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着众人的面,李福收了银子,“不是我非要为难你们,而是这银子不收,就是你们为难我了。”

作者有话要说:明天下午见。

秋 收

他还真就收了银子。

李青荷突然觉得, 胡言锡这个人很是好面子, 且喜欢做好人。方才都是赵婉婉一直求情, 他自己一句话不说,到了最后眼看着事情不成, 他反倒跳出来把银子给了。

在场的这些人, 包括李福, 都会觉得他讲道理。但其实呢,不讲道理的事已经让赵婉婉做完了。

眼看着李福把银子收了,赵婉婉还想要劝, 胡言锡拉着她, 笑了笑道,“先把东西放回去吧。”

赵婉婉的眼泪止不住往下掉, 一把拎起包袱,转身就走。

看样子似乎有些恼了李福了。

李福将她的动作看在眼中, 垂下眼不知在想什么。

此时天色渐晚, 李青荷并没有打算留多久,家中气氛也不对,她把布料放在桌上,然后告辞。

翌日早上, 已经有人过来挑水了, 值得一提的是,村长的大儿子搬了个椅子守在院墙外,让他们排队,盯着他们打水。

余妍两人回来后, 歇了一晚上才缓了过来,一大早就拿着点心过来了,“这种很好吃,是我和闵睿去酒楼的时候尝到的,特意给你带了些回来。”

“对了,早上我去看干娘,听说你家招贼了,我后怕得不行,真要招贼了,你可千万别去追!”

一转眼看到大门外有人在挑水,颇觉得新奇,刚才她是从后门进来的,这会儿笑着出门去看,来的人都是和李青荷认识的人家,看到她在院子里也会打声招呼道个谢。

三婶子挑着水桶过来,把桶放在外面,直接进了门,还转身把门掩上,“青荷,你家出事了。”

李青荷哑然,“什么事啊?”

大概是不着急的,没看三婶子还挑了桶嘛。

三婶子压低声音 ,“一大早,你妹妹两人要搬走,说是搬去了她爹那边。”

万万没想到。

赵婉婉口口声声说已经很久没有见过赵添福,没想到还能找上他。

还真是有奶就是娘!

赵添福的家也在望村,只是和李家不是一排,走过去得要一刻钟。值得一提的是,赵家以前富裕,前二十年就已经造了青砖瓦房,比起李家的院子好了不知多少。

养了多年的女儿就这么走了,李青荷觉得她爹心里应该不好受。有些不放心,拿了些周承康带回来的点心回家去了。

此时还是早上,她到的时候,钱氏正在厨房中做早饭,乒乒乓乓动静挺大,摔摔打打的似乎不高兴。而李福在院子里的大树下石桌旁切番薯藤,地上已经切了一大堆摊开晒着。

看到她进门,笑着道,“怎么又回来了?”一转眼看到她手中的纸包,摇摇头道,“留着自己吃吧,你现在有孕,承康特意那么远给你带回来的,我哪好意思和外孙抢食?”

还有心情说笑,看来应该是不难受的,李青荷坐了过去,把点心打开,“爹,还没吃早饭吧,先把这些吃了。”

李福去洗了手,拿起一块递给她,自己也拿起,咬了一口,“为婉婉来的吧?我没事。”

“你别难受。”李青荷帮他倒茶水,“我不会跑的,我也没地方跑。”

李福的眼圈一红,他伸手抹了一把,抹去了泪意,“你是个好孩子。”

三两口把点心塞入口中,示意李青荷继续吃,他自己又拿起刀开始切,看了看厨房忙碌的钱氏,压低声音,“其实我猜得到,要银子的话他们就住不久。就像是婉婉说的,他们去县城的盘缠都不够,哪有银子花在饭钱上。”

“只是我没想到,她会去找赵添福。”

最后一句,李福语气平淡,但看得出他有些失落的。到底养了婉婉多年,如今她转身回去找亲爹,搁谁心里都不好受。

钱氏端着饭菜出门,看向院子里的父女俩,“嘀嘀咕咕说什么呢?不会是说婉婉吧?”

