姨娘留着眼泪飞奔过来,丁柔不能在差役面前露怯,但心里涌起几分的无力,不是命令雅菊看着她,她怎么还能出现?

“姨娘,您先别忙着寻死,我同差役说话呢。”

领头的差役旁边,一位尖嘴猴腮的差役说话了:“你这妇人怎能如此心狠?不给尹大人洗清冤屈的机会?阻拦我等查案,你是不是想让尹大人罪加一等?想将府里的人都以叛国罪害死?”

姨娘一听这话,吓得眼泪如泉涌,嘴唇发白,扑通跪在丁柔面前,“四奶奶...求求您救救四少爷吧,您怎么对我都成,四少爷是我的命...四少爷是清白的不怕搜府,您怎能看四少爷满身污名?他对四奶奶您一直很好的,您不能如此狠心啊,我做不了什么,我...这就回京去求老爷太太帮四少爷,无论如何我都会求动他们。”

丁柔拢在袖口的手攥紧拳头,平时姨娘温婉恭顺,身体仿佛风一吹就倒了,承受不住任何惊吓的样子,可今日她怎么听见尹承善叛国的罪名和死讯,还清醒着?应该是甩掉了雅菊跑出来的,她的顺从哪去了?还想回京城求尹大学士和杨氏,以为她跪一跪,求一求救能解决问题?

丁柔从未像今日这般恨姨娘,也顾不得是不是有人在场,丁柔直接拽起了姨娘,“你先别急,听我慢慢说...夫君这事并非搜府就能证明清白的。”

丁柔抬手仿佛想想为她抿发鬓,手指挪到了姨娘脖颈,狠狠一按,“我去求老爷太太...”她一翻白眼晕过离去,此时岚心和雅菊搀扶着,一瘸一拐的跑过来,丁柔看出她们腿上,胳膊上都不太对劲,像是被硬物打中了,虽说姨娘是主子,雅菊和岚心不敢伤到她,但从她们走路姿势看,姨娘的力气不小。

“姨娘一时悲伤过度,你们搀扶她回去,记得让她在床榻上养着,不许她在下来。”

“是,四奶奶。”

雅菊,岚心一脸的羞愧,自知对不住丁柔的信任,她们两个一起竟然还压不住姨娘,这回即便绑也不能再放开她了。两人搀扶着她离去,四奶奶的意思也是绑着吧。如果让姨娘回京城,不晓得还得闹出什么来,老爷和太太可不像是会帮忙的样子,她别想再动一步。

眼看她们离去,丁柔收敛好情绪,转身面对差役,平静的背诵:“大秦律例,知府以上官员待罪时,可不经陛下准许搜府的唯有监察院,其余人等不得执行搜府。”

“这....”

“我可是有总督亲自前签发的公文。”差役将公文举给丁柔看,“是总督府的公文。”

他们不是没凭着总督府的公文搜过四品官的府邸,吓唬两句犯官家里的人就老实了,谁也没同他们背诵过大秦律例,那本厚厚的律例可能师爷都记不全,怎么她会背?

“我知晓是总督大人的公文,但没有皇上的旨意,我没看到监察院的人不会让你们随便入知府府上,来人,送他们离去,谁敢乱闯的话,给我丢出去,擅闯知府府上,就是藐视国法。”

丁柔一转身走了,留下了呆滞的差役面面相觑,怪事年年有,唯有今年多。

ps求两张粉红票。

第三百七十三章 笨蛋

总督府派来的差役除了硬闯之外别无其它的方法,不是没人提议硬闯,但领头的人比较冷静,谁也不耐烦记住大秦律例,可看丁夫人很有把握的样子,他实在不敢乱闯。

“走,回总督府衙。”

“头儿,就这么走了?竟然被一个娘们给吓跑了?”

那名尖嘴猴腮的差役不甘心的说:“咱们可是总督大人身边的人,传出去了...”

“傻蛋,你当她是谁?寻常妇人么?”

“但尹承善是叛国罪,按照律例是家眷是流放充军的。”

“叛国罪是皇上定下的,如今是尹承善是待罪官员,太祖皇帝留下铁令,凡是叛国罪必须证据确凿,并且准许家眷对峙公堂,你也看见方才的情形,丁夫人定然不会认命,这场把官司有得闹了,咱们不是怕了她,是回去报给总督大人知晓,让总督大人情动监察院的人来,她再也没理由阻挡了。”

尖嘴猴腮的人不是很甘心,小眼睛里闪过阴狠的光亮,随着同僚离开广州知府府上,那两名追来的丫头长得可真是水灵,其中一位美人是他平生罕见的,犯官凡事,府上的奴婢大多会就地发卖,倒是他时美人买来,享受调教一番再送给上官,他看向领头人帽子露出一丝渴望。

将怀里的东西往里面放了放,他实在是没想到丁柔竟然会禁止他们进去,没完成大人给的差事,还不知晓如何被责罚呢,美人他怕是无福消受。

在暗处接到消息的几人,对丁柔的表现也吃惊不小,总督大人虽然去信给监察院,但因于统领尚未就任,监察院得等候圣旨才可搜知府府上。即便是监察院搜府,他们也无法将证据在放在尹承善书房。

监察院一直以没有被腐化,他们衙门不大,人员不多,甚至总督都找不到他们隐藏的部门,这群永远穿着黑衣出现的人是对大秦最忠诚的人。

金钱美色根本无法收买他们,在广州做官的人见到他们的机会极少,更有甚者在广州做官五六年愣是不知道监察院的人都有谁,门朝那边开。

“没有别的办法了?”

