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嘛,不就是欠了户部的点银子,他们又不是不还,原先以为法不责众,反正都借了,皇上又是个宽厚之主,还能将朝中大臣都打了或者赶回家抱孩子去?

他们原本很有信心的,对志远开始清理户部欠款没当回事,志远的厉害,他们知道,没打到身上的人,永远不知道他的可怕,相比较而言,曾经在志远手底下做过事的官员,全都以最快的速度还上了户部的银子,甚至有的还很好心的给了几两银子的利息,宗室中在简亲王府和康亲王府的影响下,也有还钱的,但更多是硬挺,

对于不知死活的人,雅尔江阿没什么同情心,况且他也知道背后有裕亲王府的支持,最近保泰旗帜鲜明的支持八阿哥,同雅尔江阿越来越不对付,虽然都是三十好几了,儿子都有了,但在京城里经常看见他们打群架,或者在马场相互较量。

官员们所想的法不责众,对胤禛和志远来说根本不重要,志远曾说,规矩就是规矩,不管什么人犯了大清律例,不管多少人,都应该罚,法不责众,就是对大清律例的侮辱。

胤禛眯着眼睛,开口问道:“皇阿玛,他们在御前是来告状儿臣的状呢?还是来还户部欠款的?”

康熙道:“朕只知道他们在朕面前哭了两个多时辰。”

胤禛看出康熙的不以为然,想想也是,户部都穷成那样了,康熙又是个爱施恩于百姓的主儿,今日免这处钱粮,明日那处皇粮,一旦赶上天灾,康熙没有赈灾的银子,那可是动摇江山社稷的大事。康熙皇帝对关系江山的大事一向是不会马虎的,虽然他内库里还有银子,但总不能让康熙拿内库的银子填补窟窿,拿他的贴己钱养着一帮蛀虫。

胤禛瞥了一眼志远,好在他有先见之明,把账单查清楚,早早的呈给了康熙皇帝,让他坐到心中有数,往日的重臣忠臣都欠了多少多银子,证据面前,他们再多装模作样也是白搭,胤禛说道:“食君之禄,忠君之忧,你们自诩忠臣,铮铮铁骨的大清忠臣,必然不会让皇阿玛失望。”

“雍郡王...“

“就连黄口小儿都知道欠债还钱的道理,众位饱读圣贤书,焉能不知?是爷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你们是向皇阿玛说明日还钱的,对吧?”

“雍郡王...”

志远抬了抬眼睑,唇边多了几分欣慰的笑容,他在胤禛身上看见了一人,他闺女舒瑶,她最擅长的便是自说自话,管你说说什么,她总是挑选她能听懂的话说,胤禛虽然没有她高杆,但也得了几分的精髓,孺子可教,四爷真的是不错的人,非常之不错。

胤禛也没想过没人反抗,果然听见人群中有人被胤禛激怒了,高喊道:“奴才实在是没银子,四爷是要逼死忠臣吗?”

一下颚有着短胡须的壮汉走出来,宽阔的肩膀,身材略显的臃肿,但在他的眼里却是一片煞气,从他的朝服上看出来,他是武将。胤禛皱了皱眉头,这不对啊,记得他对书逸如同子侄,受过老都统的大恩,虽然最近同大阿哥走得亲近些,但如何也不会今日出来问难胤禛,官场上都说不看僧面看佛面的。

他直接解开衣扣,怒道:“四爷说借钱不还的是都不是万岁爷的忠臣,你看看奴才...奴才十几岁就遂着万岁爷出征,打三番时奴才赶上了个尾巴。”

脱掉官服的身上,是触目惊心的刀伤,一条一条红得似蜈蚣一样的伤痕缠着他身上,他指了两道伤疤,“这就是打三藩时留下的,后来随着万岁爷三征葛尔丹,身上的伤都记不住了,难道这些不足以证明奴才的忠诚?”

他瞪着一双铜铃般眸子,眼圈有些泛红,说道:“奴才的腿上中过箭,每当刮风下雨腿就酸痛,其中的苦楚,远非雍郡王所知。”

“是呀,是呀,雍郡王怎能否定奴才的赤胆忠心?”

