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娘进京之后就一直住在这里,按理应该已经不算是陌生了,但是很奇怪的是,当三娘下了马车,看到这些熟悉的建筑却还是觉得有些距离感。

想到自己反倒是到了庄王府那个自己并不算喜欢的地方,倒是觉得熟悉亲切,三娘也有些弄不明白了。她听说过“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市”这样的话,难道也有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宅子这种事情吗?尽管这个宅子里的人她有很多都不喜欢。

薛氏派去接三娘的嬷嬷热情地领着三娘进门,王家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就连她出嫁之前养着的那两位锦鲤也都还是原来的那两只,只是不知不觉中,三娘的心情已经不同了。

三娘径直去了薛氏地正房,孙氏离开之后,薛氏和王栋已经搬回了自己原来的地方。

薛氏正坐在炕上,怀中还抱着一个小小的婴儿。见三娘进来了,薛氏露出了微笑,却是将手放在唇边做了一个噤声的手势。三娘发现原来是薛氏怀中的小娃娃已经睡着了。

三娘更加放轻了脚步走过去,很是好奇地往薛氏怀中看过去。孩子还小,看不出来更像谁一些,但是白白净净又粉嘟嘟圆滚滚地,让人一看就不由得稀罕。

三娘忍不住去摸了摸她露在外头藕节一般的小手臂,软软滑滑的,三娘总算明白什么叫做肤如凝脂了。

看见三娘小心翼翼的动作,薛氏不由得失笑,她的笑容很温柔,让人一看就觉得暖和。当了母亲的人,连笑容都要比往日美丽几分。

薛氏小心地将孩子放在了炕上,又招了丫鬟过来在一旁守着,便拉着三娘出来,到了正厅。

“想与你说说话,就早些派人过去接你了,阿筝她们要晚些才能过来。”薛氏拉着三娘去了另外左边的次间里才轻声说道。

三娘笑道:“我也好久没有见到母亲了,有许多话想要与你说呢。”两人各自坐了下来。

三娘上下打量了薛氏一番,笑着道:“母亲,你变了。”

薛氏一愣:“哪里变了?”

三娘眨了眨眼:“胖了一些,不过更好看了。”

薛氏闻言脸上一红:“这一个月我就是坐在床上一直吃一直吃,能不胖吗?还想着再过一阵子会不会变成一直大水桶呢。”

三娘被逗笑了,两人没说两句话,那边就传来了哭声。

薛氏忙站了起来,冲了出去。

三娘跟上去,便看到刚刚已经睡着的娃娃醒了,正被薛氏抱着哄着。

薛氏无奈地看向三娘道:“总是要抱着,一放下就哭。你先去坐着,我哄了她睡了就过来。”

第四百八十四章 不速之客

三娘站在门口,看着薛氏温柔地哄着怀中的女儿,不知怎么的心中便有了些羡慕。

薛氏哄了一会儿,孩子真的就不哭闹了,只是看着倒是越来越精神了。

薛氏笑叹道:“哎 ,看样子她是不想睡了。罢了,我抱着你去与姐姐说话吧。”薛氏抬头见三娘正看着她们,笑着走了过来,将孩子往三娘面前递了递。

“你要抱抱吗?”

孩子瞪着圆溜溜的眼睛,很是精神。三娘下意识地伸手去接,待瞥见自己手中的镯子的时候却是顿了顿,先将自己手上的首饰退了下来,递给了丫鬟收着,这才去抱孩子。

天气热,孩子穿的少,露胳膊露腿的,手上的饰物很容易弄伤孩子娇嫩的肌肤。

可能是因为太小了,孩子还不知道认生,只轱辘着转着眼睛。三娘忍不住伸出手指去轻戳她肥嘟嘟的脸蛋儿,孩子突然笑了。

三娘高兴地对薛氏道:“她笑了,笑了。”

薛氏件三娘喜欢孩子,心理也很高兴,点头道:“这孩子很喜欢笑,不过也一样喜欢哭。她挺沉的,你抱着坐下吧。”薛氏拉着三娘往炕上坐。

三娘将孩子的头小心地托在臂弯,与她大眼对小眼。

薛氏让人将茶点端到这边屋里来,笑着与三娘道:“你也快了吧?”

