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吧。”贾母见贾敏未语先笑,心中越发肯定自己女儿对这门婚事是持同意意见的,“今儿怎么没把玉儿带来?”

“昨晚嚷着要跟枢哥儿学读书,闹了一宿,现在还在睡着呢,便没有带来了。”贾敏吃了一口茶,嗯,上好的君山银针,连杯子都是内造的梅花凌寒粉彩茶具。贾敏看了一眼屋内的摆设,绿地套紫花的玻璃瓶中插着几支红梅,景泰蓝三足象鼻香炉里焚着檀香、一丈高的珊瑚盆景是别样的红,这屋子里的摆设,只怕就是宫里也比不过了。

“也罢,今儿让你来所为何事你也知道了。”贾母慈祥地笑着,“算起来宝玉跟黛玉的年纪相仿,咱们早日定下亲事也好。”

“今儿来我也是打算跟母亲说说的,”贾敏搁下手中的茶盅,“老爷的意思是玉儿还小,暂时不必这么早就定下婚事。我也是这么想的,毕竟玉儿才不到五岁,何必这么早就相看人家?倒显得我们林家的女儿不够娇贵了。寻常家的女儿不都是到了十岁之后才挑人家的吗,这样才能看到男方的家世跟才学。”

贾母一噎,没想到自己女儿这样直接就回绝了自己的提议,好半晌才找回自己的声音:“你虽然说的有道理,但是咱们两家到底知根知底。宝玉年纪虽小,但才学上是丝毫不比珠儿弱的,再者他是衔玉而生,这天底下有多少人有这样的福气?二来我还想着叫两个玉儿承欢膝下呢。”最重要的是,眼看着珠儿就要科举出仕了,到时候二房总该是珠儿继承的。现在给宝玉找个二品大官的岳父,将来宝玉的前途就有保障了。

贾敏前世看尽一切,哪里不知道贾母心中的小心思。她垂眸冷冷一笑。承欢膝下?是看重咱们家的家世,好叫将来提携那块破玉吧!她很快就收敛了自己脸上的讽刺与冷意,只道:“宝玉,看着倒是有几分聪明相,只是他还小,我暂且看不来什么。到时候万一结成冤家那可怎么好?我拢共就这么一个女儿,自然巴不得什么好的都放到她跟前随她挑的,当年我成亲的时候母亲不也是这样做吗?”又细声道,“至于衔玉而生的话母亲还是少提吧,皇家里都没有这样的福气,要真是传到宫里叫贵人们知道了,心里指不定要怎么想呢。宁荣二府家大业大,背后难免有小人记恨,要是传开了什么谣言来,岂非祸害?当初我就是在扬州也听到了这样的话,可见京城中只怕是人尽皆知了。”

贾母就这样被贾敏带歪了话题,立刻想到之前王氏到处跟人家宣扬自己生了个衔玉出生的哥儿的事情来,眉头一瞬间就蹙了起来。

贾敏见状,连忙道:“宁荣二府已经是出彩之极,爹爹是勤勤恳恳一辈子才保全荣国府的荣耀,母亲可得仔细看着才对。听说东府之前出了那档事儿,我还真怕叫人家觉得咱们家都一个样。珠儿就要参加科举了,可别叫这些丑闻害了他去。”

她说的真情实意,贾母都被她唬住了乱了心神,也没兴致再说什么两个玉儿的婚事,闲聊几句便让人送了贾敏出去。

林如海的折子上去之后很快就得到了皇帝的召见。这些年徒淼泽秘密筹建的火统营渐渐成形,顺义贝勒自从那一次打击之后就一直萎靡不前,整日沉醉在温柔乡跟烈酒中,太上皇对这个儿子也是失望得很,便再也不管了。倒是忠顺亲王依旧默默无闻,但林如海还是敏锐地察觉到江南地区的异动,所以这回也跟徒淼泽细细回禀了。

刘家没落了,成家在扬州也算一枝独秀,只是皇帝在背后操纵的滕家在这一年中异军突起,扬州盐商圈内的变化形式可谓复杂。林如海这段时间是忙活了好久才理顺盐商间的关系,平息纷争。徒淼泽念他有功,破格赏了他花马褂与单眼花翎。

这是上辈子所没有的,贾敏笑着给林如海道了喜,又问了归程后才道:“我已经跟母亲说了,玉儿的婚事自是不必着急。倒是枢哥儿,是不是要着眼相看人家呢?”