“万岁爷,奴才的忠心天地可鉴。”

他出头,自然有人添柴火,大臣纷纷哭诉对康熙的忠诚,一时之间行事陡然逆转,康熙扶着着御案,仿佛在心存怜悯的看着哭诉的朝臣,他的目光却一直落在胤禛身上。

胤禛紧抿着嘴唇站在原地,下颚越绷越紧,后背也绷得紧紧的,他承受着所有的压力,他的腰杆挺得很直,任何的压力都压不夸他,胤禛想到了梦中的情景,当时在没有一个人在他身边,他一个人艰难的前行。

一直很维护胤禛的志远,此时并没出声,他仿佛没看到胤禛的困境,胤禛睁开眼时,看见他信任的目光,事情只能依靠他自己解决,但他不是一个人。

胤禛捏着袖口中的各种罪证,他明白了一件事,有人设局,亦有人破局,更有人将计就计,成全于他,昨日碰见了书逸,他神神秘秘的将一张薄纸交给他,胤禛开始并不在意,回去详细的看了以后,胤禛对书逸打听消息的能力刮目相看。

他深知公爵府没有密探暗卫,瓜尔佳氏曾经说过,用这些太招忌讳,忠勇公是臣子,用不上。但胤禛更知道一点,京城中的大事,尤其是关系到朝局的大事,从没有什么能真正的隐瞒过她。

瓜尔佳氏是没有暗卫,公爵府也没什么门人,志远一向是独来独往,从不同朝臣勾连,即便面对很是敬仰他的雅尔江阿等人,志远从不假辞色,也不会借助简亲王府的实力,但这一切在瓜尔佳氏面前都不是问题。

她能从各府的夫人口中,同她们的闲谈中得到有用的消息,更能从市井流言中,辨别出真伪来,‘需要暗卫的人都不是聪明人,亦不是自信的人,依靠暗卫,蠢人。’

胤禛仿佛被大臣们的哭声惊醒,看了康熙皇帝一眼,走到光着上半身显露伤痕的武将身边,从地上捡起他脱掉的乳白色亵衣,胤禛郑重的披在他身上,随后拍了拍他肩头,沉声道:“爷敬佩你为国效命。”

“雍郡王。”武将露出一丝自傲,胤禛板着脸,说道:“但你昔日为国效命留下的伤痕,并不能成为你欠债不还的理由,一码归一码,混不到一起去。”

ps求粉红啊,投两张粉红吧。

第三百五十三章 慈母

收费章节(12点)

第三百五十三章 慈母

在公爵府里品茶的瓜尔佳氏悠然的一笑,斜眼看了一眼转圈圈的书逸,“怎么?要娶媳妇紧张了?”

在瓜尔佳氏面前,书逸从来没有像对待外人时的潇洒从容,干巴巴的问道:“您不担心?”

书逸并不是非得娶岚郡主,虽然他也觉得她不错,但是..书逸凑上前去:“您让他当廷脱衣服,又让我把证据交给四爷,一旦不成,四爷的气势没了,阿玛他们再往回追讨银子更费劲了。”

瓜尔佳氏抿了口茶水,手指捏着茶杯盖,答非所问的说道:“你阿玛太辛苦了,老爷整日的在书房查账,追着人要欠款,不妨一次解决了,另外瑶儿娇气着,我担心弘曜同曦容...本来好好的苗子,被她带坏了,有四爷看着,我也能放心些。”

书逸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合着瓜尔佳氏弄出这许多的事情理由如此的简单,阿玛和四爷为追缴欠款,忽略了她同小妹,书逸的嘴角抽动,闷声道:“他欠着外祖父的情分,但也不会听您的,您如何说动得他做出头鸟?”

瓜尔佳氏轻轻摇头,“书逸啊,说动落了下乘,是有破绽的,如今你阿玛身处风口浪尖上,多少双眼睛盯着,不说是皇子,就算当今万岁爷也都看着呢,追讨户部欠款这点小事,我会把暗棋都暴漏出来?那也太没用了些,何况你外祖父对他的恩情没有到达他可舍命的地步,携恩图报,品性风平上不好,往后谁还会受老爷的恩惠?不怕被恩人要挟?”

