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只是纳小的事,两家都推托,说不好管。”让何恭说,那两家定是得了陈姑丈的好处。听老娘说,当年姑丈家贫,要不然也不能去外头做学徒。只是凭着一股子机灵能干,家里方渐渐好过起来。祖父也是看姑丈能干,方许之以女。到了姑丈想支铺子自己干时,银钱不凑手,去叔伯家借钱都借不出来,还是姑妈典当了嫁妆,才支起铺子。这都是老黄历了,可事儿是不错的。这些年,陈姑丈日子越过越好,与叔伯家面子上也过得去,却远不如同何家亲近。不论陈姑丈有没有事先打点叔伯,这种事,两家怕是不会出头的。

何老娘听了直骂,“若有好处的事,就跟苍蝇见了蜜似的,恨不能见天的扒上来。若没好处的事,一推六二五,什么东西!”

寻思一回,何老娘到底阅历深些,道,“把你大表哥二表哥找来,一道商量商量,外头狐狸精的底细,得先摸清楚了。”

狐狸精其实也没啥难查的底细,陈家表兄早就打理陈家在碧水县的生意,还是有些人脉的。何况陈姑丈又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人物,无非就一富商。会做陈姑丈外室的女人,纵使真是狐狸精,道行也有限,无非是糊弄糊弄陈姑丈这等没见过啥世面的中老年。

沈氏只是笑,道,“姑丈有外室的事,姑妈不知道我是信的,可要说表兄不知,我是再不能信。”

何恭微有尴尬,“为人子者,怎好说父母的不是。”

“愚孝。”沈氏眼睛微眯,未再评说沈家之事,与丈夫商量,“还想着今年好生给母亲贺寿,姑妈这样,倒不好大办了。”

何恭道,“暂别提这事,母亲也没这心思。”

“我想着,宴酒不摆,总要做身新衣裳,是咱们做儿女的孝心。”陈家的事,只要给陈姑妈找回脸面,何家便不会输。沈氏的心思,还是更多的放在家里面。

何恭这些日子忙陈姑妈的事忙的头晕脑胀,哪里有心思想这个,沈氏一提,何恭果然十分欢喜,连声道,“就这么办。”他是个老实人,直道,“亏得娘子想着,不然到母亲寿日时无所准备,母亲定要生气。”

沈氏听得一乐,原来丈夫也知老娘性情。何恭讪讪,小声道,“母亲就是这样的脾气,哄着些,嗯?”

沈氏只管眉眼弯弯的瞧着丈夫乐,她人生得极美,那盈盈眼波间,何恭要是没反应就是死人了。何恭不自禁的握住妻子的手,刚摩挲了两下,又有余嬷嬷来请何恭去何老娘屋里说话,陈家表兄们来了。

至晚间,何恭与表兄表弟、母亲姑妈商议事情回来,有些为难的同妻子道,“姑妈说你想的法子好,只是还想着麻烦你陪她去州府走一趟,看一看表妹。”

作者有话要说:

泪人儿陈表妹

沈氏的主意不坏,可以说,这还是个蛇打七寸的好主意。

陈姑丈再有钱怎么样,他心里明白他的钱是如何来的,他是如何得到的盐引。小陈表妹是个软糯性子,沈氏一早就瞧的出来,但,再软糯的人,若知道她这亲事的原委,只要不是死人,都不会没有反应。

小陈表妹如今的地位,她是可以为母亲撑一撑腰的。

当然,前提是陈姑妈真的对丈夫的所做所为一无所知。

正因为是沈氏出的主意,这个关头,陈姑妈也顾不得与沈氏的宿怨,倒觉着沈氏极有智谋,故此,厚着脸皮跟侄儿提出请沈氏同行之意。

“我?”沈氏颇是惊讶,“三个表兄一个表弟都成家了,有几位表嫂弟妹在,怎会轮得到我?”她不过是看不惯陈姑丈目中无人,又不忍丈夫为陈姑妈的事犯难,方给丈夫出了个主意,行不行的,沈氏心里也没底。

“是啊。”何恭道,“大表哥伤的有些厉害,大表嫂是出不去的。余者几个表嫂,都有些不大合适的地方。”

何恭低声解释,“我看姑妈的意思,姑妈毕竟是做婆婆的人了,有些事,怕在儿媳妇面前抹不开脸,就想你伴她一道去。再者,姑妈说你还机伶些。虽是去州府看望表妹,也不能一去就说这个,总得相机而动,看形势再说话。”

沈氏犹是不解,“那要怎么着?要我说,这种事,姑妈不乐意媳妇知道的太多,也是正常。可我也是侄媳妇,比起表嫂们来,岂不更远一层?”

