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答应!”王杰咬牙道。

“嗯,我知道了,事关夏阳姑娘的荣誉,你可不能把这话说出去,除了你我,若在听谁提起,我可饶不了你。”

王杰没说话,磕头退出去,到了门口,却用手背飞快地抹了一下眼睛,钱隽看得真切,不高兴了:“回来!”

王杰身子一僵,但他却不敢违拗,退了两步,脸朝外跪着。

“怎么还委屈你了不成?我又没有强迫,就问一句——”

“对不起世子爷,是王杰没有福分,对不起夏阳姑娘的一片心意。”

“咦?你为何这么说?难道姑娘中意你,给你说过了。”

王杰连忙摇头:“没,没,世子妃身边的姑娘,何等矜持有礼,怎么会说这样的话,是我,是我不会讲话——”他使劲磕头。

“瞧你窝囊的,到底怎么回事?若是你不喜欢,不管夏阳什么态度,我和世子妃都不会逼迫你,婚姻事莫过于自己个儿心头爱,你平日里兢兢业业,我钱隽也不会拿你个人的事情讨好谁,你有什么委屈不能说的?”

“我,我比夏阳姑娘大太多,家贫貌丑,实在不般配,辜负了夏阳姑娘的一片心意,世子爷,帮我转告夏阳姑娘一声,对不起,你把她不是指给了任欢吗?我见过任欢,比我好,又高大又年轻,功夫也好——”

原来他自卑,钱隽沉吟了一下,说道:“若是夏阳姑娘非你不嫁呢?”

“那我,那我,一辈子把她捧在手心里,当牛做马都愿意。”

“这不就是了?般配不般配,你就不用考虑了,只说你答应不答应,若是夏阳中意你,哪怕你是一片烂稀泥,若是人家瞧不上,你就是一块金玉,世子妃也定然不会让身边人受委屈的,等着,听消息吧。”

文瑾身边,还有几个丫头,秋爽和冬青也不错,本来这回钱隽那几个助手从北疆回来,再挑选两个出来,给她们成亲,现在看来不用挑了,先安抚那两个吧,任欢和高志坚马上就要回到京城,钱隽许诺的婚姻事,决不能泡汤了,还好当时几个丫鬟在一起,那俩偷偷瞧了一眼,见四个女子个个都很出色,也弄不清到底给他俩指的哪一个,现在还能蒙混一下。

秋爽和冬青没有武艺,却极善女红,文瑾她们穿的,在***时,都出自她俩的手,何况这两个长相也娇俏可人,容貌比春明夏阳还好些,对于一般重外表的男人来说,应该更容易接受。

文瑾抽了个时间,和秋爽冬青谈话,她俩比春明夏阳害羞地多,小脸一下子涨得通红,冬青很白,连耳朵都红彤彤的。

“要不要安排你们偷偷见一次?相不中,我绝不会强迫的。”

秋爽声音小的如蚊子叫:“世子爷身边的人,个个都是好的,秋爽相信世子妃,我愿意。”

“那么,你俩嫁人之前,我会发还身契,这两人将来是要进入军中的,说不定还能为你们挣来封诰,但有得就有失,一年到头难得见一面,家里老老少少事务繁杂,这幅重担就要落在你们肩头,是苦是甜,你们都要担着,可要想清楚了。”

“是,世子妃。”

虽然这两个平日里多数的时候,都低着头做衣服鞋袜,但文瑾知道,她们能干着呢,不是遇事只知道哭的那种没主见的,便让她俩退下,等候消息。

接下来文瑾小小忙了几天,把给春明夏阳准备的嫁妆一分为二,给了四个丫头,又从外面的成衣铺买了一批衣服被褥帐子布料分下去。

四个丫鬟陪嫁家具,都是在旧货市场淘换的,都按这个社会的标准,挑选又厚重又结实的,回来重新打磨油漆,和新的没区别,价格还实惠,每人一对板柜,一个衣橱,还有一对官帽椅,四个小圆凳,一张八仙桌,一个梳妆台,外加一百两压箱银子。

这比京城普通百姓人家的闺女嫁妆都要好很多,甚至一些小康人家的女儿,也未必有这样的嫁妆,四个丫头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春明和夏阳还要继续在文瑾身边伺候,秋爽和冬青就不一样了,这几天动不动就哭,有时候是感动的,有时是不舍,还有时,自己都说不清,毕竟跟着文瑾也有十年了,分别在即,心情总是很复杂。买家具、油漆,这些事情瞒不了人,府里上上下下都知道世子妃身边四个贴身丫鬟一起出嫁,而且嫁妆丰厚,全府的女仆没有不羡慕嫉妒的,觉得世子妃人好,仁亲王妃为此还把一个背后说世子妃好话的丫鬟打了一顿,虽然压下了议论纷纷,但她却改变不了人们心里的想法。

...