“那他怎么会...”

”心寒了,对大阿哥心寒。“瓜尔佳氏勾起嘴角,“他不想再陷进去,想要下船,最好的办法就是做出头鸟,大阿哥用不上他,当然会顺利的上岸了。”

“他来问过您?”

“这种事情还用他来?”瓜尔佳氏放下了茶盏,“你当他夫人是摆设?所以啊我总是说娶妻娶贤,娶对了妻子,于丈夫的仕途有莫大的好处,你看朝中重臣的嫡妻哪一个不精明?哪一个不懂得察言观色?哪一个是心里没分寸的人?当家..主持中馈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

书逸对瓜尔佳氏心悦诚服,叹服:“就如同额娘,小妹说过强中自有强中手,您就是高人,高人。”

“我虽然挺看重岚郡主,但长媳不会娶她,不是她不好,不是她不聪明,她不适合做长媳,也不适合你大哥。”瓜尔佳氏慈爱疼惜的目光落在书逸身上,“我的三个孩子,最疼瑶儿,最费心思的是书轩,但最倚重的是你,用心最少的也是你。”

“额娘。”书逸像是小时候,半蹲在瓜尔佳氏身边,瓜尔佳氏手轻抚他下巴上的胡子茬儿,含笑说:“你最为懂事,额娘放心你,岚郡主出身科尔沁,对你将来统兵有莫大的好处,她爽利干脆,性子看上去也很刚强,一旦你领兵出征...她不会要死要活的不离不舍。”

“嗯。”

“她对你大嫂很敬重,这一点我尤为的喜欢,她是郡主不假,但入了我公爵府的门,便是你媳妇,在我面前休要摆郡主的架子,忠勇公爵的爵位是你大哥的,族长的位置也是他的。”

书逸笑了道:“我明白的,额娘,大哥比我合适得多,谁敢在您面前端郡主公主的架子?”

前生她专门收拾李唐骄纵跋扈的公主,瓜尔佳氏拽起儿子,让他坐在自己身边,拍了拍他的手说道:“你也别怪额娘偏心,一是你大哥合适,二是长幼有序,三是...额娘相信你,书逸,你即便不承爵位,照样能闯出来,多少家族的落寞在于内部纷争不断,你大哥从文,性子又耿直很,最大的喜好不是做官,是读书,这辈子我也没指望他做到中堂的位置,有个爵位护身,我也能放心些,而你..有大把的功劳,不必拘泥在公爵府中。”

“我知晓额娘的苦心,您对我们都了一番妥当的安排,看看小妹,看看大哥,您是最好最好的额娘。”

“跟瑶儿学坏了。”

瓜尔佳氏戳了戳书逸的脑袋,手搭在他的肩头,眼里有些满是欣慰的笑容,“你上疆场我也是担心的,儿行千里母担忧,我又怎么会不想着你?但我养出的儿子不会为了平凡富贵就碌碌无为,书逸啊,人活一世不一定求得青史留名,但亦得轰轰烈烈做点什么,人总是会死,身为男儿不可燕过无声。我疼爱你们的方式,同别的额娘不一样,我不会轻易的让你们陷入险境,但也希望你们能出人头地。”

她也会尽力给他们创造出人头地的机会,瓜尔佳氏做不到将儿子笼在身边做富贵闲人,整日的无所事事,庸庸碌碌的混一辈子。

“瑶说了一句在理的话,没有人天生就是奇才天才,真正青史留名的人都是培养出来的。闯下一番功绩的人,一靠机会,二靠才干。我能给你们创造出机会,才学上该教得也都教了。”

瓜尔佳氏手掌按压在书逸肩头,“你应该是展翅飞翔的雄鹰,而你的妻子应该是于你同飞的洒脱之人。”

“儿子明白。”书逸有些热血上涌,额娘的苦心,他如何不懂?“额娘是偏心,但您偏心的是我,不是大哥。”