“枢儿,我是想着等他参加科举之后在谈婚事。”林如海抿了一口茶后才道,“咱们林家的男儿都是先立业后成家的,倒也不急。”

“说得也是。”贾敏叹道,“珠儿也打算明年大比之年试一试。他就是因着生病错过了上一回的秋闱,如今天天闷在书房里读书,听说每天只睡两三个时辰,这样熬坏了身子可怎么好?偏生我二哥又是不会劝的,还一味称赞珠儿这样做才是典范。”

“我也劝过存周跟珠儿,只是他们都不听。咱们也无可奈何了。”林如海叹道,“趁着现在天还不冷,咱们还是早点拾掇东西回扬州去吧。”

“我知道了,本来就没带多少东西来,带来的都给别人送去了。”贾敏道,“明儿让人传话出去,只说咱们要收拾行李不便见客也就罢了。”

“也好。明儿晖烨跟晖耀还会来一趟,我跟他们在前头说话,你在花厅里跟他们的夫人好生叮嘱几句吧。”林如海道。

“我知道了。”

第41章

第四十一回启程归成家衰败

林晖烨的妻子万氏还有林晖耀的妻子宁氏是一起来的。万氏是苏州书院院长的女儿,长得清秀可人,身着石榴红遍地金的褙子跟翡翠撒花洋绉裙,乌鸦鸦的发上是几支祥云纹羊脂玉簪别着,倒是清爽;宁氏则是武官之家出身,一身大红色五彩连波水纹鸳鸯刺绣的衣裙,配着丽水紫磨金步摇,娇媚动人。

论辈分的话,贾敏是林晖烨跟林晖耀的祖母辈了,只是她只比万氏跟宁氏大十来岁,保养很好,看着也不过是二十五、六罢了。见两个小辈的还是有些拘谨,贾敏便笑着道:“晖熠去年来京赶考,听说病了一场,如今可大好了?”

“已经好了,如今在郊外的庄子上闭门苦读,想着这回秋闱一定要好生拼一拼才是。”宁氏首先笑着回道,“叔祖母送来的笔墨纸砚我都叫人给堂弟送去了,将来肯定能考上好功名。”

“那些东西本来就是舀来给他使用的。”贾敏笑道,“倒是你们两个还得加把劲,肚子可有消息了没?”

万氏跟宁氏俱是娇羞地摇了摇头。万氏道:“许是咱们福气还没到。”

“我这儿有些养身的方子,你们拿回去看着叫厨房的人给你们做。”贾敏让翠荷送上两个锦盒,“咱们是内宅妇人,外头爷们的事情咱们也是帮不了多大的忙了,只能好生在家管家教养孩子。晖烨跟晖耀都是好的,身边也没几个通房或者姨娘的,你们更要抓紧机会才是。”

“多谢叔祖母提点。”万氏跟宁氏亲手接过锦盒,笑着道。

“说来还是叔祖母有福气,眼看着堂叔也要跟着科举了,到时候一举成名天下知,叔祖母就等着享福吧。”宁氏笑道,“堂叔这回是要跟着回扬州吗?”

“是啊,扬州文臣望族多,叫他见识一下也好。”贾敏道,“如今晖烨跟晖耀在京中为官,京城里是什么情况你们也只晓得了。平日里要多劝说他们别被富贵遮了眼,专心为皇上办事才是王道。京中皇家贵胄多,做事也得万分小心。”

宁氏对此深有感触,连连点头。林晖耀之前可是差点就得罪了礼部的上峰,后来及时收住了才无事,如今也慢慢得到了晋升。

“今儿老爷是势必要留两个孩子用午膳的,你们也留下来陪我用顿膳食吧。”说过这些话以后,贾敏也顺势转了话头。

船行一个多月终于回到了扬州,官邸早早就有人打扫好,贾敏让人将从京城押回来的土仪都分好,准备第二天给各家夫人送去。将军府那儿她还多加了一套赤金长命锁的项圈,给尹氏两岁多的儿子。

“夫人,这是这三个月来庄子上的收成。今儿庄子上的管事正好押了几筐子绿菜过来,不如叫厨房的趁新鲜做来尝尝鲜吧。”林嬷嬷这回没有跟着回京,府内一切事务都是她在打理着。见贾敏回来便把账本呈上来叫贾敏过目。

“也好,在船上呆了一个多月,胸口一直闷闷的。”贾敏翻着账本,“菜单就定清汤菜心、笋干炒烧鸭丝、素烩三鲜丸还有红烧黄鱼,炖个人参乌鸡汤,主食的话就焖个米饭吧。再有,做两道凉拌菜来。”

“是。”林嬷嬷应道,“先前夫人回京前老奴就跟夫人说起过了,府里有些丫鬟年纪也大了,是时候拉出去配人了。名单老奴已经拟好了,夫人可要看看?”

