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氏道:“四嫂的意思是,这柳氏要怎么处置?”孙氏这时候知道要问连氏的意见了,因为她不得不承认连氏比她多了些阅历。

连氏却是看向王栋:“这是你们的家务事,栋儿你才是你们家三房的当家之主。栋儿你说说这事情该如何处理吧。”

王栋低头沉吟了片刻,之后却是抬起头淡淡问孙氏道:“若是按照族规该如何处置?”

孙氏愣了愣,正好常嬷嬷进了来,忙道:“去将族里的那本册子拿来给我。”这种事情本就少见,她从来没有遇到过,哪里知道要怎么处置。

连氏冷哼一声:“别忙了。那蠢妇这次犯的是对祖宗不敬,对家族不忠,对长辈不孝的大罪,最重要的是她还让家族陷入了险境,按着族规数罪并罚的话她恐怕是活不了了。”

孙氏有些讪讪地,只是她觉得这是柳氏罪有应得,并不觉得这惩罚重了,竟是默认了。

王栋沉默了好一会儿,见连氏盯着他,似是在等他定夺,便点了点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虽然因种种原因,不能让她在全族人面前领罪,但是祖宗家法摆在了那里,任何人也违背不得的,便按着四伯母说的处置了吧。”

连氏闻言脸色稍微好看了一些,还好王栋不是妇人之仁。她原本因为听闻王栋这些年将这个妾带在了身边充作正经夫人,还以为这个侄子也犯了宠妾灭妻的浑。如今瞧着,到也不像是糊涂的,还知道以家族为重。

“只是她毕竟是为我王家生育过一女,这些年来因赵氏卧病在床,内院之事也多亏了她一直在打理。希望最后能给她留一些体面,就当是给二娘留体面了。”王栋又道。

连氏听了这话不但没有生气,对这个侄儿的印象反而更好了。该做决定的时候豪不推脱,杀戮决断,却又不是无情之人。知道在规矩之外为自己的妾和女儿考虑。

于是连氏带着些笑意道:“你这样想是好的,便依了你的意思去办吧。”

王栋闻言松了一口气。

连氏想了想,与孙氏商量道:“对外就说是患了疾病,要送到庄子上去休养一阵子,之后……就让她体面地去吧,这也是为了你们家二姑娘考虑。”

一般来说要治罪的话总要有罪名的,可是不管是安了什么罪名将来对二娘的声誉都会有影响,有一个这样的生母要说亲的话就会很难了,这也是王栋刚刚为何要为柳氏求这么个体面的原因。

对于儿子,儿女,王栋即便是没有太多的感情,但是他觉得自己是有责任的。看不见的时候便罢了,在自己眼前的话,该他站出来说话的时候他也不会躲避,他自认是一个严肃严谨的长辈。

柳氏的命运就这么被定下了,柳氏自己却是在孙氏隔壁的耳房之中忐忑着,对自己即将面对的命运丝毫没有所觉。

“好了,总算是有惊无险,这次要多谢四嫂了。”孙氏对着连氏感激道。

连氏闻言却是不卖账:“不要谢得太早,一码归一码。现在你们家那个妾的事情是解决了,你的账也该要算算了。”

孙氏闻言有些莫名其妙地看向连氏:“我的什么帐?”

第一百八十三章 谁是谁的克星

连氏板着脸:“这次的事情虽然柳姨娘才是罪魁祸首,但是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你这个当长辈的识人不明在先,放任纵容在后,才将一个上不得台面的妾给惯的如此不知天高地厚。这次因为正好让我遇上了,事情没有宣扬出去,才没有招来大祸。可是不是每一次我们王家都能这么幸运的”

说着连氏看向一旁的王栋:“栋儿你是坐过高位的,你因该能知道决策者失误会给整体带来怎么样的灭顶之灾”

王栋低着头没有说话。

连氏又冷眼看向一脸震惊的孙氏:“我这次是为了整个王家才没有将这件事情闹到宗祠,可是不代表我还能容忍你这样的人继续坐在族首的位置上对整个王家的决策造成影响。十二弟是个不管事的,那么你们十二房的族长之位就让贤吧”

孙氏这时候是又惊又怒,忍不住道:“四嫂,你说这话未免也太过分了吧什么叫做你不能容忍我这样的人坐在这个位置?难道你就能够端着架子高高在上地指手画脚了?简直是欺人太甚”