第二百四十七章 挑唆

“世子说了,这几个丫头嫁的人,都是他手下得力的,还有在北疆立了功的,也就是为了笼络人心的。”

“悄悄多给些银子就行了,闹得这么大,家里其他奴仆该怎么想?都觉得我们不如世子那边好,他们那么做,是故意让咱俩下不来台的。”

“唔!”仁亲王不说话了,心说的确如此,这几个就有两个下人拐弯抹角地打听,世子妃那边还要不要添丫鬟呢。

晚上,仁亲王又拦下钱隽:“世子妃嫁个丫鬟,也要闹这么大的阵仗,让京城的其他贵人家里听说了,还不该私下议论咱们?丫鬟养得跟小姐一般。”

“父王,这几个丫鬟是陪着世子妃从京城到***,在那里曾经织丝养蚕,采茶种果,甚至保护世子妃逃过姚家的追杀,世子妃亲厚一些也是应该的,再说,她们所嫁的人,也是提着脑袋保护儿子性命,或者为了国事让儿子派遣去鞑子部落的,我们这边郑重些,也是为了收拢那些勇士的心,报偿他们过朝廷立下的汗马功劳的,京城那些贵人世家的丫鬟,怎么能和世子妃跟前这几个相提并论呢?再说还有两个儿子准备提请皇上,给封官的,这几个丫鬟体面出嫁也是应该的。”

仁亲王无话可说。

八月十五,因为太后身体欠佳,以前皇宫举办的赏月宴,就没有进行,文瑾备了一份礼物,分别送给太后、皇后和贵妃。

皇后的这一份,完全是应景的,她又不能见人,东西都是太监收了,至于交给谁,文瑾就不管了。太后那里,这段时间探病的人也不少,一律让小安子公公挡了回去,雨荷成了宫里的实权人物,忙得不可开交,文瑾刚刚坐下,两人还没说几句话呢,就有宫女进来传报:“新晋大学士董夫人拜见贵妃娘娘。”

这位董夫人,就是董侧妃娘家嫂子,十年前董勇还是个三品的西部某省按察使,妹妹进宫选美,让太后赐给了仁亲王做侧妃,仁亲王虽然几乎不上朝,但他的影响却不容小觑,尤其是钱隽丢失,让皇上对他很是内疚,董侧妃生下儿子,皇上就把董勇提到从二品,做了内阁学士。

姚光远是个十分善于揣测皇上心思的人,是他提出擢拔董勇的,一方面拍了皇上的马屁,另一方面又自然而然的把董勇拉到了自己这一派。这董勇心思缜密,谋略过人,或者说是诡计多端,几年下来,成了姚光远这一派的中心人物,有时候甚至比姚光远说话还管用。

钱隽在南港城秘密参奏姚光远,事实俱在,姚光远一家被皇上流放到西北,皇上提董勇进了内阁,廷上跟随姚光远的那一派人,自然就围绕在董勇身边。

董夫人也是个长袖善舞的,男人成了一品大员,她进宫比以前方便多了,便频频探望太后,顺便来雨荷这里坐一坐,想方设法讨好梅贵妃这个皇上跟前的宠妃。

文瑾不想喝董夫人来往,便向雨荷告辞,答应过几天来看她。

雨荷送文瑾到宫门口,两人依依惜别,文瑾走出贵妃住的宜兰苑,在门口碰上董夫人,两人以前没见过,便只是互相点头,算是搁住面子,然后各走各的了。

董夫人早就听说仁亲王世子妃和梅贵妃是表姊妹,容貌还很像,其实现在已经没有以前那么像,但眼睛嘴巴鼻子的样子却没有变,依然能有五六分是一样的,不用猜,董夫人都知道文瑾是谁。

