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先放一边儿吧。”

“你可不要忘了。”

“晓得晓得。”

“我还备了礼,你一并托姐姐带去。”

“知道知道。”

结果,不出阿冽所料,礼啥的,朝云师傅根本没收,帖子当然也退回来了。余幸给郁闷的,同丈夫道,“朝云师傅是不是不喜欢你啊?”

“是啊,朝云师傅又没收我做弟子,就姐姐能时常过去,姐夫要去,都得跟我姐一道。”

“为啥?”

“他一人去,也见不到朝云师傅。”

余幸道,“真是个怪人。”

“朝云师傅是长辈,不许这么说。”点妻子鼻尖一记,阿冽捡了本书看。余幸倚着一畔的引枕问,“那朝云师傅喜欢什么,是不是我备的东西不合师傅的意?”

阿冽道,“我也不晓得朝云师傅喜欢什么,就是姐姐也不大晓得啊。哦,对了,朝云师傅不吃酱菜,不吃咸肉,不吃死掉的鱼,就这样。”

“跟娘娘挺像的。”

“舅甥么,自然是像的。”阿冽道,“阿曦就像我,自小喜欢吃肉。”

“阿曦有一点儿胖了,小时候胖些自然好看,女孩子大了还是瘦些好,姐姐应该在吃食上给她克制一些。”

阿冽翻过一页书,道,“没事儿,咱家没胖人。我小时候,姐姐小时候,都胖。兴哥儿也是近两年才开始抽条长个瘦下来了。”

余幸总是打听朝云师傅的事儿,在阿冽这里,阿冽还不会多心,一打听到大姑姐那里,何子衿就都明白了。余幸种种,当真叫何子衿想到朝云师傅的评价。

哎,甭看大姑姐与弟妹相处的不大融洽,余幸要给朝云师傅递帖子送礼物啥的,何子衿还真给她办了。朝云师傅一听是余幸送的东西,直接都没看那帖子,淡淡道,“谢氏血统,天然就有墙头草的势利。幸而娘娘不像谢家人。”

对比余幸所作所为,何子衿也只得说:朝云师傅你不愧是我何小仙的师傅啊!只是,大仙师傅你既然知道,你咋不早说啊。

对于女弟子此等疑问,朝云师傅也有些不解,看向女弟子道,“朝中这种势利眼的墙头草多的是,余家也是巡抚之家,余氏之父在朝为正三品侍郎,这出身并不委屈阿冽啊。想在官场上得一席之地,联姻也是很必要的。”

第365章 北昌行之五十三

有了这么个势利眼的弟媳妇,也不是没好处,起码,江赢过来的时候,余幸就很热情嘛。

因为看不上沙河县本土的士绅太太,余幸跟何老娘也没啥共同词言,好在来了位纪大将军的继女,是的,纪大将军的这位继女十分有名气,克夫命简直是闻名北昌府,纪大将军两次为其定亲,皆是军中少年英才,结果,头一位还没定亲呢,刚把亲事说定,定亲前,就意外死了。第二位是定亲后成亲前,继续意外死亡。可想而知这位江姑娘在婚姻场上是个什么名声了,当然,比江姑娘更有名的是其生母纪夫人江氏的名声,这是位三嫁妇人,出身于蜀中小小山村,凭着三嫁,终于步步青云,做了超一品诏命。

余幸心里不见得多么喜欢江赢,毕竟,她对于江赢之母纪夫人江氏三嫁之事还是有些看不起的。但,余幸也是个明晓轻重之人,就凭江赢现在的继父纪大将军的地位,江赢也是只能交好不能得罪的。江赢是过来榷场,顺便过来拜访何子衿的,何子衿先时特想插一手的红参生意,因着上等红参都是大家大族所把持,何子衿插不得手,倒是江赢如今做起红参生意来。

想一想纪大将军在北靖关的权势,江赢能在这里头分一羹虽不算什么稀罕事,但这杯羹真想顺利分到手,也得有人有手段。

江赢送了何子衿一匣子上等红参,何子衿还说,“这样好成色的红参可是不多见。”

江赢笑,“姐姐都说好,看来定是好的。”

何子衿道,“我们做润肤膏都是用次一等的,其实也是不错的红参了,倒不是用不起最好的红参,只是,再好一等的红参,都是有价无市。”

