的肩膀:“赴汤蹈火就不用了。你只要好好练兵,把神机营里的所有士兵都练成能以一敌十的精兵就行了。”

不管到了什么时候,强大的兵力都是很重要的。有实力才有威慑力,就算发生什么不测,有神机营做后盾,至少自保是绰绰有余。

萧晋郑重的应道:“殿下请放心,神机营有五万将士。我会把他们训练成大周朝最精锐的士兵。有他们在,不管是谁都翻不起风浪来。”

萧晋的语气里满是自信。

太子被萧晋的自信激起了心中的豪情,哈哈笑了起来:“好,那我就拭目以待了。”

两人曾经一度疏远冰冷的关系,在此刻又重新恢复了亲密。至少在对付康王一事上,是完全一致的。

太子沉声说道:“李歆此人,确实极有城府。我一直命人暗中留意他的一举一动,却没能抓到他和康王来往的证据。”

萧晋对此并不意外,如果能这么简单就抓住李歆的把柄,前世也不会输的一败涂地了:“殿下暂时不应考虑李歆。他再有心计,只要离了康王也就不足为惧。继续派人盯着他的一举一动,只要能抓到他和康王来往的证据呈到皇上面前,皇上肯定会勃然大怒。到时候再对付他,也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太子嗯了一声,若有所思的看了萧晋一眼,忽的问道:“有件事我一直疑惑不解。你当日怎么会提前知道康王会派人刺杀你?还有,你怎么知道是李歆暗中怂恿康王动的手?”

康王和李歆绝不会轻易对人透露此事,萧晋又是怎么知道的?

萧晋轻描淡写的应道:“康王身边有我的眼线,他做什么说什么,都瞒不过我。”这是他早就想好的借口。

太子果然释然了,并未再追问下去。只是叮嘱道:“这个眼线日后大有用处,你心中有数就好,尽量别让太多人知道。”

第二百五十四章 出孝

萧晋点点头应下了。

该说的话也说的差不多了,太子也不再多留萧晋,笑着叮嘱了一声:“这么晚了,骑马回去的时候小心一些。”

萧晋随意的嗯了一声,便告辞出了太子府。

萧晋走了之后,太子独自一个人在书房里待了许久。他默默的思索了许久,想着接下来要做的事,想着要如何对付康王,想着要如何防范李歆,想着怎么笼络人心......最后,脑海中的画面定格在一张美丽动人的少女脸庞上。

太子略略失神了片刻,很快就定下心神,将那张恼人的脸孔赶出脑海。既然不属于自己,再苦苦惦记又是何必。还是趁早忘了吧!

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里,朝堂上异常的风平浪静。

康王重入朝堂,一改往日高调行事说话的风格,竟然异常的安分守己,并未和太子较劲。而太子,表现的也是可圈可点。将皇上交代的几件差事都办的妥妥当当,不贪功不冒进稳扎稳打,尽显储君风范。就连皇上也挑不出任何差错来。

萧晋养好了伤之后,重回神机营。皇上亲自召见了萧晋,好言安抚了一番之后,又慷慨的允诺为神机营的所有将士更换最精良的铠甲兵器。

萧晋一脸感激的叩谢皇恩,心里却暗暗冷笑一声。皇上这么做,分明是在用赏赐堵他的嘴。很显然,康王派人刺杀他的事,从此以后都别想再提了。皇上的如意算盘打的挺好。可惜他没打算配合。

赏赐当然要领,该算的账也半点都不会少。

朝堂内外看似平静,可这份平静下,又有波涛暗涌。不知什么时候会彻底的爆发出来。

......

