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那日让常嬷嬷备谢礼的时候已经打探过那位男子的家世。那位男子今年十七,家中是在临河的青衣巷开酒馆的,还未婚配,家中只有两个兄弟和一个已经嫁出去的大姐,也算是有产业傍身。

而十一房的这未姑娘,父亲原是在族中排行十三的。当年也曾考上过举人,有个六品的官职在身。正当前途无量的时候却是得病死了,所以说这个命啊有时候你不得不信。

之后不久,王十三的妻子也随他去了,家中如今只剩下两个女儿跟着祖母过日子。平日里多靠着族中接济。

只是当今世家名门,讨亲都要看女方的嫁妆。十一房的这两位姑娘,人才都是顶好的,只是在婚配上头却不好说人家了。门第低了不合适,门第高了又看不上,十一老太太已经在她面前提起过多次,要她帮忙留意有没有合适的人家可以为她两个孙女儿说亲的。可是她事儿忙,这件事情一直就这么拖着,十一老太太也已经许久未提了。

若是能将族中这位刘姑娘说给那男子倒是也不错,十一房如今日子过得本就拮据,两个姑娘出嫁也拿不出像样的嫁妆。若是她帮着两位丫头的嫁妆都出了,十一房的人还有什么不愿意的?

十一房若是顺了她的意,她以后再帮那位排行第九的丫头寻一门好亲,又有她给添的嫁妆傍身。那她们也算是仁至义尽了。

“是位好姑娘。”孙氏将王琪打量了一番,笑着问十一老太太:“不知道说了亲了没有?”

十一老太太忙道:“还没呢。只是前几日她娘舅家的人来过,琪儿的舅母见了琪儿后很是喜欢,又见琪儿与她家老2年纪般配,便有亲上加亲的意思。说是过些日子要找人来将事情定了下来。”

这倒不失为一门好亲,母亲的娘家,未来的婆母又满意,也难怪十一老太太好些日子不曾为孙女的婚事来诉苦了。

王琪听着长辈们说起自己的婚事,早就已经脸色通红地垂下了头,但是那唇角的笑意虽然是带着一丝羞涩,也终究是喜悦的。这么看着她自己心里也是愿意的。

五娘在一边好奇地瞧着,还朝着身边的元娘和三娘挤了挤眼睛。

金氏闻言皱了眉,猛朝着孙氏使眼色。

孙氏当作没有看见,却是沉吟着道:“你媳妇那娘家的侄儿今年多大了?”

十一老太太想了想,回道:“今年十六了。”

孙氏皱眉:“这样倒是与琪儿的年纪近了些。”

十一老太太闻言,脸上也有些迟疑,王琪却是顾不上害羞了,反而是神色有些紧张地看着自己的祖母。

十一老太太看了自己的孙女一眼,笑道:“也是大了一岁的,且我瞧着那孩子人才是极好的,心中也是喜欢。这样的一门好亲若是错过了,倒是可惜了。”

王琪闻言,松了一口气,继续红着脸将头低了。

“那这样的好亲错过了确实是可惜了,不过你家不是还有一个孙女么?我记得比琪儿要小一岁的。”

“这……”十一老太太看向孙氏,有些不明白今日孙氏怎么会对自家孙女的婚事这般上心,以前每次跟她提的事后哦她不是总没有放在心上么?

孙氏见王琪在一旁有些紧张地站着,自己的三个孙女虽是坐得端端正正,那两只耳朵却都竖着,想着这样当着晚辈的面提婚姻大事到底是有些不妥的。

“你们陪着你们六堂姐去里头的稍间坐坐,好好招待了。”孙氏对着三个孙女儿交代道。

虽然听不成八卦有些失望,但是三人还是很听话地站起了身。王琪却是有些担忧地看了自己的祖母一眼,才拖着步子跟随着姐妹三人去了孙氏的左稍间。左稍间的屋子算是一个小厅,平日里用来接待亲近的女客用的。

四人进去了之后,王琪坐在了靠近门边的位置,注意着明间里的动静。

三娘想起了这位六堂姐就是十五那日放河灯许愿的女子,看她这个样子似是对那位表哥已经芳心暗许了。想着今日孙氏和金氏奇怪的举动,三娘心中也是有些怀疑,今日这唱的到底是哪一出。

