芈姝气得顿足摔物,大发脾气,无奈傅姆们得了吩咐,皆不敢让她参与行猎。

芈月却借口头痛,转回了营帐。

便见女葵已经候在那里,见左右无人,悄声对她道,莒姬已经派人去接向氏,约摸日中之后,在西南方向的小树林中相见。

那处小树林却是与王帐稍有距离,设为贵人们若是行猎去得远了,有需要更衣歇息之时,返回王帐路程稍远,便在此处更衣歇息。这样的所在在林边有四五处,这时候莒姬便挑了一处平素无人到来的,让向氏扮成宫女,与芈月私下相会。此人众人皆在行猎,便是被人撞到,也是无妨。

芈月得了消息,心下有了计较,便出来劝芈姝道:“既是王嫂与大姊姊不让我们去行猎,想来也是好意。只是我们既然出来了,就坐在营帐之内岂不是白来一趟,不如让人牵着马四处转转,只消不往危险的地方去,自己不去乱跑,便是看人行猎也是好的。”

芈姝得了主意,便派人与芈姮如此这般地说了,芈姮无奈,知道不答应她,她必是要闹腾的,只得答应,却派了一队女兵,将芈姝密密地包围,方许她行动。

芈姝被人看得紧,芈茵芈月却无此待遇。芈茵生恐自己遇险,连忙跟着芈姝极紧,芈月却故意拉开距离,渐渐落后,见时间将到,趁人不备,便往约定好的地方而去。

西市草棚,向氏梳妆完皆,看着镜中的自己,竟似有一丝陌生的感觉。

她已经很多年没有照过镜子了,她这草棚之中四壁皆空,所有值钱的东西,都已经被魏甲换成赌资。她当时仓促被逐出宫,唯一所有的,就是当时身上所穿的一袭浅绿色宫衣。那套衣服,被魏甲撕破过,她又细心地补上。后来魏甲开始嗜赌,搜刮家中值钱的东西变卖的时候,她悄悄地将这袭宫衣寄放在邻家一位善心的胥婆家中,便是饥肠辘辘,便是被魏甲打得半死,她都不曾想过把这袭宫衣交出来,这袭宫衣是她过去生活的唯一见证,她几乎是怀着执念似地保留着这袭宫衣,似乎留住了它,就是留住了自己的过去。她的人生并不只是一个受贱卒魏甲殴辱的草芥妇人,她曾经生活在云端,在那个云端里,有她为王者所生的一子一女。

也唯有怀着这样的情感,她才能够一次次在绝望中强撑着自己熬过来,活下去,怀着希望地活下去。曾经在最狂想的梦里,她也曾想象过,也许在某一天,她的儿子会象先王一样,骑着白马挥着宝剑而来,砍断她的锁链,将她从这地狱中救出来,然后她就可以放心地把小儿交给她的大儿。只要有这一刻,她便是立时死了,也是心满意足的。

她受了这么多年的苦,一定跟过去不一样了,然而有这一袭宫衣在,她穿上这袭旧宫衣,一定可以变回原来的她,她的儿女一定会因为这袭宫衣而认出她来的。

然而这个热望这个理想,她曾经放弃过,在小儿高烧不止,在她已经求遍所有邻里用尽所有办法以后,她绝望了,她不再期盼那遥远的狂想,她最终还是取出了那一袭珍藏已久的宫衣,去换取了一袋贝币,希望以此救回小儿的性命。

却没想到,连这最后的期望,也被那个丑恶的魔鬼夺走。那一刻,她想到了死,她只能抱着小儿一起去死。然则,苍天给了人绝望也给了人生机,她的女儿要找她,要见她,在那关键的一刻,她的女儿这个念头,救了她的命,也救了她小儿的命。

而今,她要去见她的女儿了,这一袭宫衣,终于可以再度披在她的身上。她想,也许她终于可以解脱了。

对着镜子,她却惶恐了,镜子里那个陌生的女人是谁,如此苍老愁苦,如此丑陋瘦削…不,她本不应该是这么丑陋的,她曾经是年轻美貌的、温柔可人的,她变成了这副样子,她的儿女可还能再认出她来吗?