“我给我爹送点心。”李青荷指了指纸包,“只有那心虚的人才会防着怕别人说。往后在这家中,别提她了,这些年我爹的粮食,就当是喂了狗。”

就是养条狗,这么多年也该养熟了。赵婉婉也是,靠这个靠那个的,就不能靠靠自己?

钱氏还想要再说,李福眼神沉沉的看向她,她顿时就不说话了。转身进厨房后,越想越气,把手中端着的馍扔了出来,“我这么多年的心意,也喂了狗。当初我就不该回来……”

李福看着地上的馍滚到脚边,好半晌,弯腰捡起,爱惜地擦去上面的灰,“既然后悔了,你走吧!”

钱氏本来在哭,闻言愣住,眼泪挂在睫毛上,“你说什么?今年粮食减产,哪家都不富裕。你现在赶我走?”

李福看向女儿,“一会儿日头高,你先回去吧。”

这是要让她避嫌,左邻右舍可都是长了眼睛的,要是李青荷前脚回来,后脚钱氏就被赶走,是个人心里都会犯嘀咕。

李青荷也乖巧,自己就出了门 ,其实一直以来,她确实不喜欢钱氏,偶尔也会有想要让他们分开的念头,但钱氏是李福自小就想要在一起的人,平时也看得出对她很是迁就,再有,她已经嫁人,独留李福一个人在家,其实也不放心,有个人在身边挺好,哪怕吵架,也觉得热闹。

回家后不久,就听到前来挑水的人说,钱氏收拾包袱回了钱家的院子。

那院子自从钱父离开后,就被尤氏收拾了出来,现如今里面也有人,是考中了秀才的钱来星。

转眼又是半个月过去,因为今年干旱,地里的苗干的快,李青荷的肚子越来越大,就在周承康打算去挖番薯的时候,林知县带着人又来了。

今年干旱,哪怕就是一个村,各家地里的收成也不一样。他特意带着人来看看李青苗家地里的情形。来的人也挺多,足有二三十人,还自带了锄头,大半天后,就把所有的番薯挖出来放进了地窖。

比起去年,今年种的还要多些,但是收成只有去年的一半,不过若就他们两人吃的话足够了。看着那对番薯,林知县脸上的笑容根本止不住。翌日又来,还把大麦也割了,一天时间,不止割完了,还全部脱粒晒上了。

大麦的收成,也只得去年的一半,这个时候传出消息,今年朝廷有令,凡是受了旱灾的城镇,赋税都有减免,商税只收两成,粮税全免。

整个八月,再没有比这个更好的消息了。

外面不知道,其实对于望村的人来说,若是不交粮税,地里的粮食勉强够吃的,实在不行,还有后面那片山,草根树皮的,总不能把人饿死。

更别提今年多了番薯,他们收成的番薯虽然不如李青荷两人多,却也不少了。

因为有番薯,现在粮价挺高,好多人暗地里把粮食一晒,直接搬去镇上卖掉了,大不了吃番薯,实在不行,家中晒了那么多番薯藤,也能饱肚子,等到明年,粮价应该会降,到那时就好了。

哪怕自家的粮食全部收了回来,周承康也没闲着,他娘那边还没收呢,还有李福,本来往年只有麦子,今年还多了番薯,根本忙不过来。

虽然忙,他却很高兴,李青荷给他送饭去地里的时候,他一脸庆幸,“好在有你帮我种了粮食,要不然今年真就……”

“到时候我分你一半。”李福颇有几分豪气,“说话算话。”