“稍间不透风,到是有些闷。去将帘子打起来吧。”三娘吩咐一个来上茶点的小丫鬟道。

那小丫鬟放下手中装着各色点心干果的攒盒,去将稍间的帘子撩开挂在了两边的铜钩上。

王琪见状,以为自己的心思被人堪破了,很是有些不好意思。但是对自己婚事的担心,让她也顾不上矜持,还是仔细注意着外面的动静。

帘子开了,外头的声音便清晰了一些。

只听孙氏道:“依我的意见,你媳妇娘家的侄儿还是与九丫头般配一些,还是说给九丫头吧。”

王琪闻言,脸上一白,珍珠似的牙齿紧紧地咬住了下唇。

“只是那边相中的是琪儿……”十一老太太赔笑道。

“琪儿我给她另外安排。”孙氏断然道。

见十一老太太没有说话,孙氏又淡淡道:“我记得你那媳妇的娘家在临县也是有些脸面的人家?”

“是的,高家在新城也是望族。”十一老太太忙道。

孙氏“唔”了一声,缓缓道:“那么他们家定是不止你媳妇兄弟这一房的人。琪儿她娘舅即便是再心疼这个外甥女,没有一份体面的嫁妆,嫁过去在妯娌面前也抬不起头吧。如此一来日子想必是不好过的。”

第一百四十九章 来挑老婆的

孙氏的这句话正说到了十一老太太的心坎儿上。

琪儿的舅舅舅母是真心心疼外甥女,高家那个后生也是出类拔萃,与琪儿很是般配。但是媳妇和她胞弟却是高家庶出的子女,虽说当家的老太太为人也算是公正,但是终究是比不上那些嫡出的子女,若是琪儿的嫁妆再寒酸一些,那琪儿的舅舅舅母在家中也抬不起头来。

十一老太太的夫君去的早,这些年都是靠着她的那份嫁妆在支撑,好不容易熬到儿子考上了举人,做了官,它们一支在族中也慢慢地有了些底气,儿子却突然丢下一干老小去了。白发人送黑发人,她差点哭瞎了双眼,可是又有什么办法?还是得苦苦支撑下去。

孙氏见十一老太太一脸的悲苦,叹了一口气道:“你们这一房的艰难我都看在眼里。同出一脉,我们又怎么可能坐视不理?你放心,六丫头和九丫头的嫁妆就由我来筹办。”

“十二弟妹……”十一老太太闻言惊喜地抬头看向孙氏。

孙氏摆了摆手:“什么都不用说了,六丫头和九丫头的嫁妆就参照着我们府中嫡女的例子给。你就放心好了。”

“这些年多亏了族中的接济,你们这一房更是时时送来些银钱米面布帛,我已经不知道该如何感谢的好了……”十一老太太有些哽咽地感激道。

“说了这些不用提了,同是王家人,本就应该守望相助才对。”孙氏见状,眼中带着些满意,口中出来的却又是这样的一套言语。

“就按我说的,九丫头就说给你媳妇娘家的表亲,六丫头的婚事听我的。”孙氏的话不容辩驳。

十一老太太闻言,眼中闪过一丝犹豫,可是想起孙氏刚刚提出的要给两个孙女出嫁妆的话,这份犹豫又是那么得微不足道,可是她对孙女终究是心疼的,因此问道:“不知道弟妹要说给琪儿的是哪一户人家?”

孙氏闻言故意皱眉道:“我还能害了六丫头不成?自然是瞧着般配的。那孩子的家中是临河那条街上的商户,虽说是商家,但也是有产业傍身的。最主要的是离着我们近,有族中撑腰六丫头也不会被人欺负,而你老了之后也好有个依靠。”

十一老太太听说是商户出身,有些不愿意,金氏却乘机道:“虽说是商户出身,但是那孩子是个出息的,想走科举的路子。我朝并不限制商户之子参加科举,说不定日后也能金榜题名呢。”这就纯粹是信口开河了。

但是十一老太太性子向来憨厚,有少有主见,因此被金氏和孙氏这么一说,便也没有再反对了。

孙氏见状道:“那就这么说定了,等过几日我便找媒人说合。”竟是一锤定音。

吃人嘴短,拿人手软,十一老太太终究是没有说出拒绝的话。

金氏见事情成了,忙高兴地朝孙氏看了一眼,很是自得的样子。孙氏低头喝茶,没有理会。

这边左稍间里,王琪已经是面白如纸。三娘见她眼眶已然是红了,似乎下一刻就要哭出来。不由得叹了一口气。

那日救人的少年的家中情况三娘是听说过的。

原来这就是金氏和孙氏要打的主义,自己家的孩子舍不得,别人家的孩子就能可劲儿糟蹋么?可惜这个年代,婚姻大事向来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王琪她半点说不的余地也不会有,十一叔祖母看上去也是个软弱好欺的性子,以后又还要仰仗着族里和孙氏过日子,到底是底气不足。