何恭道,“咱俩一道陪着姑妈去。”

沈氏放下心来,“那行。”

见妻子听到他去方痛快允口,何恭不禁一笑,沈氏亦笑,“要是没你,就让我陪姑妈去,我不是不愿意,就是觉着心里没底。”

何恭安慰妻子,“不只你我,还有三表兄,也是要一道去的。我们男人粗心,你劝着姑妈些,要是见了表妹,也劝一劝她,事已至此,人也只得看开了。想一想贤姑妈,也是阖族敬重的人。”

事已至此,也只得往好里来想。沈氏明白丈夫的意思。

沈氏这辈子还是头一遭去州府,当然,这不是什么没面子的事情,许多人,一辈子怕也去不了州府一次。只是,要去州府这样的大地方,又听说宁家是极显赫的大家族,沈氏还是有一些紧张的。这从她不停的收拾衣裙就能瞧出来。

因小夫妻两个要陪陈姑妈去州府,何子衿只得托给何老娘来带。其实,何子衿更希望去外婆家小住几日,谁晓得她爹竟不同意,还让翠儿把她的小被褥小枕头暂时搬到何老娘屋里去,她爹还一幅哄小孩子的口气,“爹爹跟你娘出去几天,子衿要好好照顾祖母,好不好?等回来给你买牛乳糖吃。”

何子衿:…

沈氏私下叮嘱闺女,“四五天就能回来,给你一百钱自己拿着,不要说与人知道,要吃什么,叫翠儿去买给你吃。”

何子衿郁闷的心情方稍稍有所改善,她心下感叹:果然不论什么时候,钱都是最治愈的东东啊。感叹一回,何子衿很为自己的第一笔私房钱高兴,其实,她过年也是有压岁钱的,按理,这些都该是她的私房才是,谁晓得,她第一天收到压岁钱,第二日肯定要自愿被迫上缴给她娘,她娘还美其名曰,“给你存着,什么时候你用,还给你。”

何子衿若是给这种流传多年的经典“谎言”给骗了,她简直可以去投第二次胎,于是,何子衿坚持表示,“我要自己存。”

她娘直接,“你自己存?三天就得去买了点心。”于是,理也不再跟闺女讲,强势的将闺女的压岁钱收走。

故此,何子衿虚长三岁,仍是一文钱没有的穷鬼。如今收到一百钱的零用,何子衿便把不能去外婆家的事抛开了,很懂事的对她娘表示,“娘你就放心吧,我肯定好好跟祖母相处。”

沈氏瞧着她闺女那财迷兮兮的小模样,很是反省了回自己的教育方式,她没刻薄过闺女啊。沈氏就这么一个女儿,虽然偶尔会用训斥的方式纠正闺女的言行举止以及意识形态,但,天地良心,她真没刻薄过闺女!说句良心话,依何家的家境,如沈氏这样宠爱女儿的都不多见。这个年代,人们总是更看重儿子。许多人家,条件有限,于是,绝大部分好的东西要先供给儿子。沈氏没有儿子,可是,哪怕她有儿子,教育儿子也就这样了。于物质上,她自己舍不得添件新衣,闺女一季总有一件是新的。还有点心吃食,何子衿就没在这上头短过。

把闺女养得圆润白嫩,以为是件容易的事吗?沈氏像养育一盆珍贵的兰花草一般养育着何子衿,吃的穿的,不敢跟有钱人家比,何子衿也不缺的。那,到底,到底是怎么养成这闺女的财迷毛病哟?

瞧着闺女眉开眼笑数铜钱的模样,沈氏觉着,她的教育肯定是出了偏差。待从州府回来时,她要为女儿树立正确的金钱价值观才行。

带着对宝贝闺女的牵挂,小夫妻两个连同陈三郎陪陈姑妈一并去往州府。第一夜在客栈投宿时沈氏便忍不住同丈夫道,“不知道子衿睡了没?”

