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唐旧梦:山河永寂上一章:第 48 章
  • 南唐旧梦:山河永寂下一章:第 50 章

艳质同芳树,浮危道略同。正悲春落实,又苦雨伤丛。

秾丽今何在,飘零事已空。沉沉无问处,千载谢东风。

咫尺宫墙隔离天涯。

江北。

赵匡胤一行人入了开封便遇上了彰德节度使王大人派来迎接的车马。

这倒很是意外,赵匡胤见这情势便知王饶仍就不肯捅破那层窗户纸,他似乎还不知赵光义同自己说了什么。

路上的时候,云阶说他听到王饶的门客有人偶得一本《推背图》,此书曾于唐初现世,贞观年间由任司天监的李淳风和隐士袁天罡共同编著而出的卦象奇书,历经百年不知所踪此时忽然却被人寻见,呈给了王饶。

乱世的预言竟然真的成真,盛世大唐也不过付之烽烟,最后残留下的字句,历经森森白骨之后更加凸显出了神迹。

图谶一一得到验证,时至今日,谁又能参得透个中玄机呢?

云阶说,图上所写关乎今日的谶语不过数句,爹曾经念了多日,关在书房中许久都不曾出来。

"李树得根芽,石榴漫放花,枯木逢春只一瞬,让他天下竞荣华。后面还有些字句,可惜我那日来不及听清。"

不过就是这么寥寥数言,就让王饶迫不及待想看见终结。

赵匡胤笑得格外讥讽,旧年里出生入死的人物到了暮年也开始笃信起了玄术。

云阶却摇头,她压低了声音,"你可知那书上关于先帝的谶语?我爹得此书后曾命多人研究数日,我只听得一二,便也….."

赵匡胤看她,"便也觉得当真神奇?"

云阶坐于车中沉默,知他的性子才不顾这些,"先帝的谶语当真分毫不差。"

马车颠簸,赵匡胤眼见得夏日林深草盛,心情大好,"说来听听。"全然像是听个故事般地轻易。

"汉水竭雀高飞。

飞来飞去何所止,高山不及城郭低。

百个雀儿水上飞,九十九个过山西,

惟有一个踏破足,高栖独自理毛衣。"

一语毕,他手握着缰绳骤然一紧,周主郭威夺汉自立。郭威少贱,世称之曰郭雀儿。赵匡胤心中再清晓不过这些话里暗指的意思。

"已然成了定局的故事后人再来附会当然容易理解,那先帝之后的断言谁能保证就真的成真。"他猛地扬鞭,云阶又像是喃喃自语般念着,"若是我能知道那后半句便好了。"

困恼的声音碾碎在尘土里,赵匡胤并不在意。

进了开封遇见王饶手下的人,虽是没有想到,但赵匡胤还需一贯地场面客套,感谢之下送云阶到了王府门口,却又不入,转身刚要离之际开王饶竟然亲自出了府门相迎。

一见了他,暮年的节度使笑得万分欣慰,口里满是贺喜,"圣上龙颜大悦,赵将军此番南下立下大功,日后可不要忘了王某。"

这一句话让赵匡胤也不禁愣住,自己的行踪被人猛地说了出来本是大祸临头,王饶却还不避讳地直言,甚至还说自己立功。

王饶对他的意外并不作任何解释,他的目光瞥向赵匡胤身后的人,"这位便是….."

赵光义不动声色迎向他的目光,淡淡地回应,"在下赵光义。"

王饶很明显上下地打量他,突然地念了句,"赵光义。"随后看见他腕上的镯子笑得意味深长,"果然好名字,日后必能成大功业。"

赵光义倒也没有特别的表情,"不及王大人,光义不过跟随大哥。"

王饶面上的神色明显一变。

第九十一章 欲辨已忘言

赵匡胤见他亲迎出来,也就不好再执意离开,随王饶入府相叙。

云阶很担心看着他,王饶挥手让她回去,"小女实在胡闹,幸亏遇见了赵将军否则又不知要上哪里寻她去。"

赵匡胤饮茶面色依旧,"无妨,只是不知赵某私自南下的事情,王大人为何当众….."一语未毕,王饶却哈哈大笑起来,丝毫不见外地过来直拍他的肩头,他们年岁相差甚多却一直以友相待,本来茶水微热,堂上王饶,赵匡胤和赵光义三人各怀心事,如此瞬间让大家心情都缓和下来,赵匡胤倒很想听听王饶如何掩饰。

"实不相瞒,赵将军私自南下多日,纵使上下遮掩也必是瞒不过去的,好在圣上明鉴,命我详查。"王饶抿一口茶,故意将那话说得不温不火。

"私自南下确是赵匡胤一人过失,若有责罚也无需王大人代为遮掩。"

王饶再一次大笑,"赵大人明日面圣之后恐怕就加官进爵,万不用担心。"

"此话怎讲?"

"我将赵将军暗中除去南国太子的的大功如实上奏,再加些言辞,圣上如今大悦,只道将军是暗藏奇谋秘密为国立功,别的自然不曾多予追究。"

赵匡胤心里暗叹王饶果真是只老狐狸,如今倒还要让自己来感谢他不成。

他起身如同往日一般面上来往言笑多谢。一时之间竟还似往日出征归来般,可惜世事人心难测,谁的心头都悬着一把见刀。

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

赵光义在一旁如常般冷眼看着,也算得名将,面对自己鬓边的白发依旧无力回天,唯恐后生可畏争功夺权,这样的心思最可怕。

倒是也不知此番王饶主动替赵匡胤遮掩罪责又是为了什么。

离开王府的时候,远远看见云阶等在拐角处。

她明显是又不顾府里人的阻挠,自己溜出来等在出府的必经之路上,赵匡胤隔着两重园中的山石缝隙瞥见了,便回身劝王饶回去,不必相送。

不知那丫头又想说些什么,让她爹看见了又该被禁足了。

他劝回了王饶,反到故意地慢慢走,府中的廊下是片小小园林,内里有雅致的山石堆砌,偶尔的缝隙间恰好能够望见对面。

云阶便倚在一侧的柱子上,手里捏着方帕子,看不清楚表情,可是身影看起来颇为紧张。赵匡胤不禁想笑,却又忍了回去。慢慢地走过去,刚出现在回廊的尽头她就猛地看过来,赵匡胤还未曾开口说什么她却一个噤声的动作。