江赢道,“姐姐以后倘要一等参,只管去我铺子里知会一声。”

“好啊。”何子衿江赢两个说些榷场的事,江赢就留在县衙住了下来,一方面也是照顾阿珍。纪珍很高兴姐姐过来,正好请姐姐参加他的生日宴。

纪珍的生辰在七月,今年八岁生辰。江赢想着,弟弟不在家,生辰上更不能委屈弟弟,就同何子衿商量起给弟弟过生辰的事。何子衿笑,“问一问阿珍的意思吧。”

江赢还想着,她弟不过八岁,能有什么主意。不想,她弟都想好了,他要请小伙伴们吃饭,菜单也拟前拟了出来。何子衿接了,与江赢一看,呵,不是各种炸鸡就是各种丸子,纪珍还跟子衿姐姐和姐姐做了解释,“我们都爱吃炸鸡,大宝哥爱吃鱼肉丸子、是虾肉丸子,嗯,丸子啥的,我们也喜欢。还有时令水果再准备一些,主食就是长寿面就行。”

何子衿道,“那就这么准备啦?”

纪珍点头应了,道,“这是我们吃的,姐姐,你们大人愿意吃什么吃什么,不用跟我们一样。”

“没准备跟你们一样。”何子衿道,“再给你们添几个素菜吧,不是鱼就是肉,会腻的。”

“不用不用。”纪珍绝对也属于那种小时候不爱吃菜的小朋友,何子衿笑眯眯地,“添个烤蘑菇炸芋头条…”

“好啊好啊,再来个拔丝苹果。”纪珍又添了个菜。

何子衿与江赢相视一笑,都应了他。

待纪珍生辰那日,一大早,纪珍就同阿曦妹妹换上了生辰装,一身小红衣袍,因着天气转凉,领子与下摆还缀了一圈白色的小兔毛。阿曦妹妹同他的衣裳区别就在于,纪珍的是小袍子,阿曦妹妹的是小女孩儿穿的小裙子,但也一样领口裙摆的缀了小白兔毛。然后,纪珍先带着阿曦妹妹去跟长辈们问侯早安,之后,就等着收生辰礼啦。阿曦妹妹送了纪珍舅舅一个针线十分稚嫩的荷包,是阿曦妹妹平生第一个成型作品啦,红底黑线在荷包上绣了个珍字,说是绣都客气,就是描出个珍字,然后用歪歪扭扭的大针脚缝出来的。因是阿曦妹妹送的,纪珍舅舅十分喜欢,当时收了就挂腰上了。阿晔看到笑到肚子疼,还说,“打远一看,以为挂着个小口袋呢。”

阿曦握着小拳头开始运气,纪珍道,“这是阿曦妹妹的心意,我最喜欢啦。阿晔你送我啥?叫我看看。”

阿晔描了个寿字送给纪珍舅舅,然后,这幅字被纪珍舅舅从头批评到脚。阿曦听的直乐,松开小拳头拍巴掌,还做鬼脸笑话她哥没文化。然后,就换阿晔握着小拳头开始运气了,而且,阿晔下决心,以后再不给纪珍舅舅送生辰礼了。

孩子间的插曲不计,今天纪珍委实收到不少生辰礼,包括他姐姐亲手给他和阿曦妹妹做的小袍子小裙子,子衿姐姐送他的砚台,三姐姐和阿琪姐姐送他的新衣裳,还有重阳哥送他的木头刀,大宝哥送他的一套新书,二郎弟弟二宝弟弟送他的一包新出炉的蛋烘糕。因为蛋烘糕是何祖母的最爱,阿珍很体贴的送给了何祖母吃。何老娘直夸了阿珍半刻钟,把小小阿珍从头发丝夸到脚后跟儿好不好。夸得小寿星阿珍一整天的小脸儿都是红扑扑的。

让纪珍有些意外的是,他姐姐还给了一份姚节哥送他的生辰礼,而且,不知道为啥,姚节哥还很上道的送了双份,江赢道,“阿节说,一份是你的,一份是给阿曦的。”

纪珍就很高兴了,道,“阿节哥怎么还知道我的生辰啊。”虽然很可能是阿节哥在拍他马屁,但阿节哥记得给阿曦妹妹也准备一份儿,这马屁明显拍得很有档次啦。

江赢笑,“阿节一向心细。”