何恭也有些牵挂闺女和老娘,他毕竟是个男人,一笑对妻子道,“都这时候了,肯定睡了。有娘看着她,不用担心。”

沈氏点点头,“母亲也上了年岁,一老一小,应该叫阿素来家里住几日的。”

“放心吧,族人都住的一住,能有什么事?”这也是何恭放心出门的原因,族人之间总能相互帮衬,何况去州府的时间不会太长,若顺利的话,四五天应该能回来。

有丈夫的安慰,沈氏也渐渐安下心来,她自小到大,从未出过这样的远门,何况又有闺女小小人在家,再加上那样的婆婆,沈氏难免挂念。

在这样的挂念中,州府扑面而来的繁华气息似乎也失去了吸引力。沈氏一行先在州府的客栈里安顿好,才由仆人去宁家送帖子,待宁家回了信儿,方于第二日上午过去拜访。

沈氏打出娘胎第一次见到这样气派的府邸,那样宽阔的大门,训练有素的仆从,处处精致的庭院,以及许多她连名字都叫不上来花木,更甭提宁老太太屋里那一室的无可形容的典雅,沈氏觉着眼睛都有些不够用,却又不想显的太没见过世面的小家子气,怕被人笑话。好在沈氏虽然内心深处同第一次去大观园的刘姥姥差不多,但沈氏毕竟不是来宁家打抽丰的,再者,她这人,十分板的住,哪怕沈氏的道行在宁太太看来尚浅,她也安安稳稳的见过礼,坐在陈姑妈下首。

倒是陈姑妈,平日里飞扬精明的人,这时节,一是受了丈夫纳妾的打击,二则她一想到苦命的女儿,眼睛便泛酸,精神上颇有些委靡。好在陈姑妈这把年纪,又过了几十年的富裕日子,哪怕陈家的富裕同宁府一比不值一提。陈姑妈挺直腰板,打叠起精神同宁太太问好,“一直想着过来看看,只是我们住在乡下地方,出门不大便宜,耽搁到这时候才来。带了些乡下野意儿,您不要嫌弃。”

宁太太在这样富贵气派的府邸内,却并不以富贵骄人,相反,她十分客气,笑道,“多谢亲家太太想着。”又问,“亲家太太是什么时候到的?不知现在安置在哪儿?”得知陈姑妈一行在客栈落脚,宁太太连忙道,“咱们既结了姻亲便不是外处,如何能让亲家太太住客栈?实在太失礼了。”接着吩咐侍女,“让管家去取了亲家太太的东西来。”对陈姑妈道,“我这儿不是外处,断没有来了州府去住客栈的理,您必要依我的。再者,亲家太太住过来,与我那媳妇说说话也便宜不是。”

陈姑妈起身谢过。

一时,又有丫环回禀,“三爷在书房,请三舅爷、何大爷过去说话。”

宁太太笑着解释,“是我家老三,都是同龄人,又不是外处,多亲近也是好的。”

宁太太这样说,陈三郎、何恭便去书房见宁三爷了。

一时,一身素衣的小陈氏也到了。小陈氏的样子不大好,人消瘦的厉害,宁太太唤她坐到自己身畔,亲切握住小陈氏的手,怜惜无比道,“你母亲来看你了,跟你母亲说说话吧。”

小陈氏眼睛一酸,便掉下泪来。

宁太太一叹,“好孩子,我知道你心里的苦。我这里人多,与你母亲去你院里说些体己话吧。”

小陈氏带着陈姑妈与沈氏去了自己住的院落。

说句良心话,小陈氏住的院子挺宽敞,虽不能跟宁太太的主院相比,却也不差,绝对比她在陈家时更考究更精致,只是透着一股说不出的冷清。

沈氏识趣的坐在外间,不一时就听到里屋传来细细的哭声。小陈氏的哭声比较委婉,陈姑妈可就忍不住了,简直是声嘶力竭,肝肠寸断。沈氏轻轻的叹口气,望向窗外暖阳。

母女两个痛痛快快的哭了一回,待中午有宁太太身边的侍女亲自送来上等席面,说晚上宁太太宴请陈姑妈。陈姑妈肿着眼睛说了几句客气话,又劝闺女吃东西。

小陈氏哪里吃得下,沈氏道,“表妹暂且用些,也叫姑妈放心。”

小陈氏此时方轻声问一句,“表嫂还好么?舅母在家还好么?”

