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月每膳吃得不多,因此很容易饿。这个小习惯被前来伺候的连翘谙熟于心,于是每次只要逢她出府就会特地在马车里面给她备些点心。一贯安静的侍婢在细致周到这点上很像孙姜氏,却从未表过功,但这不代表对方没察觉。

“我有没有说过,你很面熟?”

淡淡的嗓音,让正要迈出门槛的侍婢脚步一滞。

“奴婢姿质鄙陋,小姐抬举了…”

她转身屈膝,卑微至极。说完再次行礼,就退出了寝房。

刚炖好的甜品散发出香甜的味道,朱明月望着那道离开的背影,久久没有回神。

那侍婢不是让她觉得面熟,而是一种说不出的熟悉感。她是孙姜氏派到她身边跟着她、监视她的,却从未多嘴多舌,更没坏过她的事。无论为人处世还是举手投足,都表现出一种训练有素从容不迫的气质,让她感到某种异样的熟悉。

等连翘把小膳送来,沐晟还没出现。

朱明月走到琐窗前面,伸手将花梨木的窗支支上。

苑里桃花纷飞如雨,洋洋洒洒地弥漫出扑鼻的香息。待那一袭锦衣黑袍的男子顺着红漆回廊走过来,正有侍女进门将桌案上未动的盘盏拾掇下去。苑里洒扫的丫鬟纷纷朝着他行礼,沐晟摆摆手,吩咐一应伺候的人都下去。

“本王知道你一定有很多疑问,想问什么就问吧。”

他走到花架前将身上的大氅除了,略显深沉的嗓音,眉目间含着凝重之气。

少女伫立在窗前,保持着背对的姿势,浸在阳光中的一抹身影仿佛随时消失。

“小女的兄长是因为王爷被抓的,对吗?”

好半晌,她才开口道。

他曾跟她说,沈明琪因水土不服染病耽搁在半路。

结果一耽搁就是几个月。几个月之后,他的消息忽然出现在楚雄,被那氏土司府给抓了——就在沐晟和萧颜用尽浑身解数要对付元江的节骨眼上。

“那封奏报具体写了什么小女不清楚,可兄长他区区一介商贾,名字和事迹能被写在军报上面由卫所传信官亲自快马送来,就证明他从京城回云南以来从未露面的这段时间里,一直是在为黔宁王府做事,而今王爷则把他牺牲了。”

轻飘飘的语气,让沐晟眼神一凛,他走到她身边一把拉过她的胳膊,“谁跟你说本王要把明琪牺牲了?”

有些重的力道,让朱明月疼得蹙起眉。沐晟抓着她的手不由得一松,“本王知道明琪的突然被抓让你很难接受,本王心里难道就好受吗?何况不仅是明琪,同时被抓的还有云南十三府中最有地位也最财大势雄的二十三个商贾——他们对本王来说都很重要。”

他破天荒地在向她解释。

朱明月复杂地看着他,却许久都没有说话。

她其实很想说她并不关心沈明琪的死活,也不关心什么人被抓了、怎么被抓的…她只想去沈家,想去履行来云南所要担负的却一直都没法施行的使命。而当她以为自己做完了原不该她去做的很多事之后,以为她即将就要去沈家时,他却告诉她:不行。因为沈明琪被抓了,因为一直以来在为黔宁王府做事的沈家,是地方土司家族的眼中钉,而她作为沈家的半个当家人和云南藩王的红颜知己,这样敏感的身份也成了众矢之的,只能暂时待在他身边等待危机解除。

她所有的打算,就这样再一次化为灰烬。

可她也想问,还要让她等多久?她离开应天府已经大半年,大半年中跟着他在河南府、在曲靖府,又从曲靖府来了东川府,大半个滇蜀都让她跑遍了,云南府的锦绣沈家却离她越来越远。而今一场几可预见的大战即将到来,难道要让她等到一切尘埃落定边疆太平?密谋篡位、靖难之役,前前后后她等了整整七年,黔宁王府筹谋的这场边陲动乱呢?一年、两年…还要多久?而他费尽周折找“她”回来,真的只是为了让沈家嫡长一脉团聚吗?