他不是搬一半过来,他是全部都搬到了这边院子里,因为李青荷家的院子大,好晒粮食,还离他的地比村里的房子近。

村里其他人见了,也没人说闲话,反正李福今年都近四十了还只得这一个女儿,往后养老,大概也要靠她,粮食搬过去,只要他自己乐意,谁也说不出个“不”字来。

作者有话要说:晚上见。

坦坦诚

村里能有一半的人都跑去卖了粮食, 打算靠番薯果腹, 那东西煮了烤了, 连油都不用,香甜可口, 还顶饿, 其实比那剌嗓子的馍要好吃得多, 小孩子也能吃。

李福的粮食收完,差不多各家也忙完了,八月最后一日, 早上起来就觉得天阴沉沉的, 一整天都没有太阳,那天黑得特别早, 半夜里,突然响起一声惊雷, 震得大地似乎都颤了颤, 然后,铺天盖地的雨水落了下来。

李青荷被雷声惊醒,边上的周承康披衣起身,“不要紧, 我去外面看看, 把东西收收。”

几个月不见雨,好多东西用完了都放在院子里没收回来,或者是靠墙。李福的粮食还有两袋在屋檐下,听着外头雨势颇大, 要是不把粮食扛进屋,应该要被淋湿了。

她也起身,夜色中只看得到黑沉沉的一片,烛火照在地上,看到落在地上的雨水汇成了小溪流,顺着他们本来流水出去的那条沟渠往院墙流。

周承康跑了出去,把粮食扛进门,不过几息,奔进门时,身上衣衫已经湿透了,李青荷见了,忙把他的干衣找出来给他。

外面的大雨一直下,雨势也不见小,今夜之后,兴许不会缺水了。

“其实上辈子,我记得这场大雨。”雨声中,他的声音有些失真。

李青荷本来闭上眼睛假寐养神,听到这里睁开,屋子里没点烛火,夜幕深浓,什么都看不见,只有腰上有力的手臂抱着她。

其实李青荷是醒来的那天早上就发现了他的不对劲,上辈子的周承康别说跑去找她,就是和她说话都不多。徐家上门那次很顺利,家中根本没有客人来。

上辈子?

他直言上辈子,应该是发现她的不对劲了。而周承康是何时发现她的不对的,她自己也不知道,其实在他面前,她从未掩饰过。

他声音低低的,“记得我半夜跑出去,刚好你葬在山坳中,雨水就从你边上过来,我忙着把土往你身上……”

“别说了。”李青荷摸了摸胳膊,只觉得鸡皮疙瘩都起来了,虽然这个事她亲眼看到过,但听着就觉得渗人。

身后传来他低低的笑声,“你怕吗?”

李青荷翻身,抱着他的腰,“照你这么说,你知道今年旱灾?”

“时隔太久,记不清了。”周承康叹息一声,“我不太注意村里的事,察觉到娘日子不好过就会送一些东西给她,其实还好,往后几十年,那种真的会死人的大灾没有发生过。”

听到几十年,李青荷的眼圈一酸,差点落下泪来,“孤单吗?”

他摇摇头,胡茬从她的额头扫过,有些麻麻的痒,“我总感觉你陪着我。你……陪着我吗?”

李青荷头埋进他怀中,“我觉得你挺孤单,后悔吗?”

间接承认了陪着她,周承康的手放在她肚子上,刚好她的肚子也开始活动起来,他笑了笑,“能够和你相守一生,还能生下孩子,老天真是厚待于我,如果重新再来,我也不后悔。”

两人说了半夜的话,坦诚了某些事情后,只觉得更加亲近了,翌日早上,雨势也不见小,他们的厨房是靠着房子造的,顺着屋檐可以直接通过去,但就算是如此,靠着屋檐过去,也还是会被雨水溅湿衣衫。

前两天还炎热无比,一场雨下来,就觉得到处都是水汽,站在屋子门口看了看,周承康干脆把人塞回了椅子上,摸了摸她隆起的肚子,“你还是别动,摔一跤可不是玩的,我怕你受罪。”

摔跤这种事情谁也不想,梅氏的身子现在还有些虚弱,孩子也容易生病,前车之鉴摆着,李青荷也没非要去厨房 ,乖巧的坐了回去,拿起了针线篓子。

现如今她已经八个月,再有一个多月就要生了,孩子的衣衫和襁褓都备得差不多,但她还可以给周承康把衣衫做出来,等有了孩子之后,再想要安静的做衣衫,怕是不能了。

等那边饭做好送进门来,李青荷丢下针线,两人吃了饭,这么大的雨,哪里都去不成,他还跑去看了看鸡,今年也喂了头猪,等到腊月的时候杀,还有马儿,也得看看去。等他出去院子里转一圈回来,浑身又湿透了。

他换了衣衫,现在本就已经是秋日,秋雨一落,冷嗖嗖的,“你冷不冷?”