日子似流水一般的迅速滑过,很快就到了三月。

夏半山夏安平去世整整一年了。

周年忌日的这一天,萧氏领着女儿媳妇们一起在灵位前磕头上香。

“老爷,大郎,夏家现在生意做的红红火火。蓉娘和莲香两个将望儿也照顾的极好。还有锦儿。已经定下了亲事。家里一切都好,你们两个在地下有知,也该放心了。”萧氏似低声呢喃,又似自言自语,不时的用帕子擦去眼角边的泪水。

一只柔软白皙的手握住了萧氏的手:“娘,你别哭了。现在我们夏家上下都过的极好,爹和大哥在地下也一定会十分欣慰。”

萧氏抬起头,看向身边的少女。

十六岁,正是一个少女最美的年龄。即使一身素服。也无损她的天生丽质。长长的黑发垂在胸前,愈发显得脸孔精致无暇。眼眸似秋水般莹然,挺直小巧的鼻梁下是红润美丽的嘴唇。

过了一个年头。她长高了一些。身子的曲线也愈发玲珑有致。如果说以前的夏云锦还有几分青涩,现在的她却真正如鲜花缓缓绽放,散发出夺人的美丽和风姿。

看着女儿,萧氏的心里顿时涌起无比的骄傲,心里原有的酸涩痛楚被这份喜悦和骄傲冲淡了大半:“锦儿,从今日起。你就可以除了孝服了。”

夏云锦轻轻的嗯了一声。

人生的际遇真是难料。去年这个时候,她还是为生存苦苦挣扎的苦逼女青年。没有房子没有存款没有男友没有未来,只有一份勉强能维持生活的工作,整天忙的连伤春悲秋的时间都没有。可现在,她却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有了美丽的容貌。有了相处和睦的家人,还有了一份属于自己的爱情。

这样的生活。以前的自己根本连想也不敢想。

过往的一切,也渐渐的模糊起来。仿佛成了一场遥远的不真实的梦。偶尔想起,已经没有了多少怀念,只有一丝淡淡的唏嘘和怅然。然后,很快就被抛到了脑后。

现在的生活,才是最真实也是最重要的。再惦记着从前,实在没什么意义。更何况,过去也没多少可值得回忆的东西。

灵堂里定期有丫鬟来收拾打扫,可不管怎么打扫,灵堂里总有些令人不太舒服的味道。气氛更是压抑沉闷。望儿很快就哭闹了起来。

萧氏一听到宝贝孙子的哭闹声,立刻就把所有的伤感都抛到了一边,心疼的从莲香的怀中接过了望儿。然后果断的说道:“今日就到此为止,我们都出去吧!”

死者已矣,活着的人才是最重要的。望儿震耳欲聋的哭喊声里透露出的勃勃生机,令人欢喜雀跃。

出了灵堂之后,望儿的哭闹声顿时小了许多。

萧氏笑着低头看了望儿一眼,嗔道:“真是个淘气包,也不肯让祖父和爹多看一会儿,就闹着要出来。”

夏云锦笑着接口道:“这可不能怪望儿,灵堂里燃了香,确实让人气短胸闷。大人还能忍着点,孩子哪能受得了。等望儿大一些了,再领着望儿来让爹和大哥看看就是了。”

周蓉立刻点头附和:“三娘说的对。”

莲香没说话,不过,眼神中无疑也是赞成的。

“你们几个,尽是惯着望儿。”萧氏看似嗔怪,可话语里全是笑意:“将来望儿大了,可别被你们惯出一身的坏脾气才好。”

夏云锦挑眉,不客气的揭了萧氏的老底:“娘,你说这话我可不同意。要说惯着望儿,只怕没人比你惯的更厉害了吧!”

周蓉莲香等人一起点头附和。要说惯孩子,真是没人能比得过萧氏了。每天大半的时间都用来陪孩子,望儿稍微哭闹一会儿,萧氏都会紧张的不得了。偶尔吐奶了,就立刻命人去把杜郎中叫来。

杜郎中从来都不是什么好脾气,说话更是毒舌的很。要是换了个人这样,他早就不客气的翻脸骂人了。不过,这个人换成了萧氏,杜郎中就是有再多的脾气也发不出来了。每一次只要萧氏让人去喊他,就算是药堂再忙,也会立刻赶回来。

夏云锦看在眼底,心里既觉得好笑又觉得欣慰。或许萧氏自己还没察觉,可事实上她对杜郎中已经越来越依赖了。这样细水长流一点一滴培养出来的感情,迟早有一天会汇聚成汹涌的江河。到时候自然会有水到渠成的那一天。

这些事情放在心底就好,在萧氏面前是半个字都不能提的。

众人簇拥着萧氏一起回了吟春园。奶娘抱了望儿去换尿布,又喂了奶,总算是把哭闹不休的望儿安抚了下来。

萧氏对夏云锦说道:“锦儿,六郎已经不止一次的请媒人来问过婚期了。现在你既然出了孝期,也可以开始商议此事了。”

提到成亲,夏云锦涌起一丝喜悦和羞涩,面上还算镇定:“这事由娘做主就是了。”

萧氏弯起唇角:“好,等六郎再让人来问,我就答应......”

