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看向长公主身边坐着的小娘子。他打量着貌美的小娘子,女郎坐在宫殿中,姣好之色依然显然无比。他望许久后,微微笑了一下,“哦,小蝉么?确实挺合适的。”

一瞬间,气氛僵冷,无人说话。

如此喜庆的宫宴,在此时,达到了气氛最低点。众人的目光,齐齐落在了跽坐于母亲身畔的舞阳翁主身上。

第74章 109

自丘林脱里在一派寂静中,说出想求娶舞阳翁主的话之后,周围的空气像被冻结了一样。而就在皇帝陛下说出不错的话后,这种诡异的寂静感,到达了顶层。

听到宫殿四方涌动而来的寒风声,除夕之夜,满长安最尊贵的人坐在华丽无比的宫殿室内,却觉得和站在露天风野中也没什么区别。众人的视线,有的低着头自我麻痹;而有的,则不由自主地看向曲周侯一家的方向。

闻蝉的脸色平静无比,她端正地坐于母亲身边,垂着眉眼,温顺而恬静。仿佛对方说的人,不是她一样。其实在陛下赞同的前提上,她露出一点儿不情愿,都不太合适。

这位娘子在长安,是有名的美人。家中有郎君的人家,基本都从郎君口中听说过舞阳翁主。眼下这位翁主沉静坐着,颜若舜华,气质端芳。许多人心中在想:这个丘林脱里也真是厉害,一看就看上他们长安顶漂亮的小娘子啦。

众人眼观鼻鼻观心:舞阳翁主的母亲是宣平长公主;宣平长公主又是陛下的亲妹妹。这其中的账,还得他们自家去算个分明。

这时候,与闻蝉有关系的人,都脸色或深或浅地发生了些变化。包括侯世子闻若,宁王妃闻姝。而脸色最难看的,应该是曲周侯。他背脊绷实,刹那时间也忍不住,想要起身。

曲周侯被长公主的余光看了一眼。桌案下方,长公主的手搭在曲周侯手上,示意他莫要冲动。

同时,长公主都没有起身来,只在无人敢说话时,笑了一声。她像是闲话家常一般,随意说道,“小蝉今年只有十四岁。”实则闻蝉也快到十五岁了。

隔着无数模糊人脸与浮光照影,灯火影影绰绰,陛下与长公主的眼睛对视一瞬。这对兄妹,在极短的时间内,就看出了对方的底线在哪里。陛下沉默了一下后,微微笑,“哦,那倒是挺小的了。”

陛下问,“婚姻大事不可儿戏,改日再谈。今天的舞是已经跳完了吗?”

他轻轻松松地把话题从和亲之事上,扯到了除夕之宴的歌舞安排中。而夫人们也甚明白皇帝陛下的意思,陛下这样轻飘飘一问,鼓点声便重新响了起来。

丝竹声再起,一队男女舞者重新从殿外入了场。数来个男女登场,无视最前方的丘林脱里。为了不被堵于其中,脱里不得不让开路,脸色难看地站到了席面一边。他还想不识时务地把话题重新转到和亲一事上,但宫中负责宴会流程的夫人们既然已经知道了对方的狼子野心,自然不会再给脱里站出来说话的机会了。

宫宴的时间排得非常紧促。

又有郝连离石的呵斥,丘林脱里扼腕十分,然此次良好机会,已经失去了——因为长公主的打断。

他隐晦地看眼长公主殿下:没想到长公主居然还对大楚的皇帝有影响力。不是都说大楚皇帝痴迷成仙问道,很久不和皇室人说过话么?

他打量长公主的时候,感觉到一道森寒的目光锁住了他。丘林脱里看去,对上长公主身边的曲周侯闻平的目光。闻平的目光森冷地盯着他,丘林脱里很想回一个满不在乎的挑衅笑容,但在对方的这种冷眼下,他实则心口一突,觉得四体好像都被对方定住一样不敢动。

曲周侯

啪一声!

