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房这边的闹声传出去,大房那边也听到一些,知道是在为念书的事儿吵架。

李春霞也问自己大闺女有没有啥想法。

“读书是好事儿,可你实在太大了。不过你要是想念书,以后就让秋生教你,好不好?”

林晓春摇头,她已经十五岁了,懂事了。“我要是学,我就想学个手艺。”

李春霞摇头叹气,这个她办不到。这哪里去找手艺给自己闺女学啊。“以后你嫁人,我帮你多要点儿嫁妆。你懂事,我和你爸也吃苦,你奶肯定要同意的。”

三房这边,一家子已经呼呼大睡了。

不过林晚还在系统空间里面学初一上学期政治书。已经学了几天了。今晚正好收尾准备考试。

记忆力好,学文科就是简单多了。他基本上把书上的知识都记下来了。

等拿到试卷的时候,看到题目脑袋里面就出现书上的原话了。

等试卷做完之后,林晚发现了,文科也有文科的不好,就是不好得满分。最后的一个政治分析题目,他愣是扣了几分。最后考了个九十二分,只能得3个能量点。

这三个能量点直接加到了思维能力上面。思维能力变成了121。

林晚觉得,等思维能力超过140了,他学理科的应该就能简单多了。

第二天上课之后,林晚就跑朱校长办公室,找朱校长说这事儿。

他和朱校长接触的多,所以觉得已经很熟了,压根就不像别的学生那样畏惧校长。

朱校长见林晚一副小大人一样的和他商量正事儿,忍不住笑了,“晚生同学啊,你爸妈咋没来啊?”

“生产队里面工作任务重,他们把这事儿全权交给我了。”他们家办事儿不分大人小孩,谁能办就谁办。

朱校长觉得林晚家里人的教育方式挺独特的。难怪总觉得林晚这孩子很沉稳,和一般的孩子不一样。看来他爸妈很注重培养他的个人能力。

对于林晚的要求,朱校长自然是没什么不答应的。

现在已经开始重视教育了,有知识的人不少,但是会教书的人可真不多。现在既然有人愿意学,当然是要支持的。

“那你让你母亲过来吧,学校这边愿意接纳她。不过课堂上要保持安静,不能打扰其他人上课。”

林晚高兴不已,立马点头,“知道啦校长!”

回到教室的时候,林晚就高兴的和系统道,“我觉得世界上真是好人多,我们校长和老师多好啊。”

“那是因为你成绩好。你要是个学渣,他们看到你就烦。”

“……”

这话虽然难听,但是也挺现实。

林晚想象着自己成为学渣之后,被校长和老师一脸嫌弃的样子,顿时打了个哆嗦。

☆、第40章 第 40 章

林晚将消息告诉刘胜男之后,刘胜男就和生产队请假了。这事儿老林家人也没反对。毕竟老三媳妇马上就要当老师了。算是成年人里面第二有出息的人了。既然是为了学本事, 这事儿当然是要支持的。

就连李春霞和张秋燕这两个妯娌都没话说, 毕竟自家娃以后就是要在刘胜男班上学习了,刘胜男要是没本事, 最后吃亏的也是自己的娃。

不过因为刘胜男和林晚一起去学校,林国安就不用接送了,要留在家里干活。

早上刘胜男和林晚收拾东西出发的时候, 林国安长吁短叹, “我为了你们娘儿两牺牲多大啊,你们以后可要对我好啊。”

刘胜男郁闷的看着自己男人, 故意和林晚道, “儿子, 明天我们继续考试。我要做一年级下学期的数学题。”

林晚高兴不已,“好嘞。”又提醒林国安, “爸, 你做好准备啊。”

林国安:“……”

到了学校之后, 林晚先是和刘胜男一起去了朱校长的办公室人,朱校长一直都挺好奇给林晚启蒙的刘胜男同志是一位怎样优秀的青年才俊。

所以对待刘胜男态度也带着几分热情。顺便也问刘胜男具体是如何给林晚启蒙的。

刘胜男好歹也是有些文化的人,这会儿说的话也好听,“总结起来就四个字,因材施教。知道我们家晚生聪明之后,我就教的很快。所以他学的也快。我觉得对聪明的孩子, 就要给他们紧迫感, 最大限度的压榨……是开发他们的潜力。”

朱校长觉得听到十分的有道理, “林晚同学还说担心你不会教书,我看你很有这个天分嘛。”