其实也不需要她回答,他已经去那边杂物房中去搜罗去年的火盆点起来了。

火盆点了,屋子里温暖起来,周承康坐在她对面,绣线分完,有些无所事事,“还有没有什么要准备的?”

李青荷失笑,“暂时不知道,我记性不大好。”

两个人相处,哪怕什么都不做,就坐在屋中,也觉得温馨。

一场大雨下了两天,雨势才渐渐地小了,干涸的田地里湿润了许多,也不是那种出门就是一身水汽的情形了,门口的池塘中的水都要溢满出来,源头那边,比早前大了许多,只是有些浑浊。

村里的小河中,比早前还没干旱时的水还多了一半不止,矮些的地方已经漫到了路上。

好在他们也不需要出门。

这日周母拎着鸡蛋过来,看着李青荷的肚子,“你们年纪轻轻什么都不懂,要不,我现在搬过来住?”

周承康没拒绝,“你要是觉得可以,就搬过来吧。”

家中多了周母,其实还挺好,做饭之类,屋子内外打扫,包括喂鸡喂猪她都会帮忙,这日冒雨从外面喂鱼回来,低声道,“有件事情我忘记跟你们说了,就是你们今年遭贼那次,前两天我听说,赵添福有天从镇上回来时带了个渔网。你们说那时候小河都干了,他那渔网除了过来你们这池塘捞鱼之外,还能去哪里捞?”

周承康微微皱起眉,“听谁说的?”

“村里好几个人都这么说。”周母想了想,“最开始是谁说出来的,我就不知道了。”

没有证据,不能确定的话,兴许是有人乱说,故意挑起李青荷与他的矛盾的。

本来想着因为赵婉婉搬回去住,好多人看李福的笑话,都说他这么多年帮人家白养了女儿。

并且钱氏回去之后,也去过几次赵家,虽然都来去匆匆,但本身她身份敏感,说闲话的不少,要不是如今赵添福身边有人,村里人该会说得更难听。

这村里自李青荷有记忆起,就很少有偷鸡摸狗的事情传出,当然了,都说人穷起盗心,今年年景不同,肯定是有的人起了心思了。

其实周承康回来之后,没有刻意隐瞒家中遭贼的事,村里的许多人也都知道这件事,这么久了,想要查出来怕是挺难。

最要紧是,李青荷没有真的丢东西,好多人就不以为然,不过暗地里,养狗的人家多了起来。

近来都在下雨,似乎老天要把这半年的雨都补起来一般,自那夜开始,愣是没有放晴。

这一日,余妍拿着绣活过来找她说话,很是高兴,压低声音道,“我有孕了。”

“真的?”李青荷上下打量她,“你这动作够快啊。”

余妍瞪她一眼,“说正经的。”

“我打算让干娘住过来,可她不答应。最近那几个就想让他们搬出来腾房子呢。我好说歹说都不成,等我明年月份大了,她应该就能答应了。”

两人说了没多久,闵睿就来接人了。

看着离开的两人的背影,似乎在低声说话,看起来两个人都挺高兴。余妍最是有主意,她决定的事情少有人改主意,很聪慧的一个人,当初捡了闵睿回来,其实李青荷没觉着她真能和他成亲,毕竟都不认识,但是如今看着,也过得挺好。

这一日午后,周老大急匆匆过来,进门看到李青荷,忙问,“娘呢?老三两口子打起来了。”

周母在厨房听到,几步出门,“又怎么了?”