自从当上了一品夫人,董夫人觉得自己身价百倍,平时虽然笑眯眯甚是谦和,其实没有几个人能让她放在眼里。

但梅贵妃却是她千方百计要巴结的对象,她以为文瑾在这里走动,和她目的是一样的,心里还暗暗着急。小姑子在仁亲王府,虽然表面上权势不及王妃,其实,对仁亲王的影响力,实在不小,男人在困难的时候,多少都会从那里寻找助力。

自从仁亲王世子回来之后,皇上对仁亲王的热情便减低了很多,本来姚光远已经压住了沈明昭,他碰上大事,总是听从自己男人,董勇借势而立,已经隐隐有朝堂第一人的趋势。

谁想姚光远竟然倒在仁亲王世子这个年轻人手下,而且,他一进京,沈明昭立刻就如鱼得水,借着姚光远倒台的事件,趁机拿下了好几个姚派的人,换上了中立或者拥护沈明昭主张的人。

前几天,小姑还借去挑选中秋礼物的机会,偷偷回了一趟娘家,给她哥讲了仁亲王府的形势,董勇否定了妹妹袖手旁观,打算做个渔翁,等世子妃和仁亲王妃斗个两败俱伤时再趁机捞取好处的策略。而是让她支助仁亲王妃,打压世子妃。

董夫人当时也在场,男人的话,她总是觉得是至理名言,正确地不能更正确。

董勇这样说:“以前我们巴不得仁亲王妃无能,这样你才能获取更多的好处,但眼下,仁亲王妃显然是斗不过世子妃的,你若不帮一把,她很快败下阵来,恐怕这仁亲王府就是世子的天下了,那你还能做什么呢?”

“怎么会?”

“仁亲王这些年,不怎么参与朝廷大事,我仔细观察,也跟他能力不足有关,而世子就不一样了,文才武略,远见卓识,尤其是经营调度的能力,不同凡响,他在***,都能插手北疆事务,把朝廷的心腹之患消弭于无形,令皇帝对他十分倚重,借此一举奠定了在朝廷中的地位,虽然不是内阁中人,却俨然内阁中人,甚至凌驾于内阁之上,成了皇上身边第一肱骨,再加上沈明昭推波助澜,甥舅相互借势,对我两面夹击,形成钳制之势,照这样下去,朝廷将来就是他和沈家的,我别说能更进一步,就是维持目前在朝廷上的威势,都有困难。”

董侧妃闻听大吃一惊:“大哥,世子竟然有这么大的能耐?我看他整天围着女人转,就是你说的没出息的男人样儿。”

“围着女人转?仁亲王世子妃当姑娘的时候,就传出善于庶务的名声,可见她见多识广,尤其是对外面的人和事认识深刻,这对世子来说,无疑是一大臂助。你也说了,仁亲王想通过经济途径,约束世子,结果那小两口根本毫发无损,可见她俩手里有的是钱,而且,多数产业都是世子妃在打理,不然世子哪能放开手脚,全力以赴处理朝廷事务?”

董侧妃双眼圆睁,比刚才还要吃惊:“大哥的意思,世子那边的钱,都是世子妃赚的?”

“不见得都是,但她肯定很有钱,绝不是世子赚了钱,供她挥霍的,世子在北疆养了几百人,那些不是为他赚钱的,而是很花钱的主儿,现在交给了皇上,在郭公公手里,皇上一次性就让内务府给了十万两银子,可以想象,原来世子要花多少钱了。”

董侧妃想了想:“他们从南港城回来,世子妃赏赐下人时,都给的珍珠,是不是和番商做这个生意的,听说这个可是一本万利的。”

“这个,你多注意打听,和番商做生意商税特别高,她若是从此中谋利,就逃不了偷税漏税。”

董侧妃大喜:“哥哥可以从此出招吗?”

“算是一个途径,皇上肯定不会因此就不再重用他,但训斥一通,冷淡几天,也是可能的。”

董夫人一路走,一路在心里盘算,琢磨如何巴结贵妃,同时想办法给仁亲王世子妃上点眼药。

梅贵妃梅雨荷,在宫里生活了十年,磕磕绊绊是有的,但靠着皇上的恩宠,始终保持着皇上身边第一妃的地位,姚光远在倒台前垂死挣扎,不知从哪里搜罗一个美女送进宫,永昌帝一下子就看上了,先是封了个贵人,一个月后就提为嫔,现在竟然怀孕了,永昌帝又给了个妃子位,虽然和自己的级别相差甚远,梅贵妃也有了危机感,刚才表姐来,她还想好好讨论此事呢,没想到被董夫人破坏了,她一肚子不高兴。但雨荷和董夫人说话时,根本看不出心有怨气。

