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个孩子陪伴确实让安和将烦心的事情暂时都抛诸脑后。德嫔知道安嫔跟敬嫔的打算后对她们俩也是恨之入骨,小手段层出不穷,让安嫔跟敬嫔应接不暇吃了不少暗亏。等到安嫔跟敬嫔想还击时,康熙的御驾已经启程从蒙古回来,为了不叫皇上知道她们的小心思,两人只能偃旗息鼓,抱养德嫔之子的想法随之破灭。

八月初,御驾归京。

第四十五章 太皇太后病

“主子,皇上就要领着六阿哥跟十阿哥过来了。”翡红见安和散着一头青丝,便道,“奴婢先替主子梳头吧。”

刚刚洗完晾干的长发还带着桂花胰子的香气,翡红利索地拿过放在梳妆台上的白玉嵌莲荷纹扁方将长发挽好固定住,簪上一对点翠对凤头花跟一支金丝累凤衔珠钗,又拿出一对金丝垂珠耳坠给安和戴上。原本翡红还要给安和描眉涂粉,只是安和摆手拒绝了,拿来胭脂花片放在唇间轻轻一抿,给双唇增了点粉色便算了。

皇上回宫后头一遭就来启祥宫,主子偏生这样不上心。翡红心里着急,又明白自己主子肯定不会听自己的劝说,只能在一边干着急。说起来主子对着皇上的很多时候都是素面朝天,皇上好像还挺受落的样子,难不成这就是主子不愿意上妆的原因?

安和是不知道翡红心里想的什么,只是淡淡地说道:“去吩咐小厨房的人准备些热食,皇上从蒙古回来日晒雨淋的,再炖一道人参鸡汤来。胤祤跟胤俄也跟着出去这么久,想必也十分怀念京城的菜色,你是知道他们俩爱吃什么的,吩咐厨子尽管做来就是了。”

“是。”翡红连忙回过神来应道。

那道汤与其说是炖给康熙,倒不如是安和存了私心要给自己两个儿子的。看到素来不喜欢喝汤的胤祤跟胤俄都“咕噜咕噜”地将翡青呈上来的汤品喝光,安和又是开心又是担忧,兄弟俩在蒙古究竟是吃什么过日子的?

康熙讲究“食不言寝不语”,等撤了饭菜送上热茶跟瓜果,胤俄才黏着安和说起巡幸蒙古的事情。大片大片如白云一样的羊群,矫健的鹿群以及展翅翱翔的玉爪海东青。胤俄充满崇拜的神色道:“太子哥哥这次狩猎还猎得一头熊,好大好大只的。”

“这样厉害?”安和很给面子地惊叹道,“势必叫蒙古的亲王们心生敬佩吧。”

“那是,太子哥哥还把熊皮献给了汗阿玛呢。”胤俄说道,“等儿子长大了,也给额娘猎一头熊,剥了熊皮给额娘做脚垫。”

安和觑了他一眼,见康熙在一边问着胤祤功课,手边的茶水已经泛凉,便让人重新上了热茶,道:“皇上才刚刚从蒙古回来,还是好生休息一下吧。奴婢瞧着,皇上、胤祤跟胤俄都晒黑了不少,不过倒显得更精神了。”

“经常策马打猎,哪有不晒黑的。”康熙啖了一口茶,便让胤祤带着胤俄下去温习功课。

安和知道康熙是故意打发两个孩子离开,大概也是要跟她说说关于端嫔董氏的事情,也跟着让在屋里伺候的锦绣等人出去候着。自从得到康熙的来信后安和便不再过问端嫔的病情,但不等于她真的什么都不做。拐弯抹角从颜珠那儿打听到如今董家竟然依附明珠为大阿哥造势,安和也明白康熙为什么要出手了——别的暂时动不了,先拿董家杀鸡儆猴吧。

端嫔也不是个省心的,被夺走嫔位的金册宝印后不但不自我反省反倒是怨恨太皇太后,背地里也没少撺掇一些贵人、常在甚至庶妃兴风作浪,要不是那些妃嫔胆小又担心得罪人,后宫指不定会怎么乌烟瘴气了。

“端嫔之事朕虽未跟你言明,但朕却又不得不做的理由。”康熙大概也是头一次跟别人解释自己这样的举措到底是为了什么,所以说起来也有些词穷,“这事你就当不知道,也不要随意跟别人说起。”

“是。”安和浅笑着应道,“皇上这样做自然有皇上的道理,一切但凭皇上吩咐便是。”

康熙十分满意安和的知情识趣,他搁下手中的茶杯,道:“朕那儿还有几张鹿皮跟狍子皮,等明儿叫李德全给你带来。”

“多谢皇上赏赐。”