连氏闻言却是没有过于激动的情绪反应,只是她的脸上的那两道法令纹更加的深刻,因此看着很是有些不近人情:“当年婶母在的时候,你为了与她较劲,强行为你家老三纳了一良妾却硬说是平妻。这件事情别家当作笑话,在背后对我们王家指指点点了十几年。只是没有人闹到你的面前来,你就当做没有这回事了。哼可惜老天在看着今日之祸就是因为你当年对婆母不孝所造成的”

孙氏满脸通红,已经说不出话来了。因为不孝之罪是个大罪名,因此在陆氏在世的时候她都不敢明着跟她硬抗,只能耍些手段。连氏今日看着是真的不想给她留颜面了,竟然当着王栋的面就给她扣了这么一大顶帽子。

“你若是只在你家中关起门来折腾,只要不太过分,我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作没有看见了。可是你偏偏将整个王家都折腾了一番,感情你当族中之人全是傻子,王家就是为着你一个人的利益存在的?”

“你……你血口喷人我看你就是想让将我门十二房赶下台,好让你的儿子们掌管王家,你其实是私心太重。”孙氏气急道。

连氏闻言却是扯了扯嘴看向孙氏:“我血口喷人?那你说说老十一家的琪儿是怎么回事?”

“这……”孙氏说不出话来了。

连氏冷笑道:“同时我们王家的孙女,你的孙女是宝,老十一家的就是随便什么的阿猫阿狗?你自己管教不严,让孙女在外头出了丑却是将族人的孙女推了出去当这个替罪羔羊你好,好得狠老十一家里没有了儿子就能被你欺负至此了?你这不是让族人寒心吗?”

“我,我又没有强逼着她们答应,十一弟媳自己也同意了的。”孙氏强辩道。

连氏摇了摇头:“他们这一房如今连个男丁也没有,平日里也是看着你们脸色过活,你向她们提出要让他家的孙女替了你家的六娘,依着十一弟媳那软弱的性子她能反对?她敢?你别以为我不知道这其中的弯弯道道”

连氏皱眉:“只是,这件事情你们瞒着族里就定下了,我想要阻止的时候你已经让人去将琪儿和那小子的庚贴都换上了,木已成舟。”

“母亲,四婶说的是?”王栋听到这里不由得皱眉问道。

只是这事到底是上不得台面,孙氏那张老脸上也有些挂不住,便将脸一沉,面向了一边。

“以后,王家的事情不需要你再插手了,我怕到时候一族的人都因为你的一己之私被你卖了。所以这次,你们这一房的族长之位不交也得交即便是显哥儿来了,我也是这么一句话”

说到这里连氏也不再看孙氏,反正这事情也由不得她反对,便只转头对着王栋严肃道:“你母亲说我是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坐这族长的位置才这么不遗余力地要将你们这一房拉下马,虽说清者自清住着自浊,但是四伯母今日将话放这里了。我们四房的人不沾这个位子,改日开祠堂请族中之人另外推选才德兼备之人担任族长侄儿你向来明白事理,希望你能明白四伯母这一番苦心,不要像你的母亲一样糊涂”

王栋闻言想了想,道:“这件事情事关重大,当由长辈们定夺,侄儿没有话说。”

这话就是并不反对自己这一房交出族长之位了,孙氏这时候也忍不住转过头来怒瞪着王栋,果然这个儿子和她是不齐心的。

连氏满意地点了点头。

孙氏却是气急败坏道:“我不同意”

她到不是看重族中的那些公产,可是王家这么些年来就没有出过族长不明不白卸任之事。若是中途换人,人家自然会猜测族长私德有亏。而众人都知道,王老太爷是不管事的,自然是她这个族长夫人犯了错误被赶下了台,这叫她以后还有什么颜面?

连氏看向孙氏沉声道:“你若是不同意那就明日开了祠堂,既然是我提出的要你们交出族长的位子那便由我陈述理由。只是到时候你不要怪我让你在族人面前难堪。”

连氏今日看在王显和王栋的面子上已经是很给孙氏留脸面了,否则依着她的性子她该在族里众人面前给她扣上一个不孝不贤的帽子,将她赶下台。

孙氏闻言果然是脸色一白。

连氏虽然不是族长,可是她的夫君在世的时候是担任过族长的,还是一位令族里众人心服口服的族长。以致如今王家的人提起这位去世多年的四老太爷也要竖起拇指叫一声好。而连氏作为王家嫡枝他们这一辈年纪最大诰命最高的老夫人,声望一向极高,在族中是更是有一种超然的地位。