又?

李青荷搬到了这边就不太回去,听这话的意思,那边经常吵架?

“三弟妹想要回去,三弟不让,都要打起来了,孩子也不管,现在梅花看着的。”

周母皱眉,对这边两人道,“那我回去看看,注意锅。”

等母子两人走了,李青荷疑惑问,“因为什么,你知道吗?”

周承康扶着她进门,“张家要搬走了,我一直没跟你说。”

如果是张海瑶娘家要搬走,跟她似乎没什么关系,也不用瞒着,之所以要瞒着……她有些惊讶,“难不成我娘他们也要走?”

作者有话要说:明天下午见。感谢在2019-12-05 13:54:58~2019-12-05 22:29:52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言语 2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私私心

眼见瞒不住了, 周承康叹息一声, 拉着她进门, “据说是要的,我还没去镇上见过岳母,不知道她是不是要离开。”

上辈子可没有这事, 可见世事无绝对,重来一次不见得就一定按照上辈子的走法,早前她也不知道赵婉婉还能回去找他爹的事。

“如果真要是走, 应该会来跟我说一声吧?”李青荷低声问。

问完,觉得很有可能。但是最近这天气, 想要出门也难。

“我会永远陪着你的。”他道。

两人进门, 李青荷想起什么,“你要不要回去看看你三哥?”

“不用。”周承康摇头,“他自己能处理好。”

他都这么说了,李青荷也不再劝。重新拿起针线,一开始她准备的尿布, 周母看到后直说不够, 说她孩子生在冬天,本就不好干, 要多备一些。

所以, 这几天她都跟尿布较劲了。

周母是近晚上了才回来的, 一脸疲惫,“还是没走,不过我看, 走不走以后事情都很多。走了嘛,孩子没娘。没走,以后大概要后悔。两人还是得吵架。”

她叹口气,“我去歇着了。”

今年的秋日陆陆续续下着小雨,一直就没停过,想要砍柴都是不能的。不过也有人家中实在没有,趁着雨势小时跑去山上砍,最近村里的风寒的人都挺多。三天两头有人请大夫,别看两人不住在村里。但过来找周承康去镇上请大夫的人不少。

周承康去县城的时候就备了许多东西回来,现在又帮村里人接送大夫,送回去的时候也会顺便买些东西。

这一次他回来,带回来的不是东西,而是许氏。

许氏的面容一直没变,和周母客气了一番后,又在院子里转了一圈。

周母去厨房做饭,许氏看了看那边,摸摸她的肚子,“最近觉得怎么样,有没有受委屈?”

“挺好,没有。”许氏过来,李青荷还是很高兴的,“娘,这种天气怎么来了?”

许氏点点她鼻子,“明知故问了不是?你三嫂闹了几场,我就不信你不知道。张家两兄弟都要搬回县城那边去,毕竟族地在那边。”

李青荷笑容满面,“那你要走吗?”

许氏瞅着她,“你是想我走呢?还是想我留下来?”

如果真要问她,那肯定是留下来最好,母亲就住在不远处的镇上,哪怕平时没有多来往,只要想到,心里也是暖的。但是呢,她不能这样自私,“娘,你觉得住哪里好,就住哪里。”

她有自己的日子,非要把许氏留下来也太过分了。

许氏抱了抱她,眼圈就红了,脸上却是笑着的,“我已经决定,明年开春再走。怎么也得看看我外孙。”

李青荷心里一阵暖意,“真的?”

见她高兴,许氏戳她,“刚还说随我呢。”

“等过几天他们走了之后,我带着彬儿回来陪你住。”她扫了一圈院子里,“你不会不答应吧?”

当然不会,这么大的房子,那么多空着的。吃过饭,周承康又把她送回了镇上。

知道许氏会回来陪自己住,她一整天都挺高兴的,转眼到了九月中,这一日吃饭的时候,周母低声道,“听说昨晚上赵家吵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