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如莱跟上去,将宫里送来的礼单奉上。宗亭淡瞥一眼,接也不接,只道:“我来告诉你这样的礼要如何收”

“不要教坏他。”宗国公拄着拐杖咚咚咚走进来,毫不客气地训他:“你学了一身坏毛病,就自己好好收着别拿出来祸害人!”

宗亭左右也站不起来与祖父行礼,就坐着回道:“这世道坏人多得很,太善良会被吃得连骨头都不剩。”他说着看向宗如莱:“三十四叔,你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宗家嗣子的位置不是随随便便哪个黄毛小儿都能坐的。

他话音刚落,外面忽响起传报声:“吴王到”

宗国公闻声,转过身就要往外去,却又扭头瞥一眼宗如莱。宗如莱遂上前推宗亭的轮椅,宗亭这下倒乐得接受,行至门外,只见李淳一大步朝他走来,而她身后跟着的正是现任门下省谏议大夫的贺兰钦。

李淳一带贺兰钦前来,总透着一些不单纯的意味。

但李淳一却只诚挚问他:“一路颠簸,相公可有哪里不适吗?”

“托殿下的福,臣很好。”他甚至露出微笑,手抬起来暗中揪了一下她身上王袍。李淳一任他揪,接着俯身道:“贺兰君精于医道,不妨让他给相公看看如何?”

讲得倒是冠冕十足,不过

“比太医署那群老家伙还厉害吗?”他抬眸看她,声音里透着一丝期待:“如果这样,臣试试也是无妨。”

李淳一遂直起身,同身后贺兰钦道:“麻烦了。”

贺兰钦却说:“诊治时不便有旁人在场,烦请安排一处静室。”

管事赶紧前去安排,宗如莱随后将宗亭移至静室内,待贺兰钦进去后则自觉退了出来。

香炉轻燃,冷清冬日里幽香浮动,温度渐渐升上来。贺兰钦显然不着急诊治,因他隔着长案在对面坐下,只问道:“相公眼下境遇令所有人意外,又有哪些人从中得利呢?”

宗亭眸光平静地看向他:“殿下。”

“殿下为何会从中得利呢?”

“可以名正言顺娶我。”

他的回答出乎意料,仔细一想却又十分合他的脾气。

贺兰钦好整以暇地问他:“这牺牲值得吗?”

“值得。”他回得干脆直接,“山东满意,太女舒心,陛下放心,且幼如也安全了。而我不过是站不起来,这损失不算什么。”既然球场上他向众人暴露了“吴王即是他的软肋”,还不如将计就计,让他们认为他已经毫无用处,便也不会再惦记着用软肋来威胁敲打他。

以退为进,人生场上总要演几回。

贺兰钦袖中的小黑蛇已蠢蠢欲动,随时准备扑上去吓人。而宗亭竟是一眼看透他,及时阻止道:“贺兰君倘想用这个来试我有没有残废就太欠诚意了,我都将心里话和盘托出了,又何必来试探我。”

他满心了然地接着道:“我知殿下不死心,今日让贺兰君前来诊治一是想看看有无办法治愈,二来恐怕也是存了怀疑,想看看我到底是真残废还是装残废。那么请你一定要告诉她,太医署都拍案定下的结论,你也无力质疑。”

“相公拒绝了某的诊治,某又为何要对吴王说这样的话呢?”贺兰钦不动声色,想看他到底是哪里来的笃定。

宗亭甚至弯唇微笑,因伤病瘦削的脸上惨白得令人心疼,但眸中神采却似乎又回来了。他十分笃定地说道:“因为贺兰君与我,其实是一路人。”

贺兰钦面上也酝酿起微笑,明知故问:“愿闻其详。”

“有些话说穿了就不好玩了。”宗亭忽然上身前倾,灵敏的鼻子捕捉到一丝气味,然后倏地坐正看向贺兰钦:“贺兰君瞒着殿下的事,不可能比我少,这只是其一。将来的路,我二人会有携手之时,届时我自然会放下私人喜恶与偏见,望贺兰君也是一样。”

他虽然已放低了身为门阀的姿态,但骨子的傲气却一分不减。

贺兰钦了然起身,但还是留了一瓶药在案上,温和淡笑:“多少有些好处,相公珍重。”