第二日一早目送康熙上朝后,安和就美美地泡了一个澡,换上新做的夏装去慈宁宫请安。八月的天气还有些闷热,刚刚踏入慈宁宫正殿,她便感受到了来自四方八处扎人的目光,淡淡扫视了一圈,只见众妃嫔眼中羡慕、嫉妒、恼怒,各种情绪都有。

康熙回宫的头一个晚上就宿在启祥宫,难怪这些女人如此看她不顺眼,从前掩饰得很好的佟庶妃也递来一个酸溜溜的眼神,后来还是佟贵妃横了她一眼才收敛了下来。

太皇太后看上去也是晒黑了不少,人也瘦了一点,精神头也没那么足。众人都以为太皇太后不过是舟车劳顿所以有些累着了,故而都识趣地问了安便乖乖离开。踏出慈宁宫前安和不知怎么的突然眼皮一跳,心里突然有种不好的预感。今年便是二十六年了,太皇太后的身子真的像她所见到的这样安然无恙吗?

“回神啦,你都走神好久了。”宜妃见安和盯着眼前飘着青烟的香炉,笑着伸手在她眼前晃了晃,“亏得我惦记着你,想着给你带来些蒙古那边的土仪。你倒是好,就这样把我晾在一边呀。”

“是我不对。”安和眨了眨眼睛回过神来,笑着给宜妃奉了一杯茶,“姐姐别生气。”

宜妃故作严肃地接过安和递来的茶杯,喝了一口茶后才道:“你刚刚在想什么呢?”

“见太皇太后面带劳累,有些担心罢了。”安和摩挲着手腕上的九弯素纹平银镯子,“太皇太后年纪也大了,总得小心谨慎些才好。”

“你素来喜欢想过头的。”宜妃拈起一块苹果送进嘴里,“太皇太后跟皇太后也是许久没有回到科尔沁了,这回能跟家人见面也属不易。在蒙古这段时间我倒觉得太皇太后跟皇太后反而更开心些,太皇太后还说要不是自己身子骨不行,定要跟蒙古那些福晋好好比一比骑马的本领才是。”

太皇太后年轻时是科尔沁上的一颗明珠,骑马射箭样样精通,只是十三岁嫁给太宗后便很少再踏足蒙古草原,更别提是跟自己的亲人策马奔腾了。安和叹了一口气,道:“能见到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的家人,哪里会不开心的。像咱们,要是能出宫回家走一走,那心里也足够欢喜了。”

“可不是吗。”宜妃又道,“不过科尔沁亲王原本还想送一位格格进宫侍奉太皇太后跟皇太后的,只是后来太皇太后给拒绝了。那个格格我也难过,十一二岁的模样,穿着大红色的蒙古袍子,长得水灵漂亮,听说跟太皇太后年轻时也有几分相似。”说罢意有所指地看了安和一眼。

十一二岁的蒙古格格,是真的只是为了侍奉太皇太后跟皇太后吗?安和笑着回了一眼,彼此心里都明白。科尔沁虽然是太皇太后跟皇太后的娘家,但如今当家的却不再是太皇太后的哥哥。康熙后宫里除了博尔济吉特庶妃之外就再也没有蒙古妃嫔,科尔沁这次是要把主意打到太子身上来了,也不怪太皇太后坚决地拒绝了。

只是这样一来,太皇太后心里怕也是难过的。科尔沁部想要重现当年黄金家族在皇帝后宫百花齐放的盛状,还不惜以侍奉太皇太后的借口想要把小格格送进宫来,这样的算计怎能不叫人心寒?太皇太后不是从前那个为了科尔沁部必须嫁给太宗的女孩,大清也早已不是那个需要科尔沁支持的大清了。

刚刚过了八月十五,慈宁宫就传来太皇太后感染风寒病倒的消息。得到消息时安和还在做着针黹活,手上微微用力,银针便戳到了手指里去,抽出时还带出一点血迹。她将手指放在嘴里,等到血腥味散去后才道:“替我更衣。”

她担心的事情终于还是发生了。

慈宁宫那儿皇太后是第一个到来的,紧接着便是安和跟佟贵妃。康熙接到消息后也放下朝政领着太子到来,整个宫殿都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氛,等到王太医给太皇太后诊治后康熙便厉声问道:“太皇太后病情如何?”