三娘笑了笑,最近大家都很喜欢问她这个问题。不过孩子哪里是想要就能有的?她成亲已经有七个多月了,不过夫妻两人在一起的时间却不多。有些事情是急不来的。

三娘以前想起生孩子的时候,总是有些害怕自己这身体年龄还太小。不过这些日子也慢慢想通了,古代的女人都是这个年纪生的,宣韶自己就通医术,她再注意一些将身子养好了,应该没有问题。尤其是当抱着这么软软的一团小家伙在手里,又想着自己与宣韶的还在可能的模样,三娘觉得自己的心都要化了。

以后她会把生孩子这件事情当作一件正事来做的,三娘想。

“对了,名儿起了没有?”三娘问薛氏道。

薛氏点头:“老爷起名为珏,你还是唤她七娘吧。”

三娘抱着孩子轻声喊道:“珏儿?王珏?七娘?小七?……”孩子看着她笑。

“还是叫小七吧?顺口又好听。”三娘笑眯眯道。

这时候外头有人报道,老爷回来了。

三娘愣了愣,抱着孩子站了起来。

王栋已经进了来了,三娘微微屈膝喊了一声父亲。

王栋点了点头。薛氏忙招呼人给王栋递茶水。

“老爷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

往东走到这边来,看了看三娘手中的还在,随意道:“今日下朝早。”

三娘以为王栋想要抱她手中的小七,便将孩子递了递,王栋却是没有伸手,又走开了。三娘一愣,看着薛氏,薛氏到不怎么介意,且还有些见怪不怪了。

“替我换身衣裳,我去外院了。”王栋朝薛氏道。

薛氏忙招行丫鬟,与王栋一起进了右边的稍间。不多会儿,王栋换好了衣裳便出去了,薛氏又走了回来。

还在已经在三娘怀里睡着了,薛氏将孩子接过去,还是放到了炕上。两人又回到了左边的次间。

“老爷总说抱孙不抱子,所以他也不抱七娘。”薛氏对三娘道。

三娘无语了,她还以为依王栋对薛氏的宠爱,应该爱屋及乌也对薛氏的女儿另眼相看的,不想待遇也好不到哪里去。

母女两人坐着一边喝茶一边聊天,薛氏道:“四娘的婚期已经定下来了,就在下月初八,六娘的婚期则定在了明年三月。”

三娘虽然进京一年不到,但是感觉山东那边的日子已经离她很远了,听到了四娘和六娘的婚期,三娘还有些茫然的感觉。

“我们肯定是不能回去的,不过礼我已经备下了。你也备一份,到时候一起捎过去吧。”薛氏对三娘道。

三娘点头,突然想起来:“呀,我给小七也准备了礼物了,刚刚就顾着说话和抱孩子了,给忘了。”说着便让丫鬟将她准备的那些小衣服小鞋子,还有一套在金铺里订制的长命锁,手镯等等拿过来。

薛氏失笑,替七娘写过了。件小衣服上的针线好,还忍不住夸了几句。

两人又说了一会儿话,外头便有人报说王筝来了。

三娘起身道:“我去二门接姑姑吧。”薛氏怕女儿会醒过来,便没有与三娘一起出去。

因京中最近的气氛紧张,加上薛氏觉得自己生了女儿不好意思兴师动众,七娘的满月酒并没有大办。只请了家中的同辈或者晚辈们过来,连李氏和王显都没有请来,说是怕惊扰了长辈。

三娘还没走到二门,王筝就已经进来了,看到三娘她露出大大的笑脸。

“我哥哥嫂嫂她们来了没有?”王筝道,王筝口总的哥哥嫂嫂是已经过继给了王显的王松和白氏。

三娘摇头:“就我们两人来的早,二伯母她们怕是要晚一些才能过来。”

两人才走了没几步就听到身后有人说话,几人回头便看到王璟陪着苏敏之和宣韶走了进来。

三娘一愣,怎么这么早?想起来刚刚王栋回来的时候说今日下朝下的早,三娘不由得腹诽,难不成皇帝一个月也总有那么几天不方便?

