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午娘面上的笑容僵住了,她反应过来:大太太想来是已经认定她是凶手,只不过为了郑家的声誉把事情推给了那个丫头。到头来,她还是逃不过一个死字。

大太太的声音才刚刚落下,后头那些膀大腰粗的仆妇就从后面出来,拿着混了药粉的酒往郑午娘喉中灌。

郑午娘的双手皆被抓住,挣扎不了,呛了好几口酒水,整张脸都红了。

“不是我,大伯母,真的不是我.......”她大声呜咽着,冰凉的酒水止不住的顺着她的喉咙往下。她满心绝望,忽然福至心灵的大声喊道,“若我死了,郑家就再没有适龄的姑娘可以嫁给荣郡王。”

大太太的背影顿了顿,她一直拨动佛珠的手也顿住了。

123

按理说,郑菱的死本该是件大事。但是还没等这事掀起什么波澜,宫里头就出了真正的大事,满京城的人都提了一颗心,再没有别的心思去想其他事——太子和皇后先后病倒了。

太子的身体本就不好,近年来更是病体沉重,几次病危。所有人都知道,这不是长寿之态。所以,众人也没别的心思,兢兢业业的等着太子去了,皇帝过继宗室子,再立个新太子。哪里知道,这一年复一年,太子病了又好,好了又病,总也吊着半条命。所以,这回太子病重,众人本也没当一回事:每年都要来几回的事,有什么稀奇的?

结果,还没等两日便又传出皇后病重的消息,这下子,京城里便有些暗潮涌动了。

按理说,这么个复杂局面,大部分的人总也要顾忌着些,闭门少招惹些是非。偏偏李景行整日里捧着文章去沈家找沈三爷,一回两回都没见着面,他还越挫越勇了。当然,家里有个状元爷爷和状元爹,他偏跑去沈家,为的只能是沈采薇。

李从渊瞧着一头热的儿子当真头疼,忍不住拿了书册卷起来敲敲他的头:“蠢!蠢!蠢!”他是实在气急了,一连说了好几个蠢。

李景行十分淡定,开口反问道:“有个蠢儿子,爹你很有面子不成?”

李从渊气得牙疼:他自觉自己是举世无双的聪明人,自家妻子亦是世间难得灵秀人,结果生了个儿子却是这般的没脑子。不过,自家的儿子到头还自然还是自家管。李从渊喝了两大口凉茶压火,这才伸了手:“把你的文章拿来。”

李景行想了想还是把文章给递上去了,口上只是道:“你可别在上面写字,我是要拿去沈家请教的。”

“呵呵......”李从渊冷笑了两声,他随手翻了翻,十分干脆的拿了支笔在上头写了些批注,一刻钟不到就把东西还给李景行,口上毫不留情的骂道,“真是个蠢的!有沈二在那边故意拦着,你这时候怎见得着人?想见人,就得先把驴脾气的沈二给哄好。”

这道理李景行自然是知道的,他这些日子故意卖蠢本就是等着自家爹来指点,现下听到这话连忙接口道:“我对沈世伯所知甚少,还请父亲指教一二?”认真想想,似乎也就只有自家爹才能把那个心思深沉的岳父气得跳脚,如此神技确实该请教一二。

李从渊这时候大概也看出了儿子的小心思,这时候倒是端出架子,抬眼看了看自己边上梅花式小几上面的青玉茶盏。

李景行只得端出好儿子的模样给他添茶又恭恭敬敬的递到他嘴边。

李从渊这才纡尊降贵的指教一二:“你拿着这文章去请教沈二。”他喝了口茶,面色很是不好,“就说是觉得我批的不好,特意去请教他的。”

沈承宇一辈子就想着要压过李从渊,听得这话还不得挖心挖肺的努力指教,到时候一乐呵,就把李景行放过去了。

李从渊不得已的出了这么个馊主意,自觉有个胳膊肘往外拐的儿子实在是太丢脸了,把书往脸上一盖,往后仰躺着摆摆手:“行了行了,赶紧滚,我要歇了......”