“这次风寒来得突然,太皇太后身子本就有些亏虚,而且也有一定的岁数。微臣不敢下重药发散风寒,只能先开温和的药让太皇太后服下。”王太医连忙回道。

“去开药。”康熙让王太医赶紧去开方子煎药,自己则拿过一边的帕子浸水绞干叠好,放在太皇太后额头。这次风寒伴随着发烧,太医们商议后拟好了方子让康熙过目后便下去煎药,唯恐慢了一步叫康熙迁怒。

外头传来妃嫔们啜泣的声音,康熙只觉得十分晦气,坐在太皇太后病榻边,握成拳的手青筋毕露。安和上前一步道:“先让外头候着的人都回到各自宫殿吧,免得她们吵闹扰了太皇太后静养。”

“李德全,按着贵妃的话去办,叫她们没事别来慈宁宫。”康熙不耐烦地挥手道。

“嗻。”李德全刚刚走了出去不久,外头莺莺燕燕的声音瞬间少了不少。

佟贵妃刚要劝康熙注意消息别累着,就听到太皇太后咳嗽了一声醒了过来。康熙连忙扶起太皇太后,安和拿来一个大迎枕让太皇太后靠着,她在一边却不知道该做什么,仿佛自己是整个场景里多余的人物。

“皇上怎么在这儿,朝堂上的事情都处理完了吗?”太皇太后说话的声音还带些沙哑,安和让人端来温热的白开水递给康熙,让他侍奉太皇太后喝尽。

“老祖宗病了,孙儿哪里还有心思处理朝政。”康熙将杯子随手塞给了佟贵妃。

“胡闹。”太皇太后道,“我不过是感染了风寒而已,值得皇上丢下手头上的事务过来?”又看了一眼在一边焦急看着她的太子,“胤礽今晚还得温习功课,你还得给他讲解朝政上的事宜,都回去吧。”

“孙儿…”

“皇上若是信得过奴婢,这儿不如就交给奴婢跟钮祜禄贵妃吧。”佟贵妃适时插话道,“奴婢会替皇上好生照料太皇太后的。”

康熙跟太皇太后之间的感情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他自然是希望自己能亲自侍奉太皇太后,佟贵妃这番话没能起到好的作用,反倒是叫康熙越发眉头紧皱了。太皇太后拍了拍康熙的手背,轻声在康熙耳边道:“这次巡幸蒙古皇上得了不少准噶尔部的消息,得好生回去做好准备才是。”

康熙挣扎了好一阵子,最终还是同意了太皇太后的话,起身转过来对安和道:“太皇太后就交给你了,替朕好生看顾着,有什么消息立刻来回了朕。”

佟贵妃见康熙连个眼神都不留给她,张了张嘴,也不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

第四十六章 多事之秋也

太皇太后病倒,皇太后身子骨也大不如前,宫妃们侍疾自然也就顺理成章,年纪较大的几位公主也没闲着,每日准时来慈宁宫报道,就算不能在太皇太后跟前尽孝,也能陪着皇太后度过这一段日子。

“贵妃娘娘,药煎好了。”陈嬷嬷端来药碗,里边的汤药已经晾到合适的温度。安和扶起太皇太后,又让大公主拿来靠垫放在她背后让她靠坐起来,才从托盘上拿起碗,勺了一勺送到太皇太后嘴边。

“这都是第三个方子了,瞧着太皇太后的脸色终于好看了些。”一边的大公主又递来腌渍梅子让太皇太后含一颗压住嘴里的苦。安和拿来帕子让太皇太后擦去嘴角残留的药汤后才笑道,“大公主也心系太皇太后,这几日准时来太皇太后跟前侍奉,便是奴婢看着都觉得感动。太皇太后如今看着神色好了这么多,也有大公主的一份功劳。”

大公主不是康熙的亲生女儿。当年康熙后宫的阿哥公主全都早夭,为了给自己的皇嗣带来一点福气,便请人算了命,抱养了恭亲王常宁庶福晋晋氏所出的女儿入宫养在太皇太后身边,这便是大公主了。

“贵妃母说笑了,乌库妈妈能好起来也是太医们的功劳而已。”大公主轻声说道。

太皇太后慈爱地看着大公主,她的三个女儿早早就嫁了人,大公主的到来可以说是弥补了她多年的寂寞。眼看着大公主越发亭亭玉立,太皇太后对她的婚事也一直很上心,好在这次巡幸蒙古终于叫她找到合适的人选。她让大公主坐到床榻边,笑着道:“当年抱来我身边的时候她才不到一岁,眼下都要满十六了,再大一些就留不住了。”

“乌库妈妈说什么呢,我才不要离开乌库妈妈。”大公主脸上微微一红,绞着帕子说道。

安和知道,康熙跟太皇太后为大公主定下了蒙古科尔沁部台吉班第。班第的玛法是太皇太后跟孝端文皇后的侄子,玛嬷是孝端文皇后之女固伦靖端长公主,身上还留着爱新觉罗氏的血脉,嫁给他倒不算委屈了大公主。如今叫太皇太后挂心的,除了几位公主的亲事,大概就还有太子大婚一事了。只是她现在病着,也不能再宣召外头的小姑娘们进宫来。