“府里走不通,只有在府衙动手了。”

最后有人一锤定音,“也只能如此了,幸亏咱们准备的充分,真不知晓丁家怎么教出来个熟读律法的庶女。”

庶出的身份,永远是旁人嘲弄丁柔的地方,即便她将来享尽荣华,也依然无法改变,当然丁柔也从未想过改变就是了,成为柳氏的女儿,一直是她最幸运的事情。

黑夜将近暮色沉沉,因白天拿起爆炸案,后又传出广州知府叛国,这一切给夜幕下的广州增添了一抹沉重,原本广州夜晚也是很热闹的,但今日酒楼茶肆客人很少,虽然不敢多议论尹承善叛国一事,但亦有人说,近几年广州知府是个被诅咒的位置,四年换了三任,每一个都没得了善终,第一任被以贪污罪处斩,第二任死于刺杀,第三任更严重了叛国。

“我就说知府位置是被诅咒的。”

这个论调在民间很有市场,有懂行的说道:“诅咒不可信,知府的位置是考校人心,枉死是贪婪欲望所致,不管是广州知府,还是其他,毒瘤不除去,谁都坐不稳知府的位置。”

“莫谈国事,喝酒,喝酒,陛下圣明,总不会让奸臣逞威风。”

丁柔虽然很有气势的离开,但她并没有回到后宅自己的屋里,而是站在了二道门之内,仔细听着外面的动静,那几个差役的话她听得清楚,攥紧的拳头也显示她有多提心吊胆,如果他们不管不顾的闯进来,即便说得有道理,在绝对的弱势之下,谁肯听她讲道理,身边的下人又有几个敢听从她的命令同官差动手的?

不是他们不忠心,但非常之时,每个人都得给自己留一条后路,这是人的本能。直到官差离去,丁柔后背梁嗖嗖的,冷汗湿透了衣服,风一吹...她打了寒颤,“没事了,你们都安定下来,不许再出府门,外面的人问你们什么,都不许多说一句,逼问得紧了,大可推到我身上,让他们来问我。”

“是,四奶奶。”

府里的下人大多集中在丁柔身边,丁柔思索了一阵,继续说道:“另外我如果所料没错的话,总督衙门的差役虽然不会搜府,但会安排人在外面盯着,你们勿害怕,只需要记住一点夫君是待罪之身,世上唯有陛下能定夫君的罪。”

“是,四奶奶。”

下人声音有几分呜咽,四少爷死了,“四奶奶是不是将丧葬事筹备起来?四少爷在义庄太委屈了。”

“此事没有定论,我亲眼见到夫君尸首之前,我绝不会相信他死了。”

“四奶奶。”

“就这么定了。”

丁柔虽然表面平静,可她的内心是慌乱的,无错的,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即便是她也有几分方寸大乱,她可以当着差役的面熟说尹承善不会叛国,她也用这句话宽慰自己,然她对将来有些许的迷茫,一旦定罪她作为尹承善的妻子,会受尽发配之苦,子孙后代...她还没有儿子,倒也省事了。

强打着精神安顿好下人,丁柔一直是镇定的从容的,再多的茫然也不会表露在表明面上,如果她乱了,一切也不用抗争了,丁柔并未去后宅,来到他的书房门前,这里有王妈妈亲自看着,不会突然多出什么东西来。

“四奶奶。”王妈妈弯了弯膝盖,丁柔勉强露出一个笑脸,“辛苦你了,我进去看看。”

推开书房的门,丁柔抬脚越过门槛,屋子里飘散着淡淡的书香,关上房门,虽然书房里暗上一些,但她却觉得安心。面对差役她不是不怕,其实她腿肚子都在打颤,在没有人权的古代,讲道理也是很危险的,多亏当时她看过大秦律例,要不然如今情况会更惨。

丁柔也是个女人,也没她想象中的坚强无谓,在下人面前她能装出来,但单独留她自己,她亦会显得脆弱。慢慢的走到椅子前,慢慢的坐下,她的双脚放在椅子上身体慢慢的缩成一团,夕阳斜照,将脸贴紧膝盖,丁柔嘴唇微动,喃喃自语着,过了好一会,等到天完全黑下来的时候,守在书房门口的王妈妈突然听见里面丁柔的问话声:

“王妈妈,监察院的人可曾到府上来?”

“回主子的话,府上没再来任何的人,没见到监察院的黑衣人。”

丁柔双手捂着脸,太好了,监察院的人没有来,这意味着尹承善是被人陷害的,如果尹承善真的叛国的话,那位于统领一定会派人来搜府。

虽然天已经完全黑下来,书房黯然无亮,但在丁柔眼前仿佛出现了一抹亮光,直直压下来的如同铅块一样的乌云也仿佛淡了一些,也许事情没她想得糟糕,可尹承善是生是死,才是如今丁柔最忧心的。

她振奋了精神,点燃蜡烛,书房里明亮了一些,她在书桌上翻看他写过的东西,亦有几本公文,也看见了几本账册,摊开账册,是熟悉的记账方法,有一对神仙一样万能的穿越前辈,丁柔很清楚的看明白官府账本,核算明细...丁柔看不出有什么问题来。

但这几本账册被尹承善单独从衙门里拿回家,出事前他又在书房忙个不停,如何看都不寻常,丁柔翻看着账册,旁边的备注里的字是尹承善写的,“你到底从账本上看出了什么?为什么我不明白呢?”