“难道送小女回曲靖都不行吗?”

就算云南府周围遍布埋伏,也不代表云南十三府的府、州、县都是危险的。

沐晟深深看着她:“随着传信官一路从曲靖绕道来东川府,这段路的行程也跟着暴露了。而且你认为在云南府到东川之间阻截传信官的人,是那氏家族派出来的?元江府就算再厉害,也不可能将眼线抛得这么远,更多不可估计的力量已经逐渐加入了战局。”

跟元江府交好的土司府不占少数,而那些土司府盘踞在官道、村镇的周边,根本无法做到一一防御。

“可小女只是沈家流落在外又被寻回的女儿,什么元江府,什么黔宁王府,这一切原本就与小女无关。而小女已经离家太久,真的想回去了…”寥落的话音,从檀唇滑落。

她低下头,眼底是心灰意冷的失望和哀伤。

其实沐晟和那个传信来的校尉说得都没错,现在这个形势谁擅自在云南行走就是自找麻烦。待在东川府、待在他身边才是最安全的。就算她不怕死,正要毕其功于一役的沐晟,可能再派兵力分神护送她闯过重重包围去沈家吗?

可她想她的爹爹,在铁马金戈血雨腥风的战争之后,还要让那么耿直的人周旋在波诡云谲的庙堂官场。她担心他会不会被同僚挤对指摘,她担心他会不会忙于公务就忘了用膳,会不会又彻夜饮酒伤了身体…而她的爹爹还一直心心念念盼着她回家。

这些,面前的人不会懂。

她也永远都不能开口跟他讲。

就在这时,门外忽然响起叩门声。

沐晟想要抚摸她发颤的手,停在半空中,半晌,转身去开门。门外是传信官阿普居木,站得笔直,目不斜视地说道:“王爷,东川府卫所的几位将军到了,均在议事厅等候。”

“好,本王即刻就到。”

沐晟从梨木架上拿起大氅,在临出门前看向她。

朱明月始终站在窗前,泛白的阳光斜斜地洒在她身上,勾勒出一道弱不胜衣的落寞背影。

在议事厅等待召见的四个人,均是驻扎在东川府城外的卫所武官:卫指挥使廖商、指挥佥事傅东屏和卫镇抚白珈,还有之前负责护送朱明月的百户长孟廉生。他们一个是正三品武官,一个是正四品文官转调武职,余下两人中白珈是从五品,孟廉生是正六品,而前两者的官阶比孙兆康还高。

当一行四个人身着威武甲胄踏进府宅时,门口把守的侍卫惊得跟什么似的。

“都说文人附庸风雅、最喜好奢华享受,眼见上一任知府在时,这处府宅还不是这样,孙知府到任后一经修葺,却是让人认都认不出来了。”

傅东屏摸着下巴,从厅内望向外面的亭台楼阁、假山池塘、廊腰缦回,山山水水尽收眼底,显得气派雅致,美不胜收。

孟廉生惊讶道:“上一任?傅镇抚十年前就是东川驻军了!”

白珈道:“他这个卫镇抚啊,以前是干土匪的,在湖广一带打家劫舍,好勇斗狠,无法无天。后来遇到廖头领兵去围剿,结果老傅遣散了那伙匪寇,自己投到了廖头麾下。”

孟廉生对傅东屏不可思议的背景感到惊诧,那厢傅东屏咂着嘴道:“谁让我一直仰慕廖头的忠勇武略、刚正端直,打从遇见那天就一直死心塌地追随他,从湖广到滇黔,又到川蜀,后来就在东川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一待就是十几年…”

说到后来,傅东屏感到很郁闷。

“这么说,你和廖头也算是黔宁王府的老部下了。”孟廉生“嘿嘿”笑道。

傅东屏挑了挑眉毛:“从老西平侯到嗣位的黔宁王沐春,再到现在的小沐王爷,沐家在滇二十年,而咱们在滇蜀卫所也已经驻扎了十五年。你说是不是老交情?”

他说完,侧面有一记眼神瞟过来。后者即刻改口道:“不不不,是以黔宁王府马首是瞻,始终在王爷的带领下恪尽职守、奋勇杀敌!”