李景行得了主意也没再多话,捧着文章就去哄自家讨人厌的未来岳父去了。

沈采薇这时候自然是不知道李景行为着见自己一面而用的心,她正陪着沈采蘅做女红呢——沈采蘅和颜五的婚事马上就要订下了,心里乱的很,便拉了沈采薇一起做女红静一静。

沈三爷和裴氏会来京城,有一个原因就是为了沈采蘅和颜五的亲事。颜五的年纪本就大了,耽搁不了多久,沈三爷心里一琢磨还是索性来京城先把婚事给敲定了。

因着来之前特意和颜步青说过这事,这一回倒也不麻烦,寻了颜五的座师温阁老的出面做媒,八字什么的自然也是合过的,不过这会儿却还是要装模作样的请了古安寺的大师再看一遍,后面倒是有好些人跟着叹一句“好姻缘”。

严氏亦是那跟着感叹里的人,她这边面上好言好语的捧着裴氏,那边转头就拉了自己女儿说闲话:“想想还真是好笑了,这千挑万选的,也不知是怎么的竟是挑了这么一门亲事,定了这么个人家?呵呵......”她向来自重身份,这时候也只是十分含蓄的感叹了几句,未尽之意却是十分清楚。

沈采苹心思简单,这时候听到这话忍不住蹙了蹙眉,劝道:“娘怎好背后道人是非?”她现今上了女学,说起话来越发的文雅起来,“正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严氏听着女儿这天真的话就觉头疼,这时候只得板着脸,摆手打断了她的话;“好了好了,我不说这个了。”反正她的闲话也说得差不多了。

沈采苹也知道自己顶撞尊长不太好,这时候便也乖乖的捧了盏冰糖燕窝过来:“娘渴不渴,累不累?”

严氏自来是受不得女儿这般卖乖的,再也板不住脸,忍不住笑叹了一口气:“你二姐姐、三姐姐的婚事都已经订下了,也不知道你的婚事要如何是好呢?”

沈采苹羞红了脸,声音轻的和蚊子似的;“我还没结业呢,不急。”

严氏看着女儿,简直是一肚子的不放心,没口子的叮咛道:“你也别整日里读书,女学里面很有些有身份的姑娘。你多少交几个好朋友,多参加参加那些花宴什么的,整日里闷在家里读书,谁知道你啊?”

其实,认真说起来,严氏心里头还挺想要把女儿嫁去裴家的,要不然也不会这般处处捧着裴氏。她心里头想的很好:一是裴家也是世家还算是门当户对,底下的子弟看着亦是很不错;二是汝阳王妃出自裴家又对萧远有养育之恩;三则是两家算是姻亲,看在裴氏的面上也不会亏待了自己女儿。只可惜裴家两个嫡出的姑娘年纪都比沈采苹大了几岁,怎么也玩不到一起,自家女儿又是个不开窍只知道死读书的,严氏自然只能把这事搁在心里头自己急。

严氏看着懵懂天真的女儿,简直愁得很,偏那些事还不能和人说。她摆摆手道:“行了行了,你回去写功课吧。你爹爹今日休沐,我等会儿还要去他那边看看呢。”想了想又道,“对了,你三姐姐那边你记得去道声喜。”

沈采苹本就想去寻两个姐姐说话,这时候连忙干脆的应了,笑着去寻沈采薇了。

这时候,把沈承宇哄好了的李景行才刚刚拿了“通行许可证”往后院去寻沈采薇。

虽不是一条路的,但是这两人倒是赶巧的在院门口碰见了。

124

沈采苹虽然不曾见过李景行但到底也是见过李从渊,且她是知道自家姐姐和李家订下的亲事的,一眼望去面上不禁浮起一点红晕来,退开几步,衽敛为礼,轻声道:“李世兄。”

她自小就是个乖巧的性子,往日里多是在家中闷头读书,至多约几个好友来说话。那日初见李从渊,才发现这世间竟是还有这样的人,超乎她的想象。此时再见与李从渊几乎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李景行,心头不知怎的有些复杂的感觉:二姐姐有李景行,三姐姐有颜沉君。轮到她的话,又是怎么样的人?

