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就得给陈氏这点颜面。

只是弹指间,韩凌赋看似儒雅淡然的面孔下已经心思百转,他颔首应下了。

陈氏早在自己的院子里等得急不可耐,一听丫鬟来禀说王爷来了,就急急地出屋相迎。

“王爷,您可总算回来了!”陈氏一边屈膝行礼,一边说道,焦急之色溢于言表,“这段时日……”

看着陈氏那一惊一乍的模样,韩凌赋心中更为厌烦,这种女人偏偏是他的郡王妃,将来他登上大宝,就是他的皇后……这陈氏她担得起吗?!

“有什么进去再说。”韩凌赋语气淡淡地打断了陈氏,大步跨过门槛,在上首的太师椅坐下。

屋子里服侍的丫鬟立刻眼明手快地上了茶,韩凌赋轻啜了一口热茶,那温热的茶水下腹让他感觉浑身的疲惫似乎去了一半,精神稍微好了一些。

放下茶盅后,韩凌赋方道:“什么了不得的大事,值得你一个堂堂郡王妃如此惊惶失措,你是王妃,要有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气势。”他语气中带着训斥,还有旁人不可察觉的嫌恶。

陈氏被他训得怔了怔,面色有些僵硬。她勉强定了定神,接着道:“王爷,这段时日,王都的各府之间流传着一些关于白侧妃的传言……”陈氏有些难以启齿,这事无论是真还是假,都必然会激怒韩凌赋,又有哪个男人能忍下这种屈辱呢!

“什么传言?”韩凌赋还没在意,随口问道。

陈氏咽了咽口水,有些艰难地说道:“那传言都说白侧妃……她……她偷人,还说世子他来路不明……”说到这里,她不再往下说,小心翼翼地观察着韩凌赋的面色。

关于“成任之交”的传言,陈氏是知道的,可是她却故意换了一种方式来说,一方面是避免自己被韩凌赋迁怒,另一方面也是想要把矛头直指白慕筱。

韩凌赋的面色瞬间变了,羞恼交加,再不复刚才的淡然清隽。

他眸中闪烁着塞芒,对着陈氏拍案怒道:“是谁在那里造谣生事!”那狠厉的目光朝陈氏直射而去,仿佛她就是那个罪魁祸首似的。

陈氏急忙道:“这事是妾身的一个表姐上门说与妾身听的……说是王都的高门大户之间几乎都快传遍了。”

这等丑事自然是传得差不多了,才会传到当事人的耳中。

韩凌赋的脸色漆黑漆黑的,阴沉得就像要滴出墨来,他咬牙道:“你且与本王细说。”

既然韩凌赋这么问了,陈氏这下也不敢再隐瞒,把那“成任之交”的传言一五一十地说了,形容之间,一副低眉顺目的样子,心里却是乐开了花。

出了这等丑事,无论是真是假,以后那白氏的名声就算是有了污点,王爷对她必生嫌恶,以后,白氏那贱人休想再在府里作威作福。

韩凌赋越听脸色越是难看,只觉得一口老血如鲠在喉。他根本就没在意陈氏的想法,他的心中已经被某个想法所占据——

到底是谁把此事张扬出去的?!

这件事太隐秘了,除了当事人,根本就不可能有人知道,不管是他,白慕筱,还是奎琅,都是绝对不可能把此事透出去的。

对他们而言,如此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肯定是有人在算计自己!

问题是,那会是谁呢?

他是皇子,敢拿他开刀的也不过是那么几人,如今,大皇兄和二皇兄相继失势,形同废人,能对付自己的也唯有皇后和五皇弟了。

韩凌赋脑海中浮现韩凌樊那愚蠢天真的样子,立刻就确定了。

是皇后,幕后之人十有**是皇后!

但皇后是怎么知道的呢?又是什么时候知道的呢?

年初,父皇抱恙令自己监国,皇后没有出手;年中,为了南疆、西疆之事,五皇弟几乎被自己逼到绝境,可是皇后还是没出手……也就是说,皇后是在他离开王都后才得知此事。

又是谁告诉皇后的?

……

韩凌赋闭了闭眼,没有再想下去。再纠结于此,也不会有什么结论的。

他的拳头在袖中握了起来,心里后悔不已。

自己这次去西疆的决定真是太失策了,可说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不但错过了王都这边的大好机会,白白让五皇弟捡了个大便宜,还给了皇后背地里败坏自己名声的机会。

想到这里,韩凌赋恨得咬牙切齿,额头青筋乱跳。

坐在下首的陈氏一直观察着韩凌赋的神色变化,见他一副杀气腾腾的样子,心中暗喜,自以为得了好时机,便轻声叹道:“王爷,如此下去,妾身就怕这传言越传越离谱,污了王爷的清名,王爷您是白玉,将来是要……”登大宝的人。

她故意顿了一下,请示道:“王爷,您看此事应该如何是好?”

韩凌赋猛然回过神来,深沉的目光看向了陈氏,神色晦暗不明,淡淡地问道:“你……说应该怎么办?”

陈氏压抑着心头的喜悦,立即道:“妾身以为,为今之计,只能快刀斩乱麻,除了传言的‘根源’,才能平息此事……王爷,不如就让白侧妃暴毙吧?”

陈氏自以为说中韩凌赋的心思,眼中再也掩饰不住期待的火花。

却不想,等来的竟是一个茶盅朝她迎面砸来。

“啪!”

那茶盅正好砸在陈氏的裙裾边,碎裂开来,热汤的茶水溅湿了她的裙角和鞋袜,惊得她低呼了一声,直觉地缩脚,狼狈不堪。

“蠢妇!”韩凌赋的脸色更难看了,压抑不住内心的愤怒,斥道,“你有没有脑子,现在这个时候让白氏暴毙,你这是想要坐实了传言是不是!”

如今的韩凌赋并不在意白慕筱的死活,甚至也恨不得白慕筱去死,但不是现在。

现在,白慕筱还不能死,她在这个时候死了,情形只会更糟,别人都会认定传言是真,所以他才恼羞成怒得要了她的命。

只有白慕筱活着,自己才可以“理直气壮”地反驳那传言是有心人士的污蔑,是陷害,是居心叵测……

想着,韩凌赋看着陈氏的目光更冷了。

偏偏陈氏这个没脑子的,根本就没有考虑过这些,每日只想着怎么争风吃醋,真真是头发长见识短,怎么自己就娶了这么一个蠢妇!