傅东屏在说这话时,沐晟刚好前脚踏进门槛。

孟廉生心道,这就是所谓的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傅佥事的脸皮可真厚。

一直没再搭茬、似在观赏墙壁上挂画的白珈,在这时忽然大喝一声:“说得好,算我一个!”

沐晟后脚踏进厅内,傅东屏等人也收起了嬉皮笑脸的神色,四个人一同肃然起身,恭恭敬敬地行了个军礼。

“几位请坐。本王将几位请到这儿来,是因为收到了来自云南府的消息,有二十几名商贾在楚雄府被那氏的武士劫走,至今生死不明…”

大明的卫所兵制,在洪武七年已经增加至都司十七,行都司三,留守都司一,内外卫三百二十九,千户所六十五。洪武十四年以来,最多时就曾在云南设二十卫、三御、十八所,总共是一百三十三个千户所。这些卫所遍布云南全府各县,如云南府为都司城,曲靖、临安、楚雄、蒙化为卫城;陆凉、平夷、越州也是卫城;宜良、安宁、易门、杨林、武定、马隆、木密、凤梧为千户所城;通海为御城。其余府、州、县亦有卫所兵分驻,负责城防,就是所谓的“以武卫文”。

东川府也是卫城。卫所指挥使廖商驻派在此有十五年之久,一直隶属于黔宁王府管辖。这也是沐晟能够放心经停在东川的原因。而廖商等人作为老西平侯沐英的门生、黔宁王府的心腹之将,也知道沐家军的这趟互市之行,其实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西南边陲的茶运商人货物遭抢并不是第一次,多年来云南十三府走货的行当总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滋扰,起初是小打小闹,当地衙署的官差出来吓唬一通就会有所收敛,后来随着地方势力日益膨胀、土官与流官的矛盾凸显,逐渐演变到现在的一场场大肆抢掠。

在沐晟之前,当时嗣位的西平侯沐春曾亲自出兵去匪寇出没的地方剿袭,出兵前特地知会了周围几个府城的流官和土官。想不到不仅遭到几大土司家族的强烈反对,还一状告到了御前,结果发兵不成,反而更加助长了当地土官的气焰。那时候元江府超然的地位便逐渐显现出来。

从那开始,黔宁王府也学会了谨慎,学会了韬光养晦,开始以迂回而秘密的方式,为铲除那氏土司府、削弱地方土官势力进行一系列周密而细致的筹谋。这其中,东川府作为互市的第一站,也是计划中的第一步——元江那氏以一府之力同时哺养六座府城:普洱、顺宁、东川、寻甸、乌蒙和芒部,使得当地流官在多年深受其大恩、享其优渥利益的情况下,跟元江府紧密地站在一处,成为那氏家族除却土官势力之外的另一道保护屏障。一旦黔宁王府要动元江,这六大府城必然第一个跳出来反对。

于是沐家军一路护送马帮来到了东川府。

浩浩荡荡,大张旗鼓,打着“互市”的幌子把所有人的视线都吸引过来。一来,是试试这表面平静却内藏波澜的走货行当的深浅;二来,就是为了击破流官和土官之间看似无懈可击的同盟关系。随着张三的落网,孙兆康的东川府就成了黔宁王府的囊中之物。与此同时,寻甸、乌蒙、芒部和顺宁的流官知府,均被驻扎在当地的卫所指挥使请去军营“做客”。余下的普洱府,黔宁王府一日收不到普洱知府周汝训的投诚,他的属官赵鼎文就会一日留在东川,与诸位将领一道参与整个计划的实施。

这样一来,在东川率先倒戈,寻甸等四大府城的文官被武官扣押,各府城之间又与元江消息隔绝的情况下,以利益构筑的同盟以及与元江府多年的默契,很容易就分崩离析。至少沐晟坐镇东川一日,元江府所拥有的流官势力屏障,有便等于无。