看了好一会,丁柔放弃了账册,不管尹承善知晓了什么,她是没看出来。在书房继续寻找线索,移开一沓宣纸,一个檀木盒子出现在她眼前,丁柔将手中的宣纸放在一旁,拿起檀木盒子,上面的锁是虚扣的,她的食指挑开鎏金锁,打开盒盖...丁柔眼泪盈眶,“傻蛋,大傻蛋。”

从出事后一直没流泪过她此时眼泪顺着眼角滚落,泪眼朦胧的她喃喃的骂不知生死的他是大傻蛋,蜡烛里的火花啪得一声,光亮更重,丁柔手捧着盒子,眼泪却流得更凶了。

“主子,主子。”

丁柔将盒子盖上,擦掉眼泪,尽量压抑着呜咽:“什么...什么事?”

“是雅菊。”

“姨娘怎么了?她还想去京城求情?”

丁柔一听是雅菊找她,便知晓姨娘又不老实了,雅菊语气里满是无奈,“奴婢是劝了又劝,她不停的哭,晚膳也不用,水也不用,一直说去请太太开恩,奴婢本不应该麻烦四奶奶,但她这幅模样长久下去会伤眼睛,也伤身体。”

丁柔将盒子压在胸口,她是他生母,不能动怒,即便说理也得等他回来,目光落在大秦律例上,丁柔拿起律例翻找能给她帮助的条令,当时还是她还是在帮二姐姐时认真研读过,有些太条目记不太清楚。

以太祖帝后的为人,他们即便痛恨叛国的人,但应该不会草率的定案,谨防冤假错案发生...找到了...丁柔欣慰的笑了,哪怕你死了,我也不能让人将脏水泼到你身上,你想说的话,我明白了。

ps如果没大事发生,尹承善按部就班得升到一品太久了,也太困难了,也体现不出丁柔,最后她成为一品夫人,并非全部来自于丈夫。再求两张粉红。

第三百七十四章 劝解

外面的人进不来,他们也出不去,丁柔对外面的消息知道的不多,她除了在书房研究大秦律例之外,还会翻看他从衙门里带回来的文书。

丁柔不相信尹承善死了,根本没去义庄拜祭他,因为丁柔的无情,姨娘哭得更凶了,如此三日后,雅菊再次来到书房门口:“启禀四奶奶,她快支持不住了,再不进水用膳,奴婢怕她挺不过今日。”

丁柔从书本中抬头,如果她不是尹承善生母,丁柔管她去死,但因她有这个身份,丁柔总不能等着尹承善回来告诉他,你母亲难过绝食死了。

“我亲自去看看她,你去厨房端点软和的稀粥来。”

“姨娘院子里的小厨房炜着稀粥,只是她不肯用。”

丁柔又对王妈妈吩咐照看好书房之后,回转后宅,一连啃了三天的律法,丁柔感觉饥饿的时候,会将腊肠放到馒头里充饥,她吃得东西让王妈妈大吃一惊,但时间紧迫她必须得在京城来旨意之前,将律法吃透,如此才能将幕后之人钉在广州,没准还能钓出几条大鳄来。

她还没进门,就听见姨娘呜呜的哭泣声,滴水未进的三日她的嗓子已经哭得沙哑,丁柔迈进门槛,姨娘没被绑着,但她红肿的眼睛很是吓人,眼角隐隐有血泪,脸上如同吸血鬼一样的苍白,披头散发的模样如果半夜出门会被当做鬼怪论处。

她的眼里一如既往的闪过惊慌,但同时也有几分的愤恨,挣扎着下地,打算再次丁柔跪下哀求,丁柔上前两步搀扶住她,平淡的说:“如今没有外人,说话时不要又给我跪下。”

“我不是...我不是因为外人才如此...”

姨娘身上的泪水味道并不好闻,她压抑不住的苦涩,“四奶奶求您让我回京吧,我不能眼看着四少爷去了还被人污蔑,只要能给四少爷申冤让我做什么都成,四少爷风光下葬之日,我自会相随。”

丁柔心里满是无奈,语气里有她控制不住的嘲讽,“你对夫君还真是好,竟然想着同他生死相随。”

姨娘的身子颤抖,如同寒风中的枯叶,嘴唇一丝血色皆无,“您怎能误会我?我是不想给四奶奶添麻烦。”

“可你处处于我为难,处处给我找麻烦。”

“我没有...”

姨娘连连摇头,泪珠飘洒,哭了三天还有眼泪,丁柔很佩服她的,搀扶她坐下。

丁柔叹道:“以前的事我自会同你儿子说,我说了你也不见得能明白,我白费口舌,弄不好你又会以为我欺负你,算计你。夫君是你亲生儿子,总不会害你的是吧,且听你的话说,即便你为夫君死也是甘愿的,为了他好,你总不会再一句话都听不进去。”

“可他死了,去了,他怎么还能同我说话。”姨娘手背抹着眼泪,看丁柔除了面容苍白一点和衣服多了几分褶皱之外,同平没有太大的变化,丝毫不像是失去丈夫的寡妇,不顾对丁柔的恐惧,她沙哑的嘶喊:“你怎么不伤心?四少爷对你好不够好吗?你太无情,太冷酷了。”

丁柔说道:“我从没以为他死了,为什么要伤心?况且只有哭才是伤心?姨娘你哭了三日了到底哭出了什么?”