三娘与王筝便停了下来,三娘朝苏敏之和王璟见礼。

王筝已经将她的疑问问出了口:“不是说要晚些时候才到的吗?怎么这么早你们两人还一起过来了?”

苏敏之道:“无事就过来了,正好路上遇见了宣韶。”

知道宣韶进来是跟薛氏请安的,几人便一起往正房去了。早有看见了来人的丫鬟去禀报了薛氏。

苏敏之也宣韶他们毕竟不好在后院久待,因此请过安见过礼之后三娘又送宣韶出去。王筝去看睡着了的小七了,王璟陪着苏敏之走在前面,三娘与宣韶走在后面。

家人,朋友,爱人……都在一起的感觉真好,三娘心情十分的好。难怪一起她听人说过,最美好的事情就是所有的好朋友都能住在一栋楼里。

第四百八十五章 路子

看着眼前的五娘,三娘真的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

“五娘,你知道为何金生金生没有来找我们求助吗?”三娘淡声道。

五娘一愣,她想了想:“或许是因为金生表哥他好脸面,不好开口,我……”

“脸面比他一家老小的性命还要重要?那他进京为了什么?”

五娘语塞。

三娘又问:“那你知不知道,当初为何王家要将你送走?明明叔祖母她很疼你,父亲他们也不敢违背长辈们。”

五娘沉默了。

三娘叹气:“金生不开口是因为他知道,若是求助王家便是求助于王氏一族,而非单单是求助我们这一房。族里的决定,任何王家的人也不敢轻易去违背,尤其是这种朝廷大事,它关系着王氏一族未来的前途,族里不会为了任何其他的外人而冒险。”

“可是孙家不是外人啊,祖母她不是出生孙家吗?孙家是我们的姻亲。”五娘辩驳道。

三娘弯了弯唇,却是没有什么笑意:“五娘,你知道陆家吗?”

“陆家?”五娘一愣。

“安国公陆家,是我们曾祖母的娘家,当年被先皇抄家灭族了。”三娘淡声道,“安国公府出事的时候,我们这一房还是曾祖母当家,曾祖父也曾官拜一品,而王氏一族在朝中三品以上的高官至少有七八人,可是结果如何?”

五娘有些呆怔地看着三娘。

三娘继续道:“如今京中娶妇嫁女,无不看重对方门第家世,非门当户对不能成为亲家。自然有为了在困难之时有人帮衬扶持的原因在里面,王家也不列外。但是前提是,不要违背王氏一族忠君的家训。王家能走到今日靠的可不是儿女亲家的帮扶,而是历代皇帝的信任。孙家出事,并不简单,它牵扯到如今复杂的朝政。五妹妹,你不明白这当中的厉害关系。所以还是不要胡乱插手的好。”

五娘脸色已经有些白,她眼睛睁得大大的,仿佛只要将眼闭上,泪水就能滴落。这样的她看起来楚楚可怜,让人忍不住想要疼惜。可惜三娘是一个女子,怎么也没有办法产生心疼的情绪,只是有些同情而已。

“五妹妹,我与金生表哥也是打小的交情,他与五哥也是交往慎密。若是我们真的能有机会助他,我们难不成还会见死不救?没有动作。是因为我们都无能为力。况且孙家这些年……我们只能庆幸金生表哥能逃过这一劫,这已经是不幸中的大幸了。”

“当真没有办法了吗?”五娘沉默了许久,终于神色黯然地道。

三娘想了想:“金生的想法是什么?仅仅是想要救孙家人的性命,还是想要让他们完全脱罪?若是仅仅盼着家人活命的话,也不是没有机会。”

五娘闻言抬头看向三娘:“三姐姐有办法?”