向氏惊恐地拉住偃婆道:“偃婆,你说,我这个样子,这么丑,公主、公主还会认得出我吗,公主会不会嫌弃我?”

偃婆看着眼前的向氏,她的确已经不是昔日宫中的那个年轻美貌的向媵人了,过去她无忧无虑的脸上带着一点微圆,脸上的肌肤吹弹可破,樱桃小嘴粉嫩,眼角总带着一丝温柔的笑意。而如今的她,脸庞瘦削,眼神惊恐,嘴角永远下挂着愁苦,眼角因哭得太多,皱纹丛生,她虽然比莒姬年轻了十余岁,如今看来却比莒姬还老。

偃婆暗自叹气,却劝道:“子不嫌母,媵人,公主要见的是母亲,不管您变成什么样子,都是她的母亲!”

向氏却是更加惶惶不安,犹豫了半晌忽然嗫嚅着道:“要不,我、我就不去了,我怕公主…不不不,我不是怕公主嫌我,我是怕公主会伤心。这孩子脾气烈,我怕她迁怒于夫人,我知道她的性子,她一定会的,不如我就不去了,免得让夫人难作…”

偃婆啼笑皆非,内心亦是觉得,宫中的那一对姐弟,若不是托于莒姬名下,而只有像向氏这样糊涂又软弱的母亲,只怕早就被人吞吃得没有命在了。她内心虽然有些腹诽,但还是劝道:“媵人,你可知宫中之为难,夫人能够安排公主和您见上一面,已经是费尽心力,公主苦盼日久,您怎么可不去。您这一番若不能见到公主,只怕下一次,又不知何时了。您就忍心让公主失望,让夫人苦心落空吗?”

向氏被这一说,又不知所措了。偃婆又劝她道:“媵人休要气馁,谁人能够永如青春年少之时呢,待老奴为媵人打扮以后,媵人自又会如昔日这般好看。”

向氏惴惴地坐下来,任由偃婆为她涂脂抹粉,重新打扮以后,偃婆端过铜镜来,向氏于就着铜镜,朦胧中但见一个面白唇红的女子,似乎仍是一个美貌佳人,心下稍安,拉过了偃婆的手道:“多谢偃婆。”

偃婆见她似又要流泪,连忙道:“媵人休要落泪,仔细坏了妆容。”

向氏连忙握住手帕按住了眼角:“不不不,我不会坏了妆容的。”

偃婆道:“莒弓已经驾车来了,媵人赶紧去吧,休教公主久等。”

向氏连忙站起出门,却见莒弓已经驾着车在外,她左右一顾,这些草棚中居住的皆是底层庶民,此时多半去西市寻活觅食,皆是不在。她以袖掩面上了车,莒弓挥鞭急驰而去。

西市原在郭外,离西郊猎场并不甚远,莒弓驾着马车,避着行猎的诸人,到了猎场之外寻了个僻静之处停下车来。

便有莒姬早就派来的寺人,引着向氏向着小树林行去,走了一小段路,走到几间连着的小屋前,那寺人道:“向媵人在此稍候,奴才这便去请小公主,此处宫女寺人奴才皆已经引开,到时候便只有小公主进来,奴才会在林外看着。

向氏见自己来处是一条小径,这小屋前却有一条更宽的林荫道通往另一处,问道:“那边是何处?”