李景行倒是知道沈采薇有个同父异母的妹妹,现下见了她这装扮便明白了身份,自然也是还了礼,颔首道:“四姑娘。”

沈采苹心头惴惴,咬着唇道:“李世兄是来寻姐姐的?”她顿了顿,面一红,似乎想起什么似的仓促道,“我还有些事,就先告辞了。”

李景行微微颔首,颇是诧异的看着她像是一只被吓到似的跑走了,一时间只觉得莫名,不过想着马上就要见到沈采薇,他的心情忽的轻松了许多——好久没见到采薇,忽然觉得有些小激动。

沈采薇这时候正在屋里陪着沈采蘅做女红。她的女红倒是颇有裴氏的风范,一直都只是普普通通——连绣双袜子都不整齐。这回为了陪着沈采蘅,她特意拿了一小叠的素缎帕子,画好了花样子,勾了丝线,慢慢绣着。

沈采蘅在这上面却是难得的好天赋,这时候已经可以做衣裳和靴子了,便是绣起图来也是不慌不乱。

现今颜五进了翰林院,正是忙乱的时候,偏偏颜家派来伺候的人不是老就是小,很不顶事。沈采蘅心里惦记的很,偷偷送了几回东西。现今订了亲,上头父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她便打算着给他做些袜子鞋子什么的悄悄送过去——左右她也是闲着无事。

沈采薇绣了半天,素白的帕子上也才有团莲花的形状。她忍不住伸手揉了揉眼睛,看了眼还在缝鞋底的沈采蘅,很是无奈的道:“这一绣就是大半天,也亏你能坐得住。你的还好,任是谁瞧了都要道声好。可我这帕子绣成这样,还真拿不出去,一点用也没有。”

这时候,外边忽然有丫头掀了帘子进来禀报:“李公子来了。”

本要开口反驳的沈采蘅,闻言对着沈采薇眨了眨眼睛,抿着唇促狭的笑道:“二姐姐绣的帕子这不是有去处了?”

沈采薇厚着脸皮全当做没听见,把手上绣了一半的帕子收了起来,想了想后才起身道:“我和他有些话要说,正好去外边走走,你先在屋里坐一会儿好了。”她和李景行确实是很久没见了,上回匆匆赶来,路上又担心着家里,倒是有好多事没问。

沈采蘅连忙作出乖乖的样子,坐正身子点头道:“嗯。”那模样恨不得沈采薇立马就走。

沈采薇面上有些红但还是忍不住笑了笑,正好丫头打了帘子起来,她便出了门,果然看见李景行就等在门外。

“采薇。”李景行本就等在廊下,听到脚步声便转过头来。

他本就生的清标卓然,此时眉目之间微带笑意,便如林下清风一般令人心旷神怡。

只是,他此时的心情是:终于又见到采薇了\(≧▽≦)/

沈采薇见着他,心里也隐隐生出了一些小小的轻松和喜悦。她缓步朝着李景行走过去,开口邀请道:“我刚好要去园中走一走,李世兄可要一起?”

李景行的眼睛亮了一亮,面色虽不变,声音却染着笑意:“自当从命。”

他们两人一前一后的下了长廊,从院门的一角穿过,正好是一条偏僻的小道。

沈采薇瞧了眼自觉落后几步的丫头,思忖了一下还是开口问道:“上回我还没问你,柳于蓝怎么样了?”她本来是已经把柳于蓝给忘了的,可这回再见郑午娘,她才忽然想起当初害的自己落入徐轻舟手里的柳于蓝。

李景行倒是没想到沈采薇会问起这个,他稍稍犹豫了一下还是认真的答道:“我原先也想通过她找线索,所以特意寻过人。她被徐轻舟下了哑药,送到了容月楼。”