"好了,你放心,你爹没有送出来。"他压低了声音。

云阶小心的四下望望,见确是没了旁人,快步跑过来想要从探入袖口中取出什么,一时见得赵光义跟在他身后,犹豫再三。

赵匡胤知她顾虑,"无妨,光义是我胞弟,无须避讳。"

面前温婉地女子拿出另一方锦帕,是女子家常的物事,"这是我方才偷录出来的推背图,那几个门客出去喝酒,府内原没有外人,一时也忘了闭门。时间有限,只记下了几页。"赵匡胤伸手接过,帕子上还有着闺阁里女子常做的女红纹样,上面细细密密地抄录了不少谶语卦图,足可见其心思。

她必不会在他人房内逗留太久,想必是蕙质兰心过目不忘,记在了脑中再一一地绘出来。还要挥退了众人跑出来送给自己。

赵匡胤本是不愿研究此般玄术,他当此为无稽之谈,可眼前云阶一脸紧张,他也说不出其他,只得安慰她,"放心,你也见到了,你爹今日待我一如往常。"

她看着他将那帕子放入怀中,长长地叹了口气,"你回去仔细地看看上面的字,我爹…..难怪我爹要忌惮你。"说完看看他的神色,终究还是转身跑走。

赵光义见得大哥一时无言,"王饶心怀鬼胎,如此看来他的女儿倒是知书达理,心性良善。"

"云阶是个好姑娘。"

"那大哥和她….."

"今日先回去歇歇,明日一早我恐怕便须入宫面圣,王饶话虽如此,君心莫测。"赵匡胤打断他,刻意地回避了这个话题,明显不愿再多言。赵光义也便不再过多探问,随他回自己府里去。

入了夜,江北的夏季确和南国不同,纵使有着一样的蝉声。赵光义从自己房中收拾好了东西掩上门出来,慢慢地走进另一番天地。

是完全与过去分隔开来的天地。这里的一切都与安东寺不再有关,呼吸间的气味了无香火的熏染。赵光义如今闲庭信步,回过头去看看,没有多长时间,可是一切都不再一样。

他不再是洪水之中牢牢抱紧枯树的孩子,不再是安东寺里偷偷犯错被罚的少年,甚至,不再是自己。

世事幻灭,月光微凉,他看着自己的影子在地上拖曳出狭长的一道,不再是那一年跪在佛龛前的幼童。有时候想想,为了逃离宿命的枷锁,他牺牲了自己,换得另一个孩子不灭的期望,值得么?

我害你等不到他,从此我只得背负着你生活。

赵光义慢慢地踱步,走到了大哥的房前,轻手叩门,得到允许进去的时候,赵匡胤正秉烛细细地看那帕子。

他走过去也不避讳,"大哥可否让光义一看?"

"我正有此意,大哥实在是看不得这谶图。"

赵光义久居寺庙之中,纵使一心研习佛法,对于此类演算少时孩童之间也常常得见,安东寺的藏经楼中亦有一些古籍奇书略有记载,他们时常无事溜进去翻看。

这推背图他曾有所耳闻,"光义曾听闻此图当中共包括六十象,六十,即为天地之间循环周而复始。"

第九十二章 寰中自有真天

推背图,推背二字的含义便是由于李淳风当时推算的上了瘾,一发不可收,竟推算到唐以后几千年的兴衰,直到袁天罡推他的背,说道:"天机不可再泻!",既为第六十相。故此名为推背图。

赵光义接着烛光仔细地看上面的抄录,因卦言依照年月推演,故此云阶许是抄录的当中的一部分,恰是描述得先下。

第十三象丙子离下坎上既济

谶曰:汉水竭雀高飞

飞来飞去何所止高山不及城郭低

颂曰:百个雀儿水上飞九十九个过山西

惟有一个踏破足高栖独自理毛衣

这一卦很好理解,赵匡胤也看得明白,周主郭威夺汉自立,再明确不过,亦无须更多解释,下一卦便是云阶说的,只听清了上半部分的谶言。

第十四象丁丑离下兑上革

谶曰:李树得根芽石榴漫放花

枯木逢春只一瞬让他天下竞荣华

颂曰:金木水火土已终十三童子五王公

英明重见太平日五十三参运不通

赵光义仔细地思索这后半句里面的意思,金木水火土已尽,恐怕便是指五代之终,当今圣上恰本姓柴名荣,而若当真如此图上所云,那么今时乱世便终该历尽五代共五十三年,凡八姓十三主,只可惜明主功业未竟而殂。

此结论说出口,两人都有些沉默。历来对此天机奇书,若不是当作笃信之物便看做旁门左道,显然他们都不是甘愿听从天命之人。

但是难保便有人真的奉若神明,列入年迈唯恐自己权势受到威胁的王饶,他命人看出了圣上恐将功业未竟而殂,而眼下几位最有可能威胁到自己的人里面,显然赵匡胤的心智最不让人放心。

是他太有称王的气度还是王饶自己先被这奇书乱了阵脚,总之他开始害怕,偏偏下一卦更加让人胆战心惊。

"战事中原迄未休,几人高枕卧金戈。

寰中自有真天子,扫尽群妖见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