若是她出面当着族人的面给她定罪,那么族里的人有一大半是会信的。到时候恐怕事情就没有这么好容易收场了,而她也就不仅仅是丢不丢面子的问题了。

正在屋子里气氛紧张的时候,突然从门口传来一个笑嘻嘻的声音:“族长不当就不当呗,老子早就不想干了。免得这个老娘们在外头拿着鸡毛当令箭,做了一堆蠢事,到后头黑锅却要老子帮她背老子才没这么傻呢四嫂,你赶紧地趁着这坨臭烘烘的族长之位还热和,将它丢给别人吧。”

连氏听到这个声音忍不住脸上一抽,若说这王家有什么人是她也无可奈何,见了也要避着走的,那就是这个现任的族长王宏王老太爷了。

王栋上前去给王栋见礼。

王栋摆了摆手,绕过了王栋“嘿嘿”一声上前给连氏行礼。

“四嫂,好久不见啊每次看见弟弟你就躲,让弟弟我跟在后头望尘莫及望穿秋水望眼欲穿望洋兴叹的,弟弟好不伤心。想当年你也是有过看见弟弟就欣喜的日子啊弟弟那里还仔细收着你第一次见面送给弟弟的锦帕呢。”

此话一出,屋里众人皆是脸色古怪。王栋和孙氏甚至是不由自主的看向了连氏。

连氏一向端庄严肃,听到这话当即满脸通红,气的。

“你说的什么混账话”连氏抖着手指着王老太爷厉喝道。

王老太爷莫名其妙地看着众人一眼:“怎么了?四嫂当年第一次看到老子的时候老子才四岁锦帕是给老子揩鼻涕的老子当年也长得粉团儿似的招人喜欢过”

王栋和孙氏抽了抽嘴角,将视线转开了。

连氏这时候是想发作也发作不得,彻底没脾气了。

“好了,刚刚你们说的老子都听见了。老子没意见,四嫂说的每一句话老子都没意见。”王老太爷随便寻了一张椅子坐了,翘着一双二郎腿道。

王宏自愿放弃族长一位,本来是好事。让连氏少了很多麻烦,也让王宏王显这一房与四房之间免了尴尬。可是连氏不知道怎么的,听了他这句话就忍不住牙痒痒。

可是她也只能忍着气,对孙氏道:“既然十二弟没有意见,想必弟媳也没有意见了?那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了。”

王宏却是嗤笑道:“族长之位是老子的。老子不想当就不想让,想摘下来当球踢也不关这老娘们什么事情。四嫂你尽管去办吧,老子给你当靠山,不用管这老娘们。”

这话是越来越不像话了。

只是这么些年来连氏自然是知道与王宏争论最后只会将自己气得半死。因此也就当没有听到,板着脸跟孙氏和王栋道:“既然如此我就先回去了,我会去找族老们商议一个开祠堂的日子。”说着便头也不回地往外走。

王宏坐在椅子上朝着连氏笑嘻嘻喊道:“四嫂你慢走啊,改日弟弟再去您府上拜访。”

连氏步子迈得更快了。

“你们这些娘们啊,就喜欢将家里弄得乌烟瘴气的。真是连只鸟都比不上,鸟还知道心疼自己的窝呢。”王宏翻了个白眼。

第一百八十四章 王璟的坚持

松龄院这边的消息在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原原本本的传到了荷风院。

三娘知道了王家对柳氏的处置结果的时候虽然有些意外,但是想了想觉得这样做也符合像王家这样的大家族的行事风格。

只是柳氏母女这一次会就这样坐以待毙吗?三娘皱了皱眉头。柳氏背后的势力让她有些忌讳。但是这一次也正好是看清的机会。

“哥哥他去了外院了吗?”三娘问白英道。

白英点了点头:“少爷从我们院子里出去之后就往外院去了,说是会在晚膳之前回来。还让赵嬷嬷将他的那一份饭食一起领了来,今日要与小姐一起用饭。”

王璟在白英回来后不久又来过一次,他很惦记着那件事情。正好见白英与三娘在回禀在外院见宣韶的事情。便自告奋勇要在饭前走一趟外院,去宣韶那里打探消息。

三娘想要历练他,觉得让他多接触些人的话有利无害,便同意让他去了。

果然,不多会儿,王璟便从外头回来了。

白英不用人交代,便悄悄将屋子里伺候的小丫鬟们都打发了出去,好让三娘和王璟说话。

“有什么消息?”三娘让王璟坐下慢慢说。

王璟道:“芳芷院的那个叫红玉的丫鬟从松龄院出来之后果然悄悄出了府。”

三娘早有预料,因此闻的此言丝毫也不意外。只点了点头:“宣公子可是派人跟上去了?她去了哪里?与什么人联系?”

