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房山啊,那里景致不错。

“大伯娘,寒食节的时候是不是几乎所有的人都喝凉水啊?”

林蔚然突然想起这点,这时的人可没什么人给普及卫生知识,不知道水里有很多细菌,需要将水烧开来喝才不会闹肚子。虽说这时候的生态比后世好很多,但水里还是有细菌的。

“差不多吧,不是井水就是从河里打上来的水。”

“寒食节过后,会不会有很多人拉肚子什么的啊。”

毕竟连着两天都吃不上一口热乎的东西,想想就难受,年轻人也就罢了,老年人呢?

宫大夫人想了想,“好像每年寒食节过后,倒是有不少人生病的,医馆都忙不过来了。”

“这水里有一些咱们肉眼看不到的的病毒和虫子,人喝了生水,怕是要闹肚子的。”

“是这样吗?”

容韵若有所思,这是她大嫂第二次提到这世界有他们肉眼都看不到的一些病毒和虫子了,第一次是她大嫂要求她给种子配制药水杀毒的时候。难道这世上还真有他们肉眼看不到的病毒和虫子的存在?一想到这,容韵觉得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容韵道,“如果这是真的,我们需要将这事广而告知才好。”否则百姓们无缘无故地生病,太冤了。要知道生一次病,严重点的几乎要掏空家里的积蓄。

“大伯娘,我们是不是到了搭棚子施粥的时候了?”林蔚然问。

她也是到了这里才知道,每逢节庆以及天灾之时,大户人家都会搭棚子恤贫,或施粥或发放一些蔽体的旧衣。

寒食节施粥,已成了大户人家约定俗成的惯例了。毕竟这个时节,老百姓们的日子也不好过。

“差不多明天就开始了。”

“大伯娘,不然这样,咱们索性好人做到底。施粥之余将周大夫请来,烧一些普通人吃了能强身健体的草药茶水,分给穷苦百姓。顺便借周大夫之口,告诉老百姓们,喝生水容易生病,让他们勿喝生水,尽量喝烧开过的水。

豆腐脑儿也准备一些,针对脾胃虚弱的老人与孩子,给上一碗,花不了几个钱。”

宫大夫人笑骂,“你呀,尽给大伯娘我找事儿,你这样,周大夫要忙不过来了。这事还要往里搭进去豆腐脑儿,我可是知道你的,今年让府下不少庄子种黄豆,你是想让更多人知道这黄豆的好处吧?”

林蔚然笑,倒也不是,黄豆的普及她不愁,上行下效,只要上面的贵族接受了追捧了风靡了,下面的人自然会跟风。

这真是好事一件,宫大夫人想了想,“这事容我想想。”

林蔚然这一哭不仅宫大夫人知道了,甚至连老太君都惊动了。没办法,她这情绪来得太突然,毕竟她从来没有这样子过。后来得知竟是为吃闹的,也是哭笑不得。

老太君忙吩咐几个大小厨房多弄一些新吃食新花样,别亏了府中两名孕妇的嘴。然后又将派去照顾林蔚然的高嬷嬷召回来,让她不要太严格限制孕妇的饮食了。

老太君当初将高嬷嬷派过去,一来是想镇一镇隐在暗处的魑魅魍魉。二来是考虑到林蔚然年纪轻,又是头胎,孕期很多事情怕她不懂胡来。在孕期中其中要注意的一项就是饮食,老太君担忧她妊娠反应过后管不住嘴,致使胎儿过大,生产艰难。