王琪心仪自家表哥,本来已经幸福在望,却突然被孙氏和金氏横插一杠,坏了姻缘。她何其无辜?现在也只能希望那晚救人的那个少年是个好的,不要让王琪的命运更加坎坷。

不过能见义勇为的人,至少因该是心地纯善的吧?三娘心中暗暗祈祷。

王琪失魂落魄地被十一老太太领走了,十一老太太看见孙女那泫然欲泣的眼神时,眼中是内疚的,可是她也只能叹息一声,带着王琪想孙氏告退。

元娘,三娘和五娘目睹了刚刚的那一幕,都有些情绪低落。她们虽然是王家的小姐,但是很多时候也都是身不由己的,命运半点由不得自己掌控。不知道日后自己的婚事是不是也是会这样任由人摆布。

可是,容不得她们伤怀太久。她们也是才坐回正厅不久,外头就有人来报说孙氏的侄儿的马车已经进了城了,去城门口接人的家丁,刚已经先一步快马赶了来禀报。

孙氏听闻之后到底是有些喜悦的,自她嫁来青城县后就再也没有回过娘家。除了那一年,陆氏寿辰的时候娘家哥嫂为了给她撑腰,来了一趟之后她也是很多年没有见过亲人的面了。

“快再派几个人去接,到了门口的时候来禀报一声。”孙氏对常嬷嬷道。

常嬷嬷高兴地去了,孙氏又问了甘草厨房里有什么食材,若是差了什么赶紧地差人出府去买。

“都是自家人,你们便留在这里见一见你们表舅舅吧。”孙氏难得和颜悦色地对姐妹几人道。

在这个时代,儿孙满堂是一种福气。孙氏娘家来了人,自然是不能让人觉得她屋子里冷清的,孙儿们都在学堂,二娘,四娘,六娘卧病。也就只有让三娘几人充一充门面了。

三娘几人闻言皆是恭敬地应了。

孙氏的侄儿孙元宏进府的时候已经是半个时辰之后了。

随着门外的一声通报,一个四十岁左右高挑瘦削的男子带着一个十岁左右的男孩子进了来。

“姑母,侄儿给姑母请安。”那男子快走几步,到了孙氏面前,给孙氏请安,声音里有掩饰不住的激动。

“宏儿。”孙氏也有些激动,伸出手虚扶了侄儿一把,眼眶有些发红:“宏儿,真的是你?来让姑姑好好看看。”

孙元宏笑着又上前了几步,让孙氏好好打量。

孙氏见他虽然是长大了,也老了,但是终究是与小时候经常跟在自己身边的那个小侄儿面容有些相似的,几十年的光阴产生的隔阂瞬间就消去了好多。

“金生,快来给姑祖母磕头。”孙元宏一把将正盯着旁边几个小姑娘使劲儿瞅着的儿子揪了过来,让他给孙氏行大礼。

三娘三姐们见状,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这个跟着孙元宏进来的小公子一进来就凑到了她们身边,挨个儿使劲地打量,吓了她们一跳。

孙金生快速地给孙氏磕了几个头,笑嘻嘻地站了起来立到了孙元宏的身边,眼睛却一直往一旁斜睨着,继续打量着三娘她们。

“这是……你次子?”孙氏皱了皱眉,看了了眼前不老实的侄孙几眼。见他一身富丽堂皇的织金料子,脖子上挂了一个吊着个长命锁的赤金项圈,双耳上还带着赤金的耳圈,连手腕上也是有两个赤金的手镯子,这个孩子全身上下都是金子,可以说是金光闪闪,看得能晃花人的眼睛。

“呵呵,是的姑母,这是我第二个儿子,孙鑫,小名儿金生。平日里就顽皮,您别见怪。”孙元宏看了儿子一眼,口气虽是责备,但是眼中的溺爱却是谁都看得出来的。

“孙鑫”,“金生”,再加上这么一身佛祖金身似得扮相,若不是今早听过孙氏和常嬷嬷说的话,知道他是五行缺金,三娘真要将他当成暴发户的儿子了。

“你们来见过你们的表舅舅。”孙氏点了点头,不再打量孙鑫,朝着三娘她们招了招手。

三娘几人忙上前去给孙元宏行礼,叫了一声表舅舅。

孙元宏笑呵呵地喊她们起身,问孙氏道:“姑母,这就是您的几位孙女?是大表弟家的?”