脸色苍白的陈氏在最初的惊恐后,变得心冷不已。

她一心为了韩凌赋,一心为了王府的名声,可是韩凌赋又是怎么对待她的?!

韩凌赋的心里还是只有白氏这贱人!

哪怕是出了这等丑事,他还是舍不得白氏……

明明只需要对外宣称白氏以死明志,就可以一了百了地了断此事,他却不肯同意,还如此轻辱自己!

她自从过门后,为了他掏心掏肺的,他却根本就不把她放在心上!

他根本就是被白氏这贱人迷了心窍了!

陈氏越想越是委屈,一簇心火随之熊熊燃烧起来,阴阳怪气地说道:“妾身是蠢,哪有白侧妃有一颗‘七巧玲珑心’!”

如果是过去,韩凌赋恐怕是深以为然,可是如今什么“七巧玲珑心”的,就极具讽刺。白慕筱就是心太大了,太野了,才敢对自己下五和膏,才敢和奎琅有了私情,才敢幻想着让她的奸生子将来登上大裕的至尊之位……

这个女人还真是“敢”!

韩凌赋愤然起身,心里更恼怒了,连他自己也不知道是在气陈氏哪壶不该提哪壶,还是在恼白慕筱。他冷哼了一声,拂袖离去。

离开陈氏的院子后,韩凌赋本来打算去星辉院找白慕筱发泄心头的怒火,可是走到半路还是折回了。就算去见了白慕筱又如何,也不过是逞口舌之快,于事无补。

于是,他又改道去了外书房,小励子始终沉默地跟在韩凌赋身后,看着他削瘦的背影,担忧,无奈,心疼,万般情绪到最后皆化成了心头一声重重的叹息,随着王都冰凉的秋风散去……

韩凌赋独自关在外书房里许久,终于渐渐地冷静了下来,吩咐道:“小励子,让人去打听一下,目前那个‘流言’扩散到了什么程度,它又是从哪里传出来的……”

说到“流言”这两个字时,韩凌赋的眼角不由得抽搐了一下,眼底浮现一层阴霾。

“是,王爷。”小励子赶忙退下办事去了。

当天,在天色彻底暗下来以前,小励子这边就得了结果,说是这件事已经在王都的高门大户之间传遍了,但是因为关乎皇子皇孙,大家也不敢在明面上说,所以暂时还没传到民间,消息的源头是从宫里传来的……

他禀完之后,整个外书房就笼罩在一片死寂中,气氛沉重而令人窒息,连外面的院子里都是万籁俱寂。

韩凌赋没有说话,直愣愣地透过窗户看着外面阴沉的夜空,那是皇宫的方向。

果然,他的推测没有错,一定是皇后在幕后策划推动……

韩凌赋一方面怒不可遏,但另一方面,又有一丝庆幸。

如今,情况还没发展到最糟糕的地步,幸而自己回来得不算太晚,现在局势虽然不妙,却还没到不能逆转的地步!

想着,他望着夜空的眼眸眯了眯,之前黯淡的眸子里又绽放出异彩,那其中蕴藏着野心,决然,还有如毒蛇般的阴狠……

对别人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

王都的夜空中,数以万计的星光闪烁,一眨一眨,就像是在风中摇曳的烛火,似乎下一秒就会骤然熄灭……

深秋的王都越到深夜就越是阴冷,一夜飞快地过去了。

次日一早,韩凌赋就再次向宫里递了折子,但还是入泥牛入海。

他不死心地连着几天递了折子,说是西疆有十万火急的紧急军情禀报,终于在十月二十一,得到了皇帝的召见。

皇帝自从苏醒后,精神恢复得极为缓慢,无论是体力还是精力,比之常人都相差甚远,不过总算已经可以下榻了。

皇帝在东暖阁召见了韩凌赋,天气才是深秋,但是东暖阁内已经燃起了一盆银丝炭,温暖如春。

瘦了一大圈、形容憔悴的皇帝坐在罗汉床上,慢悠悠地喝着药茶,一看到韩凌赋进来,脸色就有些铁青。

韩凌赋大步上前的同时,飞快地瞥了一眼皇帝的脸色,跟着就是低眉顺眼地撩袍下跪磕头行了大礼:“儿臣参见父皇!父皇龙体抱恙,儿臣没有在父皇身边尽孝,实在是不孝。”

皇帝没有动容,也没让他起身,直接道:“说吧,西疆有何军情?”

这一瞬,韩凌赋心里已经确信,皇帝肯定也知道了那“成任之交”的传言,也是,皇后又怎么会放过这个构陷他的大好机会!

韩凌赋立刻冷静了下来,垂首作揖禀道:“父皇,儿臣辜负皇恩,未能办妥和西夜议和的事……如今西夜大怒,正要全力进攻大裕,大裕恐危矣。”说着,他谦卑地匍匐在地。

“什么?!”皇帝顿时脸色发白,难以置信地脱口而出。怎么会呢?!

韩凌赋的嘴角勾出一个阴冷的弧度,在他抬起脸庞时,已经恢复如常,一副为国为民忧心忡忡的样子,跟着,他就把他和韩淮君抵达西疆后的事一五一十地禀了,在适当的地方又夸大了几分,最后义愤填膺地说道:“父皇,您对韩淮君宠信有加,对他寄予厚望,可是韩淮君与镇南王府和谋抗旨,实在是不忠不孝不义,拿大裕江山儿戏!”

他字字句句铿锵有力,慷慨激昂。

皇帝越听脸色越难看,明明小五与自己说西疆一切顺利,局势怎么会走到这个地步!