这会将高嬷嬷召回来,也是敲打她,免得她仗着是自己派去的,对林蔚然处处指手划脚,在饮食方面管控得过于严厉,甚至是苛刻,

高嬷嬷觉得自己有点冤,大少奶奶就不是一个会受下人辖制的性子,她去了景铄院,也是好吃好喝地招待,很多事都插不上手说不上话好不好。

罢了,主子敲打还有啥可说的。她也再一次意识到大少奶奶在国公府的份量不轻。

司膳署

司膳令李槐广长吁短叹,他这司膳令不好当啊。

好容易过了难捱的青黄不接的立春那段日子,有了虞国公府的帮忙,那段时间坚持送来水灵灵的青菜,他还得了不少赏。

转眼就到了每年一度的寒食节,又到了让他薅秃头的时候,

他最近翻看了近几年寒食节准备的吃食,觉得他好不容易长出一些头发,眼见着又要不保了。

他这几天一直在想,去年准备了什么,今年又该准备什么。

太后都年逾七十了,什么没吃过啊。而且太后年纪大了,脾胃弱,每年寒食节过后必然要病上一场。

太医曾委婉地说过,太后年纪大了脾胃弱,生冷之物最好不要多吃。

偏偏太后侍神之意甚诚,每年的寒食节,必一丝不苟地遵循着礼节。

在这样的前提之下,他能怎么办?

不用想,这次太后要是病倒,他准得吃挂落。

一时间,李槐广觉得自己好命苦。

李槐广周身弥漫着低声压,司膳署的人都不敢靠近。

这时,一道声音远远传来,“师傅,好东西,宫大人又送来了好东西。”

咦,这是他徒弟常平的声音?他说啥子,宫大人?

李槐广眼睛一亮,想到前段时间青黄不接的时候,宫大人还能弄来青菜,他对常平手中的东西充满了期待。

常平提着好大一个食盒,李槐广也不等他慢吞吞地移动过来了,三步并作两步就来到他跟前。

李槐广嗅觉很灵,刚靠近,他就闻到了一股与众不同的食物馨香。

“快将食盒放下,让师傅我瞧瞧是啥好东西。”

李槐广打开食盒,发现里面放着一大瓷缸,旁边还放了四个小缸。

“宫大人有没有说这些食物怎么称呼?”

“他的随从文轻交待我了,说四个小缸里面分别放着四样东西。其中一个装了水豆腐,另一个装了炸豆腐,另外两个小缸,其中一个放了白糖蜂蜜水,另一个则是咸口豆腐脑的浇头。”

每只缸的盖子都被揭开,李槐广眼睛一下子就落在最中间也是最大的那口瓷缸上,“这白白的,动一下还一颤一颤的,是啥玩意?”

“师傅,听宫大人说,这叫豆腐脑儿,好像有甜口和咸口之别。”

这名有点惊悚,李槐广心想,不过卖相不错。

常安舔了舔嘴,闻着这香气,饿了。

“师傅,这玩意一看就好吃,咱们尝一尝吧?”

他们司膳署有尝菜的权力,而且这么一大缸,皇上和太后也吃不完。

“再说,还不知道有没有毒呢,他们得试一试不是?”说完,他嘿嘿直笑。

不料被却他师傅给了后脑勺一巴掌,“呸,宫大人送的,怎么可能有毒。不过为了预防万一,咱们尝一尝。”

李槐广小心地装了两碗,一碗倒了白糖蜂蜜水,另一碗则倒了些浇头。

两人吃第一口时,眼睛就亮了,末了,还相互换着吃。

“这豆腐脑儿果然美味无比。”

他们看着瓷缸,虽然很想再吃,他们是有一点品菜的权力,却不足以任由自己放纵口腹之欲。于是恋恋不舍地给瓷缸盖上盖子。

“宫大人厉害,这样的美食都被他寻摸到了。”

李槐广看着食盒里的豆腐制品们,突然间灵光一闪,有了,今年寒食节的主品美食有了。

“嗷,以后宫大人就是我爹!”李槐广忍不住嚎了那么一嗓子。当然,在此之前,还得瞧瞧皇上及太后对这些豆腐的看法。

常安目瞪口呆,宫大人才没你这么大的儿子!

因为有事,宫令箴来得比往常早了一刻钟,所以这只食盒的东西送来时,皇上的早膳还没送走。

“皇上叫早膳了没?”李槐广逮着一个人问。

“已经传了,厨房在忙了,估计快好了吧?”

“皇上有没有特意点的早点?”

“这倒没有。”

“厨房都做了什么?”

“八宝果羹、酿山药……”

“将鸡丝汤面撤下,换上这道豆腐脑儿!”