董夫人看贵妃津津有味地倾听自己说话,心里特别舒畅,自信心不知不觉,便膨胀起来,觉得自己笼住了贵妃娘娘。

“贵妃娘娘,刚才从这里出去的,可是仁亲王世子妃呀?都说她像你,还真有几分呢。”

“呵呵,以前才像呢,我这不是胖了嘛。”

“娘娘有福气,虽然一样相貌,但那细微差别,造就了不一样的命运呀。”

“呵呵。”

“贵妃娘娘,听说仁亲王世子夫妇富可敌国,从南边回来,打赏下人都是用珍珠的。”

“哦,是吗?”

“想必仁亲王世子妃,也给贵妃娘娘带了什么好宝贝了吧?”

“宫里什么没有,世子妃也就送个心意,能有什么宝贝?外面的宝贝,在宫里见多了,也就平常了。”

“耶?贵妃娘娘可别这么说,宫里的东西也是从外面送进来的,世子妃从南港城回来,那里可是有很多番商,贩卖的都是外洋的宝贝,或许有宫里没有的东西呢。”“喔,这倒是。”梅贵妃淡淡地点点头,表示承认董夫人说得对。她的一举一动,都在董夫人眼里看着呢,董夫人见她情绪一直不喜不怒,也揣测不出自己的话到底有没有用,宫女示意贵妃娘娘要休息,董夫人只好退了出来。

...

第二百四十八章 进丫鬟

回到家里,董夫人脑子里忽然灵光一闪,想起贵妃始终没有说出仁亲王世子送给她了什么礼物,忍不住笑了出来:“哈哈哈,我也是糊涂了,梅贵妃呀梅贵妃,就算你已经成了精,但若是仁亲王世子妃送的是绝世珍宝,你断断没有藏着掖着的,还不让宫女拿出来炫耀了?也就是仁亲王世子妃送的东西实在平常了。”

其实文瑾送的东西,确实很平常——菠萝罐头、橘子罐头、草莓酱、九制陈皮、芙蓉梅子等。

后两种是苗王府特制的,雨荷拿着精致的小青花瓷罐,泪如雨下,父亲已经顺利接替了祖父,做了苗疆的大王,而她雨荷,也如愿拥有了这天下第一男人的爱,昔日的梦想到如今都成了现实,得到和付出,理想和现实,令雨荷一瞬间感慨万千。

雨荷知道,在表姐看来,世俗的奢华都是烟云,过好自己的日子,让心快乐起来,那才是最主要的。文瑾虽然没能去苗疆看望一眼,但钱隽悄悄带人走了一趟,他带回的,不是两坛子小吃,而是父亲的祝福,一家人安乐幸福的喜讯,这比世间最昂贵的珍宝,还要令人珍惜,像董夫人这样汲汲钻营、贪得无厌的人,如何懂得她们的心意?

董侧妃按照兄长的建议,回到王府,找了个借口去见了仁亲王妃:“王妃呀,世子妃那样风光的嫁婢女,你也不管一管,这风头出的,全京城的人都知道了。”

文瑾的婢女还没嫁,京城的人如何知道呢?除非仁亲王府的人出去议论,而下人随便说主子闲话,也是仁亲王妃御下不严、管教无方,但董侧妃这话,两人都心照不宣地认为是在谴责文瑾的。

仁亲王妃沉着脸:“王爷对世子也太宠爱了,竟然充耳不闻,我有什么办法?”

董侧妃也摆出一副愤愤然的模样:“现在咱们府里的下人,都恨不得跟随了世子夫妇,让我们怎么办?都快指派不动那些姑奶奶了。”

仁亲王妃知道董侧妃的手段,那些个下人见了她就跟老鼠见了猫一般,怎可能指派不动?但此刻两人都是针对世子妃在发牢骚,便不追究她话语里的漏洞,而是夸张地叹了口气。

“王妃,咱府里的那些个姑奶奶都想去世子妃身边,我也挡不住,干脆就让她们都去了算了,眼不见为净,我也不耐烦跟她们磨牙。”

