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爷子于是命人准备准备,只等那边办丧事便率家眷过去上香。

吩咐完毕之后,道:“去问问少夫人什么时候回去?回去之后若有什么地方需要侯府的,叫她差人回来说一声便是。”

下人应声出去,没多久,却回来禀报道:“老太爷,少夫人没回去。”

老爷子一怔,“是还没回去吧?这天色还不算晚,怎不早些赶回去?是靖廷还没回来是吧?”

“大将军还没回,估计是等大将军。”

老爷子道:“嗯,是得等靖廷一同回去的。”

江宁侯晚上回来,也听得国公府那边的事情,他知道那位老太太做过的事,听得她死了,也不过是淡淡地说了一句,“人总有一死,她算高寿了。”

“高寿?不算,听闻才六十多!”老爷子道。

没八十以上,焉能算高寿?

江宁侯本是有所指的,以她做过的那些阴鸷的事情来算,能活到六十多,真算是高寿了。

不过,老爷子不知道那些事情,因此,他也就没说了。

靖廷到晚上亥时才回来。

他回来之前就知道了,因为国公府的人去了总领府,他方才就是在总领府。

进了门,他脱下外裳坐在瑾宁的身边,“那边走了,你要回去吗?”

瑾宁摇头,“不回去。”

“好,那咱就不回。”靖廷握住她的手,轻声道:“人走了,想必,岳母在天之灵也能安息了。”

瑾宁心头没有痛快的感觉,她道:“她死一百次,都换不回我母亲。”

“不要再想,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靖廷轻抱她入怀,想起她的遭遇,心里很是疼惜。

瑾宁伏在他怀中,听着他的心跳声,心里慢慢地平静下来,“是该让它过去了。”

钱嬷嬷走进来,道:“大将军回来了?你来一下,我有些事情让你帮忙。”

靖廷站起来,“什么事?”

“有些东西放得太高,取不到,屋中的小厮也不够高,得劳烦大将军了。”钱嬷嬷笑道。

“不碍事,走吧。”靖廷知道她是寻个由头叫自己出去。

瑾宁也知道,大概是说奔丧之事,便让他们出去了。

靖廷跟着嬷嬷去了她屋中,嬷嬷屋里生着小炭炉,上头坐着茶水,她给靖廷倒了一杯茶,坐在了靖廷的对面。

“大将军,这宠爱郡主的人多,恨她的人也多,所谓树大招风,她是郡主也是女将,一举一动,备受关注,老夫人有诰命在身,又是陈家老爷子的嫡妻,若她不回去奔丧,定会引起轩然大波,只怕府中老爷子便首先饶不了她,若是弹劾到了圣上跟前,怕是要出祸事的。”

第372章我不回去奔丧

靖廷道:“莫说是她,便是我,都不愿意去奔丧,更不要说披麻戴孝了。”

“知道她不会回去,我也不赞成她回去,但是,既然不回去,咱就得有应对的法子,我叫大将军来,便是商议应对的法子。”

靖廷道:“嬷嬷可有什么法子?”

“法子是有的,但是…”嬷嬷犹豫了一下,“只是,对陈国公而言,未免太过残忍。”

“什么办法?”靖廷问道。

嬷嬷道:“皇上若会治郡主的罪,那罪名定是不孝,毕竟人死为大,且她是郡主的祖辈,郡主不披麻戴孝说不过去,可若说,郡主不披麻戴孝正正是因为孝顺呢?”

“嬷嬷的意思是让岳父上书,亲自指证母亲犯下杀人之罪?可子告母,子首先要以不孝问罪。”

钱嬷嬷道:“所以我才会说难为了国公爷,此计若跟郡主说,郡主定不会同意,若跟国公爷说,国公爷怕是拼了这条命也会愿意做,矛盾之处,便是在于此。”

靖廷道:“瑾宁是不会同意的,别在她面前说。”

“那大将军可有什么计策?”嬷嬷问道。

靖廷细细思量了一番,确实,除了嬷嬷此计,还真没什么别的好办法。

“我明日去跟苏大人商量一下,看看若由我或者是苏大人来顶正她杀人之罪,是否可行。”

“效果不好,皇上未必取信,若不取信,不会下旨调查。”嬷嬷道。

“瑾宁不回去奔丧,此事定是瞒不住的,到时候奔丧的人没见到她,肯定怀疑,在外头一说,有居心的人就会上本奏她,嬷嬷觉得,此事先与太后交个底,如何?”