“晚上的时候再看吧。”贾敏抿了一口玫瑰香露,“我跟老爷不在府里这段时间,府里一切都好吧?”

“一切都好,因着外头的人也知道咱们府没有主子在,所以也没有来打扰。”林嬷嬷道,“倒是听说成家外头收的铺子亏了不少钱,只是老奴在内宅所以也听得不真切。”

“也罢,他们的事儿我问问其他夫人就好。让人烧好热水给老爷还有哥儿姐儿送去吧,叫他们沐浴更衣完以后歇一会儿。”贾敏起身走到梳妆镜前卸掉头上的珠钗,“我也累了,服侍我更衣休息吧。”

“是。”

回到扬州的生活平淡但是舒适,尹氏在贾敏回府后的第三天就带着两个孩子上门拜访了。她在两年多前为杨家璘生了一个孩子,产后身子亏修,将养了好久才好起来,只可惜以后再也不能有孩子了。尹氏虽然暗自神伤了好一会儿,但也慢慢从这个打击中走出来,专心照顾自己的子女。

“姐姐怎么这么早就来了,我还想着要过一个时辰呢。”贾敏让人把黛玉叫出来,“叫我看看涵哥儿,又长高了呢?”

杨家璘跟尹氏的儿子名叫杨梓涵,长得圆润可爱,含着自己的拇指微微歪头看了看贾敏,似乎对有几个月未见的贾敏感到一丝陌生,好一会儿才乖巧地喊了声“婶婶”,逗得贾敏直乐。跟黛玉一块儿玩着长大的杨梓湄到没有觉得陌生,一上来就跑到贾敏身边,甜甜地给贾敏请安。

“干娘还有妹妹弟弟都来了?”正说着,林黛玉便走了进来,“给干娘请安了。”

“黛玉姐姐!”杨梓湄欢笑着跑到林黛玉身边,“才几个月不见姐姐,姐姐有长高了。”说罢还垫了垫脚尖比了比个头,“原本我是跟姐姐一块儿高的,现在倒是显得矮了。”

“你玉儿姐姐本就比你年长,比你高也是正常的。”尹氏笑道,“不过我看着倒是脸色白了点,是不是这些天睡得不好?”

“刚从京城回来难免累一些。”贾敏道。玉儿的身子虽然比上一辈子要好上不少,但是女孩子家娇弱点也是正常的,“我已经叫大夫来诊过脉了,只说是有些累着罢了,休息几天就好了。玉儿,带着弟弟妹妹下去玩吧。”

“是。”林黛玉执起杨梓湄的手,“我从京城那儿得了不少花样,妹妹去挑几张吧;我还给弟弟带了几样新鲜的玩意呢…”

“怎么了,把几个孩子都叫走?”尹氏捧着茶盅笑道。

“出去好几个月了,自然要向你好生打听一下扬州城内的事情,听说最近成家出事儿了?”贾敏直接开门见山,左右她跟尹氏直接讲话都是这样直来直往的,反而更少一些虚伪的寒暄,“我这回回京也听说了,那位成才人可是失宠已久了呢。”

“想来也知道,那位成才人听说有孕的时候就对着主位的娘娘多有怨言,皇帝必不能容忍了。”人心不足蛇吞象,为了自己显赫一时,成家最近是跟不少官员私下来往甚密了。尹氏虽然没有插手过杨家璘的公务,但结合平日杨家璘的话还有娘家送来的消息,她自个儿也能得到答案了。

“皇上那是厌恶了成才人的做派了,她生的小公主如今都是养在陈贵嫔身边的。”贾敏道,“虽然说凤藻宫由着成才人住着,但谁不知道那儿都是冷宫一个了。听说明年皇上还要重开选秀,只怕她就更被人遗忘了。成家素来以皇亲国戚自称,这回还不是自己打了自己的脸?”

“说得正是呢。”尹氏笑道,“他们外头的铺子亏了钱,这回听说还是求到了一位贵人的帮忙才渡过难关的。”

贾敏一挑眉,心中闪过一个可能,但到底没接话:“也不说他们了,没得扫兴。我昨儿叫人送去的东西你都看了吗?那支宝蓝吐翠孔雀吊钗可是京里时兴的。”

“看到了,倒是我看惯了样子精致小巧的首饰,京中的我倒不是十分喜欢。不过那吊钗看着漂亮,得空了我就要戴着出去显摆显摆才是。”