绚烂烟火飞上天空,五彩缤纷,璀璨无比。玉瓶倾倒,流水清光飞洒,在夜空银河中铺陈。

众人齐齐去望,更纷纷走出了宫殿。他们站在宫殿白玉台阶前,仰起头,看墨色空中绽放的烟火。烟火人间,渐次在众人目中点亮。星火光耀,鞭炮声、烟花声,噼里啪啦,不绝于耳。他们看到黑夜中无比夺目的烟火,那光泽远比暗藏算计的人间明耀。那样的亮,那样的黑与光的浮动中,新的一年迈着不紧不慢的步伐,来到人间。

宫中一角传来钟鸣声。声音雄厚浑浊,在绽放的烟花下敲了数声。新年钟声敲响在众人耳畔,其中气氛,让来贺岁的蛮族人士也跟着大楚子民屏住了呼吸。新年的意义于所有人都一样,谁也不想在这个时候,闹出惨剧来。

便是之前面无表情的皇帝陛下,在与臣子们一起登上城楼看烟火的时候,嘴角都露出了一丝笑。

不过这丝笑,在三公过来请教“陛下是否登高,与宫外百姓同乐”时,消失了。皇帝他不想与民同乐,他对见未央宫外的普通百姓,并没有一丝一毫的兴趣。皇帝扭头,往身后自己的皇子们中间扫了一眼。随意就指出了一个人,“张桐,你今年代朕去吧。”

一边的太子殿下,脸顿时僵了僵。陛下直接越过他这位太子,让定王张桐出列。虽然他们都觉得以父皇如今的状况,恐怕只是随口这么一说,并没有什么深层次的含义。但耐不住身边大臣们总忍不住去想这会不会是皇帝的暗示看到几位大公的脸色平静,然他们身后的臣子脸色微变,太子殿下深吸口气。

他往前走了一步,“父皇,不如让染弟也随桐弟一起去吧?”

虽然之前太子算计宁王张染,但在长安城中,他们又联手一同对付定王。在太子心中,张染是自己一边的人。张染又不会长留长安,和那个死赖在长安不肯去郡国就藩的定王完全不同。

陛下扫了眼儿子中那个最是文质彬彬的青年,想:哦,张染,好像我把闻姝许给他来着。闻姝是我亲妹妹的女儿来着。

这样一想,勾起了他寥寥无几的多年前对长公主的愧疚之情。

陛下点了头。

这边争斗在不露声色中角逐,大臣们冷眼看着。

曲周侯冷笑一声,与身边长公主说,“到了这种时候,他们还在争,还在斗。蛮族人进京,好像对他们一点影响力都没有。”

长公主平平淡淡说,“何止对他们没影响,对我们也不会有影响。”

她一语双关,是说自己绝不会把闻蝉嫁去蛮族。然她的冷漠,却让曲周侯听出了贵人们醉生梦死不问国事的味道。曲周侯脸色不太难看,却又是想了想,忍了下去,没有给长公主摆脸色。他们夫妻多年,早年脾气都被对方磨得去了不少,不至于为这点儿事翻脸。

曲周侯看眼身后与公主们走在一起看烟火的女儿,他心里想:只怕那些蛮族人不肯死心,还会打小蝉的主意。我还是拜访丞相一趟,联络联络两家多年不走动的感情吧。

曲周侯沉沉想着,心里却难免有些寥落感。

他看着众人欢喜无比,全大楚最尊贵的人、最有地位的人们,全站在这里。但他们讨论的,只是自己华贵无比的生活,城外百姓们的生死,并不放在这些贵人们的眼中。

他早年一把长枪走天下,将蛮子打得落花流水。然而现在,为了制约蛮子,却只能找丞相相助。

世事变迁,曲周侯一年年,愈发沉默少言了。

闻蝉也并不开心。

她非但不开心,她还有点儿害怕。那个丘林脱里对她的纠缠,让她意识到了对方不会善罢甘休。她又知道他们家,唯一能在皇帝舅舅面前有话语权的,乃是她的阿母长公主。然这份话语权,也只是靠着稀薄的血缘之情维系着的。闻蝉不想因为自己,让母亲与陛下闹得不愉快。