三娘摇头:“我能有什么办法,我不是神仙。头上那把刀最后落不落下来,还是要看皇上的意思了。”

正在这时候,外头的们被敲响了。

小丫鬟的声音在外头响起:“小姐。孙公子回来了。”

五娘闻言有些慌乱,她看了看三娘又看了看门口,咬着唇小声道:“三姐。我是瞒着他来求你的。”

三娘点了点头:“我知道了,去开门吧。”

五娘便起身去将门打开了,孙金生与宣韶一同出现在了门口。

孙金生看上去有些憔悴,不过是个少年人,却是胡子拉渣的,眼下还青黑一片,向来使知道京中的消息之后一直没有睡好。

孙金生看了看五娘又看了看三娘:“三表妹你来了?”

三娘已经站起了身,闻言点头:“刚来一会儿,五妹妹说想要见一见我,便过来了。”

孙金生与宣韶两人一起走了进来。宣韶看向三娘,三娘朝他轻轻摇了摇头,没有说什么。

几人重新坐下了,孙金生接过了五娘倒给他的茶,一口饮尽了,将杯子往桌上一放。看着众人突然苦笑:“今日我去将我名下的一些产业都变卖了,不想有人认出了我,刻意压低了价钱,竟比市价要低上至少三成。以往做生意的时候,我从来不与人为价格的事情纠缠不休,因为他们给我的价总是比市价要低,曾经我还为此沾沾自喜过,觉得这是自己的本事。如今再回过头来看,我方才惊觉自己当初的无知。”

以往孙家还没有倒的时候,许多人都想要走孙家这条路子赚钱,愁的是钱没有办法和门路送出去,所以孙金生无论做什么生意他都不可能亏,他自己可能不知道,他心心念念地想要脱离了孙家凭着自己的本事在商界立足,这几乎是很难做到的。除非他隐姓埋名从最低等的商贩做起。

“那怎么办?如今正是你需要银子的时候。”五娘有些着急地道,见众人都看向她,她脸红着低下了头。

孙金生朝她笑了笑:“没事,刚刚宣大哥说他帮我介绍几个实在的中人。”孙金生看向宣韶和三娘,“都说患难的时候才能分清楚真正的朋友,我原本还不信的。只是今日去见了几个以前经常在一处的朋友,有几个还是以前受过我的恩惠的。原本我也不过是想要求他们帮我问问有没有合适的买家的,不想不是不在家就是不在京,连面都见不上,好不容易有一个见上了面,也听完了我的话,却是压价压得比旁人还狠。人情冷暖不过如此。”

三娘也不由得叹气,孙金生以前虽然聪明,但是他被孙元宏护得太好了,终究是社会经验欠缺。经过这些事情,说不定会让他成长许多。

“你有何打算?”宣韶开口问道。

孙金生想了想:“虽然我对朝廷之事所知甚少,不过这几日我也明白了一些事情。孙家这些年怕是未必清白,而下定决心要收拾孙家的是皇上。”孙金生苦笑,“我走后没有几日,一个老管家带着儿子找了来,说是自己被我兄长找藉口赶出来了,求我收留。后来我明白了,这是父亲刻意给我留的人。这些道理也是他告诉我的。我以前……真的什么也不懂,亏我还一直沾沾自喜,以为自己很了不得。”

不得不说,孙元宏对孙金生这个儿子是真的很好,什么都替他想到了。

“我将家产全数变卖了,也不是想要将孙家的人都救出来,老管家说这是不可能的。不过我想要他们在狱中过的舒服一些……我,真的很没用。”孙金生双手捂住了脸,声音很痛苦。

“你有多少钱?”三娘突然开口道。

众人皆是一愣。

“三姐……”五娘惊疑不定地看着三娘。

孙金生却是用手擦了一把脸,抬起头来,很坦然地道:“将名下地那些产业都卖了,加上这些年我和姨娘的积蓄……应该有八万两左右。”

