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有话要说:

王贲:我也劝过好久,根本劝不通!

王贲:你们这么劝能成才怪!

第69章 君心

王贲心中这般断定,原想收走张良留下的那把剑,但想着嬴政让扶苏过来见李牧说不准别有深意,又让人先在旁边拿着那把剑,自己去找王翦请示。

王翦听说扶苏去见过李牧了,还给李牧留下一把剑,心中掠过许多想法。

当初针对李牧君臣之间的离间计,他当然也是知晓的,可以说虽然动手的是赵王和郭开,他们却都在后面推了一把。

有这件事横在里头,他虽也敬佩李牧在沙场上的无往不胜,却没有与李牧交好的可能。

至于嬴政,恐怕也没想过在那样算计李牧之后还试图把李牧收为己用。

他们这位大王看似年轻,但已经继位十多年,过去三十年几乎都是在各种阴谋诡计之中走过来的,他如今能大权在握、专横独断,足以证明他绝非心慈手软之辈。

王翦心中念头叠转,面上却没表露半分,口中随意吩咐道:“既然是公子留下的剑,那就留着吧,也不必束着他了,他想做什么都随他去。”

王贲听明白了王翦的意思,心中叹息了一声,没再去见李牧,只吩咐底下的人按照王翦说的办。

因着觉得李牧怕是要自绝狱中了,王贲还让人送了丰盛的晚膳过去,想稍微弥补一下李牧这些天受的委屈。

结果晚膳送去后没多久,有人来回禀他说李牧自己吃饭了,虽然没动那些丰盛的酒菜,但送去的饭被李牧一口一口用了大半。

王贲心中惊疑不定,最终还是按捺不住好奇的心,又去了李牧所在的囚房一趟。

李牧仍是坐在那里闭目歇息,许是因为用了饭食,他的精神看起来比扶苏他们过来时要好得多。

王贲喊道:“李将军。”

李牧睁开眼看他,勉强算是回应了他的喊话。

王贲有许多话想问,最终却都问不出口,只能说道:“你好好歇着,回头大王可能会召见你。”

李牧又把眼睛闭上了,看起来没有再理会他的打算。

到第二日底下的人再次回禀说李牧还活得好好的,用了稀粥,吃了馒头,没碰酒肉,王贲这才确定李牧竟真的被扶苏和张良给说动了。

王贲把张良那些话翻来覆去地咂摸,没咂摸出有什么特别之处,难道李牧还真指望扶苏这么个半大小孩能保赵国百姓?可李牧又不是赵王,赵国百姓和他又有什么关系?

赵国都没了,他一个只负责打仗的将军又能做什么?

王贲心里虽然这样想,却还是不敢耽搁,忙去把李牧态度转变的事和王翦说了。

王翦没想到扶苏还真能说动李牧,这才叫王贲坐到近前把昨天听到的话都讲一遍。

得知王贲老实地让扶苏两人单独和李牧说话,若不是听到拔剑的动静恐怕连后半部分都没听见,王翦觉得自己这儿子老实过头了。

要是回头大王问起来,他要怎么答?难道回大王说他体贴地让扶苏他们单独和李牧说话?这中间要是出个什么意外,问题可就大了!

不过扶苏能说动李牧,这也是王翦没想到的。

这么看起来,他们这位公子还真有些特别,虽不至于和百姓口口相传的那样神异,但也绝不是朝臣们猜想中的“人造神童”。

儿子傻事都做了,王翦也没法再说什么,只能说:“随我去面禀大王。”

嬴政正在处理政务,听人说王翦父子来了,自然放下手中的事务叫人把王翦父子迎进来。

韩国、赵国虽灭,还有魏国、楚国、齐国、燕国在,天下一日未平,王翦他们就十分重要,嬴政自然不可能轻慢他们,见他们上前行礼还亲自起身把他们扶了起来,和气地邀他们坐下说话。

王翦便把李牧这两天的转变告知嬴政。

嬴政知道扶苏对李牧感兴趣,一直想见见李牧,却没想到扶苏能让李牧态度软化。

李牧倒不是不能留,只是他不可能把李牧放到什么要紧位置。

李牧和韩非一样心不在秦,更与朝中所有曾参与秦赵之战的大将大多有过杀红眼的血战,他要是放着那么多自己人不用反而去用李牧,恐怕会有很多人不服气。

现在最要紧的是上下一心,趁着一举拿下赵韩两国的势头扫平东方诸国。

嬴政想想扶苏捡回去的那堆人,眉头皱了皱,觉得这小子净挑些棘手的家伙。

不是说扶苏眼光不好,这些人算起来也都是货真价实的人才,只不过不能为自己所用的人才留着有什么用?