容月楼号称江南第一青楼,名气不小,哪怕是沈采薇这样的闺阁女子也略有所闻。

沈采薇听到这里,面上先是白了白,然后便气得红起来:“徐家竟然胆大至此。”

依着沈采薇的意思,柳于蓝做错了事,自然该收些惩罚,可是似徐轻舟那样的作践人就是存了心要恶心人。再者,柳家虽然如今渐现衰势,但到底也是,徐轻舟这样毫无顾忌的把柳家女送到容月楼,简直是可以称得上是肆无忌惮、无法无天。

李景行听到这话亦是点了点头:“光靠徐家,徐轻舟自然没有这样的底气。”他顿了顿,“如今江南官商勾结,确实是糜烂至极。”

沈采薇点了点头,忍不住还是追问了一句:“你把柳于蓝送回柳家了吗?”

李景行倒是没想到沈采薇这般关心,不过还是认真答道:“她不想回去,我就准备了一些银两把她送去边上的农家了。”

当时柳于蓝已经在容月楼呆了一段时间。那楼里本就有些有特殊癖好的人,柳于蓝那般容貌才情自是受了不少的苦。李景行找过去的时候,她已经差不多有了同归于尽的心思。当然,李景行会出手相救也不是他同情心旺盛,而是因为柳于蓝当时虽然不能言语也不知道徐轻舟的去向但到底还是帮着他确定了追踪的方向。他自小受教于李从渊,绝非冷血到见死不救的人。

沈采薇心中稍有放松,也没有在这个话题上继续下去,反而开口问了另一件事。

李景行就站在她的边上,目光时而在沈采薇身上掠过,心中既是温柔又是宁静。

有美人兮,见之不忘。把臂同游兮,幸何如之。此时风平浪静,他们却不知这仅仅是京中暴雨前的平静。

这个时候,天色还亮,赤日当空,一点金光染了半边天。东宫之中人来人往,太医和宫人皆是步履匆匆。

这时候,皇帝陪着皇后,萧远又被推去处理杂务,倒是只有郑宝仪陪在东宫。

郑宝仪跪坐在床脚,看着被太医刚刚施针救醒过来的萧天佑,忍不住哭着扑了上去:“二郎......”她一时心中又酸又痛,脑中一片空白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萧天佑竭力想要握住她的手,可是也只有指尖轻轻动了动,他沙哑着声音道:“别哭......”他适才吐过血,唇上染着一点红,衬得那苍白的肌肤白如冰雪。

郑宝仪咬着唇,竭力忍住哭声,她小声哽咽道:“嗯,我不哭。”说话的时候,眼泪自她眼中默默滚落。

萧天佑有些疲惫的抬起眼,用目光细细的描绘着郑宝仪的五官,忽然轻轻叹气:“宝仪,你听我说......”他咳嗽了一下,血气上涌,整张脸都是红的,一如花蕊中央的一点艳,“父皇固然爱重母后和我,但是他毕竟不是我一个人的父皇。爱子之心,血脉传承之念,皆是人之常情。所以,待我去后,萧远必是要继承国统。”

郑宝仪见着他这般交代后事的神色,心中惊惶,连忙去拉他的手和被子:“我知道的,我都知道......”她眼泪不自觉的落下来,声音里面透着强作掩饰的自然,“你现在刚刚醒来,先睡一觉。我去叫姑父他们来。”

萧天佑回看她,目光之中闪着温柔的笑意,这笑意令他本就苍白若死的脸显得明亮起来。如同月光照亮黑夜,显出无限的美好来。

“宝仪,你听我说完。”他轻轻的接口,语气不急不缓,“我所念者唯有你和母后,无论如何,都要把你们安排妥当才好。”

125

郑宝仪听到这话,顿住身子,怔怔的看着他,眼泪簌簌落下,哽咽着点了点头。

前一世,她因为之前和萧天佑的隔阂,任性赌气,便是连他的最后一面都没见到。她还记得,自己听到他病逝的消息而匆匆赶过去的时候,只能见到再也不能对她笑、再也不能照顾她的萧天佑。