数目还真不小。

看到大家看向他的眼神,孙金生苦笑:“我姨娘那里就有不少的银子,我手下这些铺子和产业看着虽然不起眼,却是些值钱的。应该都是父亲偷偷弄到我名下的。还有我的那个庄子,如果也卖了的话……”

三娘打断道:“表舅舅做什么多,就是想要你与你姨娘衣食无忧。即便你因为孝心做不到这一点,也不能连容身之所也没有,不然表舅舅怎么安心?庄子还是暂且留着吧。”

孙金生低头没有说话,三娘知道他心里不好受。

“与其想着让他们在牢里过得舒坦,还不如想想怎么让他们保住性命。虽然能脱罪的机率微乎其微,但是皇上向来宽厚,会从轻发落也说不定。”

孙金生一愣,看向三娘:“三表妹的意思是……”

三娘沉吟道:“我听说因为最近大旱,加上天坛大祈殿无故失火,朝中大臣和天下百姓早已经是人心惶惶。皇上下旨说要斋戒沐浴七七四十九日,再请大悲寺的高僧入宫念经祈福。这个时候,朝廷大开杀戒怕是不妥。我曾经听一位高僧说起过,天降灾难,往往是因为人间杀戮太重,怨气凝聚,以致四时不调。皇上既然要请高僧们入宫,皇上还太后他们怕是怎么也要听一听佛法吧?”

“高僧?”孙金生皱眉思索,“大悲寺的那些和尚,我到是认得一两个。”

三娘点头:“八万两银子,说少不少,但是在有些人眼中也不算太多,给了他们也不一定给你办事。你不如另辟蹊径,高僧离佛祖再近,也都还是人。”

当年在王家与厨房管事偷情的那位和尚,也是一位高僧。听说如今在大悲寺的地位还不算低。所以高僧也都是需要吃喝拉撒,并有其他各种心理生理需求的。

“我认的一位叫悟深的高僧,他与其他的和尚有些不同,等会儿我就去找找他。”孙金生像是松了一口气般地道。

悟深?三娘嘴角抽了抽。

她该说无巧不成书么?怎么哪里都能有悟深这个和尚的身影?

第四百八十六章

见该说的都说了,三娘想着猫儿眼胡同那边薛氏她们还等着她回去,便道:“时候不早了,我们若是出来的太久怕是会让家里担心,这就回去了。 ”三娘看向宣韶。

宣韶点头,对孙金生道:“过后,我会让中人来找你的。”

金生原本在思索要怎么找“高僧”开口,闻言忙回神道:“这么快就要走……”刚说完这一句,想起来这里是栈,不是自己家中,确实不是什么好叙旧的地方,再说现在也不是叙旧的时候,只有点头道:“今日多谢你们了,若非你们相助……”

三娘赶紧打断道:“这种话就快别说了,什么忙也帮不上你,我们也觉得心理难过。”

孙金生苦笑道:“我不是那不知好歹之人,我都明白的。我说谢谢也不是说的什么套话。”

三娘笑:“那就好,以后也别说了。”说着三娘看向五娘,“五妹妹,我让人送你回去。”

五娘下意识道:“我不回去……”

三娘好言劝道:“五妹妹,如今金生表哥正是忙的时候,你若是在这里怕是会耽误他办正事,他也没有时间一直顾着你,为了不让他分心你还是先回去吧。”

孙金生也道:“五娘,你回去帮我陪着我姨娘吧。我不在她身边,她总是会胡思乱想。你回去之后帮我劝劝她,也让她少担心一些。”

五娘这才低头不言语了。

三娘叹气,这就是女大不中留么?现在人家孙金生说话。一句抵她三句。

三娘笑着道:“我回去之后打发人过来。”

三娘与宣韶两人站起了身来,孙金生起身相送。五娘想了想,顿住了步子,只是将三娘看着。

三娘朝她点了点头:“五妹妹你多多保重。”

