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宁的信,我接到有些日子了,这段日子我真是夜不能寐,百思不得其解。我的儿子,和我最得意的学生,两个人要在一起,像夫妻一样生活?夫妻不是一男一女,一雄一雌的么?你们两个,同为男子,谁是夫,谁是妻呢?”颜先生的语气抑扬顿挫,就像是在课堂上授课一样不疾不徐。

杨沐吓得大气都不敢出,室内一阵窒息的沉默。杨沐想想,这样也不是办法,于是硬着头皮说:“先生,我同颜宁虽然同为男子,但是我们之前的情谊与一般夫妻无异,我们互敬互爱,朝夕相处,平等互尊,既是夫,又是妻。”

颜先生冷笑一声:“好一个互敬互爱、平等互尊。那置夫妻之纲于何处,你们谁负责生儿育女呢?”

杨沐说:“我同颜宁与世间普通夫妻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无法生育儿女,这一点我们确实无法办到。但是我敢说,我们会像任何夫妻那样不离不弃、相携至老。我会一辈子对颜宁好的。”

颜先生神色黯然:“不能生儿育女,就是一对夫妻最大的问题所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你们的血脉无法得以延续,你们如何对得起祖宗?好吧,退一万步讲,你们老了,谁来给赡养你们?谁来为你们养老送终?”

颜宁在一旁忍不住地说:“爹爹,天地间万物都讲究繁衍之道,这的确是我和杨沐没法做到的。但是世间万物繁衍子孙,并不都能得到赡养。我看家里的燕子,每年都会生下一窝小燕子,一到小燕子长大能飞了,老燕子就会和小燕子分家,任它们自己筑窝建巢。第二年老燕子再回来,又生下一窝小燕子。如此反复,直到老去,也没见它们生下的小燕子回来反哺。再有,人世间也有那不孝的子孙,父母抚育其长大成人,待到父母老去,却弃之不顾,任由父母挨冻受饿。”

颜先生怒道:“臭小子,你说了这么一大堆,不就是想说生儿育女并不一定能养老吗?难道你将来不愿意赡养我们?”

要不是情况不对,杨沐差点笑出声来,他连忙说:“先生息怒。我和颜宁绝不是这种不孝之人,定然会竭心竭力奉养您的。颜宁的意思是说就算是自己的至亲骨肉,也未必人人都能做到赡养父母,所以赡养跟血脉是没有关系的。”

颜先生哼了一声:“我不是担心我无人赡养,我是担心你们两个臭小子,将来老了无人送终!”

颜宁低头悄悄地吐了吐舌头:“爹爹,您不用担心,我和杨沐将来会老有所依的。我们自己不能生,去领养两个总还是行的。”

颜先生说:“你这是什么话,自己不生,去领养别人的孩子!”

第76章 会审

一直没有说话的颜老先生突然出声:“算了,儿孙自有儿孙福。这两个孩子,我看也不是一时冲动,就随他们去吧。”

颜先生回头,难以置信地看着父亲:“爹?”

颜老先生叹口气:“若是宁儿是个丫头,他们就跟当初你和素心一样了。”

颜先生眼眶有些泛红。

“他们两个这样相亲相爱,互相扶持,不是好过你和素心天人相隔么?虽然他们同为男子。你若是硬让他们分开,我看杨沐这孩子孝顺又仁厚,岂能不答应?但是这样,就能使他们真的死了心、绝了念?恐怕以后,宁儿不过是走你的老路罢了。”

颜宁跪行了几步,上前搂住父亲的腿,不由得流下了眼泪:“爹爹,您就成全了我和杨沐吧。本来我们的事,我不想说出来的,但是前一段时间发生了一些事,让我觉得,人活着,就应该珍惜眼前人,不要让自己留下任何遗憾。有件事,宁儿怕两位老人家担心,一直都没敢告诉你们。我在京城入了大狱,差点见不到你们了。”

“什么?!”颜先生和颜老先生都吓了一大跳,“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颜宁低着头,一边轻轻地啜泣,一边将所有的事细细叙来。杨沐也跪过来替他擦眼泪,一边在旁边补充。

颜先生听完,拉大了嗓门说:“发生这么大的事,你们都不跟我们说,这万一宁儿要是出了什么事,你们让我和你祖父怎么办?”