送走了尹氏还有她的两个孩子,贾敏一个人坐在房中,沉默地思索着。当年圣上纳了成家的女孩子,明面上是给了成家一个好的征兆叫他们觉得自己家的女孩子也能像周家或者吴家的女儿一样飞上枝头变凤凰。但实际上呢?刘家的没落少不了成家在背后推波助澜,那些被成家吞并的铺子有多少是真的能赚钱的贾敏且不去说,只是卸磨杀驴,刘家没了,成家还能在扬州一枝独秀下去吗?扬州素来是盐商聚居之地,皇帝更是恨不得把这一地区都尽数掌握在手,成家已经为皇帝散尽了家财,最后的结果只怕也就跟刘家一般了。

贾敏忽然打了个寒战,皇帝的心思实在是太厉害了!先是麻痹成家,再叫他们为自己尽心尽力地办事,最后再在背后推一把叫成家走上灭亡,帝王之术是玩得纯火炉青呀!怪不得顺义贝勒还有忠顺亲王都无法跟他斗一斗。

“夫人?”翠桃见贾敏盯着桌上的绣笸都要出神了,便连忙唤道,“夫人?”

贾敏眨了眨眼睛,伸手拿过茶盅喝了一口热茶后才道:“怎么了?”

翠桃虽然疑惑自家夫人为何出神,但也没有多嘴过问,只道:“外院的婆子传话来,说成家的太太上门求见,夫人可要见一见?”

“…说我歇下了,请她回吧。”想到尹氏说成家大约是求了贵人的帮忙,她本能地就想到甄家,而且她本就跟成家太太两看相厌,又何必去见她。“往后成家的帖子你尽管找借口打发了就是。”

翠桃应了,又道:“老爷打发人来说了,今晚跟几位大人在外用膳,夫人跟哥儿还有姐儿自己用饭就是了。”

“知道了。”

作者有话要说:冷冷雨下了两夜,好冷≡ ̄﹏ ̄≡

第42章

第四十二回时也命也皆定数

贾珠跟李守中的女儿李纨终于完婚了,两人婚后倒是恩爱,只是贾珠身边从前就少不得伺候的人,王氏在他们大婚之前就将两个丫鬟给了贾珠做房里人,李纨脸上虽然不显,但心里的不悦也可想而知了。

收到沛雯寄来的信后,贾敏才恍然觉得时间过去得真快,转眼间又是一年春季了。信中说道京城里已经疯传开了皇帝下旨重开选秀的事情,如今各家适龄的女孩子都争相办着衣裳跟珠钗;沛雯又提到荣国府最近也派人去置办了,大概是要给贾元春用的。

元春那女孩子长得是有福气,可惜她不过是五品员外郎家的女孩子,纵然有个荣国府出身的身份又如何?这荣国府继承人还是大房呢,说白了就是进了宫也不过是伺候人的份儿,倒不如花点钱疏通关系直接撩了牌子的好。到时候聘给中等官员的人家当个太太夫人的,岂不是比在宫里熬着更好?只可惜王氏看不见深宫内院的孤寂,贾母也看不到后宫争斗的可怕,生生毁了一个女孩子。

翠荷搁下一碗冰糖百合马蹄羹,道,“夫人最近睡眠不好又偶有咳嗽,吃碗百合马蹄羹吧。大夫说百合能清心安神,又能润肺止咳,最适合不过了。”

“不过是几声咳嗽罢了,倒是你们个个都显得紧张的。”贾敏将信收好,端起青瓷小碗勺了一勺送到嘴边,清甜滋润,“这羹做得不错,可是林嬷嬷亲手做的?”

“夫人真是厉害,一尝就知道了。”翠荷笑道,“哥儿还有姐儿那里奴婢都叫人送去了。春天气候多变、乍暖还寒的,都吃些汤羹对身子也好。奴婢记着林嬷嬷是许久不下厨了,不过今儿嬷嬷可是说了,要给老爷、夫人还有哥儿姐儿做一顿好的呢。”

“林嬷嬷的膳食可是老爷都称赞的,你这样一说我倒是馋了。”贾敏对于元春的将来也只能感叹一句“命该如此”,“听说扬州城里最近很多姑娘忙着置办选秀的物什?”