纪珍接了生辰礼,忙颠颠儿的拿了一份给阿曦妹妹,阿曦妹妹也很高兴,同纪珍舅舅道,“阿节舅舅很好。”

“嗯,还算不错吧。”想要巴结他爹他娘的人太多啦,阿节哥算是其中不错的一个。

俩人便头碰头的看起生辰礼来。

纪珍生辰礼收了,接下来就是中午的生辰宴了,因特意选了县学里休息的日子,也提前知会了大人们,于是,人来的很全,相当热闹。孩子们的那桌自然丰盛,大人们的,嗯,怎么说呢,丰盛上还得添个更字儿。因家里有烤鸭铺子,烤鸭大家是常吃的,这回是烤鸭的升级版,大大的一只烤鹅,还有烤乳猪啥的,甭看成年野猪的肉粗糙不大好吃,小野猪则是又香又嫩,立刻把小朋友们都吸引过来了。

阿曦还一幅很后悔的样子,一面端着小盘子排在重阳哥后面等着她娘切乳猪肉,一面同纪珍舅舅道,“哎哟哎哟,咱们怎么没想到吃烤乳猪啊!”

纪珍舅舅深以为然的点头。

阿晔排在队伍最末,还不忘耍嘴贱,道,“怎么能吃你的同类呢。不能吃,太不人道啦!”人道这个词绝对是跟他们娘学。

阿曦踢着小腿要过去跩她哥,纪珍忙拦着她,“轮到你啦,快把盘子递给姐姐。”阿伍是按年龄排的,阿曦属于插了纪珍舅舅的队,排在了前头。

阿曦哼唧两声,觉着还是吃肉比较重要,就暂没理她哥,还是放下句狠话,“一会儿看我不捶你!”又跟她娘要求,“娘,把好吃的肉都给我跟珍舅舅,一片都不留给我哥。”

何子衿道,“打架谁都没的吃啊!”

纪珍回头念叨阿晔两句,“你别总招曦妹妹揍你啊。”

阿晔道,“我这是实话。”见他妹要跑过来,连忙道,“不说啦不说啦。”

阿曦晃晃小拳头,接过自己的小盘子,先捏一片给纪珍舅舅尝尝,纪珍舅舅咬一小口,说,“妹妹也吃。”阿曦就把剩下的吃掉了。

小孩子们一人不过三五片,重阳年龄大些,也就半盘的量。余幸道,“不知道孩子们这么喜欢,要是知道,该多烤几只。”

何子衿笑,“不能叫他们吃太多,连带炸鸡,今天是阿珍生日,随便他们吃多少,以前也都是有数的。再好吃的东西,过量也就不美。”

余幸大家出身,亦是讲究饮食有度,点头道,“是这个理。”

余幸虽是个臭讲究,但来了沙河县也不至于还飘在半空不接地气,准备阿珍的生辰宴,她还让自己的厨娘过去帮忙了。哪怕余幸是看在阿珍的面子上,能有这番眼力劲儿,何子衿也比较熨帖,何老娘私下也说,“到是也知道个大面儿。”

余幸现在岂止是知道个大面儿,对大姑姐简直好得了不得,完全是芥蒂全消的模样,就是大姑姐铺子里研究新的胭脂水粉,她也跟着提了不少意见。甭看余幸是个作人,朝云师傅对余氏家族也仅止于“可称得上世族,但如今也只能算二流家族。”,但相对于何子衿江赢这些草根出身的,对于时下的胭脂水粉的确是别有一番见解的。这种,大约就是自小到大的熏陶吧,用余幸的话说,“我家传下来的胭脂方就有四十六种,香方更多,足有五十种。”就是余幸自己,她自小没用过外头的胭脂水粉,都是自己配的。

余幸生在这样的家族,自不会打听大姑姐这些方子的配法,这都是机密,她只是将自己对胭脂水粉的一些心得提出来,段太太都说,“大奶奶真不愧大家族出身,就是比我们有见识。”

余幸笑,“这也只是我的一家之言,有没有用就不知道了。”