杨沐连忙说:“先生您别激动。我到京城的时候,颜宁的罪名虽然已定,但是判决一直都没有下来。托去打听消息的朋友说,朝中政局变幻莫测,颜宁的罪名也不至会被处以极刑,所以就想等着事情有个确切的结论再告诉你们,免得你们担心。”

祖父在一旁问:“那宁儿是辞了官回来的?这劳什子官,做得人提心吊胆的,辞了好!”

杨沐狐疑地看着颜宁,他什么时候写信回来的。颜宁笑一笑,他的信是他写完辞呈之后就写的,信上主要说了他和杨沐的事,顺带提了一句,恐会辞官还家。

颜宁忙说:“祖父,我去辞官了,人家没批。”

祖父问:“那你是回家省亲?”

“不是,是外调。”

“外调,调哪儿了?”

“佑州。做知州。”

“佑州?!”颜先生和祖父显然激动了。

“是的,以后我回家,或者你们二老去佑州看我,就都方便了。”颜宁破涕为笑。

祖父微微点头:“佑州那地方不错,听说那儿的鳜鱼相当肥美。”

颜宁非常狗腿地巴结祖父:“等我上任了,就接您过去,天天给您买鳜鱼吃,杨沐的手艺可好了。”

祖父咂巴着嘴:“是吗?那我要好好尝尝。”

颜先生显然还没忘记这会审的初衷,但是看着这对祖孙,也只能吹胡子瞪眼睛。

杨沐看着他们祖孙三个,腹中闷笑了好几回,三堂会审的话题完全转了方向,希望不要再被提起就好了。

但显然他没这么好运,颜先生看那对祖孙的对话他插不进去,便对杨沐说:“杨沐,就算是我不反对你和宁儿在一起,那你怎么跟你母亲交代?”

对于这个问题,杨沐也是深思熟虑过的,自从他决定要跟颜宁在一起之后,他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着这个问题。

“回先生话,这个问题我思虑已久。不能娶妻育儿,的确是有点对不住我娘。但是我会想办法说服我娘的,她是个通情达理的人,一心希望我幸福快乐,又很喜欢颜宁,我想她会接受颜宁的。”

颜先生叹口气:“哪一位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儿女快乐幸福呢,只是儿女不要利用这份包容而为所欲为,辜负了父母的深情厚谊。”

这一句话,说得杨沐愧疚无比。颜先生不亏是做先生的,一下子就能抓住学生的心理弱点。

杨沐低低地说:“是我自私了。但是我想,我娘唯一遗憾的,就是不能有一个自己的孙子。若是我同意跟颜宁分开,这一辈子,恐怕都不会有真正的幸福,而且颜宁也不会。所以为了颜宁,我决定要自私一回。而对我娘的负疚,就让我去背负,并尽量偿还吧。”

颜先生知道这个学生死心眼,只能摇摇头:“那你回去同你母亲说,说通了,再来找颜宁。你明天就回去。”

杨沐看着颜宁,他本来说好了,要陪颜宁过完端午节,然后一起去杨村的。

颜宁在一旁说:“爹,让杨沐陪您和祖父过了节再走吧。”

颜先生说:“咱家有你陪就够了。他是他家唯一的儿子,本来跟你一起,就已经够让他母亲伤心的了,这会儿当然要回去陪他母亲过节。不要娶了媳妇就忘了娘。”

杨沐一听,立即喜笑颜开,先生这是同意他和颜宁在一起了。于是连忙重重磕了个头:“多谢先生成全。”

颜宁却急起来:“爹爹,您说反了!是您娶媳妇,不是嫁儿子。”

颜先生:“…”

祖父和杨沐倒是乐得哈哈大笑。

既然先生发话了,杨沐只好改变计划,独自回家过端午节。先生说得很在理啊,不能娶了媳妇忘了娘,只是这个媳妇,不知道要怎么领给娘看,她才会高兴呢。

杨母本来以为儿子不会回家过节了,不料竟见他风尘仆仆地赶回来了,欣喜之外又有些狐疑。三宝和徐贵生不是说,儿子会和颜宁一起回来啊。

杨母看了看杨沐身后:“铁蛋,贵生不是说你会带颜宁来咱们家玩的?”