孙氏道:“大的是老2家的,三娘和五娘是老三家的。”

孙元宏又将三姐妹打量了一番,点了点头:“出自王家,又有姑母你亲自教养,果然是真正的大家闺秀。”

说着,孙元宏朝身后招了招手,一个看上去是他带来的丫鬟上前来,拿出了三个荷包递到了孙元宏面前。

孙元宏接过后,给三娘三姐妹一人递了一个。

“这是你们表舅妈给你们准备的见面礼,都收下吧。”

见孙氏没有别的表示,三娘几人便都收下了,朝着孙元宏又福了一福道了谢,又将手中的荷包交给身后的丫鬟。

孙氏招呼孙元宏上前坐了,想问他一些京中娘家的情况。

不想,孙金生却突然开口道:“爹你是要从她们中挑一个给我做妻子么?儿子瞧着样貌都还可以,不过这个眼睛最大的最合我意。”

这句话像是一声惊雷“轰”地一声炸响在厅中几人的心上,三娘愕然地抬头看向孙氏,元娘皱眉将脸撇向了一边面上难得带了几分怒色,而被孙金生用手指着的五娘霎时满脸通红,张口结舌。

孙氏愣了半天,转头怒瞪向孙元宏道:“这是怎么回事说的是什么混帐话”

第一百五十章 孙家的意思

孙氏的房里的气氛有一瞬间的僵硬。

三娘三姐妹在惊讶愠怒之后,各人自有不同的忧心。

孙元宏面对的孙氏的怒容,也有些尴尬,他瞪了孙金生一眼,孙金生却是丝毫也不怕他,反而是朝着他扮了一个鬼脸。

孙元宏朝着孙氏赔笑道:“小孩子不懂事,胡言乱语,姑母您不要生气。”

“十一岁也不小了吧?再说这话若是你们没有在他面前提,他一个‘小孩子’又知道什么?”孙氏冷冷地看了孙元宏一眼道。

孙元宏尴尬地笑了笑,看了看儿子,又看了看三娘几人,对孙氏请求道:“姑母,侄儿有些话想对您说,可不可以……”

孙氏哼了一声,见孙元宏恳求地看着她,想着这是大哥大嫂的嫡长子,不能让他太没脸,便朝着三娘几人吩咐道:“你们先回自己的院子去吧。”

“金生,你也先出去,爹有话要和你姑祖母谈谈。”孙元宏朝着孙金生温声道。

元娘和五娘有些不安地站起了身,三娘低着头跟着站了起来的时候不着痕迹地看了一直随侍在孙氏身边的常嬷嬷一眼,几人朝着孙氏和孙元宏行了礼之后便轻轻退出了孙氏的正房。

孙金生也嘻嘻哈哈得跟着出去了。

姐妹三人正要各自回院,孙金生却突然跳了出来,拦在了五娘的面前:“喂,你叫什么名字?”

饶是五娘平日里伶俐开朗,见了孙金生这样不懂礼数的也应付不来,吓得一下子就躲在了三娘的后面,不出来了。

孙金生见状嗤笑一声:“你躲个什么劲儿,少爷就是问问你的名字,又没有要吃了你。”

元娘却是板起了脸站在了三娘和五娘身前,对着孙金生叱道:“孙公子,你这话就不对了。女子的闺名岂是随意就能告诉人的?我瞧你也是个读书人,怎么这般的不懂礼数?圣人之言你是白读了吗?”

元娘有一点好,她时刻记着自己长姐的身份。即便是自己也很不适应的情况下她也不会让妹妹们站在自己的前面。这也是三娘愿意与她亲近的原因,即便这样的人你会觉得她有些憨傻,但是她有一颗善良的心,这个比什么都重要。

元娘这句斥责有些重了,若是其他的男子听到这句话定然会羞愧或者恼怒。但是孙金生却是个奇葩,他听了之后反而笑嘻嘻地道:“这你就错了,小爷我从没去过学堂,字也就认识一个孙字,一个金字。至于圣人之言那是什么玩意儿?多少钱一两?”