嬴政一直想给扶苏挑个正儿八经的好老师,这样至少有人在这些事情上给扶苏点建议,可是他这些年看来看去,竟没一个是满意的,始终感觉没一个人教得了他儿子。

嬴政思考片刻,觉得还是算了,扶苏爱捡没用的人就让他捡去,左右有他在,这些人还能把扶苏带歪了不成?

嬴政淡淡说道:“既然李牧无心寻死了,那就撤走盯着李牧的人,把李牧和其他俘虏一起转给少府衙门安置。”

转给少府衙门,那就是转给扶苏的意思了。

王翦父子领命而去,一路上都没再说话。直至到了宫外,远远离开宫门好一段路,王贲才憋不住开了口:“大王对大公子还真是爱重。”

王翦说道:“以后再看看。”

王贲闭了嘴。

现在嬴政还年轻,野心勃勃,壮志凌云,一心只想着横扫六国、一统天下。

对扶苏这个儿子,嬴政眼下自然是爱重的,一来扶苏占了长子之位,二来扶苏却是聪敏早慧。只是等平定天下,四海归一,再无外敌,许多事便不一样了。

到那时,嬴政逐渐老去,扶苏逐渐长大,一个独掌大权那么多年的君王,还能不能像现在一样喜爱扶苏这个儿子?

现在嬴政的所有偏爱和看重,是不是都会成为扶苏的催命符?

王贲没敢再想,他本就不是精于谋算的人,让他上阵杀敌还可以,要他像他父亲一样老谋深算,他目前还做不到,至少对这些事的嗅觉他还远不如王翦敏锐。

过了几天,李牧又享受了一次特殊待遇,被带去去洗了个澡换了身衣裳,干干净净地被领到扶苏面前。

扶苏听人说李牧已经没了寻死之念还挺高兴,原以为嬴政会召见李牧,没想到人直接砸自己面前了。

他忙邀李牧坐下说话。

俘虏虽然都归他安置,不过被朝廷吸纳入朝为官那些可不归他安排,他还没有左右朝中人事安排的权限,只能给俘虏分一下工而已。

嬴政让人把李牧给他送来,说明嬴政根本没打算用李牧。

但是,哪怕李牧不入朝,用处还是很大的。

李牧在赵国军民心里的地位非常高,敬爱他的人比敬爱赵王的人要多得多,哪怕他只是在那些俘虏和赵国百姓面前露把脸,原本躁动不安的俘虏和赵国百姓也会随之安定下来。

武力可以让人不敢反抗、乖乖听令,却无法真正收拢民心。

只要双管齐下,才能让赵、韩两国真正成为大秦的一部分。

扶苏与李牧相对而坐,把俘虏的情况、邯郸郡的情况掰开给李牧讲了,又把想李牧去做的事告诉他。

赵国已经没了,再生乱也不过是无谓的牺牲,只要俘虏安心干活,百姓安心耕作,往后大家就是真正的一家人,日子只会越过越好。

李牧没有插话,只静静听扶苏讲每一样举措的用意与做好以后能有的效果。

从扶苏的话语之中,李牧可以窥见在两国交战之际秦国后方是如何高速运转的。

秦国朝廷也并非没有蠹虫,但秦王这些年亲自做了不好奢靡的表率,不仅全面禁绝大部分劳民伤财的享乐,还延续商鞅当年的军功封爵制度,举国上下无论贫富贵贱,只要有军功都能往上爬!

在这种情况下,秦国几乎所有的耕作、生产都只为了供给秦国那只庞大而凶猛的军队。

可以说只要战事一起,秦国上下没有一个人在拖后腿。

打过仗的人都知道这有多可怕。

都说“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想要士卒拼命,首先要给他们吃饱饭,然后要给他们足够精良的兵甲。

粮草和兵甲哪里来?全靠后方供应。

他们输在这样的秦国手底下,现在看起来竟是那么地理所当然。

不是他们的士兵不够勇武,不是他们的战术不够好,而是因为他们无法像秦军一样只需要一心往前冲,别的什么都不需要考虑。

李牧耐心地听扶苏把所有话说完,才开口应道:“我不会让他们再白白送死。”面对这样一只嗜血好战的猛兽,连赵王这位国君都直接把土地和百姓双手奉上,其他人再挣扎也只会被它活活撕碎。

扶苏喜道:“李将军愿意出面,想必不会再有人平白送了性命。”

李牧顿了顿,问了个无关的问题:“不知俘虏之中可有一个叫陶乐的?”