那一刻,油然而生的自我痛恨就如同雪亮的尖刀,一点一点的剐着她的心,刀尖染血,血肉模糊,痛不欲生。

即使如此,最后还是前一世的萧天佑是以他的方法保护着她——姑母早逝,郑家因为私通外敌而被全族问罪,仅有她因为有了一个名不副实的先太子妃头衔而得以免罪。

忆及前世,郑宝仪忽然镇静了下来,她忍不住俯下身、低下头,轻轻的道:“二郎,要不然这一次换我陪你吧......”她把头凑近躺在榻上的萧天佑,发髻早已洒落,乌发就那样散在榻上。她的面上显出一点轻微的笑意来,少见的天真模样,沾着泪水的眼睫静静的垂落下来,雾蒙蒙的眼睛却是带着泪光,声音轻不可闻,“姑父还有萧远,姑姑还有长平,母亲和父亲还有哥哥......可二郎你只有我,要是一个人的话该多孤单啊?”算上前世,她也活得够久了,何必再要把那些痛苦再经历一次?

萧天佑一时不能应声,只是静静的将目光投向俯身靠在自己边上的郑宝仪,目光一如画笔,久久徘徊,迟迟不去。

郑宝仪还是个少女的模样,眉目盈盈,明秀清丽,美得不可想象。那是他自小就喜欢的人,喜欢到不敢明言、不敢多想。情窦初开之时也曾午夜梦醒辗转反侧,犹记得梦中的她微微一笑,刹那花开。

那样美的花,他多么想要能够捧在手心,细饮花蜜。

可是,他不能。谁都可以,独他不能。

萧天佑忍不住伸手握住郑宝仪放在枕边的手指,压低声音训道:“阿仪,你才刚刚及笄,以后的日子还长,哪里能够说出这样的话?”他顿了顿,在她的目光下一时无言以继,压抑住心中的复杂情愫,只能低低唤道,“阿仪,阿仪......”

我的阿仪。

万般言语,百般筹谋,遇上了她便成了满腹柔情,半点也说不出来。

他猝然阖上眼,把那涌上来的酸楚压下去,好一会儿才沉静的接下去道:“我已经和萧远说清楚了,待我去后,他会好好照顾你。无论是郑家还是其他事都不会连累到你和母后。”他睁开眼,眼睫浓密,黑眸如同黑曜石,“父皇曾给我们赐婚,不过到底还未成婚。等我去后,你可以先自请在宫中立庙,代发修行,暂避风头。若是遇上了喜欢的人,再让萧远替你还俗赐婚......”

郑宝仪默不作声的听着,忽然凑近他,吻住了他的唇。她散落的乌黑丝发落在萧天佑的面色,冰凉光滑一如黑色的丝绸。

郑宝仪的唇上还染着泪水,滚热中带着苦涩;萧天佑的唇则是苍白冰冷,依稀带着血腥味和药味。如同火焰舔吻冰面,无与伦比的绚丽美景,令人不由自主的沉沦下去。

在殿外,刚刚得了消息的萧远和皇帝正快步赶来,左右的宫人皆是俯首行礼。

而在沈府的后院里,沈采薇和李景行则是一前一后的漫步在花间小道上。

沈采薇随手折了一支柳条,柳枝上面嫩叶只冒出一点点,枝条纤长柔韧,将她握着柳枝的手也衬得柔软白皙。她背手转身看着李景行,笑着问道:“刚刚忘了问你,你是怎么来的?”渣爹对李景行是恨屋及乌,沈三爷近日又忙着女儿婚事,李景行居然能够转进来,简直是奇迹好吗。

李景行看着她颊边的酒窝,忍不住伸手替她拂开那洒落的一缕长发,剑眉微挑,不答反问道:“你猜?”