“你”元娘平日里接触的男子也就是家中的几个弟弟,可是就连最为顽皮的王玬在元娘面前也是听得进去这个长姐的几句说教的,想孙金生这样没脸没皮的,她是闻所未闻,更别说见过了,因此也只能气急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大姐姐,祖母让我们各自会自己的院子呢,在这里停留太久了,不好。”三娘轻声提醒元娘,惹不起的人,还是躲着吧。

与无赖讲道理,还得讲赢了,那得喊流氓来。

三娘闻言也想起来这里还是孙氏的院子,而眼前的少年是孙氏的侄孙,若是争执起来不仅仅是她,恐怕妹妹们都要受牵连而被祖母责罚于是元娘点了点头,对三娘和五娘道:“那我们回院子去吧。”说着带着三娘和五娘就往外走,不再看孙金生一眼。

孙金生笑得露出一口白牙,明晃晃的,与他身上的金字一样晃人眼。他也不跟上去再做纠缠,只在一边抱臂站了,很是得意的样子。

“少爷,这里是姑老夫人家,您怎么能招惹王家的小姐。”刚刚在孙氏房里,给三娘几人拿荷包的那个丫鬟咱在了孙金生旁边,不赞同道。

“小爷什么时候招惹她们啦?小爷就是问问那个大眼睛的丫头名字。你别以为姨娘派你来看着小爷,你就能拿着鸡毛当令箭了啊小心小爷一脚把你踹回去”孙金生翻了个白眼道。

那丫鬟张了张嘴,最终还是闭下了。

这位少爷是姨娘唯一的儿子,虽是庶子,但是极得老爷的宠爱,就连两个嫡子也越不过他去。因此平日里就很是骄横霸道,高兴的时候往丫鬟们身上扔死老鼠死蛇蛙那是很常见的。

就连她这个姨娘身边的大丫鬟,也被捉弄过几回。可是老爷和姨娘从来都舍不得责备他半句。

这次姨娘虽然是派了她来看住这位小祖宗,但是她若真的回去告状,姨娘这个当娘的也会心中不喜。因为大多数母亲的不会承认是自己儿子的错误,而是怨责身边随侍之人不尽责。

与元娘在松龄院门口分别之后,只剩下了三娘与五娘姐妹两人。五娘一改以往与三娘单独在一处时候的叽叽喳喳,反而是低着头走路,一言不发。三娘也不管她,只想着自己的事情。

“三姐,你说祖母会不会……会不会……”五娘终于抬起头,问道。但是毕竟是后面的话自然是说不出口的。

三娘闻言安慰道:“你不必担心,祖母她自有分寸。”

五娘却没有因这句话而心情宽松,刚刚目睹了六堂姐的悲伤无奈,她本就对自己的未来多了写惶恐,这时候却正好跳出来一个孙金生。这让她怎么能不担心?祖母对她向来就不亲近,何况她还是个庶出了,刚刚那个无赖也是庶出,可别让祖母觉得他们正合适。

不行这件事情她得和姨娘商议商议。

正好到了芳芷院和荷风院的分岔路,五娘只急急道了一声“三姐我先走了。”便提着裙角匆匆跑走了。

三娘见她焦急的模样,摇了摇头。

看来孙氏的娘家侄儿这次来拜寿的目的并不单纯,而是想为自己庶出的儿子在王家找一门亲,想必是在京中孙金生那犯七煞又福薄的名声已然传了出去,高门大户的人家看不上这个孙家的庶子,门第太低了孙元宏又怕委屈了他,便想起了孙氏这个远嫁山东的姑母。

个只是不知道这是孙元宏他自己的意思,还是整个孙家的意思?若是整个孙家的意思,孙氏恐怕还真的不好拒绝。

此时,孙氏房里,孙氏正一言不发地听着孙元宏的请求。

半响,孙氏抬眼道:“你这番来,是想为你那庶子与王家结亲?”

孙元宏赔笑道:“这次来当然主要是为姑母您拜寿的,为金生求亲也是临走的时候突然起意的。金生虽然是庶子,但是您放心,该他的那一份绝不会少,另外我还私下给他留了点产业。绝不会委屈了王家的闺女的。”

孙氏沉着脸道:“是突然起意,还是你那宠妾哭着求着你的?”这个侄儿对一个宠妾百般纵容宠爱,这个她也是有所耳闻的,只是一个身份低贱的妾居然将主意打到了她的头上,这是她不能忍受的。

孙元宏闻言脸上更加尴尬,忙道:“不,不。不是她的意思,是侄儿自己的意思,自己的意思。”

孙氏哼了一声,并不相信。

“你一个庶子就当成了宝贝,我王家的孙女就是随便你挑挑拣拣的赔钱货么?你眼中还有没有我这个姑母?”