刘胜男担心朱校长又不让她学了,就实话实说道,“……我就会教我们晚生这种娃。”她已经深深的意识到,吹牛这种事儿要适可而止,该认怂的时候还是要认怂。要不然吃亏的还是自己。

“胜男同志你有这种学习的精神很好,我们一定支持你的。你就安心学习吧。”

于是刘胜男就被安排到了一年级一班去学习。

班主任田老师知道刘胜男就是按个全县第一的学生的妈,热情不已,还给她安排了一个凳子坐着。

让她有啥不懂的课后可以找她问,顺便互相交流一下心得。

上课之后,刘胜男就拿着课本开始听课。

结果听着听着,她就感觉自己似乎回到了当年念书那会儿了。

那会儿老师一讲话,她就觉得脑袋犯晕,最后就开始点头,然后……

刘胜男手里的书掉了下来。

田老师正在讲课,听到动静看向她。刘胜男不好意思道,“手滑手滑。”

田老师笑了笑,继续讲课。

刘胜男却不敢坐着了。这要是让老师看到了,丢人啊。干脆偷偷的半蹲着听课。这下子就睡不着了。等一节课下来,她的腿都软了。

“胜男同志,你上课咋不坐着啊?”一下课老师就过来关心的问道。

“……我是想试试,怎样让上课不注意听讲的孩子集中精神,我自己试了试,这法子挺有用的。”

田老师顿时恍然大悟,“胜男同志,你这为人师表才是负责任啊。难怪你们家娃教的好。这法子好,以后我也让那些不听讲的娃蹲马步听课。”

坐在后排的男娃们:“……”

一天听下来,刘胜男倒是也确实有些受益匪浅,大概的知道老师讲课的模式了。

就是累,她觉得自己一双腿肚子都开始颤抖了。

下午回家的时候,母子两人手牵着手走路。

刘胜男和自己儿子商量,“儿子啊,妈现在就教一年级,二年级的书可不可以不要看了啊。你到时候就骗你爸,说我学了。咱们一起骗他去赚钱。多好啊。”

林晚一听这话,顿时愤怒道,“凭啥啊,我那么辛苦学习考第一名,凭啥你们能休息啊,想得美!”

刘胜男:“……这话咋听着这么熟呢?”

“前几天听你和我爸说的。我觉得挺有道理。”

刘胜男:“……”

这几天,她算是体会到了啥叫谨言慎行,啥叫祸从口出。以前语文老师讲课的时候,她咋就没好好学这两个词儿呢?

回到家里,母子两人就坐在桌子边上,一人写作业,一人备课。林国安则躺在床上呼呼大睡。

刘胜男看完书之后,再看看自己男人睡的热乎乎的样子,顿时心里不平衡,她学的慢也是要学完这些知识,学的慢也是要学完这些知识。既然这样,干啥不早点儿学完呢。“儿子,要不你给我出题吧,咱今天就做测试。”

林晚觉得这不是问题。他之前做过一年级下学期的测试卷,将数字改动一下就可以了。于是拿空白的本子,在上面出题。

刘胜男刷刷刷的就将题目给写出来了。这次倒是得了九十多分。

等林晚改出试卷之后,刘胜男乐颠颠的本子拿过去,将林国安摇醒,“他爸他爸,记得明早早点儿赚钱啊。我考试考完了。”

林国安擦了擦脸,迷迷糊糊道,“啥,我睡一天了吗?”

“没,我提前考试的。”

“哦。”林国安翻身继续睡。

睡了一会儿突然坐了起来,“啥情况?”

林晚高兴道,“爸,我妈今天特别积极,提前考试了呢。考了九十多分,有进步。所以你明早起来去赚钱啊,”果然有竞争才有进步啊。

林国安看了看自己的儿子,再看看自己的媳妇,然后眯了眯眼睛,“狠心的娘儿两!”

然后倒在床上睡大觉,他媳妇和儿子都不疼他,他一定要好好疼自己,该睡就睡。

很快就鼾声四起。

晚上林晚睡床上也提有干劲儿的,也不睡觉了,就在系统空间里面继续学习初中历史。看着自己爸妈这么努力,林晚觉得终于有伴儿了,不是自己一个人辛苦了,心里就特别舒坦。连学习都觉得有滋有味了。

毕竟爸妈越努力,就代表他能够更快的脱离学海。

一家三口干劲十足。生产队小学开学的时候,刘胜男已经又学完了二年级小学数学书了。而林国安去了县里两趟,一共又赚了十五块钱和各种票证。林晚则学完了初一上学期的历史书。考了个九十八分。

虽然得到了三个能量点,但是林晚心里挺郁闷的,觉得文科太欺负人了,考满分太难。毫不犹豫的将3个能量点全部加在了思维能力上面,思维能力变成了124。

“系统,我以后一定要学理科!”