她给了他展翅飞翔的机会,不会将他死死的栓在京城,书逸清楚一旦他出征,瓜尔佳氏会如何的担忧。

瓜尔佳氏说:“我从没同你们说过,我最佩服的人是封狼居胥的冠军侯,他英年早逝原因很多,我翻遍了史书,不信汉武帝会诛杀功臣,那么他为什么会死?朝中倾轧,性格孤傲骄纵。”

“儿子,额娘不会让背后暗箭射向你,你的敌人永远在你眼前。”

“嗯,我记住了。”

如果霍去病有瓜尔佳氏为母的话,也许不会死那么早,书逸心中暖洋洋的,额娘为他做的安排并不比大哥,小妹少上一分。

“雍郡王府里是不是让人也送个消息?小妹懒散的性子..”

瓜尔佳氏听书逸说起舒瑶来,立刻泄气了几分,叹息说:“她一定是搂着曦容睡觉,她比任何人都看得开,也比咱们更相信四爷,曦容...多好的孩子,怎么就投胎她的肚子里做了女儿,可惜啊。”

书逸见过曦容,每次都看出她的无奈,她可以压制任何人,甚至在四爷面前也有不弱的气势,但在舒瑶跟前,是虎你得趴着,是龙你的盘着,书逸听着瓜尔佳氏感叹:“也好,曦容被舒瑶宠着也好。”

好吗?书逸可看不出曦容哪里高兴来,玉勤是解放了,不用再被舒瑶‘疼爱’,“我想曦容现在最想再有个妹妹。”

瓜尔佳氏点头说:“四爷太忙的话,曦容的愿望很难实现,所以,你们都老实点,别让四爷四处给你们收拾乱摊子,等到她明白了,你们会吃不了兜着走。”

“额娘是不是太小看我们了?”书逸将曦容估计得很高,但还能有额娘厉害?

瓜尔佳氏唇边勾出诡异的微笑,“她不是当假的,真惹怒了她,比我恐怖得多。”

书逸挠了挠脑袋,能让瓜尔佳氏心存忌惮的人,一定非同凡响,可曦容面对舒瑶疼爱时的无奈,书逸又有些不敢相信。

“看着吧, 谁第一个撞枪口上。”

瓜尔佳氏最后总结的说了一句,书逸将她是话放在心里,是不是先找个倒霉蛋试试看?先看看曦容的爆发力有多强?

雍郡王府里,自从胤禛走后,舒瑶既然知道知道孩子不是胤禛,很放心的——睡觉,明日再处理也是可以的,屋子里静悄悄的,只听见舒瑶的呼吸声。

站在门口抱着曦容的奶娘,小心意义的问道:“小格格,您还进去?”

曦容抿着薄薄的嘴唇,怒道:“进去做什么?看她睡觉?”

“那回去?”

“回去。”

二岁的曦容对别人气势十足,她只需要瞟一眼,旁人都不敢多说什么,全然按照她意愿行事,但面对舒瑶...奶娘小心的说:“福晋不需要您担心。”

“好吃好睡的就成。”

“...”

奶娘不敢接话了,曦容皱紧了眉头,“她怎么样?还晕着?”

“福晋让人看着,李格格痛骂了她一顿。”

“晚了,现在骂什么都晚了。”

曦容眉头皱得更紧了些,额娘看得这么严儿,还有人能混进来,这背后的人不简单呢,手攥紧..有得玩了,回头看了一眼静悄悄的屋子,曦容露出无奈的笑容,既然投胎做了她的女儿,她最大的爱好有是吃喝玩乐,别的事情她来做,闲着也是闲着,先陪他们玩一玩,将来再..看情况吧,也许再弄出点惊天动地的动静来。

“姐姐,姐姐。”

“做什么。”

“你别这么吓人好不好?”