“贺兰君也要尽量长命才好。”宗亭一时间收敛起之前的咬牙切齿,理智地报以礼貌又疏离的微笑。

他无法起身送客,贺兰钦便独自出了静室。天边斜阳终于跌出视野,藏进了低矮的围墙后,庑廊下的灯笼点起来,微弱的光投在洁净地板上,一片橙影。

李淳一已在外面等候了好一阵子,此时目光全投给了朝她走来的贺兰钦。

宗国公站在一旁,也在等待结果,风卷了他的白须,勾出狼藉,却也掩了面上一丝不安。

贺兰钦站定,摇了摇头。

李淳一随即侧过身,与宗国公道:“请国公尽快安排嗣子过继罢。”

?

【三五】早绸缪

?经历了频繁风雪侵袭的长安城终于彻底放晴,积雪融化殆尽,吴王求娶中书令的消息也飞速在皇城各衙署内传遍。先是从太常寺开始,沿着天门街一路往北,只肖半日就传到了中书外省,自然也窜上公房二楼,最终传到宗亭的耳朵里。

说是宗相公于击鞠场上为救吴王不幸残疾,逼着吴王以身相许,最后弄得吴王连道士也做不成,只好一纸求娶奏抄递到女皇面前,将残废的宗相公收进内室。

至于宗相公如何逼婚成功,各衙署虽然各有见解,总体立场却一致,因宗亭阴戾狡诈的形象实在深入人心,所以结论必定是宗相公不择手段威逼利诱,相较之下吴王简直无辜可怜至极。

“倘若他不去救,吴王说不定也只是胳膊断了,不会有别的什么事。可他飞扑上去,倒教后边的马慌乱了,所以这被踏不是自找的嘛,还非得可怜兮兮让吴王娶了他。”、“裴少卿所言总是这样有道理,某实在无话可说。”、“不过宗相公既然残废了,那吴王娶了他岂不是守活寡?”、“裴少卿不见东宫夜夜笙歌?天家的女儿,哪有守活寡的道理,说不定宗家陪嫁还得带上几个妾室呢,吴王总不会寂寞的。”

快到了下直时辰,宗正寺开了临街小窗,同串门的鸿胪寺官员们肆无忌惮瞎聊,正讲到兴头上,西边御史台竟是下直了,一大群御史如蛇般阴森森地从宗正寺外窜过,吓得屋里一众人赶紧揣好了手炉,一声也不敢吭。

承天门上的闭坊鼓声缓慢响起来,官员们鱼贯出皇城,纷纷往家赶,宗亭却稳稳坐在中书省公房内,听楼底下庶仆走来走去点廊灯的声音。

他闭着眼,仿佛已经睡着,旁边却有一少年手捧奏抄念给他听。

“三十四叔,你是饿了所以没力气吗?”他闭目老气横秋地问道,旁边少年瞬时提了精神气,声音也更清朗起来。

但一本接着一本,念得人口干舌燥,再怎么强打精神,少年的声音最终还是哑了下去。宗亭忽然睁开眼,手伸过去,宗如莱便将奏抄递给他。

他敛眸重新看了一遍,度支抄明显偏向山东,给关陇的军费则克扣至极,如此一来,关陇想太平也不可能了。他挑眉将那奏抄投进了轮椅右边的匣子里,又让宗如莱抄书,自己则闭上眼继续假寐。

暮色进深,宗如莱小心翼翼点起室内的灯,坐下来老老实实地抄书。他自从来到本家,宗亭口头上虽唤他一声“三十四叔”,实际却对他十分刻薄。宗亭行动不便,本要带上庶仆到衙门里来服侍,然这家伙却一个庶仆也不要,径直将宗如莱带进了中书要地。

宗如莱被迫接触朝堂里这些繁琐事务,每日都要将堆积如山的奏抄念给宗亭听,还要推着他去政事堂议事,一连几天,连坐下来的机会也没有。

辛苦的一天换来平静的、可以坐下来抄书的傍晚,对于宗如莱而言,已是特别的恩赐。尽管他饥肠辘辘,很想吃一顿饱饭。

该下直的官员都陆续走了,只剩留直官的中书外省安静得可怕。外面骤响起轻慢脚步声,宗如莱正要偏头去看,宗亭却说:“三十四叔,你是在专心抄书吗?”