而闻家被陛下打压那么多年。

父亲已经多年不致仕,在长安城里就做个闲人。现在一些人忘记了她阿父早年的功劳,只听说曲周侯是长公主的驸马,便想着她阿父是靠她母亲才得到一个闲散君侯位置的。

那些都是胡说八道,闻蝉知道。

但是那些胡说八道,未尝不说明父亲已经远不如当年了呢?

她怕自己给家人遭来祸事,然而闻蝉又不知道自己能怎么办。且长公主已经知道了丘林脱里对她的求亲,那么闻蝉也实在没什么好说的,总之就是这么一桩事罢了。闻蝉只能装作开开心心无忧无虑的样子,高兴地随姊妹们聊天,天真地去看烟花。

她当做自己什么也不知道,什么也不操心。因为只有这样,她阿母才放心。

在宫中守岁之后,过了子夜,众人才纷纷离开皇宫。离开那个喧哗的世界,重新窝回了父母身边,闻蝉闭着眼,安静乖巧地依偎着母亲。马车出行前,有小黄门过来递话,乃是宁王妃让人来传话——“阿父阿母放心,有我夫君在,绝不会让妹妹去和亲的。”

长公主淡声:“有我在,你们都操什么心?回去歇着吧,没事的。”

她心想,应该是没事的。就她阿兄那个万事不上心的脾气,别人以为他多在意蛮族人,他也不过是懒得搭理而已。阿兄把她夫君的打仗生涯搅和了,又把她家二娘嫁给了一个体弱多病谁都不看好的宁王陛下心中亏欠她,她只要开口,陛下就不会拿闻蝉作交易。

事实也是差不多的。

行了一路,昏昏睡睡间,闻蝉被母亲柔和的声音吵醒。听说已经到了家门口了,她揉揉惺忪睡眼,跟着阿父阿母一起下车。下车后,她先是看到了一个高挺的少年身影,站在幽黑与明光中。府门前的红色大灯笼在风里摇晃,照得少年的影子在地上曲曲折折。闻蝉以为自己看错了,眨了眨眼,看到了两个少年郎站在府门前。

她盯着其中那个对她坏笑的少年郎发呆:咦?我表哥这么平凡的脸,我是怎么在人群中,第一时间认出人的?

已经过了子夜,闻蝉在宫里玩了一晚上,有些困顿,思绪都跟着变得迟钝。她被侍女扶着进府,听身边人嘈杂地说话,她的眼睛却一眨不眨地盯着李信看。她看到他英挺的侧身,看到他秀颀的背影,看到他的侧脸心里忍不住开出花来。

之前丘林脱里对她的造次,在李信面前,闻蝉都忘记了。

李信飞快看她一眼。

少年郎有些不好意思,咳嗽了一声。他悄悄瞥她的眼神很明显:别看了!

闻蝉仍然傻乎乎地看着他,没有反应过来李信对她的提示。直到她阿父阿母都发现了她的状态之外,李信快速拯救,闻蝉被青竹推了一把——“翁主,公主与君侯都送两位郎君压岁礼了。两位郎君也送了大家礼物,你的呢?”