“是。”翠荷虽然不懂自己夫人怎么一下子转了话题,还是回道,“翠兰姐姐上回帮夫人去铺子拿新造的首饰时便见到了,不少官家夫人来铺子上挑选首饰呢。听说扬州城内在册的姑娘不少,如今各大银楼都忙着给打造珠花宝簪呢。”

“心存大志的不少。”贾敏评论了一句便不再多说,“下去吧,要是黛玉来了就回我。”

“是。”

五月初,徐氏来给贾敏来信,只说给贾琏相看了户部侍郎之女廉氏,两家对这桩都很是看好,,两个孩子的生辰八字也合算过,并无问题,便交换了聘书,只等着再长大些便成婚。贾母虽然有怨言,但贾琏的婚事毕竟还是他老子爹做主的,又见女方家家世不差,到底也是从二品的大官,也就算了。只是她倒是下了明言,只说贾宝玉的婚事一定是她做的主,贾政也是听她的,倒把王氏恨得牙痒痒。

忙完了贾琏的定亲,便是贾元春进宫参选的事情了。除了充盈后宫,这回选秀还是要挑选官家女子为女官的。贾元春不过十三岁,身量尚未完全长开,倒不知是入了谁的眼从初选一直顺利地进入了复选,最后被指派到了皇后身边充当女史。

王氏到底有些失望,自己的女儿可是得了世外高人批过,是有福气的,她原想着这回必将有大造化,却不想却只是为皇后身边负责礼制的女吏。贾母却不觉得可惜,皇后身边的女吏可是好差事,从前皇太后身边的女吏放出宫后哪个不是凤冠霞帔加身的。若是得了皇后青睐指了婚,那才是好造化呢!

被贾母指点了几句,王氏虽然心有不甘,到底还是没有辩驳。又想到自己的珠儿就要参加秋闱,索性便去了贾珠的院子,对着自己儿子虎口婆心地说了好一大通话,无外乎是“娘亲等着你光耀门楣”“别叫大房的人小瞧了去”之类的话。贾珠本就心思有些重,这些日子总担心自己能不能考上,考不上会不会叫人家耻笑,听了王氏这一通话心里就更不舒服了,虚应了几声便让人送了王氏出去。

“爷别急,母亲只是随口说说罢了。”李纨将贾珠这些日子的心焦看在眼里,只是她素来嘴笨也不知道该怎么劝,“爷的功课我爹爹看过之后都说好的,这回总不会差到哪里去。倒是姑妈让人从扬州送了些药材过来,说春天炖汤喝最合适不过了。我已经叫厨房的人给你做了,等一下喝下歇一会儿再用功吧。”

“也好。”贾珠咳嗽了两声,“你也去歇着吧。”

李纨见他咳嗽,本想着开口说请太医来的,只是想到自己丈夫性子倔强,话到嘴边还是咽了回去,只轻轻叹了口气便开门出去了。

贾珠到底没能在这次秋闱中考得好成绩,并不是他没有去应考,只是在考院中病倒了,被抬着回到府中。因着课题没有答完,所以这回的科举他算是参加不了了。王氏只顾着埋怨李纨照顾不好贾珠,又絮絮叨叨说着“不中举”之类的话,叫迷迷糊糊中的贾珠听了心中越发抑郁了。

消息传回了扬州,林如海跟贾敏说起的时候也是感慨:“珠儿的文章确实不错,又得了李大人及他几位好友的提点,这回要是能进入殿试的话肯定能得到好排名的。只可惜他的身子不争气,这样看来又得等三年了。”

“我就怕珠儿这回失望了,心生恐惧,便再也不肯参加科举了。”贾敏绞着帕子道,“说来也真奇怪,咱们给珠儿送了那么多的养身的方子跟药材,怎的就不见他身子骨有好转呢?从前的时候他可是府里最顽皮的,长大后反而更娇气了。”

“大概是心思重吧。”林如海抿了一口茶,“他是二房长子,下边这么多弟妹看着,自然希望表现更好些。”

“大概是这样吧。”贾敏自己也是远在扬州,压根就不知道荣国府里的事情,但她又着实觉得就算自己是重活一世,有些时候还是敌不过命运的安排。元春还是进了宫,珠儿还是没能通过科举出仕,难不成她要看着珠儿像上辈子那样英年早逝?

“你怎么了,整日都在皱眉头的?”林如海眼尖,见贾敏一副愁眉不展的样子,便道,“是担心珠儿了?”

贾敏没有否认,只道:“珠儿从小跟我亲厚,这回病了我也不能去瞧一瞧…”

“这有什么,让人去看他就是了。咱们最近不是得了几根好参吗,你让人给珠儿送去也就是了。”那些东西都是西洋人送来的,林如海收了之后一直搁在库里头,“还有,最近扬州城可能要出事,你叫府里的人最近谨慎点;明儿我会叫守门的小厮说说,咱们府上最近不见客。”

贾敏心头一凛,严肃地点点头。

过后那几天贾敏是严阵以待,外头好几位盐商家的太太求见都被拒绝了。慢慢地就有消息传来,说宫里的成才人冲撞了圣驾,被直接贬为最末流的更衣,禁足凤藻宫后殿;成家交通外官、私相授受,全家押解上京候审。既刘家之后,又一盐商大家没落了,与此同时,滕家一跃而上,慢慢在扬州站稳了脚跟。