沈氏道,“家里都惦记你,母亲时常流泪。”

小陈氏的眼泪更是止不住,掩面凄声道,“这都是我命苦。”

小陈氏哭个不停,沈氏也没了用饭的心,打发了丫环下去,沈氏道,“路上我与姑妈商量过了,表妹有没有想过以后的事。”

“以后?”小陈氏一脸凄楚,“大约就是念佛吧。”一句话又将陈姑妈的眼泪引了下来。

“念佛也分怎么念?”沈氏拿着帕子给小陈氏拭泪,道,“高门大户的人家规矩多,兴许有我什么不到之处,表妹听一听就是。我想着,天下道理大都相仿的。表妹给表妹夫守节,宁家六房,表妹夫也是成丁的人,虽不幸早亡,有表妹在,宁家六房就是在的。表妹既为表妹夫守节,怎不多为表妹夫想一步,将来也好有个焚香祭祀延绵香火之人呢。”

守寡的人,沈氏也见过几个,最敬重的就是贤姑太太了。这一位守寡守出了境界,把守寡的日子过的比等闲人都滋润。

如今看小陈氏,是怎么看都看不出有贤姑太太的道行的。

只是,小陈氏这样年轻,若真就这样孤孤单单的过一辈子,怕她熬不了几年。沈氏对小陈氏的感情有些怪,第一次见何恭时,她并不知道何家有意小陈氏为媳的。后来她知道了,但她也没有放弃何恭。那时她的处境太艰难,先前定亲的男人病亡,她背上命硬的帽子,不要说想找一门好亲事,哪怕想嫁一个门当户对的都难。何恭是当时她能选择的,最好的男人了。所以,不论如何,她都嫁到了何家。

沈氏觉着,陈家既是碧水县有名的富户,小陈氏嫁妆且丰,以后,肯定还有更好的姻缘。没想到,小陈氏如今…

沈氏就有这样一种特别的感情,说内疚吧,不对,毕竟当时陈家与何家并未定下亲事,她算不得夺人丈夫。可是,她又一直希望小陈氏能有一段好姻缘。

或许,这就是天意弄人吧。

不论如何,沈氏还是希望小陈氏能过得好一些。

所以,沈氏提醒小陈氏:给陈六郎过继一个孩子吧,也给自己找个后半辈子的依靠。

小陈氏显然不是个有主见的人,沈氏的话让她犹豫的看向母亲。陈姑妈自然明白这是个再好不过的主意。宁家还没有分家,如果闺女能有一个嗣子,那么将来分家时就要有宁家六房一份的。哪怕不为家财,如沈氏说的,将来总有个焚香祭祀之人。

陈姑妈道,“就是不知宁家愿不愿意。”

沈氏道,“若表妹有意,暂把事搁心里,这不是小事,不是一句话便能定的,还需表妹自己筹划。”

“筹划?”小陈氏眼中泪水未干,一片茫然,“怎么筹划?”

沈氏哪怕没见过什么世面,且不论相貌,便是性格也比小陈氏强出三条街。沈氏道,“表妹将心比心,就能知道怎么办了。”

小陈氏的眼泪又下来了,将心比心,她要如何将心比心,若将心比心,她真是不明白为何父亲这般狠心将她嫁入宁家守寡。

陈姑妈也不明白沈氏的意思,急切的看向沈氏,道,“你表妹年轻,侄媳妇就同你表妹说个明白吧。”

沈氏实在受不住小陈氏这样的泪人儿,响鼓不用重锤,她微微一叹,“表妹别怪我说话直接,若我是一个母亲,哪怕要为儿子绵延香火选一个嗣子,也不会找一个只会终日哭泣的媳妇来抚育这个孩子。”

陈姑妈的脸当即就变了,目光凶狠的望着沈氏,沈氏面不改色,握住小陈氏的手,“表妹过的好,如姑妈如我家太太,哪怕只是知道你过得好的消息,都会高兴许久,逢人便念叨你日子过的好。表妹过的不好,也是这些人为你牵挂为你烦恼。这些人,不论你好还是差,天生就关心你。那么别的人呢?你过得好,别人会说,这人有能为。你过的不好,别人哪怕嘴里不说,心里已是轻视于你。可是,这也是无可厚非的事。这世道,原就是这般势利。我是盼着表妹把日子过好的,一辈子这么长,谁说得准以后如何?姑妈这般年岁,为表妹遮风挡雨这些年,以后就要靠表妹照顾了。表妹若自己不立起来,姑妈能靠谁?表妹能靠谁?”都这时候了,还一味哭,再不睁眼看看,莫不是一辈子就这般哭过去?