闻蝉回过了神,意识到自己一直在看李信。她直接的目光,看得李信表面平静,耳根却泛了红。

闻蝉开始不好意思:“我也有礼物啊我明天再送好了。”

但是大家都看着她。

闻蝉即便难为情,也只好让青竹去取礼物,分发给众人。其他人倒还罢了,只有李信得到的礼物,是一个黑木大箱子这么沉重的箱子,四个小厮一起抬起来,看得大家都一愣一愣的。

而打开了箱子,李信木然:一箱子五铢币。

金钱哗啦啦,众人的礼物都那样用心,只有李信的,是一箱子不必花什么功夫什么心思的钱币。

李信羞赧不下去了:“”

有时候他真的很敬佩闻蝉。

第75章 109

闻蝉送了李信一匣木的钱币,五铢币在花灯的照耀下闪着铜光。而围观的一众人,简直惊呆了——在擅长送礼的贵族人眼中,万万想不到有人送礼,会送五铢币这种阿堵物。

阿堵阿堵,在贵族男女眼中,金钱这种东西简直不应该存在。他们常年往来需要送礼,自家养大的孩子,自然也是擅长送礼的。从来就没有一个女孩儿,在过年的时候送别人一箱子钱币做礼物。

曲周侯嘴角抽了抽,看了小女儿好几眼,扶额长叹,“小蝉啊,你真是真是有趣。”可怜他憋了半天,也憋不出斥责女儿的话来。

比起他,长公主简直是分外不好意思。她平时有多瞧不上李信,这时候就对这个外甥有多抱歉。她是觉得李二郎的出身不够好,但是除夕之夜,也没有拿钱币给人添堵的道理啊。

长公主几乎是用生平最温和的语气与李信说话,“阿信莫跟小蝉计较。她小孩子不懂事,让你见笑了。小蝉,还不来给你表哥道歉?”

闻蝉鼓了鼓腮帮子,不高兴地说,“不喜欢还我好了啊。”

李信反应特别得快,他一开始还是看着一箱子钱,又是意料之外,又是呆若木鸡。而现在,他立刻准备收拾箱子里的钱币,冲闻蝉和善一笑,“知知费心了。我长这么大,从没收到过这么值钱的礼物。我会铭记于心,一辈子也不忘的。”

闻蝉对上他浓长眼睫下那忍俊不禁的笑容,他的笑总是带着一层暧1昧的意思。女孩儿之前都镇定十分的面色,在他的笑容中脸刷地红了。

她也觉得她费心了。

她也觉得李信就没收到过像她这么用心的礼物来。

但是李信一笑,他眉目似是而非的角度,总是带着轻1佻的弧度。

闻蝉开始不好意思。

一晚上的坏心情,都因为少年郎君的笑容而烟消云散。

那一匣木的钱币,终究也只是个玩笑话而已。李信送给闻蝉的礼物,是他亲手写的字。写的是一首《佳人赋》,以李信的水平,能写出这样游龙舞动般的潇洒字迹来,已经非常不容易。指不定为了能拿出这么一赋字来,李信苦练了多久。

李二郎苦练了起码一个月。李家三郎李晔是知道得最清楚的。还在会稽的时候,李信就在准备这个赋了。难为他出身不好,也一直不太适应他们名门贵族的生活,却一直在努力读书,努力练字。

而目前来说,能体现出李二郎读书的最出色的成就的,就是这篇百来字的《佳人赋》了。

然而归来的曲周侯一家人,显然都没有意识到李二郎写字的辛苦来。

曲周侯随意扫了一眼:唔,满纸胭粉气。男儿郎不写什么铿锵有力度点的,写个《佳人赋》,嗤。

长公主在心神不属的同时,有些同情这两个回来的李家郎君:除夕之夜,两个少年郎君没有待在闻家,而是选择回来。恐怕也是异乡异客的缘故吧。

世子闻若在心不在焉地笑问两个人在闻家过得怎么样,怎么没跟他们守岁,而是选择回来了。

两个少年郎君回来,是想着曲周侯一家并不会在宫中待多晚,应该还是会很快回府的。他们却没想到,回来的曲周侯一家人,都有些神思不属。

就连最好看出心情的舞阳翁主,此时在闹了钱币的笑话后,开心得也十分内敛。

李信敏感察觉到其中不对的气氛来。这种气氛,让他若有所觉:怎么?宫里出什么事了么?