“怎么没用,这粉按大奶奶说的合了花露来蒸,果然再添一层甜香,配了成套的胭脂卖最好不过了。”段太太心里都觉着,这大户人家出来的奶奶虽傲气些,见识果然也是有的。

因着余幸帮着改进了水粉方子,何子衿看她颇是顺眼,更让何子衿意外的是,余幸还提供了两个香方,余幸道,“这个方子是我自己配出来的,并不是族里的方子,大姐姐知道就行了,不要传到外头去。”

何子衿道,“方子我不能白收,给你算提成。”

余幸不大乐,“咱们什么关系,大姐姐这般说,就见外了。”自从知道大姑姐同纪夫人江氏与江赢关系莫逆后,余幸就决心要同大姑姐搞好关系了。

何子衿笑,“生意是生意,亲戚是亲戚,亲兄弟还得明算账,生意上的事,你听我的。”

大姑姐非要如此,余幸也只有随她了,私下还同丈夫说,“姐姐也太见外了。”

阿冽很高兴媳妇跟家里人亲近,笑道,“姐姐给你就收着,方子不同别的,以前族里有个伯娘想做咱家的酱菜生意,也是跟咱娘买的方子。一码归一码。就是三姐姐的烤鸭铺子,里头也有姐姐用方子入的股,这些事分清楚了,亲戚更亲。”

余幸便不说什么了。

日子缓慢平顺的滑过,刚过阿珍生辰没几天,这八月还没到呢,就收到姚节托人送来的两车皮货两车风鸡风车风鹿给送了来,以及给好兄弟阿冽的书信。阿冽还说呢,“咱们家又不缺皮子。”心里觉着兄弟真是惦记自己啊,结果,打开信一看,真是自作多情了,皮子和山货都不是给他的。那啥,是给他姐和江赢江姑娘的。

阿冽心下骂一句见色忘友,心里也很同情他这个兄弟啦,比他还长两岁呢,至今没娶上媳妇。

阿冽看过信就将皮子给他姐和江姑娘送去了,何子衿都说,“阿节这孩子,如何送这么多皮子过来,咱家有呢。”

阿冽忙道,“姐你不晓得,我听阿节说过,北靖关那地方,山林多,狼啊鹿啊熊啊的都打不完,阿节每年都得请多皮子。你一半,江姐姐一半。”

江赢笑,“如何还有我的?”

“江姐姐这么过来,阿节担心你没带足冬□□裳吧。”

江赢笑,“劳他想着了。”

虽然一块兄弟的皮子都没得,阿冽还是很为他这光棍兄弟刷好感的,道,“阿节这人,一向心细。看着好像粗枝大叶的,实际上是个细致人。人也好,以前在学里,没人不喜欢他的。”

何子衿不忘同弟弟道,“别忘了给阿节写封信,让阿仁哥再去北靖关的时候一并带去。同阿节说,东西收到了,家里用不清,以后别叫他送了,让他留着自用,或者是送给同僚些是一样的。”

阿冽心说怎么他姐还带给拆台的啊,想着江姐姐的未婚夫孝也快出了,他还是得把兄弟的念想同他姐说一声,好让他姐也能在江姐姐这里帮个忙,使个劲儿啥的。阿冽这般计划呢,嘴上便道,“他一向周全,哪里会忘了同僚家。他既想送,不叫他送,他反不乐。又不是外处,他这些东西,就是搁家里也没个针线上的人给他做。”

何子衿问,“阿节都百户了,家里也没买个会针线的丫环服侍。”姚节是个能吃苦的,但在帝都时,也是个爱享用的。

“他成天在军中,买丫环来做什么?再说,先时他那后娘想坏他名声,就是从他身边丫环入手的。经那一事,他身边就没留过丫环,觉着事多,都是用小厮的。”阿冽忙又讲了讲好友自小不幸,最缺关怀之事。

何子衿道,“先时托阿仁哥给阿节送了回冬衣,这么些皮子,索性再给他做几身,叫他放着穿。”

阿冽笑,“那敢情好。”

这么些皮子,何子衿就都各家分了分。

余幸得的自然是上等一份儿,因有几条火红的狐狸皮,毛色光泽都是上好的,因见余幸似是喜欢,何子衿就给了她。余幸还客气了两句,“姐姐留着给阿曦做衣裳吧,孩子们穿正好看。”

何子衿笑,“她有呢。你们今年成亲第一年,正当穿红的,喜庆。”