“我...我的儿子...我也是想帮他的,可我除了...除了进京求情还有什么办法?老爷是大学士,一定会帮四少爷洗清冤枉,四少爷的死讯是总督大人告诉的,我...虽然也不相信,但他去了。”

“炸得焦黑的残破尸身同我说那人是夫君,是叛国贩卖军火的夫君,我怎可能相信?我们成亲不足一年,但这一年足够让我知晓他是什么样的人。”

“姨娘是夫君的生母,养了他十多年,还不明白吗?”

丁柔加重了语气,“他努力向上爬就不是让你骨头软的再去求太太,你到底明不明白他们的为人?大学士的官职是虚衔,他手中如果有实权的话,会动不动就责打夫君吗?三婶会求着夫君将堂弟送去燕京学院吗?五少爷直到现在还没进去学院上学,夫君的几位兄长直到现在还是末流小吏,这些你难道就么想过?”

“我...我...”

“我不指望你明白这些根由,但请你动动脑子谁对你好,谁舍不得你委屈。你回京求太太他们,只会自取其辱,不仅帮不上夫君,反倒给京城人一份认知,夫君确实叛国了,他们会说,看看生母都会来求援了还能冤枉了他?”

姨娘捂着胸口,“我是回京帮四少爷不是害他,四奶奶你相信我从未想过害四少爷。”

“无意识的伤害,有时比有意害人更残忍。”丁柔拿起绢帕给她擦去眼泪,绢帕上残留水印,“在意你的人会心疼你流泪,会在意你三日不进滴水,但不在意的人,即便你哭死都不会理会,他们只会高高在上的嘲笑你,在尹府过了这么多年,你到现在还明白吗?”

姨娘脸色更白了,“不在意?”

“我听夫君说过,弟弟病逝的时候你也哭了一个月,你想想那时除了你和夫君妹妹难过之外,有谁怜悯过你?太太吗?还是老爷?我娘也是妾,她也没读过书,大道理也不明白,但她最好的一点始终把我放在心上,会以我的立场考虑。她一样肯为我牺牲性命。”

丁柔接过雅菊手中的瓷碗,泛着米粒香味的稀粥冒着热气,用汤匙将稀粥弄凉了,她亲自喂给她,“姨娘,吃吧,吃完了你才有力气哭儿。”

“呜呜...呜呜...”

姨娘整个人软了,嚎啕大哭起来:“我不知道...我不知道他以为我没骨气...可如果我有骨气的话,保不住他们..你说得我不明白,但我只知道一点啊,太太让我立规矩就不会再辱骂四少爷。”

可怜可悲的女人,丁柔心情更为的沉重,她是被杨氏和尹大学士欺压习惯了,以为他们‘欺负’了她,就会帮尹承善,以为他们是世上最厉害的人,“姨娘吃点东西吧。”

她除了呜咽后悔再也说不出别的来,丁柔看她哭得肝肠寸断的模样,心里也颇不是滋味,到底生了尹承善的人...不过她现在明白了,往后不知道会不会糊涂,丁柔对她可没什么信心。

总不能看着她寻死觅活的不管,丁柔拍了拍她的后背说:“京城你是不用去了,你去了尹大学士能直接将夫君驱逐出宗族,虽说夫君也不一定看上尹家,但没有宗族如同无根浮萍一般非夫君所愿。”

如果被驱逐了,尹承善如何在尹大学士面前逞威风?如果让杨氏苦不堪言?丁柔很明白尹承善的小心眼儿,虽然对庶子压嫡子的事儿丁柔并不赞同,但尹承善是她的丈夫,不帮着他帮谁?大是大非尹承善不犯错,丁柔也就不介意小节了。

“是我没用。”姨娘不停的重复这句话,保不住小儿子的性命,眼看着女儿嫁去做填房,如今又差一点害了大儿子,她心如死灰,红肿的眼睛满是死志。

她不是丁柔,在她的意识里,儿子死了,她什么都帮不上忙,随儿子一起去也好早日团圆。

丁柔一看她这幅模样,暗道一声坏了,劝她只是让她清醒一点,别再给自己添乱,忙道:“姨娘可是在意夫君?想帮着夫君洗清冤屈?”

她眼中一亮,随后又暗淡了:“我什么都做不好,帮不上忙的。”

“当然可以,姨娘,你会帮大忙的。”

丁柔端着瓷碗,“先把粥喝了,有了力气才有可能帮到夫君。”

“你不是骗我?”

“姨娘,我什么时候欺骗过你?咱们可是一家人。”

她对丁柔的害怕并未消失,丁柔也没指望一番话就能让她便通情达理,全须全好的活到尹承善回来就行,往后她榆木一样的脑袋交给她亲生儿子敲醒。

姨娘看出丁柔的意思,端起稀粥两三口的吃完,温热的稀粥进入肚子,肠胃暖洋洋的很舒服,她的脸上也多了几分血色,“四奶奶请说。”

丁柔扯了扯嘴角,在她耳边轻声说了几句话,“姨娘可能做到?”

“我...我...行吗?”

“为了夫君,你连尊严都可以不要,连性命都可以不要,有什么不行的?”

姨娘咬着了一会嘴唇,最后说道:“好,我去,我会养好身体陪四奶奶去的。”

“姨娘能这么想就对了,姨娘需记住一点,他没死。”

“...嗯...”