孙金生道:“三表妹放心,等我忙完了这边的事情就回去,我会照顾五表妹的。”

三娘看向孙金生,见他说这话的时候目光坦诚。知道他说的照顾只是纯粹的照顾,并没有什么别的意思在里面,五娘却是脸红着将头低下了。手指绕着自己压裙上的丝绦。

三娘心中叹息,如今五娘与孙金生也都算是落难之人,能相互帮持自然是好的。 只是孙金生如今怕是没有什么心思在这男女私情上。希望五娘最后不要失望才好。同一屋檐下生活了这么些年,如果可能的话,三娘也希望五娘最后能得一个好的结局。崔姨娘的事情已经过去了,而五娘已是一无所有。

“三姐”在三娘就要踏出房门的时候,五娘突然出声喊道。

三娘顿步,回头。

五娘咬了咬唇,突然开口道:“三姐,你还记得我离京之时求你的那一件事情吗?”

三娘想了想,五娘说的应该是求她不要放过惠兰县主的那一件事情。

“记得。”三娘淡声道。她让惠兰吃一些苦头,也算是帮五娘出气了吧?只是毕竟是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若是惠兰县主能被申嬷嬷改造成功,不再惹是生非,三娘也不想做得太绝了。

三娘以为五娘是要提醒她不要忘记这件事情,不想五娘却是道:“三姐,我不求你这件事情了。我想过了。或许以前发生的那些都是天意,怨不得谁,所以算了吧。我现在只求……只求金生哥哥能够如愿,我……我……”五娘说到这里说不下去了。

三娘猜,五娘是想说她最后也能如愿吧,至于五娘现在的愿望是什么。并不难猜。

五娘的意思是像说她愿意放过惠兰县主,而让自己在姻缘上帮她一把么?

有些事情是要看缘分的,她不是上帝,更不是月老。不过若是双方都愿意的话,她也会尽力成全。尽管如此,三娘不想对五娘允诺什么。

点了点头三娘走出了房间,在五娘叫住三娘的时候,宣韶与孙金生已经先一步出了门去了。

孙金生将两人送上了马车,最后还不忘道:“三表妹,你回去之后与家里好好说说,不要怪五表妹私自回京了。这次是我的过错,考虑不周。我赶着要回京,她又一直哭,我只能……”孙金生有些不好意思。

三娘点头:“我知道了,我会好好与叔祖母说的,她向来宽厚,不会过于责备五娘的。不过,金生表哥,以后有些事情即便她哭着求你,你该硬下心肠的时候还是硬下心肠吧,怎么做对她才是好,你也是明白的。”

孙金生更是有些惭愧:“我知道了。”

三娘笑着将车帘子放下了。

马车出了后院,往猫儿眼胡同驶去。

这一次,白兰嫌车厢里闷的慌,跑车辕上坐着去了。

马车行了一会儿,三娘忍不住问宣韶道:“相公,你会不会怪我多事,与金生表哥说那些?”

宣韶闻言低头看了三娘一眼:“我为何会怪你多事?”

三娘有些语塞,从立场上来看,王家与宣韶都是皇帝一派。可是三娘刚刚明显是帮助孙金生算计皇帝。

宣韶道:“皇上所做的这一切并不是为了杀几个人。杀人只不过是一种手段罢了,或许可以震慑住一些人,但是如今的形势却是太过紧张了,这样也未必是一件好事。孙家这些年虽然钱财敛的不少,真正惹得天怒人怨的事情却没有做过。只是刚好拿他们开刀罢了。”

这些道理三娘自然是明白的,她只是怕宣韶会觉得她多管闲事,或者给家中惹祸。

宣韶却是道:“你助他,是因为朋友之义,与王家和宣家没有什么关系。算不上做错什么。”

三娘闻言忍不住心花怒放,她自然不仅仅是因为宣韶这句话,而是因为不管她做了什么宣韶总是会帮她开脱。反正她就是没有错就对了。

三娘扑过去抱住了宣韶,在他脸上亲了一下:“相公,你真好。”