钱嬷嬷摇头,“郡主不仅仅是郡主,还是朝廷武将,太后或许会体谅郡主,但是,皇上孝字当先,太后若插手阻止,便是阻止皇上行大孝之道,太后的身份本就不妥当啊,哪里有阻止自己的儿子施行仁孝之政?太后不好插手的。”

靖廷见嬷嬷愁眉深锁,便劝道:“您先别担心太多,瑾宁不回去奔丧,或有人注意到,但是未必有人上奏本。”

“是这么盼着的。”钱嬷嬷道。

“好了,别想了。”靖廷拍拍嬷嬷的肩膀,“我去了,免得瑾宁揣测。”

“嗯,好,你先回去吧,还没吃是不是?我去给你做点。”

“吃了,今晚陪苏大人吃了,别折腾了,您早些歇着。”靖廷说完便走了。

今晚的侯府,并不太安静。

晚霞阁那边,陈幸如冲出来痛骂了差不多半个时辰,但是无人出来劝阻,甚至,门庭前无人走过,看热闹都没人看。

最后是她自己冻得受不住,灰溜溜地回了屋中。

翌日,老爷子起了个大早,问了下人,“大将军和少夫人回娘家了吗?”

“回老太爷的话,没回,人还在宁瑟阁呢。”

老爷子皱起眉头,“怎地还不回去?昨晚就该回了,这国公府如今主事的人不多,靖廷和她得回去帮忙打点打点。”

崔氏为老爷子披上外裳,道:“听说国公府二爷回来了,有二爷和族中一些长辈代为打点就好,少夫人到底是外嫁的孙女,迟一些回去也不打紧的。”

下人道:“不过,看大将军和少夫人没有动身的意思,方才看到大将军身边的小碗,说大将军今日要回南监。”

“那少夫人可先回去啊。”老爷子道。

下人摇头,“那倒是没听到说宁瑟阁那边要动用马车。”

老爷子诧异地道:“难不成她今日还不回去?今日就该发丧了吧?”

“亲祖母,怎么能不回去?”崔氏扫了扫他的大氅,拂去粘在上头的白发,“许是有什么事耽搁了一下,她若不回去,一会就过来请安了,可以问问她。”

“嗯!”老爷子认为瑾宁不至于这么没分寸,吩咐了身边伺候的明叔道:“请她过来一同用早饭,然后一同出门吧。”

老爷子素来是个重视规矩礼教的,他近些年,喜事不太掺和了,但是白事必到。

尤其如今走的还是他的亲家祖母,辈分一样。

明叔去请瑾宁的时候,靖廷刚出门去,瑾宁道:“明叔先回祖父,说我马上就过去。”

明叔见她半点没有要出门的意思,不禁问道:“少夫人今日是要回娘家吗?要不要奴才命人打点打点?”

他是在老爷子身边伺候的,在府中下人里也算德高望重,因此,多嘴问这一句也不算僭越。

瑾宁微笑道:“不必了,我没打算回去。”

明叔一怔,“不回去?少夫人的意思是没打算今日回去,还是其他意思?”

瑾宁道:“我不回去奔丧。”

“这是为何啊?”明叔奇怪地问道。

瑾宁微笑,“没为什么,明叔先回吧,我片刻就来。”

“好!”明叔见她不说,也就不问了,回去也不禀报老爷子,若她不回去,自然会跟老爷子说的。

明叔走后,钱嬷嬷为瑾宁整理衣裳,道:“老爷子那边,你打算怎么说?”

“直说啊!”瑾宁道。

“只怕老爷子震怒!”钱嬷嬷道。

“他必定震怒的,可我不能因为他震怒就回去。”瑾宁道。

钱嬷嬷很是可惜,好不容易才让老爷子对郡主有好印象。

可也没办法的。

老爷子这边还好应付一些,毕竟惹得老爷子不高兴,顶多在府中就消停点儿。

倒是皇上那边,却不能不让人担心啊。

老爷子在文华阁用早饭,瑾宁带着嬷嬷去了文华阁。

老爷子见瑾宁脸色红润,丝毫不见有悲伤之色,且如今还没有回去的意思,不禁淡淡地道:“我还以为少夫人昨晚便回去了。”

瑾宁行礼之后回道:“没呢。”

“我还看见你在这里,你自然是没回去。”老爷子不悦地道。

崔氏笑着打圆场,“先坐下来用早饭,用了早饭再一同去吧。”

瑾宁没坐下来,道:“我不回去奔丧,方才跟明叔说了。”

老爷子猛地抬起头,有些难以置信地看着她,“你说什么?你说你不回去奔丧?”