小陈氏又是一通哭。

沈氏对着一个泪人儿也没有太多的同情心,倒是小陈氏又哭了一场后道,“以往我对表嫂总是冷淡,表嫂还能这般为我着想。”有那样卖女求财的父亲做比较,沈氏的品格瞬间提升不少。

沈氏拍拍小陈氏的手,没说什么。

作者有话要说:PS:今日一更~~~~~~~~~~~~~~

叭唧

晚间宁太太设宴,沈氏感觉宁太太的眼神几次落在自己身上,遂抬头大大方方的朝宁太太一笑,宁太太微颌首,道,“州府的菜可还合口?”

沈氏笑,“我是初来州府,许多菜都还是头一遭见,多谢伯母款待。”如今她倒不似上午那般紧张了,想这宁家人亦是一个鼻子两个眼,无非是更富贵些。她家里虽穷,也不缺吃穿,来宁家又不是为沾他家多大的光。沈氏是个聪明人,且她身上虽已是最好穿戴,显然还不如宁太太身边的大丫环体面。可是,这有什么呢,她并不是宁家的奴婢。

沈氏坦然了,宁太太更不缺涵养,笑,“那就多住几日,我这里成日无事,就盼着亲戚们多来走动。”

沈氏笑,“今次能随姑妈过来瞧瞧表妹,能见到太太,已是难得的运道。太太这样客气,我心向往之,只是家里我们太太也有了年岁,再有孩子年纪还小,一老一小,着实记挂。”

宁太太便不再虚留。

宁家是富贵人家,女眷头上插戴着精致的首饰,身上穿着漂亮的绫罗,就是小陈氏这等守寡的,身上衣裙也只是颜色素,料子并不差。这样的珠光宝气,富贵景象,沈氏瞧着都有些眼晕。

好在宴会时间不长,陈姑妈自然是歇在女儿小陈氏的院里,沈氏与何恭住客院,陈三郎由宁三爷带去安置。

晚上小夫妻说起话来,难免感慨一回宁家富贵,沈氏问,“相公见着宁三爷了?”

“宁三哥好风仪。”何恭这话大出沈氏意料,宁六爷之事,可是这位宁三爷一手操办,就听何恭叹道,“表妹之事,也不能全怪宁三哥。”

沈氏眉毛挑起,何恭低语道,“不瞒你,这次宁三哥都与我们说了实情。当初确有冲喜之意,只是,此亲事并非宁家求来,是陈姑丈攀附宁家,悄悄写了表妹的八字,令宁家合了。确是大吉之象,宁家方允婚下聘。”

沈氏皱眉,“那为何在定亲时还要百般托辞?”

“宁家这样的门第,不好传出冲喜之事来,便寻了托辞。”何恭这样一说,沈氏倒是信了,钱财动人心,若是拿闺女能换来盐引,不知多少人家乐意。只要宁家稍透口风,说不得陈姑丈还是竞争上位。想到这里,沈氏又对陈姑丈添了一层不屑,沈氏道,“既然此事不好传出,怎么宁三爷又直言相告?”

何恭道,“宁三哥是不想咱们误会吧。”

沈氏低头琢磨,宁三爷的意思大约是提醒陈家,宁家可不是骗婚,宁家是正正当当的买婚,你陈家得了好处,也要知道买卖已清,再摆亲家的谱儿就过了。

这话,沈氏只放在心里,并未与丈夫说。天时已晚,夫妻两个说会儿话便歇了。

见过了小陈表妹,事情也说了,小陈表妹亲自写了封信给父亲,陈姑妈再留一日,便向宁太太告辞。宁太太苦留不住,命宁三爷好生将人送出去。

陈姑妈陈三郎母子瞧着宁三爷总有些个不自在,家里把闺女作价卖了,如今又来宁府摆亲家脸孔,陈姑妈陈三郎还都是有些脸皮的人,颇是心虚没底气。倒是何恭,他天生好性子,遇人遇事多往好里想,初见时已将宁三郎认定为坦荡之人,此时亲热的同宁三郎说着离别的话。宁三郎心下甚是好笑,暗道,世间竟有这样的呆人。