皇帝的胸口一阵剧烈的起伏,面色一阵青一阵白,一旁的刘公公担忧极了,赶忙给皇帝顺了顺胸口,安抚道:“皇上,太医说过,您绝不可再动怒啊……”

如今最不想皇帝出事的人恐怕就是韩凌赋了,他膝行了几步,急忙道:“父皇,大裕江山还要您来捍卫,您要保重龙体啊。”而他,还需要皇帝活着,才能进行接下来的计划,才能等到皇帝把皇位交托于他的那一天……

皇帝在刘公公的服侍下喝了半杯定神茶后,人才渐渐地缓了过来,只是眉宇之间掩不住的疲惫。

跪在下方的韩凌赋深刻地感受到他那个曾经英明神武的父皇如今真的是大不如前了……

皇帝再次看向了韩凌赋,淡淡道:“小三,你起来吧。”他的声音中不喜不怒。

韩凌赋心中一松,皇帝这么亲昵地叫他的乳名,也就是说,今天这件事最难的一关已经过去了。

“多谢父皇。”韩凌赋站起身来,垂首恭立。

皇帝审视着韩凌赋,沉声质问道:“小三,你在西疆时,为何不发密折给朕禀明此事?”皇帝面沉如水,眼眸中幽深似海。

韩凌赋毫不躲闪地对上皇帝深沉的眼睛,回道:“父皇,儿臣早已经连续往王都发了几次密折了……”他说着,皱了皱眉,欲言又止。

皇帝差点就要脱口追问那些密折现在又在何处,但是立刻想到了什么,面色微微一变。

韩凌赋接着道:“若是父皇没有收到儿臣的密折,可能是被韩淮君拦下了,也可能……”韩凌赋似乎发现自己说错了话,骤然噤声。

东暖阁内,静默了一瞬,皇帝缓缓地问道:“小三,你是哪一日发的密折?”

“九月十五,儿臣发出了第一道密折,随后又连发了三道。”韩凌赋垂眸回道。

九月十五的密折快马加鞭地送来,就算九月底不到,十月初也该到了。皇帝若有所思地想着,那么,这送到王都的密折又到了谁手中呢?

答案自然而然地浮现在皇帝心中,如今是五皇子韩凌樊在监国……

皇帝不由想起自己苏醒后,曾问过五皇子关于西疆的事宜……

当时,小五是怎么答的?

他说:“父皇放心,西疆有三皇兄和君堂哥在,一切都好。”

这就是“一切都好”?!

也是,对小五而言,这才是他所期望的!一直以来,小五都是主战派,如今自己卧病在榻,无法料理朝政,小五也就有了机会暗中和韩淮君串通一气,他这是打算忤逆自己,独揽大权呢!

想着,皇帝的面色越来越凝重,晦暗。

韩凌赋在一旁小心地察颜观色,心中暗喜不已,然后又道:“父皇,儿臣在西疆孤掌难鸣,又听闻父皇病重,所以才快马加鞭赶回王都。可是如今西疆前线,韩淮君身为一军主帅却极力主战,已经惹恼了西夜人……儿臣现在就怕西夜王再派增援,西夜铁骑不日就会踏平我大裕山河!”韩凌赋越说越是激动。

皇帝的嘴唇抿成了一条直线,冷声道:“来人,去叫五皇子来见朕!”

一个小內侍立刻领命而去,不一会儿,五皇子韩凌樊就来了。

见韩凌赋也在这里,韩凌樊脚下的步子缓了缓,眸光一闪。

皇帝本来想质问其隐瞒军报的事,但话到嘴边,又改了主意,在韩凌樊行礼后,问道:“小五,如今西疆的局势如何?”

韩凌樊心里叹息,恭敬地作揖回道:“回父皇,儿臣很久没有收到西疆的折子了。”

皇帝的额头一阵青筋浮动,差点就要急火攻心。皇帝握了握拳,深吸几口气后,总算勉强缓过来一些,拔高嗓门怒道:“小五,你太令朕失望了!你……你胆敢欺君!”

皇帝一眨不眨地盯着他,又道:“你说,你是不是早就收到了西疆的折子,却故意帮着韩淮君欺瞒朕,纵容韩淮君擅自与西夜开战?”说着,皇帝的情绪又忍不住激动起来,指着韩凌樊的鼻子道,“你……你是大裕的罪人!”

“……”韩凌樊“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自己当初虽然没有拦截折子,却为了安抚父皇,犯下了欺君之罪……听父皇的意思,君堂哥在西疆想必是打了胜仗,痛快,君堂哥真不亏是他韩家子弟,无惧蛮夷,扬大裕国威!

想着,韩凌樊的眸子绽放出一丝异彩。

看着跪在地上的韩凌樊,皇帝心里失望极了,原来真的是这样!亏他之前如此信任小五,还想把大裕江山交托给他!

韩凌赋自然把这一幕幕都看在了眼里,心里不屑:果然!他这五皇弟就是迂腐之极!不过,也正因为如此,自己才能有所为!

“父皇,”韩凌赋关切地说道,“您莫要气坏龙体!五皇弟年纪小,所以不懂事……”

东暖阁中回荡着韩凌赋紧张担忧的声音,又是让人传太医,又是让人点安神香……

而韩凌樊一直跪在地上,皇帝也没让他起身。

一直到半个多时辰后,宫人忽然来禀说,咏阳来了。

皇帝猜到咏阳是来为韩凌樊求情,本想打发了她,但随即又心念一动,宣了咏阳。

如同皇帝所料,咏阳是听闻韩凌樊被罚才赶来的,皇帝却没给她机会,直接把西疆这几个月的军情和韩凌樊的种种“罪状”告诉了咏阳。

“皇上,”咏阳对韩凌樊的性子还是有几分了解,肯定地说道,“我相信小五不会故意欺瞒皇上的,再者……”她顿了一下,又看了韩凌赋一眼,坚定地道,“我大裕乃泱泱大国,为何要屈膝于犯我边境的西夜,淮君铮铮铁骨,实在不愧是我韩家男儿!”

皇帝的心彻底地沉了下去,韩淮君是这样,小五是这样,姑母也是这样……他们一个个都不把自己这皇帝放在眼里!

什么韩淮君“铮铮铁骨”,也就说自己是软骨头?!