宗如莱抬头,却见他已是睁开了眼。

宗如莱赶紧低头继续抄书,可宗亭却又不慌不忙吩咐他:“吴王来了,记得同她问安。”

宗如莱刚回说“是”,那脚步声已到了门口。敲门声紧随而至,宗亭动也不动,宗如莱赶紧起身上前开了门,极恭敬地俯身与李淳一行礼:“某见过吴王殿下。”

李淳一拎着食盒进了公房。宗亭对她笑道:“殿下在尚书省忙得分不了身,竟有空过来探望臣吗?”

“对,怕相公郁郁寡欢不思饮食,特意带了些开胃饭食过来。”她好不容易从乌烟瘴气的尚书省出来喘口气,又听说他将近一天没吃饭,便主动带了食盒前来见他。但听他这语气,分明是怨怪她这几天一次也没来看过他。

但她今日脾气很好,便坦然收下这言辞里隐藏的不满,坐下来亲手整理案牍,将晚饭摆上条案,随后又偏过头与宗如莱道:“还未用晚饭吧?坐下一道吃。”

宗如莱走上前,恭恭敬敬对吴王的赏赐道完谢,这才在侧旁跪坐了下来。

李淳一分了一碗胡麻粥放到他面前,只说“不必拘束,自在些用吧”便不再管他。然就在宗如莱打算低头用粥时,一只手却忽然伸到他面前,端走了那碗胡麻粥。

李淳一疑惑看向宗亭,宗亭却面无表情地将自己的杏酪粥放到了宗如莱面前,若无其事地低头吃起胡麻粥来。

宗如莱眼眸中瞬时闪过格外复杂的情绪,他甚至抬头去看神情寡淡的宗亭,却只得了一句:“三十四叔趁热吃,吃完出去站一会儿,好消食。”

于是乎,识趣的宗如莱飞快解决了面前的一碗粥,安安静静搁下碗筷,起身揖了一下便赶紧出去了。

公房内终于只剩下李宗二人,李淳一看看宗亭面前那碗只动了几口的粥,径直询问:“为何要换呢?相公不是不爱吃胡麻粥吗?”

“心血来潮。”他回得煞有介事。

李淳一无言以对,摸出帕子来递给他擦嘴,同时又说:“尚书省还有些事,我先走了。碗筷自有公厨的人来收拾,你就不用管了。”她瞥一眼外边:“那孩子还是早些让他回去吧,这种天在外面待着,会受寒的。”

言罢她就要起身,宗亭却像猫一样一言不发盯着她。李淳一愣了愣,看着他道:“相公还有事吗?”

“抱臣起来。”他理直气壮地提出了要求,“臣很困,想去里间睡一会儿。”

李淳一先是一怔,后是敛眸,骤想起初回长安时,也是在这间公房内,她因为排演幻方跪坐到腿麻,要求他抱她起来。风水轮流转,没料如今她竟也会被这样要求!但她忽然起身,将他的轮椅转向,单手撑住扶手低头看他:“相公这个要求超出了本王能力所及,今日恐怕是无法满足相公的愿望了。”

她甩手就要走,却忽被他咬住了袍子。

宗亭咬得死死,分明是在耍无赖,李淳一心瞬时软下去。她弯下腰,打算扶他:“倘我借力给相公,相公可是有办法挪到里间吗?”

他将手伸给她,她单手从他腋下穿过,用单薄肩膀打算撑他起来。然她力量到底有限,哪怕咬紧牙关,想要往前一步时身体却还是被压塌,瘫倒在柔软厚实的地毯上。他全部的重量压下来,但带了几分节制,他甚至极有分寸地避开了她的伤臂,另一只手则及时护住了她的后脑。

李淳一失力地低喘一口气,眸光移向他,刚想要询问状况,他却托起她后脑低头吻了下去。太久未亲密纠缠过的湿濡唇舌仍彼此熟悉,因为求索急切,怜惜外也多施加了力气,呼吸也急促。