仁亲王妃只觉得一股火在心里燃烧,烧得她难安。

董侧妃在一边眨着大眼问道:“王妃,世子妃哪来那么多钱呢?萧家也不可能把家底都兜给她吧?那边不还有一个儿子?听说现在那个萧夫人也生了个儿子了。”后娘总会为自己的儿子着想,和前面的孩子挣家产,新萧夫人的名声再好,也不会把家底都给了前面的女人做嫁妆,她又不傻。

“我怎么知道她哪里来那么多钱?”仁亲王妃没好气地道。

董侧妃一愣,讪讪地笑了一下,告辞走了,仁亲王妃一个人在屋里生闷气,想起连铁杆拥趸景妈都想往世子妃那边凑,她的心就特别不舒服,但这事儿,该如何处理呢?要说钱,仁亲王府有的是,但仁亲王交给她的是有数的,为了儿子和女儿,仁亲王妃并不敢大手大脚的花,尤其是儿子现在跟个无底洞似的,扔多少钱进去都无影无踪,仁亲王妃眼看着手里的钱一天天变少,心里也十分惶恐。

世子妃也有两个儿子的,为何肯为丫鬟着想,毫不吝惜地给那么好的嫁妆呢?

不是一个丫鬟啊,一嫁就是四个,这手笔,真不是一般的大。

一直和景妈作对的崔妈鬼鬼祟祟走进来,还摆手让屋角的小丫鬟出去,仁亲王妃看到她这个样子,微微皱起眉头。

“王妃,王妃,我想出一个办法,你看行不行。”

仁亲王妃没说话,她不聪明,最怕别人议论这个,下人出主意时,她都是这个表情。

崔妈早已习惯,她走过来福了福:“王妃娘娘,咱府上的人,都不知道世子妃哪里来的钱,对不对?王妃为何不安插个眼线呢?世子妃的贴身丫鬟嫁了,她总要进新人吧?”

仁亲王妃心里一喜,这是她的拿手好戏,杨侧妃和董侧妃那里,都混了她的人了,只有世子那里,还是铁板一块。

原来她没少给钱隽身边塞人,后来钱隽一个下人不带,去了怀津府,再回来,就变得非常敏锐,她的人刚渗进去,没几天就给揪出来了,时间一长,仁亲王妃就不再往这方面想,以至于对付世子妃,都没想起这一招。

世子身边都是男的,仁亲王妃还真不好动手,现在,往世子妃身边塞女仆,比给世子那里塞小厮容易多了,仁亲王妃眼珠子转了转,便有了主意。

文瑾的四个丫鬟即将出嫁,后备力量却一个也没有,文瑾找了府里管这个的常妈妈,让她通知牙婆,送几个十二三的小姑娘进来。

“世子妃,咱们家的奴仆多用家生子,这样的人知根知底,可靠。”常妈妈本身就有四个女儿,三女儿和四女儿都在年龄上,因此,王妃的嘱咐,她执行起来特别坚定。

“嗯,也行,麻烦常妈妈送几个女孩子过来,多送几个吧,从七八岁到十二三的,我这里缺口比较大。”

“是!”常妈妈高高兴兴地走了,很快就把消息送到了仁亲王妃那里。

仁亲王妃想了又想,她见文瑾把丫鬟都嫁了,一个留给丈夫的都没有,便确定文瑾是个嫉妒心大的,因此,她让常妈妈送去的人,头一批十个,长相都不错,但这些人中,并没有她安排好的眼线。

仁亲王妃料定文瑾会退回大半儿,等下一批和再下一批,她的人才过去。

文瑾很清楚使用家生子儿的仆役,不像用娘家带来的丫鬟那么单纯,但有坏处就有好处,这些丫鬟的心思一旦收拢住了,仁亲王府上上下下的人际关系,她也能了解一二,不像现在,她的情况别人不知道,同样她也不知道别人的情况,仁亲王妃毕竟捏着主管中匮的大权,做事比这边方便,文瑾还真有些两眼一抹黑,难以融进仁亲王府的感觉。

常妈妈带的这第一批过来的奴仆,真的是精心挑选的,长相好,人也活道,文瑾看了一遍,点点头:“先在这里试用几天吧,行的留下,不行,再麻烦常妈妈了。”

“全,全留下?”常妈妈都结巴了,她女儿没在这一批里啊,这可怎么办?

“世子妃不好好挑选一遍吗?”