太皇太后咳嗽了两声,安和连忙起身给她扫背,又道:“这药喝下去后得好生吸收,太皇太后不如先小憩一阵子吧。这儿有奴婢跟大公主跟陈嬷嬷候着,有什么需要尽管吩咐便是了。”

“你在我这儿这么久了,也好生回去休息休息吧。”太皇太后沙哑着声音道,“你把宫务都放在一边,皇上知道后怕要怪你了。”

“宫务什么时候处理都可以,太皇太后身子要紧。”就冲这些年太皇太后明里暗里的维护,安和都不能就这样放下她的病情回去休息。

“好了,等一下温妃跟宜妃就要过来,你先回去吧。”太皇太后故意板起了脸,“难不成见我病了,你就开始不听我的话了吗?”

“奴婢不敢。”安和见太皇太后心意已决,只能这样无奈地回道。

“你有这份孝心就好,明儿再过来吧。”太皇太后拍了拍安和的手背,“你那儿还有三个阿哥要照顾,又要打理六宫诸事,我看着你都瘦了,仔细别累坏自己。我这儿多的是别人伺候,你这份心意我也知道。”

太皇太后已经说到这个地步,安和也不好违拗其意思。吩咐陈嬷嬷好生照看太皇太后,又叮嘱大公主一有什么事情立刻派人到启祥宫回禀,安和才一步三回头地从慈宁宫出来。

“主子回来了。”完颜嬷嬷连忙上前迎接安和,“主子怕还没用午膳吧,奴婢这就吩咐人去做。刚好九阿哥跟十阿哥练完字,能陪着主子一块儿用膳。”

“九阿哥来了?”安和坐在梳妆镜前摘下头上的玉兰花头银簪,“什么时候过来的?”

“今儿一早就来了,还是宜妃娘娘身边的春桃送过来的。”完颜嬷嬷替她摘去耳珠子上的耳坠,“说是九阿哥想跟十阿哥一起抄写佛经给太皇太后送去,所以便让人送过来了。主子也知道的,九阿哥的性子便是宜妃娘娘也很难管教,所以也没能及时通知主子。”

“没事,他们岁数也接近,不怪能玩得来。”九阿哥胤禟长得好看,嘴巴也甜,把宜妃哄得都不愿意严厉管教,便是见到康熙这个汗阿玛九阿哥都不见惧怕的神色。前阵子巡幸蒙古的时候九阿哥跟胤俄同吃同住,感情好得不得了,回宫之后也经常跑去找彼此玩耍,就差没住在一起了。

“额娘!”刚刚吃了块点心垫垫肚子,就见胤俄跟小炮弹似的冲了进来,“给额娘请安了。”

后边跟着穿了一身青色皇子常服的胤禟,小小年纪就开始拿着扇子四处摇晃,肉呼呼的小脸上写满了“我是天下第一”的字样,殊不知自己看似睥睨苍生的模样在安和看来却不是一般的可爱。

他将手中的扇子甩给身后的小太监,然后才拱手对安和行礼道:“胤禟给贵妃母请安。”

“都坐下来吧。”安和摸了摸胤俄的小脑袋,将点心推到胤禟跟胤俄跟前,“先吃点糕点,午膳已经叫人去做了。”

“方才十弟才吃了两碟桂花糖蒸新栗粉糕跟两碟奶油松瓤卷酥,这些点心还是贵妃母吃吧。”胤禟笑嘻嘻地说着,“乌库妈妈身子不好,我见贵妃母憔悴了不少,还是贵妃母多吃点吧,不然瘦下去了胤禟要心疼了。”

“你这个小鬼灵精的。”安和笑着点了点胤禟的鼻子,“果真跟宜妃姐姐说的一样,嘴巴甜得跟吃了蜜一样。听说你们两个今天给太皇太后抄写佛经了,都抄好了吗?”

“已经抄完一卷了。”胤禟回道,“等一下我跟十弟亲自给乌库妈妈送去。”

“太子哥哥说,这佛经是亲手誊写的才会诚心,佛祖才会保佑乌库妈妈平安健康。”胤俄拨着腰带上的玉佩,“额娘,乌库妈妈会没事吧?”