“还能有什么,肯定是你找到什么事,把我父亲哄高兴了呗。”沈采薇眨眨眼,面上微微有些红,细声哼了一下,有些不自在的转头往后面的小亭走去:“对了,我上回刚刚写了一首新曲,你要不要听?”

李景行忽然想起当初在松山书楼里面看见的那半支曲子,心中微动,语声里面含了一点笑意,一如春雪初融,潺潺而动:“荣幸之极。”

也不知是不是心有灵犀,沈采薇这时候也想起了那事,觉得当时的事情实在太巧了——谁能想到,她一不小心闯了祸还能被人撞见,然后误打误撞的就和那人一起写了她拜师的曲子。甚至,到了最后,她居然还和这人订下了亲事。

命运确实是无比奇妙,兜兜转转,竟是到了如今这样的情景。

沈采薇想着心事,脚下的步子却没有停,稍稍顿了顿便沿着台阶到了亭上。

亭台临水而立,扶栏望去可见池水澄澈。沈采薇随意的把柳条扔到湖上,很快就有游鱼游上来咬着柳跳,一如争食一般。

后面跟着的丫头这时候才小心翼翼的上前把早就备好的木琴放下,是沈采薇常用的焦叶琴,倒也不算名贵,不过是用惯了十分顺手罢了。

沈采薇本就是忽而兴起,索性就把之前新写的那首曲子正经弹了一遍,然后才支着下颚看着李景行得意的问道:“怎么样?”

李景行微微颔首:“不错。”他想了想从腰间抽出一只箫来,抿唇一笑,“不若一试?”

沈采薇抬眼将镇定从容的李景行上下打量了一遍,忽然觉得现下想要秀才艺的李景行和开屏吸引雌性的雄凤凰很像。她忍住笑,咬着唇点了点头:“好吧。”

她重新低下头轻抚琴弦,曲声一如流水一般悠然流淌。李景行的箫声也随之缓缓而动。

琴声和箫声彼此交缠在一起,一如鱼与水,融洽至极,高低相合。

待得一曲末尾,那箫声忽而渐转低柔,沈采薇的琴声被那箫声一引,指腹在琴弦上微微颤动,指尖发热,那种触电般的感觉顺着指尖一直到她心上,她的脸也不自觉的红了红。

李景行十分满意的看着面红耳赤的沈采薇,好一会儿才道:“自从知道采薇你擅琴,我就想着去学一学瑟,只是瑟带起了总不如箫来得方便。果然,现下看来萧更不错。”

沈采薇默默在心头呵呵了一下:我学琴你学箫,那我学医你是不是要去送死?

不过,她还是端正了态度,随口奉承了一句:“也是景行哥哥你天资出众,学什么都快。”她说话的时候,面上还有红晕未散,眉眼弯弯,黑眸含光,颊边梨涡浅浅,笑容明丽无比。

李景行本还要谦虚几句,被她的目光一看,只觉得心头热气上涌,不由得垂下眼:“还好......”他轻轻咳了一下,有些不自在的低着头,只有耳边有浅浅的红色。

126

皇后的身子本也不好,当初陪着皇帝在潜邸的时候受过不少罪,之后又为着为了长子哀痛不已,若不是后来有了太子萧天佑需要照顾,她自己都撑不住了。

然而,为母则强,念及久病的儿子,皇后到底还是提着一口气,从床上起来,坚持的扶着扶着宫人的手往东宫去。

这时候,天已经阴了下去,轰隆的雷声在天际徘徊,看着马上就要下雨的模样。

下面的人连忙备好凤辇,小心翼翼的扶着皇后上去。

也正是这时候,东宫里面,皇帝以手覆面站在边上似是不忍去看,郑宝仪呆呆的跪坐在床尾位置仿佛心不在焉,萧远则是跪坐在床前位置,握着太子萧天佑的手垂首不语。

萧天佑抬起眼看着萧远,唇角微微一抿,忽而笑了一下:“齐光,我说过的,‘总有一日,我所拥有的都将是你的’。”他细长而浓黑的眼睫轻轻的垂下来,看上去温柔静好的模样,“大越的江山、父皇、母后还有宝仪,都要交给你照顾了......”