“有什么可挑的?只要有手有脚,不傻不笨就行了。再说,笨不笨的,又不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呀。”

常妈妈无语,非常郁闷地告辞而去。

仁亲王妃一听常妈妈的汇报,就跳了起来:“第一批十个人,她全收了?”

“嗯呐。”

“这,这,她到底是聪明还是笨哪?哪有进丫鬟,全盘端的?”

只有董侧妃偷偷地乐,那十个人,她已经摸清了两个丫鬟的底细,知道如何拿捏那家人,从而让这两个丫鬟为自己所用。

文瑾把十个女孩,交给了自己的四个丫鬟。

春明和夏阳是有功夫的,她俩先考察了一遍,挑出三个女孩,准备教她们练武,虽然错过了最佳的年龄段,但练过的比没练过的还是好多了,世子妃身边的丫鬟,怎可能是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副小姐”呢?

其余的七个女孩,全都跟了秋爽和冬青,这俩让她们几个,每人做个针线活,不仅考察质量,还考速度,然后,也留下三个,虽然仁亲王府有专门的绣娘,但那是仁亲王妃的地盘,世子妃可不能被人从这方面拿捏了。

还有四个女孩,可以说是一无所长,又回到文瑾身边。

“你们四个,就暂时伺候我的起居吧。我的要求并不高,只要诚实、认真、勤快就行。你们刚来,会做的事情就好好做,不会的问清楚再动手,不要自作聪明。”

“是!”四个女孩心里忐忑,以为会把她们送回去,没想到世子妃全都留下来,一个个喜出望外,恭敬地齐声回答。

文瑾这里的事情说简单也简单,端茶送水、跑腿传话、收拾屋子,偶尔陪奶娘照看两位小少爷,四个女孩刚开始面对新环境,都特别守规矩,春明叮咛的事情,她们可以做到百分百。

文瑾并不着急下结论,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就算古代的人早熟,她们十个也才刚刚走过儿童时代,定力还没那么大呢。

春明每天都要给文瑾一张报表,是她们四个分别给十个丫鬟打的分,文瑾不可能盯着丫鬟看,有这四双眼睛帮忙,也就够了。

同时,钱隽安排人,把这十个丫鬟的家庭情况,乃至她们在府里的亲戚,也都摸了个底儿,结果出乎文瑾的预料,这几个女孩,有四个是庄子上来的,还有三个,也是府里的普通人家的女孩,那三个,虽然父亲兄长或者祖父,是府里的小管事,但也跟仁亲王妃没瓜葛。

文瑾不相信仁亲王妃不插手此事,但却没想到,仁亲王妃打算第二批进人时才打算动手脚,她的好说话,竟然给了仁亲王妃沉重一击,令对手又恨又气,却无话可说。

董侧妃身边的午妈妈,这天神神秘秘地从外面回来,悄悄给主子道:“成了,刘连川收下了银子,只等她女儿回去探亲,就给她摊牌。”

“不,不能操之过急,你给他说一声,什么也不要给刘粉艳说,就让她好好服侍世子妃就是。”

“是!”午妈妈明白主子的意思,急急忙忙出去了。

过了几天,她又悄悄给主子报了一个消息,董侧妃听了,气哼哼地拍了一下桌子:“不识抬举。”

午妈妈僵硬地站在一边,唯恐董侧妃把气儿撒到她身上,谁想董侧妃一句谴责的话也没说,摆手让她出去了。

为了这十个小丫鬟,仁亲王府里的几个主子,都下了大工夫,董侧妃能想到收买几个作为眼线,仁亲王妃很快也想到了,连向文瑾示好的杨侧妃,也没能免俗。

文瑾知道在这方面防不胜防,她干脆不防,也不能这么说吧,就是重要的事情,应该保密的事情,文瑾就不让她们沾边儿,其余不重要的事情,干脆公开,任凭她们去向主子邀功领赏。

转眼天气就冷下来,文瑾的四个丫鬟先后成亲,秋爽冬青从此脱离了奴隶的身份,成了平民,春明和夏阳依然在文瑾身边伺候,只是从大丫鬟升级为管事妈妈,不用晚上为文瑾值班守夜,那些事情,由后来的十个人顶上来。