陶乐就是那位小国舅的名字。

李牧一向恩怨分明,若是死了也就罢了,既然没死,那当初陶乐就算是救了他一命,他虽看不惯陶乐那贪图享乐的性情,却也不会放着救命之恩不还。

扶苏最近在整理俘虏名册,对这陶乐有点印象。

当初他给嬴政搞暖房被骂了一顿,原以为那暖房图纸被嬴政压着没用了,不想嬴政居然把它送了出去,还送到了陶乐这位赵国小国舅手里。

陶乐也是个人才,不仅自己把新式暖房捣鼓出来了,还给赵国贵族人手送了一份,让那些贵族们家家户户都跟着搞起来。

因为这事,陶乐算是无意间为赵国亡败贡献了一份力量。那么几间暖房当然拖不垮赵国,但是一个冬天连续不断的炭火消耗足以让赵国百姓怨声载道。

扶苏觉得未来的赵文化商业区,得给陶乐留个位置,说不准他能在里头发光发热。

如今听李牧提起陶乐,扶苏觉得有些稀奇,因为这两个人怎么看都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两类人,李牧怎么会突然问起陶乐?

扶苏心里好奇,自然也就追问出来。

李牧便把当初那段渊源给扶苏讲了。

当时他要是死在那里,兴许就不用再有后面这些挣扎犹豫。

可他没有死。

既然选择活下去,不管别人怎么说,自己至少该做到问心无愧。

扶苏这才知道李牧还曾遇到那样一场杀机。

既然李牧开了口,扶苏便让人去把陶乐领来见一见。要是陶乐确实是个机灵的,在正式开始安置俘虏之前先让他出来透透气也无妨。

作者有话要说:

嬴政:儿子老爱捡没用的人,发愁

扶小苏:父王打天下打太快,发愁

*

注:这个小国舅,历史上没有记录哦(开始自由瞎掰

第70章 竹熊

陶乐最近可受了不少苦,本来他不是什么大官,手里得了多少钱也都被狐朋狗友哄着花了出去,照理说秦军要抓人也抓不到他头上才是。

坏就坏在他那些狐朋狗友指认他说他是赵王最宠爱的小舅子!

这可就完蛋了,国难当头,皇亲国戚岂不就是头一个遭殃的吗?

陶乐跟着其他俘虏一起被人往咸阳方向押送,才知道苦日子是滋味,饭倒是管饱,就是难吃;衣服也没让他换掉,就是不给洗澡;连每天上厕所都是轮流被压着去的,可把他憋死了。

最令他受不了的是,他居然在秦军之中看到个熟面孔,是他平日里玩得挺好的狐朋狗友之一。

陶乐再傻都知道,自己可能被人套路了!

陶乐那叫一个伤心,他一个只爱吃喝玩乐的小纨绔,怎么还有人来套路他?而且这位狐朋狗友结束间谍生涯以后明显拒绝再营业,完全展露出秦人冷酷无情的一面,一点情面都不和他讲,连他在非规定时间说要尿尿都不肯让他去。

就这样,陶乐每天怀着以后不知要过什么苦日子的悲痛与伤心熬到了咸阳,脸上的婴儿肥都给熬没了。

不过即使是这样,他还是不忘和左右那些刚认识的俘虏们痛斥那个狐朋狗友套路他的事。

其他俘虏一开始不太想理他,后来想想,也行吧,一路上有这么个活力充沛的家伙在耳边瞎叨叨,感觉倒是不那么难受了。

他们大多和陶乐不一样,他们不是皇亲国戚,而是跟着李牧的兵,好多人早就降了,苦战到最后被俘虏的就只有他们了。

他们一路顺从地被押送到咸阳,是因为李牧还被王翦他们羁押着,他们私底下说好了,要是李牧自尽,他们也跟着一起死,来世还当李牧的兵。

至于陶乐这个不懂什么叫消停的小国舅,他们已经从一开始的反感和厌恶变成了“就看看他还能一个人唠嗑多久”。

陶乐自己呢,其实也不想多话,可是他害怕啊,秦军没把他跟熟人关一起,他左右一看,全是生面孔,路那么远,又没个认识的人,他能不怕吗?