余幸见大姑姐诚心要给,就高兴收了,她其实也有一件红狐皮的斗篷。她的私房里还有几块红狐皮子,再添上这些,正可给丈夫添一件狐裘大氅。

结果,狐裘大氅还没做呢,余幸同阿冽就干了一仗,打架原因,嗯,暂时不不清楚。但何.教育小能手.子衿姐姐不知道她弟是这样的人哪,他,他,阿冽急了,是真的会跟女人动手的啊。

余幸,余幸,余幸再厉害,她也打不过阿冽啊。

于是,挨了平生一揍。

据说,屁股都给打肿了。

第366章 北昌行之五十四

第366章

俩人为什么干架,何子衿是真不知道,事后,俩人嘴紧的跟蚌壳一般,谁也不说。事前,她就更不晓得了,连余幸的奶娘田嬷嬷都不晓得。

何子衿得信儿,还是余幸的丫环奔到何老娘屋里把何家人喊去救她家小姐命,何子衿这才知道了。何子衿一听说打起来了,哪里顾得问原由,放下手里的茶盏就跑了过去。到小两口的院子里一看,丫环婆子的都在外头劝呢,尤其田嬷嬷,急的都要晕过去了。

一见何子衿来了,田嬷嬷的眼泪就流下来了,拉着何子衿的手哽咽道,“大姑奶奶,你看,哎,赶紧救救我家姑娘吧。”

何子衿忙过去拍门叫人,就听里面阿冽问,“你知道错没?”这话显然不是跟他姐说的。

然后,里头传来余幸脑残的声音,“你有本事就打死我!”

这话多脑残啊,简直就是火上浇油,何子衿继续呯呯敲窗子叫门,阿冽理都不理。何子衿都听到巴掌着肉的声音了,何子衿听得都心呯呯直跳,劝阿冽,“快开门!有话好好话!”

阿冽哪里听,现在天冷,窗子都是双层,封的严实,门也是里头插着的。余幸先时还挺硬气,可到底不是烈士投的胎,不一会儿就哭着认错了,“我知道错了,再不敢了,也不那么说了。”

俩人分了胜负,何老娘也扶着余嬷嬷过来了,过来也没法子,一道跟着叫门,“阿冽开门。”

阿冽可能是要开门,就听里头余幸哭道,“不要开。”太丢脸了。

阿冽道,“姐,你跟祖母回吧,没事。”

俩人还不开门,何子衿也没法子,只得叮嘱田嬷嬷一句,“一会儿开了门,嬷嬷打发个人去叫我。”

田嬷嬷哪里放心让何子衿走,生怕姑娘在里头被姑爷揍出个好歹,何子衿轻声道,“先预备下热水,让他们小两口说说话。”余幸门都不叫开,这会儿还有心情顾面子,想是打的也不是很厉害。

何子衿扶着何老娘回去了,何老娘一回屋就念叨,“这可是怎么啦这可是怎么啦?”

何子衿也是发愁,道,“夫妻过日子,哪里有不拌嘴的,一会儿问问就知道。”

何老娘向来是把自家丫头当百科全书使的,问,“你说是怎么回事?”

“我怎么晓得。”

“要不,你卜一卦看看。”

“一会儿就能知道的事,卜什么卦啊。”

因着阿冽与余幸干架,何老娘长吁短叹一下午,还时不时的同自家丫头念叨,“我跟那短命鬼,一辈子没红过脸。你爹跟你娘也是,你同阿念也没拌过嘴啊,怎么阿冽跟他媳妇就这样儿啊?”真是叫人不放心啊,一会儿又说,“是不是风水有问题啊?”

“祖母你就别絮叨了,一会儿就知道是何缘故了。”打发丸子去朝云师傅那里寻窦大夫要些治伤的药膏,还得是能润泽肌肤的那种。待丸子回来,何子衿就命丸子送了过去。

田嬷嬷晚饭的时候方过来,面色平静不少,何子衿打发了丫环下去方问,“嬷嬷可知道,他们如何突然打起来了?”