王璟有些困惑地道:“宣公子派人跟悄悄跟在红玉的马车后面,却见她在城里绕了两圈之后出了城,最后马车在城外西郊的公关山下停了。红玉将马车打发了之后便上了山去。”

“上山?”三娘蹙眉。

王璟点了点头:“山上有一座庵堂,宣公子派去的人看见红玉从一座名叫水月庵的庵堂的偏门里进去了。”

三娘沉吟了一会儿道:“这座水月痷离着清明寺有多远?”

王璟狐疑地看三娘一眼:“妹妹你怎么知道这水月痷离着清明寺近的?”

三娘笑了笑,西郊最大的寺庙就是清明寺了,其他的小庵堂,小庙宇大多是依附它而存在的,离得也不远。

王璟道:“这水月痷与清明寺只相隔了两个山头,是极近的,应当是依附清明寺存在的。”

三娘点了点头,暗自沉吟。

红玉最后去了水月痷到是出乎她的意料了。虽然知道那些方外之人并不是一个个都守着清规戒律,就如同昨日在百灵阁遇见的那个与厨房管事偷,情的悟深和尚。但是她实在是想不明白庵堂与王家后院的纷争有什么联系。难道红玉这个节骨眼儿往水月痷去是为了给她的主子烧香求平安么?三娘扯了扯嘴角。

“这个水月痷不知道有什么来历,里头的尼姑有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三娘轻声道。

王璟坐得离三娘近,却是听到了,忙道:“宣公子说他会帮我们查探仔细的,让我回来等消息。妹妹你不要着急。”

三娘一愣,宣韶这次是真的帮了他大忙了。

虽然她之前对宣韶施恩,就是望他图报的意思,可是宣韶的作为还是大大超出了她的预期。而她以后更是少不了会有需要麻烦宣韶的时候。

想到这里,三娘对王璟道:“哥哥,宣公子不会在青城县久待,但是他与青衣巷的悬壶医馆的掌柜有些交情。宣公子交代了,以后他不在的时候我们若是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忙的话可以去找悬壶客栈的掌柜。我是一个女子,而白英是我的贴身丫鬟,若是总是出府去也是会惹人闲话的,所以明若是有空的话就走一趟悬壶药店,见一见那里的掌柜,也正好混个眼熟。以后若是有事情的话也能找到地方。”

王璟闻言点头如捣蒜:“这个今日宣公子已经与我提过了,他说明日就带我去走一趟,让那里的掌柜见一见我。”

三娘没有想到宣韶能想的这么周到,有些意外。

王璟却是看了三娘一眼,有些不好意思地摸了摸头:“妹妹,宣公子的功夫是不是很是了得?”

三娘闻言想了想,道:“我与宣公子也仅仅是见过几次而已,而对与武功之类的我并不是很了解。应该……是算的上身手不错吧。”

王璟又看了三娘一眼,有些欲言又止。

三娘讶异地挑了挑眉,看向王璟道:“哥哥是不是有什么话想说?”

王璟嘿嘿一笑:“那个……我今日正好见到宣公子在院子里耍一套剑法,看上去很是了得。”

“哥哥你到底想说什么?”三娘笑吟吟地看着王璟道。

王璟吸了一口气,终于鼓起勇气认真对三娘道:“妹妹,我想学武。”

三娘闻言沉默了。

王璟想要学武并没有让她太意外。他自来就欣赏那些有侠义心肠之人,听他院子里的丫鬟说有时候他去外院的时候看见家中的随扈们练拳,会在那里逗留一会儿,悄悄将人家的招式记在了心里,回来之后就关起门来悄悄地练上两拳。

王璟的兴趣所在三娘其实一直都是知道的,只是可惜他是生在了王家。

王家从来就是以科举取仕,王家的人也都有一个文人都会犯的毛病,那就是重文轻武。即便是在崇尚武力的建武朝,先皇也开设了武举一科,可是王家的人却从来没有想过要自己族中的子弟走这一条路,他们会觉得考武举辱没了自己王家人的身份。

若不是生在王家,或者不是生在这个时代,三娘是很高兴看到王璟走自己喜欢的路子的。可是……

王璟见三娘皱眉不语,眼神有些暗淡,但是他还是道:“妹妹,我只是想利用闲暇的时间学一学而已。我知道作为王家的子孙,读书才是正事。我,我不会因为学武而耽误学业的。”