孙元宏忙赌咒发誓:“姑母,天地良心啊。这些年侄儿逢年过节从来么有忘记姑母您,一得了好东西,先是想着父母,然后就是想着您。这个您难道还不知道么?侄儿不就是因为将姑母您当成了自己的娘亲一般敬爱亲近,遇到了难事才不遮不掩地找您帮忙么侄儿还记得小得时候,姑母您总将侄儿带在身边教养,侄儿的字还是您先教的。”

孙氏闻言有哼了一声,却是没有先前的怒气了。孙元宏这些年到真的没有忘记她这个远嫁的姑母,逢年过节的从来没有缺过礼数,得了新鲜的玩意也会记着给她捎来一份。因此她说话的时候就软化了一些:“王家闺女的婚事不是我一人能做主的,不过我会帮你留意一下别家的闺女有没有合适的,你不要急。”

孙元宏闻言看了孙氏一眼,苦笑道:“姑母,您若是不愿意就直接跟侄儿说,何必说这话来打发侄儿?说不知道,您如今是不仅是王家当家老夫人还是王氏一族的族长夫人,姑父他又是个不管事的,王家的事情还不是您一人说了算?就连母亲都常说,您这一辈如今就数您最是威风了。”

孙氏本来脸上有些挂不住,但是听着后来脸色便好了些,好话谁不愿意听?孙氏向来吃这一套。

“你这次来的意思,你母亲她们知道吗?”

孙元宏忙道:“母亲自然是知道的,她也想与您亲上加亲呢。当年还一直怨侄儿怎么不是个女儿,不然就能与姑母您当儿女亲家了。”

这当然是玩笑话,但是孙氏却迟疑了。

若是孙家的人都已经默认了孙元宏此次的来意,哥哥嫂子也是乐见其成的话,她还真的不能拒绝了。嫁到王家这么些年以来,孙家极少对她提什么要求,反倒是当年陆氏在的时候,哥嫂为了给她撑腰,助了她良多。

第一百五十一章 崔柳斗法

孙氏其实也想王家与娘家的关系再紧密一些,但是孙金生却只是一个庶子,还是一个命格不怎么好的庶子。若是要亲上加亲的话,王家的嫡女是不能的,庶女嘛……

孙氏这么想着,叹了一口气:“若是想要结亲,也不是不行,你让我斟酌斟酌。”

孙元宏见孙氏松了口,忙道:“侄儿就知道姑母还是顾着侄儿的。”

见孙氏的脸色不那么难看了,孙元宏又试探着道:“刚刚那位五侄女,是三表弟家的?是……庶出的?”

孙氏闻言眉头一皱,瞪着孙元宏道:“瞧你这意思,你还想为你的庶子求娶王家的嫡女?

孙元宏赔笑道:“不,不,不,侄儿只是想看看哪一位合适,没有别的意思。”

孙氏闻言更加不乐意了:“难道还要我的孙女儿排上来,随你儿子挑不成?我看你也不是诚心想与王家结亲了,刚才的话就都当没有说过吧。我已经吩咐人给你安排了院子,你去休息吧。”

孙元宏苦笑着想,这位姑母以前不是这么怪的脾气啊,现如今几十年没有见着,怎么这么不好说话了?

“侄儿不会说话,姑母您请原谅。姑母您的孙女儿自然是个个都好的,能给我家金生为妻那是他的福气。您看着哪一位合适,侄儿都没有意见的。”

孙氏见孙元宏态度恳切,也不想让他面上太难看,便冷淡的点了点头:“这件事情我会考虑的,你先下去休息吧。你大表弟昨日受了些伤,不方便接待你,晚上我让栋儿陪你喝上两杯。”

孙元宏忙关心地问:“大表弟怎么会突然受了伤,伤势如何了?我这就去看看他。”

孙氏摇了摇头:“只是些皮肉伤,骑马的时候不小心摔下来了。过几日就好,也不用去探望了,行了几日路你也行辛苦,歇着去吧,中午随便用一些,晚上再摆宴。”

孙元宏忙道:“侄儿中午还约了人,等晚上再回来吃饭。”

孙氏狐疑道:“你在青城也有熟悉的人?”