丁柔给了她一点点的希望,“四少爷没死。”

“雅菊,你记得按时伺候她用膳和歇息,她问你的时候,你要肯定的告诉她,夫君没死,死得是别人。”

“遵命。”

丁柔安顿好姨娘出门,岚心跟上丁柔,低声问道:“六小姐...六姑爷还在?您如果难过的话,这只有奴婢在。”

“岚心。”丁柔像是往常一样捏了捏她的脸颊,“皮肤真好。”

“...”岚心张张嘴,什么时候她都不忘了这一句。

“他是我丁柔选得丈夫,哪会轻易的中计?他不会有事的,我相信这一点。”

广州知府叛国身死的消息,以最快的速度传到京城,接到消息的文熙帝不曾召见任何人,谁都猜不透他的心思。

第三百七十五章 一招

皇宫中的文熙帝对广州知府叛国的事情保持沉默,在早朝时有人试探的提起此事,文熙帝说了一句:“朕相信两广总督,相信两广的官员,再没定案之前,朕不想听众卿的说辞。”

皇帝表现得如此明显,再冒着未知的凶险谏言很不恰当,从广州传来的消息看,两广总督派人搜府被尹承善的夫人丁氏有礼貌的回绝,文熙帝也没颁布圣旨下令查抄知府府邸,京城的老狐狸们隐藏到了暗处,除了命人密切注意广州的动向之外,一个个看不出任何异状。

而丁柔的名字在京城初次被人知晓,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能见总督府的人打发走实属不易,而且外人不管是谁都无法知晓知府府邸的事儿,据说她将下人官得很严,府邸也没见一丝的慌乱。

因为成功阻止姨娘上京城求援,文熙帝的态度有很奇怪,尹大学士迟迟无法下决心将尹承善开出宗祖,虽然杨氏暗自示意他不开除尹承善,将来定罪他们无法逃脱干系,嫡长子对尹大学士也是如此建议的,然尹大学士坚持了他的想法,再看看等到有确切的消息再开除尹承善也不晚。

虽然尹大学士对儿子太出风头,压他一筹很是不满,但他也明白尹家能否荣耀指望几个嫡子是不成的,关键看得是尹承善,一旦尹承善咸鱼翻身,荣耀回京的话,尹家会颜面尽失,因此尹大学士第一次反对了杨氏的意见,并因此一振夫纲。

杨氏巴不得尹承善一家死光光,如此她也可以打丁柔的私房银子,嫁妆以丁家的清贵来说,即便来讨要,也不会全部拿走,杨氏更想看着丁柔凄凄惨惨的上门哀求她,因此刚生下一病弱的男孩儿的杨氏对丁柔恨上加恨,不是她屡屡让她生气,老来子如何会羸弱?

况且大夫也说过,因小儿子从娘胎带来阴郁之气,他这辈子都得心平气和,不可生一点点的气,可人活在世上哪有不生气的人?虽然小儿子病弱,但杨氏爱子之心还在,很是疼惜他,老儿子不哭不笑木讷的样子,杨氏真心难受,不恨丁柔恨谁?她将丁柔当成魔星。

大儿媳妇好不容易有孕,虽然没像杨氏怀孕时三灾八难的,但她却生下了个健康的女儿,这让一直期盼嫡孙的杨氏心里更是窝火,全是丁柔弄的。

坐月子的时候又赶上尹承善发生这样的大事,杨氏心思活泛了,也顾不上一上虚弱的身体同可信的妈妈商量起来,如果能将丁柔抓回来虐一番,然无论她如何卖弄唇舌,尹大学士只让她好生将养,别得不让她操心。

如今杨氏头上捂着额抹,问夏妈妈:“她就没个消息?按说她早就应该回来恳求我了?”

夏妈妈摇摇头,压低声音说:“老奴刚听到消息的时候也认为姨娘应该会回京,可如今还没到,您看是不是四奶奶将她阻拦下了?”

杨氏咬牙切齿道:“有这个可能,她就是不想我痛快,你去广州一趟,务必要见到她,如何说料想我不用教你了,即便将她弄不回京城,也得把丁氏的心思搅和乱了,尹承善短命且是叛国,记得去拜祭一下他,尹家的祖坟可没有他的地方。”

杨氏对庶子庶女一惯不在意,采用放养奴养的办法,庶子永远会仰仗着她儿子的鼻息过活,是嫡子的踏脚石,但尹承善突然崛起,在她眼皮子底下耍花样,等她意识到的时候,尹承善已经非她可以阻止打压了,杨氏为了出气变着法子折磨他生母,每次看他那愤恨难平的痛苦样子,杨氏感觉气顺了。

自从他娶了丁氏那个贱人之后,在后宅里一直顺风顺水的杨氏屡屡被丁柔算计,将她出气筒带到广州去做诰命夫人去了,杨氏面目狰狞,“勾引老爷的贱1人配得上诰命之位?呸,这回我倒是要看看丁氏还能弄出什么花样来?只要尹承善一定罪,她就是个流放的命儿。”

“太太别气坏了身子,如今不晓得她怎么难过呢,老奴听说她娘家可是没一点动静,丁大人在朝堂上连声都不敢出,外面人都看着丁家呢,如果串联闹出什么动静,陛下绝饶不了他们。”

“可陛下这时候没动静,是不是...是不是有什么事?”