“有你们尽孝跟前,太皇太后一定会好起来的。”安和安抚地摸了摸胤俄的脑袋,心中却轻轻叹了一口气。秋老虎肆虐京城,而病魔何尝不是在摧毁着太皇太后的生命?安和在太皇太后病榻前侍奉这么久,眼看着太皇太后陷入睡眠的时间渐渐变长,跟当年孝昭皇后病逝前几乎一模一样。

二十六年十二月,很快就要到了。

十一月的时候太皇太后的身子逐渐好转,原以为这一次也会跟上一次大病一样最终能够好起来,却没想到刚刚踏入十二月,太皇太后就一病不起,太医们也都束手无策。康熙昼夜不离太皇太后左右,亲奉汤药,并率领王公大臣步行到天坛,祈告上苍,请求折损自己生命来增延太皇太后的寿数。

一众小阿哥也每日到太皇太后跟前诵读佛经,皇太后跟博尔济吉特庶妃更是每时每刻在太皇太后耳边说着科尔沁从前的故事。安和放下手中所有的事务专心照料,可这一切都没法挽回太皇太后的生命。

十二月二十五日,在太皇太后跟康熙单独见面后不久,太皇太后以七十五岁的高龄病逝玉慈宁宫,走完了她的人生旅程。

虽然是接近年下,但因着宫中都为太皇太后的病情所烦扰,所以安和跟佟贵妃都没有着手准备大肆庆贺的事宜。宫外的百姓家扎好的大红灯笼也全都摘了下来,这个新年过得格外压抑。

安和穿着一身素色的氅衣、衬裙跟绸裤,二把头上只簪了一对素银簪子,领着一众妃嫔在灵堂为太皇太后守灵。皇太后因为太皇太后病逝之事也跟着病倒,太医们正在替她诊治,等一下安和还要过去为皇太后侍奉汤药。康熙领着太子跟几位阿哥跪在灵柩前,哭泣的声音虽然压抑,但在寂静的灵堂里却是能听得一清二楚。

先帝宠爱孝端皇后,除了孝端皇后所出的皇四子和硕荣亲王外,其他阿哥根本不得先帝欢心。康熙是太皇太后一力抚养长大,他年少称帝,也是太皇太后以自己的聪慧教导他成为一位合格的帝王。安和远远看着康熙的背影,见他肩膀微微颤抖,忽而觉得就算康熙掌握天下大权,可他心中渴望的也许就只有一位能真心关怀他的长辈,而这位长辈,如今却再也不在了。

“皇上!”李德全忽然惊叫起来。

安和定睛一看,却是康熙身影摇晃了一下,太子则立刻从身后扶住了他。

“汗阿玛,您在发热!”太子连忙吩咐道,“快去传太医!”

康熙也跟着病倒了,后宫中更添一份悲凉的气息。太皇太后的灵柩暂安于先帝爷葬所孝陵附近,只能康熙病愈后再做一步打算。

“吩咐御膳房的人给阿哥们每人煮一碗热乎乎的姜汤。”安和锤了锤自己的膝盖,“皇太后那儿可还妥当?太医怎么说?”

“太医说皇太后是心病,总得她自己想通了才能痊愈!蓖暄真宙指屠匆槐炔瑁爸髯酉群瓤诓瑁康娜艘丫髯又蠼懒恕!

“不急,我等一下还要去皇太后那儿看看,等回来再喝吧。”安和拿起手边的手炉,“其余事情一切安妥吧?”

“听说外头有御史参奏和硕额驸明尚贪污,安亲王福晋这段日子想要求见皇太后说情。只是如今后宫这样忙乱,太皇太后刚刚病殁,皇太后又病着,所以一律回绝了。”完颜嬷嬷道,“安亲王福晋也来求见过娘娘,只是娘娘那时候也没时间理会。”

明尚,不就是历史上八福晋郭络罗氏的阿玛么?安和微微摇了摇头:“朝堂之事与我何干,准备轿子去慈宁宫吧。”

作者有话要说:前几章写的时候把郭络罗氏阿玛的名字写错,正确应该是叫明尚才对。

第四十七章 又见战事起

平心而论,明尚贪污的银子并不比纳兰明珠或者索额图收受的贿赂多,可是参奏他的折子却偏偏撞正在太皇太后病逝、康熙心情最不好的时候递了上去,安亲王便是有意给自己女婿说情都没有门路,只能眼睁睁看着明尚被问罪抄斩,自己女儿幸福美满的家庭一朝破灭,从和硕格格变成寡妇,没多久便郁郁而终。

“听说安亲王把郭络罗家的姑娘接到王府里抚养了?”安和身上罩着一件月白色素面镶兔子毛的琵琶襟马甲,双手我这一个小巧的手炉,侧首向一边的完颜嬷嬷问道,“二弟妹怎么说?”