“是的,我不回去。”瑾宁平静地说。

老爷子一拍桌子,怒道:“荒谬,那是你的祖母,你就在京中,竟然不回去奔丧?这像什么话?难怪见你脸上没半点悲伤之色,看来你祖母死了,你一点感觉都没有啊,如此淡漠亲情,不孝忤逆,我真是错看了你。”

第373章多凉薄无情啊

崔氏看着瑾宁,“少夫人是不是有什么事?是不是身子不适?”

老爷子怒道:“你看她的气色,哪里有病的样子?便是真病了,只要不是病得无法行走,都该回去,哪里有祖母病逝做孙女的不回去奔丧的道理?又不是万千里路,半时辰不到的功夫,你竟然说不回去?任何理由都不是理由。”

瑾宁垂下眸子,也没有辩解的意思,“我没病,也没有其他原因,只是不想回去。”

“你…”老爷子气结,看着她那没什么表情的脸,沉住气问道:“你不回去总有你的道理吧?你说说你的道理。”

瑾宁摇头,“没有。”

她福身,“祖父若没其他事情,我先回去了。”

说完,不等老爷子发话,她就走了。

老爷子气打一处来,“大不孝,大不孝!”

崔氏也觉得奇怪,之前虽听外人说她和国公府的家人有些不愉快,但是,这人都死了,有什么不过去的?她也不像是那种记恨小事的人啊?

“她该不是还恨着老夫人和国公爷当年送她去庄子的事情吧?”崔氏道。

老爷子闻言,生气地道:“这都是过去的事情了,再说,便是亲情凉薄,人都走了,哪里有做后辈的不去送葬的道理?”

“别生气了,她不去,咱还是得去的。”崔氏瞧了瞧他愠怒的脸色,宽慰道。

老爷子心里到底积压了怒气,随便对付了几口便撂下了筷子。

“那咱还去不去?”崔氏问道。

“本想着去帮忙的,既然连她都不问不管,咱今天就先不去了,等明儿设下灵堂再去了。”老爷子道。

他想了想,吩咐了明叔,“你去一趟,看看国公府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无论是钱财还是人力,但凡缺的,回来侯府言语一声。”

“是!”明叔领命而去。

崔氏知道他一向认为死者为大,也十分重视身后之事,或许是自己年事上去了,对这方面的事情就敏感了许多。

他叹息道:“生前不见得好,死后连拜都不拜,这样的不肖子孙,有什么用?”

崔氏道:“听闻这位老夫人对少夫人不好,兴许,是积怨了,少夫人到底还年轻,未能堪破恩怨。”

“有什么恩怨?又不是杀父之仇,更不是杀身之仇。”老爷子其实也听过这对祖孙有些积怨,但是,积怨再深也是一家人,且之前瑾宁是青州庄子,她回来的时候,老夫人又在南国,两人真正相对的日子也没多久,何来深的积怨?

且做小辈的,就不能记恨祖辈,祖辈父辈所思所虑,不也是为小辈好吗?

老爷子越想越生气,她如今是侯府的人,她这般凉薄无情,传出去,只道是侯府凉薄。

“来啊,去一趟大将军府,便说少夫人不回去奔丧,请大将军或者老夫人代为教训…劝说。”老爷子喊道。

“是!”门外下人得令便去了。

老爷子哼道:“原先想着,如今子言不待见夫人,且夫人行事也十分偏颇,想叫少夫人管着内宅之事,幸好我还没下这命令,谁想竟会错看了人?”

崔氏没言语,只是静静地喝着粥。

“子言知道这事吗?他一向疼爱少夫人,只没把她当亲闺女看待,若他知道,只怕也会失望的。”老爷子忽然问道。

崔氏抬起头,拉着他的手轻声道:“这事还得再看看,不宜太早下判断。”

“还看什么看?你倒是说说,哪里有不给祖母送葬的子孙?”老爷子还是揪着这点不放。

“还有,莫非靖廷也由着她了?”