宣韶瞥了三娘一眼,莞尔一笑。

两人回到猫儿眼胡同的时候,宣韶依旧去了外院,三娘自己回了内院去找薛氏和王筝她们。走到正房的时候,看见白氏已经到了,三人正在厅中闲聊。

见三娘走了进来,王筝笑着打趣道:“哟,舍得回来了?我们还以为外边风景独好,让你流连忘返呢。”

三娘笑道:“有姑姑你在这里,我即便是人在外头,心思也是在这里的。”

“就会贫嘴。”王筝翻了一个白眼道。

三娘与白氏见了礼之后便找了个地方坐了下来,想了想,她还是将自己出去见五娘的事情说了。五娘偷偷离开庄子,李氏若是知道了定会担心,温家园那边还是要交代一声的。

王筝听完了皱眉:“她怎么这么不懂事?虽然她与金生也算是表兄妹关系,但是孤男寡女的,算是什么事儿?”

薛氏却是叹道:“如今什么名声不名声的对她又有什么用处?她终究是……”终究是不能回到王家了。薛氏这话没有说出来,但是大家都是明白的,因此王筝也沉默不说话了。

厅中静了静,还是王筝先开口打破沉默:“即便是如此,她以后也还是要嫁人的吧?若是让夫家知晓了,她……”说到这里王筝突然顿了顿,看向三娘,不确定地道:“难不成她有那种心思?”

薛氏和白氏原本不明白,想了想之后也回过神来,都看向三娘。

三娘苦笑:“怎么都看着我?我又不适五娘,怎么知道她是怎么想的?不过五娘已经不能回来了,今后要怎么办还真要为她想一想了。总不能就这么一直在庄子里待着吧?”

薛氏皱眉道:“若是孙金生的话……也不是不可以。虽然孙家落了难了,孙金生却也是知根知底的。不过我曾经见过那孩子几次,好像有些……”

三娘看薛氏的表情就知道,肯定是孙金生没有给薛氏留下过太好的印象。其实这也不奇怪,三娘自己第一次见孙金生的时候,也觉得那是一个不知天高地厚,任性妄为的混世魔王。

“其实金生表哥他并不是我们平日了看到的那么糟糕,他……哎!他也是有苦衷的。”三娘有些无奈地为孙金生说起了好话。

王筝看了三娘一眼,也道:“我与他接触过几次,也觉得不像是个真糊涂的人。况且他如今明明已经不算是孙家的人了,却在孙家落难之时,不惜倾家荡产也要救人,可见心地不坏。比那些只会躲起来自己享乐的人要强多了。”

三娘刚刚简短的说了一下孙金生进京的目的,但是没有把自己说的那些话说出来。

薛氏闻言点头:“既然你们两人都这样说,那想必他真的有些可取之处的。”

“这些以后再说吧,金生表哥现在怕是没有心思考虑这些。况且,如果他以后还打算回京来的话,五娘怕是不适合跟着他。”三娘道。

“也对,这些事情嫂嫂回去与母亲商量商量吧。最好现在就派人把五娘送回去,免得出什么岔子。”王筝对白氏道。

一直没有说话的白氏笑着点头:“我这就去安排。”

第四百八十七章 自作孽(加更)

白氏说着便走了出去。

王筝笑着道:“我这位嫂嫂虽然不怎么喜欢说话,却还真是个能干的,她去了温家园之后我母亲也清闲了不少呢。”

白氏能不能干,三娘以前却是不知道的。在山东的时候,白氏很少会展露自己的才干,即便孙氏有什么事情吩咐她去做,她也是做的中规中矩的,不会犯大错,也不会太出彩。因为孙氏不喜欢她,这样她既不会因办事不力而被过于责骂,也不会惹得当家夫人金氏的嫉妒。