佟氏年末的时候给颜珠诞下了一个儿子,如今已经出了月子,只是因为太皇太后的孝期所以不便入宫来。宫里的奴婢每一个月能在宫门口跟家人见一次面,安和便吩咐完颜嬷嬷每隔一段时间跟佟氏派来的心腹嬷嬷廖氏联络一次,以便随时打听宫外的消息。

“郭络罗家的小格格被接进王府后一切都妥当,安亲王府也没有传出什么不利于皇上的话。”完颜嬷嬷回道,“如今安亲王闭门谢客,任谁上门求见都拒绝不见。”

“有安亲王看顾着,郭络罗氏日子也会好过一些。”安和的手指无意识地描绘着手炉套上海棠花的花纹,“今年原本是要大选的,只是国孝期间少不得也要推延,我那位嫡额娘又该摔杯子摔碗了。”

阿灵阿今年就要满十七,也该是谈婚论嫁的时候,原本巴雅拉氏还想着从这一届秀女中选个模样好出身好管家手段好的儿媳妇,眼下全泡汤了。佟氏也跟安和说起过,这一年巴雅拉氏对她们这些儿媳妇的态度来了个大转变,话里话外还想着叫佟氏进宫跟安和好好说说,给阿灵阿相看个好姑娘。

“当初嫡福晋这样对待侧福晋,现在还有脸叫主子出面。”完颜嬷嬷道,“五爷这两年一直在外班当值,再也没有调拨到内班去,只怕嫡福晋也该着急上火了。听廖嬷嬷说,嫡福晋还想求着主子让五爷调回内班呢。”虽然都是在皇上身边做御前侍卫,但内班却是贴身保护皇上,而外班只负责在乾清宫外围巡视。天子近前,内班的侍卫一旦得了皇上青睐,高官厚爵便是随手拈来,当年曹家的曹寅不正是这样么?

“她没脸面进宫来当面求我,倒是拐弯抹角让颜珠媳妇来,就凭她这样的态度,我凭什么要帮她。”当年巴雅拉氏带人要去杖责舒舒觉罗氏时怎么不想想安和是宫中的贵妃,现在涎着脸来求着安和帮忙,真以为安和会这样不计前嫌么?

“那主子就不必理会了。”完颜嬷嬷劝说道,“主子这一个月忙里忙外,整个人都瘦削了不少。如今皇上已经病愈,皇太后也渐渐好转,主子也该好好保养自己才是。德嫔娘娘皇上已经交给佟贵妃照顾了,主子也可以放轻松一些。”

“太皇太后百日未过,哪里能这么快就放松?章佳庶妃如今又有了身孕,我更是放松不得了。”安和将手炉放在桌案上。章佳氏这一胎还是在替太皇太后守灵时晕厥过去后才诊出来的,已经要满三个月了。章佳氏自己没留意,这一段时间一直在太皇太后跟前侍疾,以至于这一胎一直很弱,现在还要在寝殿里静卧休养。

康熙病愈后情绪看似平复了不少,给太皇太后上了最尊崇的谥号:孝庄仁宣诚宪恭懿翊天启圣文皇后。就算再哀恸再难过。这日子总该要过下去的。

二月中旬,德嫔顺利在永和宫诞下一位阿哥。因着不宜大肆庆祝,安和只让人给送了贺礼,又去永和宫安慰了几句便算了。德嫔也知道这时候不适合庆贺小阿哥的诞生,所以对安和低调安排的洗三礼也没有怨言。倒是胤禛对新生的弟弟很是好奇,有了空闲的时间便跑回永和宫看望小弟弟,与德嫔感情却是愈发深厚。

胤祤穿着佛青色的常服跟褂子,腰间的吩带上只挂着一对羊脂玉佩,半月头上长出了毛茸茸的短发。太皇太后孝期未过,皇子阿哥们都不得剃头,安和看着自己儿子头上这层头发,忍不住伸手摸了摸。

算起来,胤俄也到了要去阿哥所的年纪了。若非前阵子事情迭出,康熙早就应该下旨了。

“额娘瘦了很多。”胤祤看着安和的脸,许久后才说了一句。

“最近忙了些,不打紧的。”安和拿过新做好的马甲在胤祤身上比了比,确定大小无误后才道,“这件衣裳原本是要给你上骑射课时候穿的,只是你现在也不适宜穿这样有花纹的衣裳,先让嬷嬷给你收好吧。”

“儿子知道的。”胤祤笑着道,“今晚儿子就留下来陪着额娘用膳吧。十弟去哪儿了?”