“你也别给我装模作样,谁不是道谁是谁。”

乾清宫里,胤禛亲自给他系上扣子,朗声说道:“为国尽忠是本分,欠债还钱是道义,你怎能混为一谈,何况皇阿玛可曾亏待了你?”

ps连拼了六个月,上架后小醉一直努力着,颓废了半个月,下半月开始雄起。从明天起连续三天双更,小醉不能再找偷懒的借口了,努力,雄起。

第三百五十四章 发威

收费章节(12点)

第三百五十四章 发威

“你每一次受伤救驾,皇阿玛的都记得。”

胤禛是细心的人,书逸将宣纸给他的时候,他从头到尾的看了一遍,“你本是下五旗镶蓝旗人,因皇阿玛一征准格尔时奋勇杀敌,皇阿玛将你quan家抬为正黄旗,并任命你为副将,封爵子爵,爷没记错吧。”

见他点头,胤禛悄悄的翘起嘴角,他怎么可能记错?“二征准格尔你再次立功,虽然被小人陷入敌阵,你奋勇杀将出来,皇阿玛擢升你为丰台大营副统领,并为一等子爵,是也不是?”

“是皇阿玛浩荡。”

胤禛见他说的诚恳感恩,沉着的点头说:“你还知道是皇恩浩荡?皇阿玛不仅将你末流小吏擢升为朝廷二品大员,还给了你爵位,每月的俸禄不少,你都用在何处?竟然欠下户部上万两银子?你对得住皇阿玛的恩典吗?”

“用你昔日的功劳,要挟皇阿玛,只为了不偿还户部的欠款,你往日的忠心呢?”

“奴才,奴才..”武将腿一软,顺势跪在康熙面前,痛哭流涕的道:“奴才该死。”

他能看出大阿哥没什么前途,准备下船上岸,能得到瓜尔佳氏的提点,自然有过人之处,他听夫人说过,都统付姑奶奶说万岁爷最是心软要名声,一旦被四爷揪住不放,千万别去求四爷,直接向皇上哭求。

一个大男人痛哭是很失颜面的事情,但比起家族的安危,哭泣算不得什么,他自从成为丰台大营副统领之后,就好像坐在了火山口,大阿哥以往日的恩情不停的拉拢他,他也看出些许的端倪,认为大阿哥没什么胜算,即便有祥瑞又如何?怎么扯不下来太子。

卷入夺嫡之争,失败了都是个死,祸及家族的死。他人虽然粗,但感觉敏锐,隐隐感觉到康熙皇帝对他的不满意,这种趋势越发的明显,可大阿哥...他求到了都统府二姑奶奶的跟前,才有了今日做出头鸟,来日平安上岸,他甘心情愿给四爷‘利用。’荣华富贵再好,也得有命享受。

看胤禛平时的表现,能救人于水火,应该不是抓住错处不放的人,将来太子登基,四爷能做亲王,到时也许念着今日的情分,给他好日子过,到底他不是大阿哥的死忠铁杆儿,下船还是比较容易的,也不曾冒犯太子爷,夫人说了,忠于万岁爷重要,新帝登基也不会过分为难忠君的大臣,到时他足以可以混个善终。

看看志远大人步步高升,他觉得听夫人的话没错,抹了一把眼泪,呜咽道:“奴才知罪,恳请万岁爷重重的处罚奴才。”

如果用昔日的功劳求饶,康熙皇帝会觉得受到要挟,能宽容的人也不会宽容,但他聪明在恳求重罚,康熙叹息道:“知错便好,你于朕有功,于大清有功,还上户部的银子,朕既往不咎了。”

“谢皇上。”

“你且慢谢恩,朕想知道你今日当着朕的面宽衣解带,失礼于朕,以昔日的军功要挟于朕,到底是谁授意的?”

胤禛眉骨一跳,他应该不会说出瓜尔佳氏的吧,想起她那双沉着从容的眸子,胤禛不信瓜尔佳氏会露出把柄,果然听见武将碰碰的磕头,“是...是奴才自己犯浑,不关任何的人事儿,是奴才该死,不想偿还户部银子,以为法不责众,凭着军功自傲...都是奴才的过错。”

康熙皇帝拧紧了眉头,嘴唇抿成一道线,深邃幽暗的目光环视方才群情沸腾的欠债不还的大臣,最后落在胤禛身上,康熙恼恨欠债不还的人胡搅蛮缠,亦心疼起胤禛,他面对如此的困境,却还在一丝不苟的为他办差,只为了户部能多些银子,康熙是何等精明的皇帝,虽然他现在年岁大了些,但雄心智谋仍在,儿子私底下的动作,哪能隐瞒得过他?