李信没有来得及问出来,因为闻蝉很快告退,说要去休息了。曲周侯夫妇也并没有多消磨时间。在还能听到府外炮竹声的深夜,庭院因此变得几多寥落。

李信再目送李晔也离去,又在枫树下站了半天,沾了一身露水和鞭炮带来的尘灰后,他跳上了墙头,也很快回去歇息了。

然而闻蝉却一直念着李信。

当李信无法无天的时候,她嫌弃他。当他规规矩矩的时候,她又想念他。

闻蝉回到自己的房中,梳洗后睡去。耳边一直能听到外头的鞭炮声音,那鞭炮声时远时近,一时让她觉得置身漫天烟火中,一时又像是梦一样遥远。而在那漫天烟火中,火光灿然无比,又有一个少年的身影清晰存在。

她已经适应了那个少年的胆大妄为,然在她惶惑不安需要他的现在,他又不来找他。

闻蝉心想:我不能总想着那个丘林脱里求亲的事,因为我阿父阿母都不会让我去嫁的。但是我仍然不安,我在这个时候,需要我表哥。我需要他身上那种勇往直前从不后退的劲儿,我需要他身上的那股劲儿,好带给我自己安全感。

辗转反侧,思绪总是回到晚上宫殿求亲时的那一瞬。这场景伴着炮仗声,每每在她昏沉沉稍有睡意时,又将她从梦里拉回了现实。

闻蝉忽然坐起来,静静坐在床头。帷帐外的星火点点照进来,微弱的光,朦朦胧胧。女孩儿掀开被子,蹑手蹑脚地下了床。炉中的火与香还很浓郁,混在空气中,香气有些发甜。侍女们呼吸声在外,舒缓平静。隔着屏风,又有舞阳翁主刻意压低声音,她们并没有听到闻蝉起夜的声音。

闻蝉摸到明天要穿的衣衫,一层棉布隔离,放在围炉上暖着。她梳了发,又换上了藕荷色的新衣。脖颈一圈白毛暖绒,祛了寒气。衣裳她也是在跟着李信流浪逃难时学会穿的,现在自己穿起来,已经很像个样子了。

临走前,闻蝉又顺走了一件兜帽斗篷。

她轻手轻脚地出了屋子,关上门,踏入了幽幽夜色中。刚出门时,突然有鞭炮声炸开,她吓得缩了下脖子。又被冷风当面一罩,寒间露重扑面而来,女孩儿不觉往后退了一步。

然她突然瞠大了眼睛,水眸灿然若星,她看着前方提着灯笼的少年郎君。她看到灯火濛濛的时刻,玉石台阶下方,蜿蜿蜒蜒的花园曲径前,数棵梅树粗粗拉拉。她所认识的那位容貌不起眼的郎君,正提着灯站在乌夜中。

深幽夜色围绕着他,他穿着玄色衣衫,窄袖束腰,蹬着云履。少年郎君风格简洁的衣着打扮,衬得他劲瘦身形,神采奕奕。

李二郎的身量真是又英俊又潇洒。

郎君挑了下眉,看着她,没料到她会出门。他将灯笼提得高了些,照到闻蝉脚下的方寸之地。

而闻蝉靠在门上,惊喜无比地看着少年郎君。她没料到他会过来——她心有所动,抛弃了小女儿家的羞涩之意。她想去找他,即便他已经睡下了,闻蝉也想我就在外面走一圈也好。

院子里的梅花开得红艳热烈奔放,无拘无束,闻蝉想跟表哥一起去看梅花!

然后她才出了门,就在门口看到了提着灯笼的李信。

闻蝉愣了半天后,忽而微笑:我就知道我表哥是坏坯子,肯定是来看我的!