话音未落,荷花便笑着来禀报:“启禀夫人,世子爷来了。”

说曹操曹操就到!

萧氏忍俊不禁的笑了起来:“他倒是来的勤快。我记得没错的话,光是这个月就来了三回了吧!”真没见过定过亲的姑爷整日上门的。按着俗礼,萧晋和夏云锦没成亲前不能见面。所以,每次萧晋来了,萧氏都会让夏云锦避开。心想这么一来,萧晋总该识趣些,别总是往夏家跑了吧!

可惜,萧氏低估了萧晋的脸皮厚度。哪怕每次来都见不到夏云锦的人,也还是照来不误。每次就陪着萧氏说说话,赖着吃顿饭什么的。

萧氏本就是心软的人,有几次都忍不住想让夏云锦出来见见萧晋。可一想到成亲前见面不吉利,就又狠下了心肠。

......萧氏压根不知道,萧晋隔三差五的半夜溜进夏云锦的闺房。除了最后一关,其他的“福利”基本都享用的差不多了。

夏云锦有些心虚的垂下眼睑。事实上,萧晋前两天晚上还来过一回。

“锦儿,你先回凝翠园。”萧氏果然又这么吩咐了。

夏云锦应了一声,乖乖起身走了。

萧晋进来的时候,下意识的先看了一圈。只见到了萧氏周蓉,甚至连四娘子五娘子也都在场,唯独少了夏云锦的身影。心里不免有些遗憾。虽然晚上常见面,可到底和白天正大光明的相见不一样。准岳母看着脾气温柔好说话,可在这件事上却出乎意料的坚持。

萧晋笑着给萧氏见了礼。

他在朝堂上是神机营副统领,出了朝堂是安国侯府世子,不过,一到了夏家,就自动将这些显赫的身份都抛到了一旁,以子侄之礼相见。

萧氏对这个准女婿很满意很喜欢,笑着说道:“别行这些虚礼了,快些坐下说话。”

萧晋坐下之后,萧氏就开始嘘寒问暖问长问短。萧晋没有半点不耐,笑着一一回答。这一幕要是被傅氏看到了,还不知道会气成什么样子。平日里她要是多问几句,萧晋早就不耐烦了,什么时候这么老实的回答过问题。

萧晋惦记着自己的来意,寒暄了一会儿之后,终于殷勤的笑着说道:“伯母,我记得没错的话,锦儿今天就该出孝期了吧!”

是不是该开始商议婚期了?

第二百五十五章 婚期

萧晋的期盼几乎都写在了脸上。

萧氏失笑,本来还想刁难他几句,现在却又心软了:“锦儿已经出了孝期,可以商定婚期了。你回去之后,就去请人合些好日子送来吧!”

幸福来的如此顺利又是如此突然。

萧晋眼睛一亮,顿时心花怒放,连声应道:“好,我立刻就回去告诉母亲一声。”说着,就起身告辞。连往日赖着吃顿饭才肯走的习惯都扔到了一边。

看着他迫不及待的样子,萧氏忍俊不禁的笑了笑,却也没说什么。亲自起身送了萧晋出去。

周蓉特地去了凝翠园,将刚才的一幕绘声绘色的学了一遍:“......你当时没在场,没亲眼看到真是太可惜了。世子爷一听说可以商定婚期,简直当场就要蹦起来了。话都没多说一句,就迫不及待的走了。”

夏云锦想象着那副画面,既觉得好笑又觉得甜蜜,唇角弯弯的扬了起来。

周蓉先是笑吟吟的,后来不知想到了什么,又有些唏嘘失落起来:“看这样子,你很快就会出嫁了。”女子一旦出嫁了,想回娘家就没那么容易了。以后想见面只怕也不是容易的事情了。

夏云锦似是猜到了周蓉在想什么,笑着安抚道:“我以后一定会常回来的。”