“夫人,滕家太太让人送了帖子里,请夫人明儿过府煮茶赏梅呢。”翠兰递了张帖子过来,“奴婢虽然不识得字,但看着这帖子的材质还有上头的字,倒觉得挺风雅的。夫人闻闻,还有一股冷梅香呢。”

“大约是在制墨的过程中加了点香料吧。不过这字都是写得好,看来这滕家太太也是个有学问的。”贾敏道,“这帖子是独独我有,还是各家夫人都有?”

“听送帖子的姑姑说,每位夫人都送了一份的。”翠兰回道。

“你先去打听一下,看杨夫人、姚夫人跟陈夫人去不去,若去的话我便应下来。”这滕家出现得蹊跷,上辈子可没有这样的盐商家,她还是不要贸然答应,“去把私库的账本拿来。”礼多人不怪,这人情往来还是要做好的。

滕家太太下的帖子如此风雅,观字如观人,想来她的为人也不会像成家太太那样庸俗,所以送礼也是一门学问。上好的笔墨纸砚少不得,不过女子素来喜欢珠钗首饰,贾敏索性添了一套砗磲珍珠的头面,花样是更南边传来的,看着很是清雅;滕家只有一个女儿,所以小女孩的东西也得添上,入冬后必备的手炉也是个不错的选择。贾敏在澄心笺纸上写下“鎏银百花香炉掐丝珐琅的手炉一对”,再写上一对白玉长命锁,再三扫视觉得无误后,才叫人去收拾了出来。

“夫人,都打听好了,杨夫人、陈夫人还有姚夫人都会去。”翠兰进来禀告道,“杨夫人叫奴婢告知夫人,明儿跟夫人一块儿走呢。”

“好。”煮茶赏梅虽然是乐事,但冻着了可不好,“去把我新做的冬衣都拿出来,明儿穿着也正好。”

“是。”

作者有话要说:好冷啊,手指都要冻僵了…之前那份工作泡汤了,明天又得跑去面试,祝福我吧…

关于原著中那个三岁夭折的儿子,我不打算写了,在我看来一子一女最好了。

第43章

第四十三回初见滕家话事人

杏色的绣花锦衣,松花色百蝶穿花的八幅湘裙,外头罩着一件猩猩红的貂皮披风。贾敏坐在梳妆镜前,长发挽成随云髻,别着一枚点翠嵌珍珠岁寒三友头花,簪着一对掐丝银鎏金带款蝴蝶花卉簪子,耳坠一对紫玉蝴蝶耳环,抱着手炉便跟前来会合的尹氏一同出门去了。

“那位滕太太我倒是知道,原是幽州一个秀才家的女儿,姓范,饱读诗书,只可惜后来家道中落了。”尹氏在马车里跟贾敏分享这些天打探来的情报,“那位滕先生据说也是读书人出身,只是不知为何后来倒是做起盐商来了。”

“个人有个人的遭遇,咱们也不好多说。”贾敏摩挲着手腕上的珠串,“不过我看着她有如此雅兴邀请诸位夫人煮茶赏梅的,大概也不会是成太太那样的人物了。”

马车停了下来,贾敏跟尹氏刚下车,便有两个婆子上前迎接。两个婆子都梳着整齐的发髻,一身墨绿色的衣裳,笑容可掬。请了她们上软轿后,又温声道:“二位夫人来得早,也不知用过早膳没?太太叫厨房的人做了几道点心,二位夫人先去花厅候着,吃茶用些点心也是好的。”

两个婆子不卑不亢,倒让贾敏对这位神秘的滕太太有些兴趣了。

“这屋子里的摆设倒也清雅。”尹氏吃了一口茶,“越州寒茶,味儿不错。”

“喝着也清雅。”贾敏抿了一口,只觉清香扑鼻,“越州寒茶保存极为不易,这茶喝着倒也清新微香,还保持着刚收入库时的味道,可见保存得还十分好。”

“到底是林夫人,果真见识广博。”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贾敏刚说完便有一把带着笑意的声音传来,只见一个茜红色人影走了进来。她有一张鹅蛋脸,柳眉杏眼,穿着茜红色绣百合忍冬花缠枝衣裙,头上的花簪耳珠上的耳坠都是白玉梅花形的,“二位夫人好。”