另外,李槐广让厨房的御厨们搭配着将宫令箴送来的水豆腐和炸豆腐等炒了,一并送上了桌。

谏议院门前,文轻将一只大大的食盒交给常安,顺口交待着一些事儿,准备赶紧交待清楚将人打发走,他还要陪主子前往宣政殿哪。

宫令箴转着手中的指板,想起小妻子想吃骟过的猪肉时那泫然欲泣的表情,腿一抬,就转了方向。

文轻连忙唤道,“主子,宣政殿往这边走的。”

“去蚕室。”

蚕室

对于宫令箴的到来,净身官是吃惊又吃惊的,“宫大人,什么风将您吹来了?”

“给我叫两个好手。”

净身官一抖,他们这里的好手,就是那方面的好手,“您这是要?”干啥子咧。

“请他们帮个忙。”

“什么忙啊?”

他们这些净身官啥也不会,就只会一门给人净身的手艺。宫大人来蚕室找他们这些净身官帮忙,不行,他要想歪了。

宫大人看着他,吐出了两个字,“劁猪。”

“劁……劁猪”

“嗯。”

好一会,净身官才回过神来,“宫大人,我让张扬去,他就是屠夫出身,一定能干好这活计。”

他们蚕室只有在先新宫人入宫时,才是最忙碌的时候,平时倒是清闲得很。这会宫令箴要借人,倒也好说。

文轻丢给净身官一个荷包,让他赶紧安排人。

等林蔚然得知宫令箴竟然去蚕室找了两位净身官送到庄子上给她劁猪时,一口茶水喷了出来。好嘛,这些猪也是高端大气上档次了,去势时都用上国家最顶级的手艺最好的净身官了。

第113章

“这是什么?”

泰昌帝一坐下,一眼就被青花瓷缸里的豆腐脑儿给吸引了,白白的如同奶子一样,一看就好吃。再一殷,哟,今儿有几道没见过的菜肴呢。

梁东海道,“是司膳署新上的新鲜吃食,叫豆腐脑儿,好像有两种吃法,奴才都给您备上?”

“准了!”

梁东海咸口和甜口的各调了一碗。

两种口味的,泰昌帝各吃了一大碗儿。吃完之后还有些意犹未尽,但他也知道这吃食就混个水饱,还是得吃一些其他的才能饱肚。

不过,这玩意儿估摸着太后和皇后她们会喜欢。

“太后和皇后那边都有了吗?”

“有了,不过这量也就只够供应您和太后皇后娘娘三位主子了。”梁东海知道泰昌帝的脾性的,所以早就问清楚司膳署那边是怎么安排这豆腐脑儿的了。

“哦,我还以为这是司膳署那边琢磨出来的新吃食呢。”看这老货的表情就知道里面还有文章。

梁东海屁颠颠地道,“哪能啊,司膳署那群朽木脑袋,干啥啥不行,连吃都不会做!这豆腐脑儿啊,是宫大人觐上的。”

有了上次宫令箴进贡青菜的经验,泰昌帝这回倒不是很意外,“宫爱卿真如同我的左臂右膀也。”

“皇上,您再试试这几道菜,也是宫大人一并进贡上来的。”梁东海指着那几道新鲜菜肴道。

“哦?”泰昌帝都试了,特别鱼头豆腐汤和炸豆腐,极得他的心。豆干炒肉丝也不错。

梁东海见皇上吃得满意,决定帮李槐广那老货探一探皇上的态度,“皇上,这不是快到寒食节了吗?李槐广想问问您,今年寒食节的主食用这些豆腐制品来担当如何?”

“倒也不错。”

“这豆腐既是他送来的,那他人应该到宫里了,怎么还没见到他人?”

泰昌帝的话刚落,恰巧此时宫令箴到了。

泰昌帝看了他一眼,“从谏议院到宣政殿你走了两刻钟?”

“臣去了一趟蚕室。”

泰昌帝没想到会是这样一个答案。

连梁东海都纳罕地偷瞄了他几眼。

宫令箴没继续往下说,泰昌帝倒是忍不住好奇了,“你去那地方做甚?”