皇帝的脸色变了好几变,但最后变得冷静了下来,疲惫地揉了揉眉心,然后。抬了抬手,道:“小五,你起来吧……姑母,小三,你们都退下吧,朕累了……”

皇帝的疲惫众人都看在眼里,其他人也都没再多说什么,行礼后,就都退下了。

这偌大的东暖阁中,又只剩下皇帝和刘公公。

皇帝一直沉默,屋子里寂静无声……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皇帝忽然发出一声幽幽的叹息声,在这空荡荡的东暖阁中显得尤为沉重。

皇帝喃喃地说道:“朕真是病太久了,再病下去,大裕怕是要翻天了……”

皇帝的声音极轻,却一字不漏地飘进了刘公公的耳朵里,他只觉得心惊肉跳。

------题外话------

今天依然万更。唔,欠的加更都还完了吧?

☆、777事成(两更合一)

十月二十三,在朝臣们毫无预警的情况下,朝堂上再起风云。

皇帝忽然下旨,言辞凿凿地表明其龙体康复,五皇子少不经事,不足以服众,尚难当国家大任,三日后恢复早朝,以示正听。

一石激起千层浪,朝野上下顿时如炸了锅一般议论纷纷。

朝臣们大多分成了两派,一派觉得既然皇帝龙体大好,五皇子监国名不正言不顺,是该由皇帝来执政,重开早朝,方为正统;另一派人马则觉得皇帝卒中了两次,如今龙体大不如前,其实已经无法正常料理朝事,这一个多月来,五皇子把朝事诸事料理得妥妥当当,皇帝还是应该好好将养龙体才是!

在这两股声音中,也有人提出皇帝选在这个时候突然要上朝,该不会是恭郡王回王都的缘故吧……

这也让不少人联想到今年年初皇帝龙体抱恙,是选了恭郡王监国而非五皇子,看来皇帝的圣心还是偏向恭郡王。

接下来的几日,各种猜测在朝臣之间、各府之间传扬开来,让平静了一个多月的王都又变得局势莫测起来,就像那看似平静的海面之下早就已经暗潮汹涌……

三日后,也就是十月二十六,早朝重启,金銮殿上武百官尽数出列,下跪给皇帝行了大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百官的声音整齐地重叠在一起,如雷贯耳。

皇帝一袭明黄色的龙袍端坐在金銮殿上方的龙椅上,乍一眼看去,还是那个英明神武的帝王,俯视着下方的群臣,意气风发。

可是这殿上的臣子都是天子近臣,日日上朝,又如何体会不到皇帝已经是今非昔比,日暮西下了……

朝臣们心里才叹息着,就听上方的皇帝已经率先沉声说起了西疆的军情,说起了韩淮君……听得群臣皆是心中一凛。

“……韩淮君胆大包天,辜负皇恩,贸然与西夜大军开战,置大裕江山于险境,罪不可恕。朕决定召韩淮君回朝!”

皇帝说得义愤填膺,满堂哗然,群臣皆是面面相觑,交头接耳地骚动了起来。

就在这时,殿内的左下首走出了一道妇人的身影,在这满朝武的阳刚之气中,戎装妇人的出现犹如万绿丛中一点红,显得如此突兀,而又理所当然,无丝毫违合之感。

殿内瞬间因为女子的走出骤然安静了下来。

这一幕自然被龙椅上的皇帝收入眼内,皇帝面色一凛,眸中幽暗。

“皇上,本宫以为不妥。”咏阳双手抱拳,行的是武将的军礼,义正言辞地朗声道,“皇上,既然现在西疆军和南疆军联手与西夜大军打得僵持不下,大裕也并未落败,就不该临阵换将,以免动摇军心。”

咏阳一说,恩国公立刻出列,也是附和道:“皇上,咏阳大长公主殿下说得是。临阵换将乃是大忌。”

之后,又有不少武臣子纷纷应和,一时间朝堂上一片对皇帝的反对之声。

看来还真是颇有一呼百应的架势!皇帝盯着下方昂然而立的咏阳,脸上面无表情,但那僵硬的嘴角已经透露出他心底最真实的感受。

皇帝的右掌紧紧地握住了雕刻在扶手上的龙首,目光又从咏阳移向了恩国公,脑海中思绪百转……

这些日子以来,他几次召见韩凌赋,详细地询问过西疆的事。韩凌赋自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地都说了,说韩淮君在西疆与南疆军的领军将士姚良航走得很近,看来交情匪浅,经常结伴出行,似乎是旧识;说起两人合作截下西夜粮草;说两人合谋设下陷阱……

当时,皇帝立刻就想起了韩淮君是去过南疆的,恍然大悟。

原来如此,原来早在韩淮君去年奉旨去南疆取五和膏时,就已经和南疆军牵上了线……

而自己却一无所察,只想着韩淮君是自己的亲侄子,是韩家子弟,就对他信赖有加,却忘了他除了姓韩,同样也是恩国公府的女婿,这也让他和小五之间亲上加亲……

自己还春秋正盛,可是那些人就都迫不及待地想站队了,这都是盼着自己去死呢!

皇帝越想心中越是沉重,瞳孔猛缩。

如今,韩淮君与镇南王府一同抗旨,在西疆为所欲为,由此可见,连镇南王府也早就背着自己对小五投诚,也难怪上次自己要追究镇南王府大不敬之罪,围剿南疆,他们一个个都力反对,原来是因为他们这些人早就都勾结在了一起,对自己的皇位虎视眈眈。

偏偏小二那逆子不孝,意图谋害自己,反倒给了小五他们可趁之机,把百官都一点点地笼络到他麾下……自己病得太久了,久到这朝野上下估计都让小五、皇姑母他们收服了大半,所以今日才能“一呼百应”!

俯视着朝堂上那些一副忠心为国的臣子们,皇帝的眸中暗藏汹涌,手脚冰冷,心寒无比,只觉得自己再病下去,恐怕真的要众叛亲离,直接改朝换代了!

皇帝的手背上青筋凸起,语气上却还算冷静地问咏阳道:“皇姑母,临阵换将不妥……可皇姑母有否想过,若是大裕败了又该怎么办?”

咏阳仰首与皇帝四目直视,朗声道:“皇上,不战何知会败?!我大裕并非无兵无将,一味退让求和,只会令得蛮夷得寸进尺!”

这些年来,何止是西夜,长狄、百越、南凉纷纷来袭,难道大裕要一次次地折腰,一次次地求和,一次次地朝贡蛮夷……还会有谁再敬大裕是泱泱大国!