贾敏与尹氏便起身还了半礼,对视一眼便看懂了对方眼里的意思:这便是滕太太了。

三人闲聊了几句,邀请来的人便陆陆续续地到齐了。贾敏留了个心眼,只见在场的都是官家夫人,便知道这回范氏是没有邀请其他盐商家的太太过来了。

“我跟老爷搬来扬州不过三年,原还想着专门建个茶室的,只是从前一直不得空。”范氏一举一动间都进退有度,“陆陆续续地到今年秋末才建好,又想着等着梅花盛开的时候请人来一边吃茶一边赏梅,这才叫风雅,便邀请诸位夫人过来了。”

“滕太太倒是会过日子。”钱氏笑道,“咱们几个也好久没聚在一起说说笑笑了,这回都是托滕太太的福呢。”

“夫人这样说我就惭愧了,原是我大冬天请你们过来,你们不怪我便好。”说罢便走到了茶室。这个茶室设计得倒还挺特别,除了一应的茶具以外,倒没有可以赏梅的地方。范氏叫人打开了窗户,一簇簇红梅便瞬间跳入眼中,映衬外头不知何时下起的小雪,倒是分外赏心悦目。

“这窗户倒是设计得巧妙,竟像一面墙那样大,如今看着可真好。”江氏笑道,“屋子里也还暖得很,咱们喝茶用点心赏雪赏梅,比旁的都要有情趣。”

煮茶的婢女据说是从更南边产武夷茶的地方带回来的,所以手艺格外好。这回煮的是平水珠茶,茶汤香高,味甘软而永;配着范氏特意吩咐人做的小茶点,只一会儿的功夫,范氏便跟诸位夫人都说上话来。她为人娴雅,说的话做的事都是仪态万端,倒叫在场的女子对她的印象都很是不错。

晚上回到府里,贾敏便跟林如海说起了这位与众不同的太太:“看着就是个知书达理的,说话举止都是进退有度,看着就不像一般的盐商家的。”

“你倒是说对了。”林如海翻了一页书,“滕家素来依附于文妃娘家,那位滕先生便是从前在咱们府中住过的滕先生的长兄,他的太太自然是不是一般的女子。”

“你是说,那位滕先生?”贾敏立刻想到了从前在府中名为保护林如海安危实则负责监测扬州官员的滕殷,脸上吃惊的表情倒叫林如海一顿发笑。贾敏白了他一眼,只道,“如此说来,这滕先生出现在此,想必也是皇上的主意了。”

“这是自然,你心里知道便是,别跟旁人说。”皇帝有意掌控扬州盐商行径,自然少不得要安插心腹,“对了,今儿你出去了,倒是京城有人送了信件来,说珠儿媳妇诊出有喜脉了。”

“那便好。”看来是天命不可违,贾敏看着铜镜中自己的模样,“我得空叫人收拾点东西送回京里就是了。”

开春之后便又是新的一年,林黛玉得了贾敏的许可,亲手写了几张帖子请了几位姐妹到府中赏花。尹氏的女儿杨梓湄,江氏的女儿姚杏,都是常客,倒是范氏的女儿滕琳是第一回来。姚杏年长些,性子文静,乖巧地坐在那儿给几位妹妹切着桃子;滕琳还有些怕生,害羞地坐在姚杏身边帮忙;黛玉跟杨梓湄倒是玩得开心,两人叽叽喳喳地说着,说罢竟是要拿着剪子去剪桃花枝。

“你们两个倒是消停些,人家滕妹妹还在呢。”姚杏好不容易拉住两人,看了看一旁偷笑的滕琳,道,“怎么,把咱们两个丢在这儿?”

“姐姐最爱说教了。”杨梓湄嘟着嘴,“娘亲这冬天日日拘束着我,好不容易来到林姐姐家了,倒是姚姐姐也不许人家玩儿。”

“外头虽然看着暖和,但春日里乍暖还寒,妹妹还是注意些好。”滕琳柔着声音道,“从前在京城的时候,冬日里我素来爱叫爹爹带我去冰嬉的,只可惜搬到扬州城后却发现这儿没有能玩冰嬉的地儿,不然咱们冬日里就不必整日拘束在家了。”

“姐姐这样好呀,我爹爹可凶了,只说女儿家不必学这些,叫我乖乖呆在府里跟娘亲学读书写字就好。”杨梓湄撒娇道,“可读书写字那是林姐姐喜欢的,我更喜欢荡秋千。姐姐喜欢吗?”

“喜欢呀,我府上就有一架秋千。”滕琳笑道,“林妹妹喜欢读书?”

林黛玉点点头,道:“我听娘亲说,滕太太读书也是极好的,滕姐姐也是如此吗?”