杨沐呵呵笑起来:“颜宁他在家过节呢,先生把我赶回来了,说是要我回来陪您过节。”

杨母也笑起来:“颜先生也真是的,他的学生陪他过一次节怎么了,还非要你回来陪我过节。”

杨沐伸手扶住母亲消瘦的胳膊:“先生说的也没错,到了家门口还不回来陪娘亲过节,实在有点说不过去。”

这时桂琴挺着大肚子出来了:“杨沐兄弟回来了啊。”

杨沐吃惊地看着她:“桂琴姐,你什么时候怀上的?怎么不跟我说啊,害我还把贵生派出去做事。”

桂琴羞涩地笑一下:“女人生孩子而已,又不是什么天大的事。”

杨母在一旁说:“现在桂琴身子重了,家里是要留个男人了。以后就不让贵生出去了吧。”

杨沐点点头:“嗯,让贵生留在家里照顾桂琴姐。”

桂琴反而不好意思了:“我们本来是要照顾大娘的,现在反倒变成你们来照顾我了,这如何说得过去。”

杨沐说:“怎么说不过去?你既然在我家,那就好好养好身体,我娘就喜欢孩子,她巴不得照顾你呢。”

杨母说:“是啊,我就盼着家里多几个孩子吵闹呢。要是铁蛋也能生两个就更好了。”

杨沐连忙转换话题:“元儿呢?”

“他刚刚还在,可能跟杨旭出去玩了。”桂琴答。

“娘——娘——我刚刚跟杨旭斗蛋,我赢了。”一个声音由远至近,接着一个人影飞快地跑进来,“啊,杨叔叔回来了啊!”然后纵身一蹦,攀上了杨沐的脖子,挂在他背上。

桂元现在父母双全,备受宠爱,底气也足了,性子活泼开朗了许多。杨沐没提防,被他拉得稍稍往后一闪,然后站稳了,抓住桂元的双手,原地打了个圈,将桂元甩得飞起来,逗得他呵呵大笑。

“快下来,这么大个了,多沉啊。”桂琴在一旁呵斥儿子。

桂元笑嘻嘻地从杨沐背上下来,杨沐这才看清楚桂元的样子,小半年没见,个子长高了不少,掉落的门牙已经长好了一颗,另一颗只长出了一小截,旁边的一颗也掉了,还是个缺牙爬。

杨沐摸摸他的脑袋:“元儿长高了不少啊。”

桂元嘻嘻笑:“叔叔你几时到家的?我爹说你要晚两天才能回来呢。”

杨沐逗他:“想你们大家了,所以提前回来了。”

桂元双眼放光:“真的啊?”

“当然是真的,我还给你带了个好玩的东西。走,去拿给你看。”

桂元跟上:“是什么。”

杨沐拿出一个小木盒,打开,拿出一枚小小的桃核,确切来说是一枚核雕。桃核虽小,但是上面却雕刻了房子、树木、飞禽等,形象栩栩如生。除了核雕,还有一整套核雕的工具。

“哇,这么小的房子,是怎么弄出来的?”桂元爱不释手。

“就是用这些小刀在桃核上雕出来的。很厉害吧。”杨沐有回和颜宁逛京城的时候,看见有人在卖核雕,就买了一个,并且还买了一套雕刻工具。

杨沐看见这些小玩意的时候,就想起那年捏的面人来了,他一直将颜宁的面人和他寄来的信都用锦盒装着,锁在柜子里。而自己那只,不知道让颜宁弄哪儿去了,一问,才知道也一直带在身边呢。

“杨叔叔,这些是送给我的吗?”桂元满怀期待地问。

杨沐笑起来:“是啊,这一套小工具,也是给你的,给你雕着玩。不过要小心啊,这些刀子很锋利,千万别伤到手了。”

桂元飞快地说:“不会的,我会小心的。我很喜欢这个,谢谢杨叔叔。”