两个月下来,文瑾见几个女孩依然能够尽心尽力,便给她们赐了新名字,分别是春兰、夏荷、秋菊、冬梅,这是四个既不善于女红,又不适合练武的,三个练武的女孩,叫舞容、舞妆、舞姿,三个善于女红的,叫彩娟、彩秀、彩云。十个女孩,每天早上都得跟着春明或者夏阳练武,有空闲的时候,则跟着秋爽和冬青做女红,秋爽冬青嫁了,她们又跟着金金的奶娘做活儿。金金每天去宗学,他的奶娘顺妈就闲下来了,她的针线并不是多好,但见识多,裁剪缝纫都拿得出手,又会很多刺绣针法,并且,她对几个女孩子要求很高,自己的针脚做不匀称细密,却知道如何做到那一步,当个教师还是称职的。冬天的第一场大雪落地的时候,周丹娘到了京城,她现在是四个孩子的母亲,三儿一女,又腰缠万贯,在夫家腰杆也是杠杠硬的,婆婆原来欺负她,出身好能怎样?阻止不了周家日益衰落啊,丹娘手里有银子,能赚钱,到了现在,成了周家主要的经济来源,又有三个儿子撑腰,婆婆反而要看她脸色了——婆媳之间若没有互相尊重,那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周丹娘靠自己的能力吃饭,自然就活得硬朗。

...

第二百四十九章 周丹娘

文瑾在宴息室见了周丹娘:“呵呵呵,你这一身,可是给铺子做活广告的吗?”

“什么活广告?”

“就是拿着自己铺子里的东西四处展示,做宣扬。”

周丹娘忍不住扑哧一笑:“你都三品的世子妃了,说话还是这么风趣。”说完往自己身上看了看,也忍不住自嘲道,“还真让你说对了,我这一身上下,没有一件不是铺子里出的。”

几年下来,周丹娘把当年那个小铺子,已经扩展成了一个加工厂,除了生产饰品,现在还有鞋子、衣服,通过榴花的销售渠道,“文华丹青”这个品牌,已经扬名巨荣的北半国。

丹娘善于搭配色彩,又有文瑾给的一些现代社会的设计理念,现在,虽然身处梁中省,但却领导着京城的时装趋势,她这一次来,是准备把加工厂搬到京城来的,毕竟所有的信息,都要靠榴花反馈回去,然后再作出应对,不如她自己亲眼看,亲自感受更好把握。这个时代变化很缓慢,一款衣服式样,常常能流行好几年,不然,周丹娘早就在梁中省坐不住了。

周丹娘带来了这两年的账簿,还有新设计的一些衣服和饰品的款式图,文瑾粗粗过了一遍,静静地听周丹娘讲述铺子的管理事宜。

“铺子大了,我管不过来,就请了个管事,现在已经把他升为总管,他下面有五个小管事,三男二女,每人的月俸都赶上当年刚开张时我的月银了。”

“呵呵,丹娘,铺子发展这么快,都是你的功劳。”

“不能这么说,若没有你点拨,我也想不到这些,你还给我股份,让我成了二东家,让我能体面地活着,我的儿子出门,也被人尊称为少爷,没人小瞧他们,这都是你给予的,我周丹娘恩怨分明,东家的好,我知道。”

“咳咳咳,几年不见,你学会歌功颂德了,是不是老周教的?”

“他啊。”提起丈夫,周丹娘满脸都是笑意,“他最近写了一部戏,从词儿到曲子,没有借其他人之力,得意地不知如何呢。”

“老周还卖曲子不?”

“嗯,家里养了一个戏班子,不卖曲子,就得卖儿卖女了。”周丹娘嘴里调侃,脸上的笑容却没有一丝的勉强,看来,他们夫妻俩的感情,还是一如既往地好。

“戏班子不赚钱吗?”

“赚什么钱呀?就是图个乐呵。”

文瑾没有顺着这个话题说下去,这个时代唱戏的是下九流,养在家自己乐呵是富贵,若是拿来赚钱,就落了下乘,她也不敢给什么建议。

两人讨论了搬铺子的事儿,买地盘自然是文瑾的事儿,组织搬家是周丹娘的,至于请镖局等,文瑾让她去找郑再新——铁脚大侠现在已经不是当年急了只会哭的年轻人了,手下有一批人手,从会武艺的到包打听,帮了钱隽和文瑾不小的忙。