这般絮絮叨叨了许久,倒是把崔氏弄烦了,她坐在一旁绣花,也懒得搭腔。

没一会儿,明叔回来了,道:“老太爷,大将军那边说知道这个事情了。”

“那大将军什么时候来?”老爷子精神一振,问道。

“大将军没说,老夫人也没说。”

“没说?那他们是什么意思啊?”老爷子一怔。

“没说过其他话,我禀报之后,大将军和老夫人都说知道了,然后便打发了我回来。”明叔道。

“这么奇怪?”老爷子暗自思揣。

崔氏淡淡地搭话,“可能忙着,晚上过来也不定的。”

“也是,大将军军务繁忙,也未必现在得空来。”老爷子点点头道。

明叔道:“不是啊,大将军和老夫人似乎打算出外几天,我去的时候,正收拾行装呢。”

“外出几天?还要收拾行装?这…难道连甄大将军那边也不去吗?这可是亲家啊!”老爷子诧异了。

明叔道:“见老夫人脸色很差,想必是老病犯了,大将军一向心疼老夫人,怕是不愿意让她去丧礼。”

“也是,听闻老夫人在边城的时候便总是犯病,没想到回了京中还没好,也是啊,他们二位年事已高,这会儿去的又是同辈的,难免堵心,大将军带着老夫人走开几天,散散心气,也说得过去,只是底下的小辈得帮忙去打点打点了,哎,这少夫人真叫人失望啊。”

崔氏见他自顾自地为人家找了解释的理由,倒是一直揪着少夫人那边不放,不禁道:“这奔丧本来说的就是心意,若没这个心意,去了也白去,何必勉强呢?”

老爷子哼了一声,“连这份心意都没有,可想而知,她是有多凉薄无情。”

宁瑟阁那边。

老爷子的态度,钱嬷嬷是看在眼里了。

老爷子的性情固执古板,且最为重视礼教,更是皇上仁孝治国的奉行者,他的反应如此之大,可见此事一旦闹开,将会掀起多大的风浪。

她看了一眼正在绣鸡蛋的瑾宁,也不想说什么让她增加压力,倒是瑾宁放下了绣花,道:“我们去巡视一下店铺吧。”

“也好,出去走走,散散心!”钱嬷嬷道。

瑾宁叫上可伶可俐,主仆几人往外走,出到门口的时候,却见到陈侍郎走进来。

陈侍郎径直走过,仿佛没看到瑾宁一般,瑾宁自然也没搭理,与他擦肩而过。

出了门口,可伶冷冷地道:“拽个二五八万,活像咱欠了他似的。”

钱嬷嬷道:“管他做甚?咱走咱的。”

“是不管,只是未免太嚣张了,狗进了门叫了主人还懂得摇尾巴呢,他倒好!”可伶心里头着实不忿。

可俐戳了她一下,“行了,别说了,主子心里头烦着呢。”

第374章到底没厚待她

瑾宁笑了笑,“我不烦,有什么好烦的?”

她上了马车,又对可伶道:“你去一趟南监,跟大将军说今晚我不回府用饭,我巡视完店铺之后,便去大将军府。”

“那是否要叫大将军一同去?”可伶问道。

“不了,我自己去就行,让他回府,老太爷肯定是要问的,他若不在老爷子只怕会更生气,便先让他给我抵挡一下,我好清净清净。”

“好,知道了!”可伶回府牵马。

瑾宁巡视了一通店铺,也没心思跟胡青云说话,便去了大将军府。

府外备下了马车,下人正往马车上搬东西,见瑾宁来,门房便急忙进去通报。

瑾宁紧跟着进去,见大家都在正厅里,先行了礼,然后挨着婆儿坐下来,“外祖父,婆儿,你们要出远门?”

大将军道:“你婆儿身子不好,趁着还能出去走走,便带她出去走动走动。”

“既然身子不好,不如养好了再去?”瑾宁道。

老夫人拉着她的手,轻轻地拍着她的手背,“好不了,人难免一死,我不怕,从我嫁给你祖父那天起,他便说了要带我游遍大江南北,这些年我也随军而去,可他总是军务繁忙,这好不容易,你哥哥们都出身了,眼见朝中也有可继承之人,他便抽个闲暇,陪我出去走走。”

瑾宁听了这话,心里好生难受。

她靠着老太太的手臂,眼角余光却看到大舅妈在抹眼泪,再看向外祖父,他虽不言语但是神色黯然,她心中微惊,当下也不问,只与老太太说了几句话之后,便对大舅妈道:“大舅妈,您上回不是说有一根簪子要送给我么?我可惦记上了,我随你去取。”

老太太笑道:“瞧着小家子气的东西,不过是一根簪子,你大舅妈还能缺了你的不成?”