晚上,杨沐给母亲洗完脚,刚要走,被杨母叫住了:“铁蛋,倒完水你来一下,娘有话跟你说。”

杨沐也正好有话要跟母亲说:“诶,好的,娘。”

他洗完手回来,坐在母亲床边,帮母亲捏腿。母子俩都不说话,屋外蛙声聒噪,显得屋子里格外安静。

“铁蛋——”

“娘——”

两人同时打破沉默。杨沐停住了,听母亲先说。

“铁蛋,你这次回来先不走了吧,娘有件事要你去办。”

“什么事啊?娘。”

“你也老大不小了,娘给你说了门亲事。”

杨沐听得头嗡的一下,一下子炸开了,怎么回事?

杨母说:“姑娘就是赵家岭冲里的。她家姊妹多,穷,那姑娘今年十六岁,排行第三。我已经跟人说好了,等你回来就去登门拜访。挑个日子把亲结了。姑娘据说长得还过得去,她不嫌你年纪大,愿意来我们家。”

杨沐听见自己的声音冷得能结冰:“娘,您不是同我说笑吧?”

杨母兀自说:“你迟迟不肯成亲,娘担心你娶不到媳妇,所以就擅自做主帮你说定了一家。虽然没跟你商量,但自古谁娶亲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呢?”

杨沐无比冷静地问:“娘,您真的已经把聘礼都下了?”

杨母说:“是的。”

杨沐问:“那姑娘家在哪呢?”连见都没见过他,那家人就同意了这门亲事,可见是真的穷疯了,急于将女儿嫁出去。

杨母说了个地址,以为儿子同意了,非常高兴地计划着成亲的时间。

杨沐“噗通”一声跪在地上:“娘,对不起。我恐怕不能做您孝顺听话的儿子了。”

杨母抬起头,惊诧地看着儿子,颤抖着声音问:“铁蛋,你怪娘做错了?”

杨沐摇摇头:“娘,这事都是我的错。我没有早跟您说,我迟迟不肯娶亲的缘故,是因为我心里有了一个人,而那个人您也认识,就是颜宁。”

杨母闭了下双眼,豆大的泪水滚出眼眶,果然如此,自己的所有担忧都是真的。“娘就知道,你跟颜宁一直都不成亲,娘早就猜到了。”

第77章 退亲

杨沐“噗通”一声跪在地上:“娘,对不起。我恐怕不能做您孝顺听话的儿子了。”

杨母抬起头,惊诧地看着儿子,颤抖着声音问:“铁蛋,你怪娘做错了?”

杨沐摇摇头:“娘,这事都是我的错。我没有早跟您说,我迟迟不肯娶亲的缘故,是因为我心里有了一个人,而那个人您也认识,就是颜宁。”

杨母闭了下双眼,豆大的泪水滚出眼眶,果然如此,自己的所有担忧都是真的。“娘就知道,你跟颜宁一直都不成亲,娘早就猜到了。”

杨沐低着头说:“对不起,娘。赵家的姑娘我不能娶,明天我就去退亲。聘礼什么的我们都不要了,我登门赔礼道歉去。”

杨母突然严厉起来:“不能退!你一定要娶赵家的姑娘。你难道还能跟颜宁在一起一辈子?两个男人,算怎么回事!”

杨沐抬头看着母亲的眼:“娘,您又是何苦呢?我娶了赵家的姑娘回来,也只能将她放在这里,永远也不可能会有您想要的孙子,这不是害了人家姑娘吗?我跟颜宁互相爱慕,志趣相投,已经互相表明了心迹,我们相约不离不弃,要白首到老的。”

杨母激动地说:“你们怎么可能在一起?颜先生也不会允许的。”

杨沐摇了下头:“不是的,先生已经答应了,昨天晚上,我们就在先生家把这事说开了。”

泪水划过杨母沧桑的脸颊,她的唇颤抖着:“连颜先生都答应了?他怎么会答应呢?”