那寺人道:“媵人放心,那边还有一处是留着给大王歇息的,如今大王正在行猎,自不会再有他人进来。”

向氏略微放心,便坐在小屋台阶上,耐心等候。

也不知过得多久,忽然听得一阵脚步声传来,向氏初时还道是芈月来了,一喜之下,连忙回头看去,这一看非同小可,惊得她整个人都跳了起来,险些失声惊叫。

原来那边路上却又来了一人,身着红纹皮弁,却正是楚王槐。

却说楚王槐何以到此?却原来众人行猎,楚王槐射中一鹿,众人皆奉承赞好,且有寺人连忙取了还热乎的鹿血来献与楚王槐,楚王槐一口饮尽鹿血,又自继续行猎。恰他今日运气甚好,又猎一兕,此物又称犀牛,皮厚性烈,甚是难猎。楚王槐先射中一箭在那兕子的头上,诸人乱箭齐发,将这兕子一齐射下。

众人恭维之下,楚王槐不免得意,乃取了皮囊中的酒,与诸人一起相饮。

这一饮却是不好,他原先喝了鹿血,如今又饮了烈酒,此二者皆是助情之物,两物相遇,过不多久,便有些兴致勃发。他身为王者,又岂是克制自己欲望之人,当下便叫寺人莱引道,到就近的歇息更衣之所去解决。

莒姬恰好于此时设计,恐有人撞见向氏母女相逢,便教人借故引走更衣之所的侍女。寺人莱引着楚王槐到来,见更衣之处无人,吓了一大跳,深恐楚王槐拿他撒气,连忙四下张望。他眼睛甚尖,却见远处宫眷们的歇息之所处,似有一个绿衣宫人的衣角一闪,急中生智,连忙引着楚王槐到了后头的更衣之处,道:“大王稍候,奴婢这便去叫人来。”

楚王槐正是着急上火之时,闻声怒道:“还不快快把人送来。”说着便径直入内。

那向氏见到楚王槐与一个寺人到来,已经是吓得连忙避到屋后,只盼望他能够早早离开,休要看到自己。

哪料到那寺人将楚王槐引到屋内,转眼却屋后揪出了欲往林中躲避而去的向氏。向氏惊惧已极,慌不成语道:“我、我不是宫女,我是奉命来…”

寺人莱虽然见向氏傅着厚厚的脂粉,容貌已衰,想这是哪里来的老宫女,被打发到这里守冷门,然知楚王槐正是欲念旺盛之时,此时随便拉个什么人把一腔欲火泄了就是,莫说这宫女虽然不甚年轻,便是个男人也要拉去交差,免得自己被迁怒。想是这老宫女不知道要去服侍的是大王,也懒得和她解释。他虽是寺人,却是服侍楚王槐骑射的,长得甚是孔武有力,便一把揪住了向氏,直接扛起她走到小屋中,丢在了楚王槐身边,媚笑道:“大王暂时拿这宫人解个火儿,奴婢这便去王帐再寻好的来。”

楚王槐正急不可奈,这会儿怀中丢了个女人进来,便直接撕衣就上了,哪里还顾得了寺人莱说些什么来。

向氏被寺人莱扔进屋内,只觉得天晕地眩,方回过神来,便已经被楚王槐压在身上,为所欲为起来。她骤然想起当年出宫前的事,顿时感觉到了最可怕的事情来,她拼命挣扎,嘶声捶打道:“大王,你放开我,我不是你的侍人,我是向氏,你不能这么对我,我是服侍过先王的人啊,你放开我…”

她惊恐之下本已经声不成句,语句破碎,楚王槐这一路行来,酒劲上涌,却早已经有了几分醉意,此时正是酒意欲望到了酣处,哪里听得她在哪里叫些什么,只觉得身下的人儿挣扎不停,引得他倒觉得今日弄得格外畅快,便伏下身来,喷着酒气血腥的嘴便堵住了向氏的嘴咬了几口,又顺着她的颈项啃咬下去。

向氏死命挣扎,怎奈她体虚力弱,如何能够与楚王槐这等素日弓马骑射的壮年男子相比,竟是半分作用也没有。绝望之下,她猛然想起临行前偃婆给她插的几只发簪中,有一支前端甚是锋利,还隐些刺破了她的手。