杨氏有几分怀疑文熙帝的用意,他还记得只要是叛国的罪臣在文熙帝手中都是很悲惨的,当时听说尹承善的事后,她一力主张将他驱逐出尹家并非全然为了泄恨,杨氏更为担心他的儿女们。

夏妈妈哪里懂得大事?是是挑拣外面的传言加工整合一下说给杨氏听,无非就是陛下没住你在等监察院的回报,于统领就快到达广州了,“她是黑心的人儿,辜负了太太的信任,还敢接受诰命,老天爷的报应来了,她哪里逃得开您的手心?”

“你去广州也见见丁氏,就说我有心帮忙但活动时需要银子,府里即便是砸锅卖铁也肯帮小四活动的。”

“老奴明白。”

主仆两人多了相识会心的一笑,杨氏叹道:“将京城的状况说给丁氏听,也不用瞒着什么,让她做好准备,银子再多不想办法脱罪了,将来流放抄家时她还能留下多少?”

“老奴明白。”

杨氏抿了抿嘴唇,“丁家是最重视清誉的,何况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料想丁家不会对她过问,至于信阳王府...哪里顾得上她,宝亲王被陛下送去北海休养,便是不想让他插手此事,以宝亲王的作风,交出叛国的徒弟没准会亲自动手将他打死呢,哪里会想着给尹承善求情。”

“你收拾东西,尽快出发。”

“是,太太。”

夏妈妈一把年纪了,但为了主子,为了丁柔手中的私房银子,她只能日夜兼程赶去广州,一路劳顿暂且不提。京城又出了一份很热闹的事儿,彻底引爆了京城。

燕京学院的学生集体给文熙帝承献奏折,如果广州知府叛国请给与重罚,如果尹承善被人诬陷,恳请文熙帝彻查还他清白,即便他身死,也是得清白得死去,奏折提到了即便尹承善天纵奇才,到广州没一年不可能上下串通一气贩卖军火谋取暴利。

在文熙帝的御案上敞开摆放得就着这份折子,一直在众人面前很严肃的文熙帝此时嘴角是扬起的,手指轻敲着折子,“他们无惧无畏,明辨是非,不莽撞,不任性,不盲从,他们是大秦帝国的将来不可缺少之人。”

在奏折上附了一张广州军火炸药出库的规章制度,后面有一大段总结,别说是广州知府,即便是两广总督想要走私军火照也得收买拉拢很多的人才行,尹大人刚到广州不满一年,他得多有魅力才能让广州官员集体陪着他叛国...大秦官员爱国者居多,偶有败类必将受后人唾骂。

“哈哈...哈哈哈...”

文熙帝大笑:“写出这份奏折的人是谁?是谁捉刀的?广州府的规矩他们从何得知?尹小子不是被于文领走了?”

一身黑衣的官员头戴着黑色的帽子,帽子上的盾牌利剑格外的闪亮,他有四十多岁的年纪,国字脸,皮肤黝黑透着一幅刚正不阿的气势,“臣手下回报,这封信上的消息应该从广州...”

“嗯?”文熙帝挑了挑眉,“从哪?”

“臣无能,实在是没想通丁夫人会怎么将书信送出被臣下属保护的府邸的,于老弟说过,尹大人为国尽忠无怨无悔,可陪着他拼命去,但他唯一的要求是保证丁夫人同生母的安全。”

文熙帝看到他面上有一分的难色,笑容更重了一分:“朕有十余年没见到你这样了,石头儿。”

“臣明年会将广州的属下都调回来特训。”

他名叫石磊,四个石头构成一个人,性子也如同石头一样,倔强耿直,又极为的忠诚,他就是监察院大统领,排名一直在第一位。文熙帝笑道:“她能想到这点,将消息放出来,朕不觉得意外。”

“陛下?”石磊抬头,“您不意外?”

“母后不是教导你吗?女子不可小看,你这辈子赢过皇妹否?”

“...没有...臣对安国夫人心服口服,可丁夫人并非安国夫人,她...不是丁家庶出吗?朝堂上的阁臣不可能看不出其中收尾。”

“他们在等朕,等朕的决断,等朕会不会将让尹小子背负一切的罪过。”

文熙帝叹道:“先帝曾说过名声都是狗屁,朕用错了人,朕自然会承担下来,如果一场风暴能让大秦重现活力,朕以为知错能改很好,朕不是下罪己诏的第一位皇帝,也不会是最后一位,如果尹小子顺着这条线除了大秦多年的隐患,罪己诏朕下的心甘情愿,况且...”

也可以使得最近躁动的儿子平静下来,他还没老到准备后事的地步,文熙帝把奏折又看了一遍,“她可不仅仅是丁家的庶女。”

石磊越发的困惑了,文熙帝心中一痛,宝相庄严的说道:“佛曰,不可说也。”

ps这是第一招,后面还有。

第三百七十六章 主角

京城信阳王府中,信阳王被木太妃关在了佛堂数佛豆静心,不管他是不是心甘情愿,他都不可能违背祖母的命令。

上个月信阳王大婚,娶得却是名不见经传的王家小姐,提起王家最让人津津乐道就是女子的教养,一个个是淑女的典范,王家男人也大多在清水得不能再清水的衙门任职。

如今的信阳王王妃王氏是一位端庄的女子,虽然容貌不是很美,但品行稳重,遇事沉稳,刚嫁进来一个月,王府的事情操持得井井有条,齐恒对她也很尊重,夫妻之间可称为夫唱妇随。