“还在屋里睡觉呢。”安和想到自己越发圆滚滚的小儿子也是一脸无奈,明明胤祤在五岁的时候已经瘦了下来,怎么自己小儿子还是这样肉呼呼的模样,小脸蛋圆得压根看不出长得像安和,也不像康熙。

“还在睡?”胤祤眼珠子一转,“儿子把他叫起来,再睡下去到时候就上不了马了。”

胤俄被胤祤拉到安和跟前时还嘟着嘴揉着眼睛,一见到安和坐在榻上优哉游哉地喝着茶便赶紧扑过来,向安和“哭诉”胤祤不让他睡觉还捏着他鼻子叫他起床的种种“恶习”。那逼真的演技,若是眼角再挂上两滴泪水便更好了。

安和捏了捏胤俄肉嘟嘟的小脸蛋,笑着让翡红端来热水,绞了帕子给他净脸擦手,却没有跟他一起“声讨”胤祤。

胤祤哼声道:“你再睡下去就要养膘了。本来就圆滚滚的,以后骑射功课要是不过关的话,指不定别人怎么笑话你。”

“怎么会,我可是给额娘猎过小兔子的!”胤俄抬头挺胸,衣裳下的小肚子越发明显。

胤祤嗤笑一声:“那些兔子是我帮你拉弓你才能射中的,说起来还是我的功劳!”

比胤祤说穿了这个小秘密,胤俄“哇哇”叫了两声扑了过去伸手就要捂住胤祤的嘴,可无奈人小身子矮,怎么跳也够不到。他想了一下,连忙踢掉脚上的靴子一跐溜爬上暖榻,一把压在胤祤身上,还故意扭了两下屁股。

“你重死了!”胤祤感受到了比当年胤俄踢他一脚时更重的力度,连忙叫他提溜起来放到一边,“差点喘不过气来。”

胤俄笑嘻嘻地哼哼两声,转过来跟安和撒娇着要吃点心。

“你们两个真是一对活宝。”安和无奈地摇了摇头,脸上的笑意却是越发明显。

胤祤跟胤俄对视了一眼,各自暗暗点了点头。也不枉他们彩衣娱亲,总算叫额娘开怀一笑了。

明尚贪污一事还牵扯出苏州织造收受贿赂的事情来,康熙也不手软,比照着明尚的罪名将原来的苏州织造罢官问斩,又将刚刚出孝的曹寅提拔上来,出任苏州织造。朝堂上风声鹤唳,然而这一次风波并未就此平息。

三月二十二日,郭琇第一次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向朝廷上了折子,陈述河道总督靳辅在户部尚书佛伦支持下贪污治河拨款,致使江南地区长期困于水患,百姓怨声载道。由此,靳辅被罢官,佛伦被降职,河道上的官员纷纷落马,郭琇也因此升任为佥都御史。

靳辅暂且不论,佛伦却是明珠党派里的核心人物,郭琇这一参奏让明珠一党瞬间损失了一位重要的成员。被罢官后的靳辅只能携妻带儿回归故里隐姓埋名,佛伦调去工部降为员外郎,堂堂一品大官降为五品官儿,落差之大足以让索额图一派的人讥讽不已。

大阿哥因着在康熙跟前侍奉至孝,在开年之后终于还是入了兵部办事,但顶头的官员却是得了康熙密令不得随意对他退让,所以大阿哥也不能肆意张狂,心中的憋屈可想而知。结束了一天憋闷的兵部工作,大阿哥刚刚回到阿哥所,就被一个天大的喜讯砸晕了头——大福晋有喜了!

“大福晋有喜?”安和提笔的手微微一顿,“几个月了?”

“已经二个月了。”锦绣回道。

两个月?那不是一月的时候怀上的吗?安和放下手中的紫毫笔。一月的时候还是太皇太后的百日,别说阿哥们,就是康熙自己也是戒酒戒荤戒女色,每日吃斋念佛专心为太皇太后守孝。大阿哥倒是有本事,一边在皇上跟前装着孝顺,一边在阿哥所跟大福晋闹出了“人命”来。

“皇上知道了吗?”拿过帕子擦了擦手,安和问道。

“听说大阿哥亲自去给皇上禀报好消息了。”锦绣道。

“皇上呀,也不知道要怎么面对这个儿子了。”

怎么面对?康熙现在就想拿镇纸砸死这个不孝子,看到自己长子现在这样得意洋洋的模样,他第一次怀疑究竟自己的长子是不是真的学歪了,让老大入了兵部也不知道是否是一个正确的决定。还没来得及说什么,李德全便急匆匆走了进来,手中捧着一个乌木做的匣子。

康熙认出那是蒙古斥候传来的情报,挥手示意大阿哥赶紧回去后才打开匣子一看,顿时怒火澎湃。潜伏在蒙古的斥候回禀,准噶尔部大汗噶尔丹率领骑兵三万进攻喀尔喀,占领整个喀尔喀部。喀尔喀汗王及其长子力战而亡,余下部族人员逃往漠南乌珠穆沁。