他这人一害怕就话多,哪怕没话找话都要闹点动静出来才安心,一不小心就成了俘虏里头最能说的那个。

现在陶乐已经习惯了当俘虏的日子,别人看他年纪小个头小,也没欺负他,吃饭都把软的让他。

这天陶乐刚把热腾腾的饭吃完,就有人来点他名,说要领他去见个人。

陶乐一边跟着走,一边不懂就问:“见谁啊?是不是你们秦国的大官?见我做什么呢?我就只会吃喝玩乐,什么都没做过啊!”

来领人的那人忍了半天,才回了一句:“我们公子要见你。”

陶乐继续发问:“秦国的公子吗?哪位公子啊?凶不凶?我听说你们秦人一言不合就要杀人,是不是真的啊?你们公子不会杀我吧?”

“闭嘴!”领路那人怒了,开始和陶乐说他们公子是天上皎皎的明月,品行再高洁不过,待人也如春风般和煦,又聪慧又仁善,还很得天上的仙人爱重,他们修了八辈子的福才能遇上这样好的公子。

总之,这人夸了几十句不重样的话,中心意思很简单,不许你污蔑我们公子。

陶乐都被这人说懵了,以前他觉得自己嘴巴很甜,犯了什么错都能靠嘴巴蒙混过关,现在听了这人滔滔不绝地抒发着对扶苏的由衷敬慕,顿时觉得自己输了,他没这人这么能说!

听这人把扶苏说得这么好,陶乐一颗心总算踏实了,对对方口里那据说是“仙童降世”的扶苏生出了几分好奇。他跟着领路的人一路入了城,很快被领到了扶苏面前。

还没往里走,陶乐就惊了一下,因为他看到李牧好端端地坐在那,看起来还洗了个澡换了身衣裳。

他们的李大将军还活着呢!

李牧没死当然是好事,陶乐看到李牧,心里莫名就安定起来,平时太太平平还不觉得,到了这种时候他感觉李牧就像是定海神针,有李牧在,他觉得一点都不害怕了!

陶乐这才看向李牧对面坐着的人,眼睛一下子直了。他作为一个合格的小纨绔,当然是喜欢美人的,有时候在路上看到美人还会忍不住跑去撩拨一番(上回他就被李牧的下属甩了一鞭子)。

扶苏年纪虽小,可扶苏长得可真是太好了,陶乐觉得连他的每根眼睫毛都朝着最好看的方向长!

更要紧的是,扶苏身上有种独特的气质,活像是沾了仙气似的,丝毫没染上尘俗之气。

果然是小仙人啊!

扶苏见陶乐呆呆地站在那,和气地邀他坐下说话。

陶乐坐得离扶苏远远地,眼泪一下子没憋住,哗啦啦地掉了下来。他抹着眼泪伤心地说:“太不公平啦,为什么李大将军是洗了澡再过来的,我没得洗澡,身上臭臭的。”他这么久没洗澡,这味道熏着小仙人了怎么办?

扶苏:“……”

果然是个特别活泼的小孩。

人见过了,扶苏觉得本质不算坏,在吃喝玩乐上也很有天赋,以后应该能派上用场,便让陶乐先跟着李牧跑跑腿。

陶乐听说有事让自己干,还是跟着李牧干,自然一万个愿意,屁颠屁颠地跟在李牧屁股后面走了。

一想到要是表现出色,自己还有机会再见到长得顶好看顶好看的“小仙人”,陶乐就觉得自己浑身干劲。

在俘虏堆里呆了那么久,现在陶乐不怕李牧了,一个劲地凑上前和李牧搭话:“我们现在要做什么?难不难办?我什么都不会哎,你要教教我啊。对了,我跟你说,你手下那些兵都是傻的,我听见他们偷偷商量,说你要是死了,他们也跟着自杀,说什么来世还当你的兵。”

李牧脚步一顿,转头看他。

陶乐顿时怂了,缩回跟上去的脚,赶紧撇清自己:“这可不是我编排的,是我听见他们说的,和我没关系啊。”他见李牧神色沉凝,忍不住又多嘴一句,“真不知道你给他们灌了什么迷汤,不都说好死不如赖活着?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反正我一想到要死,心里就害怕极了。”

李牧沉默下来。

是啊,对于普通人来说,如果可以活着,谁会想死?