长此下去,大裕只会成为四方蛮夷眼中的一口肥肉!想来则来,想杀则杀!

皇帝看着咏阳,心里越发失望:为了偏帮小五,咏阳竟然不惜以大裕江山作为赌注。

看来自己的猜测果然没错,从来不站队的咏阳皇姑母也变了,不再是曾经先皇口中的那道明镜!

皇帝紧紧地蹙眉,道:“皇姑母,西夜兵强马壮,绝非韩淮君一个少不经事的年轻将士可敌!大裕江山乃是先皇和无数大裕将士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的,若是有了万一,朕以后在九泉之下如何面对先皇!”

看着慷慨激昂、振振有词的皇帝,咏阳心里也是同样的失望,这就是他们大裕的皇帝吗?

不战而降、不战而惧……他还敢提先帝,他哪里有先帝的一丝风采,半点风骨!

五皇子少不经事,韩淮君少不经事……但是大裕也曾有过百战不殆、震慑四方的官如焰和官家军,可是现在又在何处呢?!

镇南王府接连打退百越、南凉,镇得南方蛮夷不敢越境,然而,皇帝又是如何对待有功之臣呢?!

帮助百越复辟,围剿南疆和镇南王府……皇帝这些年的所作所为,真是越来越糊涂,越来越让人齿寒了。

为了大裕江山,咏阳决心再勉励一试,“皇上……”

可惜,皇帝却不想再听咏阳说了,果决地打断了咏阳道:“皇姑母,朕累了。今日就先到此为止,退朝!”

说着,皇帝已经霍地站起身来,拂袖而去,只留下咏阳和百官在金銮殿上目送皇帝离去的背影,五味交杂。

金銮殿中的气氛一时有些诡异,不少大臣都是唏嘘不已,本以为五皇子继位已经是毋庸置疑的事,如今看来还是圣心难测啊!

至于愤然离开的皇帝则是坐轿辇回了寝宫,原本激动的情绪随着轿辇有规律的晃动声变得平复了些许……

人都是会变的!

古往今来,多少英雄豪杰年轻时英明神武,到了晚年变得昏庸无为……只是没想到咏阳皇姑母也不能免俗。

皇帝幽幽地叹了口气,所幸自己还在,自己一定要拨乱反正,决不能让大裕江山被小五和咏阳皇姑母他们弄得支离破碎……

叹息声在空荡荡的殿宇中回荡着,带着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

就在这时,一个小內侍悄无声息地走了进来,禀道:“皇上,恭郡王在外头求见。”

“小三来了?”此刻的皇帝揉了揉额头,说道,“请恭郡王进来。”

不一会儿,一身金黄色皇子袍、金冠束发的韩凌赋阔步走了进来,只是他的样子看来有些不对,面色憔悴,两眼发红,一副精神不济的样子。

皇帝还未老眼昏花,自然注意到了。

待韩凌赋行礼后,皇帝便问道:“小三,你看着气色不大好,可是有哪里不舒服?不如朕让吴太医给你看看?”

皇帝这一问,韩凌赋当场又扑通地跪在地上,俊美的脸庞上透着淡淡的悲切,俯首作揖道:“多谢父皇一片关爱之心。儿臣并没有什么不适……儿臣这是心病。”

“心病?”皇帝眉头一动,目露疑惑,“到底是怎么回事?”

韩凌赋的神情更为悲伤,眼眶中甚至隐隐地浮现泪光,皇帝还是第一次看到韩凌赋这个样子,心中的疑惑更浓了。

“父皇,儿臣身为人夫、人父,却护不得自己的妻儿,实在是……”韩凌赋艰难地说道,几乎是有些哽咽。

皇帝微微蹙眉,透出几分不悦,“难道还有人胆敢对你的王妃不敬不成?!”

“父皇,人心之险恶实在是令人难以想象。”韩凌赋又悲又怒地说道,“这几日儿臣忙于父皇交代的事,一直无暇顾其他,直到昨日竟然听说王都里有人造谣生事,污蔑白氏母子,说……说是白氏与人私通,还说世子并非儿臣的亲子……”

韩凌赋越说越是激动,眸中迸射出怒焰,“父皇,现在白氏抱着世子一心求死,想一死以表清白……”

闻言,皇帝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如同暴风雨即将来临的前夜。

关于恭郡王府“成任之交”的那点丑事,皇帝当然是知道的,不过因着这几日各种事情接踵而来,皇帝心烦,也就一时忘了。

韩凌赋一边说,一边留心着皇帝的面色,自然是注意到了,却只当作没瞧见,继续哭诉道:“父皇,儿臣的上一个孩儿在娘胎里就被人所害,一出生就是那般‘模样’……”说着,他脸上一片晦暗。

皇帝也想起了那个苦命的孙儿,心里有些唏嘘。

韩凌赋再接再厉地接着说:“如今儿臣好不容易又得了个儿子,却不想竟然生出这种事端来!父皇,别人污蔑儿臣,儿臣可以不介意,但何苦对一个未满周岁的孩子出手?稚子何辜啊,父皇!”

皇帝的脸色阴沉得几乎都可以滴出水来。

韩凌赋的脸庞半垂,以袖口拭了拭眼角的泪花,又道:“父皇,您也知道,儿臣都及冠了,可膝下就这么一个儿子!这造谣之人实在是居心叵测,分明是想逼死世子,想让儿臣绝后呢!”

绝后?!皇帝心头有些触动,双拳握了又松,松了又握……是啊,小三二十几岁的人,只得这么一子,这么点香火……

瞧皇帝面有松动,韩凌赋心中一喜,只要皇帝站在他这边,那么真真假假都不重要,皇帝金口玉言,假的也可以变成真的。

“小三,”皇帝再次朝跪在地上的韩凌赋看去,略带斥责地说道,“你府里正妃侧妃妾室什么的也不少,却独独只有这么一个子嗣,也难怪会被人说三道四,落人口舌。”但凡韩凌赋府里再多一个孩子,哪怕是个姑娘,又有谁敢这样到处胡说八道!

韩凌赋的脸瞬间涨得通红,眼帘半垂,挡住了他暗潮汹涌的眼眸。

皇帝的话就像无数根针一样刺在他的心口,让他又羞又恼,若非此刻面对的人是皇帝,他恐怕已经甩袖走人了。

曾经,他也是可以有孩子的!