说起来白氏应该是个聪明人,在孙氏手下这么些年,硬是很少让孙氏抓到过什么把柄错处。

只是这么些年下来,白氏也养成了低调的性子,即便是到了温家园,也大都是只做事,少言语。不想她这样的性子更是得了李氏的夸赞。

三人正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话,那边小七又哭了起来。

薛氏立即起身:“怕是饿了,我去叫奶娘进来喂奶,你们聊着。我哄好了孩子就过来。”

王筝摆手道:“去吧去吧,我与三娘用不着你招呼。”

薛氏笑着走了。

王筝见只有三娘和自己在了,突然想到了什么,凑近了三娘一些道:“对了,郑国公府最近这两日发生的事情你听说了没有?”

三娘摇头,她最近忙着管家还有处理郡王妃和惠兰县主的事情,哪里有空去管外头的事情。

王筝道:“你还记得上次在温家院里,二娘故意引你去见到的那个甄氏么?镇国公庶子的妻子?”

想起这件事情,三娘就觉得恶心,怎么不记得:“她出事了?”

王筝点头:“郑国公夫人已经让那位庶子休了她回家了。”

“是因为上次她密谋的那件事情被发现了吗?”三娘皱眉道。谋害嫡母可是大罪。

王筝想了想:“说不准。不过即便真是因为这件事情,她毕竟还没有动手。镇国公夫人也抓不到实质的把柄。最后只是将她赶出去,也算是她的运气了。”对于这种心如蛇蝎的女子,王筝向来是不喜欢的。

三娘点了点头:“能有这种结局,却是算是她的运气了。她若真的动手了,怕是没有办法得善终了。”

王筝脸上却是露出了一些古怪的笑意,三娘忍不住有些好奇:“难不成这当中还有什么隐情不成?你笑得如此……”荡漾……最后两个字三娘硬生生憋了回去。

王筝自然是不明白三娘的腹诽的。她想了想。见厅里只有自己与三娘身边几个信任的丫鬟,便朝三娘招了招手。

她们两人之间隔了一个小几,三娘便将身子往她那边凑了凑,王筝也趴在了几案上。在三娘耳边小声道:“这位甄氏怕是这里有些不正常的,什么都敢说。”王筝指了指头道。

“她被休回娘家的时候,她那位相公一句话也不敢说。嫡母说什么他都应了。甄氏气愤不已,回去之后便整天嚷嚷,说郑国公的这位庶子是个忘恩负义的……呃。那个。还说他能得了如今这个差事,是因为逼着自己的妻子去服侍公公……”

“……”三娘无语了,这可真是一个大八卦。

王筝轻咳一声:“这话昨日已经传了出来了,怕是许多人都知道了,以后她那位相公不知道怎么出门。”

何止是郑国公的这位庶子不好意思出门了,怕是整个郑国公府的人都没有颜面出门了。

王筝在别人面前向来不是一个八卦的,也从来不说他人的是非。但是在三娘面前她就是什么都说。也什么都敢说。

“对了今日二娘会不会回来?”王筝突然皱眉道。

三娘想了想:“没听母亲说派人去接她。看她自己回不回来了。”二娘曾经接着薛氏的手谋害王栋,薛氏是真的不喜欢这位庶女。也不想与她打交道。

王筝翻了个白眼:“我这就打发人去门口守着,见她回来了就给轰回去。”

三娘笑着摇了摇头。不过王筝也不过是说说罢了,这里不是王筝的府上,而是二娘名正言顺的娘家,若是王栋和薛氏不主动赶人,王筝又怎么能将二娘往外赶?即便她们都想这么做。有些人,一出现就是破坏气氛的。

待到中午快吃饭的时候,薛氏指挥着丫鬟们将桌子布置在了左次间。今日来猫儿眼胡同的人并不错,女客也只是三娘,王筝和白氏罢了。薛氏娘家已经没有人了。

不过听薛氏说,在孩子洗三的那一日,薛如玉的婆家派人来了,是以薛如玉的名义给孩子送东西的,也算是给薛氏撑了撑脸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