文瑾派人去和中介铺子联系,准备在京郊,买一块地建个加工厂,她照着前世现代加工理念,设计了流水作业法,厂房就和梁中省那个大院子有了很大的区别。

这段时间,文瑾忙了起来,春明和夏阳也跟着事儿多起来,再加上晚上又不在内院住,和以前完全掌控文瑾生活状况,还是不一样了,文瑾不得不倚重新来的小丫鬟,有些事情,不知不觉就脱离了设想的轨道。

仁亲王妃和董侧妃、杨侧妃都知道周丹娘来找过文瑾,杨侧妃悄悄找人打听,董侧妃却跑到王妃那里:“听说两人嘀咕了一下午呢,手里还拿着好多的画片、账簿,是不是她嫁妆铺子的掌柜来了?”

仁亲王妃摇头:“我怎么知道?”

“王小燕不是偷偷告诉你了吗?”

仁亲王妃勃然变色:“你怎么知道?”

“哎哟,好王妃呀,我也去找王小燕,小妮子说什么也不答应做我眼线,我派人盯了她几天,原想抓住个把柄,没想到却看到她晚上来你这儿了。”

“那你是怎么知道世子妃那里消息的?”

“王小燕不行,不还有张小燕吗?我另外找个丫头就行了,反正,咱们都知道那边的消息了,王妃,你就不对那个周丹娘好奇吗?长得可真漂亮,尤其是那一身风流本色,怎么看也不像个良家妇女。”董侧妃胡说道。

周丹娘是很漂亮,但她从来都不把自己打扮地风流放荡,而是十分端庄。仁亲王妃没见过人,自然相信董侧妃的话,回头就派人去查周丹娘,很快就有了消息:这个女人,竟然是妓女从良。

为了拿住文瑾的把柄,董侧妃早就动手调查她,第一站,自然就派人去了山阳县,然后顺着那条线,找到明湖城的饭店,从石榴和孙东平找到孙燕平,最后又找到周丹娘,然后,从周丹娘婆婆背后骂媳妇的言语里,发现端倪,最后查出了周丹娘的身世以及和文瑾的关系。

董侧妃还正在想办法揭露文瑾和一个从良妓女来往呢,没想到周丹娘自己找上门来,她很快做好布局,让仁亲王妃三下两下就把周丹娘的底细打听了个清楚。

文瑾对此还一无所知,外面关于她和一个从良妓女关系莫逆的谣言已经传得纷纷扬扬,连带把她和钱隽的婚事,都说成钱隽当时失忆,萧家趁机促成这门亲事,现在仁亲王世子清醒了,孩子都有了,不得不捏着鼻子认了帐。

京城的贵女,当年想嫁给钱隽的太多了,她们当年都听说了钱隽为了文瑾离家出走的事情,但到了现在,全都选择了遗忘,乐此不疲地听谣言传谣言,狠狠地发泄一把对文瑾的嫉妒恨。

谣言很快到了玉洁郡主的耳朵里,她听了大吃一惊,立刻派人给这边递了帖子,邀请文瑾过府一叙。

仁亲王妃果断拒绝,把玉洁郡主气得要命,过了几天,她直接去了仁亲王府的大门口,这才让门子通报,要探望文瑾。

仁亲王妃还想说拒绝的话,传话的老妈子急忙提示到:“玉洁郡主和美云长公主一起来的。”

仁亲王妃一句话没说出来,硬生生憋回去,难受得直抚胸口,此刻她才想起来,玉洁郡主深得太后喜欢,美云长公主又是太后养大,两人交好也很可能。

仁亲王妃掂量再三,还是没胆量惹太后身边得宠的人,只能在心里暗暗骂太后:“再不死,都成妖精了。”

太后这几年,身体很不好,每年冬天都眼看看熬不过去了,可每次都化险为夷,仁亲王妃心里腹诽,表情上却不敢流露一丝一毫,勉强抬手:“有请!”

这么说了还不算,她最后努力说服自己,起身去二门迎接。

玉洁郡主从来都没有因为太后的宠爱儿骄纵,见了仁亲王妃,还是很恭谦,她今天硬着来,全都是太担心文瑾了。

玉洁郡主身后,还跟着嫣然和亮曦,还有几个奶娘样子的婆子,带着两个小男孩,抱着两个小女孩。

文瑾听到传报迎上来时,玉洁郡主已经进了垂花门,正坐在软轿上往她住的“陶然居”院子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