“去把裕亲王、佟国纲、佟国维及一众兵部大臣给朕叫来!”康熙现在哪有时间管大儿子的事情,连忙叫来众位大臣商议国事。准噶尔部也是算准了大清皇帝会为病逝的太皇太后守孝,对蒙古事务略有松懈,所以才会一击制胜。

空气中紧张的氛围渐浓,战事一触即发。

第四十八章 有意来结亲

喀尔喀部的人最终被安置在科尔沁部中休养生息。同时,噶尔丹不顾康熙责令继续挥兵南下深入乌珠穆沁境内。康熙与群臣商议后决定先由原地驻军抗击准噶尔先头部队,另一方面兵分两路围剿噶尔丹,令裕亲王福全率领左路军,佟国纲率领右路军,不日出发。

“这才刚刚清净没多久,蒙古又出了这样的大事来,真是不让人安生。”温妃抱着六公主过来,“因着突然爆发战事,十阿哥搬去阿哥所的事情都推迟了吧。”

“现在哪里敢烦着皇上,等过阵子再提吧。”安和啖了一口茶,“京中不少八旗子弟都跟着出征,我听说皇上还有意叫年长的大阿哥到前线杀敌,也不知道这是真是假。”太子是未来的国君,三阿哥以下的皇子们又太小,算来算去也就只有大阿哥合适。可要真是派了大阿哥随军,刚刚被削弱元气的明珠一党又要得意起来了。

“倒没有听说有这么一回事。”温妃皱着眉回想了一下,“要真是让大阿哥随军出征,惠妃早就该有动作了。如今大福晋又怀有身孕,小俩口正是蜜里调油的时候,你觉得大阿哥舍得离开吗?”

说起大福晋这一胎安和跟温妃都交换了一个无奈的眼神。康熙忙着准噶尔叛乱之事没空理会,她们却是时常能在慈宁宫见到惠妃跟大福晋的,就连一向迟钝的皇太后对大福晋这一胎都表现出难得的冷淡,后宫中尴尬的气氛可想而知了。偏生康熙跟皇太后都没有发话训斥或者旁的,妃嫔们也只是背地里偷偷议论,惠妃跟大福晋心里就是再不安也不能多做什么。

而两人纠结的心理,大阿哥完全没有接收到,反而是经常在太子跟前显摆着自己即将拥有第一个孩子,太子都不知道朝天翻了多少个白眼。

“皇上有意冷着,咱们也先别示好。”虽说是这可能是康熙第一个孙子,可就冲这孩子怀上的时间,康熙再喜欢也是有限度的。安和拿过点心逗着温妃怀里的六公主,“大福晋当初进宫时多得皇太后喜欢,现在皇太后对她不也是冷淡了。”其实这事不能全怪大福晋,按着她的性子哪里敢反对大阿哥呢?

“左右再看看吧,皇上竟然没说别的,咱们也不要像别人那样嚼舌根。”温妃拿过小厨房新做的奶茶给六公主喂了一口,“十二阿哥搬走之后你也松快些,只是章佳庶妃也该生了吧,接生嬷嬷跟乳母们都准备好了吗?”

“内务府已经送人来了,我都瞧过,家世清白,应该没有大问题。”安和道。太医说章佳氏这一胎是个公主,所以后妃们也没把太多的注意力放在章佳氏身上,倒让安和省了不少功夫。因着太皇太后病逝,苏麻姑姑也跟着病倒,为了让她尽快走出悲痛,康熙便下旨将十二阿哥胤裪抱去交由苏麻姑姑抚养。

这回章佳庶妃生产完后,皇上大概会给她一个明确的位分了吧。安和默默吃了一口茶,端嫔已经病入膏肓,如今不过是在熬日子而已。一旦她病逝,宫里的女人又要为多出来的一个嫔位争夺不休了。

六月二十七,章佳庶妃在启祥宫平安诞下一位公主。算起来章佳氏也是二十四年入宫的新人中最为得宠的,入宫才三年就诞下一子一女,着实让后宫不少人嫉妒,偏偏她又是谨小慎微的性子,旁人就是想找她的错处都很男寻到。

小公主暂时还居住在章佳氏的偏殿那儿,安和已经接到康熙的旨意,如今正忙着给胤俄收拾行装准备搬去阿哥所。胤俄喜欢舞刀弄剑,最不耐烦就是规规矩矩坐着念书习字,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十足十一个多动症的孩子,要不是安和监督着,哪里会乖乖地在书房认字练字,她现在就担心书房的师傅能不能管得住胤俄。当年为了太子的教育问题,书房的师傅没少被康熙斥责贬职甚至削官,现在书房的师傅们面对这些皇子都是畏手畏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