想到这里,她的身子慢慢地松懈下来,一只手摸到了头发边,慢慢地拨下了发簪,抵在了自己的咽喉处。

就在这此,似神差鬼使,她朝这世界准备看最后一眼,便行决别之时,目光落处,却赫然发现,小屋的窗棂边,却有一双眼睛看着屋内。

那是一双女童的眼睛,充满了惊骇,充满了恐惧…

向氏看到这一双眼睛,手一软,已经抵住喉咙的发簪顿时垂了下来。她扭开脸,此刻,泪已干、心已碎、肠已断、魂已散,她不再挣扎,如同死去一般,一动不动任由楚王槐作为。

楚王槐发出一声愉悦的大叫,一泄如注,便伏在向氏身上,一动不动。好一会儿,他才站起身来,整了整衣服重系了腰带,戴上了弁冠笑道:“美人,你且呆在这里,过会儿寺人莱会来赏你。”说罢,头也不回,推门径直出去了。

向氏一动不动,如同死人一样。

听得楚王槐的声音渐去,门儿却又推开,一个细碎的脚步声慢慢走近,一个女童的声音迟疑地问道:“你…是我的母亲吗?”

向氏举袖掩面,恨不得自己此刻已经死去,她哽咽道:“不、你认错人了。”

她的袖子被拉下,眼前是一个女童的面容,虽然时隔三年,稚童的面容变化最大,然则她的一颦一笑早已经刻入向氏骨髓,至死不忘,那女童皱眉道:“刚才,你拿着簪子想自尽,看到了我以后,才不挣扎的…你是怕你死了,大王会发现我在窗外,会连累我,是吗?”

向氏贪恋地看着她,却又不敢面对着她,扭过了脸去,哽咽道:“不,不是的…”

芈月恨恨地道:“他竟是如此无耻,形同畜牲。”

向氏伏地哭道:“是我不好,我原不应该再活着,我活着便是一个罪孽。”

芈月心中恨意满腔,方才她伏在窗边,亲眼目睹这一切时,已经是咬得舌尖出血,此刻口中尽是血腥之气。看到向氏拨下发簪欲自尽时,她甚至恨不得大叫一声道:“你何必刺向自己,你应该刺向他啊…”

然则,看着向氏因为发现了自己,而垂下了发簪,任由楚王槐蹂躏。母女连心,她能够同样感觉到那种痛彻心肺,感觉到对方那种不顾一切想保全自己的心愿。她没有再动,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听着。

直到楚王槐离开小屋而去,她才推门进来。

眼前的这个狼狈不堪,生不如死的女人,是她的生母。

她扶起她,为她穿好衣服,亲眼目睹她身上的新伤旧痕,触到她肌肤时她不能自禁的寒颤畏缩,便能够想象她这三年中所受的痛苦。

芈月没有再说话,只轻轻地道:“我们走吧,寺人莱可能会再来。”

向氏一脸木然,如同死灰枯木,任由芈月摆布,任由芈月将她整理好衣服,扶出木屋,才听得芈月问道:“你是怎么来的,可有人接你?”

这时候她才浑身一颤,此时的她,恨不得就此死去,恨不得在全天下的人眼前消失,甚至是从末存在过。她知道方才引她入内的寺人会来,莒弓亦是在外等着送她回去,然而此时她却是谁也不想见,只想天地崩塌,诸事不复存在。

她看着眼前的女儿,当日她出宫的时候,这孩子还是个只知弹弓打鸟,顽皮任性的无知小儿,而如今却在见到这些天塌地陷的事情之后,居然还能够镇定自若,安排诸事。这些年来,也不知道是受了什么样的苦,才能够让这孩子居然如此成熟长大。

想到这里,心中计较已定,低声道:“我…我住在西郭外的市集中,你能陪我一道回去吗?”

芈月一怔,旋即道:“好。”

因此处本是更衣之所,备有衣物,芈月便取来一件斗蓬,披在向氏身上,扶着向氏悄悄自树林小径而出,去唤了莒弓来,坐上马车,回到向氏所居的草棚。

莒弓在外守候看着,芈月扶着向氏进了草棚,棚中偃婆正抱着魏冉,魏冉已经有两岁的年纪,此时正一脸好奇地问道:“我阿娘去了哪里?”