摆衣怀过,崔燕燕怀过,甚至是白慕筱也曾怀过他的骨肉……可是这些孩子都没了。而如今,自己就算是想再生一个,却也是有心无力。

这一切都要怪白慕筱,怪她给他下药;要怪崔燕燕,若非崔燕燕毒害了那个孩子,何至于此!

可是如今说什么都晚了!

他没有孩子,他有的只有那“明面上”的世子韩惟钧,那个卑贱的奸生子!

他恨不得亲手掐死那奸生子,却偏偏只能在所有人面前装着维护他,宠爱他。

想着,韩凌赋只觉得像是被塞了满嘴的黄莲一般,苦涩难当。

然而,他只能咬牙吞下,为了他的霸业,忍这一时的屈辱。只要他能笑到最后,这一切也不过是过往云烟!

他会找到名医治好自己,他总会有儿子的!

“父皇教训的是。”韩凌赋终于毅然地抬起头来,被泪水洗过的眸子里如黑宝石般闪烁着,其中有惭愧,却无后悔。

他艰涩却坚定地对着皇帝说道:“儿臣只喜欢白氏……是儿臣的不是,父皇莫要怪罪白氏。”

韩凌赋看着情深意切,但是也唯有他自己知道,他忍了多大的屈辱与疼痛,才说出这番“赤诚”的话语。

说到后来,他最后的几个字已经在发颤,而是这份颤意听在旁人的耳朵里却是另一种味道。

一旁的刘公公也也是暗暗地叹息不已。

皇帝怔了怔,回味许久,终于回过神来。

他差点忘了他这个儿子是个痴情种,一直以来对白慕筱痴心一片,当年为着那白慕筱可做了不少荒唐事,还不惜拂自己的意。

皇帝不由想起了过去这些年小三与白慕筱的那些事:

为了娶白慕筱为正室,小三意图把她过继给南宫秦……

白慕筱行为不检,未婚时就和小三私相授受,口口声声非君不嫁……

白慕筱以他人的诗作假作才女,罪犯欺君,但小三也毫不在意……

……

小三甚至还曾跪求到自己的跟前,希望娶白慕筱为正妃!

以前,皇帝一直以为韩凌赋只是年轻时一时头脑发热,却没想到他对那小女子竟然痴情到了这个地步。

因为他只喜欢那白慕筱,所以就只让她一人生下孩子。

荒谬,简直是荒谬!

皇帝恨铁不成钢地看着韩凌赋,不过是区区一个女子,何必独宠至此!

皇帝斥责的话语已经到了嘴边,但最后化成了一声叹息。

是啊,以小三对白慕筱的用情之深,又岂会舍得把她送与别人行那“成任之交”的丑事!

就算是小三的身子真的有什么问题,觉得子嗣无望,他府里女人这么多,也可以从中随便挑一个丫鬟送出去,生了儿子抱到那白慕筱的屋子里养着便是,犯不着去糟蹋自己最喜欢的女人!

想到这里,皇帝的心里已经有七八分信了韩凌赋的话,道:“小三,你起来吧。有什么事自有朕给你做主!”

皇帝这么一说,韩凌赋心里彻底地放下心来,知道自己这件事已经办成了大半……

他眸光微闪,却是没有起身,昂起脸,满腔义愤地对着皇帝又道:“父皇,儿臣行事素来端正,光风霁月,从来没有得罪过什么人,却遭此污蔑……”他用力地对着皇帝磕头道,“求父皇为儿臣做主,找出污蔑儿臣名声之人!”

韩凌赋匍匐在地,久久没有起身。

皇帝也是久久不语,殿内忽然就安静了下来,静得有些出奇。

皇帝的眸光闪烁,想到了皇后。

最初跟自己说起这“成任之交”的传言的人是皇后。

皇后是真的与自己随口说闲话,还是故意打算——

铲除异己!

一旦小三名声有毁,最得利的还不就是小五,除了小五,再没有旁人了。

如今小五在朝中如日中天,皇后又有什么不敢的呢!

想着,皇帝的面色越来越凝重,也越来越不悦。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皇帝终于又开口道:“小三,起来吧。朕答应你,朕一定会查个究竟。”

韩凌赋几乎贴在地面上的俊脸上不由得勾出一个浅浅的弧度。

这事成了!

“多谢父皇!”韩凌赋感激涕淋地再次磕头。

一炷香后,韩凌赋就离开了皇帝的寝宫,腰杆挺得笔直,之前那言不由衷的抑郁在此刻已经彻底烟消云散。

这时,临近正午,阳光正是最灿烂的时候,深秋柔和的阳光撒在韩凌赋的身上,让那夹着金线的锦袍在阳光中闪闪发光,衬得他整个人身长玉立,风度翩翩。

走下石阶后,韩凌赋驻足片刻,抬眼看着高高挂在天空中的灿日,眸子里绽放出异彩。

王都的天气阴晴不定,一时晴,一时阴,一时又狂风大作,以致朝堂、各府都有些提心吊胆,小心翼翼,唯恐一不小心就陷进这浑水泥潭中,越陷越深……

对于千里之外的南疆,王都的风也好雨也罢,似乎都吹不到这里来,却又在许多旁人意想不到的地方发生了某种微妙的影响……

南疆的一个小镇子里,两个王都口音的年轻人正一边牵着马儿往前走,一边表情茫然地打量着四周。

“二哥,”其中年纪小点的少年转头看着身旁比他高出了大半个头的青年,不太确定地说道,“你确信去骆越城是走这边吗?”

“怡……阿怡,你就放心吧。”青年拍了拍胸膛,信心十足地说道,“肯定没错!再说,我们刚才不是问过了,这是茂丰镇,茂丰镇离骆越城就不远了!等出了镇,再走半日,我们就到了!”