好在宁家子弟最不缺涵养,耐着性子听何恭啰里叭嗦一顿,宁三郎亲切又自然的应付何恭,“待有闲暇,我必去碧水县寻贤弟吃酒。”

何恭拱手告辞,“那我就在家等着宁三哥了。”

宁三郎一幅惜别模样将何恭送走。

沈氏于车内忍俊不禁,想这大户人家也可笑,倒要时时装出这般温文尔雅礼数来,真是憋也要憋死了,倒不若他们小户人家人情世故简单,喜怒随心。

陈姑妈见沈氏微笑,拍拍沈氏的手,“想子衿了吧?”以为沈氏挂念家中幼女,方因归家欢喜。

沈氏道,“说不想是假的,不过家里有母亲照看她,也不是很担心。”

陈姑妈叹,“做娘的,都是一样。”想到女儿,难免心下酸涩。

沈氏道,“姑妈放心,会慢慢好起来的。”

沈氏的话里自有一种笃定,听的陈姑妈一怔,继而微微点头,道,“是,会好起来的。”又满面愧色道,“以往我对侄媳妇多有误解之处,侄媳妇毫无芥蒂跟我跑这一趟,倒叫我心里愧的慌。”女儿福薄,遇到这样狼心狗肺的父亲。相较之下,她先前从未给过沈氏好脸子,不论沈氏是看在何恭的面子上还是怎地,肯随她一路来州府帮衬,且尽心尽力,多么难得。

陈姑妈肯知她情,这一趟就算没白跑。沈氏安慰道,“姑妈何必说这样外道的话,一家人过日子,难免磕磕碰碰,说到底,还是一家子。”

陈姑妈低喃,“是啊,还是一家子。”

回程无需细表,沈氏面上不显,却是归心似箭。以往在家嫌闺女成日叽叽喳喳,这离开不过四五日,便已是牵肠挂肚,不知闺女在家可好,有没有受委屈?

沈氏慈母心肠,想的便多,其实何子衿的性子,她不给别人委屈受已是极好。何老娘成日念叨何子衿,“你别总在族长家吃饭,家里又不是没你的饭吃,天天在人家吃,丢脸。”

何子衿根本不怕说,她满肚子道理,道,“家里又没肉吃,我想吃肉!”何老娘的脾性,何子衿简直难以形容,她爹在家吃饭,那是有鱼有肉,倘哪日他爹不在家吃饭,何老娘便叫厨下清粥小菜的应付。何老娘倒不是有意刻薄沈氏何子衿,何老娘自己也这样吃,后来还是何恭说过几次才有改好。如今何恭沈氏都不在家,何老娘便又犯了老毛病,何子衿要求吃肉,被何老娘骂了回“败家”,何子衿就自己出去找饭吃了。她或是在何洛家吃,或是去贤姑太太那里,反正是不着家,何老娘有时找她都找不到,颇是火大。

此刻又听何子衿嘟囔着要吃肉,何老娘怒,“个死馋丫头,不吃肉能馋死啊!等你爹回来再吃肉!”

凭何老娘怎样说,没肉吃,何子衿就是不在家吃饭。何老娘气个半死,余嬷嬷笑劝,“孩子家,有哪个不爱吃肉的,想大爷小时候也爱吃肉,太太还真动气不成?要奴婢说,倘大爷回来见着大姐儿瘦了,该心疼了。”

见余嬷嬷提起儿子,何老娘冷哼一声,“还不知道姐姐怎么样了呢。”心里记挂着陈姑妈。

余嬷嬷倒了盏温茶奉上,继续道,“大爷走前,特特悄悄吩咐了奴婢,要仔细服侍太太,尤其一日三餐,万不能叫太太过于节俭。大爷回来,知太太饮食不下,定要怪奴婢无能的。”

何老娘听到儿子这般孝顺,立刻和缓了脸色,喝了半盏茶,笑道,“恭儿这孩子…我在家,吃的饱睡的香,倒是他出门在外,唉,不知道吃不吃得惯州府的饭菜哪。”

余嬷嬷笑,“太太只管放心,大爷一日较一日出息,又有大奶奶在畔,总能服侍的大爷周全。”