偃婆只得来来回回地一答再答道:“你阿娘有事出去了。”

“什么事?”

“有事便是有事,小儿家不要多问。”

“阿娘回来会给我带吃的吗?”

“会。若不会,阿婆买给你吃。”

“阿婆你真好,你是少司命派来帮我和我阿娘的吗?”

“不是。”

“阿婆我娘去哪儿了。”

“不是早告诉你了吗…”

就在偃婆快对付不了这年纪的小儿车轱辘话的时候,见向氏回来了。偃婆喜道:“向媵人你回来得正好…”另一句“快将这小儿接了过去”的话还未说出口,却见向氏身后跟着的芈月,惊诧得说不出话来道:“公主,你如何会到此处来?夫人可知道?女葵可知道…”

向氏却已经从她的怀中接过了小魏冉,低声道:“偃婆,劳烦你出去稍候,我有些话,要与公主说说,好吗?”

偃婆从来没看到向氏如此坚决过,怔了一怔。毕竟身为奴仆,这点规矩她自是懂的,连忙站了起来陪笑道:“那老奴便出去了,媵人、公主,有事唤我一声便是。”

偃婆出去了,向氏抱住了魏冉,低声道:“公主,这是我出宫以后生的儿子,名叫魏冉,你可愿视他为弟?”

芈月一怔,看着向氏怀中的小儿,蓦然地想起了幼弟芈戎小时候的样子,心中一软,道:“既然是你所生,自然也是我的弟弟。”

向氏便命魏冉道:“冉,叫阿姊。”

魏冉虽然不解母亲只出去一趟,就带来一个通身气派如仙女般的“阿姊”来,但却乖乖地听话叫了一声道:“阿姊。”

芈月也应了一声道:“哎,小弟。”

向氏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低头对魏冉道:“从此以后,你要待阿姊如同母亲一般,阿姊叫你做什么就做什么,要一辈子都听阿姊的话,知道吗?”

魏冉连忙点头道:“嗯,我知道了。”

向氏不放心地叮嘱道:“你再复述一次,同我说,你要待阿姊如同母亲一般,要一辈子听阿姊的话,阿姊叫你做什么你便做什么。说!”

魏冉乖乖的复述道:“我要待阿姊如同母亲一般,要一辈子听阿姊的话,阿姊叫我做什么我便做什么。”

向氏欣慰地摸摸魏冉的头道:“小儿好乖,母亲甚是欣慰。”

芈月却听得向氏的话语甚是奇怪,道:“母亲,你有什么事要同我说?”

向氏微笑,眼神在芈月和魏冉身上依恋缠绵道:“我要说的便是这一件了,我求你把魏冉带走,当他是你的亲弟弟,从此我把他托付给你,好不好?”

芈月一怔,她在宫中朝不保夕,如何能够养这一个小儿。然则见了向氏目光中近乎绝望的哀恳,心中酸楚,不禁道:“好,我答应你,有我一日,便有冉弟一日。”

向氏安详地一笑,神情中似从重重枷锁中解脱了一般。

她将怀中的魏冉,递到了芈月的手中,神情举止之郑重,直如楚威王临终将国玺交与新王槐一般。

芈月心中隐隐有些不祥的预感,方想说些什么,却听得向氏道:“我知道是我对不住你,这三年来,你们姐弟受苦,皆是我的罪过。”

芈月一怔,道:“你说哪里话来,是你这三年受苦,我们却无知无觉,实是不孝罪孽。”

向氏轻叹道:“我这一生,自误误人,实是不祥之至。有些事,我本不应该对你说,可是不对你说的话,这一生便无人知晓了。”

芈月抱着魏冉的手紧了一紧,却没有说话,只静静地听着向氏说话。

她年纪尚小,力气不足,又从未抱过幼儿,抱着魏冉直如小兽抓着猎物一般,一味的狠攥。那魏冉年纪虽小,却是懂事,他也从母亲不同寻常的郑重中感觉到了母亲对他的寄望,被芈月攥得发痛也不声张,还竭力踮着脚尖,试图减轻芈月抱他的重量。

向氏缓缓地道:“想来我的事,夫人也与你说过了?”