至于兰陵侯府受了木太妃的警告,又听说定下的是王家小姐为王妃后,原本还是想将嫡出的小姐嫁过来做次妃,却被丁怡拼命阻止了,丁怡说过,王妃最守规矩,遵礼教,赵婉柔嫁过去只有受苦的命儿,信阳王不会怜惜她,兰陵侯府比王家富贵,但赵婉柔以为能凭着娘家欺压正妃就想错了,太妃不会准许的。

丁怡也不想让兰陵侯府被木太妃厌弃了,联姻不成还有一份的情分在,如果赵婉柔去做次妃,别说侯府脸面有伤,一旦赵婉柔凭着侯府小姐闹出点动静来,木太妃下手绝对不留情分,丁怡听丁柔说过,木太妃最厌烦小妾不知分寸的张狂,不能为了她的无知对信阳王的爱慕,将兰陵侯府搭进去。

丁怡将儿女交给兰陵侯太夫人照顾,让她无暇分心听赵婉柔的恳求,她又得到了丈夫兰陵侯的支持,借着学规矩将赵婉柔关了起来,并且为她思考婚事,京城总是有些许风声传出的,虽然闺阁小姐爱慕个年轻俊杰无伤大雅,然赵婉柔被二房挑拨得做得有些过,名门勋贵之家不会想娶个名声有损的小姐。

况且兰陵侯府在勋贵中不过是中等人家,也没谁为了巴结侯府就结亲,丁怡煞费苦心压下流言,并出门应酬时探听家里别人口风,如何暗示男方上门提亲也是很有讲究的,丁怡走访了几家之后,知晓一点小姑子怕是无法嫁到京城,她认为有可能娶小姑子的人家兴趣不高,或推辞,或婉拒。

丁怡也不能强行让他们提亲,最后她挑了两家远离京城的人家,赵婉柔被二房太太放出来,冲到丁怡面前大闹了一场,但这也改变了不了她远嫁的命运,丁怡同侯府太夫人说过,不愿嫁的话,她只能去做填房,并且问她是想要女儿,还是想要兰陵侯府长保富贵。

在家族兴盛同女儿之间,兰陵侯太夫人当然会选择家族,认可了丁怡的安排,丁怡将隐患消除,她给赵婉柔选的丈夫是一名副将参军,靠近北疆,但却是北边最富庶的城市,北边民风开放豪爽,武将出身本身性子就很豪迈,即便将来听说了京城的流言也大多会一笑了之,他无父无母,只有一个***,赵婉柔嫁过去就可当家,不用在婆婆身边立规矩。

那人前途也很看好,长得并无武将的粗鲁,反倒有几分儒将的风采,各方面条件都很不错,很多人家都看上他,不是安阳郡主牵线,赵婉柔根本不可能嫁给她。丁怡很感谢安阳郡主,也知晓郡主是看在六妹妹的面子郡主才肯帮忙说和,她在嫁妆上不会亏待赵婉柔,因为远嫁比寻常更厚实了一分,下定,筹备婚礼,忙得丁怡团团转,在成亲前一夜,丁怡去了赵婉柔的闺房,也不知道她说了什么,赵婉柔在出嫁前很正式的拜谢了丁怡,并同太夫人说,‘大嫂是好人。’

有了她这句话,太夫人对丁怡的几分不满消失了不少,孙子有很伶俐可爱,长子后继有人,她也清楚自己已经弄不明白京城的动向了,便将侯府全部交给丁怡,安心的养孙子,对二房冷淡了不少。

丁怡在准备嫁小姑子时,也没忘记暗中收拾齐了兰陵侯弟弟的不孝之举,捅给同六妹夫相熟的御史知晓,御史自然知晓如何承奏文熙帝不会过多的牵连兰陵侯,文熙帝命兰陵侯管教兄弟,虽然被责骂了几句,但也彻底的抹平了以前的是非,兰陵侯也同侯府太夫人恳谈过一次,太夫人警告二房无事不用再登门了,年节过来聚聚也就是了。

夫妻同心,丁怡彻底扫平了隐患,做下这些事儿,丁怡虽然感觉劳累,并且在事成后喝了一个多月的补药,但她认为很是值得,兰陵侯对丁怡越发体贴,很久没招幸妾侍,丁怡的日子过得平稳顺心起来。

她深知没有丁柔帮忙提点,她无法做到这些,丁柔虽然去了广州,但同丁怡时常的通信,丁怡会将一些苦恼烦心的事情告诉她,丁柔也没直接说用什么办法,丁怡受得是最正统的嫡长女教养,只是一时迷糊了,丁柔大多时候是开解她,提醒她快刀斩乱麻。丁怡下定了决心,处理府中的事情雷厉风行.根本不需要丁柔再操心。

“六姨妹的事儿,你怎么看?”

兰陵侯对挽回丁怡性命的丁柔印象很深,也知晓六姨妹是妻子最倚重的一位妹妹,“虽然陛下不准朝臣讨论广州知府叛国案子,但私底下流言不少,她帮过你,本侯能帮忙的一定会帮忙。”

说丁怡不担心,那全然是假话,丁怡摇头说道:“六妹妹一贯是有主意的,她如果有是事求我,而我又能做到的话,一准会来来信,六妹妹可不会同我客套,如今她即便给我娘家的书信,也只有四个字,平安,勿念,许是不想让我们做多余的事儿,我虽然不懂六妹妹想法,但我以为还是听她的好,如今不仅广州乱,京城也太乱了。”

兰陵侯俊美的五官也透着一抹深思,最终衡量侯府的能耐,点头说:“你说得也是,京城什么风声都有,可六妹夫...”