“并不是青城县的,是今次与侄儿一同从京城来的户部沈尚书的公子,沈惟。他这次是出门访友来的,会在青城县待几日。”

孙氏想了想,便点了点头:“原来是沈尚书的公子,那你便去吧。若是有什么需要就跟管家交代一声。”

孙元宏谢了孙氏,便退了出去。

不久,三娘已经让白英从常嬷嬷那里得知了孙氏与孙元宏说的话。

看来孙氏是答应了要与孙家结亲了。只是安排庶女嫁过去的可能性要大一些。

王家的庶女,四娘,五娘,还有……二娘,三娘伸指敲了瞧几面,这下王家又要热闹了。

孙金生,说那句话的时候孙氏屋子里人不少,因此到得中午,他那句话便已经传遍了王府。芳芷院里自然也是得到了消息。

“这么说老夫人的侄儿,这次来是要与王家结亲的?”柳氏躺在床上听了红绡的话闲闲地问道。

立在她床边给她打着扇子的崔姨娘,手不由地顿了顿,顺势不着痕迹地动了动右手的手腕,又将扇子移到了左手,继续扇着。

柳氏却是注意到了崔姨娘的动作,见她额头上满是细汗,笑着道:“倒是辛苦姨娘了,只是大夫说我这伤口不能捂着,要见一见凉风,她们这些小丫头手脚又不知轻重,都没有你扇得好。”

崔姨娘忙恭谨地道:“婢妾不辛苦,婢妾能伺候夫人是婢妾的福气。”

柳氏满意地点了点头,不再看她。

红绡回答刚刚柳氏的话道:“听着应该是那个意思,可惜了那位只是个庶子,而且……”红绡看了一眼崔姨娘,将话又咽了下去。

“而且什么?”柳氏也斜睨了崔姨娘一眼:“有什么话就说,这房里就只我们三人,还怕谁将什么话传出去么?”红绡既然能当着崔姨娘的面提起,想来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柳氏便故意这样道。

崔姨娘低眉顺眼地打着扇子,头也未抬。

红绡故意小声道:“听说那位庶出的少爷,命不好,是个福薄了。因此在京中找不到合适的人家,所以才打起了我们王家的主意。”

“哦?”柳氏皱了皱眉:“那老夫人答应了?”

“怎么说也是老夫人的娘家人,老夫人最后说是没有反对。”红绡说着,又笑看了崔姨娘一眼:“说到这里,奴婢到是忘记恭喜姨娘一声了。”

说着还真的躬身朝着崔姨娘福了一福。

崔姨娘抬头不解地看着红绡,柳氏也好奇道:“崔姨娘有什么喜事?我怎么不晓得?”

红绡捂嘴一笑:“奴婢也是刚刚听说的,听说那位少爷一眼就相中了我们府上的五小姐。说她长得水灵呢。想必老夫人也会觉得五小姐与那位少爷最为合适。这是亲上加亲的喜事啊,奴婢当然要恭喜崔姨娘一声。”

“啪”地一声,崔姨娘手中的扇子应声落地。

“你是说,老夫人要把五娘许配给那位孙公子?”

柳氏见了却没有怪罪崔姨娘失礼的意思,反而是“噗哧”一声笑了出来,上下打量了崔姨娘一番:“五娘倒真的是几姐妹中容貌最好的一个,随了崔姨娘。这可真是喜事一桩啊,看来我得好好帮五娘操劳一番了。”

红绡见柳氏高兴,也凑趣笑了起来。

两人的笑声,向尖锐的刺一样刺进了崔姨娘的心间。她深呼吸几口气,让自己冷静下来,缓缓放松了攥紧的拳头,好不容易才让自己维持住了一副温顺谦恭的模样。

“啊,对了,奴婢忘了说了。刚刚五小姐好像是差了人来寻姨娘呢,奴婢怕打扰了夫人休息就让那个叫玉竹的丫头在外头侯着。这一等……奴婢就忘记了。夫人,姨娘,你们别怪罪奴婢。”红绡装作才想起来这么件事情的样子,小掩着口,一脸不安。

柳氏怎么会怪她,红绡此举深合她意,但是面上柳氏却故意瞪了红绡一眼,责备道:“你怎么不早些报了来,万一五小姐有急事可怎么好?”