萧远沉默半响,好一会儿才道:“你别多想......”他的声音听上去有些哑,“你想照顾的人,自然应该你自己去照顾。”

皇帝似乎已经悲痛不已,此时亦是出声喊道:“太医呢?太医!”

殿外的宫人一边入内回禀,一边令人去把在侧殿候着的太医请来。

萧远侧身咳嗽了几声,面上浮起一阵的潮红,他有气无力的伸手止住了皇帝的声音,轻而缓的道:“父皇,只剩下这么一点时间了,就让儿臣把该交代的事,该说的话都说完吧。”

皇帝终于再也忍耐不住,他仓促的上前几步,走到床前去看已然病骨支离的儿子,只觉悲从中来,不由失声痛哭道:“大郎已经不在,二郎你若再去,叫你老父皇和母后又该如何?”

他此生钟爱唯有皇后,而皇后所出也唯有二子一女。在他登基前夜,景王兵乱,还是太子妃的皇后仓促的带着襁褓中的幼子躲避于外。那一夜兵荒马乱,那尚且年幼的孩子不知怎的因为受寒不治而亡。待他平定兵乱,也只能接回心若死灰的皇后和儿子已然冰冷的小身体。

那么小的孩子,头上生着一撮乌黑的发,就和小猫似的,只会依在父母怀中细语。

那是皇后九死一生的生下孩子,也是他寄予了无数希望和怜爱的孩子,却没能等到长大就已然匆匆病逝。再隆重的葬礼和封号都没办法弥补一个父亲的悲痛。

还好,后来他和皇后又有了萧天佑和长平。

长平是上天赐予他的明珠,光彩明亮,使他再拾欢颜。而萧天佑则是他全心全意向上天祈求得来的无价之宝,无物无人能与之相提并论。

而今,这被他全心全意痛爱的幼子亦是不能得存。

这一刻,皇帝忍不住想起了被他亲手斩于剑下的景王。那个曾经拉着他的袖角小声撒娇的兄弟,躺在乾元殿的殿门口,一边呕血一边诅咒:“臣弟祝愿皇兄,得享万里江山.......”他唇边的血迹红艳的就像一颗颗圆润饱满的石榴石,缀在唇边,声声轻如浮尘,“但有所爱,必不得存。”

皇帝踉跄了几步,终于还是扑倒床前,握着儿子的手痛哭起来:“二郎,你于心何忍?”

萧天佑缓缓阖上眼,语气里面亦是带着不加掩饰的愧疚:“先父母而去,不能侍奉父母,此乃儿臣之不孝。”他顿了顿,气力显是有些衰弱,好一会儿才艰难的接着道,“父皇和母后,就不要为我这个不孝子难过了......”

皇帝握着儿子的手:“二郎......”一时间哽咽不能得语。

萧天佑勉力维持着面上的一点笑意,抬眼去看殿中的人。他的目光在皇帝、郑宝仪的身上掠过,最后终于落在萧远的身上,他轻轻的唤了一声:“哥哥......”一切的一切都交给你了。

萧远面上的沉静亦是无法维持,眼眶微红,好一会儿才缓缓点头。

萧天佑微微阖眼,正要闭目而去,殿外忽然传来喧哗之声,被雨打湿了凤袍的皇后跌跌撞撞的冲入殿中,她脚上一滑,险些要扑倒在地上,可她顾也不顾只是仰头去看床榻上的太子,哑声叫道:“二郎!”

那样尖利而沙哑的声音,几乎令人怀疑说话之人的喉咙是不是会坏了。

萧天佑似是听到了这声音,竭力睁眼去看,面上似有笑容浮起,轻薄一如月光的:“是母后来了......”他气息渐散,只余下那浅浅的笑容。

皇后脸一白,只觉得胸口大痛,全身无力的伏倒在地上,一时之间亦是没了声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