他们都有家人、有妻子儿女,他们拿起刀枪、披起战甲,在沙场上一往无前,并不是因为不怕死,只是想保护那些自己珍视的人、想要让自己和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而已。

死了就什么都做不了了,活着却还有无限可能。

李牧说道:“你说得对。”

陶乐原以为李牧不会搭理自己,听李牧回了这么一句还惊了一下。

不过别人不搭理他他都能一直叨叨,有了回应陶乐当然更加起劲,竹筒倒豆子一样和李牧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以前我不懂事,觉得你只会打仗有什么可神气的,一天到晚绷着脸吓人,现在我才知道你有多重要,特别后悔当时没去劝劝姐夫别信那些人的鬼话。不管怎么样,你还活着可真是太好啦,我一看到你,心里就安稳了,总感觉有你顶在前面,以后的日子肯定不会太难过。”

陶乐是这样想的,其他俘虏也是这样想的,李牧只去俘虏营露了两次脸,原本死气沉沉的俘虏营就活了过来。

倒不是说他们有什么异动,而是每个人的精神气都不一样了。

入冬之后,扶苏暂且让建设商业区的工程队停工躲冬,顺便对赵王宫的图纸修修改改,准备把它列为二期工程,紧挨着韩王宫开工。

赵国亡得太快,现在工期排得有点紧,扶苏挺担心回头赵王宫还没建起来,嬴政又把魏国给打没了,那可真是一直在建一直建不完!

好在对于俘虏的安置,前面已经做好了长期规划,人一到位就马上开工,坚决不养半个白吃饭的人。

今年怀才揣着扶苏给的公文在巴蜀那边圈了几个虫园,并逐一安排好对应的负责人。

在今年最后一批蜡花采收完毕之后,怀才带着一车车巴蜀特产回到了咸阳向扶苏复命。

对于怀才这种一天不干活就浑身不舒服的实干型人才,扶苏当然十分喜爱。他把虫园的资料收起来准备回头上交给朝廷,和张良一起去看怀才带回来的巴蜀特产。

巴蜀那边酿酒历史悠久,有挺多不错的好酒,扶苏对酒没多大兴趣,只叫人搬了几坛留给张良慢慢喝。

巴蜀产的茶叶倒是对扶苏胃口,扶苏给自己留了一大半。

还有一些酱菜、果脯、锦缎、绣品,扶苏兴趣都不大,准备分一分送到各家去。当然,所有东西都得挑最好的送宫里去,免得他父皇不高兴。

比起这些特产,最吸引扶苏和张良注意的是一车活的巴蜀特产:竹熊。

一般的活物,怀才当然不会费那么多功夫带回来,主要是他逮到几只竹熊的幼兽,每只都圆滚滚,一身皮毛只黑白两色,小眼睛周围规规整整地长了两黑黑的眼圈,看起来憨态可掬。

这可爱的竹熊幼兽一下子吸引了怀才的注意,他想起他们公子虽然年纪小,平日里却忙得很,除了弹弹琴看看书之外没太多消遣,便把这竹熊幼兽带回来了,想叫人养起来给扶苏逗着玩。

一路上怀才还担心这群圆滚滚长快了,模样会不如小时候可爱,好在回来一看,圆滚滚虽然长大了一些,瞧着却还是那么憨态可掬,自然连着其他特产一起送到了扶苏面前。

扶苏看到这么一群圆滚滚的黑白团子,两眼一亮,上前隔着围栏撸了一把。

那群圆滚滚小团子早发现扶苏了,全挨在围栏边眼巴巴地等着扶苏撸自己。

怀才原想提醒扶苏这些小团子牙齿很锋利,吃起竹子来咔嚓一下就能把嫩竹枝咬成两半,看到这群争先恐后等着被摸被揉的小团子以后默默闭上了嘴。

公子不愧是公子,连巴蜀来的圆滚滚小团子都这么喜欢他!

怀才正感慨着,一旁的张良见扶苏挨个把圆滚滚们揉了过去,也觉得这些小东西非常可爱,上前伸手跟着撸了一把。

这原本也是十分和谐的一幕,可惜那只小竹熊感受到张良身上的陌生气息,通身的毛微微竖起,瞅准张良的手啊呜一口咬了下去。

张良只觉手上一疼,血很快潺潺地涌了出来。

张良:“……”

怀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