三娘闻言心里有些酸,更多的是对王璟的心疼。

在王璟的心里,三娘是才是他在这个世上最亲近的人。与因此他才这么卑微地请求,甚至有些低声下气。归根结底,其实只是不想要三娘失望而已。

三娘微微叹息,面对王璟的时候却是满脸满眼的笑意:“哥哥若是想学武,我自然也是赞成的。”

王璟闻言觉得刚刚那压得他险些有些喘不过气来的感觉瞬间就变成了一团云雾,不待他伸手去挥赶,就已经烟消云散了。

“妹妹,你真的这么想?”

三娘笑着点了点头:“只是,宣公子他不会在此地久留,你要找谁学?”

王璟闻言也有些遗憾,不过很快他又高兴地道:“宣公子说可以介绍给我一个武师,说是因伤从战场上下来的,拳脚功夫和骑射都非常了得。宣公子说我这样的骨骼练近身的搏斗和骑射是最好不过的了。”

三娘点了点头,想了想道:“按规矩,明年你就要搬到外院去住了。不如你趁着正好父亲在家的时候与他提一提,让家中给你选几个到时候用的着的随扈和书童。至于到时候到你身边去伺候的是什么人,我自然会帮你安排。”

其实按理,王家的男丁从王玬到王璟早就应该去外院了。可是金氏舍不得王玬,孙氏也一直没有提,但是眼见着王玬就要说亲了,这件事情也拖不了太久了。

本来到时候安排人应该是外院管事的事情,但是金氏和孙氏定然是不会不管。所以挑的人还是要后院这边点头的,有常嬷嬷在,要趁机给王璟安排人那是再容易不过的事情了。

三娘早就已经跟常嬷嬷打好招呼了,让她为王璟留意一些合适的孩子到时候给王璟去外院的用。

“这件事情哥哥你不能与别人提起,到时候还要委屈那位武师以随扈的身份在你身边,不过除了府里的月例我还会额外付给他银子的,必不会让他在银钱上委屈。”

王璟这样的出身向来是尊师重道,觉得要老师以这样的身份在他身边有些别扭,但是他知道这件事情确实是不能声张的,不然他可能什么也学不到了。只得点头同意,同时在心里说,不管在外头如何,回了自己的院子定是要好好尊敬自己的老师。

三娘见这件事情两人达成了共识,王璟眼神也是亮亮的很是精神,笑着摇了摇头。

想了想,三娘又将今日松龄院里连氏,孙氏和王栋对柳氏的处置说了。

王璟听了之后却是沉默了很久。

最后,王璟是留在三娘的院子里和三娘一同用的晚饭。用完之后,王璟又让赵嬷嬷去布置香案,说是要给赵氏烧一炷香。

三娘虽然有些讶异,也还是顺着王璟的意思在香案前给赵氏恭恭敬敬地行礼磕头。

而松龄院那边,二娘自红玉走了之后就一直在等她送消息回来。后来她亲耳听见柳氏被人绑着带到了孙氏的面前,更是心急如焚。再后来,看守她的嬷嬷告诉她,柳氏被孙氏绑着身子堵了嘴关进了耳房。

二娘需要不断地提醒自己要冷静,才忍住没有不顾一切冲出西厢。

可是她等了一夜,都没等到红玉那边送进来的消息。

第一百八十五章 好恨

第二日一早,孙氏起来有便有些恹恹的。她还是在为昨日的事情耿耿于怀,甚至一回想起来就头疼欲裂。

早就打发了人下去免了今日的请安,只是才草草地用完了早膳外头就有人求见。孙氏想打发了却是不能。因为来的人是孙元宏和孙金生,他们是来辞行的。

参加寿宴的人在昨日已经都走的差不多了,只有孙元宏因还有些事情要处理便多留了一天。

孙氏只得让人进了来。

孙元宏带着孙金生给孙氏行完了礼,便提出辞行之事。

孙氏象征性地挽留了一番,便随他去了。她实在是没有精力应付客人了。

临到后头,孙元宏却是有些犹豫地开口道:“姑母,听闻二侄女被您关了起来了?”

孙氏闻言一愣,想起来她和孙元宏还在口头上定了两家孩子的婚事。只是这次二娘犯了打错,她的生母有那样……孙氏其实也想着将二娘就这样嫁出去也未尝不可。

正要说几句话,孙元宏却是道:“侄儿听说二侄女这次是犯了忤逆诅咒长辈的大罪,这件事情侄儿想着还是要回去禀明母亲再做决定。”

孙氏闻言眉头一皱:“你这是要反悔?”