他实在不忍说出炸死这句话,接到消息后,丁怡就不在穿着艳丽的服饰,去佛堂念经的次数越来越多,丁怡一身素色的衣服衬得她多了几分柔和,她幽幽的叹息:“也许不是六妹夫,六妹妹没亲口同我说,我绝不相信六妹夫去了。”

“夫人,夫人,是岳宁侯夫人的书信。”

丁怡移动了一下身体,端着茶杯抿了一口,平淡的说道:“烧了。”

见兰陵侯皱了皱眉头,丁怡解释:“自从知晓六妹夫在广州出事后,她三天两头的来信件,竟说一些帮着六九妹妹的话,可以丁点实质用处都没有,岳宁侯也是个老实明白人,不会容许她胡闹的,况且勋贵不掌权是太祖皇后留下的铁令,她又能帮到六妹妹什么?”

“前两日来信说更不好了,说我冷血冷酷,就差指着我说不顾姐妹情谊,或者说我忘恩负义了。”丁怡揉了揉脑袋,“她不知道六妹妹为人,一个劲儿的瞎胡闹,我岂能同她搅和到一起?”

丁怡下一句话没说的是,让岳宁侯心烦去吧,丁敏也真是有心思管闲事,到现在还没被封为诰命,府里也是一团糟,不关心自己的事儿,倒操心起丁柔了,丁怡弄不明白丁敏的心态。

兰陵侯听丁怡这么说,心里多了几分的释然,对岳宁侯多了几分同情,好在自己的夫人懂事从不让他费心,摊上三姨妹,岳宁侯跟着操心。

最近几日丁敏不知怎么同二皇子妃越走越近,丁怡心中有了警觉,燕王是储君最大热门,但一日不是储君,一日就有危险,丁怡知晓她的话,丁敏听不进去,如今看燕王机会很大,丁怡不求丁敏将来有了从龙之功提携她,但求丁敏不连累她就好了。

郡主车架驶入信阳王府,安阳郡主从马车上走下来,她面前摆放着在王府代步的软轿子,“不必了,我活动活动,陪皇后娘娘坐了一个多时辰,腿都有些麻木了。”

“遵命。”

妈妈将软轿抬下去,安阳郡主迈步向后院走去,不意外的在佛堂见到了侄子信阳王,“姑姑。”

齐恒虽然是在数佛豆,但因为惦记着被炸死的小尹,他实在放不下心,“您是入宫了?皇后娘娘有没有说什么...”

“齐恒。”

木太妃的声音从佛堂内室传出,齐恒跪坐在佛前继续数佛豆,安阳郡主走到他身边,“如何将炒在一起的红豆绿豆一下子分清楚?”

齐恒不懂的摇头,安阳郡主将捡起两颗豆子,“小柔说过,只需要炒两颗豆子就好了,恒儿,静下心来,小尹是你知交好友,他的品行为人你不明白?皇后娘娘如何都不会多插手朝政的,我只是单纯的陪伴她。”

“姑姑就不担心表妹?”

“小尹是她选的,我不一定会相信他,但却相信小柔的眼光。”

柳氏唇边露出恬淡的笑容,“我亦会相信小柔什么困难都难不住她。我只要等在京城等消息便好,我是没用的帮不到她,然恒儿啊,你肩上担着信阳王府,不可意气用事。”

木太妃停下捻动的佛珠,阖眼叹息了一声,心里隐隐有几分骄傲,柳柳是她的女儿。

ps每个人都有立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角,求两张粉红。

第三百七十七章 变数

“母亲。”柳氏跪坐到木太妃身边。

木太妃侧头看了一眼女儿,嘴角勾起,压低声音确保只有她们两人听见,“你女婿全须全好的,叛国罪并非指得是他。”

柳氏眼里闪过喜悦,同样压低声音:“您为何不告诉恒儿?”

“他一路顺风顺水,我又一力教养他不懂官场的弯弯绕绕,性子直且烈,然我终究不能跟着他一辈子,他娶妻子就想让他沉稳一些,经过尹承善这件事,料想他也会明白懂事了。”

木太妃手放在唇边咳嗽了起来,柳氏帮她顺气,木太妃拍了拍柳氏的胳膊,眸子里有不容错辨的惋惜,如果她在自己身边长大,她会更放心一些,如果当初她不曾对庶出的丁柔看不上,守着庶女不得为正妃的规矩,丁柔嫁进来可保信阳王府无忧。

只可惜一切都迟了,木太妃并非沉寂在后悔的人,既然事情已经注定了,再想过去的事情也没用,示意柳氏搀扶她起身,柳氏陪着她坐在一边,主动的端茶,安排好后柳氏说道:“其实朝政上的事儿,我也不懂,我只是单纯的相信小柔,至于陪伴皇后娘娘也只是不想让她过多的想着往事。”

木太妃颔首,柳柳最好的一点就是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儿,老实本分的尽量不给任何人添乱。信心单纯得没害人心思,也没所求,因此皇后才会那么喜欢她,京城谁不知晓安阳郡主差不多被皇后娘娘当成女儿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