看胤禛同志远笑话还不够,在背后频频的出坏招数,想让讨要欠款不了了之?康熙皇帝的御案上放着胤禛早呈上来的欠款名单,他的好儿子,每一个都欠了户部的银子,大阿哥有,太子有,三阿哥有,十阿哥有,康熙纳闷了他对儿子一向很大方,赏赐丰厚,皇子们都是有庄子,有俸禄,他们将银子弄到何处去了?

十阿哥欠款是不是给八阿哥借的?胤禩有号称财神的胤禟帮忙,还需要很多的银子?康熙想到此处,越发的心惊,儿子们都长大了,已经不是他轻易可摆布的了。

武将磕头声换回了康熙的心,“你既然知错,朕贬你为男爵,削去丰台大营副统领的职位,降为副将听用,你可服气?”

“奴才谢主隆恩。”武将叩谢康熙后,犹豫了许久,说了一句:“万岁爷小心,奴才再不敢左顾右盼,发誓只忠诚于万岁爷,奴才粉身碎骨也要报答万岁爷的隆恩。”

没头没脑这句话,却让康熙心里烫贴了不少,他今日作为是大阿哥授意的,康熙点点头,”下去。”

“奴才遵旨。”

武将用马蹄袖拭去泪珠,眼睛红红的最后看了一眼康熙,躬身退出了乾清宫,出了紫禁城后,他长出了一口气,对都统付姑奶奶算无一漏佩服不已,如果他说出他大阿哥来,就是揭破皇子们的争权夺利,将储位之争放在明处,让天下人知道康熙皇帝没教导好儿子,大清将会祸起萧墙。

他不说,等同于说了,效果却比说出来好多了,康熙皇帝认为他忠心,大阿哥那边也会感激他隐瞒下来的事情,上岸很容易,虽然成了副将,但再次提升不过是康熙皇帝一句话的事儿。

他提着缰绳去了大阿哥府上,谢绝了大阿哥的苦苦挽留,他说:“奴才不中用了,无法再给大爷效命。”

换得大阿哥唏嘘不已,他——从大阿哥府上出来后,成功上岸,回府后抱着妻子亲了一口,让人将欠了户部的银子送去,无债一身轻,他不仅不再亏欠户部的银子,还彻底了摆脱了大阿哥。

胤禛并没因他的离去,而放弃攻击的脚步,梦中的胤禛就是光做事,不肯说出委屈,让康熙皇帝晚年过得太舒服了。

御前如此好的机会,胤禛错过了就太可惜了,瓜尔佳氏既然将戏台搭建好,他不可辜负。他想让康熙皇帝好好看看,因为他一心求千古一帝的盛名,御下宽和,养了多少蛀虫,他们贪墨银子,用亏空骄奢yin逸,他们是大清江山的祸害,也是百姓的祸害、

深邃的目光落在还在乾清宫中的大臣,胤禛面色凝重,手指着其中一人说道:“鹤发伴红颜,你上个月才纳了房妾室,花费不小,有钱纳妾,没钱还钱?”

“还有你,你到是不纳妾,但你儿子...爷在风月之地抓人时遇见了好几回,他真真是好大的排场,出手阔绰,经常的包全场,他比爷有银子,爷都没提着黄金做的鸟笼子。”

“还有你...喜好古玩,琉璃厂经常能看你讨还古玩。”

“你..爷想一想..听说你在江南一座大庄园,养着许多瘦马,京城的大臣是不是你都有送?”

胤禛不理会瘫软的他们,转身对康熙说:“皇阿玛别小看调教瘦马的花费,每一位瘦马的穿戴脂粉都需要银子,琴棋书画哪一样不要银子?儿臣福晋说过,才女如皓月白雪,悲伤秋月,最最浪费银子,合格的瘦马没两千两银子根本买不下来,最出名的差不多会涨到是三千。”

康熙气得一锤桌子,怒道:“混帐。”

“奴才该死,求皇上饶命.”