这是第一步。

翻手覆手间,樯橹灰飞烟灭。

然而元江那氏的厉害之处,还在于百年屹立,同气连枝、一损俱损的几大土官家族。所以接下来的第二道杀手锏,就轮到了萧颜。

作为沐晟身边的第一军师,萧颜以黔宁王府的名义,已经跟川、滇、黔的多个土官家族接触了很多年。而今元江那氏的势力大到足以让每一个土官家族惧怕,不得不屈于人下,听其差遣。可元江也拥有着让所有人眼红的家底。于是萧颜向地方的土官家族提议,趁元江府羽翼未丰,由黔宁王府亲自出面,一众土司或在旁协助、或保持中立,众人联手一起把元江府“瓜分”。

以一个那氏幕府的消失,同时壮大其他多个幕府,往后大家平起平坐,谁也不用再看谁的脸色,再不用向谁纳贡。这就是沐晟跟李四说过的“捉贼分赃”。在足够丰盛的财宝面前,很容易让人摒弃所有的交情和誓约,再稳固的关系也会随之土崩瓦解。尤其这次云南十三府的茶商遭抢,受损失的货物中就有部分是几个土司府的经营。那氏的一家独吞,给了黔宁王府一个操戈的理由,也等于在那牢不可破的百年关系中造成一道不可愈合的伤口。而地方权力一旦进行分割,就意味着滇黔地界上再没有任何势力能够称王称霸、威胁朝廷。

孙姜氏曾经跟朱明月提过,有传闻说萧颜在川蜀的土司府里轮番做客。不是做客,正是在进一步的游说撺掇。那谪仙似的男子以病弱之躯,一招纵横捭阖,使得百年传承不攻自破。

这便是沐晟和萧颜二人联手打造的这出完美棋局:一个负责流官,威逼为主;一个负责土官,利诱为上。双管齐下,谋奇人妙,可谓是机关算尽。待两人各自事成,御前传旨的传令官也恰好从应天府赶到了东川府,针对元江府的剿袭行动就此出师有名。

但就在这个时候,楚雄府出事了。

“这次去抢人的百余那氏武士,听说有半数以上都是一等一的高手,经过严密部署,打了楚雄府一个措手不及。两边遭遇后楚雄府的伤亡相当惨重。但元江府公然杀害驻守士兵等同于犯上作乱,是要以忤逆罪论处的。那些被抓走的商贾一旦给不了他们想要的,恐怕凶多吉少。”

傅东屏不无担忧地说道。

“平生最恨商贾以次充好、囤积居奇。俗话都说‘无奸不商’。这回更因保护他们损失了那么多人,他们就算死在了元江,大不了将来战场上多杀几个那氏武士,让老子替他们报仇。”

孟廉生的话,惹来白珈的一声斥责:“商人怎么了?商人也是西南边陲的百姓,身为戍卫疆土的地方军队,有什么理由置他们的生死于不顾?”

孟廉生扁了扁嘴,有些不服气地说道:“末将说的是事实。远水解不了近渴,要想现在去救人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尤其圣旨将至,大战在即。说句不该说的,为了顾全大局,弃卒保帅,牺牲小我,才不至于让苦心筹谋的这一切付之东流…”

孟廉生的话,让在场的几个人陷入沉默。

片刻,廖商开口道:“王爷说过,由沈家当家出面集结的这股商贾势力,是针对元江府计划的第三道杀手锏。但这道杀手锏已然落在对方手里。不知那沈家当家可有办法自救?”

沐晟与几位武将在议事厅一直商讨到夕阳西坠,两个时辰的时间,孙姜氏在东厨忙得不可开交,恨不能同时将连着几日的食谱都安排好。

等到次日晌午,庖丁和厨娘以及采买的小厮们更是提前一个时辰就开始准备,孙姜氏则到前厅亲自张罗。

“轻点轻点,别把那套琉璃盘盏给打碎了!”

“这个先不用。这个是专门解酒用的,等酒过三巡再端上来。”

孙姜氏特地在议事厅旁边的四角凉亭里布置了一大桌子的菜,还从相思坞酒楼里定了几坛子好酒。然而庖丁忙中出错,忘了吩咐采办烹制冷炙的鹿肉。这下可急坏了孙姜氏,一边数落庖丁,一边赶紧招呼小厮去外面买。

“那东西要到府城外面跟猎户定,现在让小的上哪儿去买?”