杨沐没敢上去给母亲擦眼泪:“颜宁在京城的时候,被人冤枉,入了大狱,在鬼门关前转了一圈。出来后他就写信告诉先生我们的事了,他觉得,经过了这么一遭,所有的事情都及不上珍惜眼前人这么重要。”

杨母听得泪水也忘记流了。

杨沐继续说:“娘,其实我也有一件事瞒着您。那年去昆明的时候,我在贵州被人打劫,差点被人杀了,好在是只受了点伤。”

这回杨母激动了,翻身下床:“啊?铁蛋,你受伤了?在哪?快让娘看看!”

杨沐连忙扶住母亲:“娘,没事,早就已经好了。”

杨母抓住儿子的衣服,着急地问:“伤在哪儿呢?让娘看看!”

杨沐只好解开衣服,露出已经好了的伤口给母亲看:“您看,已经好了,不碍事的,娘。”

杨母举过油灯,仔细地看儿子的伤口,早已愈合的伤口还留着暗红色的疤,疤痕狰狞,杨母伸手去摸,眼眶里蓄满了泪水,原来那阵子做的梦都是真的:“铁蛋,还疼不?”

“不疼,娘,已经好了。伤口不是很深,当时石大夫在场,很快就帮我止血包扎了,没有事。”

杨母突然伸手打了两下儿子的胳膊:“叫你不要去冒险,你偏要去。你要是万一有个什么,娘可怎么活?”说着说着就搂着杨沐嚎啕大哭起来。

杨沐眼眶也有些湿:“娘,对不起。我以后不是不去了嘛?而且也没有事,真的,娘,别怕。”

杨母哭着说:“你以后哪儿都不许去了,就只给我老老实实呆在家里。”

杨沐有些哭笑不得了,就知道会是这个情况。只好安抚母亲:“娘,没事,只要我不去云南,就没有危险。我不会再轻易去冒险了。”

杨母只是嘤嘤地哭。

杨沐叹口气:“娘,我也算是在鬼门关前跑了一趟的人了。我知道活着真的不容易,所以我要好好待我身边的每一个人,让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都安心快乐。娘,我真的离不开颜宁,请您一定要原谅我。”

杨母没有做声,很久,她才说:“你不成亲,你让别人怎么看你?你们没有孩子,老了怎么办?我怎么去跟你爹爹交代?”

杨沐说:“我是没办法生养自己的子嗣了,但是我可以领养孩子,我们老了不会老无所依的。”

杨母想想总觉得不甘心,颜宁这个孩子自己也确实喜欢,可是从没想过要他做儿媳妇啊。就问:“颜宁是个官儿,他跟你在一起,不成亲,难道没有关系?”

杨沐其实也想过这个问题的:“暂时没想那么多,他本来都准备辞官了,太子看重他的才能,非要留着他,为此还同意将他调回佑州。”

杨母吃惊得张圆了嘴:“连太子都不让他辞官?”

杨沐笑起来:“是的,太子我也认识,还一起吃过几次饭。以后颜宁在佑州做官,我也不去京城了,以后回家就方便了,多些时间陪娘,还可以将娘接到佑州去。”

杨母结结巴巴问:“你、你还跟太子吃过饭?”

“是啊。太子是个极随和的人,一点架子都没有,将来一定是个好皇帝。”

杨母又问:“那他知道你和颜宁的事?”

杨沐摇摇头:“应该不知道吧。不过这算是颜宁的私事,就算是知道了,也没多大关系,颜宁辞了官不做就行了。”

杨母拍打了一下儿子:“什么叫没多大关系?那官怎么能够随随便便辞了?多少人想做都做不到呢。要做,而且要好好做,做一个像包青天那样的好官。”

杨母虽然没读过书,但是非善恶分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杨沐知道母亲是接受颜宁了,笑着用力点头:“诶,我一定把娘的话转告给颜宁,不,我叫颜宁来,娘您亲自叮嘱他。”

杨母有些不自在:“颜宁还要来啊?”

杨沐扶着母亲坐到床上,说:“本来我是准备和他一同回来的,但是先生说让我先回来,颜宁随后来。”

杨母问:“赵家岭那边那户人家怎么办?会不会对不住人家姑娘?”

杨沐说:“对不住是一定的,我只能将责任揽到自己身上,那些聘礼,咱就算送给那个姑娘当嫁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