方才还不可一世的大臣泪流满面的磕头,“奴才回去一定会还银子,恳请皇上开恩。”

胤禛见康熙恼怒着,他下手从不手软,不借此机会给那帮子蛀虫点颜色看看,他就不是抄家刻薄寡恩的雍正皇帝,不对,他即便不做皇帝,照样也能治他们的罪。

“古人云,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胤禛看着康熙,沉声说道:“他们愧对您的恩典,明明身居高位,却不思为国尽忠,不思体谅您难处,反倒仗着昔日的功劳,藐视您的命令,他们以为法不责众,人多便可不用还钱,在他们眼里您的圣旨也是可以商量的,他们眼里根本没有大清律例。”

胤禛缓了口气,志远悄悄的竖起了拇指,手指在上面饶了三圈,胤禛想明白他的暗示,曾经被志远教训过,说道:“虽然说人无完人,但最大恶疾的人也会做好事,如果凭着功劳就可欠钱不还,凭着功劳就藐视皇命,凭着功劳就可违背大清律例,将会国将不国,天下大乱,有功必赏,有过必罚,赏罚言明,方是明君所为。”

“皇阿玛对他们的功劳给过赏赐,您并不亏待他们,是他们不贤不忠,纵容他们引得后患无穷,轻则朝纲混乱,重责危机江山社稷,儿臣恳请皇阿玛三思。”

胤禛撩开补服跪在康熙面前,志远此时说道:“奴才以为四爷说得句句在理,奴才为户部尚书,看着空空的国库,奴才的心...拔凉拔凉的,一旦有天灾,拿什么赈济嗷嗷待哺的百姓?恳请皇上三思。”

ps今日双更,求粉红,求粉红,小醉努力中。

第三百五十五章 吃亏(求粉红)

收费章节(12点)

第三百五十五章 吃亏(求粉红)

康熙一锤定音,乾清宫的大臣哭声越发的悲切,他们后悔啊,为什么听背后主子的来凑热闹?为什么听主子爷的吩咐哭穷?明明知道雍郡王,舒穆禄志远厉害,早将银子还上不就没这么多的事情了?

他们哭喊道:“奴才愿意还钱,请皇上赎罪,奴才真的知错了。”

志远不出声了,要是现在说话,太吸引仇恨值,落井下石是要不得的,皇上已经决定将他们发配宁古塔,就不会轻易的改变。胤禛也不会说话,反正该说得都说了结果已经注定他也不愿意多得罪人。

所有人的忽略了一直不说话的科尔沁亲王,他可是有名的浑人,专做落井下石的事情,别人怕得罪人,他不怕,谁也没有他根红苗正,志远的热闹没看到,他憋了一肚子气,直接说道:

“奴才看他们是有钱的,方才也听四爷说过了,有娶小妾,有养瘦马,如今万岁爷重罚他们,都想起还钱来了,在四爷没到的时候,他们说得多可怜,个顶个的两袖清风,家里非常的艰难,让奴才误会万岁爷亏待了朝臣,合着他们花着您的银子,还不做正经事,看他们狡诈的样子,也是贪官,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啊,万岁爷发配宁古塔算是做对了,他们是罪有应得,万岁爷圣明。”

大臣的脸比黄连还苦,不敢相信的看着端坐的科尔沁亲王,是谁方才同志远吵闹不停?怎么这会帮着志远说话了?做事留一线,日后后见面,显然不适合科尔沁亲王。

康熙道:“朕意以决,你们不必再说了,朕不会再容忍向户部借亏空的奴才。”

那句花皇上的银子显然刺痛了康熙皇帝,他自己都不够花,大臣还敢向他借钱?不收拾他们实在是天理不容,养小妾,养瘦马,收集古玩,看看他们过得舒服的日子,康熙气闷啊。

几年不曾注意,原来他的臣子已经过得这么舒服了?康熙觉得他应该认真些,但想到他不安分的有野心的儿子们,康熙重重的叹了口气,一个两个都不省心,唯一没什么毛病的胤禛还总是偷懒,说话太直了,康熙对胤禛是又爱有恨。