周蓉不以为然的说道:“哪有出嫁的女子常往娘家跑的。世子爷就算再疼你,可还有婆婆在呢!我看那个安国侯夫人可不是什么好脾气的主儿。以后你可得多花点心思。和婆婆好好相处,免得吃苦头。”

孝道大于天。儿媳在婆婆面前,只有逆来顺受的份儿。要是婆婆成心刁难,身为儿媳的日子一般都好过不到哪儿去。

一想到傅氏,夏云锦顿时有些头痛了。以前和傅氏有过几次接触,可惜每次都是以不欢而散为收场。傅氏对她这个准儿媳绝对没什么好感。成亲后还不知道会有多少麻烦事......算了,还是别想这些了。还没发生的事情现在想了也没用。

“你不用为我担心,”夏云锦笑着说道:“我能应付。”

周蓉想了想。也笑了起来:“世子爷对你这么上心,就算是有个脾气不好的婆婆,嫁给他也是值得的。”

这句话说到夏云锦的心坎里了。夏云锦抿唇,微微笑了起来。

是啊,有萧晋陪着自己。就算是将来的日子不是一帆风顺,她也有信心应对。

萧晋的动作果然很快。只隔了三天,平西侯夫人就登门送了几个合好的日子来,萧氏只要从中选一个就行了。

平西侯夫人笑道:“这几个都是大吉的好日子。夫人不妨看一看,选定一个。”

萧氏看了一眼。忍不住说道:“怎么这几个日子都在六月?时间是不是太紧了?”现在已经是三月底了,若是选了六月的日子,就只剩下三个月左右的时间。这么短的时间。筹备亲事未免有些急促了。

许氏咳嗽一声。含蓄的解释道:“这是萧六郎亲自请人合的好日子。”事实上,萧晋一开始还希望直接四月就成亲。被哭笑不得的傅氏教训了几句,才忍痛将时间定在了六月里。

......萧氏了然,也不说什么了,指着其中一个说道:“就选六月二十六吧!这个日子,看着就觉得顺心。”

许氏笑着附和了几句。婚期就算正式定了下来。

夏云锦知道了婚期之后。也忍不住嘟哝了一句:“这日子怎么定的这么急。”算起来,就只有三个月的时间了。

萧氏有些无奈的笑道:“这已经是送来的日子里最迟的一个了。这个六郎,实在是个急性子。也罢,就让你早些嫁过去,免得他日日惦记着。总来烦我。”

说到后来,不无打趣的意思。

夏云锦俏脸微微一红。不吭声了。心里却有些飘飘忽忽的不真实感。还有三个月,她就要嫁给萧晋,两人就是夫妻了。这种即将嫁为人妇的感觉,实在复杂的无法形容。欢喜当然是有的,可更多的,却是忐忑和紧张。

怎么办,她好像忽然就有了婚前恐惧症了......

萧氏没留意她的异样神色:“锦儿,只有三个月时间,时间这么短,我得快些为你准备嫁妆才行。当时侯府下了不少的聘礼,你的嫁妆绝不能寒酸。”

女子出嫁时嫁妆多少,关乎着日后在婆家的尊严。但凡是家底厚实的,都会为女儿准备一份厚厚的嫁妆。夏家别的没有,家产却是丰厚的令人咋舌,准备一份丰厚的嫁妆不是难事。更何况,萧氏只有这么一个女儿,自然绝不会亏待了她。

夏云锦回过神来,笑着说道:“娘,我知道你疼我,嫁妆肯定不会少的。不过,也别太夸张太多了。下面还有四妹和五妹,她们出嫁的时候嫁妆也不能少了。还有望儿呢,总得把家业都留给他才是。”

“放心好了,我不会亏待了四娘五娘,”萧氏正色道:“至于望儿,他现在还小,能接掌家业,也是十几年以后的事情了。这十几年里,会发生什么事情谁也不知道。所以,不能把家业都留给望儿。”

孩子在幼年夭折的比比皆是。说句不好听的,望儿能不能平安长大还不一定呢!万一望儿有个三长两短的,夏家的家业以后就都归周蓉了。萧氏对周蓉倒是没什么意见,关键是周蓉有一个精明厉害的爹,这一点就不得不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