芈月点头道:“是。只是父王去后,忽然失去了你的下落。”

向氏摆手道:“其实,当年随夫人入宫时,我还有一种选择,夫人曾经问我,是要随她入宫为媵,还是回我向氏族中叔伯身边让他们为我发嫁?我一来是舍不得夫人恩义,二来,却是贪图富贵。我父母已亡,叔伯亦是远房,皆已落魄,待我亦不如夫人这般好。为夫人生下你们姐弟,我不悔,可是有时候我常常想,若是我选择另一条道,命运是否就会不同…”

说到这里,她摸摸颊边,却觉得泪已枯干,竟是已经不会再落泪了。她自嘲地咧了一下嘴,又道:“说这个又有甚么用,我能够成为你和戎的母亲,便已经不枉此生了。我这一生不能为你做什么事,只望将我一生的教训告诉于你,莫要似我这般愚弱,害了自己,也误了你们。”

芈月抱着魏冉的手已经觉得吃力,渐渐放开魏冉,将他放诸自己的身边,让他枕着自己的膝头卧着,一边轻轻地抚着他的背脊。她养过弟弟,知道芈戎是极喜欢这样的,谅必魏冉也是喜欢的。

魏冉卧在她的膝头,又见母亲回来,心中松了大半,被她这样轻轻抚摸着,竟似昏然欲睡。

向氏依恋地看着这姐弟二人,目光中多了几分安慰,却继续道:“先王殡天之后,我去章华台取先王之物,不料被大王误认为是宫女,言行无礼…”

芈月震惊,她这时候才知道向氏当年被逐出宫的原因,恨声怒骂道:“这无道昏君,父王刚刚殡天,他便起这淫心,怎堪为王!”

向氏闭目道:“一而再地惹上此等祸殃,不怪他人,只怪我自己的存在,便是罪孽。”她不欲芈月再问,飞快地将之后的事情说了道:“威后知道此事,便认定是我勾引新君,将我逐出宫去,配与贱卒。我原该一死,以殉先王,免损你姐弟颜面。是我苟且偷生,又生下了这个孽障,自此生不得,死不得…”

芈月声音涩涩地道:“母亲,大王无道、威后狠毒,这岂能怪你。”

向氏惨然一笑道:“自然是我的错,我还活着,这便是错。所以上苍要惩罚我,教我看清自己错得有多厉害…”

芈月已经听出了她话中的不祥之意,向氏却膝行两步,握住了芈月的手道:“我不担心戎,也不担心冉,我只担心你。人生最苦莫过于生为妇人,身不由已,命不由已。我这一生的苦痛,如今化作三句话,只望你要牢记。”

芈月看着向氏,向氏含泪凄苦地望着她,眼神中有着有化不开的绝望、担忧和惊惧。她心头如插了一刀般的痛,哽咽道:“母亲请说。”

向氏看着芈月,似要伸手摸一摸她,手到了颊边却忽然怕污了她似地缩手,看着她一字字地道:“第一,不要作媵;第二,不要嫁入王家;第三,不要再嫁。你千万、千万不要步我的后尘,不要过上我这样的命运。我向少司命许过愿,让你们这一生中所能遇上的苦难,都让我受了吧。上天总是苛待于我,可我愿我受过的苦,没有白受!”

向氏说完,微微一笑,芈月这一生都记得她此刻的笑容。

芈月心中不祥的预感越来越强,嘴角颤动,叫道:“母亲——”

向氏却忽然道:“我这一身的脏污,想要更一更衣,这草棚中无处避让,你且带着冉出门稍候一候,可好?”

芈月一时还未回过神来,向氏却拉起她,连着魏冉一起推出门去,关上了门。花-霏-雪-整-理

站在门外的偃婆见她二人出来,奇道:“你们怎么出来了,媵人呢?”