田嬷嬷叹道,“奴婢带着丫环们在外间儿做针线,姑娘姑爷在屋里说话,初时还挺好的,听着说的是衣裳皮子还有姚节大爷的话,后来不晓得如何,姑爷陡然就大声起来,奴婢刚要去劝,姑爷就把奴婢们都打发了出云,里头插上门,就打了起来。”说着又是一叹。

何子衿问,“如今门可是开了?”

田嬷嬷点头。

何子衿起身道,“我去看看妹妹。”

何老娘也要一道去,田嬷嬷忙拦了道,“老太太、姑奶奶都是好心,哎,我们姑娘脸皮薄,奴婢回去帮着带个话儿吧。待姑娘好些,您二位再去不迟。这会儿,正别扭着呢。”

何老娘直叹气,反复念叨这几句,“这可是怎么回事哟,哎,这可是怎么回事哟。”

何子衿劝道,“祖母莫急。”又问田嬷嬷,“他们俩可伤着了?”

田嬷嬷低声道,“如今已是上了药。”

何老娘更坐不住了,急问,“还真打伤了?”

田嬷嬷能说什么,又怕何老娘这把年纪跟着着急,道,“老太太放心,已是敷了药,并无大碍。”还得劝何老娘,“出来前奴婢劝着,姑娘姑爷都吃了些汤水,如今已是歇下了。”

何老娘这才松口气,都还能吃汤水,可见伤的不是很厉害。

田嬷嬷略坐片刻,不放心主子们,便起身告辞回去服侍了。

小两口打架打得都惊动长辈了,阿念回府就知道了,根本不必打听,何老娘就拜托阿念,“明儿你好生劝一劝阿冽,可不兴动手啊。有事儿说事儿,哪里有动手的!”何老娘虽说不大喜欢这孙媳妇,但也不是能看着孙子打媳妇的性子。

阿念立刻就应承了下来,在何老娘这里没有多问,只是宽慰了何老娘一番,回屋才问的子衿姐姐。

子衿姐姐也不知道原由啊,就将自己知道的说给了阿念听。阿念道,“要不是把阿冽惹急了,阿冽不是个会打女人的。不定怎么着呢,这要是余氏占理还挨了揍,现在早把天掀起来了。”

何子衿也想到了这层,何子衿道,“阿冽肯定是气狠了,你不晓得,阿冽这可真是不动手是不动手,我敲门都敲不开,还听阿冽在里头问‘知道错没?,直到阿幸认错,这才停了。也不知打成什么样儿了,阿幸还不叫阿冽开门。”

“刚挨过揍,一准儿是觉着没面子。”阿念道,“明儿我说说阿冽,这光揍不成,得揍一回,再哄哄,叫她学个乖,这就好了。”

何子衿目瞪口呆的望向阿念,阿念理所当然道,“这余氏啊,早就该教训一下了。现在不把她压服了,以后阿冽当不起家来。”

何子衿道,“打人总不好。”

“欠揍就得揍。”阿念立场鲜明,他跟小舅子一道长大的,深知小舅子脾性,阿念完全不同情余幸,就余幸成亲后办的这事儿,阿念早就不大喜了。只是因这是小舅子的内闱,他不说罢了。阿念道,“要不是惹急了阿冽,好好儿,谁去打媳妇啊。疼都疼不过来呢。”说着,还涎皮笑脸的摸摸子衿姐姐的小手。

子衿姐姐白他一眼,叹道,“明儿你可得好生劝一劝阿冽。”

“我晓得。”

第二天早上,小两口也没出院门儿,早饭是在自己院里吃的。

阿念因是一县之长,县里他最大,也没人敢管到他头上,就先把小舅子叫出来说打架的事。阿念不问为何打架,就问阿冽,“现在如何了?”

阿冽道,“就那样儿呗,她说要回府里,叫我镇服下来了。”

“这就对了,夫妻又不是仇家,得过一辈子的。打已打了,跟弟妹说一说道理,这人哪,多少年的性子,可能不大好改,你得有些耐心。打这一回就算了,别总动手。”

阿冽点点头,道,“真是气的我。”

“要不说媳妇是教的么,女人呢,该疼时要疼,该教时要教,你就是生气,心里不能真生分,她哪里不好,把她教好了,你要是不理,冷着她,非但冷了情分,她也不能知道自己哪里错了。哪里就能遇到特别合心的呢,我跟子衿姐姐这样的,万里无一。因为我们一道长大的,互相性情上早磨合过了,彼此就是心里最合适的人。你同弟妹,刚成亲,你想要什么样的媳妇,就把弟妹教成什么样的,便能和睦了。”阿念不忘秀恩爱的同阿冽道。