孙元宏看了自己一旁站着像是事不关己的儿子一样,擦了一把头上的汗道:“不是,不是。侄儿只是想着现在两个孩子年纪还小,姑母你瞧着也是想要好好管教一番二侄女的样子。侄儿想着经过姑母你的教导,她今后定然是不差了。侄儿等几年再上门来将这事定下岂不是更好,呵呵。”

孙元宏昨日听儿子说这个王二娘竟然会因为不满婚事而在孙氏寿诞当日,用鸡血来诅咒自己的亲祖母。他本来有些半信半疑,可是刚刚来院子里头找常嬷嬷打探了一下,发现竟然是真有此事,而王二娘也因此被自己的姑母关了起来。

后来又听说这位二小姐的生母也是在私德上有亏欠,昨日就被姑母差人用绳子绑了来,至今还未放出去,像是犯了大过错的样子。

他本来觉得,出生差一些到是没有什么,他当时见那孩子面上也没有瞧出个什么不妥。可是若是德行上出了差错,那恐怕自己儿子将来的后宅就要不得安宁了。她因为不满自己祖母为她定的婚事连祖母都敢诅咒,焉知到时候会不会诅咒自己的夫君?

这也太让人寒心了。

儿子也说了,即便是王家二小姐的命格再怎么好,与她同样命格的人也不是没有,实在是没有必要,冒这个险。而且儿子说若是应为他的原因而耽误了自己嫡姐的婚事,他心中会不安的,也会祖母和母亲心里不好受。

孙元宏听完儿子的话差点老泪纵横,他是感动的。觉得自己的儿子总算是懂事了。既然儿子实在是不赞同这门亲事,那就暂且罢了吧。只是他怕孙氏会怪罪,又想着要给儿子留一条退路,因此今日才没有将事情说死。

反正儿子离着成婚的年纪还早,他先为他多寻访些地方就是了。

“那……你家兰儿的婚事……”这个才是孙氏在意的。

孙元宏又是捏了一把汗,面上却是恭谨道:“姑母放心,回到京城我就跟我娘提及这件事情。玬儿那孩子我见了,那人才是没法说的,我心里看着极是喜欢。”

孙氏闻言脸色稍霁,点了点头:“这样就好了,那二娘的婚事就留着以后再说吧。你,我也不多留了,趁着现在日头不大,启程去吧。”

孙元宏松了一口气,赶紧带着孙金生告辞了。

而三娘那边却是收到了孙金生差人送过去了临别赠礼,一只小巧精制的画着西洋美人图的景泰蓝妆盒,应该是舶来品,到也是难得的。接到礼物三娘有些意外,虽然昨夜她对孙金生这个人很有好感,但是临别了还送礼这似乎不是孙金生一向的作风。

“是就是我有,还是诸位姐妹们都有的?”三娘问白芷道。

白芷笑着说:“表少爷身边的丫鬟说了,从小大小姐到六小姐人人都有礼物,一个都没有落下。就连……就连二小姐的那一份都让人送到芳芷院去了。”

三娘失笑,这还真的是让人意外了。

不多会儿,五娘却是来了三娘的院子,她像是跑得有些急,额头上还有一层薄汗。

三娘看着五娘这时候跑来有些意外,却还是笑着问道:“听说姨娘病了,可有请过大夫来看看?”昨日崔姨娘回去之后就闭门不出了。

五娘道:“姨娘说是小毛病,躺一躺就好了。我来是因为……”五娘从自己的丫鬟手中接过一个与刚刚三娘收到的那只大同小异的妆盒。

“这个。”

三娘偏了偏头:“这是孙家表哥送给我们的礼,人人都有的,五妹妹这是?”