“老太太,您啊,养了个小气的姑奶奶!”大舅妈笑骂着,眼圈却还是看出了微红。

“我去去便回。”瑾宁对老太太说完,拉着大舅妈便道:“走,咱取簪子去。”

大舅妈被她拉着起身往外走,一直走到无人处,瑾宁才停下来回头看着大舅妈,“舅妈,您跟我说实话,是不是老太太身子不好了?”

大舅妈轻轻叹气,“知道瞒不过你这丫头,但是老太太不许说,前日病发,宫里来了两位御医,说老太太许是熬不过一个月了。”

瑾宁如遭电击,喃喃地道:“不可能,怎么可能?她看着那么精神,我上回回来见她,她也没病的样子。”

“老太太病了这么些年,全凭名贵药材和念你这颗心吊着命,五脏六腑早有病伤,其实从边城回来的时候,大夫便说可能熬不过长途跋涉,可她还是熬过来了,一直熬到你成亲,这口气,也算是撑得够了,她很辛苦啊,吃那些药,一天两顿,便吐两回,吐得都见血了,如今看着精神,是因为御医带了太后给的药丸,只是这药丸维持不了多久啊。”

大舅妈说着,眼泪滴答滴答地落。

瑾宁心里像是被什么践踏过一般的痛,老太太快不行了?

可她一直以为,她还能有许多日子可以陪着她的。

“既然身体这么差了为什么要走?”瑾宁颤声问道。

“他们也不是去很远的地方,只是去枣庄,你知道枣庄是老太太当初给了你母亲的,在你母亲小的时候,她便常常带着你母亲满山里摘枣儿,她说,在那里走的话,她会很安详,所以,你外祖父已经告假,陪她去枣庄,过两日等打点好,我也会去。”

瑾宁背靠着墙,慢慢地蹲下来,双手掩面,泪水从指缝里溢出,她不能接受啊。

“孩子,你婆儿年纪到底大了,失去你母亲的时候,她就差点没了,病根早种下,这些年吃药也是吃得辛苦,若她能安心地走,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大舅妈这样安慰瑾宁,但是自己却止不住地落泪。

两人就这样哭着,还是二舅妈疾步走来,拉起两人道:“哎,快都给我把眼泪吞回去,老太太可不许瑾宁知道的,瑾宁但凡在她跟前露了半点伤心的神色,她就得疑心,这去枣庄也去得不安心。”

只是两人哭得眼睛都半肿了,这般回去,老太太肯定疑心。

大舅妈擦了眼泪,对瑾宁道:“到我屋中去洗个脸,别叫老太太看出端倪来。”

“嗯!”瑾宁哽咽地说,方才哭了一场,鼻子堵得厉害。

到底,上天并未厚待她,她爱的人,爱她的人,要永远离开她了。

在大舅妈屋中洗脸,重新上妆,带上大舅妈给的簪子,瑾宁冲镜子里堆了几个笑容,尽量让自己笑起来自然一些,这才和大舅妈走出去。

老太太有些乏了,但是看到瑾宁带着新簪子出来,还是打起精神仔细看了看,伸手抚摸着瑾宁的脸,痴痴地说:“真好看,真好看啊!”

瑾宁看着她慈爱的眸光,心里一酸,眼泪看着就要溢上来,她干脆往老太太怀中一靠,哽咽道:“您这是要去多久啊?我想念您了怎么办?”

“这傻丫头,婆儿去不远,顶多就是附近走走了,或许会去枣庄住几日,你若想念婆儿,便去枣庄。”

“那我马上回去收拾东西,跟着您去!”瑾宁道。

甄大将军复杂地看了瑾宁一眼,然后笑了,“丫头,你跟着去岂不是妨碍了我们?”

“你才刚嫁到侯府,可不能随便走开,听话,若过一阵子实在想念我老太太,便到枣庄里叫我看看。”老太太不舍地拉着她的手,干涩的手指不停地摩挲着她的手背。

“我想去!”瑾宁带着哭腔道。

“可不许胡闹的,这嫁到人家府里去了,便是侯府的人,得有个主母的样子,瞧你如今还像个小姑娘,被人瞧见了笑话。”

大舅妈道:“是啊,我估摸着老爷子和老太太也不会去其他地方太久,到时候去庄子清净的话,你就去庄子里找她,这不就得了?”