阿冽还是很认真听了的。

倒是阿冽这一出门,叫何老娘见脸上三道血道子,何老娘立刻把昨儿担心孙媳妇被打坏的心抛九霄云外去了,连忙拉着孙子问长问短,心疼的直抽抽,念叨,“这个狠心不舍的,万一破了相可怎么着。”气孙媳妇手黑。

阿冽道,“没事,也不疼。”

何老娘心说,这样的娘们儿,还真是欠捶,拉着孙子到近前看孙子的伤,见已结痂,这才放下心来。又问打架的缘故,阿冽支唔过去,并没有说。何老娘私下同自家丫头猜测,“你说,是因着什么呢?”

何子衿道,“这哪里晓得,阿冽也大了,正要脸面的年纪,他不愿意说就不愿意说吧。”

何子衿问阿冽,“阿幸那里,要是愿意见人,我去瞧瞧她。”

阿冽道,“姐姐去就是。”

何子衿便去了,余幸正卧床休养呢。一看余幸都躺床上了,何子衿还以为她病了呢,看脸上,倒没见伤,又见余幸是侧卧的,何子衿就知道是怎么打的了。俊哥儿小时候特爱得罪阿冽,把阿冽惹毛了,屁股常挨两下子。何子衿道,“真是吓死我了。”

余幸也听田嬷嬷说了,大姑姐一天打听她好几回。余幸一见何子衿就想哭,何子衿拿帕子给她擦眼泪,打发了丫环方道,“别哭了,到底是怎么回事,我问阿冽,他也不肯说。”

余幸哽咽道,“就是话赶话,我也不是有意的。他就直眉瞪眼的打人。”

何子衿道,“你们俩呀,我都不晓得说什么好。平日里好的时候蜜里调油一般,说干架就干架。我已说训斥过阿冽了,再怎么说,有理讲理,不该动手。你叫我声姐姐,我就再说说你,虽不晓得你们为什么因着话赶话打了起来。我想着,肯定不是寻常的话赶话,以后都要留心,话赶话,最容易伤着人,也容易伤着情分。你想一想,倘当时稍稍留点儿心,是不是根本就不会吵架?”

“我也不是故意的。”

“我知道。”何子衿抚摸着阿幸的头发,道,“不用不好意思,阿冽脸上有伤,都以为你是把阿冽打了。”

余幸气苦,“我哪里打得过他。”

何子衿看她指甲,凤仙花汁染的长指甲,这会儿都剪的平平的,何子衿问,“你自己剪的?”

余幸就更郁闷了,昨儿个死何冽按着她的手给剪的。

余幸气得直捶床。

第367章 北昌行之五十五

夫妻俩打架这事儿吧,能夫妻俩解决最好,因为长辈一插手未免事情就多。故而,虽然何老娘挺想帮着解决一下,在何子衿的劝说下,并没有多加过问。阿冽还好,得了阿念哥的提点,具体如何,并不知俩人怎样和解的,反正何子衿也托了田嬷嬷劝一劝俩人,尤其田嬷嬷是余幸的奶娘,她说的话,余幸还是能听得进去的。当然,也有不醒事的,像余幸的大丫环佛手就愤愤道,“必要告诉咱们老太太、太爷去,断不能这样算了的!咱们姑娘千金小姐,在家都没挨过一根手指…”反正话没说完就被田嬷嬷打骂了下去,田嬷嬷骂道,“自来都是劝和不劝离,劝好不劝散的,这死丫头,不懂事的东西。”

余幸靠着床头叹气,道,“佛手也是个实心肠,她都是为了我。”

田嬷嬷搅一搅碗里的燕窝,温声道,“这几个丫环是与姑娘自小一道长大的,嬷嬷知道,姑娘心肠软,待她们素来宽和,这才惯得没了规矩。姑娘想想,这事儿要闹到老太太、太爷面前,谁是谁非暂且不说,这么大老远的,两位老人家岂不牵挂。外头又下雪,要是冒着大雪赶路过来,路上有个好歹的,姑娘心里如何过意得去。”