小厮苦着脸道。

孙姜氏两道柳眉倒竖,“买不到就去其他府上借,借不着就去猎一只来!总之没有鹿肉就不行。你赶紧去想办法!”

朱明月经过廊前的时候,刚好就听到孙姜氏斥责的声音。

其实什么鹿肉,但凡不拿马肉下厨,其余都能够将就。武将不比文官讲究精致、精细,很多时候好吃就行。

“奴婢看得出来,夫人真的很高兴。这也是她这段时间舒展愁容的少有几次。”

连翘低声道。

她自然是高兴。沐晟将此地作为暂代的中军大帐,意味着决定西南边陲未来命运的决策,即将诞生在孙兆康的府宅里。而后者在必须参与的情况下,能够成为第一见证人,面上不仅倍有光彩,将来奏报到御前的奏疏上面他还能成为一定会被提到的人,算是黔宁王府对强迫东川加入战局的一种补偿。

与之前的退避三舍犹恐不及相比,孙知府夫妇已经欣然接受。

这时,连翘已经把朱明月领到假山旁边的凉亭里。游廊对面的庖厨里,仍不时传来孙姜氏的数落声。隔着一道回栏,远处的雕梁画栋、亭台水榭,都倒影在清澈的水面上,水岸两侧垂柳依依,莺啼婉转。

“有什么话不能在寝阁里说,非要来这么一个居高临下的地方?”

朱明月凭栏远眺,对面的偏厅矗立在假山上,与此处凉亭遥遥相望。而那假山的位置,不正是孙兆康当初企图拘禁沐晟的密室吗?

“小姐的那个忠仆,叫阿曲阿伊的,一直跟在小姐身边形影不离。奴婢想要找小姐说说话,可是不容易呢!”

一向话不多的侍婢,居然越矩地提起她的私事。朱明月道:“你似乎很关心我。”

“奴婢是孙夫人派来伺候小姐的,关心小姐是奴婢分内。而奴婢瞧着小姐从昨日到现在,一直郁郁寡欢,是否是因为与王爷发生的争执…”

“你想问什么?”

那侍婢垂眸道:“奴婢想问,可还好吗?月儿小姐…”

檐角的风铃在风中撞击,发出零零碎碎的轻响。扶着雕栏的少女微微而笑:“我总觉得在你身上有一种分外熟悉的感觉,想不到,你竟然是亲军都尉府的人,”她说到此,自己就摇了摇头,道:“不对,亲军都尉府在建文之后就裁撤了,现在应该称之为‘锦衣亲军都指挥使司’。”

连她的真实名讳都被告知了,看来这侍婢的身份也不低。

“月儿小姐有礼,奴婢的确是北镇抚司的人。”

连翘挽手道。

北镇抚司,锦衣亲军都指挥使司下设机构之一,负责传理皇帝钦定的案件,曾一度拥有自己的诏狱,可自行逮捕、刑讯、处决,不必经过三法司,仅对皇帝一人负责。在燕王被封到北平时,藩邸里也有专属于皇子的侍卫亲军和仪仗队,就是亲军都尉府。随着燕王登基,燕王府的亲军都尉府编入了原属于建文帝的锦衣亲军都指挥使司,特隶属北镇抚司,令其掌管刑狱,巡查缉捕,拱卫皇权。

当初在北平藩邸所建立的亲军都尉府,是太祖爷亲设的,多选取体貌雄伟、有勇力者充任为藩邸卫士,彰显皇家赫赫威武的仪态。姚广孝却在那华而不实的仪仗队基础上,兼设了暗卫、细作、死士和清理者。这四个机构均是见不得光的,其中特别培植的一批士族闺秀,如洪武年间进宫的许多少女,就是专门收集情报、侦查消息的细作。而东川知府官邸里的这个侍婢连翘,则是死士,司职保护和刺杀。

在建文时期,几乎每一个来往都城与北平之间的死士,都是一个恐怖的存在。这些死士不仅来源于燕王府,更多的是来自皇宫,两相渗透,不知有多少宫闱、王府里的人悄无声息地消失了。当年朱明月的进宫,就是以三十二名死士的牺牲为代价,最终争取到兵部侍郎齐泰的信任。随后在宫中伴读,她身边无所不在的也是那些效忠于太祖爷和建文帝的死士,最终多数又被保护她的死士除之而后快。

朱明月从袖中取出一张薄薄的桃花笺,笺上一小角和一偏角的折痕,是之前在建文宫中的一种特别暗号,而那折痕上的一点漆墨,用的就是“士为知己者死”的典故。

“是你放在我屋里的?”