瑾宁只得道:“那你们什么时候走?”

“用了午膳就去,你来了正好,今天炖的羊肉,合你胃口。”老太太笑着道。

瑾宁道:“我要吃,吃了我送您出去。”

第375章给你的份

用膳之前,甄大将军叫了瑾宁到书房。

“雪球儿啊,你婆儿的身体,你是知道了吧?”大将军坐在书桌后的太师椅上,方才在外头的笑容全部都收了,整个人都显得消沉而失措。

瑾宁看到外祖父从来都是意气风发威风凛凛的,哪里有过这副模样?

她的心揪起来,黯然垂泪,“方才大舅妈与我说了。”

大将军轻声叹气道:“这些年啊,她身子一直不好,可我总觉得,她福分不止这么浅的,这辈子,她跟着你外祖父我,是真的苦啊,我长年在外征战,家里大小都是她打点,便是她生孩儿,我也没在她身边,你母亲出事的时候,她伤心欲绝,我便带她到边城去,离开这个伤心的地方,边城风沙大,不利于她养病,可她说跟着大家伙儿,心里就踏实,可那地方,吃没好吃的,住没好住的,她受苦了十几年。听闻你回京之后,她便一直说要回来,可她身子不允许,我便说她若能养好身子,我便带她回来,她便立了心,规规矩矩地吃药用针,身体果然好转了,我上奏朝廷请旨回京,一路回京,这么辛苦颠簸都熬过来了,眼见她为你的事情和府中去了那位老太太对抗,精神抖擞,我以为,会有奇迹…”

瑾宁默默落泪,心头大痛。

“人人都说,甄大将军是大周的屏障,是大周武将的主心骨,可谁都不知道,她是我的主心骨啊,没了她,我便…我竟不知道可以做什么。”

瑾宁走到他身边,抱着他,哭着道:“外公,许还有办法。”

“没办法了,其实不止御医来过,太后都来过了,太后的医术,是大周最高明的,她说你婆儿时辰差不多,只给了一颗丹药,说是能让她去得没有痛苦。”大将军拍着瑾宁的手,长长地吁了一口气。

瑾宁的泪水滴落在大将军的肩膀上,她心头空落落的,神思转换间便浮起了暗痛。

“来,坐下,外公有话跟你说。”大将军悲伤了一会,便拍着她的手认真地道。

瑾宁走到另外一边坐好,静静地等着外公说话。

甄大将军从柜子里取出了一个小盒子,在瑾宁面前打开,“这是你婆儿立下的遗嘱,她名下的所有财产,分为八份,你五个哥哥各一份,你大舅二舅各一份,另外一份是给你的,你的这份,都有清单,你拿着。”

瑾宁看着他递过来的那张纸,刚止住了眼泪又夺眶而出,“我不要,我不要!”

给她再多的银子家财她都不要,她不缺。

她缺的是人,是疼她的人,她要那么多银子做什么?她在乎的人都要走了。

“拿着,不懂的去问问大舅妈,你婆儿名下的都是她在打理,她会跟你细分开来,以后你的就归你管。”

瑾宁还是不接,泣不成声。

老将军长长地叹气一声,“拿着吧,这是你婆儿对你最后的爱,她不能为你筹谋以后,只想给你留一点保障,你拿着,才是报答她的最好方式。”

瑾宁听得心都碎了,伸出手,慢慢地接了过来。

老将军又叹息了一声,“你别送了,我跟她走了,我们就在庄子里头,你若想我们,便去庄子里找我们。”

说罢,他拉开门走了。

瑾宁趴在桌子上,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悲恸,大哭了起来。

钱嬷嬷进来,方才在门外,她都听到了。

她轻轻地扫着瑾宁的后背,哽咽道:“这人呢,总有这一天,别太伤心。”

“嬷嬷!”瑾宁抬起头,悲怆地看着她,“我愿意放下所有的仇恨,愿意放弃我所有的一切,换她好好地活着。”

“别这样!”嬷嬷鲜少见她这般孩子气,知道她是彻底没了办法,“你这样,你外婆见了也不安心。”

瑾宁心底像是被大风刮过一般,只剩下一片萧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