余幸沉默半晌道,“是嬷嬷说的这个理,我没打算跟祖父祖母说,不然,早打发人去了。”

“嬷嬷晓得,姑娘自来最懂事。”田嬷嬷轻声道,“小夫妻两个,还是那句老话,上牙还有磕着下牙的时候。姑爷动手不对,可姑娘细想想,姑娘是不是也有错处。我看姑爷待姑娘是实心肠的,姑娘说的那话,要是叫小人传出去,可是要生大风波的。那江姑娘同亲家大姑奶奶的交情,是打小儿的,连带着江姑娘母亲纪夫人,她们都是蜀中人。亲家大姑奶奶小时候就相识,后来在帝都就有往来,大爷别的上头不敢说,一颗心都在姑娘身上,最清白不过的人。姑娘那话,要是别人说的,还能说个小人作祟,可出自姑娘之口,倘叫人听到,人家就得当了真。大爷的名声就先毁了,这种话再传出去,坏了江姑娘的名声,纪将军纪夫人哪里会罢休。”田嬷嬷说是不晓得打架的缘故,哪里是不晓得,为着自家姑娘是再不能说的。不然,倘叫亲家知晓,岂不着恼?就是江姑娘,还在何家住着呢。她家姑娘,心肠没坏心肠,就是说话有时不留神。

余幸自己也早后悔说那些话,道,“我也是话赶话,我怎会真心那样想。”

“这便是话赶话,以后也断不能说的。”

“我记得了。”

田嬷嬷道,“佛手那丫头,不像话。她年纪也不小了,姑娘瞧着谁合适,把她配了人吧。”

余幸原还想把佛手许配给田嬷嬷家小儿子呢,见田嬷嬷不喜佛手,这话自是不能提了的。余幸道,“先看看吧,看她可有合意的,倘没有,再叫她娘掂掇也是好的,总归跟了我一场。”

田嬷嬷点头,“也好。”服侍着余幸吃了一碗燕窝粥。

反正,余幸本就不占理,有田嬷嬷劝着,田嬷嬷又跟阿冽说了许多劝和的话,自有她家姑娘的不对,但阿冽这动手不是全对。有田嬷嬷两头说着,过了个三五天的,俩人便好了。

俩人一并去何老娘那里的时候,何老娘又念叨了一遭,先批评孙子,“你爹、你爷爷,连你老爷爷,都没打媳妇的,到你这儿就动起手来!阿幸没理,你也不能动手!再叫我知道,没好儿!”又说余幸,“男人脸上落个疤啥的,原也不什么,可这科举也看脸的。阿冽原是甲等脸,这落了疤,怕要落到丁等去了。”

俩人默默听了,都应下了祖母的话,说以后再不打了。

余幸生于官宦之家,家里父祖兄长都是考过科举的,也知道科考看脸的事儿,先时干架时光顾着打了,如今一听太婆婆的话,就很有些担心,的确是落了疤影响科考的啊。余幸连忙又操心起丈夫的脸来,一天两趟给他敷药膏,嘴里还说,“我可不是为了你,我是为咱…嗯,为我以后的诰命。”刚想说为咱儿子,这不还没儿子的嘛,余幸有些不好意思,就话了话音。

阿冽懒洋洋地,“我晓得了,一会儿就去念书,着紧的把诰命给你挣出来。”

余幸哼一声,又说他,“以后你都跟着我吃,不许吃带秋油的菜,更不许吃酱菜腌菜酱肉之类的,鱼类也少吃,那是发物,对身体不好。”

“这如何受得住?”

“几天不吃肉能馋死啊!”余幸道,“只是不叫你吃有秋油的肉菜,秋油是黑的,吃了疤也要变黑的。还真要闹个丁等脸啊!”

阿冽最喜红烧,媳妇不叫他吃,忍的实在难受,就经常去胡文家、江仁家偷着吃,把余幸气得,这个念叨阿冽。阿冽自知没理,受媳妇一通念,还奇怪呢,怎么他在外头偷吃肉的事儿媳妇在家就能知道,他媳妇又不道了门儿,哪里来得这般消息灵通。后来才晚得是忠哥儿说的,阿冽郁闷的说忠哥儿,“咱俩一道长大,多铁的交情啊,阿忠你怎么啥都跟大奶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