少女在除夕凉夜中,温软无比地笑了起来。溶溶月色下,烟雾寥寥,女孩儿靠着门微微噙笑,面色玉白。她生得明艳,一张脸在夜光下发着莹玉色的光。而笑起来就更美了,她的无双风华,让李信看着她,就为之心口重重一抖。

闻蝉咬着唇,偏头笑看他。她声音很轻,不想让屋中侍女们听到她说话。她问李信,“你来这里干什么?我一出门就撞上你了。表哥,你是来找我的么?”

换个郎君,也许就不好意思了,也许就会迂回一下,不肯直说了。

但是李信不是那种脸皮薄的人。

他看着她笑。李信提着灯笼,脸上这种挑逗般的笑容,明晃晃的扎眼。闻蝉笑起来漂亮又文静,他笑起来就让人心里揣了只小兔子般。他说,“明知故问!”

只停顿了一下,李信似怕闻蝉不能理解他的心思似的,还又详细解说了一下,“这世上除了你,有谁值得我大半夜不睡觉,在门外来回徘徊呢?”

闻蝉心里的花啪嗒一声,无声无息地盛放,在清冷沉夜中散发幽香。欢喜之意如丝如缕,让她不自觉想向他靠近。闻蝉仰着脸,看少年郎走近。看他站到了她面前。她抬头,看到他俯低的幽黑眼睛。

闻蝉再次想到宫殿中丘林脱里对她的发难

她几乎忍不住觉得委屈,忍不住想向李信撒娇

但她也只是喃声问他,“那表哥,你会一辈子在我门外徘徊么?一辈子等我吗?”

李家郎君挑高长眉,他的眉挑起来,看着她时,就是一个睥睨后阴冷的神色了。李信呵呵笑道,“一辈子?你一辈子不给我开门吗?那我可没有那么好的耐心。我会破窗直入的。”

闻蝉嗔恼他一眼,红着脸看他。

看得李信心动。

他伸出手,抚摸她的面颊。当他的手与她玉凉般的肌肤相触时,李信控制不住地手心收缩,手哆嗦了下。他心想:我真是喜欢知知。

他想她乖乖的,站在他能看到的地方,那他就情愿一直走向她。

李信的手发抖,他的颤抖,让闻蝉几分不自在,低下了眼睛。闻蝉低着头时,被李信半拥在怀中。李信轻声开口,“知知,这么晚了。”

闻蝉:“是啊。”

李信叹口气:“我本来打算看完你,就出门的。现在你醒着,这可怎么办?”

灯火阴影下,闻蝉抬起乌灵灵的眼睛望着他。她不吭气,但伸出手,手指坚定地拽了拽李信衣袖。

她拽他衣袖的小动作,让少年心中发软。

但李信一脸深沉:“大半夜的不睡觉,我带你出去海玩海晃,知知不会明天给我告状吧?”

闻蝉瞪大眼,不敢相信地看着他——“你胡说八道!我从来没告过状!你说过那么多造反的话,我都从来没说过!你和江三郎抨击朝廷,我也从没跟他们说过!你欺负我那么多,你”

闻蝉说得越来越激动,而李信听着听着,就哈哈哈笑起来。他笑起来,一把捂住她因为激动而声音渐高的小嘴。少年郎君将女孩儿往怀里一搂,带着她,就纵步向上,踩过灌丛草木,跃上了矮墙,又爬上了树。他们在树上站了一会儿,看到浓雾和火影在地面上渐次消散开来。少年一声长啸,声音清越。

他再带着闻蝉扑入夜雾中,扑入灯火的影子里。浮光掠影,重重叠叠。雾里观花,银蛇飞舞,满眼的明光铺陈!少年以很快的速度带着闻蝉穿墙走壁,女孩儿感觉到满面的风凉夜露。

她被李信抱着在深深巷中穿梭。

李信兴致一来,手里的提灯就扔到了闻蝉怀中。闻蝉接灯接的手忙脚乱,一低头一抬头,李信已经带她离开了巷子。

少年们在浓夜中穿梭。

他们过了一道又一道的巷子,又深入了新一条的巷子。

鞭炮声这次声真的如海浪般,从四面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