想到沈氏,何老娘习惯性的想挑毛病,一时又挑不出,将嘴一撇,只得作罢。

余嬷嬷接着说起何恭来,直哄得何老娘眉开眼笑,答应第二日买些鱼肉来吃。

余嬷嬷将这事告诉何子衿,何子衿小肉手合什,直念,“阿弥佗佛,嬷嬷,你功德无量啊。”想也知道是余嬷嬷劝得何老娘割肉。

余嬷嬷瞧着何子衿小模小样的做大人状,忍不住笑弯了眼,摸摸她头,道,“姐儿是不是想去拜佛了。”

“拜佛无用,拜嬷嬷才有用。”

余嬷嬷笑不拢嘴,“姐儿这么小,就会说趣了。”她是何老娘的陪嫁,一辈子没嫁人,看着何恭长大,如今瞧着何子衿,从心里头喜欢,只是沈氏与何老娘婆媳不睦,何子衿来何老娘这里的时候少。听她说话有趣,余嬷嬷笑问,“姐儿想吃什么菜,明儿我叫厨下周婆子做了来。”

何子衿比划道,“去岁这会儿集市上就有这样一寸大小的小银鱼,回来收拾了腌一腌,用鸡蛋糊裹了炸了吃,好吃。”

余嬷嬷深以为异,惊叹,“姐儿连怎么做都知道?”才这么小的孩子。余嬷嬷是帮着何老娘将何恭带大的人,知道寻常的小孩子是什么样。

何子衿并不掩饰自己的聪慧,只是问余嬷嬷,“嬷嬷,我知道怎么炸小鱼,你说,我像神童不?”

余嬷嬷。。。心下惊叹尽去,笑道,“姐儿的确聪明啊。”神童什么的,还是不要让小孩子太骄傲方好。

何子衿:穿越什么的,哪里用掩饰智商啊,问一句“我是神童不”,立刻没人觉着你是神童。世道啊,就是这般残酷。人类啊,永远不能相信眼前的真实!

肚子里感慨一回,何子衿又跟余嬷嬷点了好几个好菜。相较于何老娘,余嬷嬷的慈爱反更像一个祖母,晚上怕她睡不惯床铺,余嬷嬷还哄她睡觉哩。

待小夫妻二人归来,拜见了何老娘,并将宁家之事细细说了,何老娘方稍稍放心,道,“厨下炖着羊肉,你们先回房梳洗吧,一会儿过来吃饭。”

这半日没见着闺女,何恭问,“娘,子衿呢,怎地没见?”

这几日与何子衿独处,何老娘早烦的脑门儿疼,闻言没好气道,“出去野了。”

何恭:…

沈氏心下不悦,犹是温言细语,“这个时辰,去阿洛家读书了吧。”

余嬷嬷笑,“是,大爷大奶奶去了州府,大姐儿仍是每日去族长家同洛少爷念书,没一日落下的。我去叫姐儿回来吧,姐儿念叨大爷大奶奶有几日了。”

沈氏笑,“劳嬷嬷照看她,等子衿念完书自会回来了,别耽误了她念书。”虽不是正经念书,沈氏也盼着闺女多认几个字。

余嬷嬷笑,“姐儿极懂事,在太太这里几日,太太精神都较往常好了。”

何老娘听这话,强忍着没发表意见。

夫妻二人知道闺女挺好,便告退回房洗漱。

何子衿傍晚知道父母回来了,一路小跑回家,见何恭在院里,何子衿张着小手飞奔过去,“爹,你回来啦——”何子衿是个热情的人,两辈子都是,她打算跑过去给她爹一个大大的拥抱。何恭见着闺女更是欢喜,先一步俯身去抱,没成想何子衿天天在外疯跑,运动神经太好,蹿的太高,嗖一下,直接蹿过了她爹的怀抱,叭唧一声,五体投地摔到了地上。

作者有话要说:PS:准时更新~~~~~~~~~~~~

滋味

何子衿吃饭的时候两个棉球还塞鼻孔里,很得何老娘骂一通,“一个丫头片子,就不知道老实些!你是不是猴子投生的,没片刻安宁!”

何老娘这样训斥何子衿,沈氏第一个不乐意,当然,她也经常训闺女,可是,她训是她训,何老娘这般,她就是不乐意!何子衿全当何老娘在放屁,天真无邪的请教她爹道,“我娘说我属麻雀的,祖母说我是猴子投的胎,爹,我到底是怎么来的?”

何恭语噎,转头给老娘提个醒儿,“娘,你别对着丫头乱讲,她哪里知道这个。”孩子渐渐懂事,说话上得注意些了。转而对何子衿道,“乖女,吃饭吧,鼻子还疼不疼?”