将求饶的大臣压下去,康熙看着胤禛,向科尔沁亲王方向努嘴,意思是最后一道难题就在他身上,康熙揭开茶盏喝了一口茶,这回他可以看热闹调节心情了吧。

“为了讨论书逸入赘的事儿,他们在朕面前吵了一个多时辰,胤禛,这事朕交给你了。”

胤禛紧了紧袖口,看向梗着脖子的科尔沁亲王,问道:“入赘?”

“我就风岚一个女儿,她将来的儿子是我这支的继承人,虽然我也有侄子,但外孙比侄子亲,她的第一个儿子姓博尔济济特继承亲王的爵位。”

他说得理直气壮,亲王的气势也很盛,但胤禛却为他由衷的表示悲哀,舒瑶经常说,无知就是福,他一定没被瓜尔佳氏收拾过,瓜尔佳氏绝不会同意舒逸入赘。

“是风岚郡主想要嫁给书逸,不是他上杆子娶岚郡主,凭什么让我儿子入赘?如果他们成亲,所有血脉都姓舒穆禄。”

“什么、不肯入赘不说,还不许岚儿的第一个儿子继承王爵?你欺人太甚了?岚儿不愁嫁,你去打听打听多少青年才俊想娶岚儿?反倒是你的儿子,命硬克妻,一定是舒穆禄的姓氏不好,换个姓氏就会转运了,你也不想儿子娶不到妻子吧?他入赘了,也是你的儿子嘛。”

“您错了,我宁愿他娶不懂妻子,也不准许他入赘,我舒穆禄志远的儿子顶天立地,绝不是眷恋权位,贪图富贵的人。”

“你..不识好歹。”

“您欺人太甚。”

没有外敌,两人自然又吵成一团,换个学识丰富的人,志远几句话就能让他闭嘴,堵得他说不话来,但科尔沁亲王不精通汉学,经史子集更是不懂。

志远引经据典他听不懂,奇迹的是却能同志远吵到一起,志远面对他的时候,大多是说白话的,不是志远不想说得深奥些,展示一下他所擅长的,但科尔沁亲王是浑人啊,这类人有个优点从不会不懂装懂,志远说得复杂,他听不懂时,会问什么意思?

志远越解释越多,虽然他能说,但说多了也会累,也会渴,更会忘记前面说得是什么,总之如果说多了之乎者也,最后离原先所说的话十万八千里,拽都拽不回,几次教训后,志远转变了策略,他好为人师,也只是教导能调教出来的,像科尔沁亲王这样的人,志远清楚累死也教不出来。

两人加起来快有一百岁了,一个是朝廷一品大员,敕封的忠勇公,一个是科尔沁亲王,太皇太后的娘家人,按说世上没有几个人比他们更贵重,可在最尊贵的康熙面前,他们吵得像是孩童而且是毫无顾忌的争吵。

胤禛身躯僵硬,理解了康熙的痛苦,但同时心里也几分的解气,都是康熙惯出来的,如果岚郡主嫁去公爵府,胤禛面容带着苦涩,事情比想象中的还麻烦。

“皇阿玛,儿臣头疼,儿臣福晋还在府里等着儿臣,能不能先回去?”

康熙眉头一挑,问道:“你说呢?”

“儿臣真是头疼。”

“胤禛啊,能者多劳,你劝服他们两个,朕给你十五日沐休。”

“儿臣以为十五日无法弥补儿臣,儿臣在户部还有事做,儿臣不能让皇阿玛失望,亦不是偷懒之人,请皇阿玛明明鉴。”

康熙皇帝能控诉胤禛学坏了吗?他义正言辞的讨价还价的样子是同谁学的?康熙皇帝非纳闷不解,胤禛不应该这样的,应该是隐忍内敛,踏实肯干的老黄牛,到底是谁改变了胤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