五娘撇了撇嘴:“我本来是不想要的,可是见你们都收了。觉得就我不收下的话显得不太礼貌。”

三娘笑着点了点头:“那妹妹就收下吧。”

五娘目光中带着些不屑:“我是只有收下了。只是收了人家的礼,不回礼的话总是不好的,所以……”

五娘朝着自己丫鬟另一只手上提着的食盒努了努嘴:“我把回礼带来了。”说着看向三娘道:“姐姐你准备回些什么?我们差人一起送去吧。”

三娘刚刚因听那丫鬟说孙家父子东西已经收拾好了,这会儿说不定已经离开了,便没有想这么多。但是听五娘这么说,便点了点头:“只是我也没有什么好东西,前几日从芳芷院的竹林子那边弄来了一截竹子做了几个笔筒,也算是有些野趣,便送一个给表哥吧。”

说着便差了白芷去书房里取了一只来。

“白芷你快一些。”五娘眉间隐隐有些焦急。

三娘不由得挑了挑眉,五娘见了忙笑道:“我是说,早点送去我也好早些回去,我还要回去照看姨娘呢。”

三娘也不拆穿她,很快白芷便将那笔筒拿了来,和五娘的丫鬟一起往外院去了。

“你们快一些啊,说是就要走了。”五娘忍不住喊道。

三娘暗自摇头。

而松龄院那边,确实孙元宏前脚刚走,连氏柳派了自己府上的婆子过来了。连氏的婆子进了孙氏的房里,与孙氏请完安,便又出来了。接着连氏又派了自己身边的几个婆子与连氏的派来的婆子一起将在耳房里关了一夜的柳氏提了出来。

柳氏是被一个婆子背出来的,之后一群人便匆匆往外院去了。

至于去了什么地方,老夫人房里的常嬷嬷说了,柳夫人昨日突然患了失心疯,所以才被老夫人绑了来的,本想关她一夜再请了四老太太府上一个会治此症婆子来看看。不想第二日那婆子给柳夫人把完脉,又灌了她一碗药汁,柳夫人的病症还不见好。

最后没有法子,那位嬷嬷只能向老夫人提议说柳夫人这个病受不得刺激,也万万不能惊扰了,不如搬到庄子上去住一阵子,用草药配合着针灸试试能不能治好。

老夫人最后也只能同意了,于是柳夫人被立即得送到了庄子上去了。至于是那一座庄子,就没有人知道了。

二娘在这一日临近黄昏的时候终于被孙氏放了出来,孙氏却是只交代了让她回自己的院子里去。审问的事情也不再提起。

二娘只是听看守的婆子说自己的娘被人带去了庄子上,别的却是打听不出来了。二娘心急如焚,只能将希望寄托在红玉身上,即便红玉这时候已经离开王家一天多的时间了。

就在二娘绝望了的时候,红玉却是在晚上的时候悄悄回来了。

“我娘她,她被带去了哪里?”二娘一见红玉就急急拉着她的袖子问道。

她已经许久没有进米水,自然不是孙氏不准她进食,而是实在吃不下去。又连着两日未睡,此时满眼的血丝,一脸的憔悴,瞧着竟然不像是一个十一二岁的女孩子,而像是无路可走的亡命之徒。

红玉有些怜悯地看了二娘一眼:“二小姐,我们尽力了。柳夫人她,她恐怕已经遭到了王家人的毒手。”

“你说什么?”二娘不敢置信地看向红玉,仿佛她在说什么匪夷所思的事情。

红玉却是面带悲痛:“我们接到消息想要半途拦下来,不想却是有几个功夫极好的随扈随行,那些人像是您的父亲派过去的,我们的人打不过。我们想着等她们到了目的地再潜进去将夫人偷偷救出来,不想等我们找到夫人的时候已经晚了,她被灌了毒酒,已经……已经没了生息……”

二娘听到这里觉得一阵天旋地转,实在是站不住了,便软到在了地上。

“娘……你说我娘……她……她死了?”二娘伏在地上,声音暗哑地问道。

红玉闭着眼睛点了点头。

“这是王家的决定。”

二娘闭了闭眼睛,泪水从她的腮边滑落,却是没有哭声。

半响,红玉听到她喃喃道:“祖母,父亲,你们好狠,好狠啊……我……我好恨……”

第一百八十六章 收场

红玉的这个消息犹如晴天的一个霹雳,将二娘彻底炸懵了。失去亲娘的痛苦让二娘伏在地上起不了身来,虽是极力压抑着哭声,可是轻微的“呜呜”声还是从齿间泄露了出来,如同一只受了伤的小兽。

二娘沉浸在自己的悲伤之中,因此她没有看到红玉虽然是眼带怜悯的看着她,唇角上却是带上了一丝诡异的笑意。

今日王璟下学之后比其他兄弟晚了一个时辰回的府,回府之后王璟又是径直来到了三娘的院子。依旧是将屋里众人都屏退了。

“妹妹,昨日红玉去了水月痷之后一夜未出,今日清早才又从痷里头出来,进了城。只是一直没有回府,而是去了外街上离着我们府上不远的一个茶楼。等到我们府上,祖母命人将柳姨娘送了出去,她才下了楼。只是她没有跟着马车去,而是又回到痷里去了。”