何子衿摸一摸,“有点儿酸。爹,我鼻子不会撞矮吧?”

“不会,你鼻梁像我,高高的。”何恭哄女儿,给闺女夹一筷子凉拌黄瓜。

何子衿一幅放心的样子,跟他爹道,“我就怕万一撞扁了,成了祖母那样儿,可怎么办呀。”何老娘天生趴趴鼻。

沈氏险没笑出来,抢在婆婆之前先训闺女,“怎么能那样说你祖母,不懂事。”

何老娘仍是气的了不得,指了何子衿问,“我这样怎么了!我这样怎么了!”

何子衿歪着小脸儿,一幅老实模样的说,“没怎么,就是没我好看。”不待何老娘过来捉她,她自己跳下椅子撒腿跑了。

何老娘鼻子气歪。

沈氏忍笑,何恭可忍不住,他一面笑着一面劝老娘,“丫头的孩子话,娘你要跟她生气,那可没个完了。”

何老娘转头对儿子开炮,“都是你惯的,个死丫头,明儿非打她一顿,叫她明白规矩!”

何恭劝,“娘你还是打我一顿算了,女不教,父之过。”

何老娘疼儿子入骨,听这话都没忍住啐儿子一口,道,“就是你这样才惯的死丫头没大没小!”

何恭点头,敷衍,“我惯的我惯的。”

沈氏指向桌间的红焖羊肉,扯开话题,“相公尝尝家里的羊肉。”转而对何老娘道,“母亲不知,州府饭食倒是精致,相公一直说还是家里的对口。住在宁家,我也不好亲自去给相公做。这回了家来,多吃些。”最后一句是跟丈夫说的。

何老娘又是一阵心疼,顾不得说教,忙亲为儿子布菜,道,“尝尝这羊肉,原是那死丫头馋嘴要吃,还刁钻的说要烤来吃,我叫周婆子炖的。今天死丫头没个大小,不叫她吃了,你赶紧吃。”

沈氏颇是惊奇,想依婆婆的抠门,竟舍得给闺女买羊肉来吃,真是奇也怪哉!

用过晚饭,何恭留下来陪老娘说话,沈氏借故去厨下蒸了个水蛋给闺女吃,回屋里何子衿正在榻上枕着个小荞皮枕,翘着两条小短腿躺着呢,大红的裤脚滑出一截圆润白嫩的小腿腕。沈氏道,“你那是个什么样子,把腿放下来。”

何子衿摸着肚皮站起来,“我正算着娘你什么时候给我送饭来呢。”

沈氏轻斥,“你嘴里再没个把门以后都别吃饭了。”将水蛋给闺女放跟前,还有一碗简简单单的青菜汤。

何子衿不服,接过勺子道,“祖母竟然说我像猴子!”

沈氏道,“你要不像猴子,怎么蹿出去摔地上的?”亏得没破相。

何子衿叹,“一见爹爹,兴奋过头啊!”又问,“娘,你去州府这么久,想我不?怎么一回来就训我啊?你是不是不爱我了?”

沈氏摸摸闺女的头,笑,“赶紧吃饭吧。”

晚上何恭回房,又同闺女说了许多话,答应闺女明日就给她弄一幅烧烤的家什来。父女两个说着话,何子衿毕竟年幼,不知不觉就睡着了。何恭把闺女放到自己房间的床上,在闺女胖脸上亲一口,对妻子道,“好几天没见咱闺女,真想的慌,今天让她跟咱们一道睡吧。”

沈氏摸摸闺女肉嘟嘟的小脸儿,心中亦满是怜爱,笑,“也好。”服侍着丈夫宽衣上床。

何恭感叹,“还是家里舒坦。”

沈氏笑,“宁家那般富贵,待客用的被子都是锦缎做的,难道不好?”

“不比家里的棉被。”何恭资质一般,却素有自知知明的,握着妻子的手道,“我不是有大本领的人,以往也曾欣羡过富贵,不说别家,姑妈家就较咱家富庶许多。我并不是争强好胜,就是瞧着姑妈穿的好戴的好,有时也会想,若自己有钱,也叫娘出去风光风光。这回我是看透了,哪怕咱家穷些,一家子安安稳稳的,就是福气。真似姑丈那般,可惜了表妹一辈子,这富贵,到底无甚意趣。咱们哪,就这么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