漫长的深吻令人耽溺沉醉,眸底欲.火与渴求几乎一触即发。

李淳一的手指探进他长发中,甚至捋散了他发髻,凉滑散发便悉数垂下来,潮腻的吻从唇瓣移向耳根,热气喷薄在细薄的皮肤上,李淳一不禁低喘着昂起了头,同时亦去追逐他,指腹在他后颈摩挲,身上是他沉甸甸的重量。

全身都热起来,仿佛置身炭盆,下一刻要燃成灰烬。这亲近与先前都不同,若说之前还藏着几分玩火的心惊胆战,此时她却能放下顾忌去爱他。长久以来难以把握的失控感似乎远去了,因为他表现出的弱势,她甚至尝到了一些安心的味道,因此也不再望而却步,反而能张开双臂拥抱他。

在外面跑了一圈又折回来的宗如莱听到屋内的微弱动静,登时愣在门口。一向从容的少年竟也有几分微妙局促,转过身,脸登时红到了脖子根。

他着急忙慌往前走,却踏了个空“噗通”滚下了楼梯。

蜷缩在角落里的少年一点声息也未发出,忍住疼静静待了一会儿,却忽闻得开门声。李淳一手持烛台平静地走出来,站在楼梯口与他道:“如莱,来搭个手,宗相公摔倒了。”

宗如莱连忙爬起来,整了整衣袍蹬蹬瞪爬了上去,随李淳一进屋将宗亭扶回轮椅上,又帮着李淳一将他挪到了里间床榻上。

李淳一伸手探了一下他的脸,竟还忍不住调侃一句:“相公的脸为何这样烫呢?难道发热了吗?注意休息,本王还有事,就先走了。”

她言罢就往外走,宗如莱送她出门。走到楼梯口,李淳一忽然转过身问他:“如莱,你吃不了胡麻吗?”

宗如莱点点头:“某吃了胡麻会起疹子发热,小时候因此病过一回,之后便再未吃过。”

“本王今日不该让你吃胡麻粥的。”李淳一略表歉意,却又问:“旁人都知道你不能吃胡麻吗?”

宗如莱摇摇头:“此事太过微小,某以为除某自己,便没人在意了。”

但宗亭却连这一点也注意到了。

李淳一心头忽然一酸,宗如莱也是一样。

被那细密贴心的周到所覆裹的内心,忽然翻露出所有的柔软来。

她转过身,踏着浓重夜色里的阶梯往下行,等走到楼梯口,遇到光亮,溢满酸楚的内心却忽然升腾起一丝不安。

宗亭素来只对在意的事投注关心,如果他连宗如莱身上这些微小的事情都一清二楚,那不太可能是这几日就达成的事,他仿佛早就开始为家族谋后路,未雨绸缪得甚至比宗国公、女皇还远。

表面绷着的这一层平静水面,底下是否已经要沸腾了呢?

?

【三六】察秋毫

?送走李淳一,宗如莱折返回公房,进里间主动拿了毯子给宗亭。自己则在榻旁铺了席子,悄无声息地躺下来扯被盖上。

分明是冬季,外面却有虫鸣声,奄奄一息。夜间朔风呼啸着将树枝刮到窗户上,似乎随时都要戳破纸面。宗如莱躺在地上背对宗亭而眠,他才刚闭上眼,便听得榻上传来声音:“倘我不拦你,你要将那碗粥吃下去吗?”

宗如莱心里忽然咯噔一下,但仍是躺在被子里一动不动。他低声回道:“殿下的好意,某不知该如何拒绝。”

“窝囊。”宗亭毫不留情地训起小叔叔来,“难道有人将毒药喂到你面前,你也要一声不吭地饮下去吗?”

他虽然在偷换概念,却讲得不无道理。他在教少年不要逆来顺受,该拒绝时得想办法拒绝,不要只屈从权势一声都不敢吭。

小心谨慎长大的少年此时在被窝里点点头,但却又问:“此事换成相公会如何做?”