“说不上十分好,只是读过几本书罢了。”滕琳渐渐也敞开了话袋子,“我娘亲说读书能熏陶人的气节,所以也不拘着说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话。对了,我前儿得了一本前朝张仲的诗集,林妹妹要是喜欢的话我明天让人送来吧。”

“张仲?”黛玉连忙凑过去,“真的吗?”

“自然是真的。”说罢便跟黛玉说起了诗书之事。姚杏也是请过女师傅的,也跟着一起说话。杨梓湄起初还嘟着嘴一脸无趣,听着听着倒是入了迷,只觉得这位滕姐姐说话的声音极好听,说话抑扬顿挫的,原本枯燥的故事都叫她说得格外精彩,一时间也是入了神。

四个女孩子倒是说开了,后来时常相互邀请也是常有的事情。

扬州这边是一派其乐融融,京城倒是那儿倒是有些愁云惨淡的。贾珠自从被横着抬出考院之后便一直无心读书,这段时间一直厮混内宅,也不愿意跟贾政还有他身边的清客门讨论功课。贾政骂也骂了打也打了,贾珠到底还是不肯,他也毫无办法;又想着儿子身子尚未痊愈,也只能得空骂几句希望他早日清醒。

“你们是怎么伺候的,大爷晚膳都没用,饿坏了可怎么好!”李纨有着身孕不便服侍贾珠,如今贾珠身边打点的都是从前王氏塞过来的两个通房,“先吩咐厨房做些粥品送去,我要亲自过去瞧瞧。”

两个通房站在一边也不敢吭声,虽然她们都是王氏给的,但到底贾珠对她们素来没什么感情,比不得李纨跟贾珠鹣鲽情深。

“哎呦我的大奶奶,您可是怀着身孕的,先别急,遣人去问问再说吧。”李纨身边的梁嬷嬷是贾母赐的,就是为了帮她养胎。见她不顾肚子就要出门,梁嬷嬷赶紧劝道,“大爷先前一直郁闷着,这段时间心里难受是必然的,咱们又何必去再在伤口上撒一把盐呢?”

李纨哪里不知道自己丈夫心里不好受,可是她爹爹也说过了,大爷还年轻呢,这回不成还有下回,他怎么就一直想不开呢?她哪里知道王氏整日在贾珠身边絮絮叨叨的,叫贾珠听了以后多压抑。贾珠天天熬夜念书本就身子弱,这回心里头的郁闷还不能松散,憋在心里都快憋出病来了。

春日里气候还不定,今晚贾珠又把两个通房都赶了出去,夜半里发起烧来竟也是无人知晓。到了第二天,还是一直跟在贾珠身边的小厮见贾珠没有按时起来才起了疑心,喊了几声也不见贾珠搭理,便大胆推开门。进去一瞧见贾珠烧得满脸通红后,连忙让人通传了府里的主子,拿着帖子便去请太医来。

作者有话要说:还要等二面的通知,感觉只要是二面的工作就一定不关我的事…

明儿回家给我爸过生日,尽量更新~

第44章

第四十四回一生一死无扭转

贾珠的病情时好时坏,倒是把王氏都急坏了。宝玉一直养在老太太身边,跟她不算亲近,只有这个自己从小看着长大的孩子才是她的心头肉。见到他病成这样,王氏是什么都不愿意管,每日三次倒贾珠院子来看望他。

“大爷先喝药吧。”李纨挺着半大的肚子走进来,身后的梁嬷嬷是半步不离,“二太太已经让人将负责伺候大爷的人换了一批,这回肯定不出疏漏了。”

“你有身孕实在不必操劳。”贾珠一口喝完碗里黑漆漆的药汁,脸上的神色不改,“我的身子我自己知道,你不必担心,更要小心自己的身体。梁嬷嬷是从前老祖宗身边的得力人,有她照顾你我也心安。”

“大爷放心,老奴必定好生照顾大奶奶。”梁嬷嬷扶着李纨,“大奶奶的安胎药已经煮好了,且去先喝了吧。”

“赶紧去吧。”贾珠慈爱地看着李纨的肚子,“再过五个月,咱们的孩子就要出生了。”

“是。”李纨作为女人的直觉,总觉得眼前的丈夫有些不一样了。她眉角扫到贾珠身边搁着几本书,只是封面被遮挡住了倒是看不出来,只是看着上头密密麻麻的笔著,大约是贾珠从前读书时的笔记吧。如此想着,她倒以为是贾珠想开了重新振作,便微笑着离开。

二人走了之后,贾珠便呆呆地盯着床头顶的帷幔指出神。他手指轻轻挪了挪位置露出书封,上面赫然写着《地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