芈月怔怔地道:“母亲说她要更衣…”

偃婆诧异道:“这便是她唯一的衣服了,难道她要更换那件破衣吗?”

芈月蓦然回头,急去推门,门却已经被向氏自内锁上。

偃婆也急去推门,门却不开。

芈月转头见莒弓坐在不远处马车上,立刻招手叫道:“莒弓,你的刀给我。”

莒弓连忙上前,取刀问道:“公主要刀何用?”

芈月道:“把这门砍开。”

莒弓忙道:“何劳公主,小人这便把门砍开。”

说着举刀一挥,那草棚不过拿根细棍暂作门闩,自然一刀便开。

门一开,便是一股极浓的血腥之气冲鼻而来。

芈月冲了进去,魏冉也要跟入,偃婆一个激灵,连忙抱住了魏冉站在门外,不让他小儿看到这般情况。

芈月冲进草棚之中,但见向氏静静地躺在唯一的破席上,一只发簪插在她的咽喉之处,血流了一地,体犹温,气已绝。

芈月骇然大叫,直叫了一声又一声,已经不晓得自己在叫什么了,却是止不住地叫着,叫着——也不知道叫了多久,甚至连声音都已经嘶哑,却是无法止住叫声,像是这叫声有了自己的意志,不受她身体的控制一般。

她僵立在那儿,整个人抽搐着,却没有倒下,喉头无法抑止地嘶吼,却没有哭,也没有泪,只有如小兽般绝望而愤怒的嘶吼。

也不知道叫了多久,也不知道叫了多少声,最终是莒弓一掌劈在了她的后脖,将她劈晕在地。

第十四章 死与生

芈月又做了那个梦,那个她已经很久没做过的梦。

她站在一团漆黑当中,什么也看不到,什么也听不到,似乎听觉视觉全都被蒙住了。她什么也做不了,只有放开脚步,不停地跑着,她也不知道能跑到哪里去,到底要逃避什么,只晓得她一步也不敢停下来,若是停下来,就似要被这一团黑暗给吞噬了一般。可是她越跑,周遭的漆黑便越是浓稠,浓得似要粘住了她的四肢五官一般,浓得似要叫她窒息。她越跑越慢,渐渐地整个人似要被这一团漆黑给粘住、给淹没、给闷死。她想惊叫、却叫不出来,想动、却是全身麻痹,一动也动不了…那似是一种腐烂又带着血腥的气味,渐渐地就要没顶了…

她坐了起来,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四周仍然是一片漆黑,鼻子中似乎仍然能够闻到那没顶的血腥之气。

她是还在梦中,还是醒了?

忽然听到“啪”地一声,一团亮光忽然点起,将光芒撒布整个房间之中,那一瞬间黑暗退出,她的肢体似乎也从冰封僵立中回暖,她又活了过来。

她迟钝地将目光转动,看到了执着青铜灯奴,焦急地走到她身边坐下的莒姬。

莒姬柔声道:“你醒了。”伸手就要去她额头试一下体温,芈月却扭头避开。忽然想到一事,她厉声道:“魏冉呢,我弟弟呢,他在哪儿?”一边问,一边就要掀被起身出去。

莒姬忙按住她道:“你休要担心,我已经把魏冉和向寿都接到莒族去住了,他们安好。”

芈月却道:“我不放心,我要自己去看看。”

莒姬道:“这夜深人静的,宫门都下了钥,你要如何去看。我已经安排妥当,你还有何不放心的?”

芈月却转头,眼睛似要喷出火来,厉声道:“我正是不放心你。”

莒姬一怔,站起来以母亲的威权斥道:“你这孩子说的什么疯话,快躺下来,你可知道你昏睡了多久吗?”

芈月却挥手拍开她欲拉自己的手,叫道:“你别叫我孩子,我不是你的孩子,我的母亲刚刚死了,死了!”

莒姬倒退一步,怔在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