只看到送柳氏出城的马车和婆子就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她们似乎对王家的行事风格很熟悉。连王家人可能有的反应都算计好了。

只是她们似乎并没有要救柳氏的打算,仿佛只是在确认。

“水月痷可是有什么不妥之处?”三娘相信宣韶定然是已经让人查探过了。

王璟有些失望地摇了摇头:“水月痷里有十几个尼姑,是真正的尼姑,除此之外并没有什么可疑的人在里头。痷里的主持师太是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尼,是前一任主持的大弟子,几年前前任主持去世之后就由她主持了水月痷,平日里与清明寺里也有往来,这位师太并无不妥之处。”

三娘闻言皱了皱眉。

“宣公子说他明日就要起程去南边,他走之后会继续帮我们派人盯着水月痷,要我们放心。”王璟又道。

三娘闻言到是将水月痷的事情先放到一边了:“宣公子明日就要走?”

王璟点了点头,眼中也有些不舍:“他接到了蒋太医的信,说是要他赶紧启程。”

三娘心中也很是不舍,宣韶真是一个打着灯笼也难找的强悍劳力。

等到两人在一起用晚膳的时候,又接到消息说二娘已经让孙氏放了回来。而不久之后,红玉也悄悄从外头回府了。

柳氏的离开并没有在王家掀起多大的浪潮,可能是因为她一直跟着王栋在外任,在王家的时间并不多,因此除了那些跟着她从大同回来的人,府中其他的人对柳氏在不在府中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同。而柳氏带回来的那些人不是被王栋打了板子赶了出府,就是之后被孙氏处理了。

二娘从回去之后就一直将自己关在了房间里,也并没有太激烈的反应,因此孙氏也就不怎么管她了。

三娘在一次给孙氏请安的时候见到了薛家的二小姐。她也终于明白为何那一次在王栋的书房的阁楼上看见那一幅画像觉得眼熟了,这位薛家二小姐就是那一次在清明寺给赵氏做道场的时候,何少夫人身边的那个绝色丫鬟。

而五娘在看到薛二小姐的时候也是两只眼睛立马就瞪圆了,随即悄悄地拉了拉三娘的衣袖,一副欲言又止的表情三娘却是当作没有看见,只当作是第一次见到薛家二小姐,与之见礼。

没过几日,一道圣旨颁到了王家,却是颁给薛翰林家的二小姐薛凤姐的。圣旨将薛家当年被抄没田庄和宅邸归还给了薛凤姐,皇家正式承认了薛凤姐的身份。

再之后,皇太后和皇后娘娘的赏赐也陆续颁发下来。王家的人虽然不是正主儿,但是因为薛凤姐暂住王家,王家也因此门庭若市。

因为上次柳氏的事情而被罢免了族长一职而让孙氏失去的颜面,也在这一道道圣旨和赏赐当中被找了回来,孙氏对薛凤姐也是关心有加。

半个月后,就在王栋快要启程去大同赴任的时候,四老太太连氏再一次驾临王家,这一次却是为了王栋和薛凤姐的婚事而来。

原来,连氏已经将想要王栋和薛凤姐结亲的事情写信告知了自己在京中的大儿子,连氏的大儿子也认为此举甚善。便在一次朝会后向皇帝探了探口风,并且将当年薛翰林想要让自己的得意门生做乘龙快婿的事情当作笑话跟皇帝提了。皇帝当即龙颜大悦,说若是能了了薛翰林的这个心愿也是一段佳话。

其实皇帝这时候也正在为薛家的事情发愁,不知道如何安排薛凤姐的去处。按照时人的价值观,嫁入世家豪门才是一个女子最好的归宿。像王家这样,既是世家又是天下读书人的榜样的家族自然是最好的,何况王家还有一个在朝的阁老。

只是世家豪门也最是讲究规矩的,皇家再如何抬举薛凤姐她也终究是一个庶女。皇家可以下旨将薛凤姐赐给世家的嫡子为妻,但是如果连皇家也这样嫡庶不分,弃正统于不顾,很容易在以后的皇位之争中被有心人拿出来当作先例利用。

现在王栋娶薛凤姐做续弦,又有之前薛翰林与王家的那一段口头婚姻做底,这一段姻缘就靠谱了。谁也不能站出来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