连翘点头。

“谁派你来的?”

“姚公吩咐奴婢,要全力配合月儿小姐。”

朱明月松开手,任那张桃花笺从凉亭上扑簌簌落下,落在水面上被浸湿,最后半点痕迹都不见。这是晨曦时她在枕头下面发现的,而一向负责照顾她、细心收拾她寝阁的,不正是这个侍婢吗?

“单靠这张纸就想证明你的身份可不行,还得给我凭证。”

连翘背过身,徐徐从内怀里掏出一块小小的令牌。

“这是奴婢的凭证。”

纯铜打造的令牌,用的是朱文古玺的铸法,正面朱砂,背面錾刻着钟鼎文——殷商时青铜器上的一种铭文,细丝缠绕,繁复难辨,不似文字。

朱明月对它却再熟悉不过,上面的字是:悦者不哀。

那还是洪武三十一年进宫时的那个冬天,还有建文四年的那场大火,无数这样的令牌随着其主人的香销玉殒在焚烧中被毁,无数的生命在酷刑的折磨中含恨而终…没人能在那样尸横遍野的血腥杀戮之后,对过去完全心无余悸,但那也证明着她们这些人曾经侥幸生还、逃出生天。能活下来,实在是不幸中的万幸。

“我不知道姚公是怎么跟你说的,但现在的情况你也清楚,我没办法立刻去沈家。”她叹言。

“奴婢正是因此带来姚公的吩咐。暂时不需要月儿小姐去沈家,而是要小姐能够确保沈家当家沈明琪的安全。”

连翘的话,让朱明月怔住:“什么意思?”

“沈家当家连同其余二十三名商贾,在楚雄府被元江那氏的人劫走,已经押送到了曼景兰山寨。姚公唯恐沈家当家有失,故此让月儿小姐务必护他周全。”

朱明月扶着玉砌雕阑,许久,淡淡地问道:“姚公知道云南沐氏要发兵攻打元江吗?”

“是的,黔宁王府的奏请已经上报到御前。”

“皇上可批准了?”

“奴婢不知。”

“姚公又怎么说?”

“奴婢不知。”

朱明月在此刻转过身,淡然地开口道:“你什么都不知道,那么我来告诉你。黔宁王府的奏请送到朝堂,作为御前的第一谋臣,不论姚公是什么意思,都只会有两种可能:一是朝廷不准,那么按照沐家和沈家的关系,沐晟一定会用条件去交换沈明琪;二是朝廷准许了,在发兵之前,沐晟也一定会将此事妥善处理,而绝不会让沈明琪以及那二十三名商贾成为兵临城下时的谈判筹码。”

她说到此,无所谓地看着她:“不管是哪一种可能,沈明琪都有云南的黔宁王去保全、去搭救,远在千里之外的姚公不觉得自己太多管闲事,自作多情了吗?”

姚广孝一向喜欢多管闲事。

但是连翘作为藩邸里从小养育的孤儿,经历过残酷而惨烈的竞争最终成为一名死士,等于是专为了效忠而生,从不敢有半分忤逆和越矩。此时听到朱明月这般不逊,不禁有些被冒犯的触怒:“月儿小姐似乎总不喜欢按照命令做事。可奴婢只是代为传达姚公的意思,至于姚公的想法,恐怕也不是奴婢等卑贱之人所能揣度和思量的。”

她说自己卑贱,何尝不是在暗指她。

朱明月淡淡地说道:“你跟姚广孝的时日应该很长,该明白既然是代为传话,就应把我的反馈原原本本地带回给他。”

“可那不是反馈,而是无礼的指责。”

她的直呼其名,更让连翘生出一股无名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