少年看着青年,半信半疑,实在是这一路,青年不知道说了多少次“肯定没错”,可事实是,这一路他们不知道走错了多少次。本来,以他们俩轻装简行的速度,十月底就该抵达骆越城了,可是现在都十一月初三了,骆越城还没影子。

“咕噜噜……”

少年的肚子忽然发出了尴尬的鸣叫声,他俊俏的脸庞上不由得染上了一片绯红。

在王都,他从来不知道饿肚子是什么滋味,现在可好,短短一个月,跟着二哥经历了各种状况:迷路、露宿、失窃、饥饿……

一旁的青年当然也听到了这个声音,上上下下地在自己身上摸了一遍,却只摸出了一个铜板,这一个铜板连一个馒头也买不起。

青年不好意思地搔了搔头,“阿怡,都怪我!”要不是昨日他一个不慎丢了钱袋,他们也不至于连顿饭也吃不上……

少年嗔了他一眼,仿佛在说,那当然是你的错。但最后出口的却是:“二哥,我们先赶路吧,只要到了骆越城……”

他话还没说完,就听后面传来一个少女清冷的声音,听着似乎有几分耳熟:

“原二公子,你是原二公子吧?”

二人都是怔了怔,原令柏顿时喜形于色,这下可好了,遇上熟人,也就说他们有饭吃了!

两人急忙循声看去,只见不远处,两个十五六岁少女和一个六七岁女童正看着他们,中间的少女身穿身穿湖色褙子,清丽的脸庞上露出惊喜之色,很显然,刚才出声的人应该是她!

这位姑娘看着好像有些眼熟……到底是在哪里见过呢?!

原令柏还在思考着,旁边的少年已经惊喜地脱口而出:“霏妹妹!”

少年连马也管不上了,快步走向了萧霏,眉飞色舞。

萧霏狐疑地打量着少年,还没反应过来,直到对方走到近前,看着他熟悉的眉眼,灵光一闪,脱口出道:“怡姐姐!”

这倒是巧了!

今日,萧霏会跑来茂丰镇也是突如其来,为的正是她身旁的这个女童。

这女童姓虞,本是骆越城人,自从父母双亡之后,家里的亲戚分了她家的产业,说是轮流照顾她至长大,之后这小姑娘就在几户亲戚之间如蹴鞠一般被踢来踢去,还当做丫鬟使唤。一年过去了,这些亲戚是看小姑娘越来越不顺眼,就想着把她送去给一个傻子当童养媳……

也是一个老邻居看着小姑娘可怜,就跑去五善堂问能不能收下这小姑娘,萧霏正好在善堂,就干脆自己去接人,谁知道小姑娘已经不在了,被人送来了茂丰镇的傻子家,所以萧霏又急忙赶来了茂丰镇,顺利地接到了虞家小姑娘……没想到竟然在这里偶然看到了一张有些眼熟的面孔,这才试探地询问了一声……

原来真的是几年不见的王都故人!

看着原玉怡,萧霏的嘴角不由逸出一朵灿烂的笑花。原玉怡竟然随原令柏一起来了南疆,大嫂若是知道了,一定会很高兴的!

“霏妹妹,遇上你真是太好了。我和二哥正要去骆越城呢……”原玉怡喜不自胜道。

在此偶遇萧霏,原令柏、原玉怡兄妹俩都是如释重负。

这下吃饭有着落了,马车也有着落了——原玉怡自然是随着萧霏坐了她的马车,看着马车里的糕点,两眼放光……很快,马车就调头出了茂丰镇。

望着在后方越来越远的茂丰镇,原玉怡真是恨不得赏原令柏一记手刃,他还说什么“肯定没错”,要是按照他刚才南辕北辙的走法,他们恐怕再走上几天也到不了骆越城……

马车一路往骆越城飞驰而去,身兼马夫、丫鬟和暗卫三职的凌霄也知道马车里的人都是归心似箭,把马车赶得飞快,在太阳西落之前赶回了骆越城……

萧霏没有人派人通知南宫玥,回了王府后,她让凌霄去安定那女童,自己直接就把少年打扮的原玉怡带进了碧霄堂,在众目睽睽下,带进了南宫玥的屋子里。

当南宫玥看见原玉怡的时候,几乎是傻眼了,慢慢地眨了眨眼,差点以为自己是在做梦。

萧霏在一旁露出带着几分顽皮的浅笑,她就知道大嫂一定会很高兴的。

“怡姐姐!”

好一会儿,南宫玥终于脱口而出,从罗汉床上猛然站了起来,大步朝原玉怡走去,喜形于色。

一旁的鹊儿、画眉她们都是暗暗交换了一个眼神,已经很久没有看到世子妃如同一个孩子般,仿佛又回到了王都般。

两人彼此抓住了对方的双手,审视着对方熟悉中又似乎带上了几分陌生的容颜,明明知道该高兴,却忍不住眼眶之中有几分莫名的酸楚。

还是原玉怡率先开口道:“玥儿,看来阿奕把你照顾得很好。”她的玥儿高了些、丰腴了些……也更漂亮了!

那眉眼之间洋溢如同明珠般的光彩代表她过得很好。

阿奕没有辜负玥儿为他千里而来。

原玉怡笑了,笑中隐约带着几分泪光。

曾经,她还以为此生都见不到玥儿了呢,看来还真是人世无常啊!

“那是自然。”南宫玥含笑道,自信满满。

两个久别重逢的知交好友相视而笑。

片刻后,她们的情绪才算是平复了稍许,南宫玥赶忙招呼原玉怡坐了下来,又吩咐丫鬟上茶。

屋子里激越的气氛也渐渐平和了下来。

南宫玥也不绕圈子,开门见山地问道:“怡姐姐,你怎么会来南疆?”