系统立马送给他一朵鼓励的烟花。

开学前一天,正遇着周末。一家三口看着罐头瓶里面装满的钱,都有些蠢蠢欲动。

刘胜男道,“好久没看电影了。”

林晚道,“好久没买东西了。”

林国安道,“好久没吃大肉包子了。”

三人互相看了一眼,异口同声道,“去县城?”

然后又一齐点头。

☆、第41章 第 41 章

一早林国安就嚷嚷着要带林晚去县里买学习用品。公社供销社没啥学习用品,他儿子比人家县里的娃都念书好, 当然也要去县里买东西。

林爷爷和林奶奶对这个儿子算是没辙了, 偏偏这儿子命好,生个儿子聪明, 能往家里拿奖学金。现在儿媳妇又沾光当上队里小学老师了。

这么一比下来,几个儿子里面,他还是最硬气的了。只养一个娃, 现在娃也能挣钱了, 基本上没啥负担,还能给家里增收。

所以两老虽然不高兴, 不过也算是默认了。

吃完早饭, 一家三口就高高兴兴的往县城去。

路上遇到上工的人, 都眼巴巴的看着这一家三口。都是老农民,咋这一家三口过的这么舒服呢?

一路上林晚就数着手指头, “要买衣服, 我衣服都要小啦。我最近吃的好, 长个子了。”

林国安酸溜溜道,“老子给你送了几次肉了,当然吃得好了。”他这个卖肉的都没吃肉呢。

要是能换,他觉得自己宁愿当儿子,让晚生给他当爹。

他儿子咋就遇上他这个好爹呢。

林晚不管他,又道, “还有鞋子, 我鞋子也小了。妈做的鞋子老脱线。”

他妈刘胜男同志是不会做衣服, 也不会做鞋子的女同志。在整个村里算是另类了。林晚他从小的衣服和鞋子都是找他大伯娘二伯娘帮着做的。可是大伯娘和二伯娘家里娃也多,刘胜男同志只能学着做,但是手艺实在太差。他因为和二堂哥冬生年龄相差不多,所以捡不了旧衣服穿,多数的时候都是穿新的。但是因为他妈手艺差,这新衣服还比不上旧衣服好看……

刘胜男揉了揉他的脑袋瓜子,“小兔崽子,还嫌弃你娘了!”

林国安大方的挥手,“买买买。”

刘胜男道,“他爸,我也要买衣服!”

“买……不成,妈说了,咱不能动一分钱。”林国安摸着脑袋瓜子道。

“那买件穿里面。”刘胜男道。

“……行。”

一家三口先是去了一趟国营饭店,用林国安换的粮票和肉票在国营饭店吃了一顿饺子。三人吃的满嘴流油。

吃完之后,都看着空荡荡的碗,有些意犹未尽。

刘胜男道,“他爸,要不再吃点儿?”

林国安点头道,“吃!”

于是一家人又一口气点了三碗饺子。吃的肚子都撑起来了,才心满意足。六碗饺子,正宗的猪肉饺子,馅儿特别足。林晚觉得,这一年都可以不用吃饺子了。

林国安摸了摸口袋里的钱,心疼不已。“这要是咱自己买了白面,自己做。能吃更多呢。”自从投机倒把之后,他这心里就有一本生意经了。心里又想着,要是拿去换钱,没准比卖猪肉还挣钱呢。

不过这事儿也就想想,他可不敢摆摊卖饺子。

离开国营饭店之后,他还在琢磨着卖饺子的事儿,“要是能摆摊就好了。我就摆个饺子摊,然后坐在那儿收钱。”

最好是再请几个人,我啥也不干,然后让人给我干活。我就只负责坐着收钱。

最最好是连钱都不用收,让人给我收。我就躺在家里睡觉,收摊的时候让他们把钱给我送来……

想到这里,林国安突然打了个激灵,然后后怕的拍拍自己的心口。完了完了,他刚刚那想法不就是和人家旧社会的资本家一样吗。旧社会的资本家就是压着工人的血汗啊。完了,我咋变成走资派了呢。