“借两人来用一用。”

去蚕室借人来用?这答案更加出乎泰昌帝的意料。

沉默了半晌,泰昌帝语重心长地说道,“令箴啊,私自阉割男丁是犯法的。你要使唤太监直接和朕说,朕赏你几个就算了。”

宫令箴有些无语地看向泰昌帝,“臣借净身官不是为了给人去势,而是为了骟猪。国公府下有一庄子,养了两百头猪,已经三个月大了,该到了给他们去势的时候了。”

噗,皇帝也喷了,“哈哈哈,你借了两个净身官就为了给两百头猪去势?那两百头猪何其荣幸……”

宫令箴不觉得这有什么好笑的,况且他小妻子也说了,骟过的猪肉好吃,想吃,那就找人骟啊,多简单的事。

等泰昌帝笑够了,又好奇了,“你为何要给那些猪去势?”那些猪怎么得罪你了?

“臣听说去势后的猪长出来的肉不腥膻。”

原来是为了吃猪肉啊,“行吧,等那两百头猪能出栏时,你给司膳署送一头,朕也要尝一尝这经过净身官独门手艺阉割的猪,看看这猪肉味是不是不一样。”

笑闹过这一回之后,泰昌帝随即问起他送豆腐脑儿的缘故,可见心里还在惦记着这事。

宫令箴回道,无他,只是国公府今年寒食节的主食都换成了豆腐制品,想送些进宫让皇上和太后等人尝尝鲜。

泰昌帝从他的话里捕捉到一个信息,这些玩意儿是某一种豆制的。

“这些是哪种豆制成的?”泰昌帝好奇了。

“黄豆。”

黄豆炖羊肉,他是吃过的,炖的时间久了,那黄豆很是软棉,但味道尚可,泰昌帝想不到它能制作出那么多美味的豆腐制品出来。

要知道这黄豆,也就穷苦百姓会当粮食焖煮来吃,贵族都是不怎么吃的,都是拿来喂马的。

“朕记得这黄豆是不是产量还挺高的?”

“产量尚可,主要是不挑地,山地坡地泥沙地都能种。”

闻言,泰昌帝若有所思。

“对了,臣还有一件事需要向皇上禀报一声。”

“何事?”

“是这样的,臣家里老太君等女眷想于寒食节前一日搭棚子恤贫。”

搭棚子恤贫?泰昌帝神色一正,“京城里还有很多人吃不饱肚子吗?”

穷苦的老百姓还是很多的,特别是这个时节,粮食刚种下,吃不饱是很正常的。

“皇上,是这样的……”

宫令箴随即将他们国公府的打算,即施粥送药给豆腐脑儿三套善行搭配进行的计划说了,并且还说了吃生水的危害。

泰昌帝想了想,“先说生水这事,如果确有此事的话,朕会让太医院向民众普及。”

“内子想开一家百味豆腐斋,让更多人都有机会品尝到像豆腐脑儿,炸豆腐等等的美食。”

泰昌帝其实挺乐意宫令箴说这些生活中的琐碎之事的,从这些琐碎小事中,他能感受到一些市井的烟火气,也能窥见一丝在他治理下一些市井老百姓的生活。

买卖买卖,等市集上有了大量的买家。黄豆作为豆腐制品的主原料,需求量必定是剧增的。黄豆价格必涨,黄豆的收益好了,那么就会有更多的老百姓愿意种植黄豆。

如此一来,在改善民生方面,他们就往前走了一小步。

泰昌帝默默地看着宫令箴,“这次的你们府上恤贫,好好干,不行的话,朕让少府那边拔一笔银子补贴于你们。”

“谢皇上体恤,臣便却之不恭啦。”

皇上参与进来也好,不然这个时候搭棚子恤贫,且做的还不是面子工程,总会有些不和谐的声音,他哪有那个功夫和他们瞎掰扯啊。

如此不贪功,泰昌帝忍不住拍拍宫令箴的肩膀,“你们虞国公府都是好样的,和那些躺在祖先功劳薄上醉生梦死的世家不一样。和朕一起吧,为了咱们大梁的百姓们能吃饱穿暖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