她这么一问,萧霏也是好奇地看向了原玉怡,原玉怡来得实在是匆忙,还女扮男装……让她隐约有种这不像是游玩访友,更像是避祸的微妙感觉。

原玉怡面色一苦,叹了口气,道:“我娘让我出来避一避……”

闻言,南宫玥和萧霏面面相觑,都是一头雾水。

“皇上舅父自从这次卒中苏醒后,性子就越发喜怒不定了。”在她俩诧异的目光中,原玉怡苦笑着娓娓道来。

皇帝自昏迷中苏醒后,从五皇子口中得知西夜那边和谈事宜进行顺利,就开始琢磨起与西夜和亲的事。皇室没有适龄的公主,便要从宗室中挑选。五年多前,为了与西夜和亲,皇帝也曾找过云城,打算选原玉怡和亲,却被云城断然拒绝了,还教训了皇帝一通……

“……这一次,皇上舅父见我的婚事一直没定下,又想到了我,还特意召见了母亲,试探母亲的意思,母亲自然是没答应,回来后,母亲就说皇上舅父这些年脾气越来越怪了,与以前大不相同了……”原玉怡语调艰涩地说着,表情晦暗不明。

屋子外,秋风拂过,枝叶摇曳,那簌簌的声音衬得原玉怡的声音带着几分萧瑟的感觉。

南宫玥一眨不眨地看着原玉怡,有些心疼。

若非万不得已,谁又愿意离家背乡。

南宫玥微微蹙眉,不由想到了韩绮霞。不过比起韩绮霞,原玉怡有云城这个母亲一心为女儿着想,实在是幸福多了。

原玉怡叹了口气,振作起精神来,接着道:“母亲那之后就连做了几夜的噩梦,就怕有一天皇上舅父拧起来,拦不住他,还说三公主的下场就是我的前车之鉴……”想到和亲奎琅的三公主,想到如今守寡的三公主,原玉怡的面色复杂极了,“于是,母亲就干脆让二哥带我以游历的名义离开王都……”也免得被皇上惦记着。

静默了一瞬后,原玉怡的表情又变得轻快了起来,眨了眨眼,道:“至于来南疆,那就是我和二哥自己的意思了!”

原令柏想来见萧奕和傅云鹤,原玉怡也想来这里见南宫玥和韩绮霞。

原玉怡抚掌笑道:“说不定,我和二哥还能趁这个机会参加鹤表哥和霞表妹的婚礼。六娘肯定羡慕死我了。”

南宫玥当然知道原玉怡不过是苦中作乐,但是苦中作乐总比一蹶不振要好。

南宫玥嘴角含笑,温润的目光不由得落在原玉怡右脸上那道淡得快要看不见的白痕上,脑海中闪过许许多多过去的画面,曾经,原玉怡会为了一道疤痕不惜赴死,如今的她早已经截然不同了。

“怡姐姐……”看着原玉怡掩不住疲倦的面容,南宫玥本想让她先早些下去歇息,晚些在一起叙旧,却不想她的话才说了一半,一声熟悉的哭叫声从内室的方向传来,使得东次间中的众人都楞了一下。

原玉怡想到了什么,双眸一亮,脱口而出道:“是煜哥儿吧!玥儿,我还没见过煜哥儿呢。”她记得阿奕和玥儿的煜哥儿已经九个多月了吧。

话语间,一阵挑帘声响起,绢娘已经抱着一个穿着猫儿装的小家伙进来了,小家伙本来还在哇哇干哭着,等看到了娘亲,就瞬间止住了哭。

碧霄堂里的下人已经见怪不怪了,自从那次小世孙睡醒来后好长时间找不到世子妃,每日睡醒后最怕的就是不见世子妃,怕娘学爹不要他了,只要看到世子妃,小世孙自然也就不哭了。

原玉怡一眨不眨地盯着这只橘色的“大猫”,嘴角一勾,含笑道:“玥儿,这衣裳实在有趣,穿着像大猫似的。”

小家伙听不懂别的字眼,却能听懂“猫”这个字,立刻循声朝原玉怡看去,嘴里奶声奶气地应了一声:“喵呜——”

他看着原玉怡,好奇地眨了眨乌黑亮泽的大眼睛。

屋子里的众人都是忍俊不禁。

南宫玥亦是以帕子掩住嘴角的笑意,这套橘色的猫儿装是萧霏看侄子特别喜欢小橘特意做给他的。自从萧霏送给这套衣裳给小萧煜后,小家伙就特别捧场,巴不得天天穿着,他这个模样和猫小白、小橘一起玩耍的样子也委实可爱,萧霏技痒已经画了好几幅画了,还精心地裱好了。

原玉怡一眨不眨地看着乳娘怀中胖嘟嘟的小小人儿,他看来可爱极了,圆圆的脸庞嫩白红润,猫儿帽里透出的鬓发乌黑浓密如墨,一双与萧奕十分相似的桃花眼少了狡黠,却多了几分天真可爱,看得原玉怡有些移不开眼。

“玥儿,煜哥儿长得真好看!”原玉怡着迷地赞道。

南宫玥赶忙吩咐乳娘带着小家伙给原玉怡行礼,又哄着他叫“姨姨”,可是小家伙一点也不配合,只肯“喵喵”地叫几声,仿佛把他自己当做是小橘了。

原玉怡也不以为意,一直看着乳娘怀里的小家伙,逗了他好一会儿,从怀里摸出了一个玉锁,道:“煜哥儿,这是姨母给你准备的见面礼,幸好姨母贴身藏起来了,这要是放在我二哥……你柏叔叔身上,那肯定是跟钱袋一起没影了!”

原玉怡几句戏谑的话透露了不少信息,听得南宫玥暗暗好笑:这个阿柏行事还是这么不稳重……

原玉怡亲自替小萧煜戴上了那个玉锁,小萧煜立刻伸出小肉爪去抓,紧紧地捏在了手里,“咯咯”地笑了。

这一笑迷得原玉怡也傻乎乎地跟着笑了起来:“煜哥儿,你喜欢就好。”

小萧煜一双乌黑的眸子盯着原玉怡,想着猫,想着玉,觉得这个人真是很合自己的心意,伸出双臂,做出要让她抱的样子。

原玉怡傻眼了,看着小家伙软绵好像一碰就会坏的样子,她哪里敢抱。

南宫玥嘴角勾起一个饶有兴味的弧度,知子莫过母,她约莫可以猜出小家伙为什么喜欢原玉怡,这大概也是人与人的一种缘分。

绢娘飞快地看了南宫玥一眼,直接把小世孙往原玉怡的怀中送了送……

很快,小萧煜就满足地坐在了原玉怡的膝盖上,他兴奋地鼓着手掌,而环着他圆鼓鼓的腰身的原玉怡却是浑身僵硬得好似木偶一般。

小家伙软软的,香香的,温温的,她也有亲侄子,却不如小萧煜可爱,也从来没与她这么亲近过。