黑暗里一片沉寂,宗亭久不出声,过了好半晌,才道:“她放在我面前的我自然会毫不犹豫地吃掉。但”他话锋一转,声音幽远起来:“你不要活成我这样。”

宗如莱若有所思,却没有再追问。在他眼里,宗亭几乎是无所不能的存在,但他隐约清楚其软肋,宗亭甚至能为这软肋放弃对整个家族的控制权。对于世族而言,整体的利益总是高于个人,族中主事必须公正、顾全大局,必要时需要为家族牺牲自己的喜恶与利益,但显然宗亭自认为做不到这些,这才默许了新嗣子的存在。

宗家总需要人继续撑下去,而这人,不能再像宗如舟和宗亭这样。

“你先回去吧。”宗亭言毕,忽扔了鱼符到地上。

宗如莱应声坐起来,迅速收拾了被褥,拿过鱼符一躬身,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又蹑手蹑脚下了楼,穿过灯火通明的中书外省大公房,牵了马飞奔在冷寂的承天门街上。

夜深深,少年单薄的肩头也被朔风压得沉沉。

又过了一月余,冬季就到了最冷的时候,对于皇城诸司官员而言,起早便顺理成章成了人生最困难的事。

这天卯时未到,宗正卿踩着黑漆漆的路稀里糊涂挪进礼部公房议事。困魔还在面前盘桓不去,却还要起早贪黑筹备吴王婚事,宗正卿将宗亭和李淳一腹诽了万遍,这才醒醒神,翻开了面前的陈年旧簿。

旁边的礼部官员道:“原本吴王婚事仪程参照太女当年的婚事即可,但元都督骑得了马,宗相公却不行,这便很头痛了。”

太常寺少卿抓抓头:“这有什么好头痛的,既然宗相公无法骑马,乖乖坐车就是了。就同娶妇一般,也没什么不可吧?”

“啊,朱少卿到底年轻。”礼部官员不以为意道,“平民百姓的正经婚嫁尚要顾忌两边颜面,你这样讲,虽是照顾了吴王颜面,却会令某中书相公很是不爽啊。王相结好,哪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久不开口的宗正卿总算捶开纠缠他的困魔,恢复了精神道:“你们的争论无非是在亲迎上嘛,依某看,到册封王夫这一关就都循着太女前制来,至于亲迎,让吴王坐着辂车去迎宗相公,届时同乘一辆车不就妥了嘛!不然宗相公看着吴王飒爽英姿骑马在前,恐怕要郁卒的。”

“妥妥妥。”、“这样倒也是可以。”太常寺少卿连忙点头,礼部官员也觉得可以一试,遂喊来书吏拟仪程。

“礼服都做好了吧?”、“都妥当了,正要送去。”几人啰里啰嗦议论了大半天,就细节等等全部定下,已是入暮时分。

几个人迎着夕阳走出礼部时,政事堂内却还在议事。宗亭一言不发坐着,他自伤后便很少发表见解,似乎当真颓靡了不少。李淳一坐在他对面,此时按着尚书省的计帐也是默不做声。灯火通明的政事堂内,落针声都能清晰可闻。

年底天下诸州及京城各衙署的计帐都经过勾检送了上来,哪里作假,哪笔支出有问题,哪些要进行勾征,清清楚楚。然而,关于新宫城的那笔帐却烂得一塌糊涂,比部的勾检也含糊其辞,说是工事拖得太久,账实都无法核对精准。

龙首原上的新宫城因规模宏大,已筑了许久,此工事原本是由太子督建,但太子出了那档子事后,监督大权自然落到了太女身上。李乘风一贯奢侈,向内库及国库伸手一点也不含糊。然如今这笔帐烂得不能看,新宫城简直像个无底洞,底下难免有非议。

按照李乘风的意思,是已经查不清的账就此销掉,今后重新算起;但尚书省却揪着这点不放,非要弄个明白,且拒绝无度支用左藏库财富。

外面闭坊的鼓声沉缓响起,坐于上首的太女轻叩着条案,掌管国库的太府寺卿缩在角落里不敢出声。庶仆这时候极不识趣地进来添茶,滚烫茶水注入杯盏中,茶粉浑浊却溢散清香,坐在宗亭身旁的曾詹事忽然起身拿东西,宽大袍袖一刮,置于案边的杯盏就瞬时倾了下来。