林晚可不知道他爹这会儿内心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这会儿兴高采烈的拉着他爸妈往县城商场去。

县城的商场很小,比不上市里的商场,也就一层楼而已。几个柜台,东西也不多。但是比起公社供销社来说,已经让人大开眼界了。这要是以前,一家三口连门都不会进的。毕竟这里面随便一样东西都买不起。

鞋子的柜台这边摆放着式样简单的鞋子,一溜儿过去都是解放鞋。皮鞋都很少。还有几双比较时尚的白色球鞋。

林晚一眼就看到了熟悉的款式。

白色鞋面,两边都是红色的装饰,真好看。

估摸着是这一家子长的还算体面,虽然穿的挺朴实,不过售货员也没嫌弃,而是公事公办的报价,“上海回力鞋,前几天从省城调过来的,现在小孩子都喜欢穿。五块钱一双。两张工业票。”

林国安一看自己儿子这眼神就知道要糟糕,于是二话不说就拿起一双小孩的解放鞋看了起来。

售货员道,“这种解放鞋刚出厂的,耐穿,三块钱一双,一张工业票。

林晚:“……”

刘胜男道,“他爸,这鞋子看起来真扎实。”

林国安点头。关键是便宜两块钱啊。小孩子嘛,穿那么好看干啥啊,现在又不急着骗小姑娘。

林晚噘着嘴表示不满,不过也没不懂事的嚷嚷要买贵的。他也知道现在家里的情况,虽然爸能挣钱,但是也不知道能不能长久。

林国安正准备结账呢,外面一个年轻的母亲牵着一个小男娃进来了。人家穿着一身体面的蓝色工装,孩子穿的也齐整。男娃年龄和林晚差不多大,那孩子一过来,就直接拿起白色的球鞋,“妈,我买这种,我们班长就穿这种的。可好看了。”

“好,咱就买这种。”孩子的母亲笑着道。

林国安和刘胜男:“……”

默默的将解放鞋放下,林国安也拿起白色球鞋看了看,然后递给售货员,“拿一双我儿子穿的码。”

“对,孩子还是穿这种鞋子有精神。”刘胜男道。

林晚惊喜的看着自己爸妈。

售货员一下子卖出两双鞋也挺高兴的。毕竟这种白色球鞋价钱不便宜,工业票还要两张。成年人的还好卖,孩子的脚长的快,一般家长都舍不得买的。

林晚换上鞋子之后,踩在黄色的纸上试了试,高兴的点头。

林国安付了钱,就带着自己儿子和媳妇又去买衣服的地方给刘胜男买里面穿的背心。走出商场大门。看到儿子脚上白花花的鞋子,他走过去就将自己娃弄到自己背上背着,“你还是别走路了,回头把鞋子给踩坏了。”

林晚:“……那你还不如给我买解放鞋呢,”买了鞋子不走路,还是鞋子吗?

“你以为我不想啊,我那是觉得没面子!”林国安哼了一声。

这话有些扎心,不过林晚看着自己脚上白花花的鞋子,心里特别开心,“爸妈,我特别高兴。”林晚高兴的在他脸上亲了一口。

林国安道,“高兴啥啊,不就是一双鞋吗,你爹又不是买不起。”

鬼知道他刚刚心里咋就想不开了,就觉得人家娃有,自家娃没有,好像心里挺不舒坦的。

但是这会儿看着自己儿子高兴,他觉得好像多花两块钱也没啥。

不就是钱吗,花了再赚呗。

买完了东西,又去看了一场电影,回去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了,林晚趴在自己爹背上,高兴的吃着糖葫芦。腿还时不时的抖两下,感受一下自己脚上的新鞋子。

“我的,归我吃了。”林国安道。

林晚就将糖葫芦放在他嘴边上,他一口气吃了两口。

“爸,你吃多了!”

“你咋不说我出两个人的力气呢?”

“就是,儿子,你不出力气,少吃点。”刘胜男接着也吃了一口。最后回到手里的时候就剩下一颗了,林晚直接一口含嘴里。

等以后有钱了,他一定要一天吃一根糖葫芦。

☆、第42章 第 42 章

林晚的回力鞋在上林村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回村的时候, 他脚上那双白晃晃的鞋子, 简直就是如同暗夜里的星星一样引人注目。一路上孩子们都忍不住跟着他后面走, 眼睛盯着他那双新鞋子。

等回到家里的时候,已经一大群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