崔姨娘这会儿却是急了,五娘这时候差人来找她定然是因为在孙氏房里发生的事情,可是这会儿还没见她回去,不知道得多担心。

“夫人……”崔姨娘祈求地看着柳氏道。

柳氏却被她这副无措的表情愉悦了,大发慈悲地摆了摆手:“既然五娘寻你,你便先去吧,午膳的时候再过来伺候。”

崔姨娘见此时离着午膳的时间已经是很近了,便朝着柳氏匆匆福了福,疾步朝外去了。

刚走出正房,就听到屋里头响起了主仆两人愉悦的笑声。

崔姨娘放慢了脚下的步子,回首看了柳氏的方向一眼,嘴角淡淡勾住一抹柔柔的笑意。哪里还有刚刚听闻此事的着急和担忧只见她回过头,伸手抚了抚裙裾,缓缓朝外去了。姿态一如既往的弱柳扶风。

笑吧,看谁能笑到最后。

她并不是不担忧,但是也没有刚刚表现的那么无措而已。

王家的女儿,岂是一个孙家庶子想挑谁就是谁的?老夫人为了面子也不会允许。所以最后这个名头还不知会落到谁的头上呢。

柳氏,你总是忘记,你自己的女儿也不过是个庶出的而已。

真是个蠢货

崔姨娘赶回偏院的时候五娘已经等了很久了,眼见得崔姨娘进了屋子,她忙奔了过去,拉住了崔姨娘的袖子:“姨娘,怎么办?祖母不会真的要把我许给那个金元宝吧?”

崔姨娘抱着五娘,轻轻拍了拍,柔声安慰道:“不会的,玥儿放心,娘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的。”

五娘听了,像是吃了一颗定心丸般,松了一口气。

可是,想起来刚刚她有事情要找姨娘,却半天找不到人,五娘担心道:“可是姨娘你要到柳夫人房里伺候,万一我被人算计……”

崔姨娘轻轻拍着五娘的背,声音一如既往地柔和:“不会的,玥儿不用担心,娘自有办法。”她只是不想跟柳氏在这个时候撕破脸而已,可不是怕她。

若是关系到她的玥儿,她是不会手软的。

到了午膳十分,崔姨娘依旧回到柳氏身边伺候。

今日王栋却是没有出门,而是在芳芷院中用膳。柳氏拘着崔姨娘在身边,不让她有机会去外头的厅里有与王栋接触的机会,崔姨娘半句怨言也无,任凭柳氏差遣。

王栋用完膳,进来柳氏房里探望,小坐片刻。

崔姨娘低着头退了出去,不一会儿便又端着一碗药进了来。路过王栋的时候一阵清幽的似是梅香的气息合着药味飘入了王栋的鼻间。王栋有些惊愕地抬头朝崔姨娘望去,却只见到一抹袅袅婷婷的纤细背影。

王栋的视线让一直注意着他的柳氏捕捉到了,柳氏心中泛酸,故意咳嗽了一声。

王栋回过神来,皱眉朝着柳氏看了一眼。

崔姨娘双手稳稳捧着药碗,恭敬地呈到柳氏面前低声柔柔道:“夫人,该喝药了。婢妾刚刚已经尝过一口,热度正好。”

第一百五十二章 螳螂捕蝉

看着眼前低眉顺眼的崔姨娘,柳氏暗暗咬牙,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

王栋不喜欢女人使小性子,拈酸吃醋,这一点在赵氏在的时候她就知道了。她刚嫁进府里的时候不清楚王栋的性子,因为赵氏的原因与王栋闹过一回,结果王栋好几个月没有进她的房间。从那以后,她便再也不敢当着王栋的面表现自己的醋意了。

崔姨娘这种小贱人,背后收拾就成了,何必惹得王栋不快。

柳氏伸手去接崔姨娘递上来的药碗,手掌刚一接触,便感觉到一股灼热的疼痛。柳氏下意识的松手,一碗滚烫的药汁就从柳氏手中摔了下来,砸在了床边的地上。药汁溅到了床围上,也溅上了崔姨娘的绣鞋和群角。

崔姨娘脸色一白,上前就跪在了柳氏床前的脚踏上。柳氏想都没想,抬手就是狠狠地一巴掌。

“贱人,你想烫死我啊”

崔姨娘眼框一红,努力不让自己的眼泪掉下来:“婢妾刚刚已经试过了,并不烫的。婢妾怎么敢故意烫夫人。”

刚刚崔姨娘确实是眉头也没有皱地双手捧着药碗上前的,柳氏这样,在外人眼里看着就很容易理解成柳氏故意找借口教训崔姨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