滚烫茶水悉数扑在了宗亭腿上,曾詹事“哎呀”低呼出声,太女已是循声看过去,却只见宗亭后知后觉反应过来,从袖中摸出了帕子,低头去擦袍子上沾了的茶粉。

李淳一喉间瞬时哽了一下,心都猛地跳了上来。那袍子上还冒着热气,沸水烫到他皮肉,他却毫无知觉,连神色都是平静的。唯有曾詹事大呼小叫:“不得了,这水太烫了,相公察觉不到,但恐怕已是烫伤了,快、快去拿药。”

“不碍事。”宗亭风平浪静抬首,“今日该议清楚的事还是议完好,一拖再拖,又不知何时才能清了这笔账。”他言罢看了一眼李乘风:“左藏库拨给筑建新宫城的支用是不是当真只用在了龙首原那块地上,查清楚了尚书省也好做事。”他言罢又看向新提拔的御史大夫曹台主:“我朝御史素来火眼,查这样的事难道束手无策吗?”

他伤后便难得露锋芒,曹台主被他这么一蛰,面上自然露出不悦,遂道:“中书相公还是先去处理伤口的好,免得雪上加霜。”

好一个雪上加霜,既强调他已经残废了,又讲他不幸被烫伤可怜。

李淳一霍地看向宗亭:“相公还是先回去吧。”她很清楚今日哪怕再咄咄也逼不出个结果,且因为担心宗亭伤势,这才让他先走。

宗亭看向她,眼无波澜地抬手撑了一下条案,庶仆赶紧上前帮忙,又唤来在外等候的宗如莱,让宗如莱推他回去了。

待他走后,曾詹事坐下来若无其事地饮了一口茶。傻子也看得出来方才他撩倒杯子是故意试探,大概也想看看宗亭是真残还是装残,而此事又极有可能是李乘风授意。李淳一越想越觉得可恶,压着一腔火揣着计帐簿子起了身,放缓了语气看向李乘风道:“不如今日就到这里,也不早了。”

此言正合了李乘风之意,她遂起身与众人道:“鼓声都快尽了,诸位该回的便回去吧。”

太府寺卿霍地起身,行礼先行告退,其余人亦反应过来,陆续站起,鱼贯而出。

李淳一刚出门,却被尚书左仆射缠着问了一些事,好不容易摆脱了聒噪的老头,她揣着簿子急急忙忙就往中书外省追去。

她步子很快,几乎是跑上了楼,楼上却无人。哒哒哒往下走,撞上庶仆,庶仆道:“宗三十四郎与相公都没有回来过,大约是……回府了?”

李淳一避开庶仆赶紧去牵了马,飞奔去宗家。

宗家小仆一眼认出她来,然还未及行礼,她便是闯进了门。宗如莱出来相迎,与她躬身道:“宗相公并无大碍,药已是上过了。”

他讲这话的同时,宗亭却还在内室低头上药。

揭开袍子,是被烫出水泡的皮肉,火辣辣地疼着,药油抹上去也于事无补。耳畔脚步声愈发近,宗亭侧身扯过旁边一件干净单袍遮了一下,不慌不忙擦干净手,抬头看向门口。

她满脸急切地推门进来,他脸上露出欣慰的笑。

李淳一快步走到他面前,就要揭开那袍子:“让我看看。”

“殿下欲行不轨吗?臣袍下可什么都未穿。”他伸手抓住她已经愈合的伤臂,“不要看,臣不会让它留疤的,放心吧。”

李淳一满腔都是怒火,他却转移话题:“殿下分明清楚烂账亏空的去向,为何今日一言不发?是怕说出‘这些支用被挪去山东补军费漏洞’会被元信算计吗?既然这样,下回就由臣来说吧,臣从来不怕山东那伙人。”

“我不是怕。”李淳一将手撑在轮椅扶手上,“婚事在即,我不想闹出什么事来。这节骨眼上,一点枝节都可能毁了这桩婚。能与相公结亲,我期待很久了。”

“既然这样”宗亭唇角轻弯起弧度,“恰好今日礼服送过来了,殿下可要帮臣试一试吗?”

他说着看向东侧条案,偌大漆盘上盛放着绛色衣